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诗酒趁年华-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丰小娘子叹道:“也不知道米丞相扛不扛得住。”
  颜静娴捧腹而笑,颜神佑给她拍拍背:“你笑得轻点儿,别把孩子笑出来了。”
  笑了一阵儿,颜神佑正色道:“米丞相这一时半会儿,也是能扛得住的。我可没想再刺激他。就是我想,也没有更多的人好用啦。”
  殿内沉默了起来,丰小娘子道:“我辈尚须努力,以待后来者,可不能后来者想走与我们一样的路,却发现路上已经长满了野草了。要活得久一点,再久一点才好。”
  颜神佑道:“我也有此意。”
  说不几句,丰小娘子去见丞相,也不知道会不会再把米丞相给气出个好歹来。颜神佑却与颜静娴在说迁坟的事儿,她想把林大娘的坟从昂州给迁到长安来。颜静娴道:“入土为安,能不移,还是不移的好。”
  “我怕没人盯着,她那里就要荒废了。迁到这儿,放到我的坟边儿上,也好照顾。有我一口,便有她的一口。”
  颜静娴道:“昂州那里有大姐姐呢,真要想迁,等秋冬的时候,大姐姐入京叙职,让她顺路迁来就是了——阿姐你,选好了吉地了?”
  颜神佑点头道:“天授都二年了,阿爹的万年吉地已经在挑选了。阿爹的意思,把我们的都给定下来,免得到时候没了好地方。我就想,将她也带了来。”
  颜静娴道:“只怕圣上舍不得阿姐,阿姐恐要陪于帝陵,这个……”
  颜神佑道:“就算不葬在一起,这里风水也是极好的。我忽然就信了这个,想她下辈子投个好胎,不用再这么委屈挣扎。”
  颜静娴道:“棺椁到的时候,叫上我。”
  ————————————————————————————————
  颜神佑所言不虚,离京不到百里,正是择定的万年吉地,正在点穴。颜肃之称帝很久了,一统天下也有些时候了,看着天下太平了,新都也建好了。是得开始给自己找个吉穴了,就算他还在壮年,楚氏这位皇太后年纪也不小了,也得开始营陵了。
  为了表示自己是个好皇帝,颜肃之表示要薄葬,现在找穴,却不要将全国租赋的三分之一来修陵了,只要符合他的身份,那就行了。并且亲自制定了规范。要求陪葬品也不用珠玉,以瓦石为器,不要殉葬……一个坑里埋两个人,他一口棺材,姜氏一口棺材,姜氏不必另起陵了。
  楚氏知道之后,于内廷降下懿命,也要求薄葬。
  母子俩都没有说颜启的事儿,还是颜孝之上了个奏本,问颜启怎么办。颜肃之假惺惺地哭了两声,说颜启真是多灾多难,已经迁了好几回坟了,别再迁了,再迁怕又出事儿。
  与对颜启的冷淡不同,颜肃之亲自圈选了他自己陵区里离自己的泰陵最近的一处地方,指定给他闺女修坟。早早地写好了诏书,保证哪怕自己死了,颜神佑也能归葬到合适的地方。颜肃之更有一重担心,怕颜神佑这么搞,会惹下众怒,万一有个好歹来:“有我一口供奉,也就有她的一口,哪怕我死了,也给她留个地方儿好安歇。”
  营陵又涉及到了典章制度等等的问题,旧京被一把火烧了,各种典籍残缺不全,又得重新制定。长安城因为颜神佑心里有数,建制倒是似模似样,可颜神佑她没研究过陵墓,这一样就是缺板,拿不出成品来。
  颜肃之确定了陵区,只得降下旨来,命米挚领衔去搞陵墓制度,也免得他太闲了,给自己添堵。同时,下令李彦等人督促加快太学、国子学的建设,设立崇文馆,勘定典籍。
  颜神佑也在这里面挂了一个名,却没能够理太多的事情——她再次有了身孕。姜氏听说之后,比自己怀孕还要郑重,必不令她过于耗神。寻常政务也便罢了,这等耗费心血、字斟句酌的事情,就不要再多想了。是以一开始,颜神佑也只是挂了个名,估摸着这件事情哪怕倾全国之力,没个三年五载,也搞不定。她大可以从容生孩子、坐月子,休养好了,在公布之前掺一脚进去。
  她怀孕了,旧族们比自己家添丁进口还觉得开心。女人么,一怀孕,什么事儿不得撂下了?真是天赐良机!他们被丰小娘子给折腾惨了!这个死女人现在看起来比齐国公主还讨厌,她一天参大家八本!
  丰小娘子与原本的丰姓亲戚断了来往,与王芸不同的是,她的亲戚们是在济阳王这边的,虽然也算是附逆,但是最后西朝旧族又卖了一回队友,她的亲戚们倒是没有被砍掉。西朝旧族的势力,也得到了不错的保存。
  她不肯如王芸一般上书,将爵位“还”给叔伯,已经让人不满了。如今又出仕,搞得叔伯们也要跟他绝交。终于开了祠堂,将她除名了。又有旧族推波助澜,传出些风言风语,道是她“恋栈权位”,李家也看中了她这个爵位,李家子孙无能,要吃媳妇饭呢。
  丰小娘子一不做二不休,上书:耻与附逆者为伍。要求分宗。她原念着彼此是血亲,是不忍走到这一步的,现在好了,你不仁,我不义。否则王芸就是前车之鉴,终要落到个婚姻也被叔父买卖的下场——王氏势颓,空有姓氏,多要彩礼。
  两下彻底撕破了脸!
  朝廷也给力,循旧例,给她父母追赠,给她祖父母追赠,一气追赠了三代——分宗了,全没有她叔伯什么事儿。
  攻击她的话就越来越多了——很多人都看出来了,颜神佑点子太硬,他们搞不定,就得搞搞颜神佑的马仔们。丰小娘子首当其冲,被集火。生活作风问题不好明着说,就暗地里传些小话什么的。面儿上就是不配合工作。
  御史台这个地方,是颜神佑千挑万选给丰小娘子的,这地方就有一个好处:没兵也能干活!底下人不配合?没关系,你的主要职能就要搞监督,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参人!
  丰小娘子左一本、右一本,她的记性绝佳,当庭骂过她的人她心里都有一本账。你骂我,我参你。看她不顺眼的,以旧族居多——南方新贵元老们早习惯了昂州女子参政的模式。众所周知的,旧族家大业大、人又多,锦绣庭园,谁也不能说里面没有藏污纳垢之所。
  又有,旧族在战乱里损失惨重,大周立国,并没有依旧姓氏,给予特权——全国有特权的唯有颜氏一族而已。然而国家百废待兴,难免要用到旧族。内里固然有正人君子,树大当然也会有枯枝。
  丰小娘子出身旧族,父母耿直,该教的内容也没少教给她。比如收隐户啊,逃个税啊,收个隐田啊……之类的。她的嗅觉又很敏锐,一气参了几个骂了她的人,将人参得哑了火,不得不开小会,琢磨着下一步。
  丰小娘子也不去惹众怒,见好就收,转过头来就参了王芸的未婚夫家——她还是不忍王芸落到奇怪的人手里。
  王芸这个婚姻,纯是夫家跟她叔父买来的。旧族势颓,好些人家没落穷困了起来。如窦氏这样的,自然是该怎么着怎么着。像王氏这样的,又要摆架子装门面,又没了多少经济来源,就将脑筋往奇怪的地方动了。
  当此之时,旧族还要些脸面,不好公然买卖婚姻的。世人虽赞王芸是个贤媛,便是米挚,也没有那个魄力为族中子弟娶她为妇——王家是真的附逆了来的。王叔父寻摸了半天,选中了一个旧族眼里的暴发户。这世上,终究是为官做宰的人,只要家境殷实,那就好。这家人姓贺,脑筋极灵活,能在乱世里置下家业,又眼见族中子弟做官无望——文化水平不够,索性出了好大一注钱,求与另一个没落了个旧族靖阳的贺氏联了宗,也充作贺氏的子弟。再出一笔钱,求娶了王芸做儿媳妇。
  丰小娘子虽不喜王芸,却同情她一个女子落到这样的夫家手里恐怕没什么共同语言,非得憋屈死不可,索性将这“买祖宗”的事情挑破。扇了贺氏好大一记耳光。
  此事一出,连旧族也不齿王芸叔父,却又拿他无可奈何。王芸自己个儿不要了爵位,更重要的是,丢了承嗣的身份,就是寻常的女子,父母俱亡,由得由着叔父代行父职。救得她一回,救不得她一世。旧族自己,也不肯招惹王芸叔父这样的人,只好将她空耗。
  借着米挚的寿酒,志同道合之人一面吃酒一面感叹,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又说:“先不要理这些小娘子了,看她们眼下也做不出什么来。趁着齐国无暇分身,先正一正这士庶的风气才好。若非政事堂只知阿谀,何至于令丰氏为官?”颜神佑等女人虽然讨厌,毕竟势单力薄。南方元老系就不一样了……
  众人听罢,恍然大悟:跟几个还没成气候的女人啰嗦什么呢?政事堂那个票投的!早早让自己的人打入政事堂,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这种不良的风气!可不能咱们跟几个女人对掐,让这群暴发户趁机发展了势力呀!
  话才起了个头,就被米挚给岔开了,这样的话题,必须在书房里秘议才好。几个看起来有头脑的人往米挚的书房里去,说了半晌的话,才定下一计,要撕开元老系的防御,狠狠地拖几个人下水才好!
  才议完,已是更深露重,宵禁也开始了,米挚便留众人在他家歇息,明早一起去早朝。
  要动元老系,就不能像与女人对阵那般的随意了,须得准备。似方铎等人回去四处搜罗元老系的黑材料的当口,姜戎递了个折子——蒋氏死了,他得丁忧。
  姜戎弟兄仨与妹夫关系一向不错,早朝又出了大力,如今各居高位,姜戎更是丞相之尊。他们三个一起丁忧,便有各方势力,希望能够借此小小地洗一次牌。

  作者有话要说:御史台真的是个好地方,神兽同学掐架一把好手!现在又来了一个神助攻……
  为什么我写起掐架就特别鸡血?!
  写了这一章,自己都感动了呢QAQ
  王芸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与她的性格有关,也与大环境密不可分。那个时代就是那样的,颜神佑和丰小娘子这样的才是异类。如果没有昂州的风气,没有战乱,神兽同学也只好哪里舒服窝哪里去了。如果环境安逸,她可能只是个聪慧的贵妇,七子八婿,夫妻和谐。
  当然即使是现在,王芸这样的女人也有不少。宁愿割肉饲虎,就是不为自己活着。这样的人,自己不悟,谁都帮不了她。神兽现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分不出神来给王芸当保镖,自己有意愿的,她怎么着也得抽空帮一帮,没意愿的,她就没那个力气了。


☆、295·摊牌与反击

  自打大周迁都到了长安;还没正经遇到什么重要的白事。连皇帝的万年吉地都是刚刚选好;规模建制都还在制定中;就更不要说其他人的了。蒋氏死得,未免有些仓促。
  米挚怀揣与一干女官死磕到底、让南方元老系知道点厉害的决心,忙得团团转的当口;还得加班加点,早早地将自上而下不同等级的陵墓规格给定下来;呈送御览。恨不得颜肃之当时就批准;好命有司去准备,他好脱开身去,趁机会谋划一下抢地盘的事儿。
  岂料颜肃之对这位老岳母尊敬得很;非要让他再改一改规定,把规模再提高一点。
  米挚是个认死理的人,认为一品的墓地规格已经可以了;蒋氏又不是颜肃之的妈;不能再抬高了。他又暂且扔下了旁的事儿;跟有颜肃之抬了一回杠。最后还是李彦当机立断,以为一品的规格就定这样,但是颜肃之可以再格外加恩。
  这才算是解决了问题。
  颜肃之自己是想去参加岳母的葬礼的,这个就有一点出格,李彦也踌躇着劝他不要过去。颜神佑便主动请缨,代表颜肃之过去致奠。这等事,六郎也不大方便派过去的。姜氏三子一女,论起来颜神佑对蒋氏的感情最深。在她的印象里“慈爱祖母”这么个形象,一直就是蒋氏。楚氏是人生导师,是女王BOSS,但是与“慈爱”这个词,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差距。
  颜肃之犹豫片刻也答应了,这个意见却被姜戎那里给打了回来:蒋氏临终有遗命,让他劝一劝颜神佑,已经有了身子的人了,不要到丧门灵堂这里来,恐有冲撞。
  颜肃之的心在女儿和岳母中间拉锯一回,决定听从岳母的意见。
  颜神佑却是执拗,认为这种忌讳绝属胡扯,一瞪眼:“我外婆就算是老去了,也不会害我。”说着,哭得梨花带雨的,拿一双朦胧泪眼去看她爹,希望苦肉计能够成功。
  岂料颜肃之的心终究是偏的,苦哈哈地对颜神佑道:“祖宗,你就听一回话吧,啊?”
  见颜神佑擦擦眼泪,有点要翻脸的趋势了,颜肃之当机立断:“让驸马去!你去昭阳殿陪你阿娘去。”
  亲妈和外婆,颜神佑掂量了一下,跟颜肃之讨价还价:“那送殡的时候?”
  颜肃之道:“路边呆着。”
  父女俩跟进了菜市场似的来回砍价,旁人一直不吭声,等说完了,李彦才慢吞吞地道:“殿下还是去的好。”
  颜神佑眼中透出惊喜来,颜肃之严肃地问道:“先生也这么说?”
  李彦答得极慢:“夫人与皇后向来亲厚,帝后与东宫不便出宫,公主再不出现,恐于物议有碍,于公主不利。”
  颜肃之皱起了眉头:“要不就我去!”
  李彦道:“不可。如今的局势,暗流汹涌,陛下若是心怜姜氏,就别将他们往风口浪尖儿上推。”
  颜肃之看看颜神佑,见这位祖宗一脸的跃跃欲试,不得不叮嘱一句:“你不要太耗神才好。”
  颜神佑痛快地答应了:“我去送送外婆,要耗的什么神?那什么,我去看外婆,阿爹要不要向舅舅他们带什么话儿?”
  颜肃之先被岳母的死讯给震了一下,又被闺女胡搅蛮缠了好一阵儿,脑袋还有点昏昏沉沉的,张口就问:“啊?”
  李彦提醒道:“夫人薨了,姜戎兄弟子侄,俱要丁忧了呀。”皇帝讲究个以孝治天下,上行下效,教化之功。更因为旧族风气,死讲这些宗法礼仪,姜戎同意女儿做官,顶多被骂荒唐,他还照样做他的丞相。要是不守母丧,他就连人都不要做了,等着被骂到死吧。许多人出于对父母的感情,即便被夺情了,宁愿弃官不做,也得结庐守墓的。时人重礼法,与那些为了升迁,隐瞒父母死讯的“文官清流”绝是一个道德水平线的生物。
  姜戎弟兄仨要守孝三年,这个没得商量,子侄辈居一年丧。姜氏乃是旧族著姓,以节烈忠孝著称,就算颜肃之要夺情,姜家人也不能接受。姜戎不做丞相了,颜肃之依旧惯例,要问他一句:你觉得谁接替你合适呀?
  颜肃之比李彦想得有魄力,将手一挥:“谁说走一个丞相就要即时再添一个的?要七个丞相做甚?便是为了不必滥竽充数。”
  原来还有这么个意思?李彦带一点佩服地看了颜神佑一眼:干得漂亮!
  颜神佑:……老李这眼神是什么意思呢?
  她本来的打算,是让颜肃之说些安慰的话她给捎过去的,现在好了,搞到丁忧出缺上头去了。不止她舅舅和表哥要丁成,她还有个表姐姜宗也在做官,她丁是不丁呢?颜神佑脚都抬起来了,又收了回去,诚心诚意地向颜肃之请教了这么个问题。
  颜肃之挠一挠头,求救似地望着李彦。李彦也有点懵:这事儿以前没遇到过啊!李半仙头一回觉得,女人当官这事儿,它确实有那么一点麻烦。只得含糊地道:“此事还要再议的,不妨命姜宗暂时停职。反正……她也是要请假去奔丧的。”
  颜神佑心头一沉,想起外婆死了,自己还又遇这么个大难题,更萎了。看得颜肃之心惊胆战的:“你要不方便,就甭去了,啊?”
  颜神佑飞快地打起精神:“没事儿,我去的。按例赐的钱帛之外,阿爹阿娘不再助奠么?还有六郎那里,都照着份子来罢。”
  颜肃之道:“对对对,你且等一等,一同携了去。”
  ————————————————————————————————
  颜神佑是被山璞一路护送到了姜府的。
  姜家外面拴马柱上已经拴满了马,乘车来的人也不少,将路都堵了。姜家不得不分派了人来,与杜黎派来的京兆府的衙役们一起维持一下秩序,先将车都挪到外面路上排上,给后来吊唁的人让出通路来。
  颜神佑的车很显眼,更显眼的是她的护卫。一路行来,马车走避,颜神佑很顺利就到了姜府门前。到了一看,姜府门前还是有车的,她略瞄一眼,就认出这里面有丞相的车驾。估计是蒋熙的。她都快要忘了,蒋熙是姜戎的亲舅舅,年纪比蒋氏还要长上数岁。亲妹子走了,估计他心里也难受。
  颜神佑是被姜家开了中门迎进去的,去了也不是女眷接待,而是姜戎亲自接待。颜神佑在宫里已经哭过一场,一路上情绪平复了不少,不想一见这满目素白、哭声震天,又勾起她的伤心事来了,脚一软,又哭了起来。
  山璞揽着她往内走,口里还劝道:“你且将宫中旨意颁了再哭。”
  这一打岔,颜神佑哭势一顿,招过几个宫奴来,有兴庆宫里赐出的,也有昭阳殿里赐出的,颜肃之又再添了个份子。随行的还有东宫的王大郎,也携了六郎的奠仪过来。八郎、九郎年纪尚幼,还不曾开府,一应事务就由姜氏代劳,也凑了一份子。又有颜孝之等姻亲,李彦等姜戎的同僚,或亲往、或遣人,都来致奠。
  宫中又赐下秘器,并没有用到姜家自己备下的棺木。
  蒋氏实是死后哀荣。
  颜神佑在前头奠完了,又往后头去见舅母,她姨母大姜氏也回娘家哭灵。大姜氏的长媳乃是楚家媳妇,颜神佑也认得她,只是匆促之间不及交谈。众人抱头痛哭,大舅母范氏哭道:“好容易熬到天下太平了,怎么没享着福就去了呢?”姜家婆媳相处和谐,范氏一哭,尤氏、周氏一起跟着哭。
  周氏哭过一回,昏昏沉沉地看颜神佑在那儿抽噎,忙止了泪,对她道:“你有身子的人了,不要太伤心。”
  经她提醒,大姜氏忙说:“你这孩子,你外婆不是让你不要过来的么?”
  颜神佑哽咽道:“我还是想来看看。广州那里,怎么说?路远长程的,又秋热,他怕见不着最后一面了。”
  范氏深吸了一口气:“子孙在外的,都得回来。他们已经递了丁忧的本章了,朝廷……什么时候批下来呀?”
  颜神佑道:“就快了,等他们回来了,一道批了。”
  范氏催促道:“递几本,批几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