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育才带领着军队,化装奇袭白虎团,缴获战旗、师团长的权仗,东西现在就放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昨天晚上出了这一集后,苏澈还兴冲冲地带着父母去看,结果到地方发现那里已经人满为患,一家三口挤了半天才看上一会,与周围游客一样笑意盈然。
虽然在一些文章里,言之凿凿地因为白虎旗上的“五环标志”,而说这是白虎团的一面体育竞赛奖旗,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对于苏澈他们这些游客来说,也只不过是白虎团被打100巴掌,和被打50巴掌的差别,本身就代表了白虎团的一种耻辱。
……
不过,电视上的白虎团旗的发现,似乎有点戏剧性。
树林子里,孙成饰演的“杨育才”召集部下,正在宣布上面上嘉奖。
“同志们!为了嘉奖咱们昨天的战绩!后勤部队的兄弟特意给咱们送来一些补给……”
这话一说,底下一群兵眼睛都直了,纪律严明的众人,因为一句“补给”嗡地一下就闹腾起来,山猴子兴冲冲地问道:“副排长!啥补给?大米么?灭了白虎团,这次该给咱们碗热粥喝吧?”
“不是!我感觉还是炒面!这玩意好带!不过咱们打了胜仗,估计好歹给咱们烧锅热水,热水炮炒面,管饱!啧啧……”
“炒面才怪!刚才我看见炊事班那边‘进货’了!好像进了一麻袋!看样子是棒子面,是要给咱们做窝头了!”
一谈到吃的,一群兵就没了正相,一个个彼此争论前面站在石头上的孙成笑眯眯的也不阻止,任由大伙享受这难得的战后轻松。
“副排长!你就说吧!到底是啥?!是不是窝头?没事,后面压力大,就是喝棒子面粥,那也很难得了,等于说过了个年,这胜仗没白打!”
苏澈一家三口也支起了耳朵,他们也很好奇,这后勤能补上什么嘉奖。
照苏流的想法,所谓的“窝头”就是个笑话,那玩意他吃过,看着没什么,但就跟农村里的麦麸子一样,说是粮食,但难吃得要死,东北那边一些人养狗,喂的就是窝头,吃上两三顿后,如果不加点别的东西,连狗都不想去吃。
奇袭白虎团这样的大事,一个窝头就打发了?
这要让联军知道,指不定笑话成什么样!
果然,上面知道奇袭白虎团的意义,哪怕后勤再艰难,该有的嘉奖照样有,只是这嘉奖,让苏流听得心酸!
站在高台上的孙成自豪道:“窝头?没出息!这次咱们打了大胜仗,上面让我给大伙蒸锅馒头吃!馒头!白面馒头!”
一句话说出,不只是苏流三口静了下来,就连电视里的一群兵,也都暂时静了下来。
苏流心里只觉得堵得厉害,上世纪他也是从改革开放初一点点攒下的家底,小时候穷的情况他知道,只有过年才吃白馍,平常谁家不是饥一顿再饥一顿的?
51年时,肯定更艰苦,但即使再艰苦,打这么个胜仗,将士们才只能有锅馒头吃,这要有多心酸?!
手里的炒面碗突然就沉重了许多,自己因为缅怀先烈才吃的炒面,现在看来却是他们斩杀强敌后,才幸运获得的白面奖励……
苏流默默把碗放下,心情沉重,这炒面是吃不下了……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任务
吃不下?
吃不下给我们啊!
如果林牧现在还在里面,苏流在他面前说这话,肯定二话不说把这炒面抢走!
一人之心同众心,短暂的沉默之后,下面的兵群直接就炸开了!
“白面馒头!真的?乖乖!师部这下是出血了!”
“这东西好吃!我以前见那地主老财过年时吃过!别说穷人家,就是地主家也才过年时做点馒头!远远闻着就香!”
“啥时候做好啊?你们别说了!越说我越饿!”
孙成笑眯眯地下达指令:“炊事班这就做!面不多,一人一个白面馒头,炒面、热水管够!不过这蒸面头要蒸布,大家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缴获的干净布,咱们这就蒸馒头吃!”
这话就没法说,一群兵几乎跟猴子似地想着自己有没有缴获什么好布,平日里也冲进过对方敌营,但谁能想到自己会蒸馒头吃?一时之间,还真难找!
山猴子本来也在看着别人找,突然就反应过来:“副排长!我那有!昨天在白虎团那捡的!看着挺好看的,就捡了回来。喏,就这个……”
怀里拿出的一块布递了过去,看着不小,孙成原本轻松的目光一下子直了起来,手忙脚乱地摊开那块布,看着上面的虎头标志哈哈大笑,满脸兴奋:“你小子!立大功了!这是白虎团团旗!我这就上报给你请功!哈哈!白虎旗!白虎旗!”
兴奋的孙成二话不说,拿着旗子就跑,只留下一群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的志愿兵。
“这……馒头还做不做了?”
“副排长都跑了,还没蒸布,估计不做了吧?”
“他娘的山猴子你瞎捡什么破布!这下馒头都没了!还立大功了?再大的功能当馒头吃?”
山猴子一脸委屈,远远看着孙成的身影说不出话来,眼神直勾勾地看着炊事班那边,看着对方把和好的面收了起来,只觉得欲哭无泪。
……
如果说,单只是这样的话,苏澈一家还只当是个笑点看,毕竟面就在军里,早晚是锅里的食,跑不掉。
可是接下来的剧情,一下子就让他们说不出话来。
轰鸣不断的坑道里,原先为能吃到馒头而喧闹的一群人,现在已经只剩下不多的几个,还个个身上带伤。
在一些上甘岭系列的电影里,包括自家拍的,为了给摄影留地方,坑洞里都是很宽敞,毕竟剧组里东西需要的占地很多。
而在这虚拟世界的技术支持下,路一菲他们甚至能“站在土石墙壁、站在半空”对战场进行全面的取材,狭窄的坑道,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但在此时,坑洞里的人,没有一个在乎这些的,一个个豪气干云,似乎对于眼前的生死,并不在乎。
山猴子兴冲冲地跑了进来:“我路上捡了包饼干!兄弟们赶紧来吃!这东西一点就饱!夜里我再去翻翻,看看有没有……”
孙成笑着挥挥手,把山猴子叫来:“猴子,给你个任务!”
“是啥?啥都行!是要去阵地上鬼子身上有没有绷带?我知道!兄弟们受伤的多,没绷带不行!”
没否认,只是把桌上的叠得整整齐齐的一块破布交到了对方手上,孙成庄重道:“兄弟们可以死,但咱们连队要留个种子!战后咱们部队的重建就看你了!这是咱们的荣誉,绝不能让咱们连队因为全部战死而被裁撤!不许反对,这是命令!”
似乎是感觉自己话说得有点重,孙成拍了拍强抑情绪的山猴子:“你是兄弟们的希望,如果逃不掉了,把旗子烧掉!你任务很重!哪怕自己死了,也不能让军旗被鬼子缴获!听到没有?!”
“保证完成任务!”
山猴子压抑地泪声,引得孙成笑了笑,招呼旁边人拿来一块饼干:“那就趁天黑下山!告诉上面咱们的情况!填饱肚子后好好休息,去吧……”
……
黑暗的坑道里,似乎能够听到哭声,往日绝对不会出现的情况,孙成听见后却是没有在意,他知道自己的兵,哭的只有山猴子一个人而已,在这样的战场上,活着,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仗打到这个份上,看着自己身边亲若兄弟的战友一个个死去,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觉悟,一种“自己也该陪着大家一起死”的觉悟,生则同袍,死则同穴,难道不是天经地意的事情吗?
又不是没打过仗,抗战时期那些死去的兄弟们,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会来到自己身边,笑骂地拉着自己说话,翻看着自己屋子里的东西不住地聊天,那是自己最高兴的时候,有时候还会突然与大伙再一次来到战场,没有一点恐惧,只有“与子同袍”的笑声!
可是,当梦醒的那一刻,安全、平静的屋子,却成了最可怕的地方。
空荡荡的屋子里,兄弟没了,都死了,梦里摆弄得乱七八糟的家具,也规规矩矩地放在那里,整洁得让人发疯!
大家都死了,凑在一块热热闹闹的,为什么我没死?!
孙成不知道多少次涌起这样的念头,他知道,山猴子如果能够下山,那下半辈子,山猴子也一定会被这样的梦填满,到时候一定让他在屋子里多放点吃的,兄弟们再去看他的时候,也能填饱肚子……
到时候喊兄弟们把山猴子家具砸两个,碎片就丢一地,省得屋子看着空落落的,一个人在里面睡着,不发疯才怪!
心里乱想的孙成满意地笑了笑,又进坑道里查看了一番伤员,就来到一个弹药箱做成的桌子上,想了想,拿出了自己的钢笔,找了张纸,开始写了起来。
……
先前孙成的想法,通过话外音的方式,苏流一家人都能听到,视死如归的心情,听得苏澈泪流满面,钻到苏妈怀里不住地哭。
苏流心里也难受,他很想知道山猴子这群人,当初究竟有没有吃到那个馒头,如果没有,哪怕自己付出再大代价,也想给他们补上!
生平第一次觉得,自己应该去给这些烈士送上满满一大盘的馒头,而不是什么花束!
压抑至极的苏澈,再听到、看到电视里孙成写的信,变成了由《那年那兔那些事》的表现方式后,终于再也忍不住,四五十岁的人了,跟苏澈一样泪湿衣襟。
“亲,展信佳,最近还好吗……”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这盛世,如你所愿!
夜晚的上海,无疑是极美的,哪怕是深夜,依旧灯火辉煌,温和色调的霓虹灯环绕之下,东方明珠显得愈发美丽,如果站在半空,透过那一片如仙境般的彩灯光芒,还能看到川流不息的车辆,整个城市一片静谧。
而如果是白天的上海,那就显得热闹了,坐在高楼施工的吊车室里,身边就是“云层”,放眼望去,无数的写字楼里坐着忙碌的职员,公路上,更是被数之不清的汽车塞满。运货的卡车、载客的汽车、私人玩耍的私家车、在忙碌都市里用来锻炼身体的公用自行车……
俯视着这样忙碌的城市,再把城市里的一些诸如“空气、塞车”之类的城市病放到一边,那这个城市的发达、活力、激人奋进的感觉,就会充塞观察者的内心,纵然是与这个地球上最发达的北美相比,上海依旧是人类社会最发达的几座城市之一。
其他北京、广州这样的就不说了,只那些二线、三线的城市,依然可以称得上“文明、先进”。
这样的城市、这样的国家,已经立身于地球最顶层的存在,其中的机会与前景,吸引着全世界商人的目光与投资,所有的人,都把这视为理所当然。
可是,50年前为国血战,不惜埋骨异乡的普通士兵,能够想到自己积贫积弱、一片残垣断壁的国家,会在短短五十多年内,发展成这个样子吗?
……
夜晚的镜头下是静谧的**、东方明珠、苏州水乡、广州夜市,明亮的灯光,照得湖水波光粼粼,很美……
就在这如诗如画的安静背景下,50年前上甘岭坑道里的一个普通士兵,正在进行着大战前,对国家未来的幻想与渴望。
“亲,展信佳,最近还好吗?
一定有这样那样的难处吧?我也是呢,最近在这个坑道里,都断粮好几天了,说起来很丢脸,每次闻到鹰酱那边传过来的面包香味,我都忍不住流口水……
不过还好,在下一轮炮火来临前,鹰酱他们应该还不会冲上来了。
乘着这个时候,赶紧给亲们写封信,聊聊天,在几十年后你们看到时,可千万别笑话我……”
一边是美丽的城市夜景,一边是隐有炮火声里、充满希望的畅想声音,偶尔传来的轻响,似乎是哪座城市的报时钟响,又似乎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童,夜晚无聊,拿筷子轻敲牛奶杯子的清脆声音,战乱与祥和,在这一刻,仿佛成为一体,变得无比和谐。
昔日的流血牺牲,昔日的异国征战,昔日的奋不顾身,那些纯粹、干净的心灵里,“扬威夸功、搏求功名”似乎没有任何意义,让自己在寒雪中坚持到被活活冻死、在炮火与饥饿中奋勇冲杀的根源,只是同胞的安静生活,不用再受战火兵燹之苦!
“你说,什么时候,才能不用打仗呢?
之前小时候,一家人流着汗在地里刨食,一家人都饿得半夜肚子咕咕叫,我六七岁就在地里拾麦、城里做工,就是这样的苦日子,他们还来打我们!
把家里最后一口粮食都抢走……
我知道我们太弱小,脚盆鸡来欺负我们,约翰牛来欺负我们、哪怕是一些猴子,也来拿棍子打我们,现在连鹰酱也来欺负我们……
每次都是别人逼着你,和他硬刚,你不打,人家就要来欺负你……
我也想过点太平日子,可是不拿出点骨气来,光靠乞求,是换不来太平日子的!”
现实与畅想的巨大差别,一边是现实里的繁华,一边又是那难过、沮丧的声音,听得人心里发酸,乱世里智者文采风流,武人奋武扬名,又有谁真正在意过那泥土尘埃中的平民,又有谁在乎过他们破烂不堪的衣服里,是否有果腹的下顿食物?
更可怕的是,那些异国的敌人,连这最后一点活路都不给,他们的实力,更是大到令人绝望!
“我听几个留洋回来的亲们说,鹰酱家那边,其实很富有!
有很多很多的高楼!
有很多很多的工厂!
有很多很多的汽车!
你说,到你们那代,会有那么多的高楼,那么多的汽车吗?
嘿嘿嘿,想太多……”
羡慕、失措的语气,就像是一个刚刚从村子里走出来的兔子,一下子见到这个地球上最顶尖工业强国的城市,那种心灵的震撼、对前途渺茫的恐惧、对自己以后是否也能过上这样日子的幻想,种种复杂的情绪一股脑地想着,哪怕眼前战争丝毫不怕,仍旧心里忐忑的小心翼翼。
这样的强大,这样的幸福,当然……不会属于自己……
自己更想的,还是回到家里,一家人和和美美,虽然辛苦,却能安心地吃着自己种出的粮食,即使会饿,也比打仗强……
“我其实在想,种花家外的仗能打完,我就能和其他亲们,一起回家种地,争取……
争取……
家家种地!
顿顿吃饱!
过年有新衣服穿!
最好……能顿顿吃上肉……
我又想太多,其实新衣服没有也可以,只要过年能吃上馒头,就很幸福了……”
电视前的苏澈,明明已经是个见惯世面的大明星,这时钻进自己母亲怀里,却是哭得已经眼睛发红,苏母拍着女儿的后背安慰着,自己却是也忍不住的泪眼盈眶,大滴大滴的泪花,滴得苏澈的肩膀上的毛衣,都湿了一片。
“亲,我写这封信给你,没有别的意思。
我就想知道,到你们这个时代,是不是能吃饱穿暖,是不是能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日子?
是不是能堂堂正正地走出去,不会被人笑话:东亚病夫?
是不是也强大、兴盛了起来,成为一个大国、强国呢?
等这场仗打完,我们流的血,如果能让种花家安稳下来,那是不是就能有许许多多的小孩能够上学,学文化?
要是有这么多有文化的人,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也会更快的发展吧……
啊,鹰酱又在炮火齐射了,就先聊到这里,如果我……如果我回不去了,请一定记得我们,一定记得在异国的地下,那群为了大国梦、强国梦流血的人!
生命不息!冲锋不止!
前进!前进!前进!”
……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最可爱的人
苏流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他很想把眼前电视里的繁华的城市给对方看!
很想告诉他们:这繁华,如你所愿!
很想告诉他们:你们的热血,真的浇灌出一个屹立天下的大国、强国、祖国!
很想告诉他们:现在的我们,真的已经吃饱穿暖,这天下再没有一个国家,敢来欺负我们!只要这个国家还有你们这样的热血,那昔日不可一世、号称“列强”的外敌,就只是一群仅供谈笑的小丑!
或许真的要“于无声处听惊雷”,昔日知道的历史,在面临这样的震撼时,一下子从历史书上枯燥的文字变成了贴切的感受,设身处地地感受,才明白这份看似普通、看似正常的热血,是有多么难得。
在旗人老爷的统治下过了几百年,留下的只有成片成片的奴才和烟鬼,遍目望去,哪里还有热血与奋进?
这样的无边黑暗下,依旧有那不甘心的仁人志士,拼尽了性命,用一生的时间去推翻这片黑暗,还大地一缕曙光!
有了这一点点的曙光,黑暗里的种子便拼尽了性命地发芽、壮大,再不甘心重新回到黑暗世界!
这颗幼苗有多娇弱?
周围为了争夺江山的无数军阀,杀得漠北江南一片血光,盗匪如麻、枯骨如山,整个民族的元气,就在一群饿狼环伺之下,迅速消耗,原本借助一战列强无力东顾的成长机会,也被这群所谓的“乱世风云豪杰”生生毁弃,苏流这时候一经想起这些事情,就恨不把把那群人统统杀光!
那时的乱局,即使已经诞生了民族意识,大部分国人都有了“中国”的概念,但又有什么用?
当兵吃粮,抢掠如常,毫无廉耻之心;上山落草,**掳掠,摒弃良知善念!!
即使有些进步学生,却也多是纸上谈兵、空有一腔热血!
就在这样的百姓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东海倭匪来了,强大的现代工业实力,见识越广越能体会到那种绝望,凭着自己这样的残破国家,如何能够胜利?
可是,就在这样的绝望之中,在那些“见多识广、徐徐图之、曲线救国”的文化人不敢置信的眼光中,那些他们从来没有在意过的难民、士兵、游侠、那些污泥中苦寻下一餐食物的“无知小民”,却是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