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人可以怀疑元武陛下是否到了现在还有这个能力,只要军部还向着这位一手缔造世界无敌军队的君主,内阁和国会就会退避三舍。
只待开国君主死后,文定皇帝虽然口碑不错,但论及威望却远不如元武陛下了。有宪法束缚,到时候皇室才真正地从朝廷中枢里脱离开来。
所以,很多人都在期盼着某人的死。
第665章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张林最近总是夜间做梦,梦到前生往是,梦到形形色色的人。
他想念穿越前的父母家庭,留恋穿越后的妻妾儿孙,耳边总似有人在嘀嘀咕咕地说着什么,眼睛里的世界越来越模糊。
他的左手会不自禁地颤动,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也只有女人们知晓,若是传了出去,只怕好多人心里得松口气。
他知道很多人在期盼和等待他的死,他死以后,文定皇帝能不能驾驭住这个庞大的帝国还能难说。毕竟从封建时代过渡到资本国度的时间还不太久,开国第二代第三代的国民仍旧受封建专制影响较大。
现在张林的生活状态很颠倒,白天异常瞌睡,晚上却是睡不着,也睡不了多少时间早早就醒来。
欧陆。
英格兰王国得到中华国的扶持,也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建设,几年下来,国力暴增,军队实力得到有效加强。
前几年,萨拉丁的阿尤布王朝军队,进入了***丢失百年的圣城耶路撒冷,直接使得萨拉丁在中东世界的地位因为这次胜利而水涨船高。
在这般情况下,英格兰、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军队所组成的联军,准备收复被***教叙利亚的萨拉丁占领的耶路撒冷。
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在小亚细亚坠水而死,所以此国军队随即撤退。英法联军经海路到达圣地,前进到耶路撒冷,与埃及苏丹厮打起来。
但由于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德和法兰西“狐狸”奥古都斯腓力二世一向因为欧陆事务而闹不和,于进攻中在军事领导权上发生冲突,对圣地耶路撒冷的围攻久攻不下,渐渐失去耐心,弹药和粮草也消耗太大,掠取而激起当地百姓的反抗,大好局势顺转之下。
尤其是英法为了应付战争的耗资,对国内百姓强征“什一税”,导致本土的国民也对战争失去耐心。如果面包和黄油都没有,那还有什么理由再打下去,为了响应教皇阁下的号召?省省吧。
联军系统的指挥权非常混乱,其中有德意志与西欧各地的骑士小贵族,按照中华国军事体制组建的常规职业军(少量),匈牙利国王贝拉三世派来的2000援军,充斥大量的步兵和民夫,以及趁火打劫的无业游民。
这样的军队发生“上级互相掣肘”“下级谁也不服”现象太正常不过。
而且萨拉丁买通了拜占庭皇帝伊萨克二世,让他尽量延缓十字军的速度。当神圣罗马帝国的年迈皇帝坠马淹死后,条顿骑士军失去指挥,战力锐减。一路上小战斗摩擦和酷暑折磨,军中卫生管理不善还爆发了瘟疫。
这种种因素集合在一起,首先就把神罗帝国的军队给逼得撤军,最后只有一小部分人参加了围攻阿克城,还不到三千人。
成为远征主力的英法联军步履蹒跚的通过小亚细亚半岛时,统一的军事指挥系统还没有组建出来,依旧处于军事命令混乱状态。
联军通过海路将大量的兵士、装备与马匹,还有维持军纪的巨额军饷运送过去,共计两百八十多艘木壳帆船和六十七艘购买或仿制的中华国木壳桨帆战舰,以及几艘珍贵的蒸汽混合动力帆轮船。
在路上折腾了两三年之久,狮心王理查德才下令进攻利马索。
东征战争的拖沓墨迹,让中华国驻欧陆各国的大使们俱都掉了一地的眼睛,比起中华国计划周密、命令协调一统、行动迅速的军事战斗,这些欧陆国家简直是扶不上墙的烂泥。这样的作战模式,别说本土了,就算只出动马达行省、吉布港、犹太夏国的陆海两军,也足以将他们打的找不到北。
此次东征之战,中华国作为中立国得到双方的理解和同意,派遣了战地记者随军作记录和采访,将此次战争过程一点不漏地记录下来。作为代价,就是卖些武器弹药而已,那几艘被君主们当成旗舰的蒸汽风帆战舰就是中华国的“善意”。
这些战报传回国内后,会以史册的形式记录在中华国在修的世界历史中,另外则是刊登在真理报上,让国民们熟悉世界事务,从小就感受着这个世界的纷乱。
论及对世界各国历史的修正和总结,这时代无有哪一个国家如中华国这般肯耗费资金人力,把一件件有史有据的事件整理成完整的世界战争史。
那些依旧在战争泥潭中摸爬滚打的国家孩童们还处于半温不饱的生活状态中,中华国的孩童从小衣食无忧,在学校里学习着这些国家的历史。
差距,国民素养的差距,从第二代就出现了。
说到欧陆与西亚的战争,在经年累月的西欧封建冲突中,都非常熟悉堡垒攻防战。
无论是威尔士边区的征召力量,还是弗兰德斯来的城市雇佣军,又或是海峡两岸的采邑军事贵族,都是熟悉战争的老手。他们武器得到更新换代后,加入了少量的职业常规军,迅猛攻击,很快让塞浦路斯岛上的希腊人意识到自己的军事实力有多么不堪。
当一支新成分依旧纷杂的十字军组成以后,理查德成为军事指挥权最高的领袖,下令进攻塞浦路斯。但同时,这个年轻的英格兰君主还不忘与贝伦佳莉娅在利马索举行了婚礼,等待后续舰队的到来以便征服塞岛。
而塞浦路斯紧紧在抵抗了一个月后便被征服,成为了新十字军的后方大本营,准确说,是英格兰的后方大本营。
战报传到这里,张林十分期待着后续的战争节奏,不过他并不看好这次东正之战,因为这些军队虽然组建了少量的职业军,但军纪和军队卫生管理太过差劲,已经爆发了瘟疫流感,非战争减员在一点点磨灭战士们的信心和君主们的野望。
他对于中华国和大儿子所领导的美国在这次十字军东征战争中的表现非常满意,将各国矛盾“调理”的很是附和国家利益,这种低烈度的战争没必要参合进去,在旁边煽风点火已是足够。
战争虽然能促进技术的进步,但同时也是最消耗国家财力的行为。
第666章 知识产权()
“楠儿呢?”
“在祠堂礼教。”
张林闻言沉默,自从唐玉仙过世后,唐楠儿整个人的精神都垮掉了,也只有对着道祖神像打坐才能寻找到心中那一丝对尘世间的留恋。
再说唯一的寄托,大概便是她的男人张林了。只有在男人面前,唐楠儿才能恢复点生气。
他走进北郊庄园后院特设的一个道观,便看到一个老妪身影孤零零地跪在蒲团上,口中轻声诵词,背影婆娑。
“楠儿。”
听到呼唤声,唐楠儿这才回过头,白发苍苍下的脸颊多出些褶皱,她低声道:“老爷。”
张林走过去,拜了拜道祖神像,对她说道:“今天孩儿们都来聚餐,随我回去吧。”
“嗯。”唐楠儿颤巍巍地起身,男人忙伸手去搭一把,俩人互相扶持着往门外走。
“昨晚儿我梦见姐姐了,她在天上好孤单,想让我去陪她。”
“嘘,今儿不说这些。”张林打断她的话,笑道:“我还没走,你不许走。”
“那你走了,我岂不是更难熬?”唐楠儿叹声道:“生老病死,人生百态,谁又能躲得过呢。老爷,楠儿要是先走,你定要把我葬在姐姐旁边,要紧挨着。”
张林默然地点了点头。
自己的后宫女人中,感情深厚的有好几对儿,生前嬉笑打闹,死后依然想相伴一起,如唐玉仙唐楠儿,李师师和苗儿、梁红玉,潘金莲和白玉莲,纳兰香凝和折美凤,娜莎和夏丽,慕容几女等等。
今儿是劳动节,张林带着女人们前往郊外随杭州百姓一起踏青植树,看着儿孙们在旁边嘻哈吵闹不由得心情舒展,张贞娘几女也是心情大好。
看来,还是得常出去走走才能活得更久一些。
回到庄园,当政的文定皇帝将人计总署刚统计出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书送了过来,交由父亲阅览。在这种民政措施上,张海知道父亲颇有心得,许多实效政策都是出自父亲之手,自己在这点上没法比。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包括海外行省(不包括北美)人口共计两亿六千八百万,其中国民(拥有小学文凭)一亿九千四百万,中学文凭者八千三百万,大学文凭者二百二十万。
男性国民一亿三千万,与女性国民基本实现了数量均等,国家刚颁布了一妻一妾法案,虽然引起了广大国民的不满,但也强制性实行了下去。
另外则是外交大臣高通量正式接待了北美使团,在军事对峙了十来年后,北美督府第一次以一个国家的身份对中华国建交并且访问,在杭州郡南城买下土地建造大使馆。
两国就领海和领土的问题进行磋商,将北美军事占领的七星岛承认下来,而北方的阿拉斯半岛则是归位中华所有。这也是中华国底四块海外“飞地”,反正没有主人,贫寒之地直接划进版图就可。
双方递交国书,北美督府正式改名为美国记载在国书上,并且美国先期存了五吨黄金作为加入世界经济体的善意,将双边贸易的障碍打通,恢复了北美和本土的商业往来。
这只是一个先期工作,美国总统张念还计划于近期回国访问,祭祖和看望自己的父母亲人。这事儿还在磋商中,但已是进展飞速。
美国建交后,双方就国际军事准则提出建立“国际公约”,保护在战争中被战火波及的平民百姓的生命财产,洽商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机制。
目前已是有日本、高丽、英格兰、犹太夏国、法兰克、德意志、拜占庭、占城、蒲甘、马来联合王国、西西里等世界主流国家参与制定战争规则,并就海路安全问题和海域划归问题讨论。
各国首次在国际公约中对“国家”这个概念进行诠释,一些无主之地各国享有发现和占有权,对无有国家的民族享有优先贸易权,不承认任何部落、城池形式存在的土著群体。
这次大会的召开是在刚刚兴建起色的马达行省,制定的公约草案称为“马达公约”,参与国家有四十七个,囊括中亚、西亚、东欧、西欧、北美、南美,以及东亚大陆。
作为公约的签订国,不得阻碍任何合法宗教的传教活动,中华国为此付出的条件便是罗马教廷可以在东亚本土各国设立教堂,费用自理。相应的,中华国也会在欧陆设立道观。
关于宗教问题,西亚***各国则不能容忍异教徒的存在,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欢而散,搞搞贸易就行。
公约的另一部分则是对于“技术产权”的定义,第一次把技术作为一种商品加入到贸易中,中华国会酌情对各国进行蒸汽机的研究扶持,帮助建立一系列的民生工厂。
首批次,就有商贸团一百八十余位大商人组团去往欧陆各国进行实地考察,并且在中华国的法律规定下开办实业建厂,帮助欧陆各国发展经济。
北美不甘落后,利用其肥沃的土地和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基础,大肆出口粮麦,解决欧陆国家目前正经历的饥荒现象,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在这点上,远离欧陆并且苏伊士运河还未开通的东亚各国则比较劣势,把海运把粮食晕过去贩卖是一件极为划不来的买卖。
没人会知道,马达公约的制定居然是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盖因欧陆和中亚虽然经济国力增涨,但中亚和南美两个大市场却被中华国和美国给吞吃掉,等他们反映过来的时候,海外市场已经饱和。
在这一切的幕后操手,年事已七十二岁的元武陛下却在皇家科学城中参观着电子信息研究所的最新成就,一套利用有线线路将电子信号区分不同密码的电信传讯设备。
张林也没想到,能在有生之年里看到有线电报的发明成功,看来,他着实是低估了古人的智慧,以及穿越者指导的作用。
电报机的发明意义重大,不光是军事上具有划时代的战术变革,在民用上也有巨大的促进效果。这是一项比坩埚炼钢,比化学火药更为重要的科研成果。
面对这套原始造型极为简陋的电报机,张林忽然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第667章 电气化()
一根黄色绳索从墙壁上垂下来,刚好到人肩膀高度,唐楠儿伸出手攥出绳子末端,像是鼓足勇气似的闭上眼,往下轻轻一拉。
啪嗒一声轻响。
房屋生辉,一盏玻璃灯发出白色耀眼的光芒,将偌大的房间照的雪亮如同白昼。
“呵呵,真好玩儿。”唐楠儿再拉一下,随着轻声响动,房屋陷入只有烛火摇曳的昏暗中,然后再次被照亮。
“好了好了,别给拉坏了。”张林忙笑着止住她玩心,道:“这便是我以前跟你说的电灯,不用烧油也不没有火芯。”
“真不敢想象。”唐楠儿意犹未尽地道:“这玩意儿真的会电死人?”
“为了研发出它,已有十多个人被它电死电伤,不过科研工作就是这样,方便是建立在无数科研人员人命的基础上。当初研究火药死了多少人,你可想知道?”
唐楠儿沉默少许,摇了摇头。
建国四十五年,中华国终于是要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了,电气化就是象征,第一座煤力发电厂已是开机运行,第三处水电发电厂已经建造完工。
从蒸汽机到电气化的时间过渡为四十年左右,这已是张林尽最大的努力在指导科研工作了,他这一生最大的贡献,大概就是作为各项科研工作的指导者和带头人存在,相比史书上也会重重地给他写上一大篇。
至于后世会不会有人怀疑他是穿越者,那就无所谓了。正如另一个时空,有人怀疑特拉斯一样。
电气化,首先就是普及家用照明,完善电力驱动装置,因为这可以直接带来显见的经济效益。没有利益的事情,也维持不了多久。
就如蒸汽机的普及一般,把这些机械设备放在研究所实验室里是不能发挥效用的,当初为了铸造大量的货币,朝廷不得已而用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果蒸汽机技术日渐完善,刺激了国民经济的暴涨。
现在轮到电力作为新能源使用造福社会增涨经济,自然也是要用起来的。内燃机虽然制造出了原型机,但弊端多多,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把汽车这种玩意搞出来,还需要研究所投入大量精力去试制。
说实话,能把有线电报机给搞出来已是大出张林的预料,无线电报机也在他的指导下进入研发阶段,不知道他闭眼前能不能做出来。
按照马达公约的规定,中华国给与信息研究所关于电报机的专利权予以高价采购,并且在全资国营厂里给与部分股权,保正这些研究人员一辈子……不,十辈子也吃喝不愁,富足安康。
这件事,张林亲自督促办理,在知识产权上特别关照,绝不能研究员们寒心。并且要求律法总署制定相关的国内版权法案,保护后续的研究发明。
知识产权法案其实早已有之,只是还不完善,以前针对的都是民间的发明创造,像高端技术都是属于朝廷投资立项的项目。现在国家开始实行国营私有化,那就要把一些研究所给独立出去,这样才能百花齐绽,在竞争中不断创新。
但同时,这对于技术保护的保密署来说,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所以,所有独立出去的研究所都必须签署保密协议,责任追究到个人,是不准随便出行省,想要出国那更是得全程处于监视之下。
有线电报网络的铺设首先是沿着已建或在建、预建的全国铁路交通网,这种能将讯息迅速传达给千里之外的机械设备颠覆了内阁的想象,也让更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首先,便是行政效率的大大提升。靠马跑或者靠铁路运送的年代,讯息不可能做到如此快捷,朝廷要发文书去往某个远点的行省,没有数天功夫根本办不到。
而现在,只要线路铺设到那里,朝廷行政命令瞬间就传达到位,这对于内阁掌控全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用在军事上那更是不得了,内阁中枢可以控制前线军事行动的具体计划,而前线将来也能及时反馈战场情势,得到批准后改变作战计划。
换句话说,有这样的设备出现,暴乱或者野心家造反都是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除非是国民对这个国家产生极度的怨恨不满情绪才有可能被集体煽动。
而有线电报机在商业上的作用更大,老板可以及时地了解到货物售卖地的价格波动,即便人远在外地也能通知工厂改变生产计划。往来订单下达和货物运输,只是一个电报的功夫。
所以,这项技术无论从任何方面考虑,都得必须立刻普及出去。几位内阁大臣即便担心技术泄露,也只能多加派人手予以保护,并且设备按照规定全部编码,频繁检查,对操作人员要进行保密教育。
在电报信息迅速发展的同时,飞行机研究所却是愁眉不展。
所长田灵颇为气馁,因为飞行机的研制实验,已有十多名技术员在实验中摔伤摔死,但飞行器始终爬不出大地的束缚,只能以一个高速度向前疾驰。
对此,张林只能建议加强动力学设计,与军部打了声招呼,派遣一些士兵前来参与实验。比起技术员的牺牲,士兵显得要“廉价”一点,虽然都是人命。
军部欣然答应,若能提早制造出飞机这种划时代的武器,没有军官会不喜欢的。
老实说,飞行器研究了多年但始终受困于地面,一个是因为内燃机的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二个就是动力学的理论并不完善,尤其是涉及到风力运用的计算理论。
张林于理论科学的发展方面能起到的作用早已经很小很小,他现在也指导不上,因为涉及到高深的流体动力学,他本就不感兴趣。
他不感兴趣,但有的人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