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水墙、具服殿、神功圣德碑楼、石象生(即石人、石兽)、龙凤门、神路
石桥、神道碑楼、神厨库、东西朝房、东西值房、宫门(名“隆恩门”)、
飨殿(名“隆恩殿”)、东西配殿、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城楼
(名“明楼”)、宝城、宝顶(即墓顶)及地宫等。其顺序与生前居住的皇
宫一样,也依“前朝后寝”的规则排列。陵中一条长11里的神路纵贯南北,
陵外建有宫墙,巍峨壮观,金碧辉煌,显示了帝王的气派。
孝陵是清东陵规模最大的陵墓,也是东陵建筑的核心。后来修建的4座
帝陵,即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及4座皇后陵、
5座嫔妃园寝,均坐落在其东西两侧。整个东陵共埋葬皇帝5位、皇后15位
及妃嫔等157人。其中,皇帝的陵墓规制与孝陵大体相同,但规模略小;皇
后、嫔妃以下,依其品位,陵墓建筑的规格和规模也依次递减。它体现了封
建陵寝制度中严格的长幼之序和等级之分,即使贵为帝王也不例外。
在东陵陵区大红门的东侧又有一座昭西陵。它是皇太极之妃、顺治帝之
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满清旧制,皇后死后一般是与皇帝合
葬。皇后若先于皇帝而死,则暂行埋葬,待皇帝死后再与皇帝合葬一处;若
晚于皇帝而死,则直接葬入皇帝陵中。孝庄皇后死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按理应与皇太极合葬于沈阳昭陵,并与皇太极葬仪一样,实行火葬。
但当时距满清入关和皇太极死已44年,由于深受汉族丧葬习俗的影响,孝
庄皇后己不愿再行火葬,而愿实行棺木葬,因此临终时,她嘱咐其孙康熙帝
务必在孝陵附近择地将其安葬,不得合葬于昭陵。于是在东陵墙外建陵,名
为“昭西”,以示虽在关内仍附属昭陵。孝庄皇后也以棺木安葬。
昭西陵的出现标志着清宫丧葬制度的改革。首先,孝庄皇后是清宫帝后
中实行汉族棺木葬的第一人,从此之后,火葬旧俗在清宫中被废止,而棺木
葬则成为定制。其次,后来晚于皇帝去世的皇后也以此为例,不再与皇帝合
葬。皇帝入葬时,地宫不再为尚在世的皇后预留分位,而是永久封闭地宫石
门,后死的皇后则另建陵墓安葬。
清西陵是继清东陵之后在北京附近修建的又一清宫帝后陵墓区。满族旧
有子随父葬的习俗,满族建国后沿用此俗。至雍正时,雍正帝本应在清东陵
康熙帝的景陵旁选择自己的陵址,但喜好标新立异的雍正帝却借口东陵已无
吉地可选,命人在位于北京西南240余里的河北易县永宁山另选陵址,并营
建了泰陵。从此打破清宫子随父葬的成例。
乾隆时,为兼顾东西二陵,乾隆帝本人仍于东陵建陵,同时又下旨谕,
命后代子孙嗣皇帝交替于二陵选择“万年吉地”。于是父子分葬就成为清宫
的定制。继雍正帝的泰陵之后,清西陵又陆续修建了三座帝陵,即嘉庆帝的
昌陵、道光帝的慕陵、光绪帝的崇陵,三座皇后陵和三座妃嫔园寝,共计埋
葬皇帝4位、皇后9位、妃嫔57人、王爷、公主、阿哥(即皇子)等76人。
其建筑形式与格局则与清东陵大体相同。
正文 第一章 短暂的安宁
“苏苏,苏苏,醒醒,别吓我啊,苏苏!”
细小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点压抑,惶恐。去看看 。
苏苏猛然睁开眼,眼前一个小孩子,她下意识的动了下手指,不对!一向随身带着的匕首没有滑落手中,触入心的手指细腻,圆润,不似自己的手指!常年拿枪,手指,手心早已磨出了厚茧,这个不是自己的手!抬起手来,苏苏看着眼前细小白皙的手。瞬间明白,这不是自己的身体。她立刻冷静下来,自己打量着眼前的小孩,他戴着顶帽子,上面镶着块椭圆形的玉,淡蓝色的绸子马甲,里面罩着长袍,不过衣服看起来很是不合身。见这个孩子紧张地看着自己,苏苏知道,自己暂时是安全的。
“苏苏!你别吓唬我啊,是我不好,不该拉着你溜出去玩,跳墙回来还害得你摔了一跤,磕到了脑子。你可不能有事啊,你有事了我怎么办啊?谁陪我玩啊?”
苏苏被他扶着站了起来,这才发现自己居然和他差不多高。四下看去,高高的围墙,亭台楼阁,远处还隐约可见金黄色的瓦片闪闪发光。
那只口口声声要带自己到清朝的黑猫蹲在墙角上对着她诡异的笑着,苏苏苦笑,终是如了它的愿了。她本是厌倦了杀手的生活,黑猫找上她时,本想带着妹妹一起走的,可是黑猫却说只能够带她一个人,可如今……想起妹妹,苏苏心里隐隐作痛,那不是自己的妹妹了,她已经成为了一个杀手。
合格的杀手。
------
3天后,苏苏理清了自己所处的地点,与时间,现在是康熙25年,自己所附的身体刚刚8岁,前天,也就是她在这个时代,对的,时代,苏苏不知道怎么称呼自己所处的这个时空,对于历史她并不清楚,作为杀手被养大的她,自小学习的就是武术以及各种杀人技巧,至于其他的,苏苏看着手中的纸张,努力回忆着关于康熙年间的历史。可是再怎么想,也只有学习认字的时候看到的那些,康熙,雍正,乾隆,比起在她那个时代来说小学生都应该知道的历史,她知道的少的可怜。
关于前天,是3月初3,据那个女孩子,对,那个男孩子装扮的其实是个女孩,是苏苏的主子。她说,那天是她,苏苏的生辰,她带她出去玩。那个女孩子是九门提督费扬古的独生女儿,乌喇纳拉氏,名思娴,年9岁,说起自己的名字,思娴皱起了自己的鼻子,摇头晃脑的吟起了诗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孔子。里仁第四》父亲说,虽然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过呢,一定要虚心学习,并且自我反省,所以才起了思娴。娴,贤谐音嘛。”
思娴从头到尾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倒是对自己的父亲赞不绝口,她是费扬古的老来女,又是独女,自是被一家人被宠的无法无天。
看着手中的纸张,苏苏脸色越发的严肃,对于常识再怎么无知,她也意识到,自己可能这辈子都回不去了,自己回到了过去,而且仅仅是灵魂回到了过去。
思娴说的对,忘记从前没什么不好的,反正苏苏的父母是府上包衣,父母也早逝了,记不记得不打紧。这是她看见苏苏这几天反常的行为后,自己下定的结论:苏苏抱着自己从墙上跳下来,摔到头部,所以失忆了,所以,活泼的苏苏安静了。不爱习武的苏苏,也往练功房跑的勤快了。
----------
康熙二十五年五月十二,思娴的生辰,在家安静了两个月终于再也忍不住了,她央求了额娘去西山的香山寺里上香。福晋本想跟着去,可是宫里有娘娘传召,便叫了家丁跟着,还带了福晋身边的大丫鬟宝儿。
刚出了府门拐个弯的功夫,小丫头的眼珠子转了起来。
掀开车帘,思娴轻声细语得对车夫说:“去香草阁,我要先在那里喝茶。”
“是的,格格。”
苏苏在一边安静的坐着,两个月以来,清朝的生活早已习惯,只是,盯着思娴荡来荡去的双脚,她的眉头再次皱起,只是习惯了生活,可是自己总与这里格格不入,她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要离开。对面的思娴轻轻哼着歌,永远一副不知愁滋味的样子,看着她纤细的骨架,苏苏明白自己比她好不到哪去,离了府里,自己将要何去何从呢?
两人发呆间,马车在城门附近的香草阁停下,车夫放好踏脚凳,掀开了帘子,边上家丁扶了苏苏下车,她转身扶住思娴。刚刚还坐没坐相的小丫头,一下车便中规中矩起来。
站在门口的小儿见几人穿着不凡,立马殷勤的要把人往楼上引
“几位,里面请!请问喝什么茶?”
“碧螺春,”思娴拉着苏苏在大厅靠后门的地方坐下,一会要开溜,可不能上楼,“苏苏,你喝什么?”
“普洱。”
思娴细致的眉拧在了一起,吐着舌头说,“普洱好苦哦,我就没见过你喝其他的茶。”
苏苏淡然地笑笑,仔细得回答:“格格,普洱有护胃,养胃的功效,府里的吃食大多油腻,多喝普洱不仅可以养胃,解油腻,还可以起到养颜的作用。普洱初入口味苦,然而含而未咽之时,一股甘甜从舌根升起,口颊余香。”
思娴佩服得看着苏苏喝下堪比药水要苦的茶水,还是不敢尝试,黑白分明的大眼睛转了几转,思娴招过一旁候着的宝儿,“帮我们要几样点心,一定要现做的,热乎的。我和苏苏先去下茅厕,你打点好以后在外面等我们。”
不等宝儿回答,思娴拉着苏苏直奔茶馆后面。茶馆后院有个小角门,是平常小厮出入用的,思娴拉着苏苏鬼头鬼脑地在角门张望一番,见没人才拉着苏苏跑了出去。
“格格,等一下。”
一间成衣铺子前,苏苏拉着思娴在这里停下。思娴好奇地看着眼前的铺子问:“做什么?不赶快走,他们找来了好烦的。”
苏苏指指两人身上的华丽旗装:“格格不觉得我们的穿着太扎眼了吗?还是换一套吧。”
思娴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府里买来的料子都是特别华贵的,确实太扎眼了。点了头两人进了铺子。
思娴带着苏苏一路走一路玩,不时停下来,看着小摊子上的物件,遇到喜欢的拿了就走,累得苏苏在身后付钱。思娴完腻了的东西一股脑都丢给了苏苏,离香山越近,苏苏手里的东西也就越多,一路走一路掉。苏苏看思娴的意思不像是真喜欢这些小玩意的,不过是看着新鲜而已。掉了的,苏苏也就懒得再去寻回来。
到了山脚下,几个家丁立马迎了上来,宝儿细细打量了小主子,看着没事才放下心来。
“我的姑奶奶,您再不耐烦我们也跟我们说一声啊,这把大家伙吓的。”
思娴不耐烦的挥挥手:“得了,这不知道你们着急么?这不回来了么?走吧,上香去。”
“格格,先把衣服换过来吧。寺里来往的人多,让人看见告到福晋那里格格又有苦头吃了。”
宝儿拉住想往山上冲的思娴,让她与苏苏上马车换了衣服这才往寺里走去。
到了庙里,添了香油钱,思娴中规中矩地上了香,许了愿。她刚要起身看见有人拿着签筒,兴致一来,转头吩咐站在一边的苏苏拿签筒过来。
“啪嗒。”
思娴捡起签子,“三十六签。拿苏苏你也摇一个。我去解签。”
思娴说着便把签筒塞给苏苏,带着宝儿寻人解签去了。
苏苏看看签筒,又看看扎入人群中逐渐看不见的思娴,寻思着要不要趁现在走人。在这里呆了两个月,实在不习惯府里的生活,可是,离了这里又能够做什么呢?以前没机会出府时总想着有机会一定要离开,现在有机会了,离开了,这个身体才八岁能做什么?怎么生存呢?还是算了吧,在府里比在义父那里时好多了。先下,有这么安宁的日子很难得的。拿定主意,苏苏随手抽出一根签,向思娴的方向追去。
(上百度搜了久,有两个费扬古,一个董鄂费扬古,一个乌拉那拉费扬古,说是两个人,可是两人都是康熙三十四年封的抚远大将军。死的时间不一样,可是谥号都是“襄壮”。又查了多资料,说什么的都有。找的晕头了,所以我就找了最容易看懂的写了,董鄂费扬古伯爵,乌拉那拉费扬古为九门提督。)
正文 第二章 测字
“枯木逢春尽发新,花香叶茂蝶来频。去看看 。桃园竞斗千红紫,一片渔舟误入津。”解签先生看着手上的签文,对着思娴笑道:“小姐,这是一支上上签,签文说:枯木逢春天而发生……”
思娴一向不耐烦这些文邹邹的,挥了挥手打断先生的话,道:“先生直接给我说意思吧,问姻缘。”
解签先生疑惑地看了眼跟前的小丫头,岁的丫头片子问什么姻缘。不过看她一身正统的旗装,想是哪个满洲权贵家的小姐,这满洲人家的女儿都是要先参加三年一次的大选的。婚事父母说了是不算了,要看皇上的指婚了。这么想着,也就明了了她问姻缘的意思了。
“小姐放心,此签为繁荣快活之景象,求得此签者,必有意外奇逢。及其快活。但可以无心得之,不可着意求知耳。”
思娴听的明白,点点头,转头就想找苏苏,刚才把她一个人丢下了,不知能否寻得过来。却见苏苏已经拿了一支签子站在了自己身后,见自己转过头来,笑着把手里的签子递了过来。
“格格,奴婢的是44签呢。”
44?解签先生一愣,44签可是个上上签呢,好多年都没人摇出来过,这个签文……,解签先生不等思娴递过来签子,径自低头翻着签文册子,找出44签的签文来。
“梧桐只待燕归来,梢头粉娟久未开。九龙夺嫡云遮日,燕归龙吟凤朝阳。”
解签先生喃喃念出签文来,心里惊了一跳。抬头看向对面的三位小姑娘,刚反应过来这不过是岁的孩子怕是听不懂什么,那个抽到44签的女娃子就冷眼瞧了过来,那么轻飘飘的一眼是看得他冷汗直彪。慌忙低下头去想掩饰自己的慌乱,却被那满页的空白吓呆了,前后一翻,43,45的签文都还在独独少了44的签文。摸了把冷汗,解签先生慌乱地跑了,连之前收下的银子都没拿。
思娴被苏苏拉到了僻静的地方,一头雾水的看着苏苏:“你拉着我跑什么?咱们银子都没给呢。”
刚刚解签先生说完她就起了杀心,不过这么会子他应该早跑了。苏苏一脸严肃地看着思娴和宝儿,若是她们不明白轻重,那么也不介意杀这么两个人。苏苏道:“刚刚的签文你们没听到是吧?”
宝儿慌乱地摇头,在府里呆了十几年,早就练就了不听不看的本能,眼前的苏苏虽说是个孩子,可她总觉得这个苏苏没那么简单。
看到了宝儿的表情,苏苏又看向思娴,见她一脸茫然,苏苏冷声说道:“格格,刚刚哪些话咱们没听过。记住了么?想那个解签先生聪明的话也就逃命去了。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思娴捂住了嘴巴猛点头,别的她不懂,这个抄家灭族她是听懂了的。
苏苏看了看天色,有些晚了,便说道:“格格天晚了,咱们回吧。”
思娴点点头,走了没两步,她就急急地拉住了苏苏,满脸通红地说:“苏苏,我内急。”
苏苏也不清楚这寺里的茅厕在哪,她看向宝儿,她说:“寺里的女客茅厕在后面客房那里。”
因着香山寺庙的香火鼎盛,时常会有富家太太小姐们过来礼佛来,所以寺院的后面有一排女眷客房。三人从侧面的僧房绕过去,穿过藏经阁,就是主持的房间。再往后走就是花园以及招待女眷的客房了。
花园里有个凉亭,主持陪着一个锦衣男子喝茶。两个白净少年在一边斟茶。周围或明或暗地站着些带刀的随从,见到思娴主仆三人进来,立时警戒了起来。甚至分出了两人跟着思娴。
走了没几步,一个青衣小僧端着一盘斋饭从苏苏身边走过。苏苏瞟了一眼那斋菜,四个巴掌大的白釉盘子盛着四色小菜,都是常见的青菜蘑菇。同色的白釉蓝花小碗盛着四碗剔透的青粳米。中间是青花瓷的汤碗,香菇豆腐汤。这么一错身的功夫,苏苏便把盘子里的东西看了个遍,漂浮在豆腐汤上的白菇让苏苏皱了下眉头,终是没说什么。
转个弯,三人到了女眷客房,身后跟着的人这才离去。思娴小解过后,摸了摸肚子说:“苏苏,我饿了。”
思娴盼着出府,中午都没怎么吃东西,这都下晌了,应是早饿了,许是光顾着玩,没去在意,现在一闲下来,思娴的肚子饿的都咕咕叫了。女眷房这里是有小厨房的,思娴央了宝儿去寻些吃食来。
不多时,宝儿端着盘子过来了,在炕桌上布好菜,恭敬地站在一边说道:“格格,厨房就这些吃食了,灶上的师傅说是招待主持的客人多出来的,格格就将就点吃些吧。”
帮思娴净手的苏苏一听饭菜是客人剩下的,忙放下帕子,过去仔细看着这四菜一汤。不出所料,这汤果然有问题。思娴可不管这么多,自己动手盛了汤就要喝下,苏苏急忙拦下:“格格,有毒,不能喝。”
“有毒吗?”思娴顿了下,“呀!刚刚前院的人不也是吃这个吗?可不得了!”
话音未落,人已经跑了出去,苏苏和宝儿怕她出事急忙追了出去。这么一耽搁却是有些晚了,园子里两个带刀的大汉抓着思娴,凉亭里的人看着她目瞪口呆。思娴见苏苏追了过来,忙叫道:“苏苏!你不是说那汤有毒么?快别让他们喝了。”
锦衣男子听了这话,看向苏苏:“小姑娘,这汤可是真有毒?”
苏苏没有回答,先是看了眼思娴,锦衣男子似有所觉,挥了挥手,抓著思娴的人这才放了手。苏苏瞄到他们腰间隐约露出来的金黄色牌子,心里越发谨慎起来。来到这里两个月,除了熟悉生活外,苏苏也多少知道了一些俗事,例如,金黄色的腰牌不是随便谁都能带的,那么他们所保护的人不是皇子阿哥也会是王公贵族。斟酌着词句,苏苏寻思着怎么回答才不会给这个待自己好的格格惹来麻烦。良久她才对着亭子方向福了一福,说道:
“这道香菇豆腐汤所采用的蘑菇有问题。它用的是致命白毒伞。这种菇类生长在南方山区里,因外形与一般蘑菇相似所以很容易误食。”
锦衣男子边听边拿着银匙搅动着碗里的汤,待她说完,问道:“这银匙都验不出来你怎么知道有毒呢?既然你说它很容易被误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苏苏恭敬地回答:“回爷,这是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