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8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羽叹息一声道:“既然主公执意撤兵,末将也没什么好说的,可主公既然要撤,那么就一定要做好预案,一旦袁曹追到广陵之后又当如何应战,方案有没有?还是必须要在广陵与曹袁斗个你死我活?”

    关羽这话其实已经很直白了,他就是不大理解,既然要斗个你死我活的话,那么吕县和广陵的区别在哪里,真的只是漫长的战线这样简单吗?可要袭击敌军粮草,其实现在的战线也足够长了。

    所以刘澜所找的这些借口,也就能蒙一蒙在秣陵的那些文官,可对他们这些武将就没那么容易了,最少是说服不了他们这些人的。

    “我赌曹袁不敢来广陵。”刘澜信心十足道。

    “仅此而已?”

    刘澜呵呵笑了起来,道:“对,就这么简单,这次我其实设计了几个方案,而最终选择了这一个也是最下策,所着眼并非眼前而是日后,我们现在的处境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们在青徐与袁术交战完了又来曹操,击退了曹操又来袁绍,这样下去,军民都无法休养生息,徐州早晚都会被拖垮,所以我才想出了这么一个以退为进的主意来,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摆脱现在的困境。“果然不出所料,徐州固若金汤,看来想曹操文丑的配合还是非常默契的,想要趁火打劫是不大可能了。”赵云回来描述了徐州一战,他说的很仔细,刘澜听得也很认真,直到听完赵云汇报之后,后者看向刘澜,道:“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刘澜没说话,而下首的徐庶则担忧说道:“袁曹在徐州最少有几十万人的部队,虽然我们已经在邺城散播流言,并且在袁绍处使力离间,可能否起到效果还不能保证,如果在这期间曹袁来犯,我们只能撤离,就子龙方才所讲,两军配合无间,想找他们的破绽,可没那么容易。”

    刘澜习惯性搓着手指,只要他在思考对策,就会做出这样习惯性的动作来,如今的局势非常复杂,如果现在三方皆为敌人,那么三足鼎立下倒也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互相牵制着对付,谁也不敢盲动,都害怕被另一人坐收渔翁之利,可现在的情况分明就是两对一,两人都想当最大的渔翁,刘澜还能如何?

    如果不是军队反映大,刘澜早撤了,可以关羽为首的主战派们,刘澜当然清楚他们是怎么想的,可都到这个时候了,继续留在吕县还有什么意义呢,他看向一直沉默的关羽,道:“云长,说说你的想法吧,还打算与他们作战吗?你觉得就现在的情况,我们的胜算到底会有多大呢?”

    关羽清楚刘澜想什么,主公现在就是想着退往广陵,而昨日这一战,说白了就是让众将明白,他们奈何不了曹袁,索性不如撤兵,所以昨日之战看起来好像是在试探敌军的薄弱环节,可说白了就是为退兵找的借口,这样一来退兵也就可以对上对下都有所交代来。

    但是让关羽有些无奈的是,这还是他所熟悉的主公吗,以往作战他最爱冒险,而往往也是因为这一点才最终能够出奇制胜,可是现在的刘澜,让他有点难以适应,他的雄心好像被磨灭了一眼,让他觉得有浑身的力气却不得施展。

    这种感觉以往从未有过,反而跟着刘澜能够大展身手,但现在面对曹袁的联军,却这般畏手畏脚,昨日的激战,如果是让他去,那么绝对是有很大机会的。

    看起来好像昨天的战斗,骑兵比步兵更为合适,可昨日龙骑军的真正目的并非奔袭徐州而是伏击曹军,如果是奔袭,那么龙骑军自然占据优势,可就伏击来说,他的摄山营自然要比龙骑军更为合适。

    这一点关羽有着很大的自信,原因就在于他之前乃是龙骑军的主将,他清楚骑兵在何种情况下才能发挥他的优势,而伏击,首先骑兵就没法驰聘起来,优势发挥不出来,反而还让曹军有了结阵的机会,龙骑军最终撤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且赵云并没有在现场指挥,所以这一仗龙骑军的将领在指挥上是犯下指挥错误的,而这些话关羽不好提出来,甚至就算提出来可能也会有人觉得这些好像并没有什么区别,毕竟当曹操和文丑率军赶来后,结果都一样。

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徐州之战(299)() 
    “司空万万不可啊。 .更新最快”

    文丑的想法虽然好,可不管是绕道下邳还是下相县的风险实在太大了,荀攸率先反对,其他几名谋士也一同支持,强烈反对,道:“司空,刘澜撤兵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截其后路,必定会与其进行一场恶战,以徐州军的战斗力我军未必能挡得住他们,就算能挡得住,也会付出惨重代价,司空万万不可答应文丑。”

    “那你们说怎么办?就这么看着刘澜难逃广陵而我们什么行动都不做吗?就这样放弃,让刘澜带着主力跑到广陵?那你们说我们就算占据了下邳又能如何,还是处在刘澜的威胁之下。”曹操质问着几人,或者说他希望他们几个能够给自己一个拒绝文丑的理由,如果只是因为会单独面临刘澜的主力,很难说服他。

    曹操帐下的谋主们都清楚,司空是促成出兵徐州的重要原因,所以一定觉得对于消灭刘澜也是决心最大的那一个,反倒是袁绍对刘澜不会有多大的兴趣,但恰恰相反,袁绍消灭刘澜的决心反而要比曹操还太,反倒是曹操其实态度就很模糊了,消灭了对他不利,而放虎归山了,同样对他不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曹操自然就显得无比被动,对于到底出兵,才会犹豫不决。

    曹操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消灭了刘澜,袁绍就势必就会把精力转向他,不消灭刘澜,无异于放虎归山,刘澜迟早来报今日一箭之仇,所以现在的情况非常明显了,要么就是消灭刘澜要么就是放跑刘澜,没有第三种选项。

    曹操几乎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他们现在的尴尬处境,而他的无力感则表现的最为深刻,众人在听到了曹操这番话后,都意识到了自己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从一开始就没能理会司空对徐州之战的真正态度,这才让战略进入了死胡同,也才会一直建议对刘澜采取高压,但现在明白了曹操的真实想法之后,他们就必须要做出取舍,所谓两权相害取其轻,要做出选择其实不难,更何况还有李典和夏侯渊,出兵明显要更符合多数人的利益和诉求。

    曹操现在的处境是非常尴尬的,内外交困,首先在军队虽然大多数是以家族势力可外姓武将却必须要维系。而以他的雄才大略,自然明白出兵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也能团结大多数人。

    “出兵下邳。”曹操做出了最后的绝定,道:“回复文丑,我会亲自带兵绕道下邳,阻截刘澜!”

    “司空不可。”一直没有说话的郭靖当听到曹操这番话后,立即反对到:“就算要阻截刘澜,司空也大可不必亲自带兵前往。”

    “哦?”曹操轻咦了一声,一脸好奇看向郭嘉到:“奉孝难道有什么更好的计策?”

    ~

    吕县内刘澜做出了撤退广陵的决定,虽然消息还没有下达,但对于其中一些人来说,却必须要仔细考虑考虑未来。这绝不是落井下石,而是此刻徐州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情,尤其是泰山四寇,他们从最初就并非是真心投效刘澜,只是被迫无奈之下的选择,就算到了青州,各大势力都在拉拢着他们。

    而现在当他们是去了既得利益,还要跟着刘澜一路难逃,他们心中有了一些想法,而在这个时候,之前一直没有中断的关系再一次发挥作用,但是之前投效和现在投效可大大不同,之前有青州未砝码,这块肥肉,自然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好处,而现在他们就算是改换门庭也得看人家的脸色。

    可都到了这个时候,谁还去考虑这些,总要比陪着刘澜一起殉葬强吧,只是他们兄弟几人再一次发生了冲突。

    之前一直与袁绍联络,自然更支持转头冀州,而与曹操联络又想转头曹操,其他几人虽然不在支持刘澜,但对于二人起争执也不好战队。但却可以表态,这两家都可以投效,但有一点就是要先听听他们开出的价码。

    袁绍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对他们不再重视,而曹操依然如以前一样,十分欢迎他们的到来,还在官职上进行了许诺,甚至尊徐允许他们自带私兵,这样一来很明显曹操这边更有诱惑,瞬间变成二比一,可在询问最后一人孙观的时候,以为三比一要奠定结果转投曹操的一刻,孙观却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想法,因为现在如果要改换门庭的话,袁绍必然是首选之一,而弃刘澜投曹操,弃强投弱,他无法理解,就算给他们许以三公又能如何,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

    反观袁绍,虽然对他们的态度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可是他的实力却是最强的,如果要转投他人,那袁绍显然是最佳选择。所以我们现在与其投曹操,等一年半载之后袁绍发兵曹操再投袁绍,反倒不如现在直接投靠袁绍更明智。

    四个人二比二,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只好一起去找臧霸,让他做出选择,到底现在的臧霸已经不能以多年前的老眼光看待,越发成熟的他经过几年青州刺史的磨练,造诣不是当年的草莽野夫,心思更为缜密,看待一些事情的角度也更为独到,尤其是在四人明显出现分歧的时刻,他并没有直接表态,反而又推了回去,此事干系太过重大,一步走错,可能万劫不复,所以他无法表态,除非四人能够意见一致,最少也要有三人的意见一致,那时他会无条件的支持,可现在在没有达成共识之前,他是不会进行任何表态的。

    麻烦又推回到了四人面前,四人为此争锋相对,可却又无法让对面二人转而支持他们,这件事也就这样一直耗了下来,对于他们四人,臧霸无可奈何,虽然轻松化解了麻烦,但心中还是非常的焦虑。

    虽然现在看起来局势已经非常明显了,可臧霸心里明白,现在的情况并没有看起来那么明朗化,最少刘澜还没到必败的程度,想要反败为胜的可能不是没有,他不敢贸然做出选择,因为连他自己都看不出徐州之战谁能赢得胜利,甚至是曹袁留三人最后谁会笑到最后,他都不敢做出判断。

    他在自己的营帐里,每日里都在分析着沮授的走向,忧虑、焦虑,刘澜接下来会怎么走,而他有该如何选择?

    背弃刘澜,现在看起来好像是最好的选择,可是转头曹袁,难道对他也是好的选择吗?不见得,最少未必会比留在刘澜身边好,未来的事情谁又能料得到呢,所以啊还不如一条道跟着刘澜走到黑,这人啊,败到头了,也是该他转运的时候了,现在的刘澜不就是这样嘛?

    当然如果刘澜的主力被消灭了,他会毫不犹豫的改换门庭,但没有,所以他更愿意留下来,这险值得冒。

    “咚咚咚。”

    “要升帐了?”听到鼓声响起,臧霸下意识看向了徐州城,刘澜以及许久没有升帐议事了,今日突然响起的升帐鼓,让他预感到了可能会有要事发生,站起身,走出帐,翻身上马,带着亲兵冲出辕门,直奔吕县城内。

    直到日落时分,夜幕笼罩下,不到正午便入城议事的臧霸终于返回了大帐,营内静悄悄的,吃完了夜食之后士兵们便陆续入睡,除了少数巡营之外,再也没有人走动,而臧霸则在辕门前下马,牵马入城。

    细微的动静惊动了孙观四人,依次出帐,他们已经等候了多时,就等着臧霸回来了,虽然已经有转头他处的想法,可是只要一日没能成行,他们心中更关心的还是接下来刘澜会如何部署,见到臧霸后,他们跟着他一同进入到大帐之中,臧霸把今日议事的主要内容讲给了四人,瞬间四人的脸色齐齐变得难看起来。

    撤退一点也不意外,只是他们想着在撤退前商量好后路的结果却成了空,眼下该当如何,难不成和真的和刘澜一同退往广陵不成?

    袁绍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对他们不再重视,而曹操依然如以前一样,十分欢迎他们的到来,还在官职上进行了许诺,甚至尊徐允许他们自带私兵,这样一来很明显曹操这边更有诱惑,瞬间变成二比一,可在询问最后一人孙观的时候,以为三比一要奠定结果转投曹操的一刻,孙观却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想法,因为现在如果要改换门庭的话,袁绍必然是首选之一,而弃刘澜投曹操,弃强投弱,他无法理解,就算给他们许以三公又能如何,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

    反观袁绍,虽然对他们的态度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可是他的实力却是最强的,如果要转投他人,那袁绍显然是最佳选择。所以我们现在与其投曹操,等一年半载之后袁绍发兵曹操再投袁绍,反倒不如现在直接投靠袁绍更明智。

    四个人二比二,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只好一起去找臧霸,让他做出选择,到底现在的臧霸已经不能以多年前的老眼光看待,越发成熟的他经过几年青州刺史的磨练,造诣不是当年的草莽野夫,心思更为缜密,看待一些事情的角度也更为独到,尤其是在四人明显出现分歧的时刻,他并没有直接表态,反而又推了回去,此事干系太过重大,一步走错,可能万劫不复,所以他无法表态,除非四人能够意见一致,最少也要有三人的意见一致,那时他会无条件的支持,可现在在没有达成共识之前,他是不会进行任何表态的。

    麻烦又推回到了四人面前,四人为此争锋相对,可却又无法让对面二人转而支持他们,这件事也就这样一直耗了下来,对于他们四人,臧霸无可奈何,虽然轻松化解了麻烦,但心中还是非常的焦虑。

    虽然现在看起来局势已经非常明显了,可臧霸心里明白,现在的情况并没有看起来那么明朗化,最少刘澜还没到必败的程度,想要反败为胜的可能不是没有,他不敢贸然做出选择,因为连他自己都看不出徐州之战谁能赢得胜利,甚至是曹袁留三人最后谁会笑到最后,他都不敢做出判断。

    他在自己的营帐里,每日里都在分析着沮授的走向,忧虑、焦虑,刘澜接下来会怎么走,而他有该如何选择?

    背弃刘澜,现在看起来好像是最好的选择,可是转头曹袁,难道对他也是好的选择吗?不见得,最少未必会比留在刘澜身边好,未来的事情谁又能料得到呢,所以啊还不如一条道跟着刘澜走到黑,这人啊,败到头了,也是该他转运的时候了,现在的刘澜不就是这样嘛?

    当然如果刘澜的主力被消灭了,他会毫不犹豫的改换门庭,但没有,所以他更愿意留下来,这险值得冒。

    “咚咚咚。”

    “要升帐了?”听到鼓声响起,臧霸下意识看向了徐州城,刘澜以及许久没有升帐议事了,今日突然响起的升帐鼓,让他预感到了可能会有要事发生,站起身,走出帐,翻身上马,带着亲兵冲出辕门,直奔吕县城内。

    直到日落时分,夜幕笼罩下,不到正午便入城议事的臧霸终于返回了大帐,营内静悄悄的,吃完了夜食之后士兵们便陆续入睡,除了少数巡营之外,再也没有人走动,而臧霸则在辕门前下马,牵马入城。

    细微的动静惊动了孙观四人,依次出帐,他们已经等候了多时,就等着臧霸回来了,虽然已经有转头他处的想法,可是只要一日没能成行,他们心中更关心的还是接下来刘澜会如何部署,见到臧霸后,他们跟着他一同进入到大帐之中,臧霸把今日议事的主要内容讲给了四人,瞬间四人的脸色齐齐变得难看起来。

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徐州之战(300)() 
    “那主公就这样放任他们吗?”

    “不用太过着急,我们耐心等待,看一下臧霸会如何处置。”刘澜顿了下,又补充道:“这件事我最好不出面,不过你得过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

    “诺。”

    刘澜点点头,又对徐庶补充,道:“至于其他人的撤离工作要尽快布置,这件事同样不能放松。”

    徐州城外,曹军大营内,郭嘉指着地图之上下邳与下相县,对曹操说道:“这里便是下邳先,这里则是下相县。”从吕县一直向南则为睢陵,而东南方向则是下邳县,如果要出兵截住刘澜的话,首先就必须要确定刘澜会从哪个方向离开,当然如果无法判断的刘澜会走哪里的话,也可以直接前往下相县,不管刘澜最终走下邳还是睢陵,最终都会走下相进入广陵。

    郭嘉对曹操分析着这次截断刘澜的想法,在他看来,曹操走下邳的可能性肯定比睢陵的机会更大,但如果刘澜为了快速撤离分兵两路的话,也是有这个可能的,所以这就要看曹操如何选择了,至于下相县,因为要深入下邳郡,郭嘉并不是很支持,风险太大。

    曹操看着地图,沉默片刻问:“下邳城是下邳郡治所,刘澜从这里撤退的可能性确实是最大的。”

    “对,听原来徐州的一些胥吏说,陈群在徐州刺史的任上,花了不少精力休整拓宽了官道,而从吕县到下邳这条路去年已经竣工,便于行军,所以刘澜为了快速撤离,十有八九会走这条路,但是卑职现在无法确定的是吕县到睢陵官道的情况,如果也似吕县到下邳一样的话,那么刘澜又会如何选择就无法知晓了。“

    曹操看了下睢陵的位置,笑道:“走下邳距离下相更近,撤往广陵浪费的时间最少,而走睢陵则会绕一些路,既然是撤离,那么自然会选择最快最近的那条路,所以我敢肯定刘澜绝不会绕道睢陵。“

    这一句几乎等于曹操做出了决定,就是要前往下邳了,立刻对过节,道:“走,去瞧瞧元让部队准备的如何了,如果好了,那就可以让他尽快出发吧!”

    原本今天曹军都在准备着明天的行军事宜,而夏侯一早就被任命为先锋,就等着曹操一声令下便即出发。

    部队很快在夏侯的带领下出了辕门,沿着官道一路向东南方向疾奔而去。

    这一路疾驰而来,这段路之前夏侯也走过,那还是陶谦时期,当时他奉命奔袭下邳,所走便是这条路,不过时隔六年,再走这条官道,显然不管是官道还是他自己,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送走了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