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于望族 (完结)-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俊二爷,这都是夫人的意思,夫人的脾气您是知道的,还请二爷不要为难我们做下人的。”柳东俊脸色又变了,咬牙站了一会儿,终究还是扭头走了。

  柳东宁在屋里,却是尴尬非常。他不敢当面顶撞母亲,更不想母亲在柳东行面前失礼,大吵大嚷的一点仪态都没有,加上她说的话又太难听,分明是让族人知道她对庶子不待见呢。这种事,虽然各家都有,但闹到族人面前,也是极丢脸的。

  文怡低头吃茶,柳东行也装作什么都没听到,脸上的笑容不曾少半分,仍旧说着他在边疆遇到的趣事,还有北望城的风土人情。柳东宁心下感激,对这位堂兄便更亲近了几分。

  聊了一会儿,柳东行便露圞出惊觉的神色:“时候不早了呀,我该回去了,一会儿还要去看望大将军呢,咱们明日再聊吧。安弟再三要我一定过去,说是今年生辰要我们好好替他庆贺一番呢,这种事我哪里晓得?宁弟可要帮着出主意呀!”

  柳东宁听得一愣,有些为难:“七表弟……一向对我有些成见,怕是不乐意见到我吧?我原本还想着,明日去了侍郎府,要避着他些呢。”

  柳东行笑道:“自家亲表兄弟,哪里有那么多仇怨?那都走过去的事了,况且如今他又成了你小舅子,你做姐夫的,就让他几分吧。明儿我做个中人劝和,你们就此和好了,如何?”

  柳东宁本就对顾文安没什么怨气,闻言自然是欣喜地应下了,再三谢过,眼角瞥见母亲似乎又要开口,忙忙起身送客。

  文怡上了马车,出得学士府,便轻笑一声,打趣地瞥了丈夫一眼。

  柳东行挑挑眉:“这是怎么了?”

  “好个伶俐人,我从前竟不知道你也会如此挖空心思地算计别人。”文怡好笑地道,“宁弟对七哥是没什么怨言的,你说要劝和,他自然就应了。可是七哥那边,对宁弟却是积怨甚深,岂有轻易原谅的道理?我笑你明日这中人定是做不成了,他们表兄弟俩闹成一团,宁弟自然就没心思跟你提别的事了,说不定连二叔与大伯父他们,也要忙着教训自家儿子,无暇他顾呢。”


  柳东行笑了,凑过来搂住她的腰:“我就知道娘子聪明,这种粗浅的陷阱,再瞒不过你的。”

  文怡挣开他的手,嗔他一眼,正色道:“这样是不是不太好?你对宁弟亲近不起来,有心算计他就算了,我七哥可没什么亏待你的地方,素来对你,也一直敬重亲近,你这陷阱,可是把他也陷进去了呢。”

  柳东行轻描淡写地道:“他没亏待我,却亏待过你,况且这种少年得意、生来就没吃过什么苦头的公子哥儿,与我本就不是一路人,便是我诚心待他,也难成知己,既如此,倒不如早些生分了,省得他见天儿缠上来,扰得我不得清静。”

  文怡吃了一惊,细细一想,便明白了:“你是如何知道的?”

  “赵嬷嬷告诉我的。”柳东行笑笑,“只要我愿意,我可以很讨人喜欢。赵嬷嬷疼你,自然也就连我一块儿疼了,你小时候的事,我如今可是件件都清楚呢!”

  文怡脸一红,嗔道:“你打听那些个做什么?”

  “你要是愿意,也可以向舒嬷嬷打听我小时候的事呀?”

  文怡顿了顿,没说话。柳东行笑道:“不妨事的,我已经跟舒嬷嬷说过了,她其实就是不清楚你的为人,总害怕我会吃亏,才会防着你罢了。她从前在我二婶那里吃过不少苦头,对顾家的人难免有些想法。如今她知道你与二婶娘不是一路人,自然就不会再对你有所偏见了。事实上,我还没回来的时候,她就已经改了对你的看法,只不过拉不下脸面罢了。”

  文怡笑笑:“我知道舒嬷嬷是真心为你的,只是怕她好心办坏事。其实她辛苦了半辈子,也该好好享享福了,不过我若劝你让她回家荣养,你难免要多心,索性都由你做主就是。”

  柳东行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行,就交给我吧。”

  文怡又道:“七哥的事,你也别放在心上了。我是正主儿还没说什么呢,你倒先替我出头了。他从前虽顽劣些,如今对我倒没什么不好的,而且他的性子直率,反比别的兄弟好相处些。况且民乱那一回,他也吃不少苦了,如今渐渐地改了许多,你若不想与他亲近,冷淡些便是,也别特地设什么陷阱。”

  柳东行笑着点头:“既然是娘子有命,为夫自当遵从!”

  他们接下来又去了上官将军家,略说了一会儿话,便回家去了。因为明日要去顾家赴宴,卢老夫人便提议今圞晚在家中摆一桌酒菜,庆祝重阳佳节,一家三口和乐融融。与此同时,学士府那边的气氛却完全相反。

  柳复回家后,得知柳东行夫圞妻来过,还很快就走了,当即沉下了脸,接着又从次子那里得知了事情始末,便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冲着柳顾氏发火:“东行来了你怎的不派人给我送信?!再不然也可以让他到前院去坐着,叫儿子们去陪他说话。东俊赶过来,你还当着东行的面把人赶走了,误了我的大事,你什么时候才能消停些?!”

  柳顾氏被他骂得眼泪都冒出来了:“老圞爷说的什么话?你去访友,又不曾告诉过我是去哪一家,我往哪里送信去?况且我叫了东行两口子进来说话,也是为老圞爷留客的意思。有东宁陪着,东俊在不在又有什么要紧?你有什么正事要吩咐东行,东宁也一样可以转告呀?老圞爷,东宁才是你的嫡长子,你怎的就只听东俊那小子的谗言?!”

  柳复气得浑身发圞抖。东宁虽是他嫡长子,但对俗务朝事一概少理会,反而东俊虽是庶出,年纪又小,但对朝中的事更清楚。他要跟东行说的话,东宁一无所知,东俊倒还听说过一点。他也不想越过嫡子看重庶子,但也要嫡子能帮得上忙才行啊!

  想到明日在顾家,还有与东行见面的机会,柳复什么也没说就摔手走了。柳顾氏哭了半日,怨气却更深了,听得外头丫头报说文娴过来向她请安,她目光一闪,重重地哼了一声。


第三百零一章 冤家路窄

  
  重阳当日,东行与文怡大清早便起来了,陪卢老夫人吃过午饭,文怡又略料理了几件要紧家务,一家三口便齐齐坐车骑马往侍郎府去。
  他们到得比别的客人都早,顾大老爷还不曾从朝上回来呢,文贤倒是向翰林院请了假,只是吃过早饭后,便趁着客人还未到,带着妻子葛氏回娘家请安送礼去了。因此卢老夫人与文怡夫妻俩一进侍郎府的大门,门房便急急将消息报到了内院蒋氏处,蒋氏忙命人去叫了次子文安,然后扶着丫头,快步走到二门相迎。
  相互见过礼,文怡搀着祖母卢老夫人在蒋氏的陪伴下去了于老夫人的院子,东行则由文安相陪,到前院大书房说话去了。
  说来也巧,不年春闱时,原有几个平阳籍舟举子赴京赶考,当时曾在侍郎府借住过一段日子,后来为了避嫌,都在开考前撼出去了。
  当中有人顺利考得功名,各自奔了前程,但也有人名落孙山,滞留在京中,苦读备考下一科。不知顾大老爷从哪里听说了这个消息,便派人把他们都接进府中,一日三餐供养,又提供书本纸墨,只让他们安心读书,说自己身为平阳人,本就有提携家乡子弟的责任,让他们不必在意。因此眼下侍郎府里颇有几个平阳举子,今日主家无人,便被请过来作陪,提起顾家大老爷,人人都称颂不已。
  柳东行面上带着和气的微笑,听着那几名举子的恭维之语,时不时点头应和两句,眼角却瞥见坐在对面的文安脸上有不屑之色一闪而过。
  他微微一笑,心中敞亮。
  顾大老爷会把这些平阳举子留住家中,免费供养其学业,用意不言而喻,他大概也发现了吧?从前他在朝中有柳复支持,即便人脉不广,也没什么大碍,照旧做他的官,但一朝柳复失势,形势就会急转直下了。他与东平王府的关系更疏远,暂时还没受到连累,因此地位还算稳当,但只要柳复真的被拉下马,他身为柳家姻亲,必定会受到牵连。
  两家的亲密关系是人尽皆知的,此时不好明着翻脸,但否大老爷也需要考虑退路了。
  他已经做到正二品侍郎的高位,估计很难再往上升了,若是有朝一日退下来,其嫡长子文贤目前还只是区区翰林院编修,要熬出来,还要等上许多年,而其嫡次子文安似乎自民乱后便弃了文举,无心读书,三子文儒年纪尚小,与此同时,同胞兄弟顾二老爷谋官多时,却仍旧没有结果,即便真的得官,也得从低熬起。由此可见,一旦顾大老爷不再是侍郎,平阳顾氏,尤其是长房,声势必定要一落千丈。
  柳东行了解这些世家望族出身的人,心中所想的,除了自身一人的仕途荣辱,也会考虑家族的前猛。一时失势不要紧,最重要的,是未来可以东山再起。
  几个落榜的平阳举子,或许不算什么,但只要他们当中有一两个人能在将来金榜题名,自然不会忘记顾家在他们微时曾给予的助力,日后有事也会关照一二,平阳顾氏一族,便等于有了臂膀。即便他们将来毫无出息,一辈子都做不了官,那也不要紧,顾家长房只是提供了几顿饭食,几匣子笔墨纸砚,便在家乡平阳得了好名声,这第一望族的名头,仍旧稳稳当当的。
  柳东行对顾家大老爷头一回生出几分敬意,只是也不由得暗暗叹息,对方的打算自然是极好的,可惜有些太晚了,若是提前十几年、甚至是几年施为,顾家此时也不必时时担忧会受柳家牵连了,而且,顾大老爷的眼光不能算很好,培养年轻后进,原是好事,但人选也该仔细挑一挑。
  那几个举子,倒也不乏有真材实学之人,但柳东行与他们聊过后,却没什么结交的心思,只觉得性情不相投。平阳离康城近,这几人中也有康城书院出身的,只是与柳东行并非同期求学,倒是他们认得的一个学子,并未接受否家好意留在京城,反而辞别同窗返回家乡去了,却是柳东行的旧识。
  柳东行有些惊讶地道:“我却不知韩兄进京来了,不然我定是要去探访的,他既落了榜,又说要留在京里等待下一科,怎的又忽然回去了呢?”
  几名举子相互对视几眼,其中一人吞吞吐吐地说:“韩云吾不是与我们一道进京的,又自己赁了屋子住,若不是在一个文会上遇见,我们还不知道他也来了呢。不过我们平日与他来往不多,只听说他一个同窗得了急病,无钱医治,他为了帮人请大夫抓药,将身上的银钱几乎花了个精光,可惜人还是没能救回来,他又帮着把那同窗的后事办了,便精穷了。我们本来还劝他一道过来,横竖都是平阳人,他家在平阳也有些名望,说来与顾家也是远亲,只是他不肯,只说学问不足,还需要苦读几年,便回家去了。”
  柳东行皱皱眉:“韩兄的同窗?是康城学院的同窗么?”他看了那几人一眼,心中冷笑。这些人也都是康城学院出身,怎么不见他们出一把力?
  那几个人心虚,目光闪烁,有一个性子急的,被柳东行看了几眼,便忍不住脱口而出:“虽然大家都是同窗,但我们与韩天霜不同,他家境富足,进京赶考连仆人都带了三四个,还赁了独门独院的宅子住,在京城住个几年都不成问题,我们如何能与他比?”
  “是啊是啊。”另一人也道,“其实他也没到绝路,虽然手头的银子花光了,但只要日常用度节省些,再把身边的用具典当几件,又或是将奴仆卖掉一两个,也足够他在京里过上两三年的了。无奈他心意已决,我们也不好劝他。想来他回了老家,继续在书院求学,还能得到先生们的指点,倒比我们清静些呢。
  “可不是么?”其他举子连连应和,“他是富贵人家子弟,吃不得苦头,不象我们,随便在哪里都能过,与其留在京中受穷,倒不如回家去还要舒服些。他才学一向不错,在家读书也是一样的,不一定要象我们这样,留在京里向名家大儒求教。”
  文安在旁忍不住冷笑道:“我倒觉得这个姓韩的为人不错呢,至少还有点风骨,钱没了就回家去又怎么了?今科不中,下科再来就是了,强似别人...”
  “安弟!”柳东行打断了他的话,笑道,“这位韩兄与我倒还同窗过两年,你们性子说不定挺合得来的,日后有机会,我介绍你们认识如何?
  文安愣了愣,忽然明白了他的意思,只是笑笑:“好啊,我也希望能多认识几个这样品行正直的好朋友。”
  几个学子脸上都不大好看,他们接受顾家供养,留住在侍郎府,确实有些不够风骨,但那又如何?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将来能出人头地,一时受些委屈又如何?再说了,他们也不是穷书生,全都是正经有功名的举人呢,在平阳谁不是风光无限的?顾家收留他们在府中借住,确实对他们有恩,但他们这些举人能在顾家住下来,何尝不是顾家的体面?
  话不投机半句多。柳东行与文安同这几名举子聊了有个把时辰,便有小厮报说大少爷回来了,东行便趁机起身,拉文安去见文贤,借口说不打搅几位举子读书用功,把人打发走了。
  那几个人并不是没有怨言的,但柳东行并不放在心上,他如今是武官,靠真本事打前程,几个趋炎附势的书生,有什么可顾虑的?反而是文贤那边更要紧。他回京几日,对朝中的情形已经打听得七八分了,但许多事不是局内人是探听不出来的,柳东宁那边是靠不住了,他得从顾家这边想办法。与柳二叔的关系,他也要小心把握好才行。这种机密事,自家人密谈,怎能让外人来打搅?
  且不说柳东行在书房与文贤说什么秘事,后院这里,文怡陪着卢老夫人见过于老夫人与段氏,将祖母留下来也老妯娌谈天,自己则去与姐妹们坐在一处说话。因他们来得早,葛氏还在娘家未回,文娴也还没过来,文慧更是在自己的院中准备,于老夫人屋子的暖阁里,只有文娟与文雅在。
  文雅原本坐在角落里与自己的丫头小声说话,文怡跟她打了招呼,她回了礼,露出甜美的笑容,正要上前亲热一番,却不料文娟从旁杀出,将文怡扯开去了。她与文娟素来不和,见状只能干瞪眼,暗暗气恼,继续与自己的丫头说话,还时不时瞥向文怡文娟那边。
  文娟见状冷笑,凑近了文怡小声道:“九姐姐瞧着吧,那丫头真真势利眼!虽然九姐夫的封赏令还未下来,但满京城的人都知道他有大好前程的,九姐姐的诰命说不定又要往上提了。她以前对你爱理不理的,整天皮笑肉不笑,今儿倒亲热起来,不过是想巴结你,好哄得你帮她算计一门好亲事罢了。”
  文怡失笑:“她才多大年纪?就算计起这种事来?十妹妹,我知道你看不上她,但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吧?”文雅是正经侍郎千金,哪怕是庶出的,自有父母操心她的婚事,哪里就到要求自己一个五品武官之妻的地步了?
  文娟撇撇嘴:“你还别不信!前些日子,祖母要给六姐姐说人家,伯母不乐意,又不敢拦着,就把她也提了出来,说要是六姐姐说的人家门第太低,她的亲事就只能再往下面看了,急得余姨娘在伯父跟前又哭又求的,事情才拖了下来。如今伯父又说,不一定非得挑读书种子做女婿,刚从北疆回来的年轻武官里头,也有好的,叫伯母给她看人家呢。她大概担心自己真的要低嫁,这些天没少在祖母跟前讨乖卖好,见你来了,还不上赶着巴结呀?要知道,九姐姐如今可是咱们姐妹里的头一份儿,连大姐姐,也不过是个七品敕命罢了。”
  文怡心下讶异,顾家嫁女,倒未必非要书香门第,但联姻武将人家,恐怕也就只有自己一个而已,大伯父怎的忽然生出这个想法,想要将女儿嫁给武官呢?但她很快又想到,自朝廷大军胜利班师回朝,朝中军威大震,又有许多立有功勋的年青武官是未有家室的,京城人家多有求亲者,若不是柳东行在出征前便娶了妻,兴许也逃不过呢。
  这么说来,大伯父有意与军中武官联姻,倒也不是没理由的。
  年轻未娶妻的武官,多半品级不高,文雅便是嫁过去,只要没有大战,便要多熬几年。这么一来,即便文慧嫁的人家门第低些,这嫡庶之别也不至于太显眼了。
  文怡犹在那里思索,文娟已经说了半日闲话,见她漫不经心的模样,便有些抱怨:“九姐姐,你在想什么呢?平日让你常来,你也不来,好不容易来了,又在那里发呆!你不知道我如今在这府里有多闷!
  五姐姐已经出嫁了,十一丫头跟我合不来,瑶姐姐又离了京城一一说起来你可有她的消息?她都去了两个月了,怎么还不回来呀?我如今就天天盼着父亲早日得派官职,我们好回老家去,至少那里还有许多姐妹们可以一起玩耍。”
  文怡看着她,微微一笑:“你都多大年纪了,还只顾着玩耍。你方才说起十一妹为自己的亲事烦心,怎么忘了,你年纪比她还要大两岁呢,她要说亲了,难道你就不用出阁?”
  文娟脸一红,咬牙拍了她一记:“九姐姐,人家在跟你说正经事呢,你就只知道打趣我!”
  文怡掩口暗笑:“是,对不住,妹妹继续说正经事吧。”文娟越发羞恼了,一跺脚:“我不理你了!”转身就要走,文怡忙拉住她,好说歹说,才将她哄顺了。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丫头们的声音:“五姑爷和五姑奶奶回来了!”文怡与文娟忙停下交谈,起身预备去迎接文娴,不料院子外头又有人报说:“六小姐来了。”
  屋里屋外忽地静了一静,文怡暗叫一声好巧,忙拉文娟出了暖阁,来到正堂,果然看到文娴与柳东宁站在门边,前者脸色苍白,后者神情呆滞,而在他们身后,文慧正怔怔地立在院中,看着他们的背影.忽然脚下一动,缓缓走来。
  

第三百零二章 得意失意

  
  文慧今日打扮得十分淡雅,但并不素净。她头上只挽了个简单的堕马髻,插了两支玉暮、一朵策莫绢花,身上穿的是宝蓝色的袄儿,月白色的领子,袖口与前株处浅浅绣着折枝花卉,下身系着白绫子百褶裙,裙稠也是浅浅的折枝花。加上她脸上仅是淡扫蛾眉,几乎一点脂粉妆容都不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