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青拿天鹅-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寺人走到我身边,小声地说:“国君又犯病,一时糊涂,君主莫怪。”
  我略一颔首,走上前去。
  父亲仍站在案前,看着我,忽而露出一个微笑,眉目间神采熠熠:“沫!”
  我愣了愣,望着他:“君父,我是姮。”
  “姮?”父亲盯着我,良久,似是了悟,目光渐渐收起,声音也缓下来:“哦,是姮啊……”
  “君父,姮今日随兄长往卫国。”我轻声说。
  父亲点了点头,眼睛却没有看我,只四下地张望,好像在找着什么。
  “沫呢……”只听他嘴里喃喃道,怅然若失。
  车轮轧在大路上,辘辘地响。天空中,大朵大朵的云彩漂过,时阴时晴。身后的城墙上,双阙之间,齐央和她怀中襁褓的身影变得越来越小。
  离开时,觪逗了庚许久才登车启程。车子渐行渐远,他几番回头朝城墙望去,唇边含笑。
  道旁,大树舒展着枝条,绿油油的,我看着,想起了邑姜宫前那棵自己从未见过的老桑。
  “姮在想什么?”觪问道。
  我淡笑:“想君主和公子。”
  “君主和公子?”觪讶然。
  我没说下去,看着他,道:“阿兄可曾对什么事后悔过?”
  觪怪异地看了我一眼,想了想,说:“自然有,只是我会想,即便再回到当初,我也将照旧行事。如此考虑,便不觉得悔。”说完,他转向我:“姮有后悔之事?”
  我笑而摇头:“无。”
  觪微笑:“那便好。”

  虢子

  入夏以来雨水不断,道路泥泞,虽然早有准备,但往卫国的旅途仍然比预想中要艰难。出行的第一天,车轮就在泥里陷了几回走不出来。晚上在逆旅中歇宿的时候,连觪都累得早早休息了。
  “姮,如今看来,渡河经封父及胙往卫是不可行了。”第二天,觪皱眉对我说。
  我想了想,问:“阿兄欲绕行周道?”
  觪点头,道:“昨日为兄向逆旅中人询问前方路况,得知河水泛滥,野道难行更甚,不如往祭,虽远上一些,却省事不少。”
  我微笑道:“既如此,阿兄但往便是。”
  于是,一行人改道往西,先上周道,打算往祭渡过黄河。
  离开了野道,路上顺畅许多。好不容易有晴朗的日子,赶路的人不少,即便顶着火辣辣的日头也不亦乐乎。在周道上车行两日,过了管之后,再走一两天就是祭了。
  天色将暗下,我们在一处旅馆中歇宿。
  馆中的厅堂不大,却热闹非凡。旅人三几成群,据席而坐,馆人来来往往地递送浆食,觪带着我进去时,嘈杂声似乎一下低了下去,不少人将视线投来,打量片刻,又收回去,继续说笑。
  天气闷热,觪选了一处离门较近的地方坐下,召来馆人,让他送几样清淡的粥食。
  馆人应诺退下,觪将目光扫了扫四周,又看向我,笑了笑,没有说话。旁边的席上,几名士人聊得起劲,话题大多离不开天下时事,哪国洪水正猛啦,何处又淹了多少地啦,东夷大涝尤甚,不少人涌入中原避灾,哪些地方又有夷人抢掠作乱啦,等等等等。也许是赶路累了,我和觪谁也不开口,静等馆人呈上饮食。
  “吾子可是杞太子?”坐没多久,一个陌生的声音在席前响起。
  我望去,只见一个大夫打扮的中年人,正向觪揖礼。觪满面讶色,向那人还礼,说他正是杞太子。
  那人神色恭敬,拿出一块符节,说他是虢国大夫,虢子听闻姻亲路过,特遣他来,邀请我们往虢国一叙。
  “庶夫人正待产,思念母家,国君体恤,日前闻知太子往卫,思及雨后道路难行,太子或许将取道祭,便命小臣在周道上等候,如今,太子果然到来,小臣幸甚。”那大夫解释道。
  虢国?我诧异地看向觪,他的表情也疑惑不已。思考片刻,觪揖礼,道:“多谢大夫,既是虢子来邀,某前往便是。”
  大夫应诺,与觪议下明日动身,便退了出去。
  众人依旧喧闹,堂外,天色擦黑,馆人呈来粥食,又在四周燃起烛燎,晚风拂来,火光半明半灭。
  “姝?”我问。
  觪淡淡地笑:“还会是谁。”
  我默然。姝的母亲兄长都在杞国,她会知道我们出来,并不奇怪。虢子来邀,恐怕少不了她的意思,只是,不知此番目的何在,难道真是思念娘家人?想到她看我的表情,心中总觉得没底。
  “姮,”觪看着我,说:“虢子乃一方诸侯,又是姻亲,他遣人来邀,于情于理,我等推却不得。而我等往虢国,虢子须以国礼相待,姝即便与我等有隙,也要顾及体面,倒不必担心甚不利之事,去会上一会也不打紧。”
  我微笑,说:“姮知道。”
  东虢国并不太大,城池的四面,山梁起伏,多有险峻,是王畿东面的一道重要屏障。
  城门在车辆面前洞开,车轮声撞在两旁的厚壁上,骤然大声,闷闷地响。昨天前来接应的那名大夫在前面引着我们,一路走向宫城。我朝车外望去,这里的建筑看上去并不如杞国那样历史久远,也不如镐京那样气势磅礴,却修得相当坚固,光是那的城墙,无论夯土的高度或厚度,都堪比王城。
  车马辚辚向前,宫门处,一名上卿候在那里,领我们在虢子的正宫外停了下来。我下了车,与觪一起随上卿朝宫内走去。
  行至中庭,只见一人站在堂外,身着素缯朝服,看到我们,满面笑容地迎下阶来。他身后,侍婢扶着一名少妇,衣饰精致,裳下的腹部高高隆起,步履缓缓,正是姝。
  “太、太子前来,有失远、远迎!”那人走到觪面前,端正一揖。我打量着他,三十上下的年纪,个子觪差不多,面容算不上英俊,却长得相当和善。听他的话音,这个人当是虢子无疑。
  “国君多礼,杞觪诚恐。” 觪温文还礼。
  虢子揖让抬头,看到觪身后的我,微微一讶。
  “吾妹杞姮,随我一道往卫。” 觪解释道。
  我与他见礼,虢子似乎很高兴,笑着回头,对姝温声道:“吾、吾子,如今汝妹也来、来了,当好好一叙。”
  姝微笑,声音柔和:“国君此言甚是。”说着,她走上前来,与觪和我分别见礼,唤觪“兄长”,唤我“妹妹”,举止优美,笑容得体。
  虢子笑意盈盈,吩咐从人领我们到宫内坐下。
  “吾、吾子甚是恋旧,每每念起杞国,总、总落泪不已。”堂上,虢子坐在上首,对觪说。
  “国君怎与人说起这些?”姝在一旁轻声道,似嗔似怪,面上隐现娇羞之色。
  虢子笑道:“太、太子非外人,说说无妨。”
  姝含笑不语。
  觪看着他们,浅笑:“国君如此爱护,杞人感激。”
  接着,虢子向觪问起路上的状况,又讨论起各国涝情。我在下首静静地听,姝坐在虢子身边,一言不发,姿态温良贤淑。偶尔,两人目光相遇,姝的唇边微笑不变,淡淡地望了过去。
  一场谈话宾主尽欢,虢子兴致很高,热情地招待我们用膳,吩咐寺人务必细致地照料起居。
  “姮定是好奇今日为何至此。”姝不紧不慢地说。膳后,虢子说我难得来,姊妹间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便让寺人送我和姝到她的宫里坐。
  侍从尽数遣走,剩下两人面对面地坐在榻上,再无掩饰。
  “自然是姊姊之意。”我说。
  “不是。”姝看着我,缓缓浮起一丝笑:“姮或许不信,今日之事乃国君所为,我也是今日才知晓。”
  “哦?”我微微一讶。
  姝倚在几上,抚着已经浑圆的肚子,缓缓地说:“几日前我兄长遣使来探望,说起太子往卫之事,其时国君在侧,便给他得知了。”说着,她忽而一笑:“我媵来时,国君曾问随行的大夫,杞国待我如何。姮猜那大夫如何回答?”
  我看着她。
  姝说:“那大夫答道,君主姝虽为庶出,却深得国君夫人喜爱,地位与嫡女别无二致。”她笑了起来:“‘别无二致’,姮,多有趣!”
  我勾勾唇角:“的确有趣。”
  姝缓缓叹下一口气,道:“国君信了,在他看来,既‘深得国君夫人喜爱,地位与嫡女别无二致’,我定是与尔等相处甚佳,知晓你与太子往卫,便使人去邀了来……呵呵,”她轻轻地笑:“我那夫君竟单纯至此!”
  我知道她的意思,不动声色:“姊姊有夫如此,当是大幸。”
  “大幸?”姝看着我,仍是笑:“确是大幸。国君第一次见到我时,旁人提醒了三声他才移开眼睛。此后日日不离,便是我有了身孕后搬入这宫室,他也仍与我同房。只是,姮谓之为幸,可知我当初的艰难?”她的笑意渐渐凝住:“我来不过一月,众妇便开始处处诋毁,可她们越是如此,我就越是牢牢抓着国君不放。”姝盯着我,笑容消去:“我不会像母亲,风光了十几年,却还要受那被发跣足之辱!”
  她语气急促,目光不掩凌厉,与在杞国时相比,丝毫未改。
  我深深地吸气:“姊姊想说什么?”
  “想说什么?”姝笑了笑,将手重新抚在小腹上,神色放缓:“姮,如今的一切,皆是我应得的,上天亏了我十数年,总该给些补偿。而过去的事,”她声音甜美:“我也必不忘却。”
  话音落去,一室静谧。说到这个程度,姝已经把对我的所有厌恶都挑明了,没有任何余地。
  这个地方也再没有待下去的必要了。
  “姊姊,”我注视着她,声音平静:“该解释的,我以前都解释过,如今姊姊仍有恨,姮也无能为力。只是,姊姊,人对于出身永远无法决择,姮对姊姊从无恶意,如今听到这番话也是坦然;而姊姊却要常常记褂心间,长此以往,不知谁人更屈些?”
  姝紧抿着唇,一言不发。
  我也不再说话,径自走出宫室。
  留宿一夜之后,我和觪踏上往祭的道路,虢子热情依旧,亲自将我们送出国境。
  “昨日姝与姮说了什么?” 路上,觪问。
  我笑笑,道:“说了该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姝对我的恨由来已久,是无法用道理挽救的了,希望那番歪理能让她想通。
  过河很顺利,车行几日,经过庸、凡、共,卫国广阔的原野出现在眼前。
  路上经过一片农田时,觪特地要我下车,和我一起走过去看散父的水渠。如觪所言,那些渠看似简单,却颇具章法,坡度和迂回掌握得很妙,每个隘口都开得合乎规矩,而田里的庄稼也长得比别处好。
  “阿兄,若我是卫伯,手中有散父这等人物,这田野中必是渠道纵横。”我说。
  觪微笑:“散父不一定在卫国,但总要打听仔细才好。”
  车辆沿着大道,驶过无数乡邑。傍晚时分,朝歌宏伟的城墙出现在一片苍翠的视野之中。
  早有大夫奉命前来,查看符节之后,他领我们入城。火把照耀下,朝歌的街道依旧宽阔,只是入夜时分,城市喧嚣不再。
  卫宫门前,一名卿大夫站在通明的火光下,身材高大,双目炯炯,是子鹄。“太子远道而来,国君命我在此恭候。”他对下车相见的觪行礼道,声音洪亮浑厚。

  重遇

  “有劳吾子。”觪微笑,作揖还礼。子鹄命守卫让开道路,御人扬鞭,车驾缓缓驶入宫城。
  卫伯王孙牟在正宫中与我们相见,几年过去,他的样子没什么改变,精神奕奕,面色平和。
  看到觪身旁的我,王孙牟颇为意外:“甥女也来了。”
  我上前见礼:“杞姮拜见舅舅。”
  “甥女勿须多礼。”王孙牟虚扶一把,含笑地看着我。这时,他的目光落在我穿的斩衰上,凝住,唇边的髯须动了动。稍顷,他看向觪,深深地叹下口气,道:“我同母之手足,唯汝母而已,现下独我一人。”说着,他眼圈微微泛红,神色间染满伤戚。
  “舅舅节哀。”觪低声揖礼道。
  王孙牟略略侧头,举袖拭拭眼角,再转回来,对我们笑笑,道:“尔等远道而来,舅舅却这般失态,罢了罢了!”他命寺人上膳,邀觪和我坐下。
  席间只有三个人,王孙牟解释说卫伯夫人身体不大好,到乡邑中休养去了;太子衍和公子顼正在宗周的辟雍中受教,还未归来。
  “太子丧中来卫,不知所为何事?”洗漱时,王孙牟问道。
  觪在座上欠身:“实不相瞒,觪此来乃为寻人。“
  “哦?”王孙牟讶然:“何人?”
  “不知舅舅可听说过农师散父?”
  “散父?”王孙牟一怔。
  “正是。”觪颔首,诚恳地说:“两年来旱涝相加,杞国微小,再不堪经受,觪无奈之下,想起散父。两年前,觪无意中在卫见到一渠,与丰渠甚为相似,故妄猜散父在卫,特来探访。”
  “如此。”王孙牟眉头微微皱起,道:“只怕太子白来一趟。”
  觪吃了一惊,与我对视一眼,问:“舅舅何出此言?”
  王孙牟道:“卫国之渠,确为散父所修,不过。是在灭商之前。”
  我和觪望着他,仔细地听下去。王孙牟说,当年,文王用散父在丰开渠,庄稼收成甚为可观,轰动一时。消息传到商王帝辛处,引起了他的兴趣,便将散父召到了当时还叫“牧”的朝歌。据说那时散父很得帝辛的欣赏,特地在牧野和济水边的滨邑各赐给他一片田土,任他试验钻研。后来,周人伐商,周师攻入牧,帝辛自尽,散父却也从此失踪了。
  “滨邑也有渠?” 觪问道。
  “然也。”王孙牟说:“散父其人,我过去也曾好奇,打听许久,只得知其修渠之地,他下落却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为商纣所杀,有人说他死于乱军,也有人说他随商人逃难远去。”
  “如此。”觪说,脸上掩不住的失望。
  我看看觪,问王孙牟:“散父可曾将所学教授于人?”
  王孙牟摇摇头,道:“不曾,是以天下通此术者唯散父。”
  我微微点头,心想也是,如果散父有传人,觪就不必这样艰难地寻找了。
  堂上几人沉默了一会,觪与王孙牟不再谈散父,转而聊起时事。
  说起大涝,王孙牟道:“今年雨水不断,夷人之地洪水泛滥,近来中原竟也有逃荒来的夷人。”
  夷人?我想起路上旅馆中那几人的谈话。这个时代,国与国之间很少接壤,存在着大片的荒地,想要穿行各国间并不困难。
  觪问:“吾闻有夷人作乱抢掠之事,可确切?”
  王孙牟点头,说:“抢劫皆因饥饿而起,夷人分散,只三五成群,尚不足为虑。各国乡邑已是严防,待大蒐之后,我自当率殷八师驱赶。”
  “大蒐?”觪想了想,道:“觪曾往虢国,虢子言及几日后,舅舅将与诸侯行猎于野,大蒐可是在此之后?”
  “正是。”王孙牟笑道:“天子命殷八师会同成周八师大蒐于雒,行猎之后,我即率师往成周。”
  觪颔首。
  散父没找着,这趟卫国之行似乎真的是白来了。
  觪正在孝中,并不打算参加射猎。第二天,当宫城外响起迎接诸侯到来的阵阵鼓角之声时,我和觪正讨论着回杞的事。
  “此番返国,我等不必绕路,也不必在虢停留,沿周道,不出十天,便可至雍丘。”我说。
  “嗯。”觪应道,双眼却望着外面,不知在想什么。“姮,”好一会,他转过头来:“为兄仍想寻那开渠之术。”
  我诧异地看他:“依卫伯方才所言,散父已是无望,阿兄意欲何为?”
  觪叹了口气:“话虽如此,为兄仍想往滨邑,看过才甘心。”
  我瞅他:“卫伯既早已寻访,滨邑也不过有渠罢了,阿兄此去又何益之有?”
  觪拍拍我的肩膀:“便是往滨邑留宿几日也好,或许可悟出些道理。”
  我睁大眼睛:“阿兄要自己来?”
  觪笑了笑:“为兄说或许。”
  我点点头。先不说能不能成功,难得出来一趟,多待几天我倒没意见。
  事情决定下来,两人打算去见王孙牟。不料,还没出门,就听寺人来报,说虢子已至庭外,欲进来拜访。
  虢子?我一愣,看向觪,他脸上很快恢复自若,吩咐将虢子请进来。两人回到堂上坐下,没多久,只见一人风尘仆仆地登阶上堂,正是虢子。
  “国君。”觪起身相迎,与之见礼:“再遇国君,杞觪幸甚!”
  “叨、叨扰太子。”虢子笑道。
  又待与我见礼后,觪请他坐到席上。
  虢子仍然与几日前一般和气,与觪闲谈起卫国,兴致很高。他问我们是否参加田猎及大蒐,觪说我们正值母丧,不宜宴乐,打算往济水滨邑逗留几日便返国。
  “滨邑?”虢子好奇地说:“滨邑甚、甚小,过河后,车、车行半日可、可至虢国,太子不若往、往虢。”
  觪笑而谢道,我们此去滨邑乃为寻访做客,不便往虢。
  虢子颔首,说姝临近生产,他此番出行,心中挂虑,准备大蒐一过就立即返国。
  一提起姝,虢子的脸上就喜意流露,他指着身边一个寺人对我们说:“此人为吾、吾妇随人,吾妇忧、忧我在外不、不便,又甚念想太、太子公女,特遣他来跟、跟随,一可侍奉,二可往、往来问候。”
  往来问候吗?我看着那寺人,心里好不惊奇。从道理上讲,姝毕竟是杞人,与母家保持表面上的关系绝对必要,但是,这般热情却着实令人费解了些。
  觪脸上淡笑,波澜不兴。他问那寺人:“你叫什么?”
  “小人侈。”寺人将眼睛看了看觪,恭声答道。
  觪看着他,道:“寺人侈,庶夫人若问起,便说我与君主姮甚好,她大可安心。”
  “诺。”寺人侈道。
  觪点头,再没说什么。
  又寒暄了一会,虢子说还有事务须安排,起身告辞。待将他送走,觪和我便去向王孙牟告别。
  正宫外,寺人说王孙牟正会见诸侯。觪看看我,说既然这样,由他一人入内即可,让我先回住处等候。我看着宫内影影绰绰的朝服衣冠,也正觉得没兴趣掺和,欣然应允。
  觪的背影消失在宫门内,我驻足片刻,转身往回走。
  卫宫的宫道比杞国要长许多,望着两旁的高墙,我心里不住盘算,上次卫佼在信里说很想再见我一面,现在我到了卫国,是否该找她?卫佼已经嫁人,就不会再住在宫中,找她需要时间,偏偏现在又决定要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