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人的抗日Ⅱ-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他把水挑回来,程盈秋和林保根已经点上了灶火,锅里“噗噗”的冒着热气,大米已经下锅了。老fù人有些畏怯地坐在一旁,看着他们在忙乎。

    饭做好了,白白的米饭端到了老fù人面前,她才不那么害怕,起身从墙角的坛子里捞了几块咸菜,放在桌上,说道:“慢待老总们了,我儿子不在,要不能有ròu吃呢”

    黄历轻轻叹了口气,程盈秋和林保根不知道怎么回事,照常吃饭,黄历心情不大好,只吃了一碗便说道:“我吃饱了,老人家,您多吃点吧”

    老fù人饭量不大,吃了一碗便不再盛了,她见锅里煮的饭很多,满怀希望的说道:“嗯,很久没吃过白米饭了,还能留些给他吃,没准今天他就能回来呢”说完,又到外面张望起来。

    “怎么了,你怎么吃得不多?”程盈秋疑huò地问道。

    黄历苦笑一下,将老fù人说过的话讲了一遍,叮嘱道:“先别告诉她吧,我就怕听人哭了,心里会更难受。”

    程盈秋放下饭碗,皱紧了眉头,林保根也沉默下来,他们都为这个老fù人而感到难过。

    这个和善的老太太,一旦发现儿子死了的情景,作为一个年老的母亲,她该是多么伤心yù绝呀他们仿佛看到她坐在地下号啕大哭,但周围没一个人看见,也没一个人听见,以后只有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守着这间破房子,没人替她担水,也没人替她下山买粮……

    林保根捧了些干草,铺在地上,就算是三个人的铺上。三个人心里难过,话也少多了,都心情沉重地躺在地上。程盈秋脑海里翻腾不止,怎么也睡不着。不知过了多久,老fù人也关上mén回来了坐在唯一的破木屋里黑暗起来。夜晚山谷里的大风不时地扑打着破mén,窗缝边糊的破纸发出呜呜的悲鸣。老fù人不断地叹气,叹完气又自话般地低声念叨着。一会儿她担心儿子晚上会不会挨冻,一会儿又担心儿子会不会挨饿……

    她既愤怒,又难过,心里象点起一团火,该千刀万剐的日本鬼子,从现在到将来,不知造了多少孽,真是罪恶滔天。无数的平民百姓丧生在日寇的屠刀下,无数家破人亡的惨剧在上演,杀鬼子,多杀一个鬼子,就会让自己的心里更好受一些。

    现在程盈秋对自己的生命,已经有些无所谓了。心里面却有团火燃得越来越旺。只要我活着,就要让灾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减轻一些痛苦,现在我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个人的行动,而是对百姓对国家的责任。我生于中国这片土地,也将死于这片土地。三尺之上有神明,如果我不是基于对苦难民族、祖国之大爱,如果我不坚持到底,奋勇抗争,上天将灭杀我。

    '。。'

    。。

第一百四十六章河边的复仇之战

    第一百四十六章河边的复仇之战

    天sè微明,山林里已经响起了鸟儿的歌声,起初是怯怯的,然后更加勇敢,变成响亮欢快的声

    黄历等人睡醒起来,老fù人还瑟缩地坐在好心劝阻道:“现在lù水重,等日头上来再走吧,我给你们热热剩饭。”她看着黄历和林保根,可能是想起自己的儿子,明显有—种依依不舍的心情。

    林保根看着这个象自己母亲一样亲切的老大娘,心里一酸,犹豫起来,忽然问道:“大娘,你昨晚叨咕的该收的山yào蛋种在哪里了?”

    老fù人不解地问道:“怎么,你想吃那东西?窖里还有几颗,不用到地里掏了。”

    林保根赶忙解释道:“不是想吃,您不是老惦记有块山yào地没人掏嘛,我给你掏了吧”

    老fù人惊喜地说道:“不用啦,等俺那孩子回来收拾吧我是上了年纪,手脚不利索啦。年轻时候,我就收拾了,用不着别人。”

    “把您的镢头给我吧”林保根执拗地说道。

    黄历和程盈秋对视了一眼,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老大娘,你就让他干吧,盈秋,你留下做饭,我跟着去,看能不能帮上手。”

    老大娘见没法推辞,便从mén外把镢头找来,十分过意不去地说道:“等吃了饭再去吧”

    “现在不饿,回来再吃。”林保根拿起镢头就向外走。

    老fù人把林保根和黄历引到院后的一块不大的坡地上,林保根立刻动手干了起来。黄历去找了副破筐,他不会干这活,只能帮着往筐里捡。

    黎明的山风吹在身上,还有些冷,可干了一会儿,身上便热了起来,林保根只穿了xiǎo褂子,抡着镢头干得又快又好。

    “那个,老三——哥,您不是庄稼人出身吧?”林保根一眼就看出黄历根本没干过这活儿。

    “呵呵,我是吃庄稼出身的。”黄历讪讪一笑,说道:“干这活儿呀,还真是头一遭。”

    “您是有能耐的人,不象俺们只蹲在家里拔麦子耪大地。”林保根并没有显示出骄傲的神情,因为不光是他,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干农活的都是粗笨人。

    “话不能这么说,干哪一行都有出息,我呢,也只是有所专长,跟你是一样的。”黄历看筐装满了,便扛起来往回送。

    林保根不停手的干,黄历来回地运,老fù人来催他们吃饭,也没停下。后来,程盈秋也过来帮忙,直干到太阳晒了满坡,才算把这地里的山yào蛋都掏了出来。

    送完了最后一趟,他们一起回到了xiǎo屋里,吃过饭,林保根又挑起水罐,来回三次,将老fù人家里的水缸灌满。

    “大娘,我们要走了,您多保重。”黄历偷偷将身上的钱塞进炕上的被里,又和程盈秋、林保根将粮食袋里的大米留下大半,才招呼着上路。

    “你们——这就要走。”老fù人现在已经没有了昨天刚见时的惊惶,lù出了恋恋不舍的神情。

    “是啊,我们都是兵,要去打鬼子。”林保根说道。

    黄历三人走出了xiǎo屋子,老fù人追出来叮嘱道:“孩子们,以后走过这里,进来看看大娘啊”说着她老泪横流哭了起来。

    “大娘,您多保重,我们有空儿就来看您。”黄历安慰着,程盈秋心里不好受,眼睛里有了雾气,转身快步下山,生怕忍不住掉下泪来。

    三个人走出了很远,马上就要翻过山坡看不见时,才停下脚步,回头望去,那个老fù人还呆呆地站着,山风吹拂起了她的白发。

    ……………………

    在二战中对狙击手给予足够重视,并且给狙击手在行动中的自主权,还创造了令人咋舌的战绩的国家以德国和苏联最为出sè。只要查看一下著名狙击手的排名,便可以清楚的明白。

    苏联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吃了芬兰狙击手的大亏,伤亡巨大,所以苏军非常重视狙击战术的研究和狙击手的培养年一年,前苏联就生产了8万多枝莫干纳辛式狙击步枪。这些狙击手在卫国战争中的城市战中大显身手,涌现出瓦西里等一大批高手。并且在进攻东北时使号称jīng锐的关东军闻风丧胆,让那些幸存者每每想起都觉得máo骨悚然。

    而德国的狙击手则在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中让盟军真正认识到了他们的可怕。从诺曼底高大茂密的灌木丛到亚平宁半岛崎岖的山地,到处晃动着德国狙击手幽灵般的影子。他们躲在一个个隐蔽的角落shè杀盟军登陆的军官、士官、观察员、炮兵和传令兵等重要目标。使得盟军部队行进速度变得异常缓慢,并且造成巨大的恐慌。尽管盟军不断采取新战术以减少狙击手造成的损失,但是这些看不见的魔鬼仍然顽强地对盟军实施直到第三帝国轰然倒地,纳粹德军狙击手的幽灵才彻底从欧洲大陆消失,永远成为了历史。

    而现在,黄历和程盈秋、林保根已经潜行到了一个日军据点的附近,这里的日本鬼子非常幸运,他们将提前享受到狙击手为他们特意准备的死亡盛宴。

    这个日军据点是个三层炮楼,位于一大段直线河滩公路的中间位置,视野很开阔,能很好地监视公路上的动静,里面驻有十五六个鬼子。

    躁热的天,没有什么比到河里洗个澡更舒服的事情了,七八个鬼子扛着枪兴冲冲地跑到河边快活来了。架起枪,脱光了衣服,只留下一个哨兵看管,其他鬼子笑着唱着跳进了河里,在清凉的河水中痛痛快快地洗着。

    不怪鬼子警惕xìng不高,这附近已经被他们糟蹋得人烟稀少,而且他们洗澡的地方两岸尽是光秃秃的河滩,有人靠近,一眼便能发现。但他们却没有想到,在四百米开外的草丛中,敌人能准确地将他们全部击杀。

    “你留在这里,等我们开枪后,你可以随便但不能超过十枪,打中打不中那没关系,主要是找感觉。”黄历这话要让山里的游击队听见,恐怕要气得吐血,宝贵的子弹竟然给了林根保这个初哥找感觉。因为这里距离河里的鬼子更远,十有**是打不中的。

    “明白了,老三——哥。”林根保很兴奋地推上子弹,黄历却伸手过来,关掉了枪的保险。

    击时再打开保险。”黄历有些担心这个愣头青心急坏事,故而采取了这个比较安全的措施。

    “走吧”程盈秋已经伪装完毕,身上披着用植物汁液和泥土染成的伪装服,头上戴着草圈,为了效果更bī真,草圈儿上还chā着几朵

    黄历伸手在湿地上抓了把泥,把脸也伪装了一下,然后和程盈秋xiǎo心翼翼地匍匐前进,进入了狙击阵位,在一片草丛中伸出了枪口。

    这次狙击是由程盈秋担任主shè,黄历当起了副shè兼观察员,人总要有锻炼的机会,才能真正成长。

    程盈秋细心地调整着枪枝,按着黄历报上来数据,“距离420,风速偏西1——2,建议纠偏0。2,上下差适中。”

    首先打击的是岸上的哨兵,他手中有枪,是能最快做出反应,也是最有威胁的目标。黄历的枪也在瞄准,如果程盈秋没有他将马上补上一枪。

    太阳升高了,四下里一片闷热。汗水从máo孔里钻出来,沿着皮肤流开去,好象有许多只xiǎo虫子在四处程盈秋的眉梢不禁chōu动了几下,可手中的枪身依然努力端得又稳又平。

    呯枪声响起,岸上的鬼子哨兵正在缓步走着,突然象被人重击了一拳口冒出一团血雾,他挣扎了两下,摔倒在河滩上。

    黄历迅速移动枪枝,转向河水里正洗得高兴,玩得水huā四溅的鬼子们。枪声响过之后,这些家伙有了两三秒钟的惊愣,他们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袭击。

    程盈秋迅速拉动枪栓,推弹上膛,这些动作和声音并没有影响黄历的几乎同时,林保根在更远的地方推开保险,也扣动了板机。

    一个半身在水下,离岸最近的鬼子还没有来得及迈动一颗子弹已经飞了过来,击中上了他的后背,打断了他的脊椎骨,他大张着嘴巴扑进水里,鲜血立刻在河水中迅速蔓延。

    鬼子们噼哩扑通地争相向岸上奔跑,准备拿枪还击,但显然,藏在暗处的敌人不准备给他们这个机会。

    黄历和程盈秋一枪一枪地shè击着,林保根更是兴奋得发抖,将枪里的子弹猛烈而快速地

    啊,啊……鬼子的惊呼和惨叫并没有引起任何的同情,无情的子弹一颗颗shè过来,将他们打死打伤,那一片的河水已经泛红,鲜血还在不断地污染着水面,鬼子的尸体顺着水流飘浮。

    呯,黄历shè出了弹仓中的最后一颗子弹,已经跑上岸、距离架起的枪枝只有一步之遥的鬼子脸朝下摔倒,将架好的枪全部撞倒动了两下,便不再动弹了。

    '。。'

    。。

第一百四十七章大势之变

    第一百四十七章大势之变

    枪声沉寂下来,黄历迅速换上了一个新弹夹,程盈秋虽然先发一枪,但动作却比黄历慢了不少,她枪中还有一发子弹,此时已经站了起来,仔细瞄着一个在河滩上受伤未死,正拖着一行血迹向前爬行的鬼子。

    呯子弹离膛而出,斜着从向而上穿过鬼子的后背,从脖颈处穿了出去。

    “撤退,我断后。”黄历端起了枪,仔细观察着战场上的状况,掩护着程盈秋猫腰向远处跑去。

    呆了一会儿,黄历见没有异常,也收枪转身,飞快地离开了这里,追着程盈秋跑进了树林。

    一里地外的鬼子据点胡luàn地打起了枪,几个鬼子冲出炮楼,赶过来支援,等他们赶到现场,看见的是一片凄惨的景象。前来洗澡的同伴都躺倒在地或被河水冲走,只有一个重伤未死的鬼子在费力地喘着气。而袭击者却不见了踪影,从枪声判断,敌人并不多,但在短时间内造成的伤害,却让人张大了嘴巴,感到难以置信。

    抗战初期的日军战斗力很强,而且大多shè击技术但直到战争结束依然没有完备的狙击战术,更提不上反狙击对策了。他们的狙击手往往作为敢死队员,而且他们深入敌方阵地后,多在树顶、水塔一类地点埋伏。这些地方虽然视野好、shè界宽阔,但是没有退路,结果即使能一击得手,也很快会被对手发现,受到集中火力的攻击。

    从狙击枪械上来看,日军更是落后,战争后期虽然日军也装备了一些三八式狙击步枪,但一来其数量少,二来其瞄准镜质量较差,所以总体来说,日军的狙击战打得一点也不出彩。虽然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尤如昙huā一现般的灿烂了一下,但很快便在美军的强大火力下化为灰烬。

    既没有完备的狙击与反狙击知识,也没有很专业的狙击手,日本鬼子在受到狙击时,很难做出正确的反应,并实施反狙击战术。

    据点内鬼子的指挥官yīn沉着脸在战场上转悠,看着一具具尸体被抬走,他愤怒地望着对岸的树林,牙齿咬得格格直响。他非常想带人前去追击,围捕敌人,但据点又不能放弃,保护沿路车队,监视道路的情况,这才是他们的职责。

    …………………

    就在包括黄历等人在内的英勇之士在沦陷区与鬼子进行着殊死战斗,体现着中国人不屈的jīng神之时,整个抗日战争也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以武汉会战为标志点,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在两年时间里,中**队尸山血海、忠勇无畏,使日军太阳旗失去了炫日的光芒,雪亮的战刀钝锉于青山碧水之间。三个月灭亡中国成了遗笑大方的话柄。

    武汉会战之后,中国失掉了许多土地,就一时的进退而言,表面上失败了,但从整个长期的战局上讲,中**队顶住了日军的猛攻,在祖国辽阔的疆土上与日军周旋,使日军多次yù与中**队主力决战,以求速战速决,彻底打败中国的企图,彻底落空和失败。

    在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会战结束的第一期作战中,中国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是也使日军付出了史无前例的惨重代价。而且,在第一期作战中,中**队广大官兵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出现了像佟麟阁、王铭章、郝梦龄等以身殉国的动人事迹。使一贯轻视中华民族和中**队的日本侵略军,不得不为我**人的牺牲jīng神慑服惊讶。也使世界各国和世界人民对中**人的牺牲jīng神发出赞叹。

    武汉会战之后,蒋介石在南岳衡山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中蒋介石说道:“抗日战争划分为两个时期,从芦沟桥事变到武汉失守为第一期,此后到中日战争结束为第二期……日军占领武汉以后,因兵力不足,补充困难,已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但是,敌陆海空军种和兵种齐备,训练有素,兵器配备较充足,战斗力仍很强。鉴于以上情况,第二期作战,将是敌我相持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日军不可能再深入到国民政fǔ的后方;中**队也不可能一下打败日本人,将其赶出中国去。”

    蒋介石基于以上对形势的判断和综合全体到会将领们的意见,提出了中**队第二期作战的指导方针和谋略: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消耗敌人;策应敌后之游击部队,加强敌后之控制与扰袭,化敌人后方为前方,迫敌局促于点线,阻止其全面统治与物资掠夺,粉碎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企图;同时出部队轮流整训,强化战力。准备总反攻。

    在这里,蒋介石已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这恐怕或多或少取决于在前十年内战中,他的正规军同红军游击队作战吃亏受挫而总结出的经验教训。

    为扶持和培养敌后游击力量的发展壮大,蒋介石在这次军事会议上决定,正面第一线战场上,要不断地主动地出击日军,将日军主力和注意力都吸引到前线来,以此减轻敌后游击部队的压力。

    而就在蒋介石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的同一时间,在东京,日本天皇也正在召开大本营军事会议。中心议题是分析中国在武汉、广州失守以后的形势,制定日军对中国作战的方针策略。

    会议对形势的判断如下:帝国于1938年秋季,以获取结束战局的时机为目的,实施攻占广州及武汉的积极作战,并取得了显赫战果。但判断蒋政权依然mí梦未醒,残存于西边数省,力图恢复其战力,建设新的补给路线,且在法属印度支那寻求补给港口,继续坚持抗战以挽回颓势。然而,在已丧失中原逃往内地,以及失去主要水陆jiāo通线、丰富资源和大半人口的情况下,我方如采取适当的施策,即使不能加深其内部崩溃,但至少也可使之沦为地方政权。因此,从战略角度可以认为帝国已经粉碎了抗日的中国政权,今后已进入实施政略进攻、取得美满结果的阶段。因此,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中央政权创造良好条件,支援其成长,是我军为达到战争目的的重要作业。对华战争的本质属于持久战,对沦为地方政权的蒋政权,与其一味以武力深入穷追,莫如保持必要的战力,向建设新中国迈进……

    日本天皇和大本营对形势的估计确实太乐观了些,在他们看来,蒋介石及其国民政fǔ已经降格为地方xiǎo政权。同时,他们尚有力量一直进攻下去,只是觉得一味深入穷追没意思,才停下来不追不打,而专心建设“新中国”。

    而实际上,当时日本陆军在国内的兵力,仅有一个近卫师团,完全唱着空诚计。而在中国已经配置了二十四个师团,完全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