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活在明朝完本-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历并不傻。按照规矩,皇帝的儿子只有太子才有资格读书,其他人就算再怎么高贵,也没有读书的资格——这就是朱元璋为了防止子孙后代因为皇位而互相争夺想出的绝招,在他看来,除了自己,一个大字不识的人是没有可能没有希望没有能力去领导国家的,只有*定的太子,才有资格去接受教育,学习如何治理国计民生。所以万历敷衍说,皇长子天资聪颖,不需要读书这么早。申时行针锋相对,天资再聪颖还是需要读书,还是需要老师教导。

    于是两个人在奏疏上唇*舌剑,斗了个不亦乐乎。一时大家都屏气凝神,看着大明朝最有权势的两个人斗嘴。年轻的万历终究是沉不住气,恼了:“我都知道了!阁老你就先回去吧!”

    万历一直都是称呼申时行为老师的。他知道,不能再逼万历了,现在是该适可而止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已经足够了。万历不是昏庸之辈,只是比较偏心而已,他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的。

    但申时行刚刚走出大殿,身后急匆匆地赶来了一个内侍,带来了万历的手谕,让他先不要走,皇上已经遣皇长子来了,还请老师见一见。

    什么意思?既然不想立皇长子为太子,为何又让自己见一见?申时行怎么也想不通,难道是刚才自己说服万历了?可是他并没有这个意思啊!

    这个时候朱一刀也接到了万历的手谕,让他把三皇子朱常询带到宫里。老朱也是纳闷非常,都这么晚了,皇上突然把自己儿子喊去是个什么意思?左思右想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还是自己陪着三皇子一起去吧!

    于是申时行见到了这样怪异的一幕:皇帝万历坐在中间,两边是他的两个儿子,皇长子朱常洛和三皇子朱常询,三皇子的背后不远影影绰绰地站了一个人,看不清脸面,似乎是千户朱一刀。

    但是让他无*相信的,是万历的表情。万历的脸上没有任何波动,反而透出一丝祥和,一丝宁静。

    万历指着皇长子朱常洛道:“这是皇长子,今年十六岁了。”朱常洛却有些胆怯地缩了缩脖子,细微地往后退了一步,然后左右看了一看,仿佛是面对着魔鬼一般。

    又指着三皇子朱常询道:“这是三皇子,今年十一岁,就好调皮。”朱常询却两眼放光地看着眼前这个白胡子老头申时行,他就是大明首辅?自己从来没有出过宫,所以没见过他,只是光顾着在京师右所玩了,你要是问他右所有哪些牛人,他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

    看着眼前猥琐胆怯的大皇子,和孔武有力精。手机看小说访问WAP.χS.CòМ气十足,浑身散发这一种怪异气息的三皇子,申时行只觉得有些恍惚。皇长子啊皇长子,也难为我们这些老臣为你争取你该得的,好歹你也争一口气不行?这哪有一丝未来皇帝的气势?反倒是三皇子更加显得英气勃勃一些,但是当看到三皇子身后如影随形的朱一刀,申时行的眼睛又冒出了一丝厉色:这个朱一刀,皇家之事国之大计岂是你一个小小的锦衣卫千户能插手的?!不知死活!

    在那一瞬间,原本有些动摇的申时行打定了主意!

    “皇长子年纪已经大了,应该出阁读书了。”他拱手向万历说道。

    “朕已经指派内侍教他了,老师不必太过担心。”万历的脸上还是古井无波,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但申时行却不能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这是最好的机会,一旦错过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成败就在此一举!

    “陛下您在东宫的时候,才八岁就已经读书了,皇长子此刻读书,已经晚了!”

    万历却道:“朕六岁就会读书了!”

    申时行的背上在冒着冷汗。这辈子恐怕最艰难的选择和最好的机会就在眼前了!绝对不能放弃,哪怕是被万历削官去职贬为庶民也要做!

    他上前几步,未经许可就走到皇长子朱常洛的面前,端详了片刻,转身拱手一躬到底:“皇长子仪表非凡,必成大器,这是皇上的福分,也是天下万民的福分呐!还望陛下能早定大计,朝廷幸甚,大明幸甚!”

    话还没有说完,朱常洛就紧张地又后退了一大步,仿佛是要证明申时行说的话一般,头低的更狠了,两只手在胸前紧紧地握成一团,好像谁要谋杀他一般。

    申时行此时的心里满是失望。皇长子,未来的陛下,该争的老臣已经豁出去帮你争了,剩下的就全看你自己的了!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该做的事情老臣已经做完,死而无忧了……

    万历的瞥了皇长子一眼,又扭过头去看了看三皇子朱常询。

    朱常询突然开口说了话:“您就是首辅申时行?太好了!首辅大人,我已经在右所学习了如何带兵如何领兵,还没学到作战;您的知识一定很丰富了吧?朱千户让我拜您为师,他说大明只有您才堪为我的老师!”

    申时行一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感觉。朱一刀有没有对三皇子说过这话他不知道,但是这话从三皇子的嘴里说出来,却让他感到无比骄傲,也感到无比地尴尬。他费尽心机,帮助大皇子能继承大统,可大皇子的表现却让他感到失望无比;他不想帮甚至是厌恶的三皇子,却如此地敬重他尊重他,表现出了一个皇帝应该有的品质。究竟该何去何从?申时行的脑子也乱了起来。

    朱常询兴奋异常地看着眼前心目中的偶像,正想进一步地开口询问,却被身后一声轻咳止住了嘴,恶作剧地吐了吐舌头,乖乖地站回了原地。申时行看到他身后那个影影绰绰的身影,突然脑海中再次冒出了张居正的面容。

    当年万历登基之后,他身后的张居正也像现在一样,影影绰绰地站在他的身边,几乎是篡位一般地辅佐着万历处理各种政务,可万历却没有任何表示,一直到后来,他突然转变态度,使得张居正死后身败名裂。

    朱一刀,就凭你,也想效仿张大人?!

    申时行再度上前一步跪在地上,把头重重地磕在了青石板铺成的地面上:“还望陛下早做决定,此乃国之大计,不可马虎啊!”

    万历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谁也不知道他在心里想的是什么:“这个朕自然知道,其实郑贵妃也劝朕早立太子,以免外人猜疑,朕没有嫡子,册立长子是早晚的事情嘛!”

    申时行的心这才放到了肚子里。皇帝是天子,一言九鼎,绝不可轻易地改变,不然将威信扫地再无颜面面对所有官员和千万百姓。点到即止见好就收,一点点地来,这种事情决不能操之过急。于是他再也不发一言,慢慢地退了出去

第122章

    在申时行看来,这次万历极为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应该会对朝廷有一个交代吧?之前他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就是拖,而且大家本身也觉得这是皇上家事,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插嘴的为好。不过一年年的过去,皇长子越来越大,万历不为自己以后考虑,可群臣们总得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啊!总得为大明的将来考虑啊!若是皇上在这个问题上犯了糊涂,自己好歹也是大明的官员,总要尽尽自己的指责吧?

    但是他所期望的情况却没有发生,万历还是像以前一样,一点动静也没有,而且丝毫没有立太子的意愿。皇上那天对自己说的那么清楚,难道他又后悔了么?想起这一点,申时行又有些坐不住了,万历的朝令夕改他可是非常清楚的!而且上次秘密的会见并没有其他人知道,皇上很有可能要变卦!

    到了月底,素来沉稳异常的申时行再也坐不住了!皇上的身体现在越来越差,到现在还不确立太子,万一将来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他不敢想下去,到了那个时候不仅仅是京师要兴起腥风血雨,大明恐怕也要受到灭顶之灾!他随即上书,询问皇长子出阁读书的日期,可万历却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般,还是老样子。

    申时行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被动地等下去了!他能拖得起,自己一把老骨头拖不起啊!既然我说话你不听,那就换个人再上书!过了几天,内阁大学士王锡爵也紧跟着上书称,皇长子已经十六岁,三皇子也已经十一岁,应该出阁读书了!他在这里故意玩了个文字游戏,不说应该立谁为太子,只说皇子们都应该出阁读书了。其实在万历看来,这不过是扯淡而已,只有太子能出阁读书,这不还是为了劝朕把太子先立了再说?

    于是万历继续玩沉默游戏,宫里一点反应也没有,他觉得用这一招还是可以让这些人知难而退。但是这一次,情况就绝对不像万历想象的那么简单了。

    又过了几天,万历同时接到了申时行,王锡爵,许国和王家屏四个内阁大学士的集体上书:辞职,坚决不干了,你就是不批咱也不干了!借口则是五花八门,什么儿子要自杀了,什么身体实在是难以为继了……总之内阁集体请辞,这大明是你朱家的,你自己看着办吧!

    万历这才慌了。内阁总共就四个人,朕本来就还指望他们能替自己处理好政务,现在四个人都不干了,这么大一个烂摊子,你让朕自己怎么收拾?!这不扯地么?他可不是太祖朱元璋,宁可杀完了百官自己干,这活要累死人地,翻遍24史也只有先祖敢这么干,有这么个精力!况且现在根本就没有合适的人来代替他们,如果他们真的不干了,那自己就绝不仅仅是手忙脚乱这么简单了。

    万历太清楚自己了,帝王之术还是没有问题的,可帝王之术治理不了国家啊!还是得依靠内阁的帮助啊,要真是让自己亲自掌握所有的政务,不出一个星期就得乱套!

    于是他只好把四个人都招来,真诚地抚慰,诚恳地道歉,然后就是艰难地谈判。具体四个人到底给皇上开出了什么样的条件其他官员根本不知道,只知道一点:皇上终于松口了,答应尽快地解决立太子这个问题。

    可皇上也打了个马虎眼,没说立刻解决。但是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只要他再这么无限期的拖下去,内阁当真请辞,他就只有傻眼的份了。可内阁几个老狐狸也不是吃素的人,交头接耳了一番,决定把王家屏给留下来观察。如果皇上真正地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那就会来继续上班;如果只是忽悠他们,那王家屏就立刻请辞,倒时候皇上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但是万历心中也有自己的打算:能拖一天是一天,能拖两天就拖一个星期!他还是觉得几个老狐狸并不是真正的打算辞职,不过是拿辞职来威胁他而已。这不是挺好说话滴嘛!

    万历却忽略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留下来的不是其他人,而是王家屏?

    王家屏曾经是庶吉士,还参与主。手机看小说访问WAP.χS.CòМ编过《世宗实录》,按理说此人政治前途可谓光芒万丈,只是一直没有得到升迁。原因很简单:他的脑子不是一般地与众不同。

    当年高拱当政的时候,他上书弹劾高拱的亲戚,老高找到他,跟他说大家都在朝廷上班,互相给个面子,什么事情都好办。他却置若罔闻,不行,我当官不是给高拱当的。

    等到张居正当政的时候,他却故意玩另类:大家都积极向张大人靠拢,只有他唯恐避之不及,当然班还是照常上的。有人曾劝他,不要偏离组织核心,该站队还是要站队,只是不要站错队,不和领导一条心你怎么指望升迁?他还是那句老话,不行,我当官不是给他张居正当的。

    张居正死了后他才有机会进入内阁,升任内阁大学士。此时内阁已经有了王锡爵许国申时行三个人,他算是后起之辈。按照常理,他应该紧跟首辅申时行的步伐,高举吾皇万岁的伟大旗帜,紧密地团结在以万历为核心的内阁周围。但是让所有人大惑不解的是,他还是老样子,每次内阁会议讨论问题,凡是大家同意的,他觉得不对,就坚决地反对;凡是大家不同意的,他却觉得合理,那就一定要坚决地支持。就这么着,他在内阁一呆就是六年,不是申时行不愿意把他弄下去,而是申时行自己也觉得头疼,内阁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刺头!可又抓不住他任何把柄,此人行事一向规规矩矩,不越雷池一步,所以申时行也只能干着急,而且在着急的同时反而隐隐地有些欣赏他。

    信仰这玩意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之所以没有把他搞下去,就是因为他心里有着大家都有却做不出来的信仰。这种信仰连申时行都自愧不如!

    之所以把他留下来,就是因为只有他才能对付万历。对于有着无比坚定信仰的人来说,他们根本不会在乎任何形式的打压和**!

    再过了几天,群臣也终于按耐不住。礼部尚书上书催促皇上,务必册立太子,不可再拖,而且用词相当地激烈。万历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礼部尚书被罚了三个月工资。不过还好,没有丢官。

    但是有一个人却把事情给闹大了,他就是王家屏。他上书支持礼部尚书,据理力争,引经据典,无条件地为礼部尚书做无罪辩护,愣是把万历的火气给气没了。

    万历不是没了火气,而是他不能再发火了:内阁现在就只剩下了王家屏一个人,其他仨都在家暂时养病休息,观察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这个王家屏又是个有名的二杆子性格,他要是和礼部尚书一起闹腾,没准真就走人了。到时候这个烂摊子还得万历自己收拾,这哪成啊?

    这下群臣们似乎看见了黑夜前的黎明:看见没,就连内阁都支持咱!于是二话不说,连篇累牍的奏疏开始往内阁飞去,言官们在内阁的默许下上串下跳,赤膊上阵,唾沫星子横飞,手舞足蹈……大堂之上都快成了大理寺了,人人争着发表自己反对万历的言论,把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批得是体无完肤!

    这日子没法过了。看来不给个说法,这回真是熬不过去了。万历颓唐万分,四仰八叉地躺在养心殿的地板上,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自己哪里还像是个皇帝?被自己的大臣如此破口大骂,还好早就没有上朝,要不还不被指着鼻子骂啊?朕可不是宋仁宗,不可能被人把唾沫都飞到自己的脸上还无动于衷!可这么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周围的狼群就当没看见,反正万历在他们面前也没怎么正经过。不过这个时候,万历的脑子却摹地闪过了一个人的影子:朱一刀!怎么就把他给忘了?这家伙定然还有什么好主意,不行,得赶紧把他招来!可怜自己堂堂大明皇帝,不能和文武百官们商量朝政,却只能向一个提拔不起来的锦衣卫千户问策!这算是什么道理?!

    睡眼惺忪地朱一刀大半夜的被狼群总旗给喊了起来,说是皇上有急事,你必须马上进宫一趟!他苦恼地抓了抓脑袋,前几天才莫名其妙地把三皇子召进宫,现在又把自己召进宫,这么多的文臣武将莫非都是摆设?有什么事情不能明天再说?更何况这马上就要去山东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相关的准备工作还没完成呢!这几天忙的四脚朝天,累的要死,晚上倒在*上就想睡觉,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迷迷糊糊的进了宫,朱一刀抬眼一瞧就吓到了:这才几天,万历已经满面憔悴,无精打采,难道是发生什么事情了么?!

第123章

    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在万历激动万分地砸碎了三个精致茶杯,一个托盘,一把椅子之后,朱一刀总算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帮子大臣们还真是能折腾啊!居然连集体请辞这种法子都想了出来!而且还动用了各种手段来逼迫皇帝,大有不立太子决不罢休的架势!也难怪皇上这么颓废,谁受得了啊?不过这回朱一刀自己也没了法子,他哪里知道在短短的几天里,形势竟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现在若是再霸气十足地声称这是帝王家事与尔等无关之类的话,恐怕别说内阁,就连六部的官也都请辞不干了。还是得想个谁都不得罪的法子才行!不过也无所谓了,朱一刀自嘲地想到,蚤多不痒债多不愁,反正已经得罪了文武百官,无所谓再得罪一次。

    “拖吧!”在两个人大眼瞪小眼了半天之后,朱一刀终于憋出了这么一句话。

    “那要是内阁集体请辞了,让你来内阁顶着?”万历的眼神很怪异。

    “……那就只能这么着:给他们限定一个期限,到底什么时候立太子。这下在短时间内估计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时间长了恐怕就……”老朱被逼出了这么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万历愁得就是现在,既然现在有办法能摆脱尴尬的境地,还是先摆脱的好,至于以后的事情,谁又知道会怎么样呢?其实朱一刀自己心里也在打鼓,这可是关乎下一任皇帝的大事,他这么轻易地就牵涉其中,自己的以后怎么办?而且自古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大臣介入继承大统的夺嫡之争,可自己却硬是被皇帝拉进来,竟然还必须要想办法,想不出来后果还得自负!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册立太子的事情,朕打算等到他十八岁的时候再办,而且已经和后宫商量过了。不要再生事端,不然就等到二十五岁的时候再谈!”几天后,内侍找到了王家屏,向他传达了这么一个口谕。王家屏非常地高兴,长达几年的战争,虽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结局,但最终还是朝臣们胜利了!皇帝最终还是屈从于传统的势力,怎么能让他胡作非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那还要我们这些文臣武将干什么?

    他得到消息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紧跑去告诉礼部尚书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于是还不到半个时辰,所有的官员们就都知道了已经取得的伟大胜利,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胜利!一个值得永载史册的胜利!礼部尚书心情激荡之下,就给万历写了封言辞无比恳切的上书:此事臣已知晓,并已通报所有朝廷官员,让他们耐心等待!

    万历气的吐了血。

    什么叫做口谕?什么叫做圣旨?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圣旨是白纸金字,无可更改;而口谕却仅仅是向官员表达,朕知道这个事情了,或者说朕需要你做什么;这个口谕按照规矩是不能让无关之人知晓的。可谁知道王家屏这个二杆子,竟然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下口谕在作用上和圣旨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