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于望族 (完结)-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乡荣养,我们也能安心。否则,真让他跟东平王府那边继续勾结,将来事发,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祸,要连累我们的!”
  柳东行点点头:“其实他的官做到如今这份上,已经升无可升了。
  圣上对他起了戒心,又久病多时,显然是不可能再重用他了,太子却又对他不大待见.....说实话,他早年间未必就没丰攀附太子的意思,只是那时储位不明,他又是姚家的外孙,算来是皇后那边的人,太子殿下对他自然是亲近不起来的。既然前头已经无路可走,再死撑下去,也不过是熬日子罢了,何苦来呢?”
  文怡想起前世,却是因为郑丽君做了新帝的皇后,而文慧又顺利嫁给了柳东宁,二女并未翻脸,柳家才得以在新君登位后仍旧得享高官厚职。这一世,事情早已有了变化,柳家的依仗没了,自然难免要黯然下台。
  她笑了笑,转头去看柳东行:“相公,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我心里还是很欢喜的。今后我们就再不怕二叔二婶对我们再指手划脚了,是不是?”
  柳东行一笑,把她搂得更紧了。
  

三百二十六章 轩然大波

  
  大学士柳复请辞的事在京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即使他在离开尚书位置之后,便已经有传言说皇帝不再宠信他,而接下来皇帝不再召见他的事实也从旁证明了这一点,但他在京城官场沉浮多年,威望与资历还是有的,加上御史盯着礼部几个月,参倒了几个官,却始终未能撼动他一分,众人便明白这是皇帝有意保他的结果。有皇帝护着,以柳复的岁数,至少还能在官场再混十年,早早告老,实在是出人意料。有人开始怀疑,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意味。
  不过皇帝对这件事的反应倒是很平静,没有多加挽留,便接受了柳复的请辞,还在寝宫亲自召见他。君臣二人回忆了年轻时的过往,感叹一番,都唏嘘不已。临走前,柳复含泪辞别皇帝,皇帝也非常亲切地叫他多保重身体,还让太子送他出宫。太子虽然一向与柳复不算亲近,但也和和气气地一路相送,还与他拉了半天家常。当时在宫门附近的文武官员与禁军将士们,都清清楚楚地看见太子彬彬有礼地送别柳复的情形。
  这个场面又再次引起了众人的猜测。无论最近这一年多来,皇帝对柳复是什么态度,后者乃今上亲信老臣这一点,人人都是清楚的。
  从皇帝与太子的态度来看,柳复并不是因为失去君王恩宠或是得罪了储君而被迫辞职,反而有可能是主动为之。再结合皇帝久病,政事几乎尽托太子的事实,有人不由得猜想,莫非这是朝廷新老交替的征兆?柳复只是明白了皇帝的心意,方才主动求退,好暗示其他老臣退位让贤?一时间,不少在朝数十年的老臣都被惊动了,而一些年轻的后起之秀、东宫部属或是郑家一脉的官员则蠢蠢欲动起来。
  就在这一片纷杂中,柳东行再次受到了东宫的传召。不过这一回,他很平静地去了,回来后也表现得非常平静。文怡虽然不知道太子殿下都跟他说了些什么话,但前者似乎很满意,因为当天傍晚,东宫便赏下了许多珠宝、绸缎与药材,还有专门赐给武将的特制军刀。
  这种军刀可不是随便赏人的,年轻一辈的武将中,本来也就只有傅仲寅得了一把,如今北疆大战结束那么久了,封赏也都颁完了,东宫平白无故地再赏了一把军刀给柳东行,便让柳东行一下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人人都知道,他必是要大用了。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柳东行被烦得不行。只要他一出现在兵部,便有无数人围上来,打探消息的,巴结讨好的,试探拉拢的,冷嘲热讽的,数之不尽。他要是逃到营里去,又被兄弟们起哄要他请客,还要围观那把军刀。好不容易脱了身,回家的路上还会遇上许多莫名其妙的人,好象很熟络地上来与他搭话。他只好躲在家里不出门,但柳家或顾家长房派来送东西问话的家人,又叫他泄气。最后他只好借口出门,其实是躲到邻居朱家去了。
  文怡见他头疼的样子,起初也曾担心过,但后来却觉得好笑,一边安抚,一边替他打发那些上门来的人,司愤加快处置要脱手的产业,准备行李,安排船只。
  幸好,这种日子并未延续太长时间。两日后傅仲寅也得到了升迁,被任命为从四品信武将军,升任京南大营副统领。虽然与柳东行品阶相同,但职位却比一个区区驻军所驻将要重要多了。朝野的目光又立时转到他身上。因傅仲寅是将门世家出身,久负盛名,在军中人脉极广,未婚妻子还是禁军统领的千金,显然比柳东行更受重用,他很快就取代柳东行,成为众人眼中储君要提拔重用的头号心腹重臣了。
  柳东行与傅仲寅私下碰过头,觉得这种情形实在是叫人哭笑不得,很有可能是东宫有意为之,但他们是打仗的粗人,只需要听命行事就好,便约定各自都不表态,只当没听懂那些人的话,除了皇帝与太子的命令,别的事都少管。
  文怡、卢老夫人与李太太、李春熙见面商议后,也觉得这样做最好。皇帝显然有意将朝廷大权渐渐转到太子手中,太子日后登基为帝,自然需要有自己的人手,既然他无意动老臣,平日行事也还算平和,那就顺着他的意思,做个纯臣又有什么不好呢?
  不过李春熙倒是忍不住向文怡抱怨了两句:“这拐弯抹角的事真让人心烦!什么时候老傅也能象你家的那样,到外头去做个驻将呀?我还想轻松几年,游山玩水见见世面呢!”
  文怡扑哧一声笑了,李太太恨铁不成钢地戳女儿的额角:“你这丫头!仲寅能有今日的成就,实在不易,你还要说这样的话,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卢老夫人笑道:“她自幼在边城长大,自在惯了,哪里受得了这些拘束?你就让她抱怨两声吧,横竖到了外人跟前,她不用我们嘱咐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好了。”
  李太太叹了口气:“姑姑不知道,我现在心里实在是担心,她都快要出阁了,还跟孩子似的,连怡丫头都比她稳重!将来她嫁了人,也要当家作主了,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呢!”
  李春熙不服气了:“娘,你说什么呢?!我有这么没用么?!该做的事我一样没少做,只不过是看不惯那些人咋咋呼呼的。老傅不过是做了个副统领,怡妹妹家的也不过是得了把刀,既不是封侯拜相,也不是成了天下兵马大元帅,也值得他们这般骚动不安?”
  卢老夫人笑说:“别的地方便罢了,京城这地儿,乃是天下官儿最多、权贵也最多的地方,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凭着一点蛛丝蚂迹,便去揣摸贵人的心意,好为自己谋利益。你待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习惯,不管他们做什么,最要紧的是自己要稳住本心,不可被一时的权势荣华蒙蔽了双眼。只要守住了自己,等到风波过去,朝廷自会看到你的好处,到时候自有你的造化。若是把持不住自己,自高自大,总会有出乖露丑的时候,到那里,便是你真有本事,朝廷也看不上了。”
  文怡与李春熙听了,忙起身肃立,恭敬地应道:“谢祖母(姑祖母)教导。”李太太也跟着起身正色道:“谢姑姑教导。”卢老夫人摆摆手:“自己人客气什么?快坐下。这些是外头男人的事,我们不必多管了,还是赶紧来瞧瞧我跟九丫头给春姐儿备的东西,可还中你们的意?”
  文怡与李春熙对视一眼,后者抿嘴羞涩地笑了笑。文怡便笑着拉起她的手,一起去瞧自己与祖母为她添妆的首饰了。李太太也高高兴兴地陪卢老夫人说起话来。
  辞别过李家,卢老夫人便定下了回乡的日程。文慧并没有改变主意的意思,仍旧要与她一同回平阳。文怡见状便给蒋氏送了信,告诉她船出发的日期,无论如何,总得让她们母女在临行前见上几面。
  蒋氏回信说必会来的,只是一直到卢老夫人与文慧离开那日,都不见踪影。卢老夫人与文怡不知其中原因,闷也不好说什么了,文慧神色黯然间,倒是非常冷静:“母亲不来也好,省得家里又要逼她向叔祖母和九妹妹开口提什么要求。前儿老太太还派了人来叫九妹妹过去呢,也不想想你们家近来有多忙,只管随自己心意,想见就见,过去了又拐弯抹角地说半天废话!”
  卢老夫人轻咳一声,道:“既如此,我们就走吧,天色已经不早了。”
  文怡忙接过石楠递来的斗篷,替她围上,嘱咐道:“如今已经入了十月,有些地方都开始下雪了,此去虽说一路往南,比北边暖和些,但越是接近年下,天儿便会越冷。您老人家可千万别逞强,一路上务必要小心身体,可不能病了。”
  “知道了。”卢老夫人无奈地笑道,“你一天嘱咐我四五十回,也不嫌烦,我老婆子又不是孩子,哪能不懂这些?!”
  文怡嗔了她一眼,又再嘱咐了石楠与水荭半日。她们一一应下.赵嬷嬷却一边在偷笑,对卢老夫人道:“这是小姐的孝心呢,老夫人有福气!”卢老夫人轻轻打了她的手一下:“你不也一样有福气么?小辈们对你也孝顺。”赵嬷嬷乐得呵呵直笑。赵大一家人此行会随他们一起回平阳,以后她也有亲人照顾了,再不是孤家寡人。
  文慧在旁看着她们和乐融融的模样,默然扭开了头。这样的场景对她而言,曾经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但如今都已化成了泡影。
  众人上了马车,柳东行亲自带了家中的男仆与小厮护送他们前往码头。文怡便钻进祖母车里,想要在临别前再与卢老夫人说说话。卢老夫人骂道:“这么大的人了,不过是分开一两个月,这般腻歪是做什么?!也不怕叫人看了笑话!”
  文怡却不听,只是抱着她的手臂再次嘱咐了一箩筐的话。
  到了码头,船已经准备妥当了,只等起锚出发。文怡在船上四处转了一圈,亲自看着仆人们把行李都安置好了,又查看过祖母的房间,确定床铺等还算舒适,丫头婆子也能在近前起居,方便侍候,方才放下了心。
  柳东行笑道:“这是罗家载客的船,出了名的舒服周到,我早说了的,你看,果然不用担心吧?”
  文怡嗔他一眼,又去找冬葵。这次冬葵随卢老夫人回平阳,却是奉了文怡之命的,文怡自然要仔细吩咐几句:“到了康城,你先去找上回我们见过的赵掌柜,他虽是长房的人,但请他帮忙留意一下城里的事,还是不成问题的。你就专找那些地方清静,邻居又性情淳厚的宅子,不用太大,有两三进就够了,最好是离书院近一些的。若遇上合适的,就拿我给你的银子去下订,然后立时回报家里,让仲叔去办后面的事。若要收拾房子,你可以把你家里人叫过去。这事儿不必着急,只要在明年开春前办好就行。到了年下,我也要过去的。”
  冬葵抿了抿唇,郑重点头:“小姐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奴婢,就是信得过奴婢的意思,奴婢一定会办好的!”
  文怡笑着点了点头,又再回头去与卢老夫人和文慧说话,眼看着时间不早了,柳东行来催:“赶紧起程吧,再晚就赶不上宿头了。”文怡方才依依不舍地离船登岸。
  就在船工打算起锚之际,忽然从远处传来一声叫唤:“船家且慢!”文怡听得是文安的声音,不由得惊讶地回过头,果然看到文安骑着马奔跑过来,到了码头上便翻身下马,跑过来道:“先别走!我母亲过来了!”
  文慧闻言立即跑出了船舱,只见码头外摇摇晃晃地来了两三顶轿子,都是外头雇来的,因为走得急,颇有些狼狈,后头还跟着几个婆子,手里全都是大包小包的行李。轿子还未停稳,蒋氏已经从轿中冲出来了,哭着扑向船头:“我的慧儿啊!”
  文慧眼圈一红,却迟迟没有迈动脚步,任由母亲抱住自己,好一会儿才道:“娘哭什么呢?女儿这是去躲避祸事的,从今往后,自能和平喜乐,娘应该为女儿高兴才是。”
  蒋氏抽泣着擦干泪水,频频点头。文怡赶紧上前劝道:“还好大伯母赶上了,侄女儿真怕您来不及送六姐姐。”
  蒋氏却摇头道:“我不是来送她的。”
  文怡一愣,这是什么意思?
  这时文安对柳东行道:“船上还有地方吧?我母亲的行李并不多,倒是随行的婆子丫头还有几个,能挤得下么?”
  文怡惊讶地回头,与柳东行对了一眼,忍不住愕然:“大伯母是要……跟她们一起上路?!”
  蒋氏重重地擦了一把脸,郑重地点点头,看着女儿惊讶又喜极而泣的模样,她不由得一阵心痛,神情却更加坚定了:“对!我不能再任由他们摆布了!我的儿女,我的骨肉,凭什么叫他们随意糟践?!”
  

第三百二十七章 母爱如山

  
  蒋氏的话让所有人都吃惊不己。柳东行立即转头去问文安:“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家里又给你姐姐说亲了?”
  文安摇摇头:“家里人不是要给姐姐说亲,而是不愿为她说亲,反而把主意打到十妹和十一妹头上了。”
  东行与文怡听得又是一怔,若只是这样,那蒋氏为何要如此激动?
  只得得蒋氏上气不接下气地哭道:“哪有这样便宜?!他们就是看不得你好!前儿有位太太从南边回来,她以前在京里时,就与我交好的,也很喜欢慧儿,她正好有个儿子,今年十七岁了,先前订下的未婚妻因病没了,眼下正要再寻好亲事。我们两家彼此是知根知底的,他家儿子品性又好,我便想起了慧儿,想给她订下......”
  不等她说完,文慧便叹息道:“娘,您这又是何必?!我早就说过了,我不嫁,情愿一辈子敲经念佛。”
  “胡说!”蒋氏道,“你当我说的是谁?是叶家的求思!你们小时候不是一块儿玩来着?他是个好脾气的,今年又刚中了秀才,叶家官位虽低些,但也有从四品,日后还有再往上升的时候。若你跟他能成,我也就放心了......”只是说到这里,她眼圈便一红,“谁知老太太不肯,说你已是坏了名声的人,若是亲事不成,反倒跟人结仇了,叶家的求思既然是个好的,不如定给十一丫头,横竖求思年纪也不算大,又有心求功名,过两年他中了举,十一丫头年纪也差不多了,正好完婚...”她咬咬牙,“我呸!凭什么?!叶太太是我出嫁前的手帕至交,他夫妻俩都出身大家,儿子再没出息,也轮不到十一丫头去肖想!”
  文慧皱了皱眉头,转去看文安。文安叹了黑气,点点头:“母亲本有心为姐姐说亲,只是总要跟祖母打声招呼,不料祖母却说出那样的话来。母亲不肯,祖母便逼着她点头,还特地用母亲的名帖去请叶伯母过府。母亲便装病躲过,一个字也没跟叶伯母提。祖母知道就恼了,不许母亲出门,连家务也交到二婶手里。”顿了顿,“连父亲也在责怪母亲。他说叶伯父这次回京可能就要进六部了,前程看好,若能结下亲事,对家里也有好处。
  如今朝中不太平,柳姑父又辞官了,我们家正该多结援手才是。”
  文怡与柳东行面面相觑,若说先前于老夫人与顾大老爷会对文慧如此无情,是因为文慧有错在先的话,那此时他们对待蒋氏的态度,也未免太过分了。一直以来,蒋氏可是从来没有违逆过他们的意思!再说了,叶家的儿子都已经十七了,文雅却刚满十二岁,这岁数也差太远了吧?后者还是庶出,既然叶家前程无量,为何非要屈就一个庶女?
  文慧叹了口气,对蒋氏道:“母亲何必如此?就顺着他们的意思去说又如何?叶家是什么人家?叶伯母断不会应的。至于我......”她自嘲地笑笑,“我早就已经死了嫁人的心了,先前不是都说好了么?娘也答应了,如今还操这心做什么?求思我是认得,但他小时候都是跟小七他们一起玩耍的,对我来说就跟弟弟似的,怎么可能嫁给他?”
  蒋氏却道:“怎么嫁不得?求思不过就是小你几个月而已。从前我以为你找不到好人家了,才会答应由得你去,但叶家跟别家不同。
  他们是真正的好人家,你叶伯母又一直把你当女儿一样疼爱,只要我拉下脸求她,事情有六成的把握,就算不成,不过是我丢脸罢了,他们不会嚷嚷出去的。可你若是再错过叶家,就真要要被逼出家了!”
  文慧无奈地看着母亲,想要再劝,却又无言。
  卢老夫人从后面走过来,皱眉道:“且不管这个,大侄子媳妇,你既知道十一丫头不可能定下这门亲事,那你又何必跟你婆婆顶着干呢?
  等叶家回绝就是了。你不但跟你婆婆闹翻,如今还要负气出走,这真是......”
  蒋氏眼圈一红:“我不能开那个口,叶家当然是会回绝的,可我以后就再也没法开第二次口了.....”说到这里,她又低头哭起来。
  文怡忙上前去劝,又见码头这里人来人往的,虽然有仆役们隔开了闲杂人等,到底不方便说话,便劝道:“咱们有话上船再说吧?这里风大得很,站久了要着凉的。”又担心地看了祖母一眼。
  文慧默默地扶着蒋氏回船舱,卢老夫人叹息一声,也叫上文怡一起去了。赵嬷嬷与冬葵连忙招呼蒋氏带来的丫头婆子,并安放行李。
  柳东行叫住文安,走到船尾避人的地方,压低声音问:“你家里闹成这样,你兄弟俩就没说什么?你哥哥呢?!”
  这话的语气已经带了几分凌厉。要知道,文贤与文安都是蒋氏所出的嫡子,尤其是前者,已经是做了官的人了,对亲身母亲的遭遇就一句话都没说?!
  文安摇了摇头:“哥哥与我也不是没有劝过,父亲原本能听得进去,但自从柳姑父辞官的消息传来,他就慌了手脚,无论我和哥哥怎么安慰,他都定不下心来。祖母跟他说要多结强援,免得失去柳始父的助力后,会被其他人算计,父亲就依了她老人家的意思。叶伯父跟他本也相交多年,从前玩笑时,也曾说过要做儿女亲家,但谁也没当真,我也没想到父亲居然会把主意打到十一妹头上。母亲闹时,因为有大嫂在,父亲不好闹大,可挡不住祖母那边直接派人插手。祖母发了话,大嫂也只有闭嘴的份了。”
  柳东行皱了皱眉:“按理说...这不可能呀?你们家又不是只剩下你十一妹一人了,为何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