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穿残汉-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吉很想将这伙人才收入囊中,这会儿的她还是一面大方地赏赐众人钱财美酒,一面命令太史慈将众人暂时安排在城外水寨。

    众力士眼见蔡吉出手如此大方自然是各个躬身致谢。倒是林飞注意到蔡吉表面上虽热络却没将此三百人安置城内。于是在众人离开之后,独自留下来林飞便乘机向蔡吉试探道,“府君对林某的这三百力士可还满意?”

    谁曾想,这会儿的蔡吉却并不掩饰自己心中的担忧,直言不讳道,“满意归满意。就是有点不敢用。”

    “啊呀呀,蔡府君连张颌的三千步骑都收下了。又何虑林某这三百力士?”林飞戏谑地反问道。

    “本府清楚张颌那三千兵马为什么来东莱。但林郎君在想什么,本府就不得而知了。”蔡吉双手拢袖仰望天际道。

    林飞看着蔡吉扬眉道,“哦?这很要紧?”

    “很要紧。”蔡吉回头与林飞对视道。

    眼瞅着蔡吉露出了肃然的表情,林飞先是一怔,继而扬起了他那一贯玩世不恭地笑容,故作无奈地摇头道,“罢了。看来林某今日若是露个底的话,蔡府君是不会相信林某的。”

    然而面对林飞装腔作势的话语,蔡吉并没有做声,而是依旧带着严肃的表情等他下面半段话。果然,林飞跟着便也收起了笑容冲着蔡吉一个抱拳正色道,“不瞒蔡府君,林某有一下家想要与府君见上一面商谈一笔大买卖。倘若这笔买卖能谈成,那刚才那三百力士不过是个彩头而已。”

    刚才那三百人只是彩头?真是好大的口气呢蔡吉虽在心中如此冷笑,却也知林飞并没有戏弄她的意思。毕竟那三百人的实力摆在那里。而林飞一直以来故弄玄虚的态度也让蔡吉对他口中的“下家”颇感兴趣。究竟什么样的人物需要如此大费周折地与自己搭上线。不过好奇归好奇,蔡吉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地点头回应道,“行。让那人今晚来太守府。”

    蔡吉之所以会让林飞今晚就将人带来太守府,并非是她急着要见那人。而是想试探对方是否从一开始就已安排好了步骤引自己入局。果然林飞当即就爽快地答应道,“蔡府君放心,吾等一定准时赴约。”

    于是乎到了当天晚上,林飞带着两个头戴斗笠的访客如约而至地来到了太守府。而蔡吉亦以一身青袍白衫在自家书房接见此三人。起先蔡吉还觉得那两个访客一副斗笠面纱的模样有些太过摆谱。不过在对方取下伪装之后,她却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冷气。

    原来此番林飞带来的两个访客,乃是一老一少两个道士。却见那年老的道士,鹤发童颜,飘然有仙风道骨之姿。而跟在他身后道童亦是面若冠玉,目如流星,宛如画中之人。且就在蔡吉惊叹于两人出世风姿之时,却见为首的老道已然向蔡吉躬身行礼道,“化外之人于吉见过蔡府君。”

    于吉?眼前这老道就是赫赫有名的妖道于吉虽说蔡吉之前已经多少意料到林飞与道家,甚至太平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此刻骤然眼见林飞将于吉待到了自己面前,蔡吉多少还是有些不真实的感觉。须知于吉此人在历史上可是近乎于仙的传奇人物。按照史书记载,一说于吉在汉顺帝时,于琅邪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不过从顺帝年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六十岁,照这算法于吉早已过了百岁。另一种说法则称于吉是汉末琅琊道士,时常往来于徐州扬州等地,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后因被东吴百姓尊称为“于神仙”,而被东吴霸主孙策以“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为由所斩杀。

    不过不管哪儿一种说法,围绕于吉的描述大致包括《太平青领书》、道士、于神仙等要素。而将这些要素整合起来,蔡吉所能想到的只有三个字——太平道。是的,不管是从历史上的记述,还是一直以来林飞小心谨慎的表现,以及白天那三百力士在五行遁术上的造诣,蔡吉都可以断定于吉就是太平道的人。而且其身份绝对不会低。

    所谓“太平道”乃是由黄巾贼领袖张角以《太平清领书》为理论基础创建的早期道教的一个分支。张角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础上,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的终极教义。并进而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召集各地教众起事推翻东汉王朝,从而开启了乱世的开端——黄巾之乱。

    不过也有人说张角的《太平清领书》是由于吉传授的,于吉才是太平道的真正创始者。不过不管太平道的创始者是谁,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太平道不同于普通的道教,它提倡的不是修仙,不是长生不老,而是要将天下改造成传说中的“太平世界”。这就意味着太平道无论在那个时代都将是朝廷的心腹大患。而眼下这样一个麻烦的宗教组织不仅找上了自己,并且还来了这么个宗师级人物,蔡吉顿时就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难道现在就将此妖道轰走?

    还是干脆砍了了事?

    然而杀意只在蔡吉的脑中一闪而过,就被她立即给否定了。历史上杀于吉的是小霸王孙策,而孙策不久之后就死于了暗杀。虽然也有记述说杀孙策的许贡的门客。但自白天看过那三百力士的五行遁术之后,蔡吉不禁更加倾向历史上的孙策是死在于吉余党手下。而倘若自己这会儿杀了于吉,会否像孙策那样遭受报复?想到这里,蔡吉不禁暗叹林飞双手奉上的是,三百夺宝奇兵乎?还是三百夺命奇兵?

    这几天比较忙,更新比较晚,还请诸位见谅O(∩_∩)O~~~五大旗主齐刷刷地抱拳~~~致太平要粉票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十八节 太平余孽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十八节 太平余孽

    机遇往往与危机以孪生子的姿态降临于世。区别在于有的人因害怕危机而错失了机遇,有的人透过危机抓住了机遇,还有的人奔着机遇而去结果得到的是危机。但无论未来是何种结果,瞻前顾后都不是蔡吉的风格。哪怕明知林飞、于吉乃居心叵测之徒,她也没有就此恼羞成怒。因为蔡吉向来都信奉后世一位大亨的名言——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于是在经过最初那短暂的惊讶之后,蔡吉很快就恢复了常态,并以不置可否的口吻向于吉还礼道,“于道长说笑了。致太平者,又怎会是化外之人?”

    于吉眼见蔡吉一上来就毫不避讳地点穿了自己的身份,意外之余,倒也在心中重新评估了一番面前这少女府君的胆识。不过于吉终究是修道之人,不会喜怒形于色。却见他长袍一抖,捻须颔首道,“世人都道蔡府君天资聪颖,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看来小蔡府君与本道确有仙缘。”

    我是官,你是贼。有哪门子的仙缘哟蔡吉一面暗自冷笑于吉的厚颜攀附,一面则依旧不咸不淡地回应说,“道长过奖了。本府对求仙问道毫无兴致,亦不认为这天下能重现远古黄帝之世。何来仙缘一说?”

    “蔡府君此言差矣。本道历来不求长生成仙。至于黄天之世,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以蔡府君在东莱这两年的举措看来,府君似有平息乱世,还天下太平之志。如此一来,岂不是暗合‘太平’二字。”于吉说到这里,直起身冲着蔡吉悠然问道,“倘若老道所言非虚,那可否借此仙缘,成府君座上之宾?”

    虽说耳听乱世的始作俑者声称要“还天下以太平”,多少让蔡吉觉得有些违和。不过眼见自己给了于吉如此一个大钉子,对方还是不依不饶,蔡吉心知太平道这一次是真的卯上自己了。不过,卯上就卯上。烂船尚有三斤钉。太平道当初能在大汉闹出那么大的声势来,应该多少还有点底子才是。就不知这于吉究竟能拿出啥像样的筹码了。要知道光凭那三百力气可不足以令本太守冒险与汝等黄巾余孽合作。

    抱着这样的想法,蔡吉当即黛眉一挑,抬手向于吉邀请道,“请上座。”

    就这样,在场的四人各怀心事按主宾坐了下来。不过蔡吉一坐定,却并没有向于吉探问什么。而是转过头冲着牵线搭桥的林飞,探问道,“未曾想林郎君对太平道也有所涉猎。却不知林郎君究竟是墨门子弟?还是太平道?”

    哪知林飞却一反往日玩世不恭的模样,以恭敬而又不失严肃地态度回应说,“林某乃墨者。”

    一旁的于吉也跟着附和道,“林郎君虽不是同道中人。但如蔡府君一般存有悲天悯人之心,故而才会乐善好施地资助吾等。”

    林飞与于吉的一唱一和无疑昭示了墨门与太平道之间密切的关系。同时亦解答了蔡吉心中的诸多疑问。太平道的诸多“妖术”从何而来?太平道缜密的地下组织如何建立?太平道起事的资金如何筹得?

    此刻看来所有问题的答案最终都汇集到了林飞这个墨门子弟身上。当然蔡吉不相信光靠林飞这样一个年轻的墨者能成如此大事。更何况以他的年纪,张角起事那会儿他还是个十多岁的少年。真正在暗中资助太平道的应该是林飞的师长们。

    不过这会儿的蔡吉无心深究林飞的后台是谁。因为林飞与于吉的态度俨然让她意识到,自己正深陷太平道与墨门两大秘密组织的算计之中。而有意思的是,蔡吉之前还一心想要借墨门的名头,建立东汉的共济会。但这一刻宗教与技术的结合却以这种充满阴谋的姿态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当然蔡吉并不会因此而心生畏惧。在她看来倘若这两个秘密组织真那么厉害,就不可能在历史上一直游离于主流之外。且不说墨门的沉寂千年。就算太平道、弥勒教、白莲教等宗教组织虽在历史上多次起事,却也一次都没有成功过。而他们此刻联手来算计自己这么一个女娃儿太守,也从侧面说明对方其实很弱小。

    且就在蔡吉暗自分析墨门与太平道的关系之时,一旁的林飞眼见其神色有异,不由开口问道,“蔡府君,有何不妥?”

    “本府只是有些意外墨门会与太平道合作。”被林飞打断思绪的蔡吉,以戏谑地口吻笑了笑之后,又跟着向于吉正色道,“言归正传。于道长如此辛苦地找上本府,不知所为何事?”

    “不瞒蔡府君,由于黄巾余孽为祸乡里,害得吾等太平道教众也被各地官府当做乱民无处安身。加之眼下中原战乱不断,教民们处境堪忧。老道在此恳请府君网开一面能收留吾等教众。”于吉说罢向着蔡吉深深地作了一揖。

    黄巾余孽?尔等难道不是黄巾余孽。蔡吉在心中冷笑了一下之后,顺势问道“多少人?”

    “十万。”于吉张口答道。

    十万怪不得小霸王孙策要砍你这老牛鼻子。蔡吉暗叹了一声之后,故作沉吟道,“人数可不少呢。”

    “府君明鉴,此十万人之中有七成是老弱妇孺。”于吉连忙解释道。

    蔡吉也知于吉说的是实话。以曹操接手的一百多万青州黄巾为例,除去老弱妇孺,这其中有三十万身体健康的男子,而这大部分人都被曹操安排农业生产。最终真正被编入军队的其实也就三万人左右。要是以相同比例对照于吉手下的十万教民,差不多该有三万左右的男丁。除去屯田需要劳力,最终能编入军队的也就三千人而已。算算人数虽不算多,可其意义却颇为深远。

    须知,青州兵目前在曹操的收编下,正朝着父子相继、纪代为兵的职业代、世兵化方向发展。而且据史书记载这支军队只听从曹操一人的命令。甚至建安二十五年,在得知曹操过世的消息之后,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根本不愿服从曹操的继任者曹丕。

    我能有曹孟德那样的人格魅力吗?

    能将这十万教众收为己用吗?

    蔡吉一面在心中如此扪心自问着,一面则向于吉提出了这个时代的诸侯都会有的担忧,“话虽如此。可汝等太平教众终究是以重现黄天之世为己任。本府自付不敢与黄帝比肩,达不成那等传说中的盛世。汝等若来此地定居,那东莱日后岂不是永无宁日。”

    “蔡府君多虑了。府君不仅爱民如子,且还曾点蝗成虾解救灾民。在吾等教民眼中,蔡府君就受黄天点化解救万民的仙君。试问吾等又怎会忤逆仙君。”于吉巧舌如簧地抛出了愿意用宗教来辅佐蔡吉的诱饵。

    没错,“点蝗成虾”正是这一切的开端。

    话说,自打张角过世,黄巾起事失败之后,曾经盛极一时的太平道也随之四分五裂。其中大部分受教义较浅或是完全借黄巾威名起事的教众,放弃了太平道“致太平”的宗旨,从而彻底沦落成毫无立场,只为生存而生存的流寇。这部分人或啸聚山林,如黑山的张燕、眭固;或投效朝廷,如白波的杨奉、徐晃。而另一部分太平道的忠实教徒则在于吉的带领下隐入市井,一面通过用符水为百姓治病的方式继续传教,一面则在暗中积蓄力量伺机东山再起。

    不过经过黄巾之乱的失败后,于吉认识到光靠平头百姓是夺不了天下的。太平道要想成事必须得到一方诸侯支持,并借助这个诸侯的旗号来争霸天下。起先于吉看上的是徐州州牧陶谦。这一来是因为陶谦当时初到徐州实力不济,正需要有人来帮他一把;二来徐州本就是于吉的起家之地,倘若能在徐州起事那自然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不过为人谨慎于吉并没有亲自上门,而是像这次一样,先派了坐下弟子阙宣去与陶谦接洽。而阙宣也确实不负于吉所望,很快就博得了陶谦的信任。并带着数千名太平道子弟与陶谦一同举兵,攻取了泰山郡的华、费二城。可正当于吉等太平道教众以为可以就此翻身之时,陶谦却突然翻脸,诛杀了阙宣,并将其麾下数千兵马收为己用。

    虽然于吉事后逃脱了陶谦的追杀,但徐州的失败使得太平道元气大伤。加之之后陶谦“扬佛灭道”,于吉只得带着残部退居对太平道态度相对宽松的东吴。可就在于吉一面在东吴发展教众,一面暗自物色新的合作对象之时,恰从青州传来了蔡吉被推举为东莱太守并点蝗成虾解救饥民的传闻。于吉闻讯后顿觉,这个十多岁的**府君正是为太平道量身定做的“仙君”。于是乎,也就有了后来林飞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接触。

    在于吉看来蔡吉信不信太平道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蔡吉有没有野心。而从通过刚才的那番对话,此刻的于吉已然能肯定眼前的这位少女太守是有野心的。既然有野心就不可能不接受自己的这番提议。毕竟对方是个女子,以女子之身想要争霸天下,要么拥有汉室血统,要么成为神。蔡吉没有汉室血统,可他于吉却能使其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女神,助其争霸天下。

    此刻的蔡吉又怎会听不出于吉的用意。事实上,倘若于吉像后世袁天罡对武则天那般说出“若为女孩儿,当作天子”的,那蔡吉会像历史上的孙策那般砍了这老牛鼻子。不过蔡吉并不知晓,于吉本来确实打算一上来就给她预测一下皇帝命。只不过林飞事先提醒于吉,说蔡吉不信鬼神,为人务实。故而于吉才会打消了装神弄鬼的计划。转而以更为直白的话语来向蔡吉表明,太平道能给她什么。

    同样的,这会儿的于吉也绝对想象不到,坐在他面前的这个女孩儿的体内有着一个来自一千百年之后的灵魂。这个灵魂见识过太多的人类兴衰,也看过不少世界级宗教的诞生与发展。所以于吉的这点小伎俩,在这个灵魂眼中不仅粗劣,而且愚蠢。在这一刻,这个灵魂打算利用一下于吉的野心,因为于吉虽然目光短浅,但太平道却拥有成为世界级宗教的资质。而宗教对于公元二世纪的地球来说有着比刀剑更锋利的力量。

    “罢了,既然有道长这番保证。本府就勉为其难收下这十万教民吧。毕竟都是大汉子民。”蔡吉一摆手大方地收下了太平道的教民。可她继而又向着于吉意味深长地微微一笑道,“然则,光靠‘点蝗成虾’之类的把戏可只能哄骗一些愚夫愚妇。太平道若想为更多的人所接受,道长还需在教义上多加钻研才行。”

    于吉没想到蔡吉竟会突然反过头来指点他教义。但面对那双仿佛能看穿一切的眼睛,这位鹤发童颜的妖道有那么一刻竟有了一种不耻下问的冲动。

    可是还未等于吉开口,蔡吉就已将话锋一转自顾自地说道,“不过十万之众实在太多。以东莱现有的良田怕是养不起如此多的移民。更毋庸说以后更多的教众了。故本府以为道长要想为教民寻一方乐土,不能仅限于中原。应该将目光放更远一点。例如,东莱对面的辽东。”

    “移民辽东?”一直没怎么发话的林飞愕然地惊呼道,“辽东可是蛮荒之地啊”

    “蛮荒之地?林郎君莫要忘了,龙口港的内堆放的一部分粮食还是从辽东、三韩运来的。三韩能种桑稻,辽东拥有牛羊。”蔡吉瞥了林飞一眼,继续盯着于吉说道,“故辽东人烟虽少,却胜在土地肥沃,且当地人对太平道也没什么抵触。倘若于道长有兴趣的话,本府可谓汝等牵线搭桥,在辽东划下一城之地归汝等自治。至于筑城的材料,定居的粮草,道长皆不用担心,以东莱的海船莫说是运物资,就是运兵马也不在话下。”

    于吉起先听蔡吉提到辽东也觉得太过偏僻,太过寒冷。而且还有乌丸、鲜卑等异族存在,这样的地方怎么能与青州粮仓东莱比。但当他听到蔡吉提及“一城之地”、“自治”等词汇之后,他那颗化外之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解谜章奉上~~~呵呵,总觉得既然穿到公元二世纪不写宗教有些遗憾。虾米~~基地*组织~~基督教滴TX也在罗马帝国“基地”着呐~~~小蔡邪笑,于吉爷爷,乃一进门没看出偶素借尸还魂滴~妖女,偶就知道乃是个神棍~(≧▽≦)/~啦啦啦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二卷 青州之鹏 第十九节 把酒而谈

    第二卷 青州之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