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夜话-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美好……他们坦白,他们天真,他们幼稚,他们热情,他们敢于幻想,敢于去相信。其实,赵学军觉得,他(她)们都是可爱的。

    赵学军很狼狈的回到家中,父亲去省里开会了,奶奶跟改霞姑姑回了乡下。奶奶在家乡有一口备好的寿材,每年都要上一次漆水,这二年,奶奶每次都要回去亲自监工,那里油漆不好,她会拿棍子敲人。橘子妈妈跟周瑞去了省里,现在,这家里就剩下赵学军自己了。

    泡在家中的浴盆里,赵学军捧着一本书在看。好像,所有的人都离开他的日子,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品尝到了,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总有一天也会离开你。现在,他虽然有些小小的享受这份孤独与自由,不过,他也盼望着一会谁拿着钥匙打开门大声的问:学军?你在家吗!吃饭没?

    放下书本,赵学军给自己身上打了一些药皂,清洗好自己出了浴室。他打开客厅的管灯,家中的电话突然就是一阵乱叫,吓人一跳。九十年代的电话机,那声音可以替代学校下课的电铃,吓人的很。

    “学军啊,你在家啊!”电话里的声音,有些熟悉却也有些陌生的。

    “你是?”赵学军努力整理关系谱。

    “我是小叔!你宋瞭望叔叔。”电话里的声音很夸张,还大声笑。

    “……瞭望叔叔?我爸不在……”

    “我不找你爸,我找你!”宋辽阔那边环境乱的很。

    “找我?”赵学军很认真的回忆了一下,自己跟这位瞭望小叔没什么交情啊。

    “对啊,学军,我原本跟我哥要你干爹的电话号码的。可你干爹那边没人接,这不就求到你了吗。”宋瞭望在那边呵呵乐,说话有些大舌头,看样子喝的不少。

    “我一学生,能帮到您什么?”赵学军觉得很纳闷。

    “明儿不是星期天吗,你在家收拾下,小叔现在叫车去接你。等忙完,小叔带你省会溜达一圈,喜欢什么就买,别跟叔客气。等着啊……”宋瞭望话音刚落,就撂了电话。

    忙音从话筒里连续的传出,赵学军眨巴下眼睛。怎么所有诡异的事情都发生在今天晚上了?

    赵学军没把宋瞭望的话当真,他随便做了点吃的吃完就睡了。

    半夜两点多,家里的窗户被汽车大灯晃的诡异,赵学军披了衣服坐起,打开窗户,宋瞭望站在一辆车外面指着他高声说:“不是不叫你睡吗,你这孩子!”

    一阵忙乱,宋瞭望一顿催后,赵学军留下一张简单的纸条,被依旧带着一身醉气的宋瞭望丢上了一辆进口车。赵学军不太认识汽车标志,他前辈子不熟悉这种车,后辈子也是第一次见,不过,这车的拍照是黑牌的。一般涉外的部门的车才挂这种牌。

    晕晕乎乎的,赵学军坐在敞亮的真皮座上,看着外面的景色倒退,觉得这是梦。汽车音乐里响着很流行的粤语摇滚。车行一会,宋瞭望从车前面扔到后面一个饮料,竟是易拉罐的。

    赵学军抱着那罐饮料,躺在车后座,清醒了一会便睡着了。迷迷糊糊的不知道睡了多久。车外汽车急流的喇叭声,自行车川流不息的铃铛声将他惊醒。揉揉眼睛,赵学军坐起来看着外面。这是这辈子第一次来省会,两辈子第一次见到省会的清晨。

    “以前来过没?”宋瞭望扭头对赵学军笑。

    赵学军眨巴下眼睛摇头。其实哪里还不是那么回事,城市大点,人多点。跟干爹去上海二手市场收家具什么的时候,那边也一样的。前辈子最后的时候,大城市的人跟小城市的区别在时间,大城市人的时间不够用。现在吗,在穿戴,要说起穿,有时候赵学军觉得小城女人更加有味道。大城市的人吗,也许是忙,也许是其他的。反正找不出特别有风格的,他们世界前端走,小城市人通常慢半拍。

    这辆黑牌车,穿街走巷的来到一个小区的后门。单看这个小区房子的新旧度,却是新建筑,很洋气。一栋栋的有些看着发瘦的。带着浓厚欧式风格的独栋三层小楼房。

    车子停在小区最深处的一栋房子前,五月的爬墙虎将这屋子刚刚攀爬到了一半,屋子的门窗都是带着欧式风格的曲角花。这个年份,这屋单看外貌就已经非常,非常的洋派了。

    宋瞭望按按门铃,不久,一个带着围裙的小保姆出来打开门,大概是一夜没睡,这位小姑娘眼睛里都是血丝。

    赵学军被宋瞭望热情的强拉着进了屋子,进门一伸脚,赵学军还是被小小的震了下,这屋子里铺的竟然是木地板,比起已经很讲究的赵家那些地板革来说,这里高出不是一个等级。

    赵学军没有做出太多惊讶的表情,他接过小保姆递给他的拖鞋换上,一回身竟看到那小保姆把他那双改霞姑姑亲手做的手工布鞋,一脸厌恶的放到家门口。

    走过考究的玄关,拐过一面由多宝格转化成的多宝格墙壁。这屋子里倒是古色古香,墙上有挂轴,挂轴上写的字儿很有趣,“江湖夜雨十年灯”,虽放在多宝格上面的东西,有些太不讲究,可是品味这东西倒是满房间都是。

    “呦,我以为都散了呢!还都跟这呆着呢!”宋瞭望打着哈哈,带着赵学军来到一个很敞亮的,打开推拉门就能看到后院的侧厅。

    这侧厅大约是昨晚刚开过什么聚会,桌子上摆满了喝了一半或者喝完的红酒酒瓶,饮料瓶。瓜果梨桃残留的皮核随意丢着。特大号的烟灰缸里,插满了烟屁股。靠着墙壁一圈豪华的沙发上七扭八歪的躺了一些人。在前世看来笨拙的落地黑音箱响着的士高的曲子,音量不大,可是大清早的听上去却很违和。

    “哪能呢,这不等你呢吗?这……就是你说的高人了?”躺在沙发上一角的一个男人坐了起来,这人二十四五岁,高约一米八上下,长相还算可以,算是个俊的,可他穿的挺夸张,黑色的真丝睡衣,衣服的扣子还是盘扣的。他取出一支香烟,用那种揭盖的汽油打火机点着后,吸了一口,毫不遮掩的笑了:“逗我玩那!”

    “这是万林市人大副主任赵建国的小儿子赵学军,住我大哥家后院,他很早就收集钱币了。”宋瞭望的姿态很低,努力介绍着赵学军。

    赵学军感觉到这一屋子里的人,眼神是轻视的,似乎一个区区的人大副主任在这些人眼里,就是个芝麻绿豆。

    这屋子里的人说话的口音,话题话外带出来的信号告诉赵学军,不用问了,又是奔着煤炭来的。十个山西人,九个倒过煤,十个倒煤的,十个做不成。从改革开放开始,地方上许多小煤矿,小炼铁炉子陆续的开始改变着山西整个的空气质量,这些南方人,一还有那浑身带着京味的外来客,有几个听口音竟然不像是内地人,该是一直成长在国外的香蕉人。他们似乎一直在一个很高尚的圈子里混着,赵建国的官职对这些人触动不大。

    “我逗你玩干啥,没听过人不可貌相啊,来学军,叫……不对啊,我比你大一辈,得,叫哥吧,叫叔叔阿姨,你们不愿意不是。这是你王哥,王宜宾……北京来的。”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宋长安,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感激宋瞭望的提点。赵学军对这些人谈不上厌恶,也谈不上喜欢,只是一群……算了,这二年,讥讽谁呢,都是站在时代尖端的弄潮儿。

    “您有事,就说,忙完帮我打张汽车票,我明儿还上学呢。”赵学军扭头对宋瞭望说。

    宋瞭望看赵学军有些态度生硬,连忙帮着遮掩:“小孩子,没见过世面,王哥别计较。”

    “不会,一小破孩,吃巧克力吗?秀儿,给小弟弟拿几盒巧克力,不能叫人白来了。”王宜宾态度倒是很大度,指指沙发叫宋瞭望带着赵学军坐下。

    赵学军今天穿着一件洗的很干净的白衬衫,□穿着一条松松垮垮的军裤,他喜欢穿旧的,觉得很舒服。他这种打扮,即便是在万林市也是土的的天怒人怨,橘子妈纠正过无数次。更不用说来省城了。

    宋瞭望失望于赵学军的不合作,他也不想想,人半夜睡得正香,被他一路拉来省城被人小看,赵学军这人一旦睡眠不足,脾气很闷。

    小保姆拿着几盒巧克力进来,态度还是不好,她不好好放,用丢的丢到赵学军面前的茶几上,宋瞭望顿时觉得不舒服了。

    “秀,脾气越来越大了啊!”

    秀瞪了宋瞭望一眼,脑袋一上扬,还哼了一声的走了,屋子里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你看咱们秀儿这脾气,越来越有城里人的范儿了。”

    “可不,越来越洋气了。”

    宋瞭望小心的看下赵学军,赵学军还是那副老样子,低着头,看着自己脚,他脚上穿着奶奶不许丢,打着补丁的袜子。直到现在赵家依旧活的简朴,奶奶不许丢任何衣服,对袜子更是执着,她每天打发时间的活计就是补袜子,擦东西。

    “那既然都来了,就给学军看看,只当……给开开眼了。”宋瞭望小心的说了一句。

    王宜宾点点头,一边的人笑嘻嘻的出去,没过一会取过一个漆盒,走到赵学军面前,小心的打开盒子,又翻开里面的红丝绸。

    赵学军抬起头,看了一眼盒子里的东西,嘴巴撇下:“多钱买的。”

    “提钱多没意思,哥哥就喜欢历史,就喜欢玩这些东西。瞭望说在你们万林市有两怪,我们就和他杠了几句,对不住啊小兄弟,大半夜的给你拉这么远,回头叫瞭望跟你父母解释下,不会打你的!”

    王宜宾说完,屋子里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那里收的?”赵学军语气没一点起伏的说。

    “啥?”王宜宾没听清。

    “那里收的。”

    “哦,原县乡下,一农民家垫桌子角呢。哥哥眼睛尖,一眼就看到了,瞅瞅开眼了吧,大清镇库之宝!三万三收的。没见过这么大的钱币吧?”王宜宾很稀罕的摸了几下那枚有小盘子面大,目测上去最少半斤多重,秤砣一样厚重的钱币。

    “扔了吧。”赵学军嘴角撇了下说。

    “啥?”王宜宾没听清。

    “假的,扔了吧。”还是那股子语气,不过这时候,听上去真的就是气人了。

    “我说你这小孩子,懂什么啊!”身边有个微胖的男人站起来,说话有些冲,看样子因为熬夜有些不耐烦。

    赵学军看了他一眼,没吭气。宋瞭望站起来陪着笑脸打哈哈。

    “原县那地方,从上秦至现在一直交通不便,它的规模一直就是个小县城,那地方不可能有镇库钱。清朝皇帝从顺治到宣统,也就二十来个铸钱局,从未听过在原县有这样的地方。这种用来镇库的东西,不可能出在哪里。”赵学军很有耐心的解释,倒是没有不耐烦,毕竟给宋瞭望招惹麻烦,也不好不是。

    “你……你摸都没摸,怎么就知道是假的,你这是说话呢,还是厥屁股随意放臭气呢!”那位胖子更加愤怒了,看样子就要过来打人了。

    宋瞭望站起来,把赵学军扯到身后也急了:“你这么大个人了,跟一小孩子计较什么?”

    “宋瞭望,不混了是吧?没事找抽呢你!”

    赵学军站起来,拉了一下宋瞭望,摇摇头,他回身对一脸笑的王宜宾说:“要不,我给您写个号码,你要嫌我年纪小,世面见得不多,您可以带着这东西,去他那里问下,他是专家,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您可以问下他。”

    赵学军左右看看,走到一边的台子上,拿起台历上的一支笔,写下一个北京的号码,还有名字递给王宜宾:“这位先生姓木,您可以拿过去叫他给你掌掌眼,兴许我看错了。”

    王宜宾瞪了一眼正在撕扯的那两人,宋瞭望与那人立刻不动了。一边有人递过一个砖头大的大哥大,赵学军差点笑出来,他扭头看着窗外,只觉得那个电话真的很搞笑。

    王宜宾拿起电话,没有给赵学军介绍的木先生打电话,他直接拨打了北京的另外一个电话,说了几句,报了纸上的名字,还核对了号码后,他对屋子里怒吼了一句:“都别他妈吵,吵屁!”

    屋子里的人安静下来,放下电话的王宜宾上下打量赵学军,过了一会,他笑了:“呦,真人不露相啊。”

    赵学军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的话,啥叫真人不露相,这个世界不大,干爹那样的怪物,全国没几个,正巧这几个还都相互认识。

    王宜宾对着门口喊了一句:“秀儿……去倒几杯好茶,给这位……小弟弟你喝什么茶?”

    赵学军坐下,摇头:“白开水。”

    秀儿端着水进来,此刻屋子里安静的诡异,这一次,这丫头没敢耍大牌,她小心的把水杯放下,又悄悄出去了。

    王宜宾拿起大哥大想了下,把大哥大递给赵学军,他张嘴想告诉赵学军这东西怎么用,赵学军却熟练的拿起来,一顿按。咱家虽是小城人,但是高橘子妈妈也有一部不是,上辈子多复杂的电话都用了,何况这玩意。

    “喂,木伯伯,我军军,有个东西,想叫您帮着看下……不去北京,您听听外形,出处,恩……重约……”

    赵学军一串目测的数据,很熟练的说出,那些行话一句接一句的倒是真的很震撼,宋瞭望这次得意了,他打开桌子上的巧克力包装,取出一颗锡纸包的圆形巧克力球讨好的递给赵学军,赵学军接过去,一边咬,一边嘟囔:“……我不去,上学呢。恩……我就一枚,不换啊!干爹不在……去德国了,恩……体检。我说他不信,真的,你跟他说。”

    赵学军把电话递给王宜宾,王宜宾迟疑了下接去过,这次没狂妄,说话的时候姿态很低,非常非常有家教的样子。这里说的有家教绝对不是装的,这人一看出身的家庭就不错。

    王宜宾放下电话,盯着桌子上那枚三万三收来的大钱儿,越看越生气,他拿起来掂掂后,愤然的骂了一句什么,猛的站起来对着玻璃窗就丢了出去。那块巨大的落地玻璃,应声而碎了。



44

44、第四十四章 。。。

    星期天早上的气氛并不愉快,一夜没休息的宋瞭望跟着王宜宾去找谁谁算账去了。在他们话的字里行间,赵学军倒是听出来了,这里面没有什么所谓的王宜宾有这一双发现好东西的慧眼,那东西充其量就是一个倒卖古董的人编出来的有趣故事。而这笔买卖的介绍人,就是那个跟宋瞭望要打架的胖子,怪不得呢。

    一块超重的铁疙瘩,从模具里批量生产出来,再埋到火炕墙里熏一年,取出来后给予一个传奇故事,一变身就是几万块到手。对于王宜宾这种突然暴富的人们来说,与其是为爱好收集物件,不如说就是为了一个抬身价的故事付出的一笔愚蠢费用。他们甚至不懂得,什么是收集文化产物的真谛。这些人甚至不会去为一件古董而去看一本书了解一小段历史。

    这才是一九九零年,古董市场已经开始复苏。在进步之余,又难免无可避免的开始倒退,解放前那些古董贩子用的一些老招式,从落后的封建社会搬到现代,一样适用,甚至……更加好用。

    宋瞭望匆忙叫司机送赵学军去省会的一家宾馆住,他承诺回来后,定然要带赵学军去逛遍省会的好店铺,随便他要什么。赵学军听到那一卡车的承诺后,那也只是笑笑并未当真。按照宋瞭望的想法,他觉得,最多给赵学军买个篮球什么的哄哄就好。被人当小孩一样支使来支使去,赵学军一点都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车窗外车水马龙,人员拥挤。即使这是星期天,这种改革开放十年后的九十年代初期特有的现象,影响着整个省城的大街小巷。人们永远都是那么匆忙,永远都像在与时间赛跑。人们努力的奔忙,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追赶什么?他们仿若在追赶一个故事,在追赶一些传说,就像山西人的远祖之一夸父一般。他想看到太阳,就花了一生时间去朝着那个方向走,从来没有想过回头。山西人一直就是那样,质朴,憨厚,听话,假若给山西人一个目标,只需随便一说,山西人永远是那种不多言,不多语,只是会默默执行走直线的一个省份,踏实的令人心酸。

    赵学军并没有去宾馆,他现在是学生,缺课一样要请假。所以,他只是请司机带着他去了省会的一家老巷子。以前,在省会住的大伯从省城往家乡捎带东西的时候,除了一些小城里买不到的稀罕物之外,大伯家喜欢给老家带一些省城老巷的醋。赵学军十分稀罕那股子古井水酿造出来的老醋味道。那种醋不是书面上所谓的什么酸香,什么古井水有股子甜味云云。他单纯的喜欢那一份古井的厚重,山西人特有的浓郁的乡情。

    下了车,赵学军与司机道别后,在巷口给母亲高橘子打了一个电话,母亲并未开机。她的那部大哥大,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在做生意的时候摆在桌子中央,用来抬身价。无奈之下,赵学军将身仅有的十几块钱拿出来,买了一个十公斤容量的塑料壶打了十公斤醋,又提着这壶东西走了十七八里地,才走到省城通向万林市的公路边的一个小饭店。放下沉重的醋壶,赵学军在小饭店门口找了两圈,终于找到一辆万林市运输公司的货运车。他等了一会,待饭饱之后的司机师傅回到车边,赵学军连忙笑着过去抄着乡音打招呼:

    “叔!回万林不呢?”

    “咋呢么?”

    “我也回呢么,木钱了么。”

    “万林那类?”

    “北街老槐树呢么。”

    “上吧!”

    赵学军上了车,司机师傅还给了他一个苹果。他们用乡音聊着家乡那点子事儿,缓缓的……离开了这块繁华地。这次省城之行在赵学军来看就像一个笑话一般,由玩笑开始,又由玩笑结束。从头至尾他都被当成了一个只有一些特殊爱好的执拗的乡下少年。王宜宾并未因赵学军北京的关系,对他多出一些尊重。在他看来,那些早就该腐朽的总是带着酸气的老家伙们,并不可爱。就像他的外公,话里话外满是唠叨,充满批判与不合时宜。

    又是一路颠簸,赵学军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星期天后半夜,他洗了个澡一睡就睡到第二天半上午,此时,学校的两节课已经结束了。

    打开课桌翻盖,赵学军取出第三节课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