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景澜的流水账,无聊手抽抽-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后用手拍了拍乾隆的脑门:“又调皮了,人家可是特地跑来替皇上说话,劝哀家不要和你有什么误会。”

    乾隆得意:“朕就说是娴妃,这可是皇额娘自己说漏嘴的。”转而感叹,“她倒不愧是皇阿玛亲赐,孝敬宪皇后看重的,是个好的。”

    母子俩因高氏而出现过的隔阂总算消失了。

    当晚,景澜先后收到太后和乾隆的赏赐,了然,母子俩和好了。

 乾隆的番外(1)

    他爱新觉罗•;弘历,出生在皇家,自小锦衣玉食。在一干兄弟中出类拔萃,十岁时得他皇玛法喜爱,养育宫中,亲授书课,可谓万事顺遂。

    皇阿玛登基后,对他寄以厚望,委以重任。他欣喜的同时,也故意暴露几段无伤大雅的风流韵事作缺点。一个皇帝在步入天命之年后需要一个优秀但不完美的皇子,不然皇子好的没有缺点,还要皇上做什么?皇阿玛是真心疼爱他、看重他,他从不怀疑,但这些都是在一个帝王的皇权不受威胁为前提,否则废太子二伯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都说爱新觉罗家出情种,而作为帝王,最要不得的就是情种。可是看到自己皇阿玛和额娘相处时的温馨和默契,他在心底也曾偷偷期望有朝一日能出现那样一个人。

    十六岁那年,弘历第一次见到高如萱。在御花园的梅树下,一身粉色宫女装的她正自得其乐,看着她明媚的笑容,纯净的眼神,他有些心动了。可惜,当时急着出宫办差,匆匆离去。不想,第二日在御花园再次见到她。之后的一切,顺利成章,他向额娘开口讨了如萱回府。额娘素来疼他,虽然不喜如萱,却依然应了他的要求。如萱果然如他所想那样温柔纯真,让他忍不住捧在手里呵护。

    第二年,皇阿玛指了富察•;雅颖给他作嫡福晋。雅颖出身名门宦家,世代簪缨。婚后温柔贤惠,与他相敬如宾。如此贤妻美妾,即使不似他的皇阿玛和额娘之间的感情,他也觉得满足了。那些妻妾间争风吃醋的手段,只要不太过,也都被他忽略。他以为会一直这样下去,直到乌拉那拉•;景澜进府促使他打破了这个假象。

    额娘很少插手他府里的妻妾之争,却在皇阿玛把景澜指给他后,再三叮嘱他:“景澜这姑娘,额娘也见过,是个率直、懂规矩的孩子。你府里的事,额娘不干涉。可是有一点,他朝景澜入府后,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说她的不是,额娘希望你能查明之后再下定论。”

    弘历当时疑惑,也觉得额娘小题大做,他的府邸又不是狼窝虎穴,若她是个好的,又怎会有人说她的不是?而事实证明他的额娘很有先见之明。

    景澜给弘历的第一印象就如同一般的大家闺秀,没有特色。所以婚后第二晚,他便去了如萱那儿。一进门,见她坐在床边落泪,然后便是语焉不详地对景澜的告状。弘历承认,他的本能反应是对景澜的恼怒。一个是同床共枕只有一夜的陌生人,一个是陪伴身边六年的宠爱之人,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后者,如果没有他额娘的叮嘱。可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调查,证明一切只是误会。

    一次是误会,两次是想太多,那么三次、四次、甚至更多次呢?当如萱再一次在弘历面前给景澜上眼药时,他重新打量眼前的人,究竟是这个府邸的生活磨去了她的优点,还是一开始他就被蒙蔽了?可能因为如萱是第一个让他放在心上的女人,所以总会待她宽容几分。那时的弘历想再给如萱一次机会,也想证明自己没有看错人,他固执地认为如萱只是因为格格的身份而自卑。所以他亲自向皇阿玛请封尚无子女的如萱为侧福晋。只是怀疑的种子埋下,便不会像初始那样信任,这次弘历在她身边放了自己的人。

    可弘历再次失望了,他看到了如萱更嚣张地搬弄是非,和雅颖的故意放纵。这就是恃宠而骄吧?是他一开始就错了!当他看着景澜在受了委屈后,故作坚强地告诉他“每天在府里过得很开心,府里的姐妹们都待我很好”时,弘历心疼了。两年的接触,让景澜的印象在他心中渐渐清晰。他知道她写着一手好字、博闻多才却不通音律;他知道她精通厨艺只是因为她贪吃美食;他知道她开心时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月牙……从往日的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到如今占据他心中小小的位置,他愿意每天多一点地宠着她,只希望景澜不会是另一个如萱。

    直到太医告诉弘历,格格富察氏是被人下药导致病危时,他知道有些事不能装作不知了,他可以纵着她们拈酸吃醋,但凡事都有底线,于是便派暗卫重新调查一下府里的妻妾。

    没过多久,皇阿玛崩天,弘历即位。每日,他忙得无暇顾及其他,恨不得一天有二十四个时辰。等他有时间看那份报告时已是他登基后的第三天。尽管有心理准备,可当事实摊在他面前时,他还是震惊了。

    他府里的格格们因为嫉妒如萱,所以联手给她下绝育药;雅颖知道她们的计划却不阻止,反而推波助澜,暗中帮助她们。前不久,如萱知道事情真相,便下药毒害格格富察氏。他的府里几乎没有一个是干净的,都或多或少沾几条人命。一页一页读下去,心越来越凉,直到最后一页,他的手不可抑止地颤抖,忍无可忍,抓起桌上的杯子往地上扔:“这两个贱/人,枉费朕这么相信她们,居然想叫朕绝子绝孙!”他的嫡福晋送往他各个妾室的补品会导致女子难以受孕,她的爱妾高氏平日做给他的菜里总含有让男子避孕的水芹。这就是在他面前永远贤惠的嫡福晋!这就是往常柔弱天真的高氏!他可以容忍他的女人们争宠的手段,但不包括涉及他的子嗣。那一刻,他体会到了失望、背叛、愤怒……额娘说的对,他的皇玛法、皇阿玛都不能保证后宫干净,凭什么他以为自己可以做到?当时他对额娘的说法不服,以为额娘针对高氏,却原来是他自视过高,一切都太想当然。他居然被蒙骗了,让她们玩弄于手掌之间!

    再拿起一份乌拉那拉•;景澜的报告,她倒是没什么错处,也规矩的很,弘历不敢再妄下定论,却也觉得有些安慰。让他惊讶的是当年教导景澜规矩的居然是孝敬宪皇后身边得力的秦嬷嬷。这说明什么,不言而喻。皇阿玛曾赞孝敬宪皇后“温和恭敬,谦和顺从”,她看重的人应该可以让他期待一下吧。

    弘历有些头痛,富察氏他动不得。不过她和高氏这么爱算计,就让她们两人算计个你死我活。他刚登基不久,朝廷中以鄂尔泰与张廷玉为代表的满汉两派斗争十分激烈,互相拆台。不能打一派拉一派,否则整个朝廷会大分裂,不如让他们保持平衡。高氏汉女出身,富察氏满族贵女,就让她们在后宫各执一派相对立,也可以让那些大臣看清他的态度。

    计划决定后,弘历向他额娘提出册封高氏为贵妃,额娘的拒绝、生气在他预料之中,可是有些话事关朝堂,不能明说,而他也只是想要宫中传出他为了高氏与太后不和的流言。不过这样也好,起码额娘不再一味沉浸在皇阿玛离世的悲痛中。

    他一手扶植起慧妃,给她无上的宠爱和特权。却在她的风头要盖过皇后时,拉一把皇后,给她撑腰。等到皇后要打压慧妃时,再度恢复对慧妃的宠爱,如此循环。他需要的是两人的互相制衡,而不是一人独大。对此,弘历很满意。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额娘一早就洞悉富察氏的手段,才会对她有所防备,亲近不起来。好在娴妃投了额娘的眼缘,有个人陪着说话,额娘心情逐渐好转,让他放心不少,也对娴妃更加满意。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朝政慢慢步上正轨,皇后与慧妃的举动在他监视之中,他和额娘的误会解开,后宫的嫔妃们也接二连三地有孕,先后为他生下几个阿哥。

 乾隆的番外(2)

    正当他春风得意时,弘历又一次因为自己的后宫阴私经历丧子之痛。那个他一手教导,寄于厚望的永琏才十岁啊,就死在了他后宫嫔妃手中!他还记得当年开府时,额娘对他说:“弘历,额娘劝你的,你莫要不当回事。后院女子过多,实为大患。俗话说:妻妾之战,石佛反面。意思是说,妻妾之间争宠的残酷程度,连石头的佛像也要转过头去,不忍目睹。这中间的尺度你要小心把握”他不以为意,皇家最要紧的就是开枝散叶,延绵子嗣,才能后继有人。他皇玛法后宫这么多嫔妃,不一样这么过来,如今子孙满堂。从小见识到他皇阿玛妻妾们的手段,也来来去去不过那几招。何况,还有他的人看着,他以为一切尽在掌握,可还是小看了他的“宠妃”的手段和心狠,到最后功亏一篑。

    永琏是中毒而亡,不是慢性毒药,而是剧毒导致猝死。衣服、食物之类的日常用品都没有问题,最后在脚趾间发现了几个小针眼。

    “查!给朕彻查!”弘历只差让粘杆处立军令状了,他倒要看看谁这么大胆。

    粘杆处效率很高,第二天,调查结果就放在他的御案上。

    无人知道十年前,还没出阁的仪嫔,当年的黄氏随手救了路边一个小孩。七年后,这个孩子成为太监小林子进了长春宫,当年的救命恩人成了仪嫔。那天,他偶然间听到了皇后和郭嬷嬷的谈话,得知仪嫔病逝的真相,小林子痛恨慧妃的心思狠毒和皇后的见死不救,便起了为救命恩人报仇的念头。他花三年的时间讨了主子的欢心,因为家世清白被皇后派到永琏身边伺候永琏起居饮食。

    金贵人身边的小翠是慧妃的钉子,小林子便私下在小翠面前露出贪财的样子和隐隐对主子的不满。果然,几个月后,小翠在慧妃的授意下,对他威逼利诱,引他谋害皇嗣。

    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宫外带几枚淬着剧毒的针并非难事。于是,某一晚小林子给永琏喝了加安神药的甜汤,在永琏熟睡之后,这三枚毒针作为凶器扎进永琏的脚趾之间。

    可笑慧妃还在为自己的成功沾沾自喜,他小林子孤身一人,不怕死亡。而她慧妃会因为谋害皇嗣被灭九族。皇后既然见死不救,他就要让她尝尝痛失爱子的滋味。

    弘历看完这份报告,火冒三丈。他派人暗地里保护永琏,可不能十二个时辰贴身跟着,连睡觉都进一个房间啊!近身伺候的太监,这么重要的位置,皇后居然选了个一心想要复仇的!

    如果,皇后能够再小心一点,再多花点精力照顾永琏,再细心一点挑选伺候永琏的人……可是,富察•;雅颖在做什么?人家在设计毒害永琏时,她居然为了争宠,忙着把她身边的婢女拉上朕的床!那个魏氏,他有印象,不就是慧妃第二吗?

    弘历拿着调查结果直奔长春宫。至于慧妃?这么多年,她的所作为早已磨去对她最后的感情,他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想问、不想听,直接打入冷宫。从前得罪那么多人,宫里多的是捧高踩低。死,太便宜她了,他要让这个女人从后宫中的宠妃,一夕之间成为冷宫中的囚犯。他要让她每天在希望中等来绝望!一点一点磨灭她的心志、她的自尊、她的骄傲,让她亲眼看着她的家人因为她的愚蠢,被满门抄斩。

    长春宫

    皇后反复看着乾隆递给她的那几张纸,眼里冒火,悲痛欲绝。慧妃!又是慧妃!以前和她争皇上的宠爱,后来不断插手后宫事务,如今又毁了她的永琏!

    弘历来见皇后本是想问她,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她可觉得值得?可是问了又如何?什么也改变不了。永琏早殇,皇后有错,可他和皇后毕竟多年结发之情,心中还是有些怜惜。然而刚才来的路上被告知,皇后最近又开始计划通过内务府对后宫嫔妃的衣食动手脚,这下连最后一点情分也被抹去了。他心里烦闷,皇后也别想舒坦,这事她要负一半责任。于是下旨,把慧妃名下的永琪交给皇后抚育。永琪是他的第五个儿子,由海贵人诞于乾隆三年,随后抱给了慧妃。

    临走前,弘历状似无意地对皇后说:“对了,永琪身边伺候的人,朕都已经安排好了,就不劳皇后费心。朕想以皇后的能力照顾永琪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若是皇后觉得应付不过来,可以让人帮你分担些宫务。还有,你在朕的后宫做的那些事不要以为朕不知道,如果再出什么意外,会有什么后果,不用朕来告诉你吧?”皇后不会以为他什么都不做就把永琪放她身边吧?他就要让皇后每天对着她杀子仇人的儿子,打不得、骂不得,还要细心照顾。他的人都会在一旁看着呢。如果永琪由什么外因出了差错,她富察•;雅颖这个皇后也做到头了。

    至于海贵人,他不信高氏的计划她一点都不知道,无非是顺水推舟,没了嫡子,以为永琪将来就可以出头?他就要让海贵人每天在“皇后是否会善待永琪”的怀疑中担惊受怕,又不能有异议。

    那天,他从“正大光明”匾后将秘密立储的谕旨取出、烧毁。静下心想想,永琏的死他也有错,错在宠错人,错在小看了他的女人,错在太自以为是……可是当初身为帝王的骄傲和尊严让他逃避了这个问题,如今却让永琏承担这个后果,这是对他的惩罚吧!

    走到慈宁宫,对着他的额娘哭诉他的懊恼、他的后悔、他的怨恨、他的不解……额娘没有阻止他,什么也不问,什么也不说,就像小时候那样,轻轻拍着他的背,直到他平复。最后告诉他:“弘历,你从小就是这样,只有摔得狠了才知道疼。一个永琏已经够了,你必须担负起你的责任。”

    他只有一晚的时间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第二天醒来,他依然是那个肩负大清江山社稷的乾隆皇帝。

    一个月后,弘历追封永琏为皇太子,谥曰端慧。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弘历开始在后宫雨露均沾,没有特别宠爱谁。一些份位低的以为高氏不在,就开始不安分。皇后没有刻意打压,但也不允许再出第二个高氏和她平起平坐。

    不知是因为这些年监视的结论,还是因为额娘的原因,弘历对景澜很放心。回想起在府邸的日子,他的妾室因为他宠爱高氏,都或多或少模仿她的举止神态。好像只有景澜,每次见到他,都会带着盈盈的笑容,让他感到分外平静。弘历或许会对楚楚可怜,梨花带雨的女子心生怜意,满足他的大男子主义。但说实话,一天到晚都对着哭诉的脸也会视觉疲劳,觉得厌烦。到如今,每当他感到疲惫时就自然而然到翊坤宫小憩一会儿,有时和景澜闲聊家常,有时手执书本,各自品茗。他和景澜之间的相处虽然不如胶似漆,但自有一窗山海。在经历了皇后和高氏的事后,弘历尤其珍惜和景澜相处时的温馨,那种宁静的氛围让他不自觉地卸下心防,觉得安心与放松。或许,他开始慢慢贪恋呆在景澜身边的温暖了。

    两年后,有太监来报,冷宫中的高氏病逝。弘历正在批改奏折,头也不抬地道:“知道了。”

 后逝与时光(修个小bug)

    作者有话要说:上一章与其说是番外,其实也是故事发展,我直接跳到乾隆十年了  景澜躺在塌上,望着窗外,有些失神。已经乾隆十年啦!

    事情发展至今,与她记忆中的那段历史似乎一样,又似乎不一样,曾经的那本小抄也几乎被她扔到角落里。

    永琏可能因为太后的提醒,比历史上晚死了一年。具体发生了什么,景澜不清楚,却猜到和慧妃有关。太后也没告诉她,只是让她在那段时间小心行事,不要去打听任何消息。没几天,宫里死了一大批奴才,景澜第一次见识到什么叫天子之怒。慧妃也被打入冷宫,在两年后,也就是乾隆六年病逝。之后,皇后可能知道仇人已死,又或者整日对着五阿哥不能发泄,还要笑脸相迎的抑郁,加上这些年的积劳成疾,于乾隆七年病逝,谥曰孝顺皇后。景澜和太后听到这个谥号时,都觉得出乎意料,不过估计乾隆对富察氏的所作所为失望,才会封她为孝顺而不是皇后希望的孝贤吧。就更别提什么述悲赋、保留长春宫原陈设。

    对于皇后的死,景澜其实松了口气。永琏的去世让皇后失去往日的从容与镇定,到后来甚至有点疯狂,牢牢紧抓手中的权利不放。一直到景澜在乾隆五年怀孕,她不清楚在她之前怀孕的妃嫔是什么情况,反正那段时间皇后几乎每天都会私下找她的茬,在她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居然罚她在四个月内抄写《女诫》、《女则》各三百遍。四个月,共六百遍!这明摆着要让她日夜不休地赶工,然后不小心小产吗?太后一怒之下夺了皇后管理后宫的权利,至于罚抄,在景澜的解释下没有取消。倒不是景澜圣母,而是皇后打定主意要让她不好过,没有这次,会有下次,何况她前几年的存货还没有用武之地,不如全了皇后的意,省得防不胜防。回到翊坤宫,就让四个香翻出以前抄写的《女诫》、《女则》,她真没想到,有一天会拿这些来应付皇后,而不是乾隆。看着整理出来的存货,景澜很是得意,多有先见之明啊。接下来就每天躲在翊坤宫,隔个十天左右就装作因抄写而劳力费神动了胎气,请次太医安安皇后的心。倒是几天后,乾隆跑到她这里,捏着她的脸,好笑地对她说:“放心,朕以后决不罚你抄这些,要抄也是佛经和宫规。亏朕差点跑去向皇额娘替你求情。”景澜这才肯定原来她周围也有乾隆的人,这几年她和乾隆日渐亲密、相处融洽,如今乾隆对她信任,所以不介意让她知道。

    景澜有时会迷惑,这富察氏就是历史上完美贤淑、不可超越的皇后典范?

    太后觉得她这个问题很无聊,还是好心替她解惑:“不管历史上的富察氏是什么样的人,就如今这位爱而不得、早年丧子,哪件不是对身为女人的打击?历史上的乾隆可能不知真相,还会安慰一下,如今这位做的那些事,皇帝哪件不知?你没见皇帝现在只有初一、十五去长春宫点个卯吗?她自己也是整日担惊受怕的。再加上成天对着永琪,心里再苦、再恨,也要做出一副慈母样。我们这位富察皇后,觉得自己不好过,就要把大家拖下水,最后疯狂一把。”叹了口气,继续道:“永琪这件事,哀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