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灭的村庄-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搁,也算报了自己的一撞之恨。

    前后没几天的工夫,村里就起了谣传,且越传越邪乎。村中到处嘀咕着满月与秦技术员如何相好的事。特别是忙活着办年的女人们,整日忙得脚丫子朝了天,嘴却一直闲不住,净是添油加醋地咀嚼着这些讲起来不脸红听起来又入耳想起来心发热的暧昧事。

    小小的杏花村,平日像一洼平静无痕的塘坝,无风无雨,无波无澜。清净腻了的村人整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下寡淡透了。时间一长,亟需要冒出些刺激人们神经的事体,来刺激这些寡淡无味儿的日子。满月和秦技术员之间暧昧不清地交往,恰恰满足了村人的这种需求。而且,满月是个独居多年的寡妇,秦技术员又是寡居多日的汉子,所谓**磕碰到一起,不起火不冒烟,谁人相信呀。更因了满月的寡妇身份,这种事愈发透着暧昧刺激。就像一枚小石子,一下子扔进了平静的池塘里。水也翻涌,波也跳荡,就连声音都清清楚楚地爆响在人们耳根子边。忙年的日子本就喜庆热闹,再加入了这么好的调料,汤儿更稠了,味儿更浓了,品砸的滋味儿更是比往年好上了十倍百倍。

    谣传像长上了腿脚的风,无孔不入,无缝不钻。白天在女人嘴皮子之间流窜,夜里在两口子的被窝里滋生繁衍,并不时地生发出新的内容,新的花样来。次日,再流窜于女人嘴皮子间和夜里夫妻的被窝里。如此循环反复,使原本刚刚露出泥土的芽尖尖儿,瞬间生长成根深茎壮枝繁叶茂的大树了。谁都无法忽略它的存在,且都乐得屁颠屁颠地靠拢到树下谈论猜想。任谁人有天大的本事,也休想砍倒它,灭了它。

寒冷的冬天1)

    酸杏家里呈现出另一派忙碌情景。

    天还不太亮,酸杏就把国庆和人民轰起了床,在东西两个院子里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扫除。仨人先把屋内的东西统统搬到了院子里,把屋内的旮旮旯旯彻底地打扫了一遍,还把墙皮上的蛛网灰烬扫抹得干干净净,又把地面上的浮土细细地扫去。他让人民寻来了一些冻得干硬如石头的黄土,放到锅灶边烤软了,把屋地上凡有坑洼的地方全用黄土填满夯实,弄得整个屋地平平整整干干净净的。接着,又把桌子凳子及杯盘碗筷仔细地洗涮了一遍,用干布来回地擦抹。直到擦干了水迹,才搬回到原来位置。这些都摆弄完了,酸杏又指挥着国庆杀鸡宰羊,叫人民到北山上去寻干透的树枝,以备烧火炒菜做饭用。

    酸杏女人则一头拱进锅屋里,一上午都很少出过门。她的任务更重。既要摘菜、和面、包饺子,还要细细盘算着午饭时到底是弄八盘八碗好呢,还是弄十盘十碗的好。她头一次办理这样的喜事,心中便有些没底,一直拿不定准主意。末了,她还是跑到振富家,请教豁牙子,当初给银行办理喜事时都是咋搞的。豁牙子难为情地说,当初都是兰香、雪娥她们帮着操持的,自己也是不懂不会呀。酸杏女人本想也去找她们来帮忙。但转念一想,这亲事还不知成不成呢,要是人家凤儿看着不满意,把喜事弄黄了,自家又张罗得可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岂不是自己给自己闹难堪呀。于是,她打消了再去找人的想法。回到家里,一个人细细地琢磨,尽着自己的能耐往好处里操办。

    酸杏女人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如同给村人接生时的那种感受一样,只是程度上要强烈得多。经过叶儿紧锣密鼓地串通搭桥,再加上酸杏一家人的极力铺排应承,国庆的亲事渐渐有了眉目。

    前些日子,按照叶儿的安排,也不要陪相,更不张扬,只叫国庆独自一人去了叶儿家。在她家里,国庆与凤儿对了象。因为是在妹子家,国庆就少了些拘谨。再加上他干了几年的赤脚医生,经常到镇上提药办事,一年中还有那么一两次到县里培训的机会,识人多,见的世面也广,人便显得老练了许多。说话举动沉稳自然,颇得凤儿的好感。

    凤儿本性是外向活泼,能言善道。又在公社医院干过几年,大小场面也都见识过,自然举止妥帖说话得体,待人接物稳重大方。国庆看上一眼,几天几夜都惦记得吃不香饭睡不稳觉。凤儿没有叫家里人陪伴,也是独自一人来相亲的。她是个善于自己拿主意又能作主的人,自小就养成的这么个脾性。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更是要自己说了算。家人知道拗不过她,便随她去了。她娘还半喜半恼地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吧。自己选中的婆家,不管是官宦大户,还是沿街要饭的,有福自己享,有苦自家咽。赶紧嫁了出去,也省了家里的心事,眼不见心不烦哦。

    俩人算是一见钟情了。喜得叶儿赶紧和面擀面条,说,这事就算成了。你俩也别在我面前装羞弄样的。就在我这儿吃顿面条,也算是合了乡俗定了实脚咧。

    国庆羞红了脸面,顿显窘态。

寒冷的冬天

    凤儿却不在乎地回道,咋儿,你以为我这就成了你家人哩,想得美呢。你家要是穷得叮当乱响,就甭想在我身上打主意噢。说归说,立时挽起袖子,帮叶儿做饭。

    叶儿揶揄道,还跟我贫嘴装相儿吧,我看你巴不得今儿就嫁进我家去呢。说罢,让她自己和面,自己去锅灶上打了几个荷包蛋,端给俩人吃。

    凤儿老实不客气地端起碗来,夹起荷包蛋就往嘴里塞。她还边吃边说道,你以为我稀罕你家呀。蹲在深山老林里,见天儿喝着山风听着兽嚎的,见不着个天日,有啥好的。

    叶儿回道,人好不就全顶了嘛。你要是不乐意,赶紧把吃进去的荷包蛋吐出来,立马滚哦。我可不愿让外人吃我家的荷包蛋呢。若是吃了不倒出来,就必定是我们老贺家的人哩。

    俩人不紧不慢地打着嘴仗,弄得国庆心里一惊一乍的。以为俩人要翻脸,亲事要黄了。

    直到昨天傍晚,叶儿托人捎信说,凤儿今上午要来家里看家。让家里人准备准备,别弄得太寒酸了。酸杏等人听了国庆相亲后回家的述说,原以为这亲事早就黄了,没想到喜从天降。一家人顿时毛了手脚,连夜安排今天的看家场面。

    按照村里的惯例,每逢喜丧宴席,都要请村里的干部前来作陪的。这既是为了抬高自家身架,也是为了在一些事情上好向大队伸手提请帮助。酸杏犹豫了大半天,还是打消了请村干部的想法。这样的做法,于公于私,于己于人,都显得妥帖些。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妙所在,任由现任村干部和现今儿的村人们寻思去吧。

    还没到中午,叶儿就抱着金叶,领着凤儿,以及四个前来相陪的女家人进了村子。酸杏家的院落里顿起一片喧闹声,打招呼的,寒暄的,道辛苦的。种种热切的话语汇聚成了一锅沸水,热闹非凡,喜气腾腾。

    经过了酸杏爷仨的一通忙碌,方正的院落里整洁一新。地面上不见一丝草棒,所有家什全都顺眉顺眼地归拢在恰当的地方。虽是老屋,门窗户打都已陈旧,墙面也显斑驳,但屋里收拾得窗明几亮,比家家户户过年时打扫得还要干净齐整。来人都直赞家主人的利落整洁,持家有方,是个真正过日子的人家。凤儿心里也是暗自窃喜,觉得叶儿没有骗自己。国庆家的境况,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好。她便愈发对叶儿亲近了,一口一个叶儿姐地叫着,左右不离她的身边。

    正热闹着,钟儿与杏仔相帮着拎来一篮子鸡蛋和一小袋子白面。俩人说,是娘叫送来的,也是刚得知家里有喜事。她一大早就在家里忙着摊煎饼,腾不出空儿来帮忙。这举动大出酸杏一家人的意料。酸杏女人一时不知该说啥儿好,便顺手从锅里捞出一块羊肉,盛进碗里,硬是叫他俩捎回家去吃。俩人推让了半天,或许是推脱不了,或许是被肉香引出了馋虫,便半推半就地接了。俩人欢天喜地地跑回了家。

寒冷的冬天3)

    酸杏立时明白了木琴的意思。她想来帮忙顶场,又碍于往日的一些瓜葛,不便亲自来,便让娃崽儿出面,以表示自己的贺喜之情。行之于外而安于内,是最好不过的妙法了。谁都不尴尬,各自的心里都有数,又拉近了两家旧有的情缘。酸杏心头一热。难得木琴不计前隙,还把他家的事情记挂在心上,心下对木琴又泛起了缕缕歉意。

    酸杏女人一搭眼,就看中了凤儿。觉得这闺女的言行举止透着大方明理,能做贺家女人,真是再好不过了。她偷偷把叶儿拽进锅屋,悄声问她道,今儿来看家,是不是这亲事就能定准了呀。

    叶儿笑道,谁知道呢,就看咱家招待得咋样嘞。招待好了,打发人家满意了,这事或许能成。要是招待不好,惹人家生了气,事也就黄哩。

    酸杏女人真的就听信了叶儿的话。原本准备十菜十汤的菜,她犹恐嫌少。又绞尽脑汁地凑上了两盘两碗,弄成个十二盘十二碗。上菜的时候,桌子上的盘碗堆成了小山。来人哪见过这样的席面,连声惊呼道,千万别再上菜哩,就是撑裂了肚皮也吃不下这么多吔。引得叶儿一个劲儿地偷乐。她还使劲儿地往凤儿的碗里夹菜。凤儿抽空儿偷偷地贴在叶儿的耳根边骂道,你个鬼精,是在堵我的嘴呢。

    凤儿对国庆的家境十分满意,随同陪相的娘家人更是满意。在饭后茶余,双方竟商量起了娶亲婚嫁的事了。酸杏一家人更是喜出望外,一叠声地应承道,女家只管提说要求,我家是尽着家当办理呢。

    临走的时候,每个前来陪同看家的人都有一个红包袱。她们高高兴兴地拎着,热热闹闹地出了村子,引得路上的村人驻足观看。

    叶儿没有随同凤儿一起回去。她母女俩叫酸杏女人硬生生地留了下来,说住几天再走,还有些话想扯扯呢。

    叶儿的脸色一直不太好。与上次来给国庆提亲那次相比,脸色愈发苍白憔悴,暗青色的眼眶显示出明显的睡眠不足症状。待送走凤儿一行后,她的精神头顿时萎靡下去,满脸的疲惫相儿。

    屋里院外的喜庆热闹气氛渐渐淡了。酸杏因为高兴,多喝了酒,头昏脑涨,不得不爬到床上去休息。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心里负担的增多,他的酒量也大不如从前了。不知不觉中,由一斤多酒逐渐减退到半斤六两。且喝过之后,脑壳儿两边的太阳穴隐隐作痛,必须上床睡上一阵子才能缓解。金叶也被酸杏搂着睡了。这女娃子习惯了睡中午觉。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总是雷打不动地按时睡觉。醒来后,不哭不闹,自顾自地玩耍,省事得很。

    叶儿娘俩在锅屋里叮叮当当地洗涮着锅碗瓢盆。娘爱怜地盯看着叶儿,问她咋这样黑瘦,是不是带娃崽儿累的。

    叶儿说,金叶挺省心的,累不着呀。

    ——金叶爹还是不顾家么。

    叶儿的眉梢皱了皱,半晌儿回道,自打上次回过一次,就一直没见影儿。

    ——他到底想咋儿哦,会不会在外边有了人呢。

    叶儿的眼眶里润出了泪花。她咬咬嘴角道,不知道,随他去吧,我也不想管他的事哩。真要是在外面有了人,就算拴住了人也栓不住心呢。我和金叶过日子,也挺好呀。

寒冷的冬天4)

    酸杏女人的心好像一下子掉进了酸菜缸里,酸咸苦涩全涌到了眼眶里,就有老泪滚出了眼角。她跌坐在杌子上,愣怔了半晌儿说不出话来。她叹道,这是命么,当初京儿这么好个娃崽儿托人来说媒,硬是叫我和你爹豁着老脸不要给拦下了。就是想给你说个好人家,过上个好日子。谁知,反倒把你推进了火坑咧。唉,早知这样,当初又何苦哟。这不是自己给自己造孽吔。

    叶儿安慰道,也别替我担惊哦,或许这就是命呢。该着走哪步,都是依旧的,强求不来呢。

    这句话倒提醒了酸杏女人。她急道,上次金莲说你有后福呢,就是不知这福得多怎才来。咱再去求她给问问,到底是啥时辰呀。说罢,她顾不得收拾锅屋了,立时起身,扯着叶儿就急急地出了门。

    金莲家里聚着振书两口子、兰香两口子和桂花等人,像是在商议着啥大事。每个人的脸上都现出一副恭敬严肃的神色。叶儿娘俩冒失地闯进来。见此情景,娘俩站又站不住,退又退不出,很是尴尬地停在了院子里,不知咋办才好。金莲热热地朝屋里谦让。娘俩犹犹豫豫地,就是迈不动步子。

    振书说道,也没啥大事呀。四方不在家,又到年跟底上哩,一家人来看看有啥相帮的事体。都做好哩,这就要回去呢。你俩快屋里坐去。这些人也得赶快回去忙自己的呢。说罢,匆忙带着一家人离开了金莲家。

    金莲屋里的摆设与上次来时一样,安放在供桌上的香炉里插着三支点燃的供香。三缕青烟袅袅地盘旋着上升,凝于空中,打着旋儿,又轻轻散开,融入了寒气里,不见了烟雾,只余扑鼻的香气。牌位还是原来的那块牌位,字迹也还是原来的那个字迹,只是原来那块搭在牌位上有些陈旧了的红布被一块崭新的红布所代替,显得喜庆了许多。供桌上摆放的供品也是新换了的。桌面上擦抹得干干净净,能照出人影子来。

    金莲一脸和悦地请她俩坐下,闲扯了一阵子忙年的琐事。

    酸杏女人忍不住就把叶儿的家庭困境说了,并千叮咛万嘱咐地求金莲别把这事张扬出去,惹外人笑话。

    金莲一口答应下来。她说,叶儿的事,我都知晓哩。上次叶儿单独来时,我也都跟她讲哩。等过了明年清明节,叶儿的事体就会一顺百顺呀。

    酸杏女人急道,叶儿也讲过你的话呢。就是老心焦,想快点儿晓得结果呀。

    金莲就笑,安慰道,天机不可泄露呀。再说,心急也吃不着热豆腐,耐下心等等嘛,一定会坏事变好事的。

寒冷的冬天5)

    酸杏女人还想要缠着金莲说出结果。金莲道,婶子哟,你老就别麻缠我哩,这事是说不得的呢。要是讲了,老师怪罪下来,我可担不起这个错呀。你要是真想知道结果,就到北山脚下去。那儿刚立了个神龛。趁傍晚天暗的时辰,去求老师去。诚心祷告祷告,或许老师会发发慈悲心肠,也就会告知你哩。

    酸杏女人问道,啥时立的神庙哦,我咋不知呢。

    金莲说,也是今儿刚立的。等老师的功德做大了,就要板板正正地立个庙宇呢。接着,金莲又把以前对婆婆讲的那些话原原本本地搬出来,并加入了许多更合乎情理的话头,细细地讲给叶儿娘俩听。

    叶儿娘俩被金莲说得晕晕乎乎的。不信吧,金莲说得有板有眼的。而且,上回金叶闹夜的事,也是灵验得很呢。相信吧,又觉得她的话也太玄乎了,让人难以置信。娘俩拿出一副认真相儿,好歹听完了金莲的长说细念。俩人频频点头道,今晚就去呀,今晚就去。又推说金叶可能要醒了,得赶紧回去喂奶呢。说罢,谢了金莲的好意,俩人就急急地往家里赶去。

    路上,叶儿对娘道,金莲的话有准头么,我咋越看越像装神弄鬼呢。

    叶儿娘回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哦。咱今晚就去试试。行不行的,又短缺不了啥儿。又嘱咐叶儿道,这事千万别叫你爹知晓哦。上次给金叶叫魂的事,过后跟他一讲,反倒惹得他大发脾气。嫌咱俩不顾场面,跟着一群蠢人学蠢事,也搞起弄神捣鬼的事体咧。

    叶儿赶紧点头称是。

    刚到傍晚,天光尚还大亮着,酸杏女人急急地把中午剩余的饭菜温热了一下,就张罗着全家人赶快吃晚饭。酸杏狐疑地问道,今儿咋吃这样早的饭哦。酸杏女人回道,早吃了早省事,我和叶儿还想出去遛几个门子,耍耍呢。酸杏便信了她的话。一家人破天荒地老早吃了顿晚饭。

    酸杏抱着喝饱奶汁儿的金叶坐在锅屋热热的炕上嬉闹玩耍,酸杏女人就与叶儿故意大声说笑着走出了屋门。她又对往西院钻的人民使了个眼神,叫他跟到大门外头。悄声告诉他,要到北山去,叫他跟去陪着壮胆。人民问道,寒天冻地的,去那儿干啥呀。酸杏女人就把金莲的话悄悄讲了。人民心有余悸地道,上回叫魂的事,让爹把我狠骂了一顿,这回还要弄景儿呀。酸杏女人说,这回咱不叫他知晓,咱不说,他能知晓个啥儿哩。人民不想违了娘的心意,又是为了叶儿的事体,便痛快地答应下来。

    娘仨结伴向北山脚下走去。此时,已是日落时分。天尚未完全黑下来,四下里被雪光映照得一片惨白。

    北山下的积雪很厚,浅的地方到了脚面子,深的地方没过了腿弯儿。而且,四野里白茫茫一片,到哪儿去寻这座神龛。仨人艰难地跋涉在雪地里。不时地停下身来,哈着被冻疼的手指,东瞅西望地四下里找寻。

寒冷的冬天6)

    天快黑下来了,还是不见神龛的踪迹。就在仨人快要泄气的时候,人民发现有一串凌乱的脚印弯弯曲曲地趟过雪地,通到当年大队新打的水坝上游。人民叫娘和叶儿在原地别动,自己一路飞跑着去查看神龛会不会就安放在这串脚印的尽头。果然,不一会儿的工夫,就听人民在远处高喊着,叫她俩去看看,这个东西是不是要找的神龛。叶儿娘俩跟头把式地奔过去,就见人民的身边果然有一物件。就是一个用厚实木板订做的木头盒子,立在一处高坎裸露出的青石板上。因了此处高,又是凸起的石头,便没有积雪。

    这块石板的样子,像极了一把石椅子。朝南的一面极其平整光滑,像椅子的坐面。朝北的一面又陡然凸起,简直就是人工琢好的椅子背。神龛就立在了椅子面上,背靠着椅子背,挡着风遮着雨雪,要多安稳有多安稳,要多舒坦有多舒坦。神龛的木料一律是硬实的柞树,打造的卯隼非常细密,严丝合缝的。初看起来,这神龛就像是一个敞口立起的木头盒子。又因为顶端安放了一个单脊起顶的帽子,看起来更像个微缩的庙宇模样。神龛内用钉子钉着一块牌位,上面用墨汁写着“先师神灵之位”几个正楷字。一看就是振书的手笔。牌位上也用一块红布罩着,旁边摆放着一个香炉和几样供果。香炉里还残存有干干的香灰,想是今天有人拜过神敬过香的。

    酸杏女人一见,立时后悔来前没有准备点儿香烛什么的。转念一想,家里从来就没有烧过香。只有婆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