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代佳佞-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三人沉默了好久,流丹才鼓足了勇气,拉着她的衣袖,问:“陛下到底怎么说的?”

    楚歌失笑,想自己才夸赞她有男儿豪气,如今却见她做这般女儿怯态。

    “没事了,”她说,“陛下给了我个荆湖南路的差事,明降暗升。”

    回眸一瞥间,看见辛锋寒如释重负的神态。他如今该彻底相信小侯爷和皇帝本来是一伙儿的吧?

    抬头,看看御街前越渐清朗的晨光,楚歌心情大好。

    这里已经过了三省六部的衙门,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担着挑子的,赶着毛驴的,嚷买嚷卖,竟是好一番热闹景象。

    楚歌带些喜悦地四处看着,忽然发现如今自己没有骑那匹桃花马,真是明智。

    “小侯爷,到底出京是去做什么?”“小侯爷,京中的院落还保留吗?”“小侯爷,侯府里的小库可有人交接?”虽是压低了声音,却还是叽叽呱呱地,流丹居然在大街上就问这样的问题。

    可见她是过于兴奋了。

    楚歌一律笑而不答,却忽然在一个卖各色鲜花的摊子前头停了下来,拈了一朵放在鼻尖细闻。

    清雅芬芳,一如明媚春晨。

    流丹正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之中,忽见楚歌停了下来,一时没有防备,脱口而出:“怎么不走了?小侯爷看上了这卖花郎?”

    楚歌大窘,回头看看辛锋寒,少年脸上薄红一片,不知是怒是疑。

    倒是面前卖花郎,正高声吟唱叫卖,完全没有听见流丹的轻薄词句。

    也怪不得流丹,原本楚歌此举,就是故意地,想知道“小侯爷”当初,为什么在商户百姓之中,有这样恶名,是不是真的,当街强抢良家子弟。

    可是流丹等于给了肯定的答案,楚歌又觉得不好意思起来,难道,府中鸣鸾苑里住着的,还真是小侯爷抢来的禁脔?

    流丹却笑吟吟地,看看卖花郎,又看看楚歌,“小侯爷喜欢的话,带回去也罢了,这还真是个一等的,平日里怎么没见过?”

    楚歌不自觉往卖花郎看去。真的,不知是不是楚歌运气太好,还是天生容易被美色吸引,对面的卖花郎一件青布外袍,疏疏朗朗地穿着,却遮掩不住那从里而外透出来的脱俗之气。

    宛如高山流水,清风明月;又如春天里氤氲的一盏新茶,尘世中突兀的一竿翠竹。

    见楚歌疑惑的目光,卖花郎拱了拱手:“这位大人,在下云南学子,入京来想谋个前程,不想遇到窃贼,失了盘缠,不得已帮人卖个花儿,求个生路。”

    果然不是京中人物,听见“小侯爷”三个字,没有转身就跑。

    楚歌没有做给银子、邀请同桌吃饭一类的举动,更没有象流丹怂恿的那样,把卖花郎掳回府里去,她只是点点头,转身离开。

    身后传来卖花郎悠长的吟唱叫卖声:“春日花开好,竞竞争妍。梨花如雪洗江山。杏花满头香满袖,且自贪欢。”

    楚歌脚步停了停,听着这半阙《卖花声》,竟油然生出回头相询的念头。

    流丹问:“小侯爷,可用去查查这人的底细?”

    楚歌思虑片刻,郑重地点了点头。

    那边一直无话的辛锋寒此时却冷冷地哼出来:“流丹姑娘对小侯爷的事还真是上心呢!”

    “怎么?”流丹挑眉,“怕这个卖花郎气质太好,小侯爷有了新人会忘了你这个旧人吗?”

    “你!你还是个姑娘家么?”不意外地,辛锋寒脸上又是绯红一片。这个江湖剑客,每每害起羞来,才令人想到他还是一个纯情少年。

    “流丹,不要逗他了。”楚歌笑着回眸。

    流丹对辛锋寒做了个得意的鬼脸,赶上几步,跟在楚歌身边,低声说:“要查这个卖花郎倒也不难,只是咱们鸣鸾苑那边,从……那位过世之后,便都停了活动。原本是要跟着小侯爷一起……流放,如今小侯爷却任职湖南,那么鸣鸾苑,是继续散开了在京中活动呢,还是跟着小侯爷往湖南去?”

    果然,这个鸣鸾苑,并不简单。

    楚歌于是还选择把球踢回去:“流丹你说呢?”

    “我说……小侯爷在湖南就任,依旧少不了情报的搜集,这些人都是老手,自然能跟着小侯爷最好。”

    辛锋寒一直留神着这边的对话,听流丹这样说,脸上流露出微讶的神情,又有些理当如此的感觉。

    楚歌微笑着看看流丹,不语。

    “不过,小侯爷方才说,这次去湖南,可能只是替陛下查访查访,那么时间不会长,要是都带了去,显然不太可能……”流丹沉思着,又道:“可是如果把他们留在京里……”

    “留在京中,太危险了。”楚歌忽然开口,“陛下随时可以反口,若是百官抵死进谏,就是陛下想护着我们,也没有办法。”

    辛锋寒愕然。这主仆两个人,当街议论如此大事,虽说声音不大,周围也没什么可疑的人,但已经算是过于孟浪了;可楚歌这人,居然擅议陛下是非!这若是传出去,可是个大不敬的罪过了!

    不过,他也看得清楚,流丹姑娘说这些,原本也是要避着他的,但小侯爷却示意她无碍。这,让他心中有些许感动。

    “留不得,也走不得……该如何是好?”流丹蹙着眉毛,满心忧虑的样子。

    “愁什么?”楚歌却笑起来,“船到桥头自然直。今儿小侯爷我,能从宫里出来,难道不当弄点美酒庆贺一番?”

    流丹吐吐舌头,上下打量着楚歌,和她身上散发出来的酒气,“居然还喝么?”

    ================================================

    注:卖花声:唐代教坊曲名。后来转为词牌,双调,平声韵,前后片各五句,共54字。又名《浪淘沙》、《过龙门》。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据传,这个曲调很有可能与宋代城市早市上的卖花吟唱接近

正文 第十九章 圣寿之筵

    熙德十六年三月十六,是新任荆湖南路招讨使武青和副招讨使楚歌定好离京的日子。

    三月十五,则是皇帝端木兴十九岁生辰。

    端木兴早就吩咐过一切从简,但是这是皇帝归政以来的第一个寿辰,即使准备时间仓促,依然是盛大隆重。

    依照礼节,圣寿这日,应是先有早朝百官朝贺的大朝仪,然后是内殿延英殿,百官、皇族、命妇献寿,之后设座摆席,文武妃嫔同贺。

    端木兴傀儡皇帝时间不短,楚郡侯这位权臣却始终没有想起为他迎娶一位皇后;宫中虽曾遴选过几次宫女,也都是草草了事,是以时至今日,这位熙德皇帝的后宫,不过分封了尚宫、尚仪、尚寝、尚服、尚食、尚功这六尚的正六品女官而已。而“传说”中,皇帝曾有过的一位四品婕妤,却是不知去向。

    如今百官来贺,妃嫔这部分的席位自然是空缺。

    “皇族”这一部分,同样是空缺。

    十六年前胡兵入侵,势如破竹直扫京城,几灭大赵;当时的皇帝端木琊与皇后自尽殉国之外,守在京城的皇族差不多被全歼,如今遗留的,也不过旁枝左叶,寥寥无几了。

    因此,摆在延英殿与嘉宁殿之间的盛大宴席,便主要成了文武百官的欢聚了。

    从寿乐巡行之后赐宴开始,端木兴就刻意放松现场气氛,尽可能让百官都自在一些;而喧闹的歌舞、醇香的美酒,也的确将宴会的气氛不断推向**。

    宾主尽欢,如果忽略掉一个小插曲的话。

    不过这个小插曲,却无法被百官忽略,因为当事人双方,举足轻重。

    一位是三朝元老,誉满天下的清流领袖卢太傅卢敦儒;一位是天子近臣,传闻以男色获得圣宠的新任荆胡南路副招讨使楚歌。

    其实早朝时分,在皇帝正式公布了襄阳大捷、重赏武青等一干有功将士,又宣布楚歌的任命、安抚媚楚一派官员之后,已经是朝野震动、议论纷纷了。

    多少双眼睛,都盯在了以卢太傅为首的清流文官身上。

    然而,出人意料的,这些人却并没有对这样的举措提出太多的反对意见;尤其是卢太傅本人,对皇帝的安排几乎是不置一词。当然,这也是表面现象,真正手眼通天的人物还是了解到两日前皇帝召见太傅与户部尚书刘瑛,曾于明政殿内恳谈两个时辰之久,或许,那一次,太傅便已与皇帝达成共识了吧?

    卢太傅没有动作,人们猜测他是顾虑皇帝圣寿,或是已有筹谋,不急于一时,但人们还是没有料到,率先发难的,居然是楚歌。

    酒过三巡,楚歌离席,各处敬酒。

    以前楚郡侯在时,遇有酒场,她多是其中焦点,人人知她量大好饮,少不得多来献媚,哪里有她四处酬酢的道理?而如今,楚郡侯虽去,她却未失圣宠,众人待她虽怠慢了些,到底不失礼节。

    几大杯灌下来,楚歌又直往太傅卢敦儒处而去。

    老头子在这样的酒场上,也是正襟危坐,面前几盘御赐的珍馐,也只是微微动了动。

    “太傅大人请了。”入目处是楚歌有些欠扁的笑容,还带着微醺的醉意。

    其实卢敦儒倒是不很介意接受楚歌的敬酒。虽说是忠奸自古不两立,但楚歌到底还年少,若真心悔改也未为不可;何况,还有皇帝曾经居中调停。

    不过楚歌没有在众官之中,第一个敬他的酒,这实在是扫面子的事情。

    所以太傅大人没有起身,板起面孔训斥道:“楚家小儿,可是真心认错么?”

    楚歌依旧满脸是笑,居然伸肘靠上太傅肩头:“太傅大人,今日圣寿,何不同饮一杯,且乐今宵?”

    这态度无礼之极。卢敦儒觉得时间仿佛又回到了那日早朝时分,面前的少年一样的狂妄、一样的恃宠而骄,哪里有陛下所说的半分悔改之意?!

    太傅的手,又不自制地颤抖起来,躲开少年狼爪,直直地指向楚歌的面门:“你,你,老夫不与佞臣同饮!”

    于是楚歌在众官瞩目之中,将一杯琥珀佳酿,涓滴未剩,全泼在了老头子襟前。

    一时席间大乱。

    没有人听见楚歌在气得浑身乱抖的卢太傅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话:“太傅日后尽管攻击我楚家,管教日后赵史中记载:卢敦儒与楚歌私怨,屡相构陷。”

    楚歌这样做,并不是临时起意。她对卢敦儒本没什么敌意,即使是对方几次三番上书要求重治楚郡侯,那和她也没什么关系;但是她对卢敦儒却是不得不防:别的不说,此人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忠臣典范、清流领袖,又曾做过几年帝师。如今自己马上要离开京城,如果放任卢敦儒大举讨逆之旗,她担心早晚端木兴抗不住压力将楚郡侯入罪鞭尸。更何况,还有楚郡侯那富甲天下的宝藏诱惑?

    如果是以前,楚歌可以不在乎;但,现在不行。

    “小侯爷”失踪之后,再也不曾出现,如今的侯府里,就是她来当家。

    这几日,楚歌带着流丹、辛锋寒一起,把侯府里里外外梳理了遍。

    原本从楚郡侯亡故之后,家中仆役早已散去大半,剩下希冀从楚歌这里获利的,也都好说,多多给了银子自谋生路,便也罢了。可鸣鸾苑中那些所谓“小侯爷的禁脔”,居然十分难以安排。这几天她和流丹逐个清点苑中众人,这才发现所谓鸣鸾苑,其实原本是一个私人情报培养机构!苑中,秩序井然,还安排有专人授课!据说小侯爷当初,就曾经辅助楚郡侯打理血衣卫,如今楚郡侯一倒,血衣卫也随之失势,但替鸣鸾苑授课的几个血衣卫官员,还是保留了下来,“潜伏”在侯府之中。

    虽然端木兴暂时没有把那个恶名昭著的特务组织血衣卫彻底消灭的打算,可一旦失去了来自最上端的支持,血衣卫也已经形同虚设。

    但小侯爷家中的鸣鸾苑,未来将会如何?虽然相对于血衣卫来说,鸣鸾苑显得过于初级了些,却是当初楚歌对付血衣卫头子楚缙折腾出来的手段,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者也。

    楚歌无法象当初想象的一样,直接散了这个组织。

    这个组织已经烙上了小侯爷的痕迹,势必将与侯府共存亡。

    如果有可能,楚歌真想象流丹当初说的一样,带着鸣鸾苑的所有人,一同上路。

    不过目前来说,她这个念头只能说是痴心妄想。

    招讨使这个职位,本不是常设官衔,大多是在盗寇横行、外敌入侵、臣民叛变的时候才会设立。而且多是以边关将帅、地方重臣兼任,兵罢即撤。因此职位虽然不高,却常有临时处置大权。

    可如今,端木兴给她和武青任命的这两个“招讨使”、“副招讨使”,却是什么兵马也没有的光杆元帅,而荆湖南路也并不是大赵匪患最严重的地方,说起来更像是,皇帝对荆湖南路的地方官不太放心,派遣他们两个人做钦差,到那里视察一下罢了。

    虽然事实定然并非如此。

    前路未卜,楚歌决定将这些“小侯爷的禁脔”留在京城。

    既然将人留下,就要保证安全,如果时时都要担心清流逆转了局势,再给楚府来个“抄家灭门”一类的,还不如耍些手段,让对方受些委屈了。

    眼下这一泼,相信以老头子心高气傲的性子,是断断不能容忍自己与“私怨报复”一类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再加上先前端木兴给老头子所做的工作,应该能够确定至少是短时间的平安吧?

    楚歌冷眼看着百官惊乱、内侍忙碌,抖抖袍袖,一个人悄悄躲出了宴席之外

正文 第二十章 将军武青

    这一场圣寿之筵,原本只有正五品以上官员才能够参加。但皇帝端木兴却发了特旨,宣楚歌和荆湖南路招讨使武青参宴。

    当楚歌泼酒事件发生的时候,端木兴却没有在筵庭所在,而是正在嘉宁殿后面的小院与武青闲谈。

    朝里的人都知道,目前大赵国中,最得皇帝陛下心意的,便是三个人。但其中佞幸小人楚歌纵然重新得宠,也远远及不上文武二人的光彩:那便是太傅老大人和将军武青。

    太傅老大人不必说,楚缙身亡之后势力分崩瓦解,其中绝大部分便是倒戈拜入了太傅老大人门下;而那将军武青,却是政坛迅速窜起的一颗新星了。

    若不是现在敏感时刻,楚歌的事情太过吸引诸位权贵的目光,朝廷对楚郡侯的处置又太过影响到将来的朝局,只怕武青的崛起绝对没有这么容易。

    七品的统领和五品的招讨使,云泥一样的距离。

    不说招讨使一方大吏,素来兵权极大;单是武青的军阶提升,就够让人咋舌了。大赵朝规定,武官进阶共计五十阶,平常论军功升转,多一阶两阶,若有连升三阶的,那就是圣恩浩荡,格外的荣宠了。可武青从二十二阶云骑尉直升十一阶骑都尉,连转十一阶,简直是大赵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有明眼的官员私下议论,只怕陛下是要改变大赵重文轻武、以文治武的传统!

    如此大事,竟在楚歌受宠、楚缙轻松入土的事件遮掩下,轻巧巧地揭过。

    但武青的荣宠,还是让惯于查看朝中风向的官员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除楚歌以外,武青,是留宿宫中的外官第一人;除楚歌以外,武青,是几乎与皇帝兄弟相处、无论尊卑的第一人;除楚歌以外,武青,是得皇帝特旨宣召,接连几日长留嘉宁殿的第一人!

    如此恩宠,却没有人象看楚歌一样看他。因为,众人都知道,武青将军,是个有真材的,陛下待武青将军如此,也是的的真真惜才。

    如今皇帝端木兴就在众官筵席之外,为武青单设一席,席上无酒,却有无上的荣光。

    端木兴也一如这些天两人相处所形成的习惯,漫不经心般,和他闲话军中所见所闻。

    正在此时,忽然有内监匆匆忙忙地跑过来,对着端木兴悄悄耳语了几句。而嘉宁殿外,也传来了喧哗之声。

    端木兴轻轻皱眉。

    殿前熙攘的声音越发大了,又有小太监如飞跑过来,跪在地上低声给端木兴禀报。

    武青见到这样情形,自然要避嫌躲远一些,但多年从武养成的良好听力,还是让他听见了“太傅大人”、“酒”一类的片言只语。

    端木兴的表情反而轻松起来,更是会心一笑,低声吩咐了什么,就转头来对武青说:“武将军,这些日子上京,对京中人物观感如何?”

    “新京……”武青想了想,答道,“龙虎汇聚之地,每多深不可测之辈。”

    端木兴对他的答案似乎还比较满意,慢悠悠又问道:“那么武将军觉得朕给你派的这个副使怎么样?”

    “楚小侯爷他……”武青不明白皇帝为什么忽然问起这个人,他不是世人眼中以色媚上的佞幸之徒代表么?但武青也是沙场征战多年,看人识物有自己一套判断方式的,瞬间想到那夜里皇帝强拉楚歌共立血誓的情景,当下犹豫着回道:“陛下这么说,莫非对这位楚小侯爷,大为期许?”

    端木兴赞赏地点了点头,起身笑道:“朕已经命人把楚卿带到这里来了。你们两个人马上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共事,借这个机会,也好好亲近亲近。”

    这时候,嘉宁殿小院的侧门悄悄地打开了,内侍省内常侍,被众宦官尊称为“孙总管”的孙公公孙德安,领着楚歌,出现在门口。

    端木兴的唇角不自觉地浮现一缕笑意,走过去,替楚歌拉了拉领角,指尖若有若无在她面庞划过,带了些宠溺说道:“楚卿,在前头没吃什么东西吧?你和武将军坐坐,朕让人再送些酒菜过来。

    楚歌心中对这位皇帝陛下,还是有种琢磨不透的感觉,见他如此对待自己,心下微寒,也不敢躲,只得老老实实点头谢恩,让过身子,看着皇帝陛下的身影消失在侧门之外。

    同时凝望着皇帝背影的,还有武青。端木兴在他面前这一番举动,颇有费人猜疑之处:依理说,端木兴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但男宠这种事情,到底是上不得台面的,更不应该在他一个外臣面前做这等亲昵举动;但陛下居然做了,而且做得这般自然!

    而且这位男宠,又是将与他共赴湖南的副使。莫非是示宠么?暗示他一路上要对楚小侯爷多加照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