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水密码之夺宝-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画疯认出了上面的文字,轻颂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第二章!

    如此看来,这里的石碑都和《道德经》有关了。

    古国平扫了一眼前面的石碑问道:“《道德经》一共有几章?”

    “九九八十一章!”皇甫枫流答道。

    老子当年骑驴西行,留下万世瑰宝《道德经》,凡五千言,本只分为上下两篇。后世为更加凸显这万经之王的地位,按至大之九数将其断句为九九八十一章,暗合天上九星、地下九宫之数。

    应双儿闻言忽然明白古国平相问的缘由:难道那书呆墨催成竟用了八十一种不同的字体,来写这《道德经》?那究竟意义何在?

    众人都是好奇心大起,都想看看那书呆下面又会用那些字体。却没发现,皇甫枫流的步子在不觉中慢了下来。
第135章 汉字七体
    第四块石碑上的文字字体优美形式奇古,却又比大篆简化了许多,只是今天的人看起来笔画仍显得复杂。

    画疯回头看了一眼皇甫枫流道:“果然,这书呆接着就是写小篆了。”

    车同轨、书同文,秦合六国后在战国后期文字的基础上统一以小篆为规范字,这是中国方块字真正形成的初期。

    众人细看去,那字形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犹如铁线;字形稍长而圆劲均匀,横平竖直之中透出秦人规范严谨的风格。

    沈君忧虽不懂书法,但对历史有一定了解,咋舌道:“不会吧,这么牛?”

    皇甫枫流摇头道:“岂止如此,这字体全部是模仿“泰山记得石”上的李斯手书字体!要是把这石碑作旧一点,几乎难辨真伪!”说着他又细看了下石碑,继道:“‘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是道德经第三章!看来书呆要以八十一种不同的字体来书写这《道德经》。”

    应双儿不解道:“中国字有八十一种吗?”

    画疯边走边答:“所谓汉字七体,指的是‘甲金篆隶草楷行’这七种中国字体的演化,可是几千年来的书法名家岂止八十一位?”

    皇甫枫流若有所思,却回头往来路看了一眼。

    画疯等在前面很快有了更多发现:工整端秀,笔画浑厚而纵横奔放的程邈“古隶”书写的第四章道德经之“和其光,同其尘”;

    以宽扁庄重,横长直短“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汉隶名篇《张迁碑》字体书写的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取法千古墨宝陆机《平复贴》而挥就的章草第六章“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然后是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相宜的“草圣”张芝之“今草”;

    左驰右鹜,千变万化又不失法度的张旭“颠草”;

    “醉僧”怀素大师援毫掣电、如壮士拔剑般神彩动人的“狂草”;

    飞鸿戏海般的三国钟繇小楷、卫瓘古拙劲正的魏碑;

    方润整齐的欧阳询正楷、婉雅秀逸的虞世南、疏瘦劲练的褚遂良、骨力劲健的柳公权柳体、于圆满中见筋骨的颜真卿颜体……

    特别是最后广为流传的楷书,大家经常能看到,可是写到那个境界风骨却是难得一见,何况是一个人把这么多大家的神采挥扬到极致!

    古国平幼承庭训曾经习字,知道“四大楷体”之说,不由问道:“颜柳欧赵——为何没看到他习赵孟睢堵迳窀场返氖直剩俊

    皇甫枫流道:“赵孟钍榉珏倜谋臼谴蠹遥伤魑翁娴障底铀锒胧淘煤芏嗪笕粟覆。兰剖榇羰遣怀芩奈藿诓俣恍ぱО伞阌Ω靡膊换峥吹胶澜〕磷诺牟叹┦榉ā!

    “蔡京?《水浒》里的蔡太师?”范小龙问道:“难不成这个老奸臣也会书法?”

    “岂止是会,一直有一种说法,说宋朝四家‘黄苏米蔡’之中的‘蔡’原本就是指蔡京,只是后人鄙视其为人才换成了蔡襄——当年苏东坡虽夸奖蔡襄行书第一,但能被艺术皇帝赵佶深爱的蔡京书法,自然不是凡品!”皇甫枫流道。

    沈君忧道:“你是说书呆不耻他们的为人,所以就不学他们的书法了?”

    皇甫枫流道:“是!所以这碑林里肯定有蔡襄,但代表行书典范的肯定不会有蔡京——到了后面,你会发现刘墉的书法,却绝对看不到和摹!

    “和磕悄月Ψ实募一铮彩鞘榉遥俊庇λ实馈

    皇甫枫流一笑:“你们都被铁齿铜牙纪晓岚给骗了!feng流倜傥、学识渊博的是和〖拖暗故切稳菘菸睦涎糖梗∫狼⊥砟甑淖郑负醵际呛瞳|帮他代笔的”

    说话之间,他们看到了贺知章的流润飞扬、欧阳修的金石铁笔……

    那八十一章《道德经》也早已过半,画疯忽道:“奇怪……”

    “奇怪什么?”范小龙和古国平等不解地问道。

    “为什么没看到王羲之?”

    是啊,书圣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摆脱了汉魏笔风而成千古一家,其风格平和自然如浑然天成。书呆墨催成书这碑林,怎么会少了王羲之?

    画疯又向皇甫枫流看去,这一路来,老画疯对这后悲杰出的判断力深有体会。

    可是他发现皇甫枫流的目光却并未在那些碑刻上停了,却凝神望着他们一直走来的路。

    画疯也顺着他的眼神往回看去,旋即脸色变了:

    来路,已经不见!

    其实从第二块石碑开始,皇甫枫流就暗暗有所怀疑,慢下了脚步,可是这书呆墨催成实在是当世奇才,也许论风水术数他够不上当世一流,可论书法,他的确是当世第一人!

    一个人掌握了古往今来这么多名家书法的精髓,几乎是个奇迹。

    作为一个资质上佳的常人,究其一生能把某一大家学习好就不错,可这书呆墨催成是“汉隶唐楷”“颜筋柳骨”“颠张醉素”“黄苏米蔡”统统皆得真谛!除了他不喜欢的蔡京和热耍负豕爬词榉业淖痔宥荚谡獾赖戮种刑逑至恕

    一个真正的风水高手,首先要是国学高手,没有国学的素养和对历史的沉淀,充其量无非是江湖卖艺者而已。

    所以书呆费劲心血布下的碑林,让画疯好奇赞叹,让有些疑惑的皇甫枫流也不禁在这石碑间越走越深。等看不见来路,他们才顿悟,这碑林不是普通的书法碑林。

    琴棋书画诗酒茶!

    风水七绝中的书呆墨催成,岂是一个普通的书法家?

    皇甫枫流不知道这叫什么阵法,但以道德经九九八十一之数,汇天上九星和地下九宫变化与一体,他们一行人,已深陷入这碑林迷宫之中!

    古国平急切地问画疯:“前辈和书呆都是七绝,这阵法……?”他没有说完,听起来想问画疯是否知道这个阵法,其实是在表达心中的疑惑:你难么了解书呆、怎么会带我们进这阵来?

    画疯在人世沉浮多年,当然听出了古国平这话的含义,摇头道:“当年书呆成名的是‘浓、淡、干、枯、湿’这笔法五绝,他的一副字就可以做风水镇物,从没见他摆什么阵法——何况这样一个九九八十一碑林,要耗尽他多少心血,估计也不是专为我们准备的!”

    皇甫枫流点了点头。

    这个阵仗绝非一夕之功,而且真正能留住的,也是风水上的高手——不然那些江湖骗子根本不懂这些,反而不会进入这阵了。

    不过他肯定一点,这碑林绝不止八十一块碑。

    他高声道:“我们大家呈半月型并肩而行,千万不要走散,看看是否能找到王右军的《兰亭序》书体,那是书家至宝,可能出阵之门就落在那书圣的章节中!”
第136章 注解道德经的皇帝
    众位前辈和支持的读者,中堂在这道歉了,反思都市爽点写法加上不断的出差,耽误了更新!断的那些章节,中堂会补回来!这章略有点卡,正好出差路过,特意去了次“兰亭”,原来,这兰亭序里有那么多文章,且听后几章分解!

    *****************

    当年王羲之以《兰亭序》奠定了自己在书法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其行书一改汉魏以来的质朴凝重,开创妍美流畅之新体。关于兰亭序,有说不尽的故事,但现在众人都没有探问的心情。

    因为他们不仅没发现这秀美的行书石碑,反而又看到了刚才观赏过的碑文。

    民间对这种迷路有个说法:“鬼打墙”。

    作为风水师,皇甫枫流和画疯知道,那往往不过是一种物理和心理现象的结合反应。因为人在慌乱中的步伐并不能坚持成直线,圆形地球的磁场会给人们带来很多错觉。特别在黑暗中,让明明在打圈的人觉得自己是一直在向前奔跑。

    但这个晚上的情况除外,他们是陷入了一种阵法里面,当他们从石碑间绕来转去的时候不自觉被带迷了方向。

    除非找到这个阵法的关键,就是皇甫枫流猜测的《兰亭序》书法碑。

    为了不被阵法所扰而走散,他把大家安排成一个半月的弧形一起行动,自己和画疯在最两边,古国平在最中间负责看两头的人是否在不经意拉开了距离。中间的另三人尽量往不同的方向探看。

    按常理,这种阵型最先有所发现的应该是阵法两端的皇甫枫流和画疯,可是在他们移动之中,八十一章道德经碑林似乎也在发生变化,第一个人看到的场景未必和后面的人一样。所以他在靠近自己和画疯的位置安排了较为细心的应双儿和沈君忧。

    不过众人都没有想到,最先有所发现的竟是对书法并不感冒的范小龙:“你们看,那块碑上的字好像很多!”

    道德经全文仅五千字左右,分成八十一章,每块石碑上不过是六七十字。粗中有细的范小龙有他的特点,一眼看到右后方一块上面写着密密麻麻字体的石碑。

    这上面的字不仅多,而且风格相当独特。

    看到那些字,就像看到了兰花、看到了竹林。

    前面的字体不论隶草楷行,不论横方圆平,都有一股端正的君子之风,可这石碑上的字体却在轻狂之中显示出傲慢、在闲定之中隐约着尊贵,运笔飘忽快捷、提顿之间风骨明显,表现出主人自视甚高之余行事不免夸张的性情。

    画疯不由赞叹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

    “瘦金体!”皇甫枫流神色一变。

    “瘦金体?”应双儿嘀咕道:“这是谁的字?”

    沈君忧却对着碑文念道:“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心之所自得。道者,亘万世而无弊。德者,充一性之常存。老子当周之末,道降而德衰,故著书九九篇……这好像不是《道德经》吧?”

    皇甫枫流道:“这是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的序言!”

    “宋徽宗?”范小龙好像想起了这个“窝囊的人”:水浒里面的昏君,岳鹏举《满江红》里面提及的耻辱“靖康耻、犹未雪”!

    “这是他的书法?那书呆不是看到败类就不屑学习的吗?怎么会写这个字体?”古国平接口道。他当然知道宋徽宗,早年有心求治、陷入党*争后**书画酒色,又自封为道君皇帝——最后可笑的是自封为天帝之“二儿子”的他竟做了八年的俘虏、含恨而终。

    每个热血儿郎,都看不起宋徽宗的糜烂和软弱。

    在位的时候自知道享受,并妄图通过尊“道”来追求自己的福报,却不知,福报从来都是修的,而不是求的。好比一个强盗一边杀人、一边拜佛,好比很多当世“英豪”一边巧取豪夺一边做慈善,除了让自己心里平衡点以外,只剩下自欺欺人的功效了。

    而大难临头又没有男儿的勇气,最后不仅府藏全部送给金人、搜刮民间少女供敌,最后自己的妻女也沦为金主的xing奴,还苟延残喘像狗一样活了八年。

    和在景山自尽的明崇祯相比,只有一句话形容他:真不是个男人!

    范小龙也很瞧不起这个亡国之君。

    他们都不能理解,书呆墨催成为何会在这里留下这些文字?

    皇甫枫流解释道:“赵佶其实才情绝世,可惜做了皇帝这个他最不该选择的职业;他的书画造诣在历史上的确当得起‘feng流’二字——可惜,是不世出文人的feng流,不是曹魏那样大丈夫的feng流!”

    画疯道:“我想书呆会写这些字,一来是瘦金体的确飘逸神奇,二来他对道德经其实有一定的研究,这道经序是历史上三大御注道德经之一。”

    “就那样一个人,还对道德经有研究?道家不是说要清心寡欲么?”沈君忧不解地问。

    皇甫枫流叹道:“懂和能做到,毕竟是两回事;知道道理却不执行,就好像现在纸上谈兵的专家,不仅坏事有余,自己的修为其实还不如心怀正念的凡人——不过,我看墨催成书写这块碑可能还有别的深意。”

    最后一句话,画疯也没有听懂,好在皇甫枫流接着解释了下去:“我开始想破这阵法的关键可能是王书圣的《兰亭序》,但看到这个碑我有了新的想法——你们记不记得,刚入阵的时候,门口有一块唐玄宗的御注道德经碑文?”

    画疯转念一想,悟道:“你的意思是,《三帝御注道德经》才是这阵法的关键?入口处是唐玄宗的,这阵中是宋徽宗的,那出阵处,一定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碑文?”

    “对!”皇甫枫流点了点头:“大家还是按半月的阵法,边走边找下一块御注道德经碑文——不用管字体,就看是否有很多文字就好!”

    这样一来,众人搜寻的步伐大大加快,可最后那块石碑却像和大家捉迷藏一样,众人又看到了文征明的字体、刘墉的书法,又重复看到不少刚才出现过的碑文,那朱元璋的书法,却一直未能发现。

    皇甫枫流看着不断掠过的石碑,忽然道:“尽量往37章之后找!那最后一块碑,应该在《德经》的部分!”

    “《德经》?”应双儿明显有点疲惫了,脸上也露出不耐烦的神色:“不是说的都是《道德经》么?”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137章 出家入世九州同
    欠债还钱,欠文么--还字;各位容中堂一些时间,把帐慢慢还上————

    ************

    皇甫枫流略一摇头,边走边寻觅、边向众人解释道:“《道德经》原本分上下两篇,所谓的‘八十一章’,是后人断句划分的,有的地方并不是非常合理。但当年老子传下此言简意深的宝经时,就分了上部《道经》和下部《德经》两个部分。”

    画疯接口道:“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不过你为何判断这最后一块碑一定在《德经》的部分?”

    表面上看,唐玄宗的道德经碑文在入口处、后面是《道经》,宋徽宗的在阵中,那么朱元璋的一定是在出阵口附近而且是和《德经》在一起了。但画疯知道,这不会这么简单,阵法诡异多变,谁说入口不能是出口?

    或者说,凭什么判断出口就在《德经》部分的四十四块石碑附近?

    皇甫枫流道:“是因为朱元璋!要知道《道德经》分为这两个部分,实有其深意:道在前,是为体;德在后,是为用;老子道君是通过这个告诉后人,只有符合天道,才能修德。可惜朱元璋是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在他眼里,‘用’比‘体’重要多了。”

    “为何这么说?”古国平问。

    “等你看到他的序文你就明白了,他自称阅《道德经》后‘罢极刑、灭囚役’,可实际上不顾当年同生共死的情分杀戮功臣也就算了,最后为了一家一姓之利,大肆牵连竟达十万人,不是实用主义是什么?”皇甫枫流语气颇为不屑。似乎这最后一个汉族朝代的开国皇帝,在他眼里十分的不堪。

    画疯脸上忽然出现一种尴尬的神情,顿了下道:“咳,那个,历朝历代兔死狗烹的事情多了,你也不能光指责明太祖——毕竟功臣们居功自傲横行无忌,甚至有叛逆之心,他也是没办法。”

    “哼”皇甫枫流没有停下搜寻的脚步,同时反驳画疯道:“没办法?他学不来汉光武帝刘秀那样与功臣终身共享荣华安平,起码也学学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吧?再不行,学学人家刘邦!汉高祖也清理功臣,不过是杀几人而已。你看他朱重八,仅蓝玉案第一次爆发,就牵连了二万人!”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况,搞不好后来的比他还多呢。”画疯实在找不出具体反对的理由,只好这样说。

    “和时代关系不大,刘秀、赵匡胤、李世民能善待功臣,无非因为他们出身相对较好,所以一方面心胸更加开阔;另一方面手下都没法学他,因为不具备他天生拥有的资源!于是也就不用像无赖刘邦和和尚朱八那样没有自信了。”

    画疯不甘心继续争论道:“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开国帝王、一世英雄,我们这些升斗小民,似乎没有评论他们的资格。”

    二人边走边说,另几人却一阵奇怪,怎么向来和睦的二人因为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朱重八喋喋不休地争论起来?画疯明显在维护,皇甫枫流却好像特别不喜欢那大明开国太祖。

    却听皇甫枫流神情一缓:“谈不上评论,不过喜不喜欢,却是个人好恶不同。”

    沈君忧不想听他们这样争论,插话问道:“你即这么熟,那朱元璋注解《道德经》里说了什么?”

    另几人也有这个疑问——起码知道了里面再去找那块碑,会容易很多。所以沈君忧一问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