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庆余年第6卷 殿前欢-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庆国以武力定鼎天下,虽然禁军常驻京都,从野战能力上来讲肯定不如定州军、征北大营那七路大军,可是自从大皇子调任禁军大统领后,从当初征西军里抽调了许多骨干将领,禁军的实力得到了有效补充,即便不是那些大军对手,但总不至于……这么快便溃败了。

  范闲震惊之余,涌起一丝疑惑,来袭的军队究竟是谁家子弟?

  ……

  ……

  “是燕小乙的亲兵大营。”皇帝陛下站在石栏之边,看着山脚下方向,虽然很明显他看不清楚下面在发生什么,但也由范闲和洪老太监的眼中,看到了一丝不安,冷漠说道:“禁军不是他们的对手。”

  “燕小乙的亲兵大营?”范闲眉头一皱,马上联想到了一月前沧州与燕京间那些古怪的沧州大捷,虽然他依然不清楚燕小乙是用什么办法将这些兵士送到大东山的脚下,但既然敌人已经到了,此时再想这些纯粹是浪费时间。

  “你是监察院的提司,一支军队千里奔袭,深入国境之内,该当何罪?”皇帝望着范闲微笑问道。

  范闲苦笑一声,知道陛下是在开玩笑,只是此时山脚下情势如此凶险,他哪里又有开玩笑的心思,应道:“即便澹州北有密道,但监察院也应该收到风声,所以臣以为,院中有人在帮他。”

  皇帝笑了笑,没有说什么,但笑容里却多了一丝自嘲。

  范闲说院中有问题,是坦诚,更是试探,他想试探山脚下那只如虎狼一般噬杀的精锐部队,燕小乙的亲兵大营,是不是皇帝刻意放过来的。单看皇帝此时自信的表情与平静的姿态,范闲在内心深处

  个推论,可是皇帝那个笑容显得很无奈……

  “朕想知道,此时山下的具体情况。”皇帝忽然冷漠开口说道:“朕,不想做一个瞎子。”

  皇帝当年亲自领军南征北战,立下赫赫不世战功,堪称大陆第一名将,只是近二十年未曾亲征,才让北齐抵抗蛮人的上杉虎渐渐掩没了君王军事方面的荣耀。

  —

  而像今天晚上御驾被围的情况,皇帝如果能够亲自指挥禁军,想必山下的禁军也不至于败的如此之惨,只是……此时在夜山之中,纵有明月高悬,上山下山,终不是唱山歌一般快活。命令传递需要极长时间。更遑论亲自指挥。

  所以皇帝的面色有些冰冷,语气有些不善。

  这少少的不善并没有让皇帝身边人怕要死。当此情形。皇帝陛下没有勃然大怒,砍了身边这些官员的脑袋。已经足够冷静了。

  范闲缓缓低头,双手食指与无名指轻轻一触,搭了个意桥,在瞬息之间运起了全身霸道真气,催动着他体内与众人不同两个周天疾速循环起来。将自己的六识逼迫到了最清明境界之中。

  一瞬间,他身上气势大盛。激得山巅上无由一阵风起,沙石微动!

  守护在皇帝身边的虎卫们一惊,在这种敏感的时刻,纷纷做出了防备的动作。只有那位洪老太监依然半睡不醒模样,站在皇帝的身后。

  片刻之后。范闲恭谨禀报道:“陛下,有些奇怪,对方似乎退兵了。”

  听得此言,皇帝眉头也皱了起来。半晌之后幽幽说道:“他究竟带了多少人来。竟敢意图将整座山封住,一个人也不放出去。燕小乙……好大的胃口!”

  叛军势盛之时忽而暂退,给禁军些许喘息之机,山顶上官员包括范闲在内都有些迷惑。却只有皇帝很明晰判断出叛军的意图……给禁军重新收拢布阵的机会。怕的就是两边交战最后进入乱局,遗漏些许活口出这张大网。山下叛军……竟是准备不让任何一个人逃出大东山,向四野的州郡报信!

  “不可能。”范闲说道,他知道按照监察院流程,此时与禁军混编在一起的六处剑手,应该会在第一时间内。觅机突出重围去通知东山路官府,急调州军及最近处的军队来援。

  以监察院六处剑手在黑暗中行走的能力,纵使山脚下万骑齐至,在这样夜里,也不可能将这些剑手们全部杀死或是擒下,总会漏掉数人才是。

  而就在此时,一个影子一样灰衣人,从那万级登天梯上飘然而起,此人的轻功绝佳,姿式却极为怪异,就像膝关节上安装了某个机簧似的,每每触,便轻轻弹起……虽然姿式不及绝代强者那般清妙,但胜在快速安静。

  灰衣人尚未掠至山顶,夜空之中便已经绽起无数朵雪花,雪一般的刀花,潜伏在皇帝四周虎卫们擎出长刀,斩了过去,那一瞬间,竟是掩没了月儿光华。

  灰衣人没有出手,只是高举着一块令牌,令牌在月光与刀光的照耀下十分明显,正是监察院腰牌。

  姚太监一挥手,虎卫们回刀,却依然显出身形,将那名灰衣人围在正中,十几柄长刀所向,气势逼人。

  范闲相信,就算是自己处在这十几柄长刀之间,也只有去逃命的份。但他朝着那个灰衣人走近了一步,脸上带着询问与忧虑的神情。

  灰衣人正是监察院双翼之一王启年,范闲的绝对心腹,今日陡逢大变时,他在山脚下率领监察院众人布防,此时早已被震惊的不知如何形容,没有与范闲多说什么,直接在刀手们环峙之中,跪在了皇帝与范闲的面前,沉声说道:“叛军五千,持弩,全员皆是箭手……”

  山巅上的众人同时间因为这个消息而安静了下来,首先这条消息证明了皇帝的判断,来袭的叛军是燕小乙的亲兵大营,也只有燕小乙这种箭神,才能将自己所有的亲兵大营训练成千里挑一的神箭手。

  箭程虽不比弩远,但却比弩机的速度更快,黑夜之中五千神箭手来袭,传说燕小乙的亲兵大营里全部是长弓手……难怪山脚下的禁军与监察院中人抵抗的如此吃力。

  皇帝看着跪在面前的王启年,沉声问道:“战况如何?”

  王启年语气一窒,马上应道:“遇袭之时,臣便上山,未知眼下战况。”

  皇帝冷哼了一声,却没有继续表现自己的不满意。遇袭至今时间极短,山上山下距离极远,除了那几枝令箭报警之外,王启年是第一个冲到山顶报讯的官员,看他惨白的脸色,便知道这极短时间内的上山冲刺,已经消耗了他绝大部分的精神内力。

  “五千长弓手……”皇帝忽然冷笑了起来,“便想全歼两千禁军,小乙可没有这样的野望怀手段。真好奇此时在山脚下指挥的高人是谁。”

  叛军封山。此时不攻,情势有些古怪。范闲望着王启年直接

  “突出去没有?”

  监察院行事依规程而行。上级有问。下属自然清楚问是什么,王启年面色微变,对范闲禀报道:“六处十七员。全死。”

  范闲面色不变,问道:“确认?”

  “确认……”王启年低头禀报道:“在山腰时曾经回头。西南方与西北方向两条安静路径上有遭遇战,有高手潜伏。”

  范闲眼瞳微缩。心头痛了一下,强自压下愈来愈浓怒意与悲哀,六处向来行走于黑暗中,燕小乙亲兵大营中。哪里有这样习惯于刺杀剑手?能够在夜色中将自己属下全数杀死。证明那些刺客本身品级比六处剑手水准高上很多!

  他接着深深看了王启年一眼。

  王启年没有点头或是摇头,只是撑在上右手微微挪动了一下。

  范闲在心里叹了口气,知道王十三郎还算安份,稍微放下了些心。回身望着皇帝,没有斟酌,直接平静说道:

  “陛下。东夷城的人也来了。”

  ……

  ……

  听到这句话,皇帝没有丝毫反应。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片刻后。姚太监从石阶处走了回来,在皇帝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什么。皇帝脸色逐渐阴沉了下来。

  范闲此时才知道。第一枝警箭升起时。姚太监便已经安排虎卫着手突围传讯,然而此时得到回报,确认此次突围已经失败。

  监察院六处的剑手与强悍虎卫,两次趁夜突围。均以失败告终。东夷城究竟借给长公主多少高手?难道那个剑庐里生产出来的天下最多九品高手,今天……全部都汇聚到了大东山的脚下?

  四顾剑来了没?

  山顶夜风又起。远处海上那只小舟依然若远若近,山脚下厮杀之声渐息,月光照耀着山林,却拂不去山林间的黑暗,不知道有多少隐藏着的杀意,正等待着山巅上这些人。

  皇帝忽然想到先前范闲运功那一幕,冷漠问道:“你的功夫愈发好了,去年的旧疾可有复发?”

  范闲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皇帝会突然问出如此不搭界的问题,应道:“没有复发过。”

  “很好。”皇帝静静注视着月光下沧茫大,“那这件事情朕就安心交给你去做了。”

  “滚!”皇帝阴沉抑怒吼了一声。

  山巅上除了皇帝与范闲、洪老太监,还有隐在黑暗中的虎卫,其他所有人都遵旨滚回了庙宇与住所之中,将这片场空了出来,给陛下与提司大人这对……可怜的父子。

  —————————————————————

  “朕此行祭天,本就是一场赌博,祭是天,赌的……也是天。”

  皇帝眉宇间闪现着一丝沉重,说道:“朕不想再等,所以朕要赌命,朕在赌天命所归……或成或败,均在计算之中。若成,我大庆朝从此再无内忧,三年之内,剑指天下,再也无人敢拖缓朕之脚步。”

  然而他却没有说败会如何,冷漠开口说道:“朕或许算错了一点。今夜诱流云世叔上山,本以为那两人不会插手……毕竟这是我大庆自折柱石举动,若换做以往,他们应该袖手旁观才是。”

  范闲在一旁沉默着,他敢肯定山下的叛军之中一定有东夷城那些九品高手参与,但四顾剑究竟会不会来,谁也猜不到。

  “就算那白痴来了又如何?然而……”皇帝缓缓闭上眼睛,叹了一口气,“朕必须考量后面事情,所以你下山吧。”

  范闲一怔抬头,不知如何应答,他想了许久如何说服皇帝让自己下山,却料不到是皇帝自己提出这个想法——只是此时山下道路全部被封住,五千长弓长外加东夷城那些恐怖的九品剑客,自己怎么下山?

  皇帝嘲讽一笑,说道:“是不是以为朕会把你拖在身边,逼老五出手?”

  范闲无奈一笑。

  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气,似乎是要将这山顶上的月色尽数吸入胸中,片刻后冷着声音说道:“不论朕能否成功,但京都那边一定会说朕死了……所以朕要你下山,朕要你回去。”

  他静静看着范闲的眼睛,说道:“朕四个儿子,出了两个猪狗不如东西,你代朕回京教训,不要……让朕失望。”

  范闲心中的情绪十分复杂,然后听见皇帝比海风更要温柔一句话:“留在这里陪朕赌命没必要,回京吧,如果事情的结局不是朕所想象的那样,随便你去做,谁要坐那把椅子,你自己拿主意。”

  范闲心头大震,无法言语。

  ……第一百一十三章 遮月

  范闲震惊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皇帝遣自己下山里蕴着那丝怜子之情,实在是大出他的意料,其二是皇帝的言语间似乎已经没有了往常的那种自信,其三是皇帝最后的那句话……

  谁坐那把椅子,让他拿主意?这是遗言还是什么?问题在于,就算自己命大,能够赶在长公主宣扬即定事实之前千里赶回京都,可是自己又有什么实力可以将自己的主意变成现实?

  这不是江南明家,不是崔家,不是京都里的朝官,钦天监里的可怜人,而是皇宫,而是天下的归属!

  范闲的唇角露出一丝苦笑,就算自己是庆国一权臣,可是手中一兵一弈都没有,拿什么替陛下稳住京都?又凭什么可以决定那张椅子的归属。

  “朕,不会输。”皇帝的唇角绽出一丝笑意,笑意是满是冷厉的杀意,“即便输,若有叶流云与四顾剑替朕陪葬,又怕什么?你也莫要担心,陈院长在京都,太后在宫中,那些人翻不出多大的风浪来,你拿着朕的意,拿着朕的行玺去,若有人阻你……尽数杀了!”

  范闲额上沁出冷汗,心想若叶秦二家也反了,就算自己是大宗师,顶多也只能打打游击战,又怎么能尽数杀了?

  他已经看出了皇帝内心的那丝不确定,心绪不禁有些黯淡,皇帝如果真的死在大东山之上,这天下会变成什么模样?不论是太子还是老二继位,这庆国只怕都再也没有自己的容身之,难道真要抱着那个聚宝盆,走上第二条道路?

  不过局面并没有到最危险的那一刻。山顶上还有洪老太监和五竹叔。外加百余虎卫,不论碰上怎样的强敌,都能支持许久。

  强登大东山,只有一条路。山脚下五千长弓手任务很明显是断绝大东山与天下的联系。至少要断绝三天以上,为京都的事变空出时间来,而真正要弑君,这些叛军却起不了任何作用。

  因为皇帝不会傻乎乎下山。

  然后……叶流云会登山。

  这确实是一场赌博,如果天下三国大势依然像以往那样——庆国的君主设局狙杀叶流云,一定是北齐、东夷都很愿意乐观其成事情,苦荷和四顾剑都不会抛却身份。前来插手。

  可是……范闲额上冷汗已经干了,身上只觉一片寒冷,在梧州时,岳父林若甫便提醒过他。为了一个足够诱惑乃至有些绚丽的目标。大宗师们也许会很自然走到一起。

  范闲的嘴里愈发的苦涩。如果事态真的这么发展下去,这大东山上哪里还能有活人?可是难道皇帝最开始的时候没有预计到这种局面?他小心翼翼瞥了一眼皇帝的面宠,发现皇帝脸色有些阴沉。夜色中的瞳子闪着火苗……

  他不敢再继续思考这些问题,在脑中极快分析了一下眼前的局势,大东山之局胜负未知,但如果陷入僵局,京都那边则有问题。自己必须将陛下还活着的消息带到京都,带到太后身边。

  就算陛下死了。自己回到京都,也必须让太后相信陛下还活着。不然以太后这种政治人物判断。一旦得知陛下死亡,她肯定会选择让秦家拱卫太子登基,稳定庆国朝政。

  皇帝是她儿子,如果有人想要伤害皇帝,太后一定不会允许。但如果皇帝的死亡成为即定事实,身为皇族的最长一辈,太后必须要考虑整个皇族存续和天下的存亡。

  所以不论是从自身的安危出发,还是从京都的局势出发,范闲知道皇帝的安排很正确。自己必须带着陛下亲笔书信与行玺回到京都,稳定局势,以应对后宗师的时代。

  是,后宗师的时代,大东山一役,不论谁胜谁负,肯定会有那么一两位大宗师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

  ……

  他沉默点了点头,说道:“请陛下放心,京都不会出事。”

  皇帝深深看了他一眼,说道:“此去道路艰险,你要小心。”

  范闲微怔,本来在他内心深处对于皇帝先前说言“朕四个儿子”一语颇多冷讽与自嘲,不料却听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心尖柔软了些许。

  ——————

  系好腰带,确认身上的装备齐全,范闲从一名侍臣的身份迅速转变成为一名九品的黑夜行者,浑身上下收敛了气息,宛若要与大东山巅的景致融为一体。

  唯有那些令人恼怒的银色月光,不那么和谐照耀着他的身体。

  他的怀中揣着皇帝行玺和给太后的亲笔书信,并不怎么沉重,但他觉得很沉重——他清楚,大东山被围的消息肯定不久后就会回到京都,同时回到京都的消息便是陛下遇刺——长公主打的是个完美的时间差,她在京都里甚至什么都不需要准备,只要确认皇帝的死亡,太后必须要从帘子后面悲痛走出来,在三位皇子之中选择一位继位。

  此时祭天未成,天旨未降,虽然天下皆知太子即将被废,可太子依旧还是太子,不论从朝政稳定还是什么角度上来看,太后都会选择太子继位。

  这不是阴谋,只是借势,借水到渠成之势。就算皇帝在京都留有无数后手,陈萍萍与禁军忠诚无二,可是当皇帝死亡的消息传遍天下后,谁又敢正面违抗太后的旨意,除非……他们想第二次造反。

  范闲舒展了一下肢体,似乎想将身上的负担变得轻松些,他知道自己等于是将庆国的那把龙椅背到了身上。

  “他们毕竟是你的亲兄弟。”皇帝站在一身黑衣的范闲身边,冷漠说道:“能不杀,便不杀,尤其是承泽。而……若不得不杀。便统统杀了。”

  范闲心头微凛。点了点头。

  皇帝唇角微翘,望着遥远海面上那只小船,讥讽说道:“流云世叔为什么这么慢?难道身为大宗师,面对着朕依然有控制不住的胆怯。大宗师还需要帮手?”

  范闲笑了笑。没有说什么,抬头看了一眼天上那轮明月,眉头皱了起来。

  ……

  ……

  “白日时,朕曾经和你说过,为何会选择大东山祭天。”皇帝忽然说道:“首要当然是为了请老五出山。”

  范闲看着皇帝。

  皇帝望着他平静说道:“第二个原因是……大东山乃海畔孤峰,乃是最佳死,云睿让燕小乙围山。再请流云世叔施施然上山刺朕,朕却根本无处可去。”

  大东山孤悬海边,往陆山脚下去只有一条绝路,而背山临海一面更是如玉石一般绝对光滑石壁。便是大宗师也无法在上面施展轻身功夫登临。皇帝若在此遇刺。真正是插翅难飞。

  “朕选择大东山这个死。便是要给云睿一种错觉。”皇帝似乎已经从四顾剑可能来了消息中摆脱出来,回复到那种自信神色,静静看着范闲双眼。似乎要看穿他的真心。

  “她以为可以封锁大东山的所有消息,让她在京都搞三搞四。却忘了……朕选这死,自然是因为朕身边有能从死之中……飞出去活人。”

  范闲苦笑了一下。心想自己绝门本事也没有逃脱陛下的眼睛。看来自己事情。陛下不知道没有几项——在这个天下。大概也只有自己那奇特运功法门,可以帮助自己从那光滑如镜大东山上滑下去。皇帝将自己逮来大东山。原来竟是在此处做了埋伏。

  陛下想的果然够深远。范闲心头忽然动了一下。再不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