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山看斜阳(耽美)-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檀琛在一旁轻声禀道:“陛下,离此二十余里,臣有座别庄,环境幽雅清静,可以先将宁将军移过去休养。”

    澹台牧立刻点头:“如此甚好。”

    云扬听了,立刻飞奔出去,快手快脚地叫了一个担架进来,随后小心翼翼地将宁觉非从床上抱下来,放到担架上。

    宁觉非虽在昏睡,意识深处却仍很警醒。被这么折腾了一下,他微微动了动,随即缓缓睁开了眼睛。

    这时,两个强壮的士兵已抬着担架,急急地往外走去。

    宁觉非声音微弱地问道:“去哪儿?”

    云深连忙抢上,安慰他道:“你放心,我们不进临淄,是去大檀大人的别院。”

    宁觉非这才看到他,淡淡地道:“你来啦?陛下呢?一起来的吗?”

    澹台牧立刻道:“觉非,朕也来了,你先放心养病,什么都不用管,不要再劳心劳神了。”

    “嗯。”宁觉非对他微微笑了笑,似是放了心,便重又闭上了眼睛。

    云深待要跟去,却被澹台牧叫住了:“云深,如今觉非虽是病着,却尚无大碍,大檀琛也说了,大夫只说要静养,一时还不要紧。现在国事军事千头万绪,你得随时跟在朕的身边。待大事初定,咱们再一起去看望他。”

    云深眼睁睁地看着宁觉非被抬上大檀琛的华丽马车,随即四马前行,迅速远去,心里只觉疼得无以复加。但是,国事高于一切,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他的血液里,他的心就此被撕裂成了两爿,疼痛难当,但却依然跟着澹台牧上了马。

    二人一前一后,在沿途的北蓟兵将不绝于耳的“万岁”声中,踏进了曾被他们的先祖梦寐以求的南朝都城临淄。

    第二天,澹台牧即颁下明诏,宣布南楚正式并入北蓟版图,原来所使用之文字、车轨、度量衡、各地州府县名全都不改,官吏仍司其职,等待朝廷派人前去接收,旨意还明确表示,怜惜南楚百姓疾苦,与民同休,减赋免役,大赦天下,并于九月初八黄道吉日,迁都临淄。

    这道圣旨一下,南楚顿时举国欢腾,纷纷赞颂得遇明君,从此死心塌地,再无反心。

    五日后,自鲁阳城出发的大队人马也到达了临淄,跟随而来的,有南楚降将游玄之,也有宁死不降的战俘荆无双,还有跟随云深从蓟都而来的大批文臣、小吏、随员,江从鸾也在其中。

    云深一直在临淄日以继夜地忙碌着,每天只能匆匆睡上一、两个时辰,根本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只有歇下来的时候,才会想着,他现在怎么样了?

    每天,古英便会把宁觉非的情况和大夫开的方子报过来,云深见他的病情渐有起色,想着战事已止,来日方长,也不必急在一时,这才稍稍放宽了心。

    宁觉非在小苍山下的望北苑中住着,已是心静如水。

    此时已是盛夏,此地与蓟都相比,地势偏南,又是平原,对他的身体大有好处。望北苑中遍植花草树木,还有一个小小池塘,很是清幽怡人,便是树上聒噪不已的蝉声都让人不觉得讨厌,反而使园中更显宁静。

    宁觉非每天便是吃药,浸药浴,让云扬按摩,睡觉。他绝口不提政事军事,也从来不问云深,醒来时便看着窗外的风景,有时候会试着起身走两步。

    云深对他的表现感到纳闷,心里觉得空落落的,实在没底,慌得厉害,便想找点事给他,也试探一下他现在的态度。

    于是,澹台子庭便护送荆无双前来看他。一同跟来的,还有江从鸾。

    宁觉非一见他们,情绪倒是活络了些,脸上有了点笑容,一迭声地请他们坐,又吩咐看茶。

    这三个人看见宁觉非现在的模样,都有些发愣,随即便感到心疼。

    江从鸾很自然地走到他床边,伸手贴在他的额上,试了试热度,这才放下了心,从婢女的托盘里端过茶来,却道:“觉非,你怎么这么不爱惜自己?现下怎么样?好些了吗?”

    宁觉非笑道:“好多了。”

    荆无双神情复杂地看着他,犹豫半晌,方道:“觉非,我……真没想到,南楚会亡在你的手里。”

    宁觉非温和地道:“大哥,南楚是亡在南楚朝廷手里的。今日不亡,明日必亡。不是北蓟,也会是西武,或者是别的什么国家。这些年来天怒人怨,是因为什么,大哥你不会不明白吧?”

    荆无双坐在床边,轻轻叹了口气:“虽说如此,总是自己的国家……”

    宁觉非轻声劝解:“大哥,改朝换代,其实是平常事,谁当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有饭吃,有衣穿。你看,朝中人虽然变了,但山河依旧,百姓平安喜乐,你也依然可以当它是你的国,你的家。”

    荆无双沉默了一会儿,低低地道:“贤弟,愚兄宁死不当亡国奴。”

    宁觉非温和地道:“大哥,没人会逼你为奴。你若心系天下苍生,便可入朝为官,造福于民。若想眼不见为净,你也大可放舟五湖,寄情山水,四海为家。”

    荆无双冷冷地瞧了一眼身边的澹台子庭,对宁觉非说:“只怕你的话做不了准。我若一日不降,他们便一日不会放我离开。”

    澹台子庭已改换了北蓟官服,风度气质却仍是南楚格调,显得温文尔雅,这时嘻嘻笑道:“荆将军放心,只要是宁大将军说出的话,陛下都认,一定算数。你要走,我也不拦你。不过,我劝你不如留在朝中,也可以监督我们,以免我们荼毒百姓。待将来亲眼看到四海升平,天下大治,咱们再与宁将军把酒戏说今日事,是非功过,那时才见分晓。”

    宁觉非笑了笑,却没再多说什么,似是让他自己决定。

    荆无双听了澹台子庭的话,心里一动,微微低头,反复思量起来。

    澹台子庭十分诚恳地道:“荆将军,皇上敬你忠义传家,世代良将,皆以万民福祉为己任,实是诚心留你。你不用上降表,也不必奉承拍马,我们绝不会用这些形式来侮辱你。皇上希望你能够留在朝中,仍做护国将军,你可以不护朝廷护百姓,可好?”

    荆无双听到这里,以身殉国的念头已然动摇。他犹豫着,看了一眼宁觉非。

    在他们说话的当儿,江从鸾已经拿过来一个靠枕,将宁觉非扶起来,让他倚着床头,坐得舒服一些。宁觉非对他笑了笑,却没有再说“谢谢”。江从鸾顿时喜心翻倒,眉梢眼角全是笑意。

    此时,宁觉非看着荆无双的眼神,笑着点头:“大哥,你一心想有个太平盛世,如今便是开端,不妨依澹台将军所言,暂且留下,以后若是你呆不惯,也随时可以离开。”

    “是啊。”澹台子庭趁热打铁。“荆将军,无论何时,如果你想辞官,我们都不会强留。”

    荆无双看了看满脸诚意的他,又看了一眼面带笑容的宁觉非,终于长叹一声:“也罢,我便暂且留下。”

    澹台子庭立刻喜得手舞足蹈:“哈哈,太好了,我们又可以并肩作战了。”

    荆无双啼笑皆非:“孙将军,澹台将军,在下从未与你并肩作战过,只与你在鲁阳城外曾经有过并肩作战的打算,不过,那一战我可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澹台子庭笑嘻嘻地道:“我也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江从鸾实在忍不住,嗤地笑出声来。

    宁觉非也笑,大声道:“云扬,去告诉厨房,好好整一桌拿手的菜来,我陪大哥喝两杯。”

    荆无双看着这个令他一直心仪不已的兄弟,回首家国,终是无比感伤。
第一部 北蓟篇 第七十五章
    半个月后,澹台牧再次颁下圣旨,进行了一系列的封赏。他依宁觉非当日承诺,封淳于乾为靖王,食亲王双俸,移居原静王府,封淳于宏为理王,移居原武王府。淳于朝仍为醇王,淳于翰仍为景王,府邸家产均被保留。

    各部大臣虽然早就纷纷上了降表奏折,称颂新君,但澹台牧只封了三个人,一是游虎,仍为定国将军,二是荆无双,仍是护国将军,三是李苏,还做镇南将军。这三人曾经同为南楚柱石,一镇西北,一镇东北,一镇西南,便为南楚保住了十年太平。如今三人齐齐投入北蓟,天下文人闻之,也只能摇头嗟叹。

    不过,对这几人的封赏不过只是令南楚万民为之心安,真正引人注目的却不在此,而是威震天下的“烈火将军”宁觉非。

    澹台牧专门下诏,历数宁觉非的功绩,赞他忠君爱国,泽被万民,敕封其为一字并肩王,天下兵马大元帅,总理全国军事,并赐免死金牌,准皇宫骑马,殿前带刀,赏十万户,又赐黄金千两,翡翠明珠美玉两斗,骏马千匹,其余马牛羊无数……

    宁觉非躺在床上,听古英滔滔不绝地读着给自己的封赏,眉头越皱越紧。

    江从鸾一直在屋外回避,听着里面没了声音,这才端着一碗药进去。

    宁觉非撑起身,从他手中接过药碗,一口喝下,这才躺了回去,叹道:“我要这些干什么?古英,你马上替我写折子,把这所有封赏全都推辞了。”

    古英吃了一惊:“将军,这是为何?”

    宁觉非清晰地道:“你先写,我万分感激陛下的抬爱看重,然后说我体弱多病,不堪重负,恐难以担当大任,为免误国误民,请准予辞官。”

    “将军,这……”古英一脸为难。

    宁觉非看着他:“古英,你现在仍是我的师爷,不打算听我的吩咐了吗?如果你不写,也可以,就回云大人那儿去吧,不用再呆在我这儿了。”

    古英立刻躬身道:“是,将军,古英这就去草拟个折子。”

    待他出去后,宁觉非看向江从鸾,温和地说:“从鸾,你这就离开吧。”

    江从鸾大惊失色:“觉非,你这是何意?难道是厌弃我了?”

    “怎么会?”宁觉非轻笑,拉过他的手,让他坐到床边。“别这么不自信,先听我说……”

    等古英拿着拟好的奏折走回来时,江从鸾眼圈红红地站在墙角,背对着宁觉非,显得十分委屈。

    古英有些疑惑地看了看他,宁觉非却道:“不用管他。折子拟好了吗?”

    江从鸾霍地转身,微着颤道:“觉非,不,宁将军,从鸾想回乡去看望父母,这便告辞了。”

    宁觉非微笑着说:“这样也好,如今天下初定,你父母不定有没受惊,你回去看看也好。古英,你从我的俸银里拿一千两出来,赠给从鸾,他照顾了我这么久,我很感激。”

    江从鸾一听,顿时泪如泉涌,低低地道:“不用了,觉非,我照顾你……不是为了钱。”

    古英听他要走,自是正中下怀,马上快手快脚地出门,拿过来一张千两银票,诚恳地递给他道:“所谓穷家富路,你既是要单身上路,身上总要有点银子,这是将军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

    江从鸾低着头,半晌,才伸手接了过去。他对着宁觉非躬身施了一礼,随即匆匆走了出去。

    宁觉非看着他的背影,轻叹一声。

    当晚,江从鸾便离开了望北苑。

    等到古英把折子递到临淄后,宁觉非似是放下了心头一块大石,又是常常昏睡,人也变得十分沉默。

    三日后,云深快马自临淄赶来,出现在他的面前。

    宁觉非看着他,见他也瘦了不少,便道:“你国事繁忙,日理万机的,有什么事让人过来说一声就行了,也不必自己亲来。”

    云深走到床前,声音极柔和,情绪却有些激动地问:“觉非,你上表辞官,让陛下很是不解。你如今功高盖世,威名播于天下,又如此年轻,正是大展鸿图的好时候,却为何想激流勇退?你告诉我,你现在到底想要什么呢?”

    “那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毫无意义。”宁觉非躺在床上,微笑道。“我现在只想告老还乡。”

    云深看着他温和平静的笑脸。在这一世,他不过才二十一岁,却已没有年轻人应该有的雄心壮志、血气方刚。此时此刻,他眼神沉郁,神色平静,虽是满脸病容,却更显得不食人间烟火,一派仙人之姿。他忍不住过去,紧紧拥抱住他,轻声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宁觉非没力气挣脱他的怀抱,只是淡淡地道:“回不去了。”

    云深听了,心里一酸,眼泪落了下来。他忽然热血上涌,再也无法控制自己,抬头吻上了宁觉非的唇。他辗转地深吻着,热泪一直扑簌簌地滴到宁觉非的脸上。

    宁觉非迟疑了一下,伸手想推开他。

    云深却用力圈住了他,不肯与他分开。

    宁觉非在心里轻叹,犹如有一根尖针在心里攒刺,疼得厉害。

    良久,云深抬起头来看着他,诚恳地说:“觉非,这里就是你的家乡啊。临淄现在是北蓟的都城了,你可以在这里开开心心地过日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可以长相守,不分离。”

    宁觉非听了,只是看着他,抬手缓缓地抚过他的眉眼,轻轻地笑了:“难道北蓟还想取西武不成?”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炸得云深耳边嗡嗡直响。他呆呆地看着近在咫尺的这张笑脸,半晌才喃喃地道:“觉非,觉非,你这话……却是何意?”

    宁觉非只觉得十分疲倦,胸腔闷痛,四肢发麻。他不想再费神兜圈子,平心静气地说:“云深,你成亲吧。去生儿育女,过你自己本来该过的生活。”

    云深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抱着他的双手忽然攥紧了,一时间浑身都在微微颤抖。他盯着他,沉沉地道:“觉非,你是不是听了什么流言?或者产生了什么误会?无论是什么,你都别闷在心里,说出来啊。圣人云:‘不教而诛谓之虐。’你一向宽以待人,却为何要如此苛待于我?我到底做了什么事,竟尔会让你心脉纠结,一病再病?觉非,你一直是个铁铮铮的爽朗汉子,却为何不肯对我明言?”说到这里,他再也撑不住,身子一软,伏到宁觉非身上,一时间泪落如雨。

    宁觉非望着屋顶,心里只有自嘲的苦涩。如此尖锐的羞辱,让他又怎么说得出口?难道要他效那等愚夫愚妇,很白痴地问:“你什么要骗我?”就算人家是骗,自己上了当,也不过是自己蠢,与人无尤。

    云深叹息着:“情到深时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宁觉非听了,不由得苦笑:“这话真不知是说你还是说我。”

    云深紧紧搂着他,连声问:“觉非,觉非,难道你后悔了吗?”

    宁觉非沉默了很久,才轻轻地道:“以前,没有。”

    “那现在呢?”云深抬起头来,灼灼地盯着他。

    宁觉非笑得十分苦:“是,你从来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你不悔。是我后悔了。”

    云深看着他,神情凝重,眼中满是忧伤:“觉非,你话里有话,不妨明说。你我之间难道还会有什么难言之隐?你为什么要后悔?”

    宁觉非却实在不想提起,只是说道:“云深,是我后悔了,我想与你分手。”

    云深急切地问道:“为什么?”

    宁觉非沉默着,不知该怎么说才妥当。

    云深试探着问:“是你……想娶妻?”

    “我娶妻?”宁觉非觉得此言极为荒唐,不由得仰天长叹,笑道。“我早已说过,我是终身不娶的。”

    “那是为什么?”云深那两道秀气的眉紧紧皱在一起。“难道你还在为过去的事心存芥蒂?我都说了那不是你的错,你完全不必放在心上,想都不要再去想,就当它从来没有发生过。”

    “我根本不是为了过去那些事。”宁觉非这时已恢复了平静。他垂下眼帘,声音低沉。“两情相悦,是要讲心的,身体如何,反而不重要。”

    “是,是要讲心。”云深难以置信地盯着他。“难道……觉非,你对我已无心?”

    宁觉非只是苦笑,却不肯再多说。

    云深黯然神伤,转眼看向了窗外,茫然地喃喃自语:“你想让我对你说,你既无心我便休?”

    宁觉非的心里反复咀嚼着这句话,竟是觉得再贴切不过,于是闭上了眼,冷淡地道:“是,你既无心我便休。”

    云深身子微微一颤,目中又是热泪盈眶,却强自忍耐着不肯落下。良久,他才点了点头,静静地说:“我明白了。”

    宁觉非感觉着他伏在自己身上的重量,竟觉得不胜负荷。他是真的累了。

    云深呆呆地起身,坐在床边的椅子上,一直看着窗外。

    屋子四周绿树成荫,有不少鸟儿在其上筑巢,清脆的啾啾声流淌在风中。

    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他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在他的国师府,宁觉非躺在树下。那时候他也在病中,可他们却是两情相悦,亲密无间。那样的甜蜜,为什么竟会一去不复返?

    他翻来覆去地想着宁觉非前后态度的变化,似乎便是在澹台昭云的生辰之后。难道是他听到了什么?产生了误会?

    云深大致推测明白了前因后果,思来想去,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与他分开,于是轻声说道:“觉非,我曾经与昭云订过亲,本来也打算等她长大后就成亲的。可是,我看到了你。我倾慕你,关心你,一半是国家,一半也是为自己。一开始,我与你在一起,或许更多的是为了北蓟,为了天下,连我自己也以为如此。然后,你为了我,不惜以身犯险,我为了你……也什么都可以牺牲,这……应该就是真挚的感情了吧?可我当时愚钝,我不知道,我不明白。觉非,当你开始冷淡我,疏远我,开始病重的时候,当我以为从此会失去你的时候,实是痛不欲生。那时候,我就明白了,我……是爱你的,觉非,我是爱你的。我不会跟昭云成亲的,也不会跟任何人成亲。我……只想一生一世都跟你在一起。如果上天垂怜,肯体恤于我,我希望是三生三世,永生永世,都能够跟你在一起……”他声音很低,仿若自言自语,说到此处,终于泣不成声。

    屋里一片寂静。

    他啜泣半晌,心中积郁稍泄,这才擦了泪水,抬头看去。宁觉非却已经昏睡过去。他不由得苦笑:“觉非,你已经不想再听我说话了吗?是否无论我说什么,你都不会再相信了?”

    宁觉非一直睡到第二日下午才醒来,精神却是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