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狂野大唐-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营盘看着齐整,其实不过尔尔,要不要先跟他们打一场再说话?”史大忠跃跃欲试,笑着说道。

    “不必了!别忘了咱们是来干什么的,得适可而止,否则这话就不好说了!”庄毅训斥道。

    “嘿嘿……手上有精兵就是不一样,看到那些杂鱼,我就想揍他……”史大忠憨憨笑道。

    “敢去对面军营走一趟吗?”

    “有何不敢?他渤海人还敢把我怎样?咱的三尖两刃斩马刀,那也不是吃素的。”

    “我这就回营去修书一封,你送到渤海大营。那高景澄若是质问你,你就一口咬死,这辽东之地,包括渤海国,都是大唐的土地。营州现在归我样幽州接管,让他交出安东都护府辖地。”

    “他要是不肯,咱就叫他给钱粮!”史大忠接口道。

    “聪明!就是这么办!”庄毅大笑道。

    片刻后,庄毅写好书信,让史大忠出城去见渤海南卫将军。史大忠去了不久,很快就被渤海人赶了回来,并带回了高景澄的口信。

    高景澄约庄毅明天出城,就营州的问题举行会谈,却只字不提安东。这时候,渤海人的底线露出来了,庄毅就没那么好说话,断然拒绝了,并要求渤海人归还安东之地。可渤海人也不傻,自然是不肯答应。

    于是,到次日上午,庄毅索性领了一营士兵出城,在渤海军营外耀武扬威,虽然没有叫阵开打,却把高景澄气坏了,命手下左大将杨应盛拍马舞刀出战,玩斗将的把戏。

    这时候庄毅啥了个心眼,故意与渤海左大将缠斗,一副势均力敌的样子,但他麾下将军们都知道他的武艺,并不担心他落败。但渤海人却着急了,右大将看不下去,立即来助战,结果就是双双被擒。

    这下子高景澄欲哭无泪,只得再派人传话,主动要求会谈。双方士兵又来来往往地跑了十七八趟,一个是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一个是避重就轻,着地还钱。意见也终于达成一致:次日上午会谈,也就是庄毅来此的第三天了。

第一四一章 南卫将军(下)() 
这天天气依然良好,晴空万里,清晨凉风拂面。会谈的地方当然是渤海军大营,再怎么说,高景澄也是个南卫将军,而庄毅只是一个兵马使,地位高下立判。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高景澄这个南卫将军也不过如此,因为渤海国主本人都需要获得大唐的册封,否则难以压服国内各部。爵位是世袭渤海郡王,荣衔一般是十二卫某某大将军。但身份地位,仍然不是庄毅这个藩镇之下的小军头可比的。

    为适当地表示一下诚意,达成会谈的意见当天,庄毅就让人放还了高景澄麾下的左、右二大将,实际就是偏将而已,但是官阶地位也不低了。

    庄毅让史大忠守城,只带了高保奴,及边武、史大力等一都亲卫同行。也有人疑问,要是渤海人玩个鸿门宴,然后扣押怎么办?

    庄毅嗤之以鼻:高景澄要真敢这么玩,他只会死得笔直!

    打打小仗赶人收地盘,扯扯皮没关系,因为这年头士兵没地位,没人为他们讨公道,而且营州本来就不是渤海人的国土,但杀将就玩大了,后果实难预料。不过也不是一定就要杀了他,生擒了他更有价值,庄毅岂会不明白。

    到了渤海军营外,三十余岁的左大将杨应盛臭着一张脸,勉强出来迎接,态度当然不会好,并恶狠狠地将庄毅的亲卫拦在了大营辕门处,不让随庄毅深入营区。

    庄毅也不在意,命边武等亲卫留下等待,只和高保奴随杨应盛到一处营帐内坐了;身份地位不一样,排场也就不一样,高景澄这大帐布置的很是奢华,地上铺了大红的毡毯,上首正中立放着一面六折的雕花屏风,下面是宽大的坐榻,坐榻上放了矮几和铺团,连一应用具也显得名贵非凡。

    庄毅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他是个实用主义者,直等了半个时辰,帐外一阵暄哗,值守的渤海士兵高喊了一声,南卫将军高景澄才姗姗而来。

    高景澄年约四十来岁的样子,粗壮的身材微微有些发福,长着一张白净的大脸,浓眉大眼下,有着一对非常醒目的眼袋,明显是酒色过度的样子。他进帐的瞬间,抬眼一扫帐内众人,快步到主位上坐下,显得无精打采,眼神也有些飘忽。

    “大唐幽州节度平辽军兵马使庄毅,问渤海郡王安好!拜见南卫将军!”高景澄摆谱,半天没动静,庄毅就只得起身开口道,不管怎么样,至少表面上要做到有礼有节。

    “吾王安好!庄军使请坐!”高景澄嗓音有点沙哑,总算是开口了。

    “关于辽东的问题,我方的诉求,不知高将军可有考虑?”庄毅可不会拖泥带水,这时便单刀直入道。

    “嗯……哈!营州么?某已向吾王请旨,打算近期归还,然而……庄军使却自行领兵夺取,还向我军挑衅,某就不与你计较了!可是,庄军使竟得寸进尺,索赔五万石粮食?这不是无理取闹吗?”高景澄打了个哈哈,怒形于色道。

    “我没时间听你说废话,这事情很简单,条件也很简单,你不想给的话,那就只有开打了!”庄毅很蛮横地说。

    这个要是辩理的话,那是扯不清楚的,当然了,最终是要靠实力说话。庄毅的背后是大唐、是幽州军,高景澄还不清楚庄毅和幽州的关系,心里也是有所忌惮的,而且,他也没打大仗的心理准备。庄毅当然也不想玩大了,那对他没好处。

    “既然你要简单说,那就好办……营州已经归还,至于安东么?这似乎不是你我二人说了算吧?这五万石粮食,又从何谈起呢?”高景澄冷笑道。

    “那……高将军这是何意呢?安东不会归还,粮食也没有罗?”

    “安东归还与否,得上凑长安天子,经过安东大都护首肯才行!就营州的情况,可以借给你一些粮食,其他一概免谈!”高景澄无奈道,这也算是最后的让步了。

    庄毅也算是听明白了,想想还确实是,心里不由有点发虚。渤海要归还安东的话,无论如何也不会交割给幽州藩镇,只会交割给朝庭钦使。不过肯借点粮食,目的也就达到了,当然这个借,是不指望还的,数量就有待商榷了。

    “那好……不谈其他!不知高将军能借出多少粮食?”庄毅就坡下驴,趁机问道。

    “三千石!”高景澄冷冷道。

    “哈哈……高将军!你开玩笑吧?”庄毅冷冷笑道,双目却是咄咄地逼视着高景澄。

    “那你想要多少?”高景澄也火了,恼怒地伸手一拍身前矮几,怒声道:“最多五千石!若不要……刀兵相见也罢!”

    五千石粮食已经不少了,够庄毅四千兵吃用四五个月,但供应他的工地民夫,还是远远不够的,那可是两万多人。

    “一次付清!”

    “可以!五天之后开始交付!从此以后,贵军不得再越界挑衅!”高景澄呼地站了起来,转身大步而去。

    从渤海军营出来回怀远军堡后,庄毅传令给蒲奴,让其收拾杂物,准备班师了,同时,将所有战马都送过来。又等了五天后,渤海人如约将粮食运到了怀远守捉,庄毅一一点收后,打发他们走人。

    粮食到手,但是运载工具不足,所有战马和马车都用上了,才勉强装完,士兵们返回时,只能跟着步行了。

    经过深思熟虑,庄毅让沙固率一团右营留守巫闾守捉,另分两都驻怀远守捉,总之,白狼水以东大片地区的防务,就交给沙固了。兵力只有一个营,略有些不足,但这样可以省下不少粮食。

    前后经过半个月,庄毅总算是全有营州,终于带着六千石粮食,在这天下午回到了柳城。留驻柳城的伊拉闻讯,率兵赶来迎接,庄毅问了下柳城各处工程进度。

    但伊拉要带兵负责城防及治安,还要安排各处工地的粮草补给,这事只知道个大概,更详细的事就不清楚,只说官道刚刚修过柳城,已从南城门外向南铺五六里了。

第一四二章 商谈贸易() 
庄毅听说了,眼看天色又还早,便不进城,让史大忠将粮食送去仓库存放,自行去南城门外查看官道的修建情况。杨德寿听说庄毅回来了,连忙赶来相见。这老吏也是忙了个灰头土脸,可见是吃了不少苦。

    “杨主簿!你辛苦了!这半月来,各处工程都进行得怎么样了?”庄毅笑呵呵地招呼道。

    “都还好!都没停工!军使走后不久,张妙康回来了一趟,眼看存粮不足,春耕季节都快过了,便找大伙儿一起合计了一下,分批谴散民夫,让他们回家春耕,半月后再来换剩下的一批人。这样不误耕种,粮食也能省下一些,所以,工程进度就慢下来了。”杨德寿解释道。

    “哦……耕种是应当的,我这次从渤海人手里夺回了巫闾及怀远两处守捉,缴获了六千石粮,仆达应该也快回来了,还有一批粮食,工程可以继续下去。”

    “那就好!安化县城目前在封顶建城垛,剩下的木工活儿居多,大半人手都拔来修路了,段正和就在考虑迁人口进城居住呢!南面那边就慢了,据说盐场那边也缺人,最近又放走了一批,不过也快要封顶了。”

    “盐场么?这么说应该存不来百多两百石盐了,只够我们自己用,在柳城本地零碎售卖一些。”

    “盐呐!确实只有这么点儿,但已经有人看上了,崔氏商行的大掌柜来几天了,还带了粮食,最近就缠着要,我们没敢做这个主。而且,最近有很多幽州来的大小商队,听说要十税一缴税,一个个都骂娘呢!”杨德寿絮絮叨叨地说。

    “哈哈……看来柳城要热闹起来了!那你先忙着,我回衙堂看看……”

    庄毅前脚回衙,崔瓒听到风声,后脚就找上门来,递上了谒贴。谒贴也就是名刺、名贴、名片的意思,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称谓。

    庄毅让人将他领到偏厅,随后赶去接见。崔瓒见庄毅进来,连忙起身行礼道:“恭喜庄军使喜得千金,如今又添疆纳土,可喜可贺!”

    “哈哈……多一块荒地而已,人口凋敝,没什么大用!不知崔掌柜可有办法迁些人口来?”庄毅还礼笑着问道。

    “这可难住我了,人少了没用,人多了我也带不来。再说辽东这么个苦寒之地,人家也不愿来啊!”崔瓒苦笑道。

    “不要你几万几千人的带,每次来捎带个几百几十的,应该没问题吧?我可按人头给些补偿,总不会让你吃亏的。”庄毅试探着问道。

    “要这么说呢,我倒是可以从中原招揽些流民带来,但是这需要时间,路上需要花费,要怎么算呢?”

    “我只管收人,按青壮及老弱妇孺给予不同的价钱,稍后我们再细谈。你这次是从幽州来的吧,都带了些什么货物呢?”庄毅有些好奇,如果可以的话,他想全吃下来。

    “无非是丝帛、瓷器、茶叶、盐糖、铁料和铜铁器,以及酒和粮食,如果庄军使能给个好价钱,那就省得我再跑去山北草原,或者去渤海了。听说庄军使开设了盐场,以后有了产量,也可以找我啊。”崔瓒满是期待地说。

    “盐当然没问题,你要现钱现货支付的话,我肯定是吃不起的,如果肯记帐就好办了!最重要的是铁料,你有多少,我要多少。”庄毅笑着说道。

    “行呐!这生意是有来有往的,庄军使肯定是信人。那下次来的时候,结清这次的帐务,下次还可以再记帐。但是铁料么,各家都管得严,少量的我还是有办法。”

    “我猜你应该是从幽州捎来的铁料,其实这个可以从平卢走海路运过来,还省事多了。”

    “平卢确实产铁,不知庄军使是如何知道的?”崔瓒惊讶道。

    “嘿嘿!这个不奇怪,现在我们来谈谈价钱……”

    一大单生意就这么谈成了,随即双方签订了契约,这涉及到的货物种类繁多,甚至是人口贸易,不订合约是不行的。送走了崔瓒,庄毅正要回后宅,又有几家商队闻风找来求见。庄毅有些疲惫了,干脆让守卫的士兵一次全请了进来。

    来的是幽州大商宋可欣,长得五短身材,胖乎乎的,一身衣袍撑得溜圆,一脸的笑容可掬。此人曾随卢龙使者到过奚王牙帐,庄毅是认识他的。后面同来的四人,庄毅不认识,也一并引到偏厅坐了。

    “听说崔家商号的崔掌柜刚走,我们也带了不少货物,不知庄军使能否吃下来?”宋可欣先开口问道。

    “崔家商号的货物是记帐的,下次来支付货物和现钱。你们愿意的话,当然没有问题。”庄毅大笑道。

    “这……不大可能吧!我等是小本买卖,这样会资金周转不灵啊!”宋可欣疑惑道。

    “不愿意的,我也不勉强,你们可自去渤海、新罗等地,若有铁料的话,可以记帐给我,我只能支付一半现钱,下次来结清。怎么样,你们考虑考虑!”庄毅笑道。

    “这样也可以,我这次带的大半货物是铁料,另有一些杂货,庄军使不妨都吃下吧!”宋可欣说道。

    “如果数量不多就可以……”庄毅又转头问另外四人道:“只有铁料全收并支付一半,别的只能记帐,你们作何打算?”

    “我等这次没带铁料,那就只能去渤海了!打扰庄军使了,告辞!”另外四人听说要记帐,都不愿意,便自行去了。

    宋可欣带来的也是幽州的铁料,庄毅与其谈好了价格,照单全收下,并作好了帐务,随即派人去接收货物。

    处理完这些琐事,回到后宅时,天色已快黑了下来。赵秋灵正在院子里,吩咐丫鬟们点挂灯笼,见庄毅回来,不由嗔怪道:“不是老早就回来了么,怎么现在才回家?”

    “事多缺人才,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这府衙官吏至今都没凑齐呢!能不忙么?嗯……再有半个多月,把手头的事安排一下,咱们就去渔阳了!”

    “真的么?这么快就去啊!那这些天我得准备下……”赵秋灵闻言又惊又喜,笑着转身飞快地回了房间。

    庄毅转身走向艾兰的卧房,想起那个粉团儿一样的小家伙,脚步变得轻快起来,脸上不觉挂起了温和的笑意。

第一四三章 招贤纳士() 
第一四三章 招贤纳士次日一早,庄毅处理了一些例行公事,便赶去城北的安化县城。这项工程的确是到了尾期,一旦完工,接下来就是安置人口了,但是,不可能将两万多室韦人全部安置城内,至少要城外设置几个乡。

    既然是县城,那么县衙及一应公房是要先建起来的,庄毅找到段忠实的时候,他正在忙着督促工匠建造房屋。县衙的公房坐落在城北,也是一个大四合院式的群组建筑,同样快完工了,只剩下最后的一道工序,粉刷墙面和给窗棂廊柱上漆,以及装饰各处房屋。

    这些琐碎的事,庄毅没兴趣多管,他只要把握大方向就行了。

    段忠实将他带到自己的住处,让人上了茶水,便迫不急待地问道:“粮食到手了?”

    “那是当然……咱们又多了一大块荒地,现在最缺的就是人口啊!”庄毅无奈地笑笑,又问道:“说起来,这些室韦人,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安置?”

    “细致事务多得很,到完工至少还要一个月,就按我们议定的来,家里有人从军的,优先安置到城内,最多先安置一万人口,设四个坊;城外安置一半,设四个乡,这样就有个县的样子了。”段忠实认真地说。

    “就这么办……汝罗县城也快了,到时从柳城南面迁两三个乡过去,辽西这边就算稳定下来了!但人口还是少,我们再慢慢想办法。说来这座县城,我还没好好走走,去看看城头的军事防御设施建得如何。”

    “行呐!我先带你去看看角楼……”

    二人步行出了县衙,径直去了城墙上,一路察看了角楼、城楼,一圈还没转完,边武就找来了。

    “师傅!柳城来人传信,说是仆达刚从幽州回来了,带了大批的杂货和粮食。还有朱先生,是和他一起回来的,咱们要回去么?”

    “嗯……那就回去吧!”庄毅淡淡说道。

    “朱利民可带了其他人来?”段忠实却是有些好奇,便问道。

    “史大力没说清楚,可能带了吧!”边武模棱两可地回道。

    “那我就回去了,段先生好好做,争取早日当上安化县令。”庄毅大笑着拱拱手,转身下了城墙。

    “你还是早点把刺史的官凭拿到手,再说这种话吧!”段忠实摇摇头笑道,落草为寇十几年,不想到老来,还能时来运转当上县令,他心中顿时也热切了起来。

    庄毅带着数骑亲卫,顺着新修的官道一路狂奔,进柳城的时候,已到午时日正,是午膳的时候了。想了想没回府衙,转道去了城西的一家酒肆。掌柜将他们带到二楼一处靠窗的雅间坐了,庄毅又让边武去请了仆达、朱永济等人一起过来,算是为他们接风洗尘了。

    不多时,仆达和朱永济等一行五六人带到,朱永济果然带了四人同来,进了雅间便指着旁边一名四十来岁的清瘦中年文士,给庄前介绍道:“这位是某好友博州宁从俭,表字自珍,原本任清平县丞,前年被魏博节度使乐彦祯革职,现赋闲在家,某便邀他一起来了。”

    “博州宁从俭见过庄军使!”宁从俭上前行礼道。

    庄毅还了一礼,便听朱永济又道:“这三位依次是清平县主簿尹惟真,表字本善;高唐县李廉,表字贞吉,未出仕;高唐县周全智,表字若拙,亦未出仕。”

    朱永济接着道:“我这四位同乡都是乡贡,因家境不好,出身贫寒,只通过了礼部试,未能通过吏部释谒试,所以未能正式授官,但治理州县还是颇有经验的,正是中正急需的人才。两位已出仕的,都是进士科。贞吉和若拙二位,前者是明算科,后者是明法科。”

    按唐代科举,出身州县学馆,或京城之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学成的学子,皆称为生徒。而非官学出身的士子,由州县保送投考,称之为乡贡。

    生徒和乡贡应考学子,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童子、道举、明法、明算等,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为重要。明经先试贴经墨义,后试时务策论,并进行口试;进士则注重诗、赋、策、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