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若是不用田单的话,谁又能镇住齐国有些离心离德的军中将领和那些随波逐流的官吏!来自民间的怨声就足够淹死高高在上的齐王。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难理解齐王的痛苦矛盾之情。面对着一个不放心使用却又不得不用的重臣,齐王痛并着。

    “若是现在田单突然战死,国内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士气怕是又要散了吧!”齐王头疼地想到。

    大殿内群臣的争吵声将齐王拉回了现实,面对田单被围困的事实。齐国分为两派,各不相让。

    一派以为有廉颇大军挡在前面,洛水的对岸又是河西郡,齐国的大军后路其实不需担心。莫说现在粮草充足,就算不足。有河西郡的补给,燕赵齐的大军绝对不会因断粮而自乱阵脚。他们甚至影射赵军都不着急,齐国也完全没必要慌张。能够牵制住白起的二十万大军,齐国其实是赚了的。

    另一派则是认为当立即游说赵国增援。现在,河西郡的赵兵和上郡的秦军时有交锋,秦军更是大胆地派出斥候袭击赵军的粮仓、田地,联军的退路其实没那么安全。尤其是领兵的是白起。他的手下更有近二十万精兵,联军完全不能分心渡河撤退。至于补给粮草,靠着河西郡为数不多的船只,怎么赶得上大军的消耗!田单乃齐国的功臣,若是由于赵军的失误,身死国外的话。齐国少不得一番动荡,甚至会引起燕、赵、楚生出觊觎之心。

    这两派,单单从他们所持的观点,就可以知道他们所的人物。一派紧张田单的生死,一派不关心田单的死活。在齐王没有明确表态的情况下。他们自以为齐王他们的观点,因此这些日子的争辩越来越大声,越来越放肆。

    “够了!”齐王突然吼道。

    群臣一愣,随即才意识到,身前这个看似没有什么主张的男人才是齐国的主人。哪怕他的性子里刻着软弱、好大喜功、胆小的字眼,他依旧是齐国无可辩驳的主宰。

    “王上赎罪!”齐王的亲信第一批跪下请罪,其余的大臣很快也意识到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也是纷纷跪倒,俯首请罪道:“王上赎罪!”

    齐王望着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大臣像狗一样趴在自己的脚下,心里面终于找回了平衡。

    用停顿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后,齐王缓缓说道:“赵国那边肯定有他们的打算,但这个险他们可以冒,寡人这边不可以!丞相乃国之柱石,不容有失!郎中令,你去准备五万大军,待寡人的使者和魏国交涉好,先去河西郡的蒲阪关待命吧!随时准备过河支援丞相!”

    一名沉稳的官员抬起头,恭敬地应道:“喏!”

    田单的几名心腹迅速权衡了下,蒲阪关乃是沟通河东和河西郡的要塞,距离洛水对岸的田单大军不过百里之遥,急行军一日可至。齐王的这个态度明显有利于田单,可行!

    “王上英明!”还在跪着的齐国大臣们齐声说道。

    对齐王的亲信而言,齐王这是以退为进,出兵五万既可以锻炼军队,又能释放出一种齐王看重田单的信。以后田单若是战死,齐王大可推脱河西郡的赵军阻挠。一旦燕赵齐三军崩溃,田单生死,全在齐王一念之间!

    望着拂袖而去的齐王,宦者令尖尖的嗓音在大殿内响起,“退朝!”

    回到后宫的齐王面色依旧不虞,这怎么会逃出君王后的法眼。君王后乃太史敫之女,五国伐齐的时候,田法章蒙难流落在太史敫家里做佣人。君王后发现田法章谈吐不凡,于是果断押宝,与其私通。后田法章被立为齐王,直接立君王后为王后。但因两人的私通,没有经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太史敫深以为耻。断绝了和她的关系。

    对于这个自己蒙难时患难与共的妻子,齐王表现得很是尊重,君王后也很是贤德,唯一不好的就是对权力的**比较大。但这不可否认她仍是一个好妻子。

    “王上!又在为安平君的事情烦心了?”君王后一边替齐王按摩着肩膀,一边柔声说道。

    “是啊!一天到晚全是坏消息,寡人烦都要烦死了!”齐王抱怨道。

    君王后笑而不语,齐王自顾自地说道:“王后,寡人刚刚派出使者前去大梁,争取他们允许寡人的五万大军驻守在河东和河西郡交界的地方。安平君乃国之重臣,不容闪失!”

    君王后手上的动作一停,有些认真地说道:“也好!防患于未然!若是赵国这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齐国总不能跟着陪葬吧!”

    “唉!是啊!峣关迟迟没有攻下!白起的大军丝毫没有撤军的动向!判定秦军主力没使什么阴谋诡计,隔几天大军就要和秦军来一场战斗!想想就累!”齐王叹道。

    “呵呵。王上你就是不知足!如果我们齐国和楚国的角色颠倒一下,王上怕是更加心疼吧!”

    齐王一愣,不由一笑。听说峣关那边楚军伤亡了快两万人了。真不知道景阳发什么糊涂,居然跟着韩国、魏国胡闹。自己损失万余大军都心疼地要命,楚王那个小气的家伙。听到这个消息还不气死啊!

    眼见齐王脸上的着恼之色一扫而去,君王后一边揉捏着齐王的肩膀,一边屏退了身边的侍从,说道:“王上应该知道,现在魏军、韩军和秦军在河东打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魏王会答应我们大军驻守在边境要塞吗!要知道,这可是五万大军!”

    齐王想了想。有些疑惑地问道:“怎么,你担心魏王不同意?眼下我们山东六国毕竟暂时联盟在一起!我们大军又不是觊觎河东或者河西郡,魏王总不会这么小气吧!”

    “臣妾只是觉得,在韩、魏、秦大动干戈的情况下,我们齐国最好严守中立,不要让他们误解!王上。你应该懂臣妾的意思吧!”君王后突然说出了这么一句不相干的话。

    齐王心里反复念叨着韩、魏、秦三国,终于意识到君王后想要说什么,脸色也是颇为凝重地说道:“寡人这就通知郎中令,五万大军缩减到三万!”

    五月十日,魏国。曲沃。

    李瑶的大军败了,在短短的半个时辰内。魏军出现得太过突然,当李瑶意识到自己的后路被包抄的时候,死神已经按下了李瑶大军覆灭的倒计时。五万魏军汇合两万五千韩军,形成了河东郡一股最大的势力。当这股势力向只有一万五千人的李瑶军团碾压过去的时候,一切已经没有了悬念。

    不能说李瑶不小心,他早就意识到大梁方向可能会来的魏军。因此,李瑶将军中的斥候尽可能撒到了东面,打探那个方向的消息。李瑶之所以冒险没有退回到函谷关,一方面是基于对秦军武力的信任,一方面是期望桓齮可以带领手下突围。毕竟,若是桓齮成功突围到了河水南岸,自己没能及时接应的话,自己就会成为最大的罪人!这样的耻辱是自己不能接受的。

    仿佛是验证自己的猜测般,韩军在后续几日的对峙里,陆陆续续放还了五百多秦军完好无损的,以此来表明他们的目的就是阻止秦军援救桓齮军团。李瑶也因此深信,大梁的援军肯定会第一时间选择桓齮军团为目标,再不即,自己也可以趁着夜色的掩护退回函谷关!

    在曲沃附近守候了五日,李瑶坚守桓齮军团的信念动摇了。魏军这个时候的援军很有可能已经到达洛阳附近了,再等下去,李瑶军团就不能及时退走了。李瑶决定不再等了,现在最大的可能是桓齮军团没能突围或者没有向南突围,自己的等候已经没有意义。

    可就在李瑶决定退兵的当夜,五万魏军切断了李瑶军团的退路。一番混战,没有一名秦军逃回去报信,那些李瑶以为逃走的,没走出十里就被埋伏好的魏军包了饺子。李瑶军团,全军覆灭。

    来不及停歇,魏军就在韩军的鼓励下兵发函谷关。因为暴鸢很清楚。秦军的五万援军已经距离函谷关不过两三日的路程,魏军的速度若是不能快一些,函谷关就完全没有指望拿下了。

    之所以说是韩军鼓励,是因为当初韩、魏约定的。韩军负责切断秦军归路,魏军偷袭函谷关。现在韩军的任务完成了大半,剩下的是配合魏军偷袭函谷关。魏军肯定不放心韩国攻打函谷关,不然,这么一座天下要塞握在韩国手里,魏国就真的睡不着觉了。因此,攻打函谷关的主力只能是也必须是魏军了。

    当卫庆从暴鸢口里得知秦军的援军已经在半路上,第一个反应是觉得自己上了当。但暴鸢一脸诚恳地表示,他自己也是刚刚得知这个消息,自己也不好质疑对方。况且。魏王在自己临行前反复叮嘱,这次的第一目标是拿下函谷关,函谷关若是到手,哪怕有部分秦军余孽在河东活动也是癣疥之疾,不足为虑。卫庆从魏王的眼里看到了极度的渴望。哪怕是用人命来填,魏王也愿意换来一个函谷关。

    对卫庆来说,唯一的一个好消息是秦国在函谷关的驻军其实没有一万,只有五千余人。但对于一座东西长近二十里,关前仅允许一车通行的要塞来说,五千人和一万人看上去没有多大的分别!如果真说分别的话,那也只能是用多少人命来填。

    强攻函谷关?卫庆远远望了眼在晨曦中越发清晰的关城。第一时间打消了这个念头!如果没日没夜强攻的话,也许要拼光自己的五万大军才有希望!但自己要是全军战死的话,韩国岂不是成了捡便宜的!

    可若是不强攻的话,该从哪里进去呢?!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河水,除了关前狭窄的通道,绝无第二条路可走!自己要在短短的两三天的时间拿下函谷关,接下来扛下秦军主力的反扑,一时之间。卫庆很是不知所措。

    暴鸢这个时候古道热肠地站了出来,温馨提示道:“卫将军何李瑶身上做些文章?”

    卫庆一愣,李瑶明明已经战死了,哪里有文章可做,他当即求教道:“敢问太尉计将安出?”

    暴鸢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本太尉听说,如今镇守函谷关的乃是李瑶的手下,李瑶兵败身死的消息还没有传递出去,这里面就有文章可做!”

    “暴太尉的意思是说……”卫庆惊喜地说道。

    暴鸢点了点头,说道:“贵军完全可以派数千人穿上秦军的衣甲,打上他们的旗,再派上相差无几的人数追击,边打边退,退到函谷关门口,只要守军一松懈,将关门打开,函谷关还不是尽在你的掌控之中嘛。”

    “秦军应该不会那么傻吧!万一识破了怎么办?毕竟,我们魏军可不会咸阳口音!这个计划有些冒险!”卫庆还是不大放心地说道。

    暴鸢谆谆善诱道:“没有冒险就没有收获!想在这么短的时间拿下函谷关,不兵出奇招怎么行!将军如此瞻前顾后,不如趁早死了对函谷关的妄想之心。依我看,不如直接退军吧!”

    卫庆哪里舍得这样的友军退走,秦国的五万大军已经在半路上,到时候肯定会把河东搅得天翻地覆,依靠自己的兵力,完全不是秦军的对手!想要挡住秦军的话,没有韩军的帮忙是万万不可。

    “太尉切勿生气!我这也是担心白白损失兵力嘛!若是可以拿下函谷关,别说数千的兵力,就算一万两万的损失,我魏国也是愿意付出的。”卫庆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暴鸢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下,叹了口气,说道:“那也罢!临行前吾王嘱咐我尽可能帮助你们!那我就说一下具体的计划,卫将军若是觉得可行,那就冒险一试,若是不行的话,那还是猛攻两日吧!两日后,无论如何只能退守曲沃了!”

    “好!好!暴太尉请说!”卫庆慌不迭地说道。

    “能够被李瑶委以重任,带领五千大军镇守函谷关的,一定是李瑶的心腹,李瑶对其也一定有提拔知遇之恩!若是李瑶生死不知,在关城下被敌军围攻,而敌军的数量还没那么多,这个人很有可能会带兵将李瑶救回去!至于将军担心秦军识破,完全没必要。只要两军是你死我活的浴血厮杀,前去报信的士卒满脸血迹,声音嘶哑,谁能听出来呢!”

    “一个人再铁石心肠,面对自己的恩人,也不会无限冷血下去!让函谷关的秦军看到救人的风险,也看到救人的巨大机会,机会远大于风险的情况下,秦军会怎么选择,卫将军应该很清楚!”

    ps:

    如果没有战争,各国安心开垦荒地的话,战国养活不了一亿人口吗?

第十四章 函谷关破() 
卫庆明白了暴鸢的意思,留守函谷关的秦军一定谨慎异常,但自己一方完全可以用血淋淋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确实是“李瑶”一行。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会牺牲数千人来诱惑敌人,更何况,这数千人还都会死在自己人手中。

    正因为明白了,所以卫庆沉默了。用数千人的性命来换一个可能的机会,这样的冒险到底值不值得。暴鸢知道,卫庆心里面一定在做着艰难而痛苦的抉择。一面是巨大的军功、荣誉、利益,另一面是人性、道义、尊严。

    虽然在后世,这样的手段屡见不鲜,让国家获得名正言顺出兵、瓜分利益的机会,少数人的生命在政客眼里不值一提。无论是缅因事件还是珍珠港事件,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惊天的阴谋。但就战国这个时代而言,这样的计策依旧太过阴险。

    该如何向手下的士卒解释,如何让他们相信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而且必须的,如何说服他们向袍泽动手,而且是下死手,这对一个将军不啻与一次。如果换做暴鸢来选择,他更愿意带着手下的士兵前赴后继,用人命来拿下函谷关,而不是被逼得硬生生兄弟反目,斗个你死我活!

    短暂而漫长的沉默后,卫庆长长吸了口气,又缓缓吐出,口里艰难地说道:“暴太尉,你觉得大概需要多少兵力?”

    暴鸢当然知道卫庆的意思,稍微沉吟了一下,暴鸢回道:“至少两千大军!算上追击的,还有后面随时要追上的,应该在一万大军左右!”

    卫庆狠狠咬了下嘴唇,说道:“好!那就依暴太尉所言!我这就下去让人准备!”

    暴鸢点了点头,没有再言语。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也实在不好再说些什么。

    不一会,暴鸢听到了外面传来的骚动声。有充满惊讶、愤怒的怒吼声,有急切伤心的质疑声,有气急败坏的理论声,但很快。的声音消失不见,只有久久的沉默!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后,双目通红的卫庆回来了,他脸上的痛苦之色早已换做了坦然和平静,在告之了暴鸢一切就绪后,暴鸢也回复称可以开始了。于是,一场大戏开始上演。

    最先看到这场大戏的无疑是函谷关的秦军,事实上他们是这场大戏的唯一的观众,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这场血腥而真实的大戏。

    “都尉!都尉!大事不好了!将军正在被魏军追杀!”函谷关城守府。一名秦军亲兵告之了李毅这个惊人的消息。

    李毅是李瑶的族弟,虽然军中很多人都知道李毅跟李瑶一样,都是陇西郡人,但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关系远比表面上可以查询到的密切。

    对于渐渐兴起的名门望族而言,如何保证家族的源远流长是一个很的课题。一个家族可以绑定一个王朝。但王朝若是猝然崩塌,家族必须可以保证不被殉葬!这个时候,悄悄布置在民间不予帮助的旁支或者隐支就显得格外!没有万年的富贵,只有不断正确的投资。就算整个家族被迫和腐朽的王朝下葬,照样有慢慢累积的财富为这些隐支所用,用不了多久,他们又会重回历史舞台的中央!将家族的血脉代代流传下去!

    李毅正是来自李氏宗族的一个隐支。论辈分而言,正是李瑶的族弟。李瑶不遗余力地培养锻炼李毅,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但李毅却是把这个当作兄长的友爱!所谓兄友弟恭,对于这个高看自己处处提携自己的兄长,李毅是发自内心的敬爱。

    函谷关的秦军都知道,军中只有一个将军。那就是李瑶本人。因此,李毅第一时间意识到,亲卫说自己的兄长、主将李瑶兵败被追杀!这怎么可能!兄长明明还令人传信说会在这几日退回函谷关,战无不胜的兄长怎么会兵败呢!

    “怎么会?!你确定是将军!?”李毅死死盯住亲卫的眼睛,想要看到对方的一丝犹豫。

    但令李毅失望的是。亲卫没有一丝犹豫,有的只是焦虑和激动,回答他的是:“都尉!不会错!是将军的大旗!兄弟们反复确认了三遍才敢过来禀报!刚才守门的二五百主已经吊下去了几名士兵抵近查”

    李毅来不及应声,急匆匆地上马,朝着七八里外的城门策马狂奔而去。登上城头后,映入李毅眼帘的是“秦魏”双方混战的场景。打着“秦”字和“李”字大旗的黑色军队且战且退,军队的中央是层层守卫下的马车,更远处的魏军一脸狰狞地想要往马车方向冲去,目的不言而喻,马车里肯定有他们想要的大人物。

    双方完全是以命搏命的打法,一方要保住马车,一方要抢下马车,这是没有妥协无法退让的战争,要么你死要么我亡。就在李毅死盯着战场的片刻,至少十余名“秦”、魏双方的士兵战死。更远处,烟尘已经扬起,看样子应该是大批魏军主力即将到来。

    仔细看时,被追杀的“秦”军足足有近两千人,但追击的魏军更多,足有五千多人。如果放在往常,秦军自然可以堂堂与之一战,但魏军身后越来越近的烟尘给了魏军无尽的勇气,他们的眼里完全被那辆马车所吸引。而且,魏军变得格外不惜命,隐隐有断绝这支“秦军”退路的可能。

    李毅清楚,这支“秦军”再往前几百步就可以到狭窄到仅容两车通行的窄道,但这数百步就是生与死的距离!秦军印象里一向贪生怕死的魏军居然甘愿冒着巨大的伤亡,硬生生地将这支“秦军”包围起来。

    在魏军包围圈合拢的那一刻,李毅慌了,看旗帜,分明就是自己兄长的大军啊!兄长的大军怎么只剩下两千人呢!怎么会输给那个魏国呢!

    这个时候,早先被派出去查探消息的斥候回来了,他们甚至带回来一个浑身是血的“秦军”。这名“秦军”勉强地睁开眼睛,满脸渴求地艰难说道:“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