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题,谁知道周姨娘从哪儿得了消息,居然知道了这件事,不光如此,还在李夫人做客的时候捅了出去。
这叫唯恐天下不乱吗?
“这孩子是……去了边境?”李夫人的脸色更白了,忍不住低头装作喝水的样子,想要掩饰自己的情绪,却没想到双手拿着茶碗就开始轻轻颤抖。
舒玉连忙伸手接过李夫人手中的茶碗,将茶水放在一边,看着李夫人苍白的没有一丝血色的面孔,心中不忍,低声道:“他既然去了,自然是知道轻重的,我看秦大哥不像是心中没有计量就行动的人。”
“但愿如此,但愿如此。”李夫人双手合十在自己胸口,口中喃喃默念着。
“而且这次,也是说去边境寻找一位失散多年的李家亲戚。”舒玉小心翼翼地看着李夫人,轻声道,“或许也是曾经有过往来,路线也都清楚,不会离战场很近。”
“李家的亲戚?”李夫人愣住了,半天才低头道,“我怎么不记得?”
舒玉瞪大了眼,不敢再开口。
第六十二章 失态
收费章节(12点)
第六十二章 失态
“他是这么跟舒宁说的?”李夫人陡然抬头,吓了舒玉一跳。
舒玉不由得点了点头,又觉得不对,停下动作,摇了摇头。
“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夫人总是平静的眼里带出几分焦躁,看着舒玉,语气也变得急迫起来,“怎么会说去边境,还是去找李家的亲戚?”
“也不见得是去边境。”舒玉低声劝慰,心里知道这事怕是还得着落在秦鉴之莫名其妙的重生上面,不由自主的替他遮掩道,“他临走的时候,只是说朝着那个方向去,说是那边有亲戚传消息过来,没准儿是怕您身上不好,没敢惊扰您,才自己决定去。”
“是这样吗?”李夫人几乎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又立刻摇了摇头,冷静下来,“不对。若是李家的亲戚,他怎么能没有跟我求证过就贸然过去?”
“也或许,是有什么信物,或是小时候见过?”舒玉帮着猜测,她不知道李家和秦鉴之的底细,当然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才能不露馅,只是捡着安全的话说。
“小时候见过?”李夫人苦笑,“他那时候才多大,能记得什么,况且……”她的话突然中止,像是想到了什么,下一秒,陡然变了脸色。
岂止是脸色,李夫人整个人都不可自抑的颤抖起来,手臂紧紧扒住扶手都没能停下来,明明已经进了秋,汗水却顺着发鬓流淌下来,瞬间就把原本梳得蓬松的头发塌湿了,瘪下来,汗水一滴滴的打在衣裙上,她都不自知,不知什么时候充满泪水的眼睛里看不出神色,牙齿用力咬住了下唇,将唇色咬得煞白,几乎要咬破了似的。
舒玉被吓了一跳,连忙伸手扶住李夫人的手,发现她手上黏湿又冰凉,还抖个不停,吓得舒玉连声呼唤:“夫人这是怎么了?”
李夫人茫然的看着舒玉,像是不懂她在说什么。
舒玉看了看门外,小丫头却像是出了门,这边的动静完全没有招来她的现身,只得手忙脚乱的给李夫人倒了一杯茶,塞进她手里,却发现她压根就握不住杯子,一双手抖得洒了半杯在身上,不得不自己举着杯子到李夫人唇边,另一只手轻轻按了按她犹自咬紧的下唇。
“先喝点水。”舒玉尽量放缓放柔声音,在李夫人耳边轻声道。
李夫人还在抖。
“别咬了。”舒玉把茶杯放下,伸手按住李夫人的唇角,强迫她松开牙齿。
李夫人还是浑身发颤,却顺着舒玉的动作,松开了牙齿。
舒玉立刻抓紧机会,将茶水灌进李夫人嘴里一些,又怕呛着她,不敢多灌,放下杯子,担心的看着李夫人。
李夫人慢慢吞咽着茶水,果然被呛住,咳了个昏天黑地。
舒玉无奈的顺着李夫人的背,轻轻拍抚,用帕子给她仔细擦拭,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
到底是什么事情,让李夫人如此失态?
李夫人可不是不管不顾的周姨娘,她在某些方面和许氏是一致的,不然两人也不能总是有话聊,李夫人举手投足都是闺秀的典范,即便是重病在床,也忘不了将屋子和自己收拾得利落干净,在晚辈面前也总是宽厚和煦,不露一丝病态。
而现在,她居然顾不上衣裙上点染的汗渍和茶渍,更顾不得舒玉就在身边,也顾不得自己没形象的大声咳嗽,顾不得掏出自己的手帕捂住嘴……
究竟是让她想到了什么?
舒玉顿时感觉有几分想退缩。
不管到底是什么,能让李夫人那么大的反应,必然是她不应该知道的事情,或许是关于李家的没落,也或许是关于李夫人从前的夫家,不管是哪样,舒玉都不想知道,更不想参与进来。
可是李夫人现在的样子,身边又没人照顾,舒玉要是开口离开,未免显得太无情,她只好站在原地,焦急又担忧的盼着那个小丫头早点回来。
李夫人咳了半天,终于缓过劲儿,也恢复了些理智,接过了舒玉的帕子,擦拭了一下自己,又拢了拢头发,这才发现自己狼狈的样子,抬起头,对舒玉抱歉的看了一眼,却怎么努力都没办法勾起唇角。
舒玉连忙对李夫人摇了摇头,也不知道开口能说什么,伸手帮忙李夫人整理衣裙,又给她倒了一杯水,递到李夫人手边。
李夫人接过茶杯,喝了一口,这才勉强镇定下来,对舒玉叹了一口气道:“难为你刚才没吓得跑了。”
舒玉心虚的低下头,她又何尝不想扭头就跑?
“你是个好孩子。”李夫人伸手握住舒玉的胳膊,轻声道,“我只是想到一些往事,有些失态。”
舒玉听得云里雾里,却不敢问,只得装作明白的点了点头。
李夫人看着舒玉的反应,唇角终于勾了起来,拍了拍舒玉的手臂道:“我没事。”
舒玉知道自己不能再留,立刻起身对李夫人笑道:“也出来有一会儿了,正好赶上这么大的事儿,家里估计惦记着,我也该回去了。”
李夫人怔怔的看着舒玉,半天才点头道:“你回去吧。”也没再提让丫头去拿的东西。
舒玉一路急匆匆的往回走,才进了文家院子,就发现所有的丫头婆子都忙忙碌碌的穿梭来回。
“这是怎么了?”舒玉连忙抓住一个人,问道。
“太太刚才发了话,说是要把家中鲜亮的摆设全都换下,还有帐子布幔,才辞了那些短工,这会儿活儿又急,人不够用了。”那婆子看到是舒玉,连忙恭敬的回答。
舒玉放走婆子,加快了脚步朝着许氏屋里去。
许氏正在屋里指挥几个婆子去查看各屋里的进度,又一脸头疼的看着来报的婆子说家中没有足够的素净布料,很多地方的帘子放下来,却没有补得上的东西。
这也是文老爷早就交代过的,原本想着还没多久就走了,今秋很多东西都从简,甚至已经开始把那些值钱又不用的东西装了箱,谁知道偏偏赶上这桩事,虽然并不用太久,可就这几天也让人发愁,到底是添置还是不添置?
若是别的事也还罢了,许氏也能做了主,大不了就多花些钱,总该不至于让人挑出错来,可这一回又不一样,太后的死讯必然又引起京中的新一轮唇枪舌战,文老爷是否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回去?还是又有了什么新想法?这些都得夫妻俩商量过后,外面的事定了,家中的事才能再定,虽说也不缺那几个钱,但是也不至于非得花那些没必要的开销。
“回来了?”许氏看舒玉走进来,只是随口问了一句,就交代那婆子先找得用的对付上,等老爷回来再做定夺,这才有功夫扭头看看舒玉。
“回来了。”舒玉坐在许氏旁边,低声道,“李夫人好像不大对。”
“周姨娘方才说漏了嘴,”许氏叹了一口气,轻轻揉了揉太阳穴,“此事先放一放,太后这边事比较急。李夫人连亲戚都算不上,只不过是代为照看,只要不出事就好,我刚才已经吩咐去请大夫过去给她看看。”
舒玉张了张嘴,还是把到嘴的话吞了回去,既然许氏觉得李夫人的事没那么重要,那还是先不要给许氏添乱了。
“学堂已经得了消息,舒彦刚到了家。”许氏对舒玉道,“舒宁还在外面,这么大的消息他肯定听了,大概是到老爷那儿去帮忙,不知什么时候回来。”
“爹那边有消息过来吗?”舒玉忍不住问,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文老爷肯定得跟家里通个气。
“传了口信来,说让我先按照规矩办。”许氏肃穆着神色,“又说拿不准的就先等他回来再说。”
传口信大概是怕写字被人看到,先是说照规矩办,又说拿不准等回来再说,前后矛盾的话,不像是文老爷平日的性格,还是说另有其他的意思?
“我听文九说,”许氏看着低头细想的舒玉,脸上浮出一丝笑容,“老爷正在招待京城里来报信的差役。”
舒玉恍然,对许氏点了点头。
“你也去换一身衣服。”许氏看了看舒玉身上的衣服,想了想,还是对她道,“选个纯素色的穿着。不带花纹的。”
“好。”舒玉这才发现许氏早就换了一身石青色的衣服,头发上的花也都摘了下来,连忙起身准备回去换一身。
“舒晴这会儿正得意,你去瞧瞧,让她换好了衣服别乱跑,在屋里呆着。”许氏又吩咐了一句。
“正得意?”舒玉停下脚步,好奇的回头看许氏。
“还不是她之前张罗着非得大家凑在一起吃了一回月饼,”许氏又好气又好笑的道,“这回刚好赶上,怕是中秋晚宴也得取消了,让她神机妙算,得意了。”
舒玉愣了一下,秦鉴之当日对她说的话立刻浮上心头,舒宁也说过,秦鉴之从来不会做多余讨嫌的事,当初那句话让舒宁好生奇怪了一会儿。
难道是秦鉴之早知道中秋之前会出这样的事,碰到这种事大概就没人会在吃食上再费心思,这才会在舒晴耍赖的时候出言替她求情,让她提前如愿以偿?
“还有事?”许氏发现舒玉在原地出了神,忍不住又看了她一眼。
“没有。”舒玉对许氏回头笑了笑,摇了摇头,转身出去。
第六十三章 闲谈
收费章节(12点)
第六十三章 闲谈
文老爷回来之后,和许氏在书房里谈到天快亮才从里面出来,虽然两个人都显得有几分倦意,文老爷精神却好,一大早又赶着回衙门去了。
既然是国丧,要处理的事情自然更多,就连家里都一脑门子的事儿,衙门里自然是更麻烦,一天都离不开人。
许氏早上处理了家中的事情,中午叫了姑娘们到自己屋里,让舒玉帮忙看着点,自己去里屋补眠。
在许氏看来舒玉已经成长到可以对付一些琐碎的无关痛痒的小事,而舒颖一直不问俗务,这回让她看看舒玉如何处理也是件好事,而舒晴则是纯粹身边没人她不放心,又担心她做针线伤了眼,又担心她不做针线跑出去玩。
几个姑娘坐在一起,舒晴抱着已经有点分量的猫,舒玉替猫梳毛,舒颖则是难得的没有看书,歪在一边出神的想事。
“没准儿过几天就要进京了。”舒颖看着舒玉和舒晴两个人,突然开了口。
“这话怎么说?”舒晴好奇的扭头,猫不满的伸出爪子,在舒晴怀里抓了一把,刮得衣服刺啦一声。
舒晴顿时顾不得和舒颖说话,心疼的倒抽一口冷气,放手松开了猫,抓住自己胸襟的布料低低的嚎:“这可是我穿了没两次的新衣服。”
“跟你说别穿这件,你非得穿这件抱猫,那不是活该。”舒玉一伸手拦住想要落跑的猫,抓起猫后颈,放进自己怀里,继续梳毛。
“那几件素色的都不好看,又小了些,不如这件新做的好。”舒晴泫然欲泪,徒劳的顺着被挠出来的线头。
舒颖看自己的话题被带歪了,不由得有几分心浮气躁,坐了起来,看着舒晴的衣服道:“你那一身的猫毛,哪里还能看得出原本的衣服样子。”
舒晴听了更加想哭,伸手捏住猫探到自己面前的肉垫,恶狠狠地道:“都怪你。”
“那不也是你要养的?”舒玉凉凉的道,“都跟你说了,养猫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你不是还信誓旦旦的说自己应付的来?”
“我也没说应付不来啊。”舒晴听舒玉责怪自己,立刻舔着脸对她笑,说起来自从养了这只猫,还真是舒玉照顾猫的时间比较多。
舒玉轻哼了一声,将梳子上的猫毛团在一起,塞进荷包里。
“留着猫毛干什么?”舒晴好奇的看着舒玉手里塞得鼓胀的荷包问。
“留着做小玩意。”舒玉不在意的笑了笑,将荷包递给舒晴。
舒晴连连摇头,她现在看到猫毛就头皮发麻,更不想看到那么一大包的毛。
“我说,”舒颖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咳了两声,引来两个姑娘的目光之后,才再次宣布,“咱们大概等不了多久,就得走了。”
“你怎么知道的?”这一次问的是舒玉,她觉得奇怪的是,许氏和文老爷也才谈论出结果,怎么舒颖就能听到消息?这未免也太快了些。
关键是,到底是从谁那里走漏的消息?如果舒颖这样的小姑娘能知道,那家中是不是还有别人也能知道?甚或是,文家以外的人是不是也能通过这种不靠谱的途径,知道文家内部的消息?
舒玉的眉头皱了起来。
“你就别管我是怎么知道的。”舒颖有点心虚的看着舒玉,她当然不能说舒彦昨晚压根就没睡,一直躲在书房最里侧的书柜里偷听。
那是她和舒彦最近发现的好地方,最里侧的书柜一般放着不常用的书,平日里也没人去翻动和查看,她和舒彦白天把里面的书掏出来,整个人藏进去,就可以在晚上偷听到文老爷很多消息。另一个人则出去替藏进去的打掩护。
文老爷虽然平日里对书房多加防范,对儿女进出书房却并不是很注意,他当然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女会藏在书房里偷听自己和许氏的谈话。
最可惜的是,这个地方才发现没多久,文家就要搬回京城里去了。
“我不管你怎么知道的,又怎么能知道你的消息是否可靠?”舒玉忍住翻白眼的冲动,她发现最近舒颖越来越奇怪了,一点都没有小时候那样粉雕玉琢的可爱劲儿,反倒有一种让人不甚愉快的精明。
“总之,你们可以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去京城了。”舒颖没有回答舒玉的话,反倒是一脸兴冲冲的对两个人说。
“你好像很期待回京城?”舒玉有点奇怪的看了一眼舒颖。
说起来,京城老宅应该等级制度更加森严,对规矩礼法也要求更高,虽说对舒颖和舒彦未必有太大的影响,可周姨娘想要像现在那么自在可就不容易了,舒颖这样的庶女,怎么会想要回京城去?
“我听说,京城里的老太太最看重姑娘的教养和品性,”舒颖傲然看了舒玉一眼,这才道,“京里的文家姑娘全都养在老太太身边,若是回到京城去,我们大概也会被老太太要过去养在身边。”
原来如此。
怪不得舒颖每次提到回京城的时候都异常热切和积极,原来是听了这样的消息,觉得跟在许氏身边是受了委屈,恨不得立刻进京城去找祖母撑腰。
舒玉想到一直跟在周姨娘身边的刘妈妈,那也是老太太派过来的人,许氏当年借着让刘妈妈帮忙管教舒彦,大手一挥将她拨去了西厢,之后也再没提过让她回来,这么一联系,便大概明白了一些。
“你是说这个。”舒玉点了点头,笑着对舒颖道,“我也听娘说起过老太太的事儿,不过是每天上午过去陪老太太说说话,平日里该在哪房还是在哪房,总不能都住在老太太院儿里,就算姑娘们住得下,身边伺候的丫头婆子去哪儿。”
虽然也没见老太太真人,可听许氏的说法,也能猜出个大概,回到京城意味着不能身边没有丫头跟着,也就意味着在家里稍许的自由都被剥夺,加上老太太讲究规矩礼数,回去之后许氏是一定要晨昏定省的立规矩,姑娘们就算好些,也将会是老太太严加管教的对象。
许氏还曾经透露过,老太太对嫡庶区分十分看重,姑娘还好,对庶子尤其轻视,如果真是这样,文老爷让舒彦去观澜书院读书,也是为了保护他了。
“身边伺候的丫头婆子也没必要随时在身边。”舒颖细声细气地道,“我也只是听说,老太太喜欢姑娘围着一起说话,要真是每天见一面,和晨昏定省又有什么不一样的?”
“我也听说,越是年纪大的人,越重规矩,我听老宅做过事的婆子说过,京里的老太太规矩很大,太太姑娘们身边都不能离人,”舒玉也笑了,看了一眼舒颖,不想再争辩,顺着她说道,“晨昏定省自然是不可少的,每天和姑娘们说说话,更是刚好可以教导姑娘们该如何行事作为,这也是好事。”
舒颖听舒玉这么说,顿时愣了,这和她之前想的不大一样,她一直听刘妈妈描述京城的繁华和老太太的亲切,却从来没听过舒玉说的这些,一想到规矩,敏感的舒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庶女的身份,顿时如坐针毡起来。
可她又不愿意认输,半天才嘴硬道:“到时候过去就知道了。”
舒玉看着舒颖倔强的神情,不由得摇了摇头,想了想,又提醒她道:“我还听娘说过一次,老太太也不喜欢姑娘读太多书,怕姑娘们年纪小没分辨,读左了性子,总觉得女子以贞静为美,孤傲高洁那都是男子才应该有的品性,若是女子如此,便失了女子的可爱之处,反倒有几分男儿气,老太太并不喜欢。”
老太太本人也没读过多少书,舒玉很小的时候,曾经有一次无意间听许氏说起,文家老太爷曾经有一位极富才华的姨娘,让老太太没少吃亏,从此对读书的女子就极不喜欢,连带对许氏也一直都冷冷淡淡的,反倒喜欢那些呆呆笨笨只会针线的温婉姑娘。
许氏这么说的时候自然是带着她的主观色彩,可这一来即便老太太并不如许氏所说的那么严厉,也显然不会对读书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