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任边将也想反击,但却重伤而归。毕竟,步卒追不上匈奴狼骑,骑兵数量少的话又是送死。设伏吧!匈奴人警觉,根本就不上当。因此每次赵军只能看着匈奴大摇大摆地来,大摇大摆地去。

    这一点超乎廉颇的想象,如果廉颇没有记错的话,匈奴东边的东胡西边的月氏都要比匈奴强大的多,匈奴甚至要向东胡、月氏献上美人、牛羊才能维持住和平的局面。也许正是这些年的憋屈生活,匈奴才渐渐把主意打到了赵国。要么对方是把赵国当做软柿子。弥补损失;要么就是想要借此来练兵,图谋向东胡、月氏复仇。无论是哪一个,赵国因为地缘的关系,当定了受害者。除非,赵国向赵武灵王那个时期做的那样。痛击一下匈奴他们安心蛰伏在北方的草原,不教胡马度阴山。

    按照往常的经验,大雪封山后,草原一片萧瑟,不少牛羊会冻死饿死,这个时候,也就到了匈奴南下“打草谷”的时候。这种情况下,通常都是匈奴精锐,携带极少的粮草,抵达云中、代郡后,四处劫掠,就地补充粮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整个部落粮草极度匮乏,求活路,整个部落拖家带口地南下进犯云中、代郡。后者远比前者庞大的多,因为这个时候往往意味着对方没了活路,匈奴人会迸发出超过平常百分百的热情和冷血,如国境的蝗虫,将有用的、能吃的洗劫一空。

    早些日子,廉颇已经命令斥候暗暗打听草原的动向。因为草原一望无际,不好辨识方向,加之道路不熟,斥候们深入三百里就不敢再深入。但即使这样,也给廉颇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那就是今年草原的收成极度糟糕,先是大旱再是暴雨,部落们完全没有备好足够的草料,这个冬季对大多数匈奴人来说,会极度难熬。这也意味着,匈奴这一次进犯边境的规模将远超过以往!这是匈奴人的求活之路,却也是中原农耕民族的苦难之旅。

    刚刚飘雪的时候,廉颇又派出了三拨斥候,虽然是三拨,但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北。因为每次匈奴大举南下,总会有一个万人队或者千人队为先锋,单单一拨的斥候还真不一定能把消息传递回来。毕竟草原一览无遗,当你发现匈奴人的时候,匈奴人也发现了你。而一旦变成了遭遇战或者追击战,匈奴人总可以利用人数或者马术上的优势,轻易全灭赵国的斥候。这些都是血淋淋的经验和教训!

    “粮草和百姓都转移走了吗?”廉颇死死地看着北方的地平线,低声问道。

    “回将军!都已经按照您的吩咐转移进了坞堡!没有一个人,一粒米落下!”廉颇身旁的副将小心翼翼地说道。

    廉颇满意地点了点头,自己对付匈奴也只能是坚壁清野了。敌人来势汹汹,所谓哀兵必胜,若是主动出击的话,胜率不足一成。即使是残胜,在朝堂那些人看来,也是一场大败而已!或许,在他们看来,没有一比二的战损或者一比三的战损,的胜仗都算是败仗!真该让那些自以为是的宗贵来云中好好看看,真正的战事是多么残酷。

    副将则是有些崇敬地看着廉颇,廉颇从云中走出去,现在又走回来。一来一回,廉颇已是天下有数的名将。虽然半年前兵败洛水,那也非战之罪,有燕、齐两国拖后腿,廉颇还能在白起的二十万秦军手下坚持两月,已是不凡。如果不是那场暴雨,也许白起的人头已经落地也未可知。

    更让副将佩服的是廉颇的识时务,以前不是没有边将刚来就信心满满地要主动出击,可结果要么被匈奴戏耍,要么损失惨重!廉颇甘愿背着压力,制定坚守不出的策略,不惜损害自己的声名,只为减少边境军民的损失。单单这一点,就比许多夸夸其谈的人强得多!

    廉颇心里却是另一种想法,这一次,匈奴大军绝不是那么容易击退的。现在手头上只有六万大军,即使坚壁清野也有些捉襟见肘。自己又不可能打赌匈奴一定会从云中这个方向犯边,将代郡的大军调集过来。看来,自己不得不向赵王申请自己募兵了。只有集合绝对优势的兵力,才能和匈奴这样的骑兵一战啊!

    廉颇如今只能期望自己所做的一切工作,能让己方坚持地更久一些。那么多坞堡,总会有一些被匈奴人攻破,否则,匈奴人没有收获的话,绝对不会败退!这是早就注定的牺牲!而自己,到时候却只能任由匈奴人攻进去,而不能营救!这就是领兵打仗不能有妇人之仁,否则就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传本将的命令!将城中的箭矢再往每个坞堡送五千支过去!”廉颇沉吟了下,吩咐道。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这些了,只希望他们可以坚持地更久一些,或者说杀伤更多的匈奴,以自己的牺牲挽救剩余的坞堡。(。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票、月票,您的,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到qidian。)

    ps:明天两更补上!9

第四十一章 说赵() 
韩国,上党郡。上党郡下辖长子、长平、屯留、阏与前文中应该讲过阏与属于赵国,后来笔者查阅了下史料,现在还属于韩国,在这里更正一下等十七座城邑,有民十五万户,其最东端的涉邑距离邯郸更是只有不过两百里的距离。大军若是疾行,两日可至。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赵国在洹水以东也设置一郡名为上党,并屯驻重兵护卫邯郸。其北至阳邑,南至中牟,下辖七邑。无独有偶,魏国也在紧邻韩、赵两国的边境区域设置上党郡,其西起高都,东到繁阳,共有九邑。作用呢,是防备赵国主力南下。于是,围绕着上党这一地区,韩、赵、魏三国展开了百余年的争霸,直至今日。

    早先,魏国占据绝对的优势,其势力一度扩张到长平、肥邑,要知道肥邑距离邯郸不过数十里的距离。这也意味着赵国的一举一动皆在魏国的眼皮子底下。受到刺激的赵国在数十年后励精图治,总算是将魏国赶到了安阳。防止魏国彻底倒向秦国,赵国在这里停下了脚步,并着手修建长城,防备魏国的北上。

    三国的势力在上党这一区域犬牙交错,形成了微妙的平衡。魏国最北边的邺邑,韩国最东边的涉邑距离邯郸都在两百里左右,因此赵国实力虽然强大,但却不敢轻举妄动。同样的道理,新郑和大梁的距离也在两百里左右,韩国和魏国也是彼此忌惮,所以也是合作多于对抗。

    这就是地缘政治决定了三国的关系。魏国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可以放心地攻打韩、赵两国,扩张领土。就好比魏文侯所做的。赵国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只能耐着性子蚕食韩、魏两国的领土,动作不敢稍大些以免引起反弹,就好比赵武灵王所做的。至于韩国,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真正强大过,只能是在夹缝中小心翼翼地求存。

    如今,韩国渐渐崛起,但却只是和赵国旗鼓相当,没有魏国当初那样绝对的优势,所以魏国可以放心地和韩国合作。何况。考虑到河东和函谷关的飞地,以及和秦国无法挽回的关系,身后的韩国成了最后的依靠。这也是地缘政治又一次决定了魏国的态度。

    自从赵国和秦国媾和以后,韩国和魏国悄悄在和赵国的边境上增加了士兵,涉邑原本的两千驻军增加到了五千,其中三千更是虎贲精锐。邺邑则是由原本的三千驻军增加到了五千人,其他城邑更是趁着农闲在不断地加固城防,修缮道路。

    这样的行动自然瞒不过有心侦查的赵国斥候,赵国君臣一番商议后,也是下令增加和韩、魏边境上的驻军。其中,尤其以中牟增加的驻军最多,算上原先的驻军。现在中牟足足有一万大军。考虑到中牟地处韩、魏两国的结合部,无论是向东还是往南,都可以将魏国的上党一分为二;若是往西则是可以割裂韩国的上党,赵国释放出的信再明显不过了那就是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

    三国的不少士卒是互相认识的,巡视边境的时候,甚至会稍微交谈几句,聊一聊天气,聊一聊家长里短。只不过,当初亲密无间的氛围不再。虽然双方刻意想要制造这种氛围,但眼神中隐隐的忌惮出卖了彼此的心事。唯一不同的是,韩、魏两国士卒的关系更密切了一些。

    齐国则是在高唐蠢附近蠢欲动,显然对于赵国在五年前攻取高唐还是耿耿于怀。留守燕周自然将这个情况八百里传信回了邯郸,但邯郸方面对此的回复极其简单隐忍不出。除非齐国大军攻打高唐。否则赵军不能主动出击。好在,齐国气势汹汹地征调大军之后,只是加强了和赵国边境上城邑的守备力量,出格的事情一件也没有做,徒让赵国虚惊了一场。

    新郑,韩王宫里,腊梅已经开放。亭榭中的炉火驱散了腊月的寒意,一壶酒,三个酒樽,四周盛开的是寒梅。

    韩王然脸色已经有些潮红,仍旧拉着御史大夫范睢的手,笑道:“文兴侯,这局又是你输了,当罚酒三杯!”

    “是啊!文兴侯!在王上面前你可不能耍赖!”一旁的丞相张平打趣道。

    范睢无奈一笑,说道:“长信侯!睢什么时候赖过账?我喝就是了!”说完一顿,朝韩王然乞求地望去,“王上!臣可不可以先喝一杯,剩下的两杯先欠着?”

    韩王然嗤嗤一笑,却是装作没听见的样子,出神地看着外面盛开的腊梅。张平则是有些得意地看着面色为难的范睢,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范睢眼见躲不过去了,心下一横,又饮了两杯。被罚酒喝酒没关系,失了面子是大。

    腊月寒冬,大雪封山。家家户户都习惯了蛰伏在家,朝中的事情实在不多。暴鸢、李牧、蒙骜这样知兵之人还能借着冬训的由头下去考察新军的演练,张平、范睢这样的文臣只能被韩王然拉着来宫中饮酒作乐。不过,如果让颍川学院的祭酒孔尚知道自己和韩王然共处一桌的话,少不得要“弹劾”了。不过,现在孔祭酒应该是忙于编纂一部史书,无暇分身。

    想着范睢平日里还要以“张禄”的身份活着,张平借着酒劲说道:“王上!文兴侯来新郑已经四年半了,如今我韩国蒸蒸日上,变法顺利,文兴侯出力甚多。当初的魏国更是需要仰我韩国鼻息,是不是可以派遣使者将魏齐带回?好让文兴侯报得大仇!也彰显大名!”

    如今魏国还不知道,韩国风头一时无两的御史大夫就是当初他们羞辱的范睢。魏齐是魏国前丞相,还是一个不受魏王待见的前丞相,韩国却是魏国的坚定盟友。如果韩王然派遣一名使者去收押魏齐,想来魏王不会冒着得罪韩国的危险保全魏齐的。何况,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范睢终究是一个魏人。不能以真名衣锦还乡,总归是缺憾。韩王然若是为范睢报的大仇,范睢肯定会感恩戴德,好好报答韩王然。

    韩王然听后没有立刻回答,反而放下手中的酒杯。望了范睢一眼,说道:“文兴侯,你以为呢?”

    范睢起身作了一揖,说道:“若是没有王上,臣恐怕现在还在大梁藏匿,不敢白日见人。王上将臣带到新郑。委以重任,臣已经很感激了。报仇之事,不提也罢!”

    韩王然心里面笑了笑,如今自己联合魏国共抗秦、赵,更是许下任由楚国经略巴蜀的诺言,范睢心里总会有些意见吧!毕竟。当初在大梁夜谈的时候,他可以建议直接南下经略楚国的。现在韩国一副短期内不经略楚国的架势范睢心里很没有底。至于放弃复仇一事,想想历史上范睢将魏齐逼迫得有家难回,自杀谢罪,就知道范睢这是言不由衷了。

    “文兴侯,寡人当初和你在大梁的十年之约。依然有效!”韩王然淡淡地说道。

    范睢猛地抬起头,有些感动地望着韩王然,半天才开口道:“赵国不是三五年就可以打败的,王上不要臣的复仇而耽误了平定天下的时间。魏国是我韩国眼下盟友,若是逼得魏国投赵,形势将打不利于我韩国啊!”

    “寡人心中有数!赵国三五年之内必有大变!文兴侯耐心等着就是!赵国一旦动荡,南下伐楚的时机就到了!用不了多久,寡人就可以为文兴侯报的大仇!”韩王然自信满满地说道。

    张平有些疑惑地说道:“王上!赵国三五年会有什么大变?莫非是北疆?”

    赵国的云中、雁门、代郡这些年屡屡遭匈奴入侵,匈奴的势力一年年增大,已经成为赵国的掣肘之患。莫非韩王然要联合匈奴进犯赵国?如果真是这样,张平一定全力阻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损害名声的举动,是万万要不得的!

    韩王然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笑道:“是也不是!此次匈奴进犯云中,赵国的损失可谓惨重!以寡人来看,随着匈奴在北方草原的崛起,赵国的麻烦不过是刚刚开始呢!不过,这只是一个大麻烦。真正的麻烦在于邯郸!文兴侯,你可还记得,一个多月前,寡人告诉你赵王的身子每况愈下!丞相如今也在,寡人不妨明说了罢,就前些日子,赵王吐血了!”

    “赵王吐血了?此事属实?”张平当即问道,随即发现自己的语气太过失礼,歉然道:“王上赎罪!臣唐突了!”

    韩王然摆了摆手,笑道:“无妨!寡人又不是什么暴君!关于赵王吐血一事,确有其事,这也是寡人的密探好不容易从赵王宫里得到的!因此,寡人才断言,赵国三五年必然大变!”

    张平脸色一喜,一个英明的君王对国家的性不言而喻。相比赵武灵王的开拓进取,当今赵王是守成之君,他的太子却是好大喜功急于求成之辈。一朝君王一朝臣,若是蔺相如一干贤臣被冷落,赵国的强大又能持续多久呢!

    范睢则终于明白了韩王然的话外之音,对韩国来说,赵国无疑是一块压在心底上的巨石。若是赵国自行崩溃了,韩国北方的压力为之一消。别忘了,齐湣王在的时候,齐国国力强大不下秦国,结果呢,却是惹得天怒人怨,六国先后伐齐,齐国一落千丈。赵王若是昏庸,又没有贤臣辅佐,韩国只要施展些妙计,自然可以让赵国落得和齐国一样的下场。

    “王上!这次匈奴叩边,赵国虽然损失了万余百姓和万石粮草,但匈奴的损失也不少啊!依照臣来看,匈奴怕是也遭受重创,明年对赵国造成不了多大的威胁吧!”范睢问道。

    韩王然点了点头,解释道:“文兴侯是因为不懂匈奴的情况才这样想的。匈奴分为十几个部落,各个部落间时而合作时而争霸,就像极了我们中原的国家。他们的首领曰单于,名义上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实际上只是最强部落的首领。其他的部落对单于的命令多半是阳奉阴违。因为没有齐心协力的联合在一起,所以匈奴才会被东胡和月氏欺凌。他们信奉的是武力,崇拜的是强者。别看他们这次损失惨重,但得到了珍贵的粮草!何况,匈奴人历来有劫掠其他部落的人畜习惯,只要扫荡下其他部落,损失很快就弥补上来了!文兴侯,你觉得匈奴在尝到叩边的甜头后,会轻易放弃吗?”

    “臣明白了!”范睢点了点头,换做是自己,进犯赵国又可以壮大自己,又可以练兵,何乐而不为!若是赵国在边境上的实力强大,自己吃不下,那就拉拢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部落,多叫上几个部落,总可以捞到想要的好处!(。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票、月票,您的,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到qidian。)9

第四十二章 劝楚() 
“王上!巴郡那边,楚国已经攻下了巫县和鱼复县,进展可谓神速!不过,秦国却是让韩安在江州称王,我们是不是做些声讨?”说完了赵国,丞相张平将楚国的动向说了出来。

    韩王然沉吟不语,扜关作为巴郡的门户,被楚国拿下后,秦国就陷入被动。现在的巴郡太守乃是张若,他之前是蜀郡太守,因克巫郡有攻,爵位已经升到了左庶长一职,算得上是少有的知兵之人。这次巫县和鱼复县失守地如此之快,未尝不是秦国诱敌深入的策略。

    毕竟,自己派到巴蜀两郡挑拨的人已经让巴蜀两国的余孽们蠢蠢欲动。张若应该是察觉到了其中的危险,才当机立断,拉长楚军的补给线,也是营造一副秦军动荡不安、无心恋战的假象。不过,景阳也是名将,应该可以识破。即使没能识破兵败江州的话,韩王然也不介意。韩王然巴不得秦、楚两国斗个两败俱伤呢!这样,无论是经略巴蜀还是经略楚国,都会容易地多。

    韩王然比较头疼的是韩安。听说兵败逃到咸阳的韩国公子韩安在江州煞有其事地“立国”,成立“流亡朝廷”是客卿蔡泽的主意。蔡泽这个人韩王然还是有些印象的。原本历史上,功德圆满的范睢就是在蔡泽的花言巧语之下乖乖交出了相印,并举荐对方为秦国丞相。《史记》中更是将范睢蔡泽合为一个列传,言其长袖善舞。

    这种“流亡政府”明明是千百年后才有的产物,蔡泽居然能够拿出来,也出乎了韩王然的意料。韩王然倒不是担心百姓们会弃自己而奔韩安,如果百姓愚不可耐。韩王然也不会费尽心急提高百姓对这个国家的认同感了。韩王然担心的是一个大义的旗,韩安明明就是一个傀儡罢了,虽然不能给自己带来实质性的危害,但总是可以恶心自己。

    想到这一点,韩王然吩咐道:“韩安一伙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交给楚国处理就是了!我们分给楚国这么一大块肉,楚国总要回报些什么。派个人去郢都走一遭,就说寡人不希望再听到韩安的什么事情。寡人希望楚国可以让这个人永远消失!”

    “喏!”张平面色沉稳地应道。看来,韩王然这是要开杀戒了啊!如果楚国做不到的话,韩国会很生气!不过,张平可不认为楚国会做得那么干脆利索。毕竟即使拿下江州。韩安一行也可以逐步后撤,直到撤回成都!韩王然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想来,这是在敦促楚国尽快拿回巴蜀了。毕竟楚国想要越快地拿回巴蜀,付出的代价肯定越大!

    “汉中郡那边,郡守韩腾最近上奏说秦国的探子越来越多,简直是越抓越多。秦国在蓝田和陈仓也是蠢蠢欲动,要不要往汉中加派些兵马?”御史大夫范睢又说道。

    对子午道和故道、斜褒道,韩军已经全面封锁了。这样,大军无法通行,但小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