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齐王竖起耳朵仔细聆听。心里面却是打定主意,若是赵军来势汹汹,自己还是暂避锋芒好了!反正高唐自己已经拿下来了!总不能赵军反扑的时候自己这个国君还守城吧!

    田副将沉声回道:“启禀王上!赵国大军有八万之众,领兵的乃是平原君赵胜!”

    “什么?!八万?”齐王心里一紧。自己不过是联合魏国夺回本属于自己的高唐而已,赵国至于这么兴师动众吗?!还派出了丞相赵胜领兵,一副誓不罢休的模样。莫非,赵国要和齐魏两国大打出手?!

    田副将脸色变得极为沉重,说道:“赵军先锋已经距离魏营不过十五里,现今正在安营扎寨!为王上计,为齐国计,臣请王上移驾临淄。守城一事交由臣!臣一定力保高唐不失!”

    别看赵军只有八万之众,但齐魏联军也不过十一万而已!更何况,赵国大军真实的战力,绝不是齐魏联军可以比拟的!唯一庆幸的是,高唐以东皆是齐土,增援方便。高唐又是坚城,加之有魏军策应。赵军不付出相当之代价,绝无可能破城。不过,齐王在高唐,终究会让守军放不开手脚。田副将这才想说服齐王尽快撤离。

    齐王装模作样地说道:“敌军大举犯境,寡人乃一国之君,怎可一闻敌情而后退呢!不妥。不妥。寡人还在坐镇高唐,指挥大军击退赵军罢!”

    田副将一听就急了,齐王要是留下,赵军还不发疯攻城啊?!稍有闪失的话,自己全家都要为齐王陪葬了!一着急,田副将自然也就忽略了齐王对宦者令使眼色的动作。

    宦者令自然懂得齐王又想要面子又想要里子的想法,当即出声道:“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妥!王上乃万乘之君。不可亲临险地!否则置齐国万民,置齐国社稷于何处?君王居庙堂运筹帷幄,将军临战场冲锋陷阵,此乃各司其责。王上一身系万民之祸福,莫要因小失大齐国上下担心!”

    田副将连忙称是,心里面感慨宦者令不愧是王上的近臣,这顶高帽戴上去。齐王再不退回临淄,就是置齐国万民福祉于不顾。正因为此,田副将信誓旦旦地保证道:“臣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不了多久,臣就会击退赵军。到时,王上车驾再移步高唐,犒赏有功的将士。岂不美哉!”

    齐王故作难为地叹了口气,无奈道:“寡人在这里田副将怕是不好施展吧!也罢!寡人就把高唐城交给田副将了。田副将一定不要辜负寡人的期望啊!”

    “臣一定铭记在心,誓死不完!”田副将大松了口气,忙不迭地说道。

    齐王却是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战火一起,百姓就无法安居。寡人每每想到这点,心痛啊!尽快击退赵军,寡人这就派丞相领兵前来支援,助田副将一臂之力如何?”

    田副将听后大喜,有丞相领兵支援,那就立于不败之地了。自己刚想婉转地表示下希望临淄派兵支援,齐王就如此体贴地主动应承下来,倒是省了不少功夫。

    “王上,您看我们是不是尽快启程赶赴临淄,也好统筹全局,省得群臣和百姓担心。”一旁的宦者令请示道。赵军现在还未围城,但早一点逃离这个马上就要成为战场的地方总是好的。宦者令何尝没有早点回到临淄这个安全之地的想法。劝说齐王自然是当仁不让,毕竟,齐王安全了,他这个宦者令才能安全。

    齐王点了点头,对田副将嘱咐道:“寡人离去的消息先封锁住,免得军心不稳!田副将还是抓紧时间整备城防。”

    “喏!”

    南阳郡,武关。

    朝阳初升,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武关的城头,映出一片火红。昨夜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去,破败的旗帜,遍地的尸体,无主的战马,茫茫的天地间萧瑟而凄凉。让人完全遗忘了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那些昨夜殒命的士卒自是没机会看到新年的阳光了,那些活下来的也没有想象中的庆幸。谁也不知道,这场战事还会持续多久,在停止前还会爆发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在这无数次战斗中,自己还能幸运多久。

    城头上的韩军已经换了五波,最初是本来就驻守武关的五千精锐,现在他们已经大部战死;第二波是两千析邑援军,也已全军覆灭;后面三波则是来自宛城的援军,损失可谓惨重。

    韩军前前后后损失了一万多人,换来的是秦军接近三倍的伤亡。但秦军却是死战不退,几乎用人命生生拖垮了南阳的韩军。如果不是羽林军往外冲杀了几次,吸引了秦军不少的兵力,后果实在难料。

    韩军的伤亡如此大,秦军的强攻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刚开始前两波韩军面对的是占据绝对优势的秦军。一直等到宛城的大军抵达,双方的兵力对比才下降到对韩军来说可以接受的。

    靳黈立在城头,望着城外的烟雾缭绕,默不作声。秦军的韧性之强,超乎了靳黈的想象。明知道武关是一座坚城,明知道自己已经率领援军抵达,但秦军就是死攻不退。第二批援军已经从宛城出发。按行程今天就会抵达。到时候秦军的日子会更加难过。除非秦国增兵,否则就要无奈地看着己方的兵力越来越多,直到压过对方。

    无可否认,对面的秦军主将………麃公指挥秦军在一开始占据了上风,以极小的代价重创了韩军。但时过境迁,如今掌握主动的是自己。按照现在的伤亡。只要战事再维持上两日,秦军的数量将落在下风。靳黈觉得,秦军该退了。别看秦军现在勇不可挡,那是因为口里衔着一口气,一旦受挫意识到夺回武关没了指望,绝对是兵心厌战,无法挽回。

    靳黈就像一个耐心的猎人。静静地秦军士气衰竭的时刻。虽然现在整个武关城内韩军几乎无人不带伤,但靳黈自认为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自己苦则苦矣,秦军更甚之,眼下甚至可谓骑虎难下。弃之吧,付出的代价已经如此之多,不舍;吧,还不知道要用多少人命填进去才能夺回武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浅显的道理。麃公却未必明白。

    武关城内袅袅的炊烟升起,韩军有条不紊地开始整备军械,准备进食。这几日的战事让韩军摸清了秦军的规律,差不多用过早饭后,秦军就要发起第一波攻城。当然,好心的秦军会时不时提前,在韩军还未用饭前或者用饭时搞一个“惊喜”。昨夜的厮杀进行了大半夜。战况的激烈程度绝对是开战以来最激烈的。秦军足足损失了了四千大军,却寸土未得。韩军可不认为,秦军会为此大办丧事,连攻城都忘记了。

    “郡守大人!郡守大人!”一名校尉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过来。神色有解脱也有惊喜、懊恼。

    靳黈听声音就知道是谁来了。自己把探听城下秦军大营动静的任务交给了对方去盯,想来是有秦军的消息。不过,自己反复交代过,每临大事需静心,似这般慌慌张张的样子,成何体统。所以靳黈只是冷哼一声,并不转身搭腔。

    校尉立刻就意识到自己的失礼,但这个消息实在太惊人了,自己这才在兴奋之余有些失了方寸。稍微平复了激动的心情,校尉拱手道:“郡守大人!据斥候报,城下的秦军大营已经人去营空!”

    “什么?秦军撤退了?!”靳黈转过身,半是疑惑半是惊讶地说道。秦军若是退了,那自己的计划可就乱了。

    “是!”校尉万分肯定地说道:“想来昨夜秦军的强攻是疑惑我军,尽早斥候前去侦查的时候就发现秦军太过安静,大着胆子上前侦查时发现秦军已经撤退了,整个大营完全没有了人。”

    “传我的命令,派一百名羽林军前出侦查,务必核实秦军的动向,确保大营里没有埋伏。”靳黈想了想,吩咐道。

    “喏!”一旁的传令官火速退下去了。其余的将领也登时明白,秦军的这次撤退透着一股子不正常的味道。保不好是秦军以退为进,想要诱使韩军主力出城。只要在城外大败韩军,秦军完全可以一鼓作气拿下武关。对秦军来说,先前的窘境自然是迎刃而解。

    很快,百余骑羽林精锐蜂拥而出,不消半个时辰,负责带队的伯长就来到了靳黈的身前,恭声说道:“启禀将军!卑职西出二十里,并没有发现秦军的踪影。不过路上倒是发现了秦军车马的痕迹,秦军主力无疑已经撤退了。”

    靳黈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嘱咐道:“向西追踪,一旦发现秦军的动向,立刻禀报。”

    伯长面色一喜,应道:“喏!”

    “其余众将,各司其职。没本郡守的命令,不得擅自出城追击秦军。违令者,斩!”靳黈说道。

    “喏!”众将肃然道。彼此打量了下,皆是明白了靳黈的用意。别看秦军伤亡惨重,但现在至少也有两万以上的完整战力,万余韩军守城还好,但要和两万秦军野战,胜少败多。还是等着宛城的援军抵达后再做打算。(。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票、月票,您的,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到qidian。)

    ps:昨天忙晕了没更新,这两天多写五百字赔罪,抱歉抱歉9

第五十二章 高唐风云() 
等武关的守军意识到秦军悄然撤退的时候,麃公带领的大军已经在武关四十里外。麃公走的很不甘心,鏖战七日,秦军的伤亡接近三万,却没有拿下武关。这无疑是一个败绩。

    在靳黈带领一万五千大军抵达武关的时候,麃公就知道,自己夺下武关的最大机会已经溜走了。但麃公还是咬牙坚持了三天,用惨重的伤亡代价来迷惑韩军。韩军也果真不察,秦军得以顺利地摆脱了和韩军的接触。

    昨日,麃公接到了来自咸阳的急报,河东战局有变。赵军大意之下丢掉了桥头堡蒲坂,粮草不济,不得已封陵城与秦军汇合。韩魏大军围城三日,执行围而不攻的策略,试图困死秦、赵两军。桓齮、赵奢商议之后,作势要从魏军驻守的南门突围,实际上却是声东击西,待吸引韩军主力往南门支援后,秦、赵主力由北门顺利突围,封陵之围始解!

    此役,秦赵合计损失万余大军,韩魏则损失两万余人。就损失而言,秦赵一方无疑占据了优势,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韩魏一方保住了河东的硕果,维持住了战略上的优势。

    秦军借道赵国的河西郡返回关中,标志着河东战事的结束。这场战事来得快,去得也快。秦赵合力经略河东的时候,天下皆惊,大梁更是慌作一团。当的人都认为秦、赵、韩、魏四国将在河东发起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的时候,作为始作俑者的秦国却是主动退却了。就好比一个壮汉凶狠地挥舞着大棒就要冲到敌人的面前,就差临门一脚的时候又轻轻的地放下了这场战事戛然而止。

    河东战事一停歇,原本愈演愈烈的武关之战也是戛然而止。麃公攻打的坚决,撤退的时候也是万分坚决。等宛城的第二批援军抵达的时候。靳黈接到斥候的报告,秦军已经在武关百里之外,本欲追杀秦军的靳黈只能无奈地收兵,目送秦军退去。

    谁也搞不清楚秦军为何会做出如此反常的举动——在河东、武关两条战线都是半途而废。不可否认,在两条战线上秦军都渐渐落在了下风。但至少河东一线,秦军还有转圜的余地。只要和赵军一道。拼着伤亡,拿下关中、河西、河东交叉的百里之地,秦国的形势势必大好。至少拥有了一个稳定的跳板经略河东。哪像现在,隔着宽阔的河水无能为力。

    两处的战事一停歇,天下的注意力就转向了高唐以及鱼复。韩国派遣客卿前往郢都一行后,楚国就像打了鸡血一般,开始猛攻巴郡。公元268年正月初二,克巫县,正月初五。兵临鱼复城下。自取西陵以来,楚将景阳已经先后拿下三县七城,歼灭秦军一万有三,可谓连战连捷。楚王大喜之下,难得改变了吝啬的作风,大大赏赐了下将士。楚国上下很清楚,只要拿下鱼复,楚国的势力可轻易向西拓展三百里。直抵巴郡的核心所在。秦军何尝不知,所以在小小的鱼复囤积了一万大军。为的就是止住楚军向西经略的势头。

    高唐方面,齐王后撤的及时,总算没有被平原君赵胜堵在高唐城里。放跑了齐王这条大鱼,赵胜自然不悦,派副将燕周将魏军打得苦不堪言。魏军担心伤亡过大,果断地撤进了高唐。好在高唐身为齐国的陪都城池够大。容纳下了齐魏十万多大军。不过,高唐虽然容得下齐魏两军,却容不下两军的面子。

    城外的赵军只有八万,齐魏联军合起来却有十一万之众,明明比敌军多出三万。却被逼得入城自保。饶是齐人的脸皮厚,每念及于此,也是一阵发烫。

    攻城不忍心伤亡,退兵又万分不舍,赵胜只能使出激将之法,派出嗓门大的士卒每日里对着城头说些脏话,试图激怒齐魏联军,逼他们出来野战。若是敌军上当,赵胜自然欣然接受。若是敌军闭门不出,士气必然低落,赵胜也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事实证明,见识过赵军魏、齐两国把到手的利益比面子看得还重。去年,廉颇和白起指挥麾下的万余大军厮杀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魏齐自认为野战不是赵军的对手,与其自取其辱,不如高挂免战牌。反正齐国丞相田单的援军不日即至。尤其是对作为客军的魏军来说,自己不过是过来做个辅助的,齐军都不着急出城和赵军厮杀,魏军又何必自告奋勇面子去打一场胜算不高的血战呢?!

    正月初十,田单带领五万大军自临淄徐徐而来。实际上,早在五日前田单就已经率军出发,之所以来得这么晚,并不是畏惧战事,而是一路上田单都在操练士卒。兵多而在精,这是田单的治军思想。

    如今高唐已经拥有十万以上的大军,赵军的数量不及己方,又是攻城的一方,田单怎么推算都算不出赵军胜利的可能。自己这支大军与其说是增援高唐,不如说是威慑赵军。高唐即使不用自己支援,也可以击退赵军。但齐王偏偏命令自己前来了,那就是想要尽快解高唐之围。赵军面对两倍于他们的大军,只要不犯浑,怎么也该意识到要尽快撤退吧!所以这是田单第二个放慢行军速度,甚至大加造势,生怕赵军斥候不知道己方到来消息的原因。

    对平原君赵胜,田单是不怕的。田单忌惮的是副将燕周,当时他势如破竹攻下高唐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这次田单以堂堂之兵,想要吓退赵军,也是打着尽量避免和赵军发生实质冲突的主意。这不是未战先怯,而是兵法云上兵伐谋。战事一旦展开,就不是说结束就能结束的。齐国最主要的还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和赵国拼个你死我活。

    齐王这次任性地领兵,居然拿下了高唐。现在整个朝堂都弥漫着对齐王的歌功颂德之声,大有齐王乃齐国中兴之主的声势。对此田单是冷眼旁观。泾水河畔的惨败是田单抹之不去的污点,廉颇是名将吧,还不是败在了白起的手下。十六万三国联军十不存三,尽数战死在关内。秦军的狠,赵军的顽强,韩军的狡猾,齐军对上这三国大军,一对一的条件下绝不是对手。齐国想要光复齐湣王时荣耀,任重而道远啊!齐王若是真的对手下的大军那么自信,就不会在乍闻赵军来袭就慌忙撤退。

    在田单率领的五万援军距离高唐不过六十里的时候,赵胜就接到了斥候的报告。这几日,赵军没有发动过一次像样的攻势。除了一开始斩杀了两千多名魏军,赵军再无收获。当然,如果骂的齐魏联军龟缩不出算是一种收获的话,赵军的收获还是蛮大的。区区两千魏军的性命也意味着长途跋涉而来的八万赵军里大多数士卒还没有开张,没捞到半分军功。

    中军帐里,赵胜面色如水,波澜不惊地说道:“刚接到斥候通报,齐国丞相田单领兵五万,距离高唐已经不过六十里。大军该何去何从,大家都议一下。”说完,如老僧入定般不再言语。

    一直被不得攻城的校尉赵茄最先开口,愤愤不平道:“君上!照末将说,我们就猛攻一天高唐,齐军都是怂蛋,肯定手忙脚乱。等田单大军一到,我们再从容不迫地后撤。齐军若是敢追,我们就折过来反杀一阵。齐军若是不敢,我们就挑衅一下。”

    不少人点头称是,这几天齐军龟缩不出实在憋坏了自己。自己这些人三番两次的请战,都被赵胜无情的拒绝。城内的敌军明明有十多万,可就是龟缩不出。打又打不得,只能每日里去阵前叫骂。可敌军连一点反应都不给,骂了几次自己这些人也就觉得无聊了。现在好了,齐国又来了新的援兵,这下两倍于己了,总该出城迎战了吧!只要你们敢追击我们,我们就好好设下埋伏和陷阱招呼你们。不过,在此之前我们一定要出口恶气,所以不少人赵茄的主意。

    赵胜沉默不语,似乎没有听见众人的意见。心思灵巧的人顿时就意识到,哪怕是到了现在,赵胜也不愿意强攻高唐。是了,真要是强攻的话,赵军又何必等到齐国的援军即将抵达的时刻。至于那口恶气,赵胜怕是想要在别的地方出。

    “君上!末将以为田单大军即将抵达,我军已经失去最好的机会。届时敌军两倍于我,我军大不利。不如主动退回平原、灵丘两地,互为犄角。敌军两倍于我,粮草消耗亦是。待齐军粮草不继无法维持先有兵力的时候,我军再出其不意杀一个回马枪如何?”

    赵胜睁开了眼睛,眼睛一亮,却还是没有出声。这个计划比较靠谱了,但用时太久了。自己毕竟是在朝堂上的,总不能在边境待上三五个月。

    副将燕周想了想,大概知道了赵胜的打算,试探性地说道:“莫如袭营?”(……)

第五十三章 第破局 上() 
韩国,新郑。

    虽然是休沐日,韩王然却没有闲下来,而是召集了心腹大臣们商讨时局。今年是韩王然登基后的第五年,新法的实施也到一个相当关键的时刻。按照对官员三年一小审,五年一大比的制度,许多官员是今年年末是升职还是降职,将参考他们的政绩得出最终的结论。

    所谓的政绩不外乎人口增长了多少,赋税缴纳的是否及时,犯罪率多少,书院、水泥道路的修建工作是否达到了指标。那些想要争先的自然要保住稳定的局面,那些落后的则是想着法子求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