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青拿天鹅-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语。两日……一切都要变得这般急迫。
  姬舆面色平静,让寺人衿扶我进车厢里。
  我没有动。
  心中沉沉的,却又涌起一阵莫名的烦躁,似乎被什么压着无法开解。
  “姮?”姬舆声音微讶。
  “舆不必送我了。”我开口道。
  姬舆似是一愣。
  我垂眸,深吸一口气,只觉心里有什么再也遮拦不住:“舆既事急,稍后上了周道便可往西,我也有侍卫符节,可自行返杞。”话一股脑地出了口,带着乖戾,好像要将积聚的闷堵一下开解了去。
  四周忽而安静不已。姬舆仍站在我面前,身形遮住了光照,纹丝未动。
  我稍稍抬眼,正对上一双情绪莫辨的瞳眸。停滞片刻,我倔强地向一旁闪开视线。
  一只手握住我的肩膀,姬舆的声音低低响起:“何出此言?我返宗周乃既定之事,如今不过多了王命。”
  “是。”我用力把他的手拉下,看着他:“散心是你说的,返国是你说的,如今有王命也是你说的。”我冷笑一声:“这世上人人皆有苦衷。”
  “姮!”姬舆眉头皱起,声音略沉。他正要开口,我却不再理会,径自地转身坐到了车里,吩咐寺人衿放下车帷。
  光线突然暗了下来,只见帷帘的织纹在风中微微漾动,似乎将车外的所有声音也一并隔断了。
  寺人衿在旁边不住地瞅我,神色小心。外面没传来什么大动静,坐了一会,好像听到姬舆说了什么,有人应诺,稍顷,车马慢慢地动了起来。
  我的身体随着颠簸摇晃,双眼仍盯着帷帘出神。心里仍堵得慌,乱糟糟的,愈加理不清。
  车子一路往前,走走停停,不久,轮下传来驶过木桥的隆隆声。
  走上一段山坡的时候,我透过缝隙向后望去,城墙后面,虢国宫室庑顶渐渐变小,却依旧沉重,像是要把所有的秘密都封缄在里面一样,褪成灰蒙蒙的一片,最终消失在一片葱郁的密林之后……
  车马一路奔跑,上了周道也没有停下。天黑之后,在火把的光照下,一行人又回到了管野的旅馆。
  待车子稳住,寺人衿掀开车帷,扶我下车。眼睛瞟向不远处,姬舆已经下马,正将马交给侍从。转眼间,他忽然将目光投来。火焰在夜在风中晃动,他的脸映在交错的光影中,不甚清晰。
  我看向寺人衿,伸手整理裳下压乱的皱褶,对她道:“入内吧。”说着,迈步向旅馆里头走去。
  馆人举着烛燎,引我们一路走到住宿的馆舍,打开房门。我们进去,寺人衿把壁上的松明点起,昏暗的灯光霎时将简陋的房间盛满。
  “君主可想用膳?”寺人衿问。
  我摇摇头:“我想洗浴。”
  寺人衿应诺,与馆人一起退了出去。
  门轻轻掩上,悄然无声。
  我四下里看了看,走到卧榻前坐下,缓缓地躺倒在薄薄的褥上。身体沉沉的,只觉疲倦无比,我闭上眼睛,想让自己放松一些。
  脑海里慢慢浮起了白日里的情景,姝苍白的脸、虢子意味深长的面容,那些话语,似乎犹在耳旁。
  “姮既已尽皆知晓,我也无可推脱……”
  “……虢杞婚、婚姻之国,于太子,也是同、同喜。”
  “此事传出,于杞国有损无益!”
  “……唯愿其身、身无咎……”
  “君主……”耳边忽然传来寺人衿的声音。我睁开眼,只见她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我身旁,自己刚才竟睡着了。
  我从榻上支撑着坐起来:“汤水备好了?”
  “尚未,”寺人衿答道:“馆人稍后送来。”停了停,她面色犹豫地看着我:“君主,小人方才在廊下见到虎臣,他说堂上已备好饭食,要小人请君主过去。”
  我怔了怔,眼睛朝门外看去,只见漆黑一片。沉默片刻,我说:“我不饿,请虎臣先用吧。”
  “诺。”寺人衿偷眼瞅着我,往门外走去。
  不料,没过多久,她又回来了,身旁多了几个端着食器的侍从。
  “君主,”寺人衿一脸为难,小声地说:“虎臣命小人把饭食带来。”
  我诧然看着那些用具,林林总总,问她:“虎臣吃过了?”
  寺人衿道:“虎臣还在堂上,这些是君主的。“
  我微微颔首,指指一旁的案:“放下吧。”
  寺人衿如释重负,赶紧让众人把食器放在案上。这时,馆人送了大桶和热水进来,我让他们都退下,把门关好。
  温热的水汽将灯光染上一层氤氲,我把头深深地埋进水里,良久,复又抬起来。身体的疲劳感舒缓了许多,我抹了一把脸上的水,靠在桶沿上,静静地不语。
  昏黄的灯火微微颤动,案上的食器高高低低,投下模糊的影子。眼前,似乎浮起了刚才旅馆前的那张脸。
  心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再度将头埋入温水中……
  夜色渐渐地更深了些,我洗过澡,再用过些饭食,见没什么事,便吩咐寺人衿收拾了一下,熄灯就寝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久前小睡了会,我躺在榻上,许久也无法入睡。不自觉地,脑子里又转起了白天的事,怎么也无法平静下来。姝的脸、虢子的脸、锦衣撕成的布条、虢子怀抱着姝……我翻了个身,再闭上眼睛,却又浮起了姬舆的样子……
  邻近的席上,寺人衿响起了轻微的鼾声。
  我索性坐起来,穿上单衣下榻,打算去廊下走走。
  打开房门,一阵凉丝丝的夜风迎面而来。
  庭中静悄悄的,似乎所有人都已经歇息,壁上烛燎半明半灭,将要燃尽了。
  我走出去,轻轻地掩上门。庑廊很窄,我抬头,皓月当空,光华从檐上洒下,将我的衣裳镀得银白。
  墙和木柱间只容得下一人的位置,我缓缓前行。走了一段,快到连接庭院的台阶时,忽然,一个身影映入眼帘。
  心微微碰撞了一下,我不由地停下脚步。
  姬舆坐在阶上,身形一动不动,似乎正望着庭中,不知在想什么。
  不想竟会在这个时候碰到他。我愣住,诧异地站在原地。
  像是察觉到了动静,姬舆回过头来,瞬间,视线相遇。见到我,他似也是一怔,稍顷,从阶上起了来。
  月光下,他的轮廓清浅,不知表情。犹豫片刻,我向他走过去,在阶前站住,看着他。
  “还未歇息?”稍顷,姬舆首先开口,声音低低的。
  我微微点头,说:“睡不着。”稍顷,看看台阶,又看看他:“舆也未睡?”
  “嗯。”姬舆道。
  沉默了一会,我又问:“为何?”
  姬舆注视着我,没有说话。两人相隔得并不远,站在台阶上,我可以与他平平对视,只见那眸中神采深沉。
  我没再往下问,移步下阶,在他刚才的位置旁坐下。片刻,姬舆也坐了下来,台阶不宽,我和他之间不过半拳距离。
  地面上,月光如霜,两个人影浮在上面,一大一小,淡淡的。
  “舆,”我轻轻地说:“白日里……嗯,白日里的话,你勿往心里去。”
  姬舆没有立刻答话,等了会,却听他说:“可是因为虢子及庶夫人?”
  我吃了一惊,转头看他。
  姬舆目光清亮:“彀父曾与我说,你在国中与庶姊不睦。今日在虢国,可是受她与虢子为难?”
  猜得真准。
  我唇边泛起一丝苦笑,道:“不算为难,不过了了些事,虽不快,却终是明白了不少。”
  姬舆看着我,没有开口。烛燎和着月光映入那目中,似有思绪沉凝。
  “舆又是为何?”我深深地呼吸一口气,岔开话题,转而问他:“为何这般匆忙赶路?”
  姬舆一讶,道:“乃天子……”
  “并非现下,”我打断他的话,看着他,说:“之前在伏里,你说了要与我留下散心,未过两日,你却忽然说要走;便是在路上,你也一日未曾停歇,为何这般心急?”
  姬舆愣住,片刻,他转过脸去,说:“自然是为秋觐。”
  我想了想,仍不怎么信。秋觐这样的大事,依姬舆的性格,定是早有考虑,怎么会随便地决定去留?
  突然有些了解为什么丹总要追着辰问到底。我疑惑地看他:“真的?”
  姬舆瞅瞅我,目光飞快:“然。”
  他表情不大自然,我稍稍把头凑近前,却见那颊边,似乎泛着可疑的红光。
  微愣片刻,我不由地觉得好笑。
  自己心里藏有绝不能说的事,而姬舆又何尝没有秘密?
  正想着,姬舆忽然回过头来。我不及退后,两人的脸正正对上,近在咫尺。
  气息在鼻间交融,我的表情仍挂在脸上,渐渐凝固。
  他的脸比我大得多,目光点点敛起,眸色深深。谁也没有后退,空气中浮动着某种未知而又明显的意味,急促地随着呼吸沁入了心间,阵阵地催动起心跳。
  一双大手环过我的背上,缓缓用力,我看着那脸庞俯来,慢慢垂下眼帘。
  面上热气丝丝蒸起,不自觉地想,上次这种感觉是在什么时候?大舟上?……不,好像更远一些……伏里?
  似乎真的过了太久了……
  马车疾驰,在阳光下驶过城池和原野,将路上的漫漫尘土抛在了后面。
  我手上撩着帷帘的一角,看着道旁的野外景色。风吹进来,仍带着夏天的热度,却惬意无比。
  寺人衿坐在旁边,双眼看着我,表情怪异。
  我抿抿唇,没说话,仍带着笑地继续望向外面。马车的前方,一个挺拔的身影坐在当先的骊驹上,尤为醒目,炽炽的日光下,衣裳颜色堪比白雪。
  群山在天际隐去,熟悉的平原和森林映入视野之中。过了郐,再赶路一日,杞国无垠的田野出现在眼前,秋收已过,到处是金黄的草垛。
  送我入野中两三里,姬舆停住,下马走到我的车前。
  “不随我进去?”我心知他要说什么,问道。
  姬舆摇头,微笑道:“若入见东娄公,礼节繁琐,我还须返王城。”
  我看看天,说:“尚是日中,往乡邑中用些膳食也好。”
  姬舆温声道:“我等已备下浆食。”
  我望着他,不再言语。
  姬舆低头,抬手抚过我的脖子,把玉韘端正地摆好,又将双手稳稳按在我的肩上。
  “开春之前我就会再来。”他微微靠近我,嗓音低沉。掌心的温度透过衣料传来,像是与日光的灼热融作了一处。
  我点点头:“好。”
  姬舆目光深深,似还有言语。他的身体将灿灿的日头挡在脑后,眉目间投下黝黝如镌刻般的阴影。稍顷,他的唇边挂起一个笑容,手缓缓放下,便要转身。
  “舆。”我伸手拉住他。
  姬舆一愣,看着我。
  我转头看向寺人衿:“去田里为我采束花。”
  寺人衿懵然:“花?”
  我点头。
  她狐疑地看我,又看看姬舆,犹豫了一会,说:“诺。”
  看着她下车离开,姬舆一脸不解,低声问我:“你要花做……”话还没说完,我的双臂已经紧紧圈上他的脖子。
  帷帘散落下来,将明晃晃的天光遮去。姬舆弓着身体,微微僵住,我将唇贴在那温热而柔韧的触感间,辗转流连。一双臂膀箍住我的腰背,随即用力收紧。两个心跳在胸前突撞,姬舆埋下头,热烈地回应,鼻息交融,充满了汗水和阳光混合的味道。
  好一会,两人喘着气地分开,帷帘撩起,光线伴着热风重又充溢四周。
  姬舆炯炯地注视着我,脸上染满了红潮,素白的襟前犹自起伏。
  “在杞国等我。” 稍顷,他说,嗓音轻柔而浑厚。
  我莞尔一笑:“诺。”
  他面上红炽仍盛,没再说话,片刻,转身大步地走向坐骑。
  骊驹似是兴奋地刨了刨蹄子,姬舆翻身上马,坐定后,回首向我望来。
  我微笑着朝他摆摆手。
  姬舆面上舒开笑容,大喝着一拍马背,骊驹撒开四蹄,引着在众侍从的往来时的方向奔去。
  “君主。”寺人衿手里拿着一捧野菊回来了。她望向远去的众人,说:“虎臣离开了?”
  “嗯。”我轻轻地说。
  她瞅瞅我,片刻,把花递给我:“君主,乡鄙之地,只有这些野花。”
  那些小花颜色黄澄澄的,衬着翠绿的叶片,煞是可爱。我看了看,只从中抽出一朵,笑着对寺人衿说:“都送你了。”
  “嗯?”寺人衿愣住。
  我仍是笑,将小花凑到鼻子下嗅了嗅:“上车吧。”
  御人扬鞭,响声在空旷的田野中震荡开去,马车在几名侍从的簇拥下,沿着颠簸的大道向前奔驰。
  天空湛蓝如深海,广阔无际,天边的云端处,雍丘的双阙身影笔挺,默默地迎接我归来。

  返宫

  彤云开始染上天空的时候,马车缓缓地驶入了雍丘的城门之中。寥寥数骑,并没有引起大街上国人们太多的注意,御人赶着车,一路走进了宫城。
  时间匆忙,报信的使者并不比我们先到多久。但出乎意料地,当我从车上下来,看到叔姬前来迎接了。
  “君主一路辛劳。”她说,笑容一贯和煦。
  我敛起讶色,行礼道:“庶母。”母亲丧期未尽,我在路上时已重又披上了斩衰。叔姬也一样,她全身素白,没有一件饰物,生麻包裹下,脸色愈加显得苍白。
  她上前一步,虚扶起我的双臂,看着我:“半月前,使者来报,说君主曾坠入河中,不知……”
  我笑笑:“庶母关心,姮无恙。”
  叔姬又将我仔细地打量了一会,微微颔首,叹了口气,道:“君主何须这般客气,如今夫人已去,吾等则当尽心照料。”她轻抚我的手,柔声道:“方才我得知君主返国,已吩咐宫中备膳。”
  我了然。母亲刚去世的时候,后宫的事务一下无人管理,都落到了觪的头上。觪忙不过来,齐央又正怀孕,思及叔姬多年辅佐母亲,凡事都有经验,宫中的日常事务便交由叔姬暂管。她来迎接,想来是因为使者把我回国的消息直接禀给了她。
  “有劳庶母。”我谢道。
  叔姬面带笑意,又寒暄了一番,与我往宫内走去。
  “姮离宫月余,不知君父身体如何?”我问。
  叔姬道:“国君仍时而健忘,身体却好了些,每日除与上卿过问些庶务,还常往宫苑中习射。”
  我颔首,又问:“太子妇与世子可好?”
  “太子妇与世子皆无恙,”叔姬微笑:“日前太子妇还曾领宫人拾掇夫人宫室。”
  “拾掇母亲宫室?”我愣了愣,看着她:“为何?”
  叔姬笑了笑:“我也不知晓,昨日去看,宫室庭院已打扫一新。”
  我微微蹙起眉头。母亲离开不满一年,丧事的物件还摆在那里。而且,她的宫室是嫡夫人才能入住的正宫,如今虽没了主人,却要一直空着。即便是齐央,在她当上夫人之前,也没有资格处置。
  “君父可知晓?”我问。
  叔姬道:“宫正曾将此事禀过国君,然,后宫事务国君早已多年不问,只吩咐一应治丧之物皆不得挪动。”
  “如此。”我沉吟。
  走到宫道的岔口上时,迎面快步走来一名父亲身边的寺人。见到我们,他行礼,说父亲闻知我归来,已在宫中备下膳食,要我过去。
  我诧然,没想到父亲会叫我跟他用膳。
  看看叔姬,她对我微笑:“既如此,君主当往见国君才是,我先回宫。”
  我颔首行礼:“庶母慢行。”
  叔姬点头,与侍从朝宫道的一头走去。
  父亲的宫室就在不远,寺人领着我,直直走入宫门,穿过庑廊和中庭。
  走上堂前台阶的时候,我听到里面有隐约的话语声传来,似乎有两人在谈话。其中一个声音缓慢,是父亲;而另一个声音明显轻快,陌生得很,像是个年轻人。
  我走到堂前,只见里面已经燃起了烛火,父亲端坐主位,正与下首一名总角男子说着话,面色和蔼,很投机的样子。
  这时,寺人向父亲禀报说我到了。两人停住,望过来。
  “姮拜见君父。”我行礼道。
  “姮回来了。”父亲脸上绽开微笑,颔首答礼,指指身旁一席:“来坐。”
  我应诺,走到那席上坐下。
  抬眼望去,他们两人都在看着我。父亲心情似乎不错,比我离开时精神多了;再看向对面的年轻人,我愣了愣。他的脸黑黑的,身形不小,目光明亮,长得有些英挺之气。我看着他,觉得面熟,却想不起是谁,而使我更加疑惑的是,他竟也披着斩衰。
  父亲似是察觉,笑道:“姮,这是你庶兄益,莫不认得了?”
  益?我惊讶地看向他,面上一窘,随即在座上行礼:“兄长。”
  “庄。”他还礼道,态度谦和。
  我瞅瞅他,仍有些不好意思。
  益比我大两岁,是父亲最小的儿子。他的生母庶妫是陈妫带来的姪,许多年前就去世了,他的教养便一直由母亲安排。我听丘提过,母亲待他不错的,衣食侍从样样不缺。但是,我从不曾在母亲宫里见过他,即便是祭祀和节日,他也永远是和一群庶室子女站在一起。
  在我眼里,益是个飘忽的人物。
  幼年时,他矮矮的,不爱说话,总是被兄长们挡在身后,我们之间除了见面时的礼节性问候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交流。而成童后,父亲准许益随着泮宫中的师氏出外游学,此后的几年里,除了重大的祭祀,他更是难得出现,即便见到也是匆匆一瞥。
  而现在……我好奇地看他,不知不觉间,他竟完全长成了另一副样子,自己都差点认不得了。仔细打量,眼鼻有点像觪;看久了,却又觉得更像父亲……
  父亲注视着我,道:“彀父来书,说你曾遇东夷暴民而坠河?”
  他的目光慈祥而关切,我怔了怔,心头忽而一暖,笑道:“君父放心,无甚大事,幸而获救。”
  父亲眸中深深,胡子动了动,颔首,低低地说:“无事便好。”稍顷,他脸上泛起笑意,转而拍了拍益的肩膀,对我说:“姮可知,益此次随王师驱赶夷人,立下大功。”言语间满是自豪。
  驱赶夷人?我又是一讶。
  益莞尔地望向父亲,又看看我,黑脸上满是谦恭,带着些不自然。
  算是为我报仇?我心中泛起一丝苦笑,向益欠身道:“兄长辛劳。”
  益再还礼,朗声道:“庄毋客气。”
  未几,寺人呈来膳食。父亲对益说:“孺子在苑中陪伴为父整日,也留下用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