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筑北王府(抽烟的兔子)-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边自然用不着小厮伺候,有管事儿的大丫头路过,问他杵在这儿干嘛,小厮就说是言先生吩咐的。
  大丫头点点头,只嘱咐他机灵点儿,“看见有外府的小姐们过来要知道回避,她们不比咱们郡主,都是小户人家的闺女,别吓着了人。”
  小厮赶忙作揖,“是,您放心。”
  正说着,只见四顶小轿摇摇晃晃的抬了过来,小厮立刻闪到一旁,弯腰垂首。
  之前跟他说话的大丫头迎了上去,“想着也该是三奶奶来了。”

  轿子走了一路,静言就看了一路。惊奇着王府竟然这么大?
  等到了地方,小厮们纷纷退开,有小丫头上来打帘子。带着她们过来的大丫头正和来接的丫头说笑,回头看了看,两人一起走来。
  之前迎送她们的大丫头笑着对另一位说:“这是潘三奶奶的侄女儿,章家大小姐。”
  来接她们的丫头见了礼,“奴婢冬晴。”
  静言微微点了点头回礼,随即便跟着引路的小丫头进了园子。
  冬晴等客人都去了便拉住身边好姐妹的衣袖,“春巧姐,那边到现在还没动静,你说今儿姑奶奶会来么?”
  春巧便是在西院前厅招呼人的丫头,听了一笑,“谁管她来不来呢?就算她自己搬了套说辞能摺过去,大郡主心里明镜儿似的,只怕她来了也是自讨没趣,尴尴尬尬的。”
  冬晴叹了口气,往园子里看去,“也不知这些姑娘里哪一个是日后管咱们西院的,只希望老天爷赏咱们个好的,可别再是像姑奶奶那样刻薄的了。”
  春巧也顺着看过去,一群锦衣华服的姑娘们中间,有个素色背影尤其显眼。

  ☆、第四章
  西城茶馆。
  台上一个热场的小刀马旦才刚咿咿呀呀的唱过一通,随即凌空一个旋子翻得漂亮,惹起台下阵阵叫好儿。
  四方桌,瓜子蜜饯随意几碟,热茶两碗。一个穿长袍的中年男人冲同桌的人一挤眼睛,“哎,听说你们章家老五的姑娘被筑北王王妃请去……做客了?”
  回他话的男人一口黄牙,撇着嘴,“什么做客呀?就是去给人家打杂。面儿上说请了陪伴大郡主,明眼人都清楚是进王府干活儿的。”
  说罢摇头晃脑的又磨叨了几句,话锋一转,“也不知我们族里那老五上辈子积了什么德,眼瞅着家里就不行了,只剩两个寡妇,偏偏这么个肥缺就落在他家闺女头上!”
  长袍客一挑眉毛,奇道:“五爷家姑娘长得好?”
  “哼,不过是普通长相罢了,依我看,还不如我家闺女长得灵秀。”
  “哎哟,您这话可说得有点儿酸了。我听说筑北王府里的女人一个赛着一个的美,五爷家的闺女要是长得不好,您倒是说说她怎么被挑上的?”
  “嘁,还不就是老五的妹子嫁给了王妃的弟弟!我听媳妇说潘三奶奶这几日逢人便讲她是如何如何操心侄女儿的前程,搭送了多少人情,里里外外的张罗……”
  听得人竖着耳朵,说的人吐沫横飞。一时四周喝茶听戏的也都住了话头儿,支楞起耳朵。说的人更是得意起来,有的没的胡诌一通,口若悬河。
  嘿,虽说这美差没轮上自家闺女,好歹也是他们章氏一族的人。在北疆这地方,谁家不想跟筑北王府拉扯上关系呢?

  一个做仆从打扮的老头走出茶馆,满是皱纹的老脸上一丝得意,细看,正是章静言家的老管家。
  他家小姐这下算是出了名了,全城的人都知道小姐被王妃一眼相中请去做内府西院管事,连着他脸上也有光,腰杆都比平日里硬气。
  路过糕点铺子,想着小姐最爱吃豆沙馅儿的饽饽,自掏腰包买上几个拎回去。
  老管家从来就偏疼小姐,总觉着这孩子颇有些与众不同。就说一小那个稳当劲儿和干净劲儿,他家老婆子还嘀咕这样的姑娘只怕难养活,如今倒好,家里日后的兴旺全指望小姐了。

  拎着小包糕点并今日出外采买的东西,老管家刚拐进巷口就看到家门前停着两辆马车。
  到近前再看,其中一辆是姑奶奶的,另一辆眼生。
  围着转两圈,不由暗赞,好气派的车!难道是……
  忙忙的走进院子,迎头就听见姑奶奶尖细的声音说:“王妃连着问了两天,姑娘您倒是手脚利索点儿。都在一个城里,又不是出远门儿。”
  老管家一惊,也忘了手里还拎着东西,赶着上前两步。难道这就要把小姐接走了么?
  又听里头说:“进去你还怕缺了什么不成?王府里哪一样不比你现在穿用的强?”
  终于听见小姐回话:“是,还请姑姑稍等,容我再跟嫂子交代一声。”

  静言一抬头就看到老管家弓腰站在门口,手里还拎着东西。
  身后姑姑又是一叠声的催。也不能怪她磨蹭,只因这事儿来得太突然,前天下午才得了信儿,她是真没想到那么多姑娘里王妃竟然就瞧上了她。
  原本那日到了王府她的心就凉了半截,同去的姑娘们正所谓春兰秋菊各有千秋,王妃和大郡主也如传闻般美艳无双,那吃喝玩乐的排场不必赘述。但,当时她并没有很多机会与王妃或郡主攀谈,不过说些寻常客套的话而已。
  真是一点儿征兆都没有,这桩好事就落在她头上了。
  静言毕竟还年轻,这么大的好消息一下就懵了。她娘也是只会满嘴说好,一整天从东屋串到西屋,张罗着要给静言带进王府的零碎东西,却是忙不到点子上。
  最终还是嫂子撑起大局,一样样选,一件件清点。
  然而忙了两天,静言房里的小炕桌上只折腾出来两个小包袱。

  卢氏跟着她回屋来拿,看着那包袱不禁鼻子一酸红了眼圈儿。姑娘好歹也十八了,穿的戴的全算上拢共只有这么点儿东西。
  “小姑,进了王府,可多多的珍惜着自己。这些年,净顾着家里人,你……”
  静言抱起其中一个包袱回头冲嫂子一笑,“放心,吃别人家的我可不吝。”
  卢氏破涕为笑,“是。总之你多加小心。王府,不是旁的地方。”
  “我懂。”

  出了屋,与母亲话别。
  虽然确如三奶奶所言,在一个城里又不是去远处,但终归是一直养在身边的闺女要放到人家去,也不知道会不会受委屈?
  章夫人拉着静言的手,嘴唇哆嗦了半天只说出一句:“要知礼,勤快。”
  潘三奶奶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今日一早被王妃请去府里,专门问静言姑娘什么时候到。您瞧瞧,竟还劳烦王妃那么尊贵的人惦记着,再不赶紧进去,岂不是给脸不要脸了?
  正要张嘴再催,小丫头叶儿白着脸跑进来,磕磕巴巴的说:“大、大、大郡主,来、来了!”
  三奶奶好似被开水泼了的猫,呲哇一声跳起来,亏得她修炼了二十来年的贵妇做派,现下全忘到脑后,裙摆翻飞,急火火迎了出去。
  静言和章夫人也是吓了一跳,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卢氏强自镇定,拽了一把叶儿,“你快去沏杯茶来,用我房里梳妆匣子旁小竹罐的茶叶,快!”
  然而大郡主却根本没有要进来的意思。只见站在大门口的潘三奶奶一个劲儿的冲静言招手,“姑娘快过来,郡主有话嘱咐。”
  待到静言走出来一看,又吓了一跳。
  一身华丽劲装的大郡主骑在马上,左手挽着缰绳,右手提着马鞭,居高临下,那做派竟与男子无二。
  “章静言?抬起头来我看看。”

  扬起的脸蛋儿并不出众,至多只能算是眉清目秀。
  大郡主的眼神在静言脸上转了两转,忽而灿然一笑,倾国倾城,“母亲最喜欢你这样恬静文秀的女孩儿,念了两天你也没来。今儿我来瞧瞧,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儿耽搁了?”
  说罢也不等她回话,径自吩咐道:“有难处就跟我说,我若不在你只管去找卫玄就是了。车马备好了么?”
  潘三奶奶忙笑着说:“哪里有什么难处?大郡主真是仁厚。您放心,我就是奉王妃的吩咐亲自来接的,这就走。”扭头低声呵斥静言,“还不快去拿上东西!”
  大郡主眉心微微一皱,但也只是一瞬。很满意的看到章静言被当着人前训斥了还那么温顺,更不忘先向自己行过礼才退回去。
  是个懂事儿的姑娘。

  懒得再等,随口吩咐潘三奶奶照看着点儿,郡主一挥马鞭带着侍从扬长而去。
  马儿一路小跑,大郡主端坐马上暗自得意:果然她挑中的人错不了,有这样的姑娘帮着母亲料理内院她就放心了。
  之前西院被那老女人闹得乌烟瘴气,仗着是父王的堂姐,敬她一声姑姑就忘了自己的身份。明着占,暗着偷,当别人不知道呢?
  母亲太温柔,又是极不会持家的,任由那老女人欺负还不自知。所以她才出了主意,让母亲从外戚家挑个年轻姑娘。
  一来外头进来的人得了这个肥缺必然尽心竭力,二来即便和老女人闹僵,大不了她们可以再换个姑娘。不像府里那几位侧室,一个个都怕得罪了父王的堂姐,缩起来扮鹌鹑。
  大郡主很为自己这一石两鸟的巧计得意。在邀请这些姑娘之前她和母亲就商定了,要没血缘的小家姑娘,要识字的,要温柔可人的,会不会女红不要紧,她们有的是绣娘,重要是不能太俊俏调皮,毕竟她还有个浪荡哥哥。
  王府世子的名头足够让旁人趋之若鹜,她那哥哥又是最喜欢与姑娘厮混。招个活泼漂亮的进来,保不齐西院没管出所以然,先给他们王府添个丁。
  原以为按她的要求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偏偏冒出来个章静言。
  一席秋风卷起街巷中的落叶。
  只见大郡主顾盼神飞嘴角微翘,正是目如秋水,唇若点樱,一眼看去般般入画。

  郡主自然是因为能替母亲分忧而得意洋洋,这边的静言也坐上了王府派来的马车。
  抱着她的小包袱,静言好长时间都没回过神来。
  离家之愁完全被大郡主一番言行冲得无影无踪。那么美艳的姑娘却有那么大喇喇的做派?骑马的姿势,说话的腔调,要是再用马鞭来勾她的下巴才叫齐全呢。
  还说什么让她有难处就去找卫玄?卫玄不就是那天匆匆一瞥的王府大总管么?让她一个姑娘家去找年轻男子诉苦?
  章静言完全懵了。
  其实赏花那天在西院遇见突然出现的一干男子她就很是惊讶,后来在游园时听王府丫头们的闲言碎语更是发现似乎府中对男女界线没那么分明,这……
  静言只觉一个头两个大。都说筑北王府不似旁的王府那般刻板,自有规矩,但到底是什么样的规矩呢?

  就这么惴惴不安的,章静言在糊里糊涂的境况下第二次被迎进了筑北王府西院前厅。
  依然是那间屋,依然是上次迎她的大丫头春巧,另外还有一个面熟的,静言记得叫做冬晴。
  “姑娘可算来了!”春巧接过跟车嬷嬷手中的小包袱,人对着静言笑,手却往旁边一递,自有小丫头上来稳稳的接着。
  冬晴搀着静言的胳膊,“王妃吩咐姑娘来了不忙上去请安,让我们务必先把院子里的事儿跟姑娘提一提。”
  春巧也擎着静言的手,笑着说:“正是,千盼万盼,总算盼来姑娘这么个人。以后咱们就在一处了,还望姑娘多照顾提点。”

  她们说的话静言听了个一头雾水,只能猜测王府西院确实是急需一位管事儿的,不然王妃也不会不顾礼数这么着急的吩咐丫头把差事提起。
  至于春巧所说什么“千盼万盼”,口气之中好似她就是她们的救命稻草,这倒让静言暗暗警觉起来。
  难道是先她一位的管事太刻薄开罪了人?又或是犯了事儿?
  然而,终究想不透,只能一味微笑。她是初来乍到,更是来的莫名其妙,先期还是多听少说为上。

  原本一个伶牙俐齿的春巧,现在又多了个活泼的冬晴,两人一边一个挽着静言,一路走一路说。转过前厅上了轿子,照例的摇摇晃晃,这次静言却是连看园景儿的心都没有了。
  穿过赏花的品香苑,停在一带竹林前。
  静言被请下来,春巧冬晴又过来扶着,继续叽叽喳喳。静言抬头看了一眼,只见那竹林之后是个垂花门,上书“容华斋”。
  过了门又是一处花园,开满了金丝桃,黄灿灿一片。沿着游廊向左手边走去,穿过一处八角洞门再次豁然开朗。
  小小一个院落,没有太多花草,多的是苍松翠柏,园中一块太湖石上刻着“素雪庭”三字。
  春巧笑着说:“这便是日后姑娘的居所了。”
  冬晴抬手指着庭中另一侧角门,“惯常都是从这一处出入,才刚咱们走的是王妃住所正门。以后素雪庭里进出的人多着呢,可不能扰了王妃清幽。”
  静言点头说:“是,我记住了,多谢二位。”
  冬晴和春巧相互看了一眼,都是扑哧一笑,“姑娘太客气了。”
  静言却想,礼多人不怪,现在晕头转向的进来了,不知道后头多少事儿等着。这两个虽然只是丫头,但一看便知在府中颇有地位。
  “我初出而来,难免有不懂的规矩,还请二位照拂。”说罢微微蹲了蹲身,倒把春巧冬晴吓了一跳。
  “姑娘快别这么说,你肯来已经是我们天大的福分了。”
  此时她们已走到正房门前,春巧扬声道:“夏菱,你主子来了也不见出来迎迎!”
  话音未落就有小丫头挑开门帘,一个圆脸少女走出来规规矩矩冲静言行了大礼,“姑娘可算来了。”

  糟!
  章静言面上含笑点头。
  人人见她第一句话都是“姑娘可算来了”,也不知这王府西院之前到底出了什么事儿?等待她的又是什么呢?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看官君爱的地雷,peacebreakertoy的地雷,沉默的大多数的地雷。以及好友爱看天的两颗地雷,派的火箭炮。
  抱拳~
  ☆、第五章
  被众人拥着坐在为首上座儿,此刻只有两个字能形容她的感觉——局促。
  屋里不知熏了什么香,隐隐约约泛着甜,眼巴前儿笑语嫣然的丫鬟们无一不是浑身绫罗,这让静言几次三番提醒自己别盯着人家看。
  并着脚端端正正的坐着,衣裳虽朴素,但也大方干净。听嘴皮子最利索的春巧竹筒倒豆儿,“咱们西院的事儿也不是那么多。姑娘刚来必然不习惯,但用不上十天半月的也就熟了。”
  有小丫头端上来一盅茶,冬晴接了递给夏菱,夏菱这才亲自端给静言。
  抿一口茶,静言略略点头,“既然王妃让你们把差事尽快跟我提一提,那就无需避讳,你且说便是了,能听懂多少我先听着,有不懂的,日后还要麻烦诸位了。”
  夏菱一笑,“姑娘真是好脾气。”
  春巧与冬晴对了个眼色,静言只当没看见,低头瞧那茶汤,金黄黄的。
  这回换做冬晴来说,“咱们王府由中路的大殿,神殿,二府门一分为二。东院是男人们的地方,惯常王爷在前院的棣棠轩会客,爷们儿议事都是在葆光堂。堂后东厢旁有跨院,院中弥朗阁便是账房,对过就是大总管处理府内杂事的陆沉馆,亦是大总管的住所。”
  静言抬头看了她一眼,想着兴许是王府太大,丫鬟们怕她乱闯闹笑话,于是便先把王府布局讲解一番?
  冬晴抿着嘴角似笑非笑,“姑娘也许奇怪为什么我要先说这个?只因咱们王府跟外头那些世家不同,西院管事是要经常出入账房和陆沉馆的。”
  静言端着茶盅的手紧了紧。女子进出男子的地界?这在她自小所受的教导中简直是耸人听闻,但如果这真是王府规矩而不是丫头拿她戏耍,那也只能入乡随俗。不过,日后去陆沉馆她都至少带四个丫鬟跟着,规矩是规矩,该避嫌她自然还要避嫌。

  冬晴又继续说起王府西院的庭院排布,夏菱借此机会仔细看这位新来的管事姑娘的反应。
  很好,至少没在听到要和男子打交道就一惊一乍的。
  把一堆亭台楼阁的名字灌过去之后,冬晴略做停顿又说道:“府里东西两院各成方圆,除了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在福殿摆大席,其它时候都是各吃各的。咱们西院自有厨房仓库,厨子和采买每日自会送来单子与您支取核对。米粮按月有东院的人送过来,平日所需果蔬鱼肉一律由东院供奉,需用现银买办的,账房每十日来收一次账单子,由言先生去跟外头的商铺结算。”
  静言也不言语,听着只是点头应了,心想:这是吃,下头必然还要说穿。眼看着步入深秋,各房各院添置更替的衣衫以及取暖的炭火必然又是一件。既然东西两院泾渭分明,八成西院女人们的月钱也是要由她这边放的。

  其实过家之当,无非吃穿住行,静言自觉还能应付。只不过这里人多,容易出事儿,你挑三我拣四,女人们聚集的地方,是是非非还能少么?
  果然,冬晴后来所说与静言所猜基本无二,让她略微松了口气的是,她这边除了放月钱,其它的无需再沾银钱,全是开了兑牌账单由东院的男人们出去料理。
  这样很好,少沾银子就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猜疑。
  静言一边认真听着一边暗暗推测,在这些项目中哪些是最容易出花头的,那她就要提起一百个小心去回避。
  之前姑姑曾提过一嘴,西院管事的吃穿用度完全由王府开销,每月最少还有二两银子的月钱。二两啊!既然吃穿有人包,这笔款子她就可以一文不动的全拿去补贴家里。
  为了这个她也得打起精神,按母亲吩咐的,知礼,勤快,做好这份差事。

  就在静言那边暗下决心之时,东院惯常议事的葆光堂内筑北王拍案而起:“胡闹!”
  虽然上了年岁,但依然挺拔俊朗的王爷在房中来回踱了几步,一指卫玄,“你这大总管怎么当的?就这般由着大郡主折腾么?还选了王妃外戚家的什么姑娘?咱们王府难道连个可以撑事儿的女人都没有了么?!”
  卫玄垂手恭敬的站在堂下,还没等他开口,立在他身后的言重山说道:“这次是因为姑奶奶出花账被大郡主抓了把柄,虽郡主未曾难为她,但姑奶奶脸上下不来,自己撂挑子。说起来还是姑奶奶给了王妃一个措手不及,您是知道王妃那脾性的,怎可能让她去经管那些日常琐碎?先不说王妃太过仁厚,只怕这些杂事给她累出好歹,您又要心疼。”
  这话里多少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