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年代的园林艺术,已经到达太高的境界,此园虽小,却依旧花木叠石。碧水楼阁,应有尽有,正如苏州的刺绣,结构精巧,美仑美焕。

    在使者的指引下,宾客们穿过几处亭台水榭。假山叠翠,曲曲折折来到了一座临水的二层阁子前,阁前匾额上题着‘听月轩’三个古拙的大字,一看竟祝枝山的墨宝,除了感叹江南人文荟萃,还能说什么呢。

    进去后才发现,原来外面看是两层的水阁,内里则是个高大宽敞的大厅,中间扎了一座三尺高的花台,花台上摆放着一具古琴,台下四周则是一圈紫檀四出头官帽椅和黄花犁长塌,任由宾客或坐或卧,摆着水果。点心和茶水,任由宾客取用。

    这显然是个小型的聚会,宾客最多不会超过四五十人,此刻已经来了七七八八。其中有一般以上,竟是西洋。波斯人,显然他们蠢材是这场招待会的主宾。

    这些人不像华夏人那样内敛,丝毫没有陌生感,看着什么都新鲜,虽然不大会说汉语,却依然通过通译。兴奋的与周围人聊着天。而明朝人对待这些西人,虽然骨子里有些鄙薄,但两千年的礼仪之邦,早已将‘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思想,融在华夏子民的骨子里了,所以对待外国人的态度,平等而友好,更是对其国家充满了好奇。

    所以虽然各国人混坐着,阁子里的气氛依然十分融洽,大家相熟的凑在一起,小声聊着天。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窗外荷塘中,莲花摇曳。蝴蝶飞舞的景致,不由啧啧称奇,此时已是深秋,应该一池残荷才对,也不该有什么蝴蝶蜜蜂。5?

    难道这里是风水宝地,得天独厚?众人待要看仔细,无奈今天光线怒太好,所以看不太清,待要靠近了。又被窗前一排铺着绿绒的长桌挡住,桌上错落有致的摆着些精美的瓷器,让人不忍靠近。

    那些瓷器或者金碧辉煌,雍容华贵;或者清新优雅,气韵生动;或者鲜红荧亮,色若朝霞灵活子下上掩映,柔和精巧;或者薄如纸。荧如玉。吹之欲飞;还有黄。绿。紫相间成趣的素三彩,色如翡翠的孔雀绿。深沉幽静的霁青,娇艳柔美的淡鹅黄等等

    这些陶瓷器,哦,不。应该说是陶瓷工艺品,做工都无比精湛,即使放在大明,也是了不得的艺术品。更别说那些孤陋寡闻的西洋人了。

    见他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垂涎三尺,便有懂行的介绍道:“那金碧辉煌的是嘉靖五彩;跟水墨画似的是永乐。宣德青花;灿如霁日的是宣德霁红;釉上,互相掩的是成化斗彩;薄如纸。荧如玉的是永乐薄胎甜白等等等等。听得西洋商人们一脑子雾水。其实他们最想问的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宝贝多少钱?!

    就在人们切切私语时,屋里突然传来‘铛。铛’几声浑厚的自鸣钟响,一共响了九下,而此时的时辰,正是辰巳交接的一刻

    阁里一片寂静,大家都等着大人物出现时。四面门窗的帘子放下来。屋里的光线更暗了,人们不禁有些骚动。

    好在马上,阁子的四角亮起四盏罩着轻纱的宫灯众人的目光不禁汇集到这些灯上去,只见一盏灯上落英缤纷,一盏灯上七彩流云,其余两盏也各有不同,但每盏灯上的画面是流动的,让人看直了眼。

    再仔细看,每盏灯下似乎都坐着个窈窕女子,只是灯下黑。反倒看不清,正在人们纷纷猜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时,便听到阁子中央传来‘叮’的一声琴音。x?s!这一声琴响,仿佛光明的使者,让屋子里重新亮起来

    人们的目光全部回到八盏宫灯照耀的高台下,便见一位身着拽地长裙。面遮轻纱的女子。不知何时出现。更像是一直端坐在那里,那一声琴响,便是出自她之手。

    众人的目光,不禁落在她的长裙上,那是怎样精美的一种材质?像是一片云,又像是一渠水,长长的裙摆覆盖了整个高台,向下垂去,无风自动。众人看那垂在眼前的丝绸,似乎有色彩,又似乎无色彩,仿若有图案,又仿若无图案,让人捉摸不定。

    阵微风拂过,裙角轻轻飞扬。上面的色彩更加如梦似幻,让那端坐高台上的女子,竟仿佛飘飘欲仙起来。

    人们正在感叹这种月下仙子的境界,琴声这度响起,又有一记一记的堂鼓,一声声的苏笛吹响。各种乐器和鸣,奏响一曲优美的旋律。这乐声明明是阁子里的那个女乐师奏出来,却让人感觉好象遥远的天空传来。

    这天籁之音,一声声触动着人们的耳鼓,更一下下在摇动人们的心旌。即使心情再浮躁的人,也不禁全身心的沉浸进去

    那乐曲如和风淡荡,小鸟啾啾,万物迎晨,渐渐东方露出鱼肚白。虽然太阳还没升起来,天光却亮了这时屋里的光线也渐渐亮起来。人们不禁四下看去,竟然发现轻纱拂过之后,池塘里的莲花全部闭成了一个个花苞,那些蜜蜂。蝴蝶。绕着一朵朵尚未绽开的花蕾,却找不到落脚的地方。

    众人不禁疑惑,这到底是在梦境。还是仙境?反正不像是平常世界。

    就在此时,乐声渐渐振奋起来,光线也越来越亮,仿佛旭日东升。连池塘里的荷花仿佛都是这琴声催开

    那些荷花确实不同了。比较前一段的花蕾,花瓣已经微微张开。看章节请到

    “要开了!”有个波斯商人终于忍不住,脱口而出道。他说的是汉话,但带着拗口的吴音,显然是才学会的。

    不用他说,众人也看到,荷塘里的荷花渐渐绽开,那些蝴蝶蜜蜂也凑了上去,仿佛迫不及待要吃花蜜一般。

    继而琴声一变,太阳升起,天光大亮,荷花绽放,蜂蝶终于落在花心。开始快乐的享受着

    乐曲到了后段,光线渐渐暗淡,恰似山静秋鸣,月高林表,众人只见莲花渐渐闭合,蜂蝶也消失不见。风乍起。吹皱荷塘月色,让人心旷神怡。

    后一缕琴声绕梁很久,阁子里的大商们却依然屏气不语,仿佛依旧沉浸在那如梦似幻的场景中。

    这时屋里光线重新亮起来,一个男声笑道:“醒醒吧,各位。”终于惊醒了众人,便看到花台边上,站着此间的主人,苏州知府沈默。今日他没有穿官服,也没穿往日那朴素的便服,而是一身剪裁得体的苏绣墨竹曳撤,手持檀木折扇,意态悠然,神若春山,说不尽的风流倜傥,道不尽的丰神俊朗。

    什么叫贵族?能把锦衣华服穿出神韵的,就是地道的贵族。

    不知谁叫了一声好,顿时赞美之声四起,也不知是赞这一场梦幻演出好,还是赞大人的卖相好虽然十分自恋,但沈默还是愿意的前者。不然他不白忙活了么?

    沈默团团拱手,朗声笑道:“今日在下办这个发布会,感谢诸位前来捧场,不知对方才的节目,还满意否?”

    “满意,满意,太满意了。”众人交口称赞道,也有那心直口快的西人问道:“请问大人,方才过了多长时间?”当然是由通译代问的。

    沈默信手掀开边上的红绸,一具三尺多高的座钟露出来。他看一眼道:“按照你们西人的说法,方才是九点钟开始,现在正好过去一刻钟。”说着看着其中一人,呵呵一笑道:“查马士先生,你给的自鸣钟很好用啊。”

    那个金发碧眼的人起身向他行礼,边上的通译道:“大人能喜欢太好了,这东西在欧罗巴都是教堂上的大钟,只有他们意大利才有这么小的,”众人心说,西人还真实在,这就急比耐的表功开了。

    短暂的哄笑之后,更大的疑问冒出来了,人们纷纷问道:“为什么外面的荷花,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开了又闭呢?”

    沈默爽朗笑道:“现在十月深秋,哪有什么荷花?”

    众人齐声道:“那是什么?”

    “诸位不妨移步上前。”沈默挥挥手,便有侍者将长桌撤去,让众人可以靠近窗口。

    沈默伸手做出个请的姿势,众人便纷纷起身,往窗口走过去。

    待走到近前,便听到丝丝的吸气声,仿佛都吃起面条一般。

    众人将帘子掀开,只见一片水塘。水面上空荡荡,哪有什么荷花?连一片荷叶都没有。

    “这是怎么回事儿?”众人一起回过头,问沈默道:“大人啊,您就别卖关子啦,不然非把我们憋死不可!”

    沈默呵呵一笑道:“放下来吧!”这话却是对外面喊的。

    话音一落,众人便觉眼前一花,不由揉揉眼睛,就看那原本空荡荡的水塘,兀然变成了荷花满池,蜂蝶飞舞的景象。

    这次近在咫尺,众人还能看出些端倪,便有人伸手去摸,果然触到了一层几近透明的绡,再看那些荷花莲叶,蜜蜂蝴蝶,都是用七彩的丝线刺绣上去的!

    “摘下来吧。”沈默又道,马上便有人将挂在窗上的‘绡上苏绣’取进屋来,一人一角伸平了,展示给众人看。

    “尽请欣赏。”沈默笑道。众人把眼睛凑近,便见那荷花的花瓣。那荷叶的脉络,甚至那蝴蝶的翅,那蜜蜂的翼,都是用极细的丝线绣成,这么近看都栩栩如生。殊为难得的是,每朵花。每片荷。每只蝴蝶和蜜蜂的花纹颜色。形态动作细看都有不同,就像是真真切切的荷花蜂蝶一般!

    就在众人的惊叹声中,好奇心旺盛的西人将这苏绣上下左右看了个遍,最后还是不解的问道:“那是如何实现变化的呢?”

    “呵呵。”沈默笑道:“这个却是个障眼法了,一块丝绸还是做不到的。”说着拍拍手,便有侍者又接二连三的取下几块看起来一模一样的‘绡上苏绣’。给众人鉴赏。

    还是那些荷花,还是那些蝴蝶。众人互相看看,不知道机关在哪。

    “看仔细点。”沈默笑道:“比照着看。”说着伸出修长的手指。点了点紧挨着的来年感幅刺绣,他指的都是同一个位置上的一朵荷花。

    在知府大人的提醒下,众人终于发现,那来年感幅刺绣上的荷花,确实没有一幅相同的,就好似把荷塘里一天的景色画下来,同时展示在眼前一般。

    在一片震撼的赞叹声中,众人跟着沈大人回归座位,纷纷称赞苏绣已经登峰造极。巧夺天工,完全的以假乱真!

    “这还算不上颠峰啊。”沈默矜持笑笑道:“是不是啊,黄公公?”屋里哪个特低调的胖太监点头笑道:“这些苏绣是很好,不过只能算是量产外销品中的上品,那些进贡给京里的,比这还要精美三分。”

    他是江南制造局的大档,说话自然权威。

    众人不仅神往,那贡品得是什么样啊!

    论坛

第四五零章

    至于瓷器,其实是比丝绸更吸引西方人商品,其最初在西方是一种神秘的物品,因为与贝壳非常相似,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一种含有贝壳原料是制品。全文字小说阅读,尽在。16kxs。。所有章节尽在

    据沈默以前从西洋商人处了解,中国的瓷器在西方不单是一种器皿,还是一种艺术品之所以说中国,是因为从唐朝起,历经宋元至今六七百年间,瓷器就是欧洲上层社会的最爱,普通民众中也以此成为时髦。

    因为瓷器一方面代表了一种淡泊雅致情调,另一方面,上面精美的器面绘画,有中国的山川屋舍。人物服饰乃至于神话传说,这一切都使得西方人对东方文化无限的向往,为本就价值不菲的瓷器,更增添了名为‘文化’的附加价值。

    以那些欧罗巴的王室贵族,都把拥有中国的精品瓷器作为夸耀豪富的手段。

    除了瓷器本身的价值外,在中国的三样支柱外贸商品‘丝绸。茶叶和瓷器’当中,它又是远洋帆船最好的压舱货物,装在底舱,还可以防止茶叶和丝绸受潮,一举两得,简直是黄金搭档!

    所以精美的瓷器,甚至比丝绸更讨西洋商人的喜欢,这次的展示会,可以说是很成功。

    等到送走了来宾,沈默亲自回来给乐班发红包,表扬她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至于苏雪,当然要包个最大的了哪个在台上蒙着面纱的弹琴女子便是她,之所以蒙面,不是因为她怕羞,而是沈默说:“你不能让他们看见脸,不然谁还看我的丝绸啊。”

    也许是他无心一说,苏雪却感觉吃了蜜一般,到现在还十分开心,难得的发问道:“大人,您说这些西洋人,也该是做生意的老手了吧。怎么那么没见过世面呢?”

    “这有什么稀奇的。”沈默笑道:“大明禁海以后,走私成为那些外商唯一的进货渠道,而控制出货的闽浙海商,实在是不当人子,起先是以次充好,到后来,则是干脆把粗劣的货物高价卖给他们,让他们吃尽了苦头。”说着笑笑道:“西洋人也不是傻子,他们高价买的是我大明的精美商品,对于粗劣的玩意儿,也是不买帐的,所以销路已经有些萎缩。”

    “可闽浙海商要做这种杀鸡取卵的事儿呢?”苏雪好奇问道:“人家上当吃亏只一回,多了谁还买帐?”

    “他们也是无奈啊。xち”沈默笑道:“倭患越来越厉害,jiang浙min百姓士绅深受其苦,与那些助纣为虐的海商渐行渐远,再加上官府也下了狠心查禁拿瓷器为例,海商已经没法从水平最高的官窑进货,即使神通广大,能进到货,却也价格不菲,不得不放弃。只好去找民窑进货,甚至自己开窑烧制,这样还怎么保持质量?”这也是王直上杆子急着开海禁的原因。

    “原来还是那些人捣得鬼”苏雪扭摆了,紧咬银牙道:“他们真该下地狱!”

    沈默看额头起汗,不由关切道:“又开始了么?”

    苏雪点点头,捂着心口小声道:“大人,民女告退”

    “哎,你遭罪了,”沈默面色凝重的挥挥手道:“把苏大家扶去隔壁休息”

    有句名言说得好,没有一样的两国人,没有不一样的两商人。

    商人这种人,中国的外国的,黄种的白种的,都没有任何区别。

    虽然那些外国商人当日都叫的很响,这个要买十万匹,哪个要买八万匹,好象你不收我钱,我就跟你急一样,但当真正坐下来谈时,想让他们掏钱,就像要弹他们一样,全都把口袋捂得紧紧的,惟恐被摸到一般。

    当然不是货本身的问题,无论丝绸还是瓷器,都让那些西洋商人深感震撼,才知道闽浙海商卖给他们的,分明都是残次劣等货。有道是还价才是买货人,或者说,真到了要买货的时候,才会开始想着还价。

    沈默给出的价格分了三等。上等品五百两一匹,中等品三百两一匹。三等品二百两一匹瓷器因为大小品相不同,所以价格五花八门,但总之要比闽浙海商的出售价便宜三成,且品相上高出不止三成。这个价格是在他调研之后定下的,给了对方很大的获利空间,任谁说都是很厚道的。

    这也就是第一次为了打开销路,以后价格怎样,还不好说呢。

    可就是这样,那些老外都在叫苦不迭了,说这些年赔钱太厉害,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没法付全款,请求先付一部分定金,等销了货再支付全款。

    沈默当然不会当这个冤大头,他深知自己的货物价值连城,对于见钱眼开的商人来说,只要诱惑力足够大,就没有他们不敢干的事儿。所以要是赊帐给他们,就得接受对方一去不复返的打击。

    因此他坚决不答应,必须货款两清。

    那些西洋商人和波斯商人的态度也很强硬,谈判陷入了僵局,但沈默的点子比较多,他将之前一直排除在外的日本。琉球。朝鲜商人放进了谈判所,这些人虽然购买的数额相对较小,但好处是不还价因为大明朝的官方,给这些番邦的印象。历来都是强势且慷慨的,所以一时还不敢。或者说还没想到,要讨价还价这码事儿。

    接连的成交终于刺激到了那些西方商人,他们决定妥协了但方法各不相同,以查马士为首的西洋商人,苦苦哀求沈默,将那些三等苏绣降价卖给他们,在他们承受的范围内,愿意出全款购买。显然来自欧罗巴的朋友,还是比较实诚的。

    而那些勃斯商人,因为掌握直接通往欧洲的海陆两条商道的奥斯曼人。阿拉伯人关系良好,不需要绕行非洲大陆,这种竞争优势,使他们的运输成本与风险都大大降低;而且在这个年代,他们与阿拉伯人一道,拥有着世界领先的航海与造船技术,所以比那些西洋商人要富有的多。

    但他们更加难缠,为首的一个叫巴拉维的,是个头发乱糟糟的波斯胖子,但一双小眼闪闪发亮,显然是个难缠的家伙。他提出,要用自己的货物顶一半的帐,其余的付献银。

    沈默问他有什么货物。

    巴拉维自信道:“香料。宝石和地毯,都是大明贵人们的最爱。”

    他说的一点没错,就像欧洲贵族痴迷中国的瓷器与丝绸;中国的达官贵人们,也对波斯的奢侈品毫不吝啬,挥洒千金!其中最畅销的,是波斯地毯,一块花色材质上佳的大幅厅堂用,可以卖到白银两千两,丝毫不比大明朝的商品逊色。

    所以沈默觉着,这个要求合情合理,便答应巴拉维,吃进他的货物,以抵消一部分货款。而对于那些可怜巴巴的西洋商人,沈默将售价打了八折,一百八十两一匹出售不过全是三等品,至于上面两等,对不起,概不讲价。

    这就逼着那些西洋人,下次非得豁出去挨宰,不然中高端市场全让波斯商人占了去,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市舶司的这一批货物,共有丝绸三十万匹,瓷器三十万件,茶叶八万斤其中丝绸是黄锦的制造局的,后两样是唐汝楫两个的茶马司的,他们俩管着生产。沈默管着给他们外销。

    这都十月了还没有销量,黄锦和唐汝楫两个,都急得满嘴起大泡,黄锦整天跟屁虫似的跟着沈默据他说,自己当年伺候皇帝,也没跟的这么紧过。

    就连杭州知府兼江南茶马司提举唐汝楫,也抛下杭州城的那一摊,跑到苏州老督促据他所说,杭州城是庙小菩萨多,少他一尊最小的不要紧,还是集中精力把茶马司的任务完成要紧。

    沈默不禁想道:“看来皇帝也给过他俩殷殷‘期许’啊”其实他何尝不急?还有两月这个年度就结束了,还有将近一半的指标没辙呢。虽然已经打定主意,实在不行就挪用了;可银子这东西,都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