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耽美]穿越之快乐农夫生活-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杜伟铭好像也感觉到了什么,没有对景源的反常表示什么,该吃饭吃饭,该干啥干啥。

    等到吃完晚饭,景源坐不住了。明天一早就要离开了,想说点什么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最后还是杜伟铭打破了这个僵局。

    “景源,你是不是要走了啊?”

    “恩,这次出来只有十天的假期,来时用了三天,回去还得三天,明天一早就要走,不然会来不及的。”

    “那好,你路上小心点。”

    “伟铭,你没什么其他的要说吗?”

    “没有啊,你自己万事小心。”

    刘景源有些不知所措,好多话想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就在那絮絮叨叨地说着,让伟铭干活小心,有什么重活就让周文和王武去干,别不舍得花钱之类的。

    “伟铭,这银子你收好,今年地里收成不好,不够钱用就用这个。”

    “不用了,我自己有钱。那个香皂盒润肺油都卖的挺好的,村子里开销也不大。拿着这钱我害怕遭贼呢。”

    刘景源想说原来想送银子也这么困难啊。最终杜伟铭没说过景源,留了十两银子,以备不时只需。其余的就不肯多要了。刘景源让他有时间就给自己写信,送到镇上的驿站就行,杜伟铭点头应了。两人又说了会儿话,杜伟铭就睡了。

    趁着杜伟铭睡着了,刘景源去了周文和王武那里,交代了一番,并留下了银子和一张地契给周文,让他收好。如果遇到麻烦就去镇上的中福钱庄找潘总管,他会知道怎么做的。周文把东西都收好了,对于王爷的交代也依依应了。给伟铭留钱也不肯,还好自己早有准备。周文和王武也绝对不敢有二心,不然有他们好看的。

    刘景源也另外赏了周文和王武每人五两银子,要他们好生照顾好杜伟铭,周文和王武赶紧应了。就算王爷没有赏赐,周文和王武也已经把少爷当成自己的亲人了。少爷心地真的很好,对自己从来不像是对仆人,没有王爷的交代,两人也会好好照顾少爷的。

    一夜无眠,刘景源就这么看着杜伟铭的睡脸看了一夜。等天还没亮透,自己就该走了,不然村民们起来看见村口的马又该议论一番了。为了避免给杜伟铭添麻烦,刘景源让夜带着马匹在村口等他。最后看了伟铭一眼,刘景源就出发了。周文把一袋吃食给少爷,这是一包豆沙包,杜伟铭看到刘景源喜欢吃豆沙馅的春卷就想着给他做豆沙包了。包子杜伟铭倒是不会做,最后还是周文给做的,今天一早起床给蒸熟了,正好让王爷带着路上吃。

    刘景源接过,道了谢,又关照周文一定要好好照顾少爷,就离开了。杜伟铭其实从刘景源起床就已经醒了,只是自己真的是不喜欢离别的场面,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就装睡。现在就从屋内的窗子里看着景源离开的身影,口中默默的说着要一路平安。

    杜伟铭洗漱的时候,周文把包子和粥都准备好了。

    “少爷,今天早饭吃豆沙包哦。您瞧瞧我的手艺怎么样?”

    杜伟铭坐下吃了一个,还真不错。连平时不怎么说话的王武这天早上也说了不少话,周文更是挖空心思找话题,但是决口不提王爷离开的事情。离别的伤感也在这话语中好像消散了不少。

    刘景源的悄然离开又成为了村子里有一个话题,李二的表哥可真是有钱,一来就给他买了牛,只是怎么突然又不见了。议论了一阵,又被村里的其他话题给代替了,村头的二妞要出嫁了,嫁妆、酒席等等又开始了新一波的话题。村里人有时看到杜伟铭,问他表哥的事情,杜伟铭也总是不怎么回答。自己也是真不知道,随便说的什么应付过去就算了。

    作者有话要说:  现在的离开是为了以后更长久的相聚,景源兄你就暂时先离开吧。

    大家都出来冒冒泡,多给我留言啊

40。灾民

    景源走了,日子又恢复以往那般,只是老天爷还是没有下雨,杜伟铭用每天用剩的水浇屋后的橄榄树,橄榄树到还好,只是今年的收成注定是无望了。还好还有些田改种了土豆和红薯,不然可能真的要颗粒无收了。

    村民们有了河水干涸的前例,那京都里来的大官也强调过不能用井水来灌溉,村民们倒是没敢用,只是提些少量的水浇浇菜地什么的。大家现在都是靠吃存粮过日子的,一般秋收的粮食交掉税,还要留下全家一年的口粮,能剩了去卖钱的也不多。村民们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也不过是混个吃饱而已。

    村长去了一次镇上,给村里人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因为干旱,朝廷减免税收,三清村两年可以不用交税。但是问题也是接踵而来,去除留种的,大家手里的粮食都不多了。那还是前些年风调雨顺,一般人家都有些富裕的粮食和铜钱,但是眼看今年的收成无望了,村里好些人都开始去镇上买粮食了。镇上的粮食价格也是节节攀升,糙米、白米价格都几乎翻了一番,就这还供不应求。附近的几个村子都遭了灾,大家都去买粮食了。

    杜伟铭看着这些天村民们都纷纷去镇上买粮食,可是还有好些人买不到。好像有些无良的米商把粮食屯了起来,所以这几天大家一清早就赶着去米店买粮食,可是还有好些人空手而归。这个样子下去,肯定得有问题。

    杜伟铭家里的米倒是还能吃段时间,上次自己买了不少糙米,景源来的时候也买了好些白米。只是杜伟铭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如果当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暴乱肯定就要发生了。

    果然没多久村里就出现了些灾民,是从旁边的州县逃荒过来的,一路上那就是蝗虫过境啊,什么树叶、草根的都给吃了。可是真正能够逃到三清村的也不多。三清村因为比较偏僻,离平福镇还有好些路,平时到村子里来的陌生人倒真没有。这也是为什么刘景源出现的时候,大家才会特别好奇。

    村长看着架势没有办法,灾民大概有二三十人,倒是青壮年比较多,要么就是小孩和妇女,老人只有两人。村长提议让他们暂时先住在广场上,现在天还有些热,搭了几个草棚子给他们暂住。如果这些人饿了是什么都干的出来的,村里的老人看着这样的情况也是连连摇头。官衙到现在都没有发救济粮,村里自己粮食也不够,要多养这么些人也不可能。

    还是村里的老人提议,要不家家户户有能力的先那些粮食出来,地里的庄稼像是玉米什么的也肯定是没什么指望了,愿意就让他们拿些这个煮着吃,总比吃草根树叶强吧。最重要的是如果什么都没有,说不定就要去村里偷、抢,到时候局势更加难以控制了。

    村里有些人反对这么做,没肯出粮食,大多数人家还是同意了这样的做法,多多少少都拿了些粮食出来,杜伟铭也让周文拿了3斤糙米过去。最后也凑了一些。村长拿去交给了他们中的头叫连大,这个连大倒是个有本事的。看到村长这么做,保证这些人不会去村里做坏事。连大每天都让两个妇人煮些粥,添些野菜什么的,先给老人孩子妇女吃,最后才是青壮年们。坐吃山空也不行,自己就带着些小伙子去山上打猎,没去三清村的后山,而是去了更远的地方,倒也打了些山鸡野兔什么回来。有时候连大去打猎的时候会碰到王武,也会说上些话,王武回来的时候也和杜伟铭说了几句。

    只是灾民好像越来越多了,广场上的草棚子也越来越多。村里总共也就不到两百人,而流民已经有四五十人之多了。后面来的人,村民们也没再捐出粮食,自己吃饭都不够,哪有余粮给别人啊。灾民多,问题也就多。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就发现有人去偷村民们地里的菜。一开始还好,只是少量的,村民们也就没多说什么。也是后来不行了,田里的土豆红薯还没长好就有人把他们挖了出来,这下村民们不干了。大家也还指望着这些粮食呢。

    冲突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村民们要求这些灾民搬出村子,村子里不欢迎他们继续居住了。冲突也从小范围的争吵渐渐上升为武力冲突,村长也无力,去了官衙请衙差,人家可不管。镇子里灾民也不少,最近偷窃、强抢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衙差才就那么些人,哪里管得过来啊。

    村民们也不肯能白天晚上都在田里守着吧,这可把村民们愁怀了。冲突日益升级,连大能管着自己那些弟兄,可是管不了后面来的那些灾民,那些灾民真的是饿疯了,见什么吃的都一窝蜂的去抢。杜伟铭家里的田地也遭了殃,屋前的那小片还好,还没敢偷到门前来。远处的田地可是损失惨重啊。土豆红薯被挖了不少,家里种的黄瓜什么的蔬菜更是快摘没了。王武气的跳脚,想要找他们去算账。可是人家都是晚上行动的,你也没见到底是谁偷的,不能乱抓人吧,抓贼要抓赃。

    村民们最后没有办法,就组织了小伙子,每天晚上十人,轮流绕着村子里转悠,保护地里的庄稼,直到最后发展为白天也有十个人在转悠。这样,偷菜的行为总算是稍微有些制止了。可后山遭了殃,山上的野菜、野味什么的数量是急剧减少。

    平福镇的灾民也是越来越多,县令这下坐不住了,已经上报朝廷,但是还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法出来。眼看着灾民再不处置就真要出大事了。最后朝廷出动了官兵,把犯事的灾民直接抓起来,其余的就集中到几个地方,朝廷拨了些粮食下来,先安抚着。事情总算是得到了解决。

    三清村的灾民大部分也去了哪些个地方,只有连大带着些人请求留在村子里。如果去了官府,最后很有可能就是被卖为奴隶,以前有旱灾,涝灾的时候几乎都这样。连大等人的行为到是得到村民们的认同,也就同意他们留了下来,只是广场上也不适合长期居住。他们就在村口处搭了几件茅草屋暂时安身,保证不会影响村民们的生活。

    村民们的生活总算是恢复正常了,灾民在的那些日子,家家户户都是提心吊胆的,深怕半夜会有人冲进来,晚上睡觉也睡不踏实。县衙也给三清村发了些救济粮,这是这救济粮一般是糟糠,剩下些糙米,而且是按照人口发放,一人也没领到多少。村民们大多数把糟糠什么的用来喂家里的牲口了,糙米还能留着。这救济粮也没缓解多少,有总比没有强吧。

    天气渐渐冷了下来,一场大雨总算在人们的期盼中降下。已经快大半年没有下雨了,村民们都欢喜的不行,总算是降雨了。大雨已经整整下了一天了,好像还没有停止的意思,开裂的田地也得到缓解。杜伟铭这两天都窝在家里没出门。这雨要么不下,要下就是倾盆大雨,出去就得全身淋湿了,你打了伞业没用。

    吃过晚饭大家就早早上床休息了。突然听到了门口传来连续的敲门声“咚咚咚,咚咚咚”这么晚还有谁会来啊。杜伟铭真准备开门,周文和王武先起床来看了,居然是连大抱着个小孩在屋外敲门。

    “快,你别站在外面了,先抱着孩子进来吧。”

    “周文,快去烧些热水来。”

    连大怀里的孩子脸红的不行,额头也是滚烫,一看就知道是发烧了。想想这么大的大雨,估计他们的茅草屋也是不行的,只是这孩子好像已经烧了挺长时间了。杜伟铭让王武去找身干净衣服过来,连大身上也是浑身都湿透了。再不换衣服,估计他也得着凉。

    热水烧好后,周文和杜伟铭两人小心地给那小孩擦身,把湿衣服脱下,换上干净的衣服。杜伟铭找了自己的一声衣服给他换,家里就他的衣服还算小,穿在那孩子身上还是显得太大了。

    “周文,去打盆冷水来。”就像王武当时发烧那样,杜伟铭找了两块干净的帕子,轮流敷在他额头上。可是好像效用不大。这么大的雨去镇上找大夫也不现实,老办法还是用酒擦了试试。自从上次王武发烧不退用烧酒擦了,杜伟铭也买了两罐烧酒在家里,现在正好派上用场。让周文小心的用烧酒给他擦拭,杜伟铭记得家里好像还有些草药,想想还是没敢给小孩喝,效用不对万一吃了出事可怎么办。杜伟铭就去煮了些薄荷水,用汤匙喂了些给那小孩。薄荷好像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先将就着喝吧。

    连大这时也已经换好了衣服进了房间了。连大其实不想来麻烦杜伟铭,只是这个村里现在也就和他家算是相识,其他的村民并不喜欢他们,连大平时也不怎么和他们来往。现在娃娃发了高烧,没办法才这么晚上门来求救的。

41。看病

    娃娃的烧比想象中的更加厉害,小孩子这段时间可能吃的不好,本就有些面黄肌瘦,现在发着高烧,用了烧酒擦好像作用也不大,杜伟铭有些急了。外面的雨下的这么大,根本没办法去镇上请大夫。只能希望明天一早雨能停,去镇上看大夫。

    “少爷,你去休息吧,这边有我和王武就行。”

    “等等吧,等娃娃烧退点我再休息。”

    “李少爷,谢谢你,谢谢你愿意就娃娃。”连大走到杜伟铭面前就要下跪,杜伟铭吓了一跳,赶快把他扶起来。

    “你别这样。娃娃会,没事的。”

    杜伟铭让周文去熬些白米粥,最主要是弄些米汤来,给小家伙吃点东西。连大那边好些都没什么吃食,最好也就吃些糙米粥,娃娃现在还这么小,估计也消化不了。

    “周文,干脆多煮些,连大哥估计也还没吃饭吧。大家都吃点。”周文应了就出去煮粥去了。杜伟铭让王武先去休息,明天一早还要赶车去镇上,也不用这么多人在这边守着。王武觉得也是道理,就先去自己房间休息了。

    连大是第一次这么近接触杜伟铭,看得出这位少爷心地很善良,平时说话也是客客气气的,王武说他的少爷是天底下少有的好人,现在看来也真是这样。娃娃是哥哥的孩子,嫂子在生娃娃的时候难产,孩子刚生下她就去了。哥哥一个人又要干活还要带着娃娃,日子过得可想而知,自己虽然有帮衬着,可是家里还是情况不好。今天开春闹起了旱灾,家里靠着去年的存粮撑着,谁想哥哥一病不起,最终去了。旱灾越来越严重,没办法自己带着娃娃和村里的村民们一起逃荒逃了出来。出来的时候有七八十人,一路上走散了,饿死了,病死了,等到三清村的时候就留下了二三十人。

    连大知道这里的村民并不喜欢他们,他也尽量让大家不要去劳烦村民。还好自己这帮小伙子年轻力壮,靠着到后山打猎,大家也勉强混个肚饱。娃娃前两天就有些咳嗽,平时照顾的婶子就按着土法治。手里实在是没钱,没法上医馆看病啊。谁知突然下起了大雨,茅草屋也不及时,屋内漏雨了,天气也一下子冷了下来。没有多余的衣服,又着了凉,娃娃就开始发高烧,实在是没办法才跑到这边求人的。

    杜伟铭一直轮流用帕子给娃娃的额头上敷着,烈酒也已经擦了一回。连大就在旁边换帕子,娃娃的脸因为发烧满脸通红,杜伟铭想了想,又去把上次新做的一床被子拿了来,盖在这个上面。如果能出汗就好了,这干烧这也不行啊。

    “少爷,米汤好了,你去喝点粥,我来喂给娃娃吃吧。”

    “连大,你的粥我给你盛好放桌上了,你自己去喝吧。“

    杜伟铭想了想还是要和周文一起喂,这小孩子烧的厉害,估计一个人还喂不了。有了照顾王武的经验,两人对喂饭也算上手,就这样,也花了差不多两柱香的时间才把一碗米汤给给喂下去。连大帮不上忙,但也没有离开,就这么站着旁边,静静的看着,有时也添把手。

    总算是喂好了,杜伟铭和连大先去吃点东西,今天晚上还不知道要折腾到什么时候,周文坐在床边看着娃娃。

    连大捧着手里的白米粥,都不敢喝。这是这几个月来吃的最好的了,平时打了猎物大多是去镇上卖钱的,能喝上糙米粥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最饿的时候连草根树皮都吃过,这白米粥真是好久都没吃过了。

    杜伟铭看他捧着碗发呆,也不好意思多说什么。拿了些酱菜什么的放在桌上,就招呼他快吃。杜伟铭喝了一碗粥就饱了,晚饭吃得多,也不怎么饿。连大一碗粥喝完其实没啥大感觉,只是不好意思去盛。杜伟铭看出来就主动又给他添了,连大喝了3碗粥,感觉到肚子里暖和了不少,整个人都有精神了。

    两人又去换了周文过来喝粥,看王武已经睡了就没叫他。杜伟铭摸了摸娃娃的额头感觉好像低了些,没有温度计就是麻烦,也不知道到底现在是几度。杜伟铭最后还是经不住周文的劝,去了他房间休息。连大和周文守着娃娃。

    还好大雨到了早上的时候渐渐变小了。杜伟铭起床洗漱后就先去看娃娃了,摸了摸他身上,倒是出了些汗。只是额头还是有些烫,脸也红着。看来还是去镇上让大夫看看比较好。周文一夜没睡,这会儿已经勤快的把早饭给做上了。

    杜伟铭让王武准备准备,把牛车弄好,等吃完早饭就去镇上看大夫。连大听到这个,就有些不好意思的跑到自己面前。

    “李少爷,我现在手头没什么钱,这看大夫的钱您能不能先帮我垫上,我连大肯定会还你的。“

    “连大哥,先别说这些,给娃娃看病要紧,赶紧吃饭,吃了饭我们就去镇上。”

    连大听到这话心里十分感动,没多说什么就上桌吃饭。简单的早饭吃过以后,王武赶车,杜伟铭和连大一起带着娃娃去镇上了。周文留在家里,昨天一晚上没睡,白天让他休息一下。天还下着些小雨,杜伟铭把娃娃身上裹了个严严实实,连大抱着娃娃,怕身上的蓑衣挡不住雨,杜伟铭想了想让周文去取了些油布来。这样就又能挡雨又能挡风了。

    因为大雨,路上已经是湿滑泥泞,赶路的速度明显比平时慢了许多。发烧的人要多喝水,杜伟铭走的时候让周文灌了一罐子热水,路上喂了娃娃喝了几次,只是每次都喝不多,娃娃的额头好像又烫了。王武已经非常努力的让这牛车走快点,可当杜伟铭他们来到医馆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了。还好因为雨天,医馆里人也不多,很快就轮到给娃娃看病了。

    大夫给娃娃把了脉,诊治一番后,告诉杜伟铭娃娃这病有些麻烦。小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