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前我还曾经那样诋毁他,原来是我错了?
倒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心里不禁感到一阵愧疚。
“羽凡,请转告太白,是我虞重错了,代我向太白说一声抱歉。夫人,你也跟着回去吧,留在这里太危险。公孙康不会放过你。”
“虞重,我意已决,你走吧,好好护送郡主回去,拜托了。”
虞重半跪下来,双手举过头顶,施了一个大礼。
“感谢夫人和羽凡的良苦用心。虞重粉身碎骨,也要护送郡主回到江东。”
“好啦,走吧。你们也都走吧。”
徐舞蝶向亲兵们挥挥手。
但是这些女子,没有一个动的。
“夫人,你对我们怎么样,我们清楚。你不走,我们会抛下你独自逃命吗?叫我们回去,如何见江东父老?”
亲兵头目小米热泪盈眶。
“唉,你们怎么这么傻?留在这里九死一生,还是回去吧。”
“除非夫人回去,否则我们也留在这里。谁愿意走谁走,反正我不走。你们谁想走,就上船去。”
小米看着亲兵们,个个都是坚毅的样子,没有人动弹。
“算了,夫人,既然她们都不愿意走,就留下吧。没有她们,你在这里也确实不方便。虞重,你也上船吧。”
苏飞说道。
“好吧,既然你们不走,就留下跟我生死与共吧。”
“对,我们都留下。”
一帮姑娘们,终于不再纠结。
虞重上船后,就收起了船桥。
徐舞蝶和苏飞站在岸边,孙尚香仍然被几个女兵架着,站在船舷边儿。
“嫂嫂,羽凡,你们保重。请转告太白,谢谢他的好意。”
事已至此,孙尚香也知道,自己不走也不行,也就暂时接受了这个结果。
只是心里却百感交集。
没想到刘封竟然做了这样的安排。
只是这一走,还能不能见面呢?或许这一生再也见不到了吧?
想起了刘封,想起了那些跟着自己一起来到江东的人,不禁一阵悲哀,眼泪滚滚流下。
“郡主一路顺风。”
徐舞蝶和苏飞频频向船上招手。
船动了,缓缓移动,速度渐渐加快。距离越来越远。船上说话的声音已经听不见,只有招手的姿势还能看见。
苏飞带来的一百二十多名士兵,在他还在黄祖麾下的时候,就是他的手下。苏飞投降江东的时候,就跟着一起归降,算是苏飞的铁杆儿嫡系。
他们也都是江南人,此时看着那些江东人乘船离去,心中也不禁百感交集。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回到家乡,跟亲人团聚呢?
船影越来越小。
“好啦,我们也该回去了。”
苏飞的声音,有些萧索。
“是啊,该回去了。天天跟郡主在一起,如今倒是真的有些不舍呢。”
徐舞蝶悠悠道。
“郡主此去,一路上也是重重险阻,想回到江东,并非易事。唉,尽人事,听天命吧。”
“郡主一走,太白怕是不好跟公孙康交代啊。”
“是啊,辽东人不是傻子,没那么容易骗过他们。不过也没关系,他们想对我们不利,也没那么容易。”
苏飞回转身,面向留下的士兵。
“孙尚香失踪,我们开始搜索孙尚香。”
士兵们愣了一下,随即明白,哈哈大笑起来。
“是,搜索孙尚香。”
“我们也搜索郡主吧。”
徐舞蝶向自己的亲兵道。
“是,夫人,搜索郡主。”
姑娘们格格格笑了起来。
两天之后。
派出去的各路追剿顽敌的队伍,已经陆续回来,只剩下孙尚香、苏飞和徐舞蝶的队伍还没有回来。
各路队伍有的收获大一些,有的收获小一些。抓回来的人,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
有的经过审问关押起来,有的审问之后,找了保人就放了回去。
第三天,苏飞和徐舞蝶回来了。
他们带回来一个消息,说是计划跟孙尚香在古川水汇合,但是等了一天一夜,也没见到孙尚香的人马。
他们到处搜索了一番,也没见到踪影。
“怎么可能?孙尚香手下一百多女兵,还有孙桂手下一百名男兵,二百多人,怎么能说不见就不见了?”
主帅刘封一向温和,很少跟手下发火儿,这一次竟然跟苏飞和徐夫人发火了,把两人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派人出去,一定把他们找回来。难道是迷路啦?向导是干什么的?或者是中了沃沮人的埋伏?给我查,查出是谁干的,杀他个鸡犬不留。”
各路队伍被派出去,也不追剿顽敌,专门搜寻孙尚香的人马。
两天之后,各路人马纷纷回来复命,仍然没找到孙尚香。
二百来人,就这样离奇地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难免就有猜测传了出来,说孙尚香可能是逃回江东去了。否则的话,没有别的解释。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一说法。
又过了两天,苏飞带着队伍回来,说在古川水停靠的两艘战船也不见了。据当地百姓说,前一段时间,有一些女兵登上了那两艘船走了。
至此,多数人都相信,孙尚香是乘船逃回江东了。
那两艘战船本来就是江东的,船上的船工,也都是江东人,孙尚香是江东的君主,乘坐自己的船,逃回江东也很正常。
主帅刘封无奈,只好召集将领们开会,分析研究了情况。
最后的结论,就是大伙儿一致认为,孙尚香已经从海上逃往江东。
苏飞在会议上提出了派船追赶的建议,但是大海茫茫,加上又失踪了怎么久,上哪里找人去?
这个建议也被否决。
刘封无奈,只能请方伯居起草文书,向公孙恭和公孙康禀告事情经过。并说自己还将继续留意,伺机查找孙尚香的下落云云。
孙尚香的事情,虽然闹腾一阵子,但是她只带走了两百来人和两艘船,对于刘封军来说,并没有多大损失。况且现在沃沮的战事已经基本上结束,人们议论一阵子,也就接受了这个现实。
就像平静河水里突然冒起的浪花,翻滚一阵,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江东人,跑到辽东来打仗,也不知道为谁打仗,逃跑了也正常。
如果我是江东人,我也会想办法逃跑。
那些庄园兵和辽东兵这么一想,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第130章 集市()
转眼之间,大泡子之战已经结束一个月。
此战中的死者,尸体早就被家人领回去。受伤的人也都放回家去。
方伯居的工作队,还在各地进行统计。
追剿顽敌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不过效果似乎越来越差。
开始时候,还时常能抓到几个人。到了后半个月,常常是连续几天都抓不到一个人回来。
当然不是沃沮人一下子都变成了良民,而是那些追剿队暗中得到了命令,能不抓人就尽量不抓人。
不过,追剿行动并没有停止,还一直在持续。只是行动的内容有了很大变化,变成经常到各个地方进行盘查,在一些交通要道,也设置了关卡,盘查来往行人。
关在冯屯里大营的那些俘虏们,也都被放了回去。
原来那些抢来的工具,也被还了回去。
至于那些粮食等吃的东西,据说时间长了,已经腐烂,都扔掉了,所以也就没还回去。
对于这个说法,那些沃沮是不太相信的。
粮食、腌菜、咸鱼、这些东西,放上一年都没事儿,到了他们这里不到两个月,怎么就会烂了呢?一定是叫他们给吃了。
尽管心里有疑问,但是也没人敢于公开说出来。
能把那些工具拿回来,就谢天谢地啦。
好在现在几乎不打仗,也不抓人,安定下来,就能出去打猎、打鱼、采药、种地,只要能干活儿,营生总是有的,生计就能解决。
况且如今商人可以自由进出,沃沮人也可以到旱地去卖东西,总会换来自己需要的东西。
至于原来收来的那些黄薯藤,贾同理基本上又卖给了沃沮人。
没钱不要紧,拿东西来换就行。药材、皮子、咸鱼等等,都成了交换物。
至于偷来的那些黄薯藤,也都卖给了沃沮人,这一部分,就算是白捡来的,换来了药材,再卖出去,就充做军费。
两天前,刘封从大泡子撤出,回到了冯屯里大营。留下苏飞和方伯居带着一千八百人,驻扎在那里。
除了维护沃沮地区的治安外,还分出一部分人,建设永久营房。
现在住帐篷还行,等到冬天,帐篷就住不了,非得房子才行。
冯屯里这里,大兵们没事儿,除了一些训练,也开始建设营房。
至于建筑材料,山上有的是木头,去砍下来就是。
没有砖,黏土一和,脱成土坯,晒干就行。
此时,刘封就行走在建房工地上,他的身后,是贾同理、徐舞蝶、周紫、公孙楚、陈大狗、何照等人。
“咦,这几处房子盖得不错啊,这是谁干的活儿?”
刘封在几座比较精巧的房子前停住。
“自然是我们自己盖的喽。”
周紫一副自豪的模样。
“看来你们真的用心了,比男人们盖的房子漂亮多了。”
“自己住的的房子,哪里能不用心?”
这里盖房子的分工,是谁的房子谁自己盖。因为是自己住,所以大兵干活普遍比较用心,也不糊弄。
包括从山上割来的草,都专门挑好的。
周紫的女兵们住的房子,除了给派来几个工匠,剩下的活儿也都是女兵们自己干。
军中士兵来源复杂,不少人在家里的时候,就是工匠,甚至家里盖房子的时候,除了必要的工匠,也都是自己干。
所以,对于士兵们来说,盖营房并不是多大的难事儿。
“现在还比较潮湿,不过天气热,几天就干了。在雨季到来之前,就能住进去。”
贾同理介绍道。
干这些事情,贾同理是内行,几乎就不用刘封操心。
几个人在工地转了一圈儿,就出了军营,来到河边,上了船,就到了河对岸。
清川水的两岸,现在已经修起了简易码头,比较小的船,可以直接停在码头上。
现在,每天都有军营的小船来回摆渡,接送两岸来往的行人。
这些行人,出了少量的大兵,更多是附近的汉地百姓和山里的沃沮人。
这些人,都是到这里做生意的。
交易地点,就在河对岸的河滩平地上。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集市,每天都上百人来往,在这里交易。
这个市场最初的雏形,就是大营里面的军市,开始收购的第一个商品,就是黄薯藤。
现在黄薯藤不收了,军营里也不做生意了,就把市场挪到了这里来。
如今,这个集市已经成为周边将近百里之内较大的集市之一,到这里交易的汉地百姓和沃沮人,越来越多。
汉地的铁器、陶器,盐,布匹、粮食,从这里源源流向沃沮。
沃沮的皮毛,药材、咸鱼、蘑菇各种山野特产,也不断地流向汉地。
“快看,这就是平定沃沮的陆将军。”
在当地人的认知中,刘封还是陆丰。
“哎哟,就是他啊,这么年轻。”
见到刘封等人过来,就有人开始议论。
“那个就是襄平城周家大小姐。”
“那个?”
“白衣服那个。”
“哦,原来是她,真漂亮啊。”
周紫听到了,头一抬,更加得意。偷偷看一眼徐舞蝶,见徐舞蝶根本就没看她,不禁有些失望。
“小的见过将军。”
一个沃沮人过来,给刘封鞠了一躬。
“你是,。让我想想,对了,你是鲁松,我们在小河湾见过,那晚上,你和你父亲给我们带过路。”
这个鲁松,就是最开始向沃沮人进攻的时候,在小河湾攻打苏文达那一次见到的。
当时徐舞蝶在二道河遇险,就是这个鲁松带路,带着刘封前往二道河增援徐舞蝶。
“将军好记性,正是小的。”
“不用拘谨,咱们也算是老朋友啦。你来卖什么东西?”
“卖一些蘑菇,还有几张皮子。顺便买些盐和工具回去。”
“如今有了集市,买卖就方便了吧?”
“是啊,方便多了。在这里交易,不用全靠进到山里的那些人。东西卖得上价钱,买东西也便宜了许多。”
“那就好,缺什么少什么,拿钱买,拿东西来换,也省得总是到汉地来抢。”
“我家可没抢过。”
鲁松嘟囔了一声。
“鲁松,是吧?你父亲叫鲁标,对吧?你可别说没抢过。你或许没抢过。你父亲和你爷爷可是跟着黑水部到汉地抢过的。不过作孽不深,才没有追究他们。”
周紫冷冷回道。
她在大营里负责甄别处理那些抓来的俘虏,鲁家的情报,就是从俘虏嘴里得来的。
现在,凡是沃沮人那里有点儿名气和影响力的人。,刘封这边儿都掌握,每个人都有记录。
光是记录这些情况的纸,就花了不少钱。
第131章 我来劳军()
“我可真的没来过啊,我爷爷和父亲他们干的事儿,我一点儿也不知道。嘿嘿,你们忙,我还要去卖货呢。”
鲁松本来觉得曾经给刘封带过路,过来套一下近乎,将来也好跟人吹嘘一下。没想到被周紫直接揭了老底儿,立刻吓出一身冷汗。
“我的天啊,这个姑娘年纪不大,怎么什么事儿都知道啊。以后还是离他们远点儿为好。”
刘封等人正在集市上走着,就见南边儿路上来了一队人马,还有一些车辆。
“那是什么人?看来不像是商人。是哪里来的军队?”
“我过去看看。”
贾同理就朝那边跑了过去。
没一会儿,就又跑了回来。
“太白,乐浪太守凉茂来劳军。”
方伯居说的对,一定是凉茂收到了表文,到这里来劳军。
“走,我们过去迎接太守。”
凉茂是太守,官职比刘封高,必要的礼节是要讲究的。
刘封等人一路小跑,假装跑得气喘吁吁,迎了上去。
“拜见太守,不知太守前来,未能远迎,还望太守恕罪。”
去年冬天刚来到辽东的时候,刘封就跟着孙尚香和鲁肃等人,到乐浪郡的驻地土城,又叫王俭城哪里去过,见过凉茂。
现在一见面,他就认出了凉茂。
“哈哈哈,太白不用多礼,来的匆忙,也没事先通报你。不知者不怪,我也不讲究那么多虚礼。”
“这回来,是接到了你的文书,特意前来祝贺你,顺便劳军。既然你们来了,就把东西接收了吧。马玉,你跟他们交接一下。”
被叫做马玉的,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贾同理迎上去,两人就开始交接。
“太守远来,还送来这么多东西,真是感激不尽。当初来的时候,就想前去拜见太守,无奈军务繁忙,形势紧急,一直没得空闲。昨日才从沃沮人那里出来,这几日正打算前去拜见太守,没想到太守先来了,惭愧,惭愧。”
刘封客气道。
“没关系,军务要紧,平定沃沮人才是大事嘛。”
“军营在对岸,还请太守移步,到军营里歇息。”
“不急,这里出了个集市,以前没有吧。”
“没有,最近一个月才出现的。沃沮那里局势安定下来,才在这里交易。”
“走,我们看看这个集市。”
双方互相介绍了随员,凉茂就进了集市里面。
一边走,一边打听商贩们是从哪里来的,价钱多少。对于这个集市有什么看法之类的问题。
集市都是相似的,除了这里不少人是沃沮人之外,其实也没什么特殊之处。要说特殊,就是这里目前还不收税。
集市不大,很快就走完。一行人就上船,来到军营。
贾同理带着劳军物质事先回来,顺便就安排了一队士兵在门口列队迎接,以示尊重。
“嗯,不错,军容整齐,难怪能够平定沃沮。咦,这些房子是怎么回事儿?”
凉茂就向房子走去。
“这是自己盖的营房,过几天就可以入住,等到冬天的时候,就能在营房里面过冬,免得兵卒们在帐篷里挨冻。”
凉茂上上下下看看刘封,不禁笑了。
“太白连冬天的事情都想好,难道确定会在这里一直住下去?”
“不确定,不过,以卑职所见,沃沮人虽然暂时平定,但是时候尚短,没来得及教化,今后还可能反叛。高句丽那里,目前也没有彻底平定,所以还是在这里保持驻军为好,随时监视威慑。”
“即使我不在这里驻军,将来别人来了,有现成的房子,也就省得再盖。只要有利于辽东,有利于朝廷的事情,该做的总是要做。”
凉茂又看看刘封,叹了口气。
“要是都像你这样想就好喽。”
“请太守到大帐去歇息。”
该说的话说了,刘封也不想在这个话题上说更多,点到为止,多说无益。
“不急,我看看你的军营。那边是什么?”
“练兵场,边上那些叫做障碍场,训练行军和进攻路线的。”
刘封说的,就是跟他在庄园里做的一样,也是个越障训练场。
走到跟前,凉茂不禁感叹。
“我还是第一回见到这样练兵的。”
“太守可愿意看看一下演示?”
“好啊,就找几个人试试。”
刘封使个眼神儿,周紫手一挥,就带着两个女兵过去。
两个女兵先上,周紫在最后一个上,奔跑,钻洞,匍匐前进等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嗯,不错,连女子都如此灵巧敏捷,男子当更加出色。”
周紫跑了过来。
“请太守指教。”
“呵呵,不敢指教。对了,周紫,你就是周太公的掌上明珠周紫吧?”
“不敢,祖父对我是溺爱了一些。”
“果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