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一样的神雕-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一些她小时候的事情,和杨铁心一起生活的事情,还讲到生杨过的那天发生的事情。这些日子也有几天打雷下雨,每逢这时,杨过都要出门去看。

但此时声带还未发育完全,只好将小手指向外边,口中呜呜大叫。穆念慈还以为杨过是要什么东西,几番试测下来,才明白杨过心中所想,“原来是想看天下雨。”穆念慈把杨过抱到门边去了。

杨过想要看下雨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回去,这么久了,家里的人肯定知道我已经出事了,不知道父母和弟弟怎么样了。从穆念慈口中得知自己是一个闪电劈下来的,不知道还能不能一个闪电劈回去。几次下来,发现这些闪电并不能把自己带回去,失望之余,回去的念头也淡了,安心当起了婴儿,无事也就练练《楞伽经》中的功法,日子倒也自在。

就这样过了月余,在第一卷经文中读到了“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这句,感觉非常熟悉,难道我从前读过这经书?杨过也没往心里去,他前世爱好极其广泛,连佛经都有涉猎,曾将《波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背熟,还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对于这经文的解读。直到又过了几天,读到了“呼翕九阳,抱一含元,此书可名九阳真经”这句时,才轰然发现,这功法原来是闻名遐迩的《九阳神功》。

杨过不禁脑子一片混乱,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一时间呆若木鸡。当下细细思索了一下,《九阳真经》本就在《楞伽经》中间,加之母亲每次都叫我过儿,起初觉得没什么奇怪的,现在想来我名字必然是杨过。一切种种如电影般从脑子中显现出来,最终得出了一个惊人结论,那就是,我是神雕大侠杨过!

得知这个结论后杨过亢奋了几天睡不着觉,后来新鲜劲过了后才慢慢好起来。“既然回不去,那就好好过吧。”他也没什么特殊的想法,在这乱世之中,有武技虽然好,但木秀于林风必催之,万事还是平常些好。存了这种想法后,学功也就不急躁了,谁知这样正好符合了练武的要诀,进境反而更快了。

第002章 杨过闯祸

 秋去春来,转眼间六年过去了。在这六年里,可把杨过给憋快了,除了看那经书,其余的娱乐少得可怜。前几年忙着看经书倒还好,后几年要是无聊了就缠着穆念慈讲江湖故事。看着心爱的孩儿缠着自己,穆念慈当然高兴,这故事张口就来。

只可惜穆念慈闯荡江湖的日子短,且经历实在有点伤感,怕杨过本就脆弱的心脉更加受损,因此大多讲洪七公铲奸除恶的侠义之举。洪七公讲完就讲杨家将的故事,讲着讲着就讲乱了,不知道到哪些讲过哪些没讲,有时一个故事讲过三五遍了仍在讲。杨过看着母亲日益憔悴,不论这故事听过几遍,仍像没听过一样听得津津有味。

八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杨过只好趴在自家的窗子上看树上的鸟飞来飞去。“过儿,过儿!”杨过听母亲叫唤连忙答应:“来了!”说罢站起身来,向后房走去。只见穆念慈拿着针线正在窗口补衣服,杨过没说什么,只乖乖坐在她身边。当年郭靖留下的银子不少,但穆念慈一向节俭,杨过有着成年人的思维,也非常了解这点,因此一直以来杨过闭口不提要买什么东西。

看杨过进来,穆念慈放下手中的针线,对他和声道:“过儿,过了今天你就满六岁了,别人家的孩子这个时候都进私塾念书了。反正你在家也没什么事情,不如每天我教你认字一个时辰,你看怎么样?”杨过对此无所谓,字都认识,不过他还是答道:“好的。”

在南宋时小孩的启蒙教材已由《千字文》慢慢变成了《三字经》,此书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只见穆念慈从床头拿出一本崭新的《三字经》,轻轻翻开第一页,生怕把这书翻破了。

杨过看到顿时咂舌,这本新书估计得值几十文钱,母亲对这教育投资还挺大。想到此不禁暗叹:“看来前世的家长们为了孩子读书都砸锅卖铁也不是前无古人。”穆念慈看见杨过发呆,还以为是对这本书好奇而看书出神了,心中一喜,对杨过道:“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一页的内容吧。”说罢指着第一列的文字读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完穆念慈看着杨过,意思是他跟着读。杨过也学着古人模样,摇头晃脑读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学习的进度是很快的,穆念慈欣慰想到:“看来过儿继承了他爹的聪明,学习这字几乎过目不忘。”

其实杨过心目中的大侠应当风度翩翩,不仅武艺高强,文采也要斐然,诗词歌赋张口就来。加上他爱好广泛,对古文也多有研究,因此对这些典籍,倒也学得愉快。

不出五天,杨过把这《三字经》都学习完毕,穆念慈在欣喜之余倒也没忘记觉远和尚当时的嘱托,要教杨过研读这《楞伽经》。

杨过又不能说自己已经把这经书都背诵完毕了,只好跟着穆念慈读道:“一举手,前后左右要有定向。起动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读了一会,穆念慈发现其中的不对来,寻思道:“看来这就是觉远大师所说的九阳神功了。”

杨过不知道觉远大师已经告诉穆念慈经书中有武功秘籍的事情,苦于不能明说,因此装作刚发现的样子,兴奋地对穆念慈道:“娘,这好像是一种内功心法啊,要不您也一起练练看吧,或许对身体有好处。”

武功哪有这么容易练?当初,杨过也只知道一些常见的穴位。后来这九阳神功练不下去了,就拐弯抹角的问穆念慈这方面的问题,那时,杨过才不过三岁。

穆念慈见他喜好武术,当下严格要求他练习基本功,因此,这三年除开内功有增长,但却没学任何格斗之术。

杨过此时已将此卷经书练了大半,内功恐怕已经达到了平常练武之人十二岁时的功力,只是一直没使用出来,因此不仅是穆念慈,连杨过自己也不清楚。这样练习了半个月,穆念慈也觉得这身体仿佛好了许多,举止也更加有力,只是有一点,此心法不太适合自己修炼。初始还能有些强身健体的好处,练久了会发生什么谁也料想不到。穆念慈没意识到这九阳真经是门绝世武学,而且她也不愿再过江湖日子,对这武功也看得极淡了。

于是乎穆念慈每天都看着杨过练这九阳真经,但她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因此倒也没要求杨过什么。本来杨过前部分都练过了,但此时只好重新再练一遍,虽不怎么用心,但好处还是有的,起码基础扎实多了。加上穆念慈的教导,对经书的理解上也更加深刻。

由于杨康从小在王府长大,耳濡目染之下品性不端,因此在对杨过的教导穆念慈是很花了很大的心思的。虽然家中很不富裕,但是穆念慈总是想法设法买一些书回来,不久杨过就有了几部常见的书如《论语》、《中庸》等等。虽说杨过不太喜欢读这些书,但无聊之下也没有消遣,毕竟聊胜于无。只是苦了穆念慈,每天除了帮人修修补补、洗洗衣服辛苦赚钱外,还要回来照顾杨过。

这一日狂风大作,天色一片昏暗,眼看是要下大雨了。杨过看到穆念慈神情痛苦,不断的捏着肩膀,于是快速跑到穆念慈身前,急切道:“娘,你怎么了?不舒服吗?”穆念慈看到杨过过来,故作轻松笑道:“也没什么,就是每到天气变化,肩膀、手足关节有点不适罢了,这也常见,过段时间就好了。”

杨过心道:“这不是风湿么?娘亲还年轻怎么会发作?”因此很不放心,对穆念慈道:“有病肯定是要医的,不然要是病情加深就不好了。”穆念慈再要推脱,但杨过怎么会就此罢休?只好对杨过道:“呵呵,过儿关心娘亲身体,我很开心,也罢,明天我就去药铺抓一下药回来。”杨过看外面雨下得大了,出门肯定也不方便,只好作罢,心里却还在思索风湿的问题。这风湿主要是由于风寒引起血液循环不通畅,穆念慈当时生下杨过时本应好好休息,却在此时受到雨淋,由此落下了病根,加之这几年劳累,终于有此症状。

杨过心想,“原著中穆念慈在杨过十一岁时病死了,想必是病了没钱医治。此时穆念慈比原著身体更加不如,如果不再想想办法多存一些银两,照此下去,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上饶自古便是文人辈出的地方,自唐至清,上饶各地出的进士有两千多人,因此这里倒也繁荣。自古以来,文人重视笔墨纸砚,而上饶特产罗纹砚属古砚,而且备受人们喜爱。若我能制出几个好砚,想必也能卖些银两。”

想做就做这是杨过的特点,第二日吃完早饭,杨过对穆念慈说声去隔壁找其他人玩就出门了。此处不远处即是玉山,听闻山上多有制砚的好石。杨过寻了良久,也没找到一两块好石头,正要无功而返之际,一不小心滑倒在地,手上按在一块石头上,痛得他龇牙咧嘴手舞足蹈象个猴子。

拿起那石头一看,只见结构缜密,纹若水波,石面泛着光泽,呵气成汗,虽然杨过不懂这些,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块好石。杨过快步到水边,将石上的土沙洗净,只见此石湿润如玉。“好石啊,好石!”杨过不禁赞道。

杨过兴冲冲的回到家中,看到穆念慈正在烧饭,于是蹑手蹑脚地过去献宝。“娘,你看我找了什么好东西。”说罢将手中的石头递给穆念慈。穆念慈突然听到响声吓了一跳,再看杨过手中的石头,不解道:“这个石头是什么东西?你找来干什么?”杨过神秘一笑,眼色一挑道:“嘿嘿,秘密。”穆念慈不禁莞尔,一笑了之。

翌日,杨过找来一把匕首,就开始雕刻起来。这石头本来极硬,若常人用匕首肯定是难以雕刻的,只是杨过内功深厚,普普通通的一把匕首也能削铁如泥。不出半日,一个砚的雏形便已完成。此砚以四个立柱支撑,上方雕一个平台,分为两块,其中一大块内凹一些用于研磨,另一小块挖了一个洞,用于放置研磨的石块。

穆念慈看到了也不管,在这里平时玩伴也不多,能有一个兴趣也是好的。这石头在杨过手中雕了三天,一个似模似样的砚便完成得差不多了,只是看起来样子平平,没有雕刻什么装饰,不过这对于工科生的杨过便无能为力了。雕好之后也不给穆念慈看,只央求着去市集里,穆念慈觉得家中粮食不多,正好要买些回来便答应了。

这一日天气很好,穆念慈母子二人趁着早上天气凉快动身去市集。一路上人声鼎沸,好不热闹。杨过第一次看到宋代的市集,因此非常好奇,一路上东张西望。突然只听到前方一阵笛声传来,杨过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卖笛子的人正在吹奏。许久不吹,杨过倒有些心动,只是这人手中的笛子音色不好,显然笛子质量不高。一看价格,却要一两银子,杨过不禁咂舌。心道:“这也太黑了点。”

这点杨过却不知道,即使在现代没有合适的加工工具要做一件好笛子也是极难,通常每百根笛子中才能选出几个好一些的来。这里笛子要价一两,虽有点贵,却也没那么离谱。杨过本想买一根笛子的,但看到这个价格后觉得还不如自己做一根呢,想罢便不再看这笛子,转头找卖砚的店铺了。

由于上饶文人较多,卖砚的店铺也有好几家。杨过拉这穆念慈进入一家店铺后,里头一个小厮立刻出来迎客,看到穆念慈二人衣着就一脸鄙夷不愿招待,不过却还是对穆念慈笑道:“夫人,给小公子买砚呢?”穆念慈想着也对,过儿虽然认识字了,但从没在用笔写过,只在沙子上用树枝划,这样终究不行。

正准备让这小厮带着过去看看,却听到杨过叫道:“掌柜的在么?”小厮脸一下就沉了下来,对杨过说道:“这位小公子不知找掌柜的有什么事情?掌柜的很忙,怕没时间来见你们,若看上了哪款砚直接买就是了。”穆念慈也奇怪杨过今天怎么有点奇怪,正想问清楚,只挺见“啪”的一声,一张凳子应声而塌。

小厮一看这小布点还有些能耐,怕那个女子更是厉害。好汉不所谓吃眼前亏,既然来的不是个善茬,于是和声道:“小公子若有什么吩咐直接说就是了,小的一定办到,一定办到。”杨过一看这还像个待客之道,于是拿出他制作的砚来,对小厮道:“我不是来买砚,是来卖砚的。”那小厮不禁目瞪口呆,这砚制作如此粗鄙,能卖多少钱?于是对杨过道:“小的很是为难,这砚恐怕卖不出去。”

说罢从里面出来一个人,只见这人穿得倒还衣冠整齐,五十多岁,一脸惊诧的出来,显然刚才的那响声惊动了此人。小厮见此人出来,连忙迎上去道:“掌柜的,你看这人要卖砚。”

这掌柜的姓张,倒也识货,看到杨过手中的砚两眼纠结在一起,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唉,这么好的石头糟蹋了,不过还有挽回余地。”张掌柜心道。见到好石,张掌柜就好像忘记了刚才的事情,对杨过和颜悦色道:“不知公子这砚卖多少银子?”杨过哪知道现在的行情啊?不过不懂可以装懂嘛,于是伸出左手,并张开手指摆在张掌柜面前。“五十两?呵呵,这怕有点贵吧?”

杨过一听这还有戏,于是冷声道:“五十两还贵?这样吧,我急着用钱,四十两一文不少。”张掌柜一听这还好,于是依言成交。“嘿嘿,赚了,赚了,若将此砚好好完善一下,至少能卖一百两,毕竟这么好的石头不是随便就能找到的。”张掌柜一脸市侩的想到。

出了门,穆念慈再也没忍住,对杨过道:“你那几天就一直在雕那个东西吗?”杨过欣喜道:“是啊,娘,你看我一下子就赚了这么多钱呢。”穆念慈一想也是,等下买些纸墨,可以让过儿练习书法。行到一客栈门前,只见几个公子哥模样的人醉醺醺的从面前走来,穆念慈一脸不快,正带杨过躲开,谁知那为首的一看穆念慈,调笑道:“哟,这小娘子倒还标致,陪本公子乐呵乐呵,保证你会很开心。”

“哈哈,哈哈……”其余几个都东倒西歪地一脸淫笑。穆念慈不愿多事,拉着杨过就从旁边走去。谁知那几个公子哥倒不识趣,拉着穆念慈的衣衫道:“别走啊,嘿嘿。”杨过看到几个龌龊小人这样无礼,加上刚才那一掌的威力,心中顿时痒痒的,要教训这几人。

只见杨过抓起那人手臂,五指相扣,那公子哥立时一阵狼嚎,旋即另一只手往公子哥胳膊上一搭一抬,手臂就脱臼了。公子哥痛得脸色发白,虚汗淋淋,酒到醒了大半,对杨过骂道:“小兔崽子,敢对本公子无礼?你知道我是谁吗?”

穆念慈看杨过玩得有点过了,于是对那公子哥歉道:“实在对不起,我将你手臂接上去。”那公子哥看穆念慈服软,以为是怕了自己,不由恶从胆边生,就要拉穆念慈走。

杨过一看气的头皮发麻,心道你这小子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教训你一下你还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于是飞起一脚,将其踢倒在地,口中吐出一滩血来,然后一动不动。

围在他们边上的民众一看闹出人命出来,轰的一下便全部鸟兽散了,其余几个公子哥一看,不由怒道:“你这小子打死了县丞公子,实在可恶。”不过他们说归说,倒不敢动手,言罢就跑了。不一会只听见一阵吵杂,一群捕快赶了过来。

穆念慈本一看事情要闹大了,拉起杨过就跑。杨过这会正惊诧着呢,“怎么威力很大么?这么不经打就死了?”不过此时不跑更待何时?穆念慈学过武功,杨过又身怀高深内功,一会两人便不见影了。其实穆念慈感知到那公子没死,只不过晕了过去,不过自古民不与官斗,进去肯定就难以出来,因此选择逃走。

想起这么久了,应该去杨康墓前拜祭一下,也算要离开这个地方了。于是穆念慈对杨过道:“先不教训你,回家再说。”言罢就带着杨过回家了。简单收拾一下,离开这生活了六年的地方,杨过回头看看这小房子,不由心中一阵失落,“这就要离开了吗?”杨过心想。

第003章 嘉兴变故

 上回说到杨过闯祸后穆念慈带着他踏上了“逃跑”的道路,其实说逃跑也不尽对,因为穆念慈也打算离开居住六年的地方了。开始因为自己身体和杨过的原因一直把拜祭杨康的事情耽搁了,这些日子身体虽不太令人满意,但回到嘉兴应该还是可以。

正值盛夏,天气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沿途只听到聒噪的蝉不停乱叫。杨过用衣袖擦过额头上的汗,无奈的叹息了一声。可惜南宋少马,这样步行不知要走到何年何月?好在身上还有几十两银子,也不赶时间,走得慢些倒也没有什么关系。不过纵使不赶时间,杨过也无心看沿途的风景,因为很遗憾,穆念慈病了。这几日气温奇高,穆念慈身体本就羸弱,加之旅途劳顿,只觉一阵头晕目眩,便要昏倒在地。

杨过眼疾手快,慌忙将其扶住,在路边经过掐人中、输九阳真气,忙碌一阵后穆念慈终于幽幽转醒。杨过见状,喜泣道:“娘,你终于醒过来了,吓死我了。都是我不好,要不是我动手把人打伤,我们也不用逃走,你也不会病倒了。”穆念慈脸色苍白身体乏力,艰难露出一丝微笑道:“过儿不用放在心上,娘没事。”杨过看穆念慈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急得满头是汗,心道:“娘亲现在走不得,我又背不动,这该如何是好?”

正在杨过手足无措之时,对面走来了一辆驴车,杨过心中一喜,这真是雪中送炭,遂站在路中挡道。不多时驴车就行到跟前,这驴车却也简单,一只瘦驴拉着一辆二轮板车,车上面也没有什么遮盖。驾车的是一位老实巴交满脸皱纹的老农,见到杨过拦车便大声叫道:“你是谁家小孩,怎么拦我驴车?还不快快回家去。”

杨过见车子破烂,驾车的人恐怕穷困,估计此人心底也好,于是对那驾车老者稽首道:“拦住老伯实在是迫不得已,家母病倒在途中,我人小力微,不能背家母去看病,希望老伯能送我一程,小子感激不尽。”老农看女子倒在地上,想着杨过讲的确实事情,而且这母子也实在可怜便想答应,只是这一来一回耽误的时间不少,家中也有幼子需要照料,因此在那里犹豫不决。

杨过见状对老农道:“老人家不必为难,我这里有二两银子,将你的车子买下,驴你骑走如何?”说罢就从怀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