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面沉如水看着袁熙,生死只在一线之间,或者说就在他一念之间,他兄弟二人就会被当场乱刀砍杀,面对数十手持刀斧的悍卒,二人不为所动,好似冲进来将他们团团围困的悍卒如同空气一般,只是死死盯着袁熙,二人不相信袁熙会杀了他们,当然如果他当真下令杀掉他们兄弟二人的话,那也只能是他们瞎了眼。
袁熙有想过要不要解决这两人,虽然这二人官职很高,但在父亲那里,他们更像是普通人,并不是父亲的心腹,自己杀了他们,并不用考虑什么后顾之忧,毕竟他二人可没有沮授荀湛一样的影响力,但袁熙最后还是没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他还是比较爱惜自己的羽毛的,不希望背上卸磨杀驴的名声。
更何况他现在的情况,正是用人之际,和大哥三弟争世子之位,首先你得有些心腹来支持,但以他现在的根基,远远比不了大哥,又没有像三弟那样受到父亲的偏爱,他所能倚重的势力,不就是现在幽州这帮人吗,如果动了他二人,那他在幽州就再难收人心了。
不是他兄弟二人有多大的影响力,而是因为他兄弟二人的遭遇,会让幽州上下惶惶难安,这简直就是在削弱自己:“你们干什么?谁让你们进来的,还不给我退下!”
袁熙对着亲兵一顿训斥,显得极为恼火,等他们全部退出议事厅之后,这才起身,对二人表示歉意,尤其是对于联络乌丸人这件事,他是有些心急了,但他却没想到,信使别说进入辽西和辽东属国了,连右北平都没进入,就不得不被迫返回了,天太冷了,根本就熬不住。
他很气愤,大骂这些人废物,田豫能从辽东来蓟县,他们怎么就去不了辽东呢,结果连派了数十信使,结果完全一样,这让他不得不被迫中止这件事情,而此刻自然也就在他兄弟二人面前开始保证这件事到此为止,以后再也不会派信使前往辽西和右北平了。”
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徐州之战(187)()
鲜于辅做出辅佐袁熙这一决定的时,连鲜于银都对他的这个决定感到奇怪,甚至是离谱,既然要辅佐袁氏,那还不如直接辅佐袁绍,以他们在幽州的声望,甚至都不用下什么心血,就能在袁绍身边有一席之地。
但鲜于辅要的可不是这类锦上添花的表现,如果这样,那他去投刘澜,必然比去投袁绍的效果更好,同样是锦上添花,后者显然更合适,而且他们兄弟不仅是和刘澜有交情,更与关羽张飞他们有着不错的交情。
他们兄弟如果到了徐州,肯定会更游刃有余,所以说他选择袁熙是有着自己的道理在里面的,既然不愿意到曾经的部下刘澜那里效力,何不自己帮着一个人为他创立基业,这样的一份功劳,才能让他真正的有成就感。
这种感觉,曾经在刘虞处有过,曾经刘澜风声雀起之时,无数人在他面前提及刘澜时的成就感会更强。
从此以后不会在有人说刘澜是他曾经的兵曹,指挥说他乃袁熙的谋臣,此刻当袁熙躬身而拜的那一刻,他激动了,不枉他数次三番前来拜访袁熙,之前他的那些羞辱,早已烟消云散,他已不再介怀,接下来他要帮助袁熙,让他在天下有一席之地,让他能够与刘澜一较高下。
鲜于辅有张良之心,甚至袁熙也经过这几日的接触认为他有张良之才,但和他有过交集的刘澜却更清楚他的才能到底如何,所以说刘澜这些年从来没有想过招揽他,这一点可和田豫决然不一样,从这一点就看得出来,他莫说能和关张赵相提并论了,就算是田豫也差了十万八千里。
或者说的更明白一点,就当年他们对付黄巾军的接触,他对鲜于辅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对于后方的处理是有着一定的能力的,让这人去前线,他的能力不足以领兵,但如果让他在后方,主官钱粮账簿,那绝对是一把好手,而他要协助袁熙的话,如果能踏踏实实管好后勤,那袁熙还真有可能在袁绍三子之中崛起。
但如果袁熙把他用在领兵甚至是出谋划策,那就是赶鸭子上架,到时候必定一败涂地。不过此刻显然袁熙已经真的把他视为张良了,从折节的那一刻,对他就算是言听计从了,不过在对田豫这件事上,他还真是看出了退敌的办法。
其实自知道潞县被田豫控制之后,他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亲自前往潞县去见田豫,他和田豫是有些矫情的,虽然后来各位其主,但现在他如果前往潞县的话,效果会更好,或者说现在要用乌丸人来使田豫退兵,没有比他亲自前往更合适了。
袁熙有些犹豫,久久没有说话,他不知道该不该让他前去冒险,但鲜于辅不去的话,那问题也就跟着来了,谁去?或者说谁敢去?都害怕,都不敢,这时候还真没谁敢像鲜于辅一样前往潞县的,所以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只有他最为合适。
袁熙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既然将军愿意冒险前往,那我也只好同意,不过务必请鲜于将军小心。”
“袁刺史放心,末将有信心。”
鲜于兄弟从刺史府走出,一路上看到了许多幽州的官吏,以及那些新到刺史府的士族子弟,这帮幽州的士卒子弟里,有几个是鲜于辅认识的,他们并不似刘备那种纨绔子弟,书读了不少,可恰恰就是因为读了不少书,反而少了几许机变,是属于典型的腐儒,这些人如果不是因为袁熙要拉拢氏族,只怕一辈子也不可能有出仕的机会,但如果能够合理使用他们的话,管理些文书账册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地方,就好像这其中还有一批人,和他们则完全不一样,虽然看起来是些飞扬跋扈的坏小子,但人性还是很不坏的,不是那种无恶不作没有底线之人,而这些人,在郡内虽然无法委以重任,可如果能够择些身手好的年轻人加以培养,假以时日,在军队之中肯定能够一飞冲天。
都说并州自古出良将,可燕赵之地,那也是豪杰遍地,就说那刘澜关羽张飞不就是吗,当时在他看来,不过也就是比较有潜力的年轻人罢了,和他现在眼中的这些年轻人有着相似的情况,如果再能有那么一点点运气,冒出头不难。
鲜于辅现在虽然要前往潞县了,可是他的目光已经瞄准了未来,他能带出一个刘澜,就能再带出下一个刘澜。
当然就像他说的那样,这是需要一点点运气的,能不能冒出头,其实不在于他,而在于他们自己。
“大哥,想什么呢?”
“没什么。”鲜于辅轻笑一声,然后和兄弟一同出了刺史府,着手准备前往潞县。
~~~~~~~~
高览带兵前往高密的第二天,一名亲兵快跑来禀报:“将军,管统将军派信使前来,正在议事厅等候!”
不用问肯定是管统为了匪军的事情派人来的,毕竟他追了大半个青州,眼看就要大获成功了,如果这个时候被自己捡了便宜,那还真不甘心,憋屈,其实这样的情况他能理解,如果把管统换做是他,他也不会甘心,派人来见他这是自然。
但他之所以不敢保证他,原因其实还在与高夔在后钱手上,这都消息断绝快两个月了,他的情况现在如何?是是生是死,着实让他揪心不已,高夔可不比别人,乃是他用了多年的家将,一直追随着自己,所以说对于他高览完全是把他当做兄弟来看待的,所以较为关心,而这人一关心则必乱,虽然此刻快步走进客堂,但其实他还是在想着该如何拒绝。
他进入厅内的一刻,一名白面无须的年轻人立即站了起来,向他拱手施礼,道:“末将拜见高将军。”
“起来吧。”看着眼前的小卒,年纪不大,最多十八九岁,朝他点点头后在主位坐下,道:“管将军那边的情况如何了?派你前来有什么事吗?”
信使笑着点点头,道:“管统将军救下了高夔将军,不过却遇到了一些意外情况,所以专程写信来向将军求证。”说玩他将书信呈给了高览。
高夔被救下了?听到这番话后,高夔心中的激动溢于言表,但这各架子还是要摆的,随即敛容点头,道:“能安全救他初来,不错。”说完将书信展开,当上面出现后钱曾在东武与夷安作战大败的消息后,高览的眉头瞬间紧皱。
信使看他这番表情,咬了一下嘴唇,但最后还是忍不住问道:“将军,不知与后钱交战的部队,可是您派出去的?”
“不是。”高览终于明白了管统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派信使过来了,不是他真的怕自己抢了功劳,而是他害怕有一支徐州偏师进入了青州,如果不把这件事情协调好,贸然进攻,很可能被徐州军突袭击败。
或者说的更明白一点,就当年他们对付黄巾军的接触,他对鲜于辅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对于后方的处理是有着一定的能力的,让这人去前线,他的能力不足以领兵,但如果让他在后方,主官钱粮账簿,那绝对是一把好手,而他要协助袁熙的话,如果能踏踏实实管好后勤,那袁熙还真有可能在袁绍三子之中崛起。
但如果袁熙把他用在领兵甚至是出谋划策,那就是赶鸭子上架,到时候必定一败涂地。不过此刻显然袁熙已经真的把他视为张良了,从折节的那一刻,对他就算是言听计从了,不过在对田豫这件事上,他还真是看出了退敌的办法。
其实自知道潞县被田豫控制之后,他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亲自前往潞县去见田豫,他和田豫是有些矫情的,虽然后来各位其主,但现在他如果前往潞县的话,效果会更好,或者说现在要用乌丸人来使田豫退兵,没有比他亲自前往更合适了。
袁熙有些犹豫,久久没有说话,他不知道该不该让他前去冒险,但鲜于辅不去的话,那问题也就跟着来了,谁去?或者说谁敢去?都害怕,都不敢,这时候还真没谁敢像鲜于辅一样前往潞县的,所以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只有他最为合适。
袁熙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既然将军愿意冒险前往,那我也只好同意,不过务必请鲜于将军小心。”
“袁刺史放心,末将有信心。”
鲜于兄弟从刺史府走出,一路上看到了许多幽州的官吏,以及那些新到刺史府的士族子弟,这帮幽州的士卒子弟里,有几个是鲜于辅认识的,他们并不似刘备那种纨绔子弟,书读了不少,可恰恰就是因为读了不少书,反而少了几许机变,是属于典型的腐儒,这些人如果不是因为袁熙要拉拢氏族,只怕一辈子也不可能有出仕的机会,但如果能够合理使用他们的话,管理些文书账册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地方,就好像这其中还有一批人,和他们则完全不一样,虽然看起来是些飞扬跋扈的坏小子,但人性还是很不坏的,不是那种无恶不作没有底线之人,而这些人,在郡内虽然无法委以重任,可如果能够择些身手好的年轻人加以培养,假以时日,在军队之中肯定能够一飞冲天。
都说并州自古出良将,可燕赵之地,那也是豪杰遍地,就说那刘澜关羽张飞不就是吗,当时在他看来,不过也就是比较有潜力的年轻人罢了,和他现在眼中的这些年轻人有着相似的情况,如果再能有那么一点点运气,冒出头不难。
鲜于辅现在虽然要前往潞县了,可是他的目光已经瞄准了未来,他能带出一个刘澜,就能再带出下一个刘澜。
当然就像他说的那样,这是需要一点点运气的,能不能冒出头,其实不在于他,而在于他们自己。
“大哥,想什么呢?”
“没什么。”鲜于辅轻笑一声,然后和兄弟一同出了刺史府,着手准备前往潞县。
~~~~~~~~
高览带兵前往高密的第二天,一名亲兵快跑来禀报:“将军,管统将军派信使前来,正在议事厅等候!”
不用问肯定是管统为了匪军的事情派人来的,毕竟他追了大半个青州,眼看就要大获成功了,如果这个时候被自己捡了便宜,那还真不甘心,憋屈,其实这样的情况他能理解,如果把管统换做是他,他也不会甘心,派人来见他这是自然。
但他之所以不敢保证他,原因其实还在与高夔在后钱手上,这都消息断绝快两个月了,他的情况现在如何?是是生是死,着实让他揪心不已,高夔可不比别人,乃是他用了多年的家将,一直追随着自己,所以说对于他高览完全是把他当做兄弟来看待的,所以较为关心,而这人一关心则必乱,虽然此刻快步走进客堂,但其实他还是在想着该如何拒绝。
他进入厅内的一刻,一名白面无须的年轻人立即站了起来,向他拱手施礼,道:“末将拜见高将军。”
“起来吧。”看着眼前的小卒,年纪不大,最多十八九岁,朝他点点头后在主位坐下,道:“管将军那边的情况如何了?派你前来有什么事吗?”
信使笑着点点头,道:“管统将军救下了高夔将军,不过却遇到了一些意外情况,所以专程写信来向将军求证。”说玩他将书信呈给了高览。
高夔被救下了?听到这番话后,高夔心中的激动溢于言表,但这各架子还是要摆的,随即敛容点头,道:“能安全救他初来,不错。”说完将书信展开,当上面出现后钱曾在东武与夷安作战大败的消息后,高览的眉头瞬间紧皱。
信使看他这番表情,咬了一下嘴唇,但最后还是忍不住问道:“将军,不知与后钱交战的部队,可是您派出去的?”
“不是。”高览终于明白了管统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派信使过来了,不是他真的怕自己抢了功劳,而是他害怕有一支徐州偏师进入了青州,如果不把这件事情协调好,贸然进攻,很可能被徐州军突袭击败。
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徐州之战(188)()
张萍和宗寇能顺利逃出来,运气占了很大的成分,但困难同时也将面临,那就是他们是该守还是撤,撤入东莱,虽然看似是一早就决定好的计划,可是张飞的任务是什么,还不是要替代后钱搞乱东莱以至于整个青州吗。
而现在文丑亲自前来,这看起来好像是计划成功了,可也意味着,他们面临的风险更大了,其实刘澜最初的考虑是,袁绍并不会派冀州主力去剿匪,文丑和主力冀州军不管是在临淄城还是北海郡,他们的存在,就是危险,对徐州的震慑。
但他们一旦被张飞吸引去了东莱,那不就是正中他下怀了?别忘了琅琊可还有着十多万徐州军呢,所以说袁绍和他的谋士们,绝不敢贸然让文丑出手,正是这样一个考虑,所以刘澜才敢于派张飞潜入东莱,毕竟只是对付一个管统,要容易很多。
但现在的情况则彻底与预期大相径庭了,文丑就在夷安,而且正在向即墨挺近,于此同时管统更是占据了壮武,这简直就是要两面夹击他们,而高览,虽然不知道现在身在何处,但绝大可能此刻还在北海甚至前往城阳郡,由他来防御徐州军,这样一来他率领着一万来人与冀州近十万人交战,几乎没有任何胜算,不应该是绝对没有任何胜算。
而且现在青州的情况其实已经早发生了扭转,虽然刘澜对青州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可别忘了在世家眼中,袁绍的吸引力更大,更何况他们之中本身就有不少人与袁军有着交集,如果说最初的混乱是由亲刘士族加上内卫谋划使得青州出现大规模的骚乱,攻打郡县占领县城,而随着文丑带领大部队抵达青州之后,亲袁士族见机行事,在他们出钱出力之下,各郡叛乱除东莱郡几乎被全部荡平,袁谭与文丑派出兵马开始陆续接受郡县,所到之处无一不是夹道欢迎,甚至一些青州士族子弟在刘澜臧霸控制时期闭门不出,一副隐士态度,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变化,纷纷骑马驾车前往临淄,寻求上进之机。
不得不说,虽然曾经刘澜有郑玄帮助他得到不少士族子弟投效,但也仅仅只是以他的学生为主,在在很多真正的世家眼中,刘澜毫无吸引力,他们宁肯潜心典籍,治学育人也不愿在刘澜处出仕,可袁绍就不一样了。
袁家乃举世公族,放眼整个大汉朝,能够得上举世公族的家族,也就关西杨家和袁家,所以说袁绍莫说振臂一呼了,就算是大兵所到,那也是群起而响应,更何况现在刘澜明显处于颓势,现在还不改换门庭,不去投效,那才是傻子行为。
更何况,刘澜的新政,对世家来说打击极大,甚至一度成为青州三大患,刘澜黄巾及蝗灾,而刘澜居然是这三大祸患之首,可见他在青州的那些大族眼中有多可恨了,也是蝗灾虽然厉害,也不过就是吃光庄家罢了,对他们这样的大家族没什么危险,而黄巾同样如此,对平民造成的损害很大,但要攻破大族们的坞堡,却也痴人说梦,所以说着两害更多只是对青州以及百姓造成危害,虽也波及到他们自身,但绝不会像刘澜这样伤及根本动摇他们家族的根基。
这新政首先就使得他们再也寻找不到佃农来替他们耕种,而迁徙平民下扬州,这几乎就是在绝户,这也就是迫于刘澜的淫威,当然更多还是因为臧霸,他们就算起兵,可能影响到的范围不大,反而还可能引火烧身。
所以说,在得知文丑率领大兵来了之后,他们虽然一开始依旧处于观望状态,但这也是冀州军实在不给力,不放心所致,不管是当年的袁谭还是后来的颜良,不是祸害青州的百姓氏族就是不堪一击,你说他们谁还敢一开始就出头了?
但随着文丑十万主力南下,这样的大举进攻,再加上颜良战败,反而让他们觉得机会来了。
对于青州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最绝望的还是臧霸,这当然这其中有不少是那种两面派的恶心人,对他们臧霸一早就看透了他们,有这样的情况不意外,可那些曾经被他信任倚重的家族,却变成了急先锋,确实有些令他寒心。
可这就是现实,臧霸自问,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也会像他闷闷一样,做出同样的选择,就好像当年刘澜以备寇之名出兵琅琊,虽然说得好听是来与他相见,可明眼人都清楚他就是来围剿自己的,如果当时不接受来青州的建议,那他现在的情况,和曹豹没什么两样。
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