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起波斯湾-第6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因在于,虽然有了燃油蒸汽机,但跨越到燃油内燃机,显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就像是马丁告诉了所有人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什么之后,进一步论证及发现其他元素,才不过是一个刚刚开始的过程。

    因此在这个时候,“华夏帝国”最大的发展速度最快的就是机械加工行业。毕竟就算是我属材料再少,有了铜、有了钢有了是,任何基础机械都可以制造出来,并由此而引发真正的工业革命。并且随着一代学好“数理化”的学生们,可以从普通的工程师工作里脱身而出时,那么其他行业必然因为工业的发展而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街灯因为马丁在“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里,制造出来第一个抽真空,充入二氧化碳并使用竹子制作的螺旋形炭丝的白炽灯泡问世。这显然是抄袭了爱迪生的发明,不过螺旋形灯丝,又是后世发明。至于钨,对于“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的人来说,那是存在但还没有探索到元素。

    在整个台北亮了起来前,巨大的困难在于汽轮机的制造,远远落后于电力使用的需要。虽然已经有了“燃油蒸汽机”,但汽轮机所需要的耐高温叶片还没有加工出来。因此结构简单的风力发电机,就成了台湾岛上最新兴的产业。

    新生产的风力发电机,一排排的在整个海岛上建立起来。高山上、海边、等等地方的风力发电机,已经开始向城市提供电力。当台北的电力系统完成之后,风力发电机生产的电力被接入到了电网之中。电先被点亮的,却是“帝国大厦”与街灯。

    倒不是“华夏帝国”也搞什么特权又或者分什么等级,而是在于虽然媒体上播报这种新产品的用途,但没有多少平民打算给家中装电灯。许多人还是感觉蜡烛与小汽灯对于家中,更适于室内使用。像是蜡烛这样的产品,毕竟已经使用了千百年,自然让人家抛掉老观念并不那么容易。

    因此并不便宜的灯泡与开关、漆包线等等产品,并不为普通人喜欢。虽然电力的线路,如同大家预期的那样,使用电缆通过道路下面的通道被分配到大楼之中,又连入到各家。家中配套的开关、灯灯泡,包括手电也开始向各家出售,甚至马车上也采用了铅酸电池的车灯。

    但在下面这个事情发生之前,还是没有多少人喜欢这种产品。许多人都感觉,这种产品并不像蜡烛与火柴那么让人感觉到放心。更有许多常年生活在外的人,都会认为火柴、提灯比起手电筒更让人放心。

    可当报纸上报了许久的街灯实验的那天夜里的时候,许多人都等在街,希望能够亲自见证这个奇迹的发生。与此同时,“帝国大厦”上的,那座巨大的,整个台北的人都看得到,整点还会报时的钟,按照报纸上预先说过的那样,开始了10声长鸣。

    “当……当……当……”

    巨大的钟声,在台北的11月的夜晚里远远的传播开。街上等着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人们开始齐声倒数起来,数十万人的声音与名声汇合在一起,开始变得响彻云宵。

    “……5……4……3……”

    随着数“0”声结束,所有的街灯似乎闪了一下。接着白炽灯的灯丝变成暗红,并随着电压的升高越来越亮,最后是人们已经无法用目光直视的程度。

    与此同时,“帝王大厦”自然在通电之前,已经熄灭了所有灯火,就等着这时影响到今后千秋万世的时刻出现。一盏盏的灯泡开始释放出光明的时候,整个“帝国大厦”就仿佛是一个巨人那样,猛然现身在这被街灯明亮的整个台北的上空。

    “帝王大厦”最顶上的巨大时钟,同样因为里面的明亮,尽管在夜间也可以被清清楚楚的看到。随着电灯在台北市明亮的一瞬间,整个街上所有的人都欢呼起来。

    无论来自其他地方的人,还是来自于原先南宋的,工匠、学者们,当他们看到这明亮的一幕时,他们同样激动的热泪盈眶。电力时代的来临,标志着整个“华夏帝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街道上的人们载歌载舞,让原本的企盼变成了一种兴奋,随即进行了快乐的游行。甚至有人舞起龙来,还有人舞狮。整个大街上,突然变得明亮起来,这让许人整夜留在街上而不愿意回家。

    随后的反应就是,原本销量不高的各种各样的灯具、电线、开关开始脱销。而电也随着这些产品,进入到每家每户之中。而这也开始让马丁考虑,是不是该想想办法,让广播系统运行起来。

    有了电,让“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里变得热闹起来。他们曾经试验过的,各种各样的电器都在打算推出。而这进一步刺激着电力产业的发展,它们将伴随着电灶、沐浴器等等产品,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样也将要引爆轻工业的发展。

    与以往一样,具有新科技特征的产品,自然是“华夏帝国”皇室的企业优先使用。这些当然会成为“暴利企业”,与以往一样,它的收入将归入“福利股份”的基金之中。与铁路、能源、博彩等等暴利企业一样,这些行业的主要利润,将要成为“福利股份”分配的利润。

    但对于2亿人口,这肯定是不够的,而赵伏波是该为这件事发发愁了。

96章 新货币政策

    “福利股份”,想必大家都知道是“华夏帝国”向所有臣民付出的,以高科技“暴利企业”的利润,按照公民的身份证的数量平均发放的。

    那么现在,一下子多了近乎2亿人口,这让华夏帝国皇室分配的“福利股份”,平摊到每个人身上的时候大为减少。最少比起当年“华夏岛”,只有100余万人时的,发放的数量要小得多。

    虽然历年“华夏帝国”的收入已经积累了不少,但面对2亿需要发放的人口时,那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数量。解决这件事的办法,就是新的货币。

    大家知道,“华夏帝国”过去在与外国交易的时候,主要使用黄金为一般等价物。所有的货物,都是使用黄金为基础来计算。那么现在就是“华夏帝国”开始空手套白狼的时候了,具体的手段么就好像未来的某国一样。

    “因此,所有采购我们国家产品的行为,都必须需要使用华夏币来结算,而且想要我们的货币就需要拿黄金、白银来换。因为我们不会过多的发行货币,造成我们国家的货币贬值!”

    这是美女蛇宫紫与黑寡妇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两人商量出来的结果,当然很明显这得到了马丁的指导,不然她们如何想得到未来几百年之后,有一个叫美国的家伙,用这样的手段收敛全世界的财富。

    赵伏波听这个报告的时候,他捂着自己的脑袋。他哪里懂得什么货币政策的问题,关于这些他只是知道一些基础的知识。倘若要是与眼前的美女蛇、黑寡妇一起做生意的话,赵伏波肯定得被她们两个卖掉,然后数完钱才肯走的。

    “这样可以吗?我们的货币有那么好吗?”

    这是赵伏波原本想问的话,不过为了让自己不会在妻子面前显得没有文化,他想先想了想。尤其是他把自己放在其他国王、苏丹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

    “华夏帝国的货币用的材料最好的是铜,其他根本就是纸。虽然别人印不出来,但肯定不如黄金好。可惜不用他们的货币,我们就不能采购他们的军火以及其他商品,这样的话……”

    赵伏波不敢相信的把自己的办公室打量了一下,他不敢相信,倘若没有这里的一切,他的生活会是什么模样。甚至他不敢想象,倘若没有了武器、弹药补给的话,自己的军队会是什么模样。

    想到这儿,他明白各国虽然舍不得自己手中的黄金、白银,但问题于如果不如此做的话,就会失去热武器以及弹药的供应。再想回来,自己的一些商品,自然也可以直接向他们换取换取黄金或者同等数量的华夏币。

    “好吧,我看这是个好办法。两位娘子你们知道这件事我做不了主的,不过我会把议案扔给议会,让他们讨论一下的。而且两位娘子,这么久没有见你们……虽然我知道你们忙……但……”

    赵伏波说到议案的时候,一向是用“扔”字的。要知道虽然他是“华夏帝国”的皇帝,但政务方面事实上是舒柏安这首相的问题,其他事情自然又是要国会讨论的事项,他不过具有签名发布的权利而已。

    说完了正事,赵伏波自然也要小小的娱乐一下。宫紫与珍珠小枝谢杰莱。杜尔,对于这件事自然也是有所需求的。虽然平时大家都忙的见不到面,见了面自然不妨小小的娱乐一下。

    这件事的后续是,议会的成员们,虽然没有赵太波从马丁那儿听到的金融知识。但他们本着无利不起早的精神,还是顺利通过了这个议案。随后,“华夏帝国”印刷的,带有可以想得到的,和现阶段能够实验的,各项防伪手段的纸币就开始与军火、商品一起向全世界推广。

    而“华夏帝国”的货币量,则以国家金库里黄金、白银的数量为基础开始大量印刷货币。而且“福利股份”此刻是暂停发放状态之中,因为各地正在进行人口统计。

    相信这样的人口统计所有的人都愿意加入,这可是国家无偿分配财富的基础。在统计人口的同时,各地也有一些特工出没,他们作为直接对“华夏帝国”皇室负责的监察局,监督各地官员们统计时的行为。倘若有人想吃空额,按照《华夏律》华夏帝国皇室可以向法院起诉,一但证据确凿,那么就一定会被绞死。

    自从“华夏帝国”吞并了南宋之后,整个国家开始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人口统计,以及对于来年会分配的“福利股份”的希望,所有人都投入到了生产建设之中。

    高楼在各地迅速所在地而起,别看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问题在于建设用的材料早已经积攒了许久了。已经进入各地“人口普查”系统的大量人口,开始投入到建设之中。他们都完成了身份登陆,并形成了使用指纹、性别、籍贯为基础的身份辨识系统的记录。

    这是“华夏帝国”第二代身份证,已经是一个装在橡胶封套之中的小金属板。而且它也是发放“福利股份”的基础,在南宋境内的许多强盗,也是因为这样的政策,以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生活水准所吸引,放弃了他们曾经的职业。变成了“华夏帝国”的良民。

    各个城市之中的人口大量增加,新开始的产业同样大量增加。虽然一时之间,在经济上还难以见到最大的成效,但新的大楼、厂房、道路在各地都如同雨后春笋一股冒了出来。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觉到了未来的希望。他们的生活摆脱了那些古老的木质房屋,也摆脱了那些冒着黑烟的灯油。明亮的玻璃窗,从一开始让人啧啧称奇,到现在的随处可见。

    除过台湾因为是皇室直辖行省发展速度最快之外,另外就是吸引到大量贫民的“华夏岛”、锡兰明珠行省以及沿海的广福行省的发展最快。

    那儿的商人们已经在考虑,是不是给他们的首府——广州拉上电灯。

97章 全面的复苏

    被接收的城市,这时的发展速度相差并不大。因为“华夏军”当初的清理速度,因此各地的建设也隔不了多久。事实上除过一些特点之外,多数接收小组的做法都差不多。

    他们第一批建设的都是城市的道路,并以道路划分出住宅区、商业区以及工业区。如此做的原因在于,马丁最早经“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里,提出了城市规划的理念。作为“学术领头人”,他提出“设想”、“方向”,然后在“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里,不同的学科研究室进行深入的讨论研究。

    不过现在马丁已经渐渐开始少提更多的设想,而是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项目审核上。这样的话,才不会束缚“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学者们的研究,同样也不会出现在他将来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科学的发展不能持续的问题。

    不过建设城市的规划,这是马丁曾经提出的方向,此刻已经得到了丰硕的成果。

    道路、住宅、厂房,这都是第一批建设的项目。当然也包括了代表着新气象以及未来的政府大楼。不会过分奢华,但在整个城市发展起来之前,肯定是一个相当有特色的建筑。

    而企业,倘若附近有煤矿,石灰石自然就可以加工水泥。同样,附近有铁矿、有煤炭自然就可以冶炼钢铁。这些技术对于接收小组都是开放式的,他们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来发展当地的经济。

    不过这样的发展也有一些共有的特点,基于原本的南宋是一个完全以农业为主的国度。自然也是要在发展农业上先下手,因为如果第二年农业减产,仅从外地采购足够的粮食,都会让当地的政府头痛的。

    因此建成的厂房里,第一批生产的都是使用畜力的半机械化农具。这些产品显然是为了解决明年到来时,因为城里的工业企业以及建设吸引的大量青壮年,而会让农业生产有相当的压力。这些畜力的半机械化农具,将会使减少了人力的农业不至于减少太多的产量。

    除此之外,就是建立起来玻璃温室的冬季生产体系,沼气池以解决粪便以及燃料、肥料的问题。与此同时,冬季里还有纺织、制衣等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小企业开工。

    这解决了城内居民以及农闲劳力的工作问题,多余的粮食,则流向了政府变成了新的华夏币。鉴于过去南宋朝廷滥发的,丝毫没有含金量的纸币,“华夏帝国”也用一些华夏币进行了低价回收,并宣布过去的货币作废。

    这都不是大问题,大约“中华民族”的百姓们有着最强的忍耐力,这一点是世界公认的事情。因此各地的接收小组,开放了大批的以支付罐头食品为手段的工作,让整个地区的食物数量变得丰富起来。同时罐头也促进了当地商业交易的繁荣,货币也因此得以迅速流通。

    与此同时,军队的扩充同样非常迅速。在占领了整个南宋之后,“华夏帝国”废除了过去南宋的所有军队。最次一等的,以流亡、失业百姓为基础的厢军,直接被迁向锡兰明珠行省或者说加里曼丹行省。那儿为他们准备了使用国家无息农业贷款购买的土地,让他们可以轻松的继续生活。

    在那儿已经划好的土地上,配备了成对的牛、马、羊、鸡等等的家畜,以及相应的农业指导手册,让他们可以好好的生活下去。数十户人形成一个小村落,附近则有成片的,去除了热带雨林的土地。

    “华夏帝国”的土地政策相信大家都知道,这里不再叙述。土地的广阔,立即就稀释了人口。而且先进的农业技术,也将会让整个“华夏帝国”的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除此之外,变化最大的事实上是“华夏军”。因为此刻禁军之中,许多人是职业军人。虽然南宋末年的时候,禁军制度早已经名存实亡。但相对于普通的军队而言,他们还是有战斗力的一群。

    因此,当“华夏军”尽占南宋之地以后,这些军队全都没有了去处。不过“华夏军”同样一直处于征兵的过程之中。这些军队里许多人愿意加入薪饷充足的“华夏军”,并进入到加里曼丹岛的训练基地里进行训练。

    这一次同时训练的部队,多达18个师之多。并在训练完成之后,让“华夏军”陆军所属的6个军,全部满员、齐装。到时除过在香格里拉行省之外的“华夏牙狼军”,部署在“华夏故土”的军队,将达到5个军,25个师,差不多65万人的军队。

    好在这时“华夏帝国”的香格里拉行省、科特行省、华夏岛行省以及台湾行省、广福行省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工业品的输出,也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不然真的不容易养得起这2亿的贫困人口,以及几乎多达150万人的军队。

    虽然此刻这2亿的贫困人口看似负担,而事实上他们将在来年开春之前,从大量开工的各项工程上获得足够的食物,以对抗春耕前的春荒,并在随后使用畜力进行半机械化的耕种。相信随着大量企业的开工,随着农业在先进营业技术指导下的恢复,用不了三年的时候,华夏帝国将会恢复到过去曾经有过,最鼎盛的状态。

    不过在这之前,赵伏波接到了来自蒙古汗国的亲王忽必烈的请求。请求“华夏军”在冬季就进军蒙古汗国,将在蒙古诸王、贵族以及将军们的大军,与赵旭的军队作战时,拿下赵旭。

    并希望蒙古军队因此而获得特赦,并且亲王忽必烈已经承诺,在完成了场战争之后。他将会与所有的蒙古人一起前往钦察汗国,并发誓永远不再踏入“华夏帝国”千里之内半步。

    面对这种情况,对面对政务而有些苦恼的赵伏波,简直就算是瞌睡了给了个枕头那么舒服。

    “作为华夏帝国最后一战,我这个皇帝当然是义不容辞的!”

98章 悄悄的除掉

    就在“华夏帝国”一切都在高速发展,一切都在欣欣向荣的时候。在蒙古汗国的哈勒合林城里,赵旭正打算请全城的人一起吃饱,并庆祝自己儿子的满月。

    当然这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试想想看,还能有什么样的机会,把蒙古的诸位王公大臣们一网打尽呢。固然这些人已经没有了军队的主力,但赵旭知道他们还远远未服。

    对于不服从他赵旭的人,他更想把他们杀掉,好永绝后患。至于他们会反抗,赵旭并不担心。此刻天地之间,恐怕除过自己的那个兄弟赵伏波之外,赵旭是谁也不怕的。

    “我就知道他们不服,这个亲王忽必烈也真有些太招人讨厌。此刻他已经没有什么真正的实力了,还在这儿捣乱个不休,难道他不懂得,我要除去他的话,他不过是小小的蚂蚁一样吗?”

    赵旭在温暖的,皇后海迷失的寝宫里,正与他的手下商量这件事。在座的人除过皇后海迷失之外,还有已经具备了皇妃身份的香莲。固然赵旭此刻还不是蒙古汗国的的大汗,但背后他却已经给了香莲皇妃的身份,可谓张扬的一点也不担心。

    事实上他的确仅仅只需要担心赵伏波,至于其他人,倒也不必太过于担心。

    蒙古的王公、贵族、将军们,这时已经丧失了他们的百战雄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