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大宋-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浙多是分散的水田,山地茂密,根本不适合大农场建设。也唯有北方和西部地区了,皇上这在变着法儿地怂恿他们多投资西、北部呢。

    一月初七在明州巡察完后,张林一行人搭乘三千吨排水量的镇海号炮舰从甬江前往镇海国营船厂。

    明州本就是造船中心,镇海船厂的规模比泉州船厂还要大,拥有工匠一千八百余人,并且还在进一步扩建,以满足供不应求的五百吨以上的渔船生产。

    当然,渔船只是附属项目,镇海船厂主要是建造沿海炮舰,从去岁六月到现在,已是为海军总署建造了十艘千吨规模的炮舰,完成了首批订单。

    金国为什么日子越来越难熬?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夷南舰队对金国辽东湾沿海城池的袭扰,实行禁海策略,并且组织过多次登陆抢掠,把金人沿海城池攻破后杀掉他们的当地官员,并且掳劫走当地作威作福的女真族人。

    海军大臣赵长河甚至组织过舰队在渔民的帮助下绕过高丽,进入了日本海,从背后袭击女真族的腹地……长白山一带。尽管取得的战果不大,但给与金国朝廷的震动是巨大的。

    这表示汉人有能力组织万人规模的军队对女真族腹地进行攻击,若是不提前防备,待得开战后只怕要吃大亏。

    在渔民的帮助下,海军亦是沿着渤海、辽东湾、黄海、济州海峡、对马海峡到日本海的郁陵岛建立了一条可以直通女真腹地的海路航道和补给据点。

    这年头不论是前朝宋国还是高丽国、日本国,亦或者是前朝辽国,对远离本土大陆的海外岛屿都不太重视,这恰恰便宜了中华帝国的海军。

    为了找海航据点的岛屿,张林亦是把自己的宝贝……来自后世的塑料防水中国大地图找出来,按照地图上的大概角度提醒舰队去找这些没有主权的岛屿,抢先占领并且建造补给据点,进行少量移民。

    不过想要完全把这些补给据点建设成自给自足,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毕竟现下财政没有办法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东海舰队自成立起,还不到一年时间,目前拥有大小千吨以上的炮舰十二艘,旗舰就是排水量两千五百千吨的镇海号,相当于前朝九千料大船。拥有大小口径火炮五十四门,采用明轮和风帆混合动力,满员四百八十人。

    目前不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是以射速快、口径中小的火炮为主,陆军中多采购了45、53、80毫米的中小口径炮,加强野战能力。只有在攻城战才会用到120毫米以上的火炮。

    小口径火炮的制造速度要快于大口径炮,军器监光去年到今年,经过统计,中小火炮一共造了一千四百多门。要不是吃下了宋国领土,大力开发铁矿资源,还真是满足不了这么多铁料需求。

    去岁的铁料年产量从各地汇报上来经统算,达到了二十一万吨的规模,比之前朝宋国多出了足足三分之一,并且还在飞速提升。

    在黑火药应用于矿山开采后,北地送回来的战俘也大多代替了原先的汉人,减少了财政负担,也增大了开采量。反正俘虏旷工不用付工资,管一天三顿的食宿就行,胆敢不愿意干活的、私逃的、故意破坏工具的俘虏统统处死,绝不留情。

    现阶段,战俘旷工规模还不算太大,只有区区一两万人,等到开战以后,才是抓人口的时机。

    话回正题。

    东海舰队的大本营是舟山岛,主要是因为这一代水文地理比较熟悉,而且四周都是大大小小的岛屿,可以隐藏舰队。

    码头上,当十余艘东海舰队的炮舰船队在炮声中起航演武时,场面的确是振奋人心的,炮声轰隆,几十门大炮齐射中,一处处目标靶船被击毁击沉,岸上的军官士兵们大声欢呼这威武雄壮的演武场景。

    张林从望远镜里看着这一幕,也不禁热血沸腾,大国海军,这才是他心目中的大国海军。上百门炮的威慑下,这时代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与才成立的东海舰队抗衡。

    而且,东海舰队的规模还不如夷南舰队呢。

    尽管炮舰的战力已是突破了这个时代,但张林依旧是不太满意,按照后世鸦片战争十八世纪的科技水平,英国像这种排水量两千吨的战舰能装载百门炮。

    军器监设计的这款镇海号不是装载量不足,只是承受不了超过五十门炮射击的后座力(短时间只能承受二十门炮依次齐射),船体大大缩减寿命导致龙骨崩溃,从而散架解体。

    不过他们已经是很努力了,造船技术需要时间来消化和孕育。

    海军建设亦是吃了大量的财政,现阶段可以缓缓了,下个阶段要以渔船和商船、运输船为主,组建脱离于陆军的海军陆战队。

    组建海军陆战队也是为了继续分化军部的权利,把国防大臣麾下的海军大臣和陆军大臣分割成两个独立部门。

    目前海军大臣由赵长河担任,而陆军大臣由陈良兼任着,等到对金国和西夏国的战争结束后,朝廷才好以战功为借口剥掉陈良的陆军大臣身份。

    一个人权利太大了不是什么好事,君权集中也要看时代背景,目前张林还不能把君权完全放手,核心权利必须抓在手中。

    说实话,在这样的体制中,尽管他张某人严于律己,但还是不可避免地把自己凌驾在律法之上,缓缓地被这至高无上的皇权腐蚀。

第475章 内战() 
皇帝巡察外地,嫔妃自然是不能跟着的,但必须要有随性侍女伺候起居和侍寝。刘怀燕被幸运地挑中,作为四个随行侍女中唯一一个可以侍寝元武陛下的女子。

    张林原先也是没太关注这个年仅十八岁少女的容貌,只知道长得不错,身材火爆。但贴身伺候后,才发觉此女的眼睛有些碧蓝色,且肤色更白皙。

    一问之下,才知道此女的父亲是汉人,生母是西域女子,是个汉化的混血儿。西域女子在中原很受欢迎,所以每次西域商人来的时候不但要带大量的西域胡椒粉、宝石等货物,还会携带相当数量的年轻美貌女子。

    越是容貌好肤色白的女子越能卖出好价钱,是达官贵人富商们争相购买的货物。

    难怪刘怀燕此女宝瓮与众不同,状如面包,体毛少且内中幽深。臀型也较中原女子蜜桃形状不同,圆面如磨盘。胸形也较大。

    她也是张林上过床的第一个宝瓮能勉强容纳他小二弟的女子,让他可以尽兴地驰骋还不用收敛大幅度的动作,比之刘倩儿唐楠儿白玉莲几女的紧窄,另有一番妙趣。

    刘怀燕在年初被陛下宠幸后,就有女官对其进行房事教育,她学以致用地配合着很喜欢从她身后进攻的男人,嘴里发出悦耳动人的欢愉声。

    只可惜陛下的勇猛依旧不是她一个人可以吃得消的,好在陛下体恤她的辛苦,只在她身体里播了一次龙种,并且还允许她留在房间里过夜,陪他聊些有的没的话题。

    皇上还问她知不知道马铃薯和玉米之类的食物,刘怀燕哪里知道这玩意,母亲也没有告诉过他,只知道苜蓿、芝麻、胡椒、占城稻、胡萝卜、石榴、汗血宝马等等。这些东西有的是她爹爹说过的,也有的是母亲说过的,总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相比之下,张林比这个混血儿知道的更多,像是西瓜、黄瓜、芒果、哈密瓜、葡萄、香菜、蚕豆(胡豆、罗汉豆等名称)、葱蒜都是汉朝之后传进来的,去年才开始普及种植胡葱(洋葱)。

    按照国内的土地资源,只要好好整合一下,开荒西北地区实行农场承包制,满足四亿人口是轻轻松松的。

    在张某人的构思中,这片大地上的人口最好是控制在八亿左右,既能满足未来大航海时代的殖民需求,又不太影响国内的人均生活水平。

    他有生之年里最多也就能为大航海打下基础,想亲眼见证中华文明征服世界估计是很难,毕竟他已快三十岁,下巴上的胡须都有一寸长了。

    “皇上,您在想什么?”

    刘怀燕穿上遮羞的薄四角亵裤和肚兜,见男人不时长吁短叹,忍不住问道。

    “来。”张林伸手轻轻一勾,少女嘤咛一声躺倒在身旁,他矮下身子伏在少女饱满温润、高高耸起的峦峰间,隔着肚兜嗅她的淡淡乳香。

    少女立时醉眼迷蒙地环住他的脖颈,口中娇娇媚媚地低声呼道:“皇上”

    不但大,且软如膏脂,沟壑深深里白的闪眼。

    “朕在想,你娘亲的国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皇上,小时候母亲曾对奴家说过呢,她家乡穷的很,城池还没咱们的乡村富裕,饭都吃不饱。”

    “那你会说你娘亲的家乡话么?”

    “会呢,#%%¥%¥#%”

    不是英语,张林猛然抬头,好奇道:“说的什么。”

    刘怀燕娇滴滴地羞红着脸,贴他耳边吐气如兰地道:“皇上是英明、勇武、伟大的君王,是奴家心里的神。”

    “哈哈哈,神可不能是你娘亲信奉的安拉真主,必须得是东正圣尊道祖。”

    “嗯。”少女轻轻颔首,满目虔诚地应了一声。

    第二天,一月十三号,巡察队伍返程,二十一号总算回到了杭州郡。

    刘怀燕被册封为贵美人,有资格参与皇宫皇室的元宵宴,分配到了临近李师师清兰苑的苑子……丽兰苑,拨了两个侍女和一个内监伺候着。

    他不在的日子里,有皇后扈三娘镇着,后宫也没发生什么麻烦事。

    趁着几天的休息时间,他也多去陪陪张贞娘、潘金莲、白玉莲和怀着孩子的唐玉仙,毕竟这几个女人都是很早就跟着他,不能喜新厌旧。

    月底,南方传来消息,暗地里已经把南宋小朝廷策反了大批文官武将,只是宰相蓝宁工依然把持朝政不愿投诚,必须要以战劝和了。

    眼瞅着开春时分快到,张林不想耽误川蜀一带的农业生产,因此批准了前线将领的开战请求,分东、北两路大军合计十五万兵马展开进攻。

    北路大军从汉中进兵金牛道,攻打南宋小朝廷自以为防备完美的剑门关。东路大军沿长江开进,利用内河炮船(2…5门小炮)破袭瞿塘关。

    北路大军统帅为少将(临授军衔)军长折彦质,暂时南调任职,领十二万大军压在汉中前线,没日没夜地对剑门关用火炮洗地。

    东路大军统帅为大校(临授军衔)军长韩世忠,从东海舰队抽调出来任职,领三万大军,合计两百余艘内河炮船(小于五百吨),同时征调民间商船四百余艘用于运兵运粮草。

    相比起炮火遮天蔽日的剑门关,东路大军的长江航道进兵策略才是一柄直抵南宋小朝廷心脏的尖刀。

    瞿塘关为什么成为地势险要之地,其实就是三峡最西边的一个峡谷,百里外就是城关。

    在这前面有一处名为“滟滪堆”的大礁石地带,正对着长江航道,由于长江水量不同,滟滪堆露出水面的大小也不同。非得有经验的渔民船夫领航不可。

    张林早先就下令军器监制造大雷管,将这滟滪堆中的几处碍道大礁石给炸掉,让炮船在当地船夫指引下把水道危险地方全部探明。

    南宋小朝廷的步卒火炮是不少,但水军力量却是薄弱之处,短时间里凑起来的水师根本不是东路大军的对手,只能龟缩在瞿塘关中挨炮。

    与此同时,南地早已潜入的军机署特务也活动起来,准备策应大军在内部起事。

    这年头,有奶便是娘,南宋朝廷的上层达官显贵或许为了利益会死抗到底,但底下将领文臣就不会为了一口吃的拼命了。

    大势不可违,与其拼死一战后被破城俘虏,倒不如提前投诚立下功劳。毕竟中华国也是汉人国家,当兵的待遇更好,大家都是同族,叛变并不丢脸。

    从二月初到二月中旬,两个汉人国家在东、北两路上大打出手,总近四十万人的战局胶着,一个兵强马壮地进攻,一个依仗地势险要防御。

    就在南宋朝廷抗战派稍喘口气的时候,恭州巴县的守将高士亮忽而响应中华帝国,起兵四千人羁押了恭州知府许公树等人,沿江下游进攻培洲,一路势如破竹。

    消息传到南宋朝廷中的时候,已是两日之后,顷刻间满朝风雨,投降派纷纷进谏。

    铁锁关(瞿塘关)既朝夕不保,那中华国的东路大军就能沿江通过岷江直捣朝廷中枢所在的成都府。

    这种情况下,败局已定,死撑到底已是不明智的抉择了。

第476章 产能过剩() 
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

    在铁索瞿塘关被破之后,南宋朝廷兵败如山倒,中华国东路大军一路畅通无阻地沿江西进,所过之处皆有当地官府巴结讨好地送来犒军食物和粮饷。

    尽管剑门关还处于双方将近三十万大军的胶着战况,但失败已是避无可避,人心军心都散了,还打什么呢。

    很快,秦宰就接到了南宋朝廷的和谈请求,他接到消息的那一刻忍不住骂了声贱骨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非得死伤数千士兵才能罢手。

    三月中,南宋朝廷投降的消息传回京都杭州郡,张林立刻派遣出早已待命的官员团队前往川蜀之地进行安抚百姓和管辖交接。

    此时正是春耕时候,蜀地的粮产对于国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刻都耽误不得。随团而去的,还有大批工建、农政、商务署人员,他们将在最短时间里恢复川蜀经济。

    虽然以小代价收复了南宋小朝廷,但是将近三千人的伤亡数量依旧是让张某人痛心不已,倒不是这点抚恤金负担不起,而是这么多士兵死伤的太没价值了。

    所以,内阁决议要以“阻碍民族和国家统一”的汉奸罪查抄抓捕南宋朝廷以蓝宁工为首的死硬分子,对此,张林也同意了。

    不为别的,就为这场内战中将近两三万人死伤情况,必须要抄了蓝宁工等人的家,诛杀其家族十四岁以上的所有男子,适合生育的妇女收监各地教坊司课以重税,十四岁以下的孩童另行分散安置。

    就在整个三月间蜀地人头滚滚的血腥杀戮中,唐玉仙顺利诞生了一个儿子,这可把张林高兴坏了,是顺产的七斤重健健康康的儿子。

    这小家伙精神的跟头小野牛似的,那哭声响亮的能把皇宫顶子给掀掉。

    满朝文武亦是满口恭贺,只是元武陛下又一次把册立皇太子的奏章给扔了。

    不过陛下第一次给出了明确表态,为了防止天子误国,必须要在十六岁成年后才可有资格册立太子之位。意外情况下,可由内阁推选贤德聪慧的皇室子孙继承大宝。

    这让内阁大臣们既是惊讶,又是感动,这历朝历代还未曾有大臣可以做主选皇帝的故事呢。就算有,取决权也主要是皇室里的摄政皇后或者皇太后,大臣主要是辅助作用。

    而元武陛下明确规定,如果他发生了意外情况未能及时册立太子,后宫不得干政,皇太子的册立完全由二十五位内阁大臣(新增海军大臣、陆军大臣有资格进入内阁)投票决定。

    陛下如此圣明,为了防止自己遭遇不测后子孙误国误民,作出这般大的让步,简直是亘古未有的大魄力。

    不过内阁大臣们也都明白,当今元武陛下体格强健,“夜御十女”,御医院的太医们都称赞陛下体质远胜常人,长命百岁不是问题。

    体格强健如牛,张林是认可的,但夜御十女是什么鬼,到底哪个王八蛋传出去的。

    当张林把这个锦衣卫打探回来的民间谣传当故事讲给李师师听的时候,正跪在床榻上为男人品箫吹管的女人笑得咯咯咯出声,乐不可支,花枝乱颤。

    以至于大喇喇站在床褥上享受的张某人,不得不伸手按住李师师的云鬓,让她认真点服侍。

    女人双膝跪曲,双手扶着男人的后腰臀部位,施展精湛的技艺,间或抱怨道:“臣妾吃不下呢,嘴都麻了。”

    “”

    欢好后,苗儿委屈地为两位主子清理战场,收拾完后便弱弱地告声退下,回到偏房候着。

    已经荣升为嫔妃的李师师春风得意,如今只盼着皇上能多宠幸她,趁着年轻生个孩儿,这一辈子也就踏实了。

    她目光柔柔地望着倚躺在床头软垫上陷入沉思中的皇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男人就养成了这个习惯,从喜欢在激情后安静地想一些心思。

    天子主宰着万万人的性命,要考虑的事情当然多了,何况是较为勤政的元武陛下呢。

    目前让张林最为棘手的问题不是战争,而是如何进一步发展国内的经济,如何把他的资本理念灌注到汉家民族的血液经络里。

    随着南宋朝廷的投降,国内人口接近一亿之数,多吗?分散到这么大的国土上其实一点儿也不多。

    很多地方都缺人手……缺少廉价的劳动力。因为他张某人的一意孤行,导致国内人均收入水平以超过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在增强,坏处也体现出苗头了,那就是商人们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抱怨人工成本太高,赚的没有开国之前多了。

    不怕横向比,就怕纵向比啊,人均生活水平这玩意是体谅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正常情况下是刚硬……只升不降的。若是下降,那社会也就开始动荡了。

    商业发展的速度缓慢了,又是在国家大力投资的背景下,目前依稀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主要是棉布、丝绸等布货和粮食。

    所以内阁已经开始制定政策,准备把酿造蒸馏酒的项目开放到民间,借以消耗部分粮食。同时,把粮食磨成粉库存在封闭的木桶中以延长保质期。按照一年两季的耕作周期,勉强能消化掉面粉。

    这是很搞笑的事情,然而确是真实的,在两田法和一系列农政政策刺激下,粮食的确是供过于需了……在现有的耕地面积下,一亿人口不足以消化掉粮食产量。

    第二个头疼问题就是人均生活水平增涨过快后,导致愿意基层劳动力跟不上商业发展。何谓基层劳动力?就是愿意从事矿山,铁坊、码头搬运、水力建设、工程道路建设等基础项目的男性劳动力。

    这部分劳动力不需要太高的文化,因此只有少数的汉人愿意去干,大多数汉人宁愿在家种田间或干点小工补贴家用就能过上不错的日子,何必去基层项目中累死累活呢?

    不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