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色满园--完结-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氏三两步赶了来,压低声儿说:“哟~还惠红?有啥赶紧回去再说,别在这大路上丢人现眼的!”

    陈铁贵猛地一松手,呵斥:“还不往回走!”

    走到村儿里头大麦场子,陈铁贵才停了脚步,回过身就给陈铁富脑门上一巴掌,“前头跟你说的话儿白说了是不!”

    陈铁富哭丧着一张脸儿,不停小声解释着,“都说了没啥,咋就不信呢?就修了个篱笆,吃了两口饭,惦记着家里头,就要往回赶呢!”

    王氏嗤笑一声,“都进寡妇家门儿了,还没啥?狗改不了吃屎!”

    陈铁富面儿上抽了抽,深吸了几口气,猛地跪了下来,“大哥大嫂,以后我再也不去了还不成么,这事可别跟爹娘说!”

    王氏呸了一声儿,“空口无凭的,谁信呐?以后你要不给断干净了,这事儿你大哥不去说,你看我跟爹娘说不说!”顿了顿,又骂:“那臭不要脸儿的寡妇,你也勾搭?啊?亏得你媳妇日日惦记着你,狼心狗肺的东西!”

    陈铁富自己拍着自己嘴巴子,边说着:“我不是个东西,只求大哥大嫂看在一家子情面儿上,信了我这回,往后里我要再不改,就让我不得好死!”

    “行了,起来吧!”陈铁贵一摆手,“窝囊样子,今儿个先信了你,日后切记好生过日子!你嫂子方才说的你也听了,再犯就由爹娘处置。”

    陈铁富起身扑索扑索衣裳,腆着脸儿嘿嘿一笑,“还是大哥大嫂好!”

    王氏反感铁富的没皮没脸,懒得理会他,心里又惦记着闺女儿,迈着大步子往回赶。

    刚进门儿,陈刘氏又把铁富提溜着美美训斥了一顿,问铁富今个上谁家去了,铁富只说马家的来叫,陈刘氏倒也没有怀疑,王氏见不得铁富,在旁美美跟着刮刺了几句。

    家里事儿再多,地里的活还要照常忙活,苞谷收完,还要将地里的苞谷杆子拔出来,王氏月子里本就落下了头疼的病根儿,加上劳累过度,没几天脑袋又断断续续疼起来,王氏心里越发担忧起来,也不敢告诉丈夫,赶上头疼时,死命忍着。

    两口子忙完自己地里的活儿,又给牛大富家帮了几日忙,惹来陈刘氏一阵儿不快,明里暗里刮刺好几回。婆婆一念叨,王氏心头更烦躁,头疼病又犯了一回,比前些时候还严重些,正赶上陈铁贵撞见,这回陈铁贵说啥也要带着王氏到镇上看病。

    王氏后来仔细琢磨琢磨也是,自打生了这病,隔些日子犯一回,心头也时常担忧,是不是得了啥不得了的大病,想想要真是得了那治不好的病,三个娃咋办?润泽润生从小就懂事,宝珠小小年纪听话又聪慧,所以,这一回王氏想通了,为了三个娃儿,咋也要把身子调理好,不能光顾着攒几个钱而因小失大了。

    (朋友的新文《妃常姻缘》有兴趣的亲可以去看看哦。继续感谢每天为蝈蝈投推荐票的同学,还有打赏蝈蝈的yy73815和xiaojiu同学,鞠躬感谢~~~)

第一卷 第三十一章 第一场雪

    隔天,陈铁贵就带着王氏去了镇上,农家人平时也不常看病,陈铁贵驾着牛车在镇上兜了几个圈子,路过几家小医馆也没停,咬牙在镇上寻了一家铺面儿最大的医馆门口停了车。

    王氏到镇上看病,宝珠没能跟在她娘身边儿,一上午心里头都不踏实,暗暗盼着她娘没事,正午一过,听见院子里有了板车的动静,两个哥哥飞也似的往外跑,宝珠也坐不住了,支着小身子就往炕沿爬。

    王氏进了门儿,瞧见闺女扒着炕沿儿,咧开小嘴儿笑的甜,伸出俩小胖胳膊挥舞着,心里热乎乎的,上前抱起宝珠,“娘的小宝珠,可想死娘了!”

    陈刘氏隔着窗子在外头喊,“秀儿,郎中咋说的?”

    王氏抱着宝珠出了堂屋,对陈刘氏笑笑,“不是啥大病,说是月子里忧思过重落下的病症,不碍事,已经开了几贴药。”

    陈刘氏闷闷应了一声就往回走,口里不冷不热地说着,“放宽心些不就啥事都没有了。”

    王氏拉下脸儿,“家里头再没比我更宽心的,我要不宽心,那日子早就没法过了。”

    陈刘氏正慢悠悠往回走,听见王氏这话,顿了顿,抬起脚气势汹汹地就往屋里走,一路上连踢带踹地踏散了好些玉米。

    王氏撇撇嘴儿,正要回屋,就听着“扑哧”一声笑,张凤兰从屋里探出一颗头,嘿嘿一笑,竖起大拇指小声说:“宝云的事儿我听翠芬说了,大嫂可真厉害,说的咱娘没话讲。”

    王氏愣了愣,勉强对张凤兰扯了个笑脸,转身进了屋。

    陈铁贵从王氏手里接过宝珠,皱眉劝说,“你头疼病还犯着,做啥跟咱娘置那气,郎中才说你受不得气。”见媳妇无动于衷,无奈的直叹气,“你呀,就是个嘴上吃不得亏的,好歹是咱娘,让让又能咋的?”

    王氏语气淡淡的,“我做啥和自己过不去,身子是自个的,我不为自己想,还为三个娃儿着想呢。”

    陈铁贵就怕王氏想起宝云心里不痛快,一听媳妇这话,倒莫名放了心,隔着窗子往外头看,“这几日估摸着要下雪了,天儿沉的厉害,这些天儿也没啥活,你就在屋头歇着,吃了那几帖药,病就能好了。”

    王氏叹气,“咱这看了一回病,愣是把余钱儿花的没几个子儿了。”想了想,问陈铁贵,“前几日双喜还说着,等这场雪下了你跟大富一块上山打野兔去。叫上铁山一块儿去,咱多打些,自己留着点,拿一半到镇上卖。”

    陈铁贵笑,“那可得藏着掖着些,要不咱娘能答应?”

    王氏“扑哧”笑出声,打趣丈夫,“要我说,你还真是那有了媳妇忘了娘的!”

    陈铁贵鼻子里哼出一声,虎着脸儿,“胡说啥!只要咱爹娘在一天,还是要孝敬爹娘,可也不能不管老婆娃娃,咱的小日子也得过!”捉着宝珠的小胳膊在胸口掂了掂,“就这么定了,多打些野兔,要是运气好,能打上狐狸,就给咱宝珠做个兽皮坎肩儿!”

    宝珠被他爹掂在胸脯上站着,冷不丁就望见窗子外头纷纷扬扬飘起雪花来,心里那个激动,咧着小嘴依依呀呀地叫唤起来,王氏往外头一看,果然飘起了雪花,急忙关了窗,拍打陈铁贵,“快,给咱炕里添些柴禾,看这样子,雪要下大呢,院子那玉米也得赶紧往屋头下搬喽!”

    陈铁贵坐起身,按下王氏,“你去灶上煎药,我跟铁富几个搬就成。”

    这会儿下雪了,听着三个哥哥在院儿里欢快的玩耍声儿,宝珠坐不住了,眼巴巴盯着门口,小嘴儿依依呀呀唤着她娘,王氏取了药包子,回头瞅着宝珠有些踌躇,又想想下着雪,宝珠再别受凉了,最终还是打消了抱着女儿出去的念头,凑到跟前儿亲了亲女儿,笑着哄:“娘的乖娃儿,再别冻着了,好生在炕上呆着吧,娘不一会儿就来。”

    虽然宝珠很想出门,可对于自己这样的小奶娃,她娘不同意也是人之常情,宝珠并不打算在这事儿上纠缠任性。于是,她娘前脚刚走,宝珠小腿儿一蹬,慢悠悠翻了个身,侧身躺在热乎乎的炕上玩起了手指,心里感叹着:一个成年人的灵魂被束缚在一个小婴孩的身子里,虽然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奇特体验,可也确实很熬人,想说的话没办法开口,想表达的情感无从表达,整日吃了就睡,醒着的时候发呆,偶尔对人笑笑,咿呀几声儿。

    宝珠每天都盼着这样的日子快些结束,掐着小指头算了算,自己来到这个时空也有五个多月了,算算再有两三个月差不多就能学着叫爹娘了,大半年都忍过去了,也不急于这一刻,明年冬天差不多就能跟着哥哥们去看雪了。

    正郁闷着呢,堂屋传来“蹭蹭蹭”一连串儿脚步声,帘子被掀开,润生欢呼着凑到炕沿儿喊,“妹妹快看,哥给你接的雪花儿。”

    宝珠一睁眼儿,就见她二哥俩手拢在一块,手心一层薄薄的,闪着亮晶晶的白色雪花,宝珠伸出一根小手指,刚挨上,一颗雪花儿就已经化成了水儿。

    润泽从外头赶进来,看见润生手里捧的雪,急的直跺脚,“妹妹不能吃雪花,吃了雪花会生病,你再不拿走,我告诉爹去!”

    润生一骨碌爬上炕,两手在身后捂的紧紧的,撅着嘴儿说,“妹妹没吃!这是给妹妹看的,妹妹还没见过雪呢!”

    润泽眨了眨眼儿,见小弟一双黏糊糊的脏手在炕上蹭来蹭去,哄着小弟,“妹妹要睡觉了,娘说妹妹多睡觉才能长大,咱们上外头给妹妹堆个雪人儿,去不?”

    润生一听要堆雪人儿,立刻坐不住了,急匆匆下了炕,临走还不忘帮宝珠拢上小薄被,欢呼雀跃地冲到院子里去了。

    一场雪持续到傍晚还没停,落下的雪花儿有梅花大,一片片漫天落下,将村子里裹成一片素白。

    王氏下午喝了在镇上医馆开的药,头疼果然缓解了许多,吃过晚饭,早早赶了俩儿子回房,跟陈铁贵俩人早早上了炕。

    王氏正给宝珠缝一件大些的袄子,预备着明年穿,陈铁贵靠在炕头跟媳妇扯着闲话儿,宝珠在他爹身上迈着小短腿儿上下爬行,笑着将头埋在他爹胸前,玩的不亦乐乎。外头大雪纷飞,房间里暖烘烘的,炕里柴火烧的正旺,一家三口欢悦的声音在农家小院上空久久回荡着。

第一卷 第三十二章 一笔小财

    天刚亮,陈铁贵就起了床,取了绳子,兽夹子,又到牛大富家喊了人,直奔燕山上去了,一整夜里雪下个不停,厚实处足足盖过膝盖,这个时候山上的野兔,野鸡都出来觅食,正是打猎最好的时机。

    牛大富爷爷辈儿起就是常年在燕山上行走的老猎手,宝珠听她娘说,那时候的燕山上,别说野兔狐狸,老虎也是常有出没的,牛家打猎的水平自然不用多说,只要有他在,一准儿能满载而归,然而,牛大富却是村儿里出了名儿的又闷又倔,与村里人少有来往,因着王氏跟李双喜要好,也就只跟陈家走动的勤些,每年打猎总不忘叫上陈铁贵一块去。

    雪下的厚实,山上路也不好走,陈铁贵跟着大富一起去,王氏倒也放心些。

    早饭时,饭桌上又闹了些不愉快。原也不是啥大事,张凤兰进门儿也有些日子了,陈刘氏见小儿媳歇了挺长时间,便给安排了活计,家里每日两顿饭改由三个儿媳加上翠芬,四个女人轮流做,一人管一天的。

    张凤兰从小在家娇养习惯了,收拾个碗筷也不利索,前后打碎了几个碗,陈刘氏心疼不已,起先也没多说啥,只暗地里跟王氏几个抱怨了几回。

    今儿早见苞谷珍子有些发硬,陈刘氏忍不住念叨了几句。

    张凤兰本也不是不会做饭的,毕竟是农家人,就是家里条件好些,也不能当成大小姐养着,许是家里也不怎么吃苞谷珍子,今儿个头一回自己做,没掌握住火候就起了锅。

    挨了陈刘氏好一顿叨咕,心里多少有些羞窘,到底是年少气盛,忍不住跟陈刘氏顶了几句嘴儿,陈刘氏一听,小儿媳嘴巴子比王氏还利索,见铁山也不管管自家媳妇,气的摔了筷子回了房。

    王氏看在眼里,心里直叹气,这不都是婆婆自找的?当初坚持让凤兰进门,就没考虑到有个磕磕绊绊的?又想占张家便宜,还受不得儿媳的气,何苦来?

    想想张凤兰,虽也有二十出头了,骨子里却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说话办事没个分寸,旁的不说,连自个儿也几次叫张凤兰噎的没话儿说,可要论品行,倒真的没有外头说的那样坏,顶多是个任性些的娃儿。

    这些事王氏本不爱管,可陈家几个孩子里,张凤兰唯独对宝珠喜爱有加,许是对小婴孩稀奇,整日里找了空就要逗着宝珠玩一会,私下也给了宝珠好多小玩意儿,所以王氏就寻思着,好些事儿该寻个时候给凤兰说道说道了。

    王氏吃了饭,悄悄摸进灶房,见张凤兰正背对着案板子偷偷抹着泪儿,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儿,上前劝说了一阵子,又讲了好些宝珠的趣事,张凤兰毕竟还是小孩心性,听着听着倒忘了前头受的委屈,抬着一张好奇脸儿不停问东问西的,王氏只好耐着性子又挑了些好玩的说了说,原本准备好的话一句也没说上,见张凤兰心思还是懵懂,到底将那些话咽了下去。

    陈铁贵这一去就是一整日,晚饭过了大半会了才进了家门,王氏听见丈夫在院儿里的动静,急急忙忙下炕出了门儿,见丈夫卸下来的扁担上拴满了猎物,数了数,六只野兔,八只野鸡,王氏心里别提多高兴,凑到丈夫跟前儿压低了声问:“就这些?”

    陈铁贵笑,“还有些在大富那搁着呢!”

    王氏听了咧嘴儿直笑,扑索扑索丈夫肩膀上沾的雪花子,“今儿你也累了一天了,我去弄些热水,好好烫烫脚。”

    刚抬脚迈出一步,就瞧见陈刘氏在东边廊头下站着,也不知站了多久,王氏心里一紧,笑着对陈刘氏说:“铁贵今儿收获不错,这些日子家里头可有的吃了。”

    陈刘氏并不睬王氏,扬起下巴吆喝儿子,“贵娃,那鸡先别收拾,放到咱地窖里头去,明个留上一只就够吃了,剩下的看啥时让你爹拿到镇上卖了去。”

    王氏撇撇嘴儿,心里早就见怪不怪,勒紧了裤带儿攒,是婆婆一向的作风,这些个兔子野鸡加一块儿,可不得卖上三十四来钱儿?

    就是前些年家里头不紧张的时候,每年冬天打出来的野味也一贯是卖的多,吃的少。对此,王氏心里是很不以为然。若换成自己当家,那该吃的该穿的是一定不能在娃儿们身上省的,合着自己辛苦些想想法子多赚钱,也见不得娃吃不好穿不好。

    又在心里头暗暗嘀咕:也不知刚才俩人说的那话儿婆婆听见没有,兴许是没听着。要不,以婆婆那性子,还不得惦记着?

    过了几日,见雪消的差不多了,王氏就上了牛大富家里找李双喜。

    李双喜正在院儿里给猪喂食,见王氏来了,吆喝一声,“先屋头坐,马上就来。”

    王氏也不客气,笑着进屋里坐了,没过一会儿,李双喜一手拎着一张皮毛进了屋,笑:“这回运气好,捉了几只狐狸,我剥了两张皮,你挑一张拿回去,你男人留的猎物大富也都给卖了钱儿了,这皮你拿回去给娃儿们做个衣裳啥的,暖和还好看!”

    王氏嘿嘿一笑,“那我可就收下了。”

    这事王氏也听丈夫说起了,按说狐狸可狡猾着呢,比野兔、野鸡难捉的多,牛大富的捕兽夹子原本是捉野兔儿使的,歪打正着地捉了一只小狐狸,小狐狸嗷嗷叫,牛大富当机立断在周围下了几张网子,赶天黑俩人过去时,就见着俩大狐狸在网子里套着呢。也是运气好,正赶上小狐狸出来玩,被捕兽夹子困住,才引来了大狐狸。

    原也是牛大富的功劳,临走时要分一只给陈铁贵,陈铁贵硬是没要,这会王氏笑眯眯收了狐狸皮,又问李双喜,“卖的钱儿不多吧?”

    李双喜从怀里摸出三十个钱儿,“加上我们屋里拿去卖的,总共卖了七十钱儿,这三十个你拿去!”

    王氏伸手推拒着,“那哪成,铁贵还拿回家好些只呢,可不就亏了你了!”

    “唉哟!你快收下吧,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家大富旁的不说,打猎的本事大着呢,再说,前些日子收苞谷,你跟铁贵也帮了大忙,这些个小钱计较个啥?”李双喜一板脸儿,“再不收下我可就撵你走了,都这些年的关系了,跟我还讲啥亏不亏的!”

    王氏收了钱儿,叹口气说:“也就铁山成亲闹的,家里头攒的钱儿全出去了,前些日子镇上看病又花了老底儿,现在是穷的叮当响,快比上铁富两口子了。要不这钱儿我还真不能收,你们大头年后也入学呢,小虎子还小,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李双喜从炕桌上拿了根烤苞谷,顺手递给王氏一根,笑着说,“那可不,你跟铁贵两个拖累大,我看着都闹心。说来我跟大富倒清闲,就两个娃要操心,前半年抱的二十来只鸡娃如今开始下蛋了,我这日子说起来倒也过得去,你就别给我操心了。”

    王氏含了一口苞谷,问:“一天下多少?”

    李双喜抬眼儿算了算,“也就十来个蛋,说不上,有时下的多些,一次攒多了拿去卖,时日长了倒也能攒些钱儿出来。”问王氏:“咋?你也想养?”

    王氏笑笑,“现在还没分家,有这心思也没用,就是花钱儿抱了鸡娃子,那蛋也叫娘拿去了。”

    李双喜看一眼王氏,“放我这养?”

    见王氏迟疑了半晌,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咋,还怕我拿你鸡蛋?”

    “你要拿就拿呗,谁还怕你拿几个鸡蛋?”王氏咧一眼李双喜,“我就是想着这事要是给娘知道了,还不得闹翻天了?”

    各位亲,下午愉快。按照原本的提纲设定,本章一笔小财之后就要过大年啦,接着润泽入学,蝈蝈觉得这些情节还是必要交代的,但又有亲提出宝珠婴儿时期太漫长了。

    于是蝈蝈跑去找了几部婴穿种田文对比了一下,发觉主角开口在5-6万字左右,可别个作者很勤奋哦,一章平均有4000-5000字,到开口的时候大约是20多章,所以蝈蝈觉得,会不会是每章字数较少,章节过多,才给大家造成这种印象呢?这个还得大家来说,嘻嘻,蝈蝈自己也糊涂了。

    但是考虑到有亲提出的意见,所以蝈蝈打算好好思考一下,看看怎么在保留这两样重要情节的同时,能够早点让大家看到宝珠开口,不排除下一章字数会比较多哦。

    最后还是感谢各位的支持,不管是拍砖还是鼓励,只要是留言的,蝈蝈都很感谢,也谢谢每天为蝈蝈投推荐票的同学们,蝈蝈从没有求过票,是觉得自己写的还不够好,没有资格要求大家必须支持,可看到有同学投票了,蝈蝈心里还是很高兴,不管怎么样,接下来每一章情节,蝈蝈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好好的呈现给大家。

第一卷 第三十三章 冬去春来

    这几日陈家又开始忙碌起来,晾干了的苞谷也要分出来些开始磨包谷珍子了,宝珠坐在廊头,盯着她娘在院儿里拉碾子,自陈家仅有一只老牛,家里几个女人们少不得要轮流上阵拉碾子。

    家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