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7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在心中仔细斟酌许久,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便点了点头,道:“长公子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末将拦是拦不住的,那么就只能祝长公子一帆风顺了。”

    袁谭不知道颜良这句话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是在说反话还是在提醒自己他已经对其出兵默认了,他高声说道:“你放心就好了,等我的部队到了,我先把阳都拿下来,看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那就最好不过,我在莒县等你攻下开城的捷报。“

    颜良这话一说出来,那可就不是在说反话了,而是在变向支持自己出兵,只不过他身为主将,并不好表现出对他全力支持,而这番话,看起来好像是在说反话,酸自己,其实他就是在暗示自己尽管出兵,他们要拿下阳都,还要攻下开阳。而攻打开阳,如果没有他的支持的话,以袁谭的兵力,显然是望尘莫及的,所以他这番话,也可以说是在为袁谭吃下一粒定心丸,这样一来,到时候他出兵也就名正言顺了,而主公那里也能有所交代。

    毕竟袁谭是主公的儿子,他擅自出兵,主公会处置,可是他身处威胁而他若不出兵相救的话,那在主公面前可就交代不下去了。

    “你就在莒县等着我把臧霸和捷报传到你面前吧。”

    颜良哈哈一笑,道:“臧霸?我可看不上,最好把黄忠押到我面前!”

    袁谭蹭的一下站了起来,紧攥着拳头,道:“臧霸、黄忠我会把他们都押到你面前,任凭你处置!”

    ~~~~~

    在袁谭准备着进攻琅琊之时,远在豫州的沛郡沛县,真有一场大战如火如荼的上演着,不过看起来是一场一触即发的大战,却活生生让两支部队演变成了市场叫卖,城门之下的曹军大骂了一日,城上城下,满是恶毒的诅咒,吵嚷成一团。

    但在骂战过后的第二日,沛县却有变的安安静静,双方好像都没有因为前一日的骂战而受到丝毫的影响,一切好像又变回了前一日的模样,城上还是那几十名无精打采的守军,歪扛着兵刃,无精打采的样子,好像一夜没有休息过一样。

    而城楼之下的曹军,则因为炎热的天气,齐齐在军营中寻找着遮阳避暑之处,一时间敌我双方,好像达成了默契一样,没有任何一方去主动挑衅。

    昨天沛县的守军,乃是沛县的正规军,但今日,徐盛直接就把他们都换成了郡国兵,这些郡国兵平日里就负责一些城内治安与城门的盘查,虽然也有最基本的军事训练,但因为郡国兵只服役一年便即返回亭里,所以他们的军事素养十分低下。

    让他们守城,尤其还有他的叮嘱,在太阳的暴晒之下,守城的郡国兵们就差直接卸甲了。

    不过用他们守城,徐盛难道不怕敌军突然攻城吗,很显然徐盛有后手,正规部队就在下面呢,如果曹军真赶来进攻,那他们会第一时间抵达到自己的位置,绝不会被曹军偷袭。

    就在守城士兵昏昏欲睡之时,突然城楼下方又想起了谩骂声:“无胆鼠辈,如果不敢出城应战,那就快快开门乞降,不然待我大军杀入城中,将你们一个个剁成肉泥!”

    城楼之上昏昏欲睡的守军,只是慵懒的朝城楼下面忘了一眼,便又坐了回来,靠着城墙垛,拄着长枪,闭上了眼睛,居然直接睡起了觉,那些污言秽语,好像根本就不是在骂他,和他没有半点关系。

    这样的咒骂持续到了夜幕降临,曹军撤了,而徐盛和单子春则来到了城楼之上。

    对于防守沛县,徐盛有着丰富的经验,相较于吕布的直接,曹操这样的还是头一回遇到,不过以徐盛的经验,敌军经过两天骂战,最多再骂一天也就收场了,接下来重头戏也就要上场了。

    重头戏是什么不言而喻,肯定是攻城了,而这几日敌军频频骂阵,除了打乱他们的部署之外,徐盛怀疑更多的还是在做攻城武器,毕竟沛县附近的大树早就在刘澜时期被砍伐一空,剩下的树木并不足以制作攻城武器,所以曹操只能从几十里之外砍伐树木。

    而经过二天甚至三天的时间,攻城武器应当准备妥当。而就这一点来说,曹军简直无法与他们比,他们所使用的攻城器械,都是出自兵械厂,每一个部件都可以进行拆卸与再组装,十分方便,如果说稍微困难的是什么,那就是比如投石车的巨石,收集起来较为困难,其他诸如床弩的巨箭,则都是从兵械厂送过来,囤积在仓库之中。

    就这一点,他们就要比曹操更有效率,如果真要攻城,能够在第一时间发起进攻,而不像曹操这样还需要就近制造。

    在城楼之上逛了一圈之后,徐盛便对身边的守将吩咐,从今夜起,所有守军都要换成正规部队,不能有丝毫大意,虽然他心中有些奇怪,但是徐盛都发话了,他自然不敢有片刻松懈,立即开始换防,并告诫士兵提高警惕,他怀疑徐盛叮嘱他的更深的意思是曹军很可能要趁夜偷袭。

    不过徐盛可没有对他的猜测做任何的回应,只是转身下了城楼,独自留下了守将一人,他抬头望了眼敌军的方向,漫天遍野都是曹军的营寨,根据他得知的情报,这一回曹军和袁术的联军足有二十万,而眼前的曹军规模,少说也有十多万,而这还是在袁术军没有抵达的情况之下。

    为何会有这样的判断,完全是因为并没有在敌军之中发现任何表明袁军身份的旗帜,就凭这一点,就可以坐实了他们面前的敌军乃曹军无疑。而且经过这两天,虽然他只是偶尔来到城楼之上,但他还是从仅有的观察之中,判断出曹军几乎全是精锐。

    如果说对面只是几万人,哪还轻松一些,可如果是十多万的精锐,那沛县可就危险了,毕竟他们只有不到一万人,十比一的比例,用兵法来说,完全可以选择围城,将他们困死在沛县。

    不过他们的粮食十分充足,而且城外还有着赵云将军的援兵,这一仗如果曹操当真要困死他们的话,只怕计划要落空了,而要攻打沛县,那么他们也许会战事沙场,可如果曹军露出任何破绽的话,那么龙骑军能够一击毙敌。

    这一点,沛县守军深信不疑。

    而此时,回到府中的徐盛和单子春二人以联名的形式传出了一封飞鸽,这份飞鸽传书并不能直接传到赵云手中,但是却可以通过徐州刘澜之手转交到赵云,而他们则要让赵云明白他们现在内部的情况。

    其实对于外部的情况,赵云一定清楚,但是内部的情形,赵云却并不能知晓多少,所以他们要把自己现在的情况彻彻底底让他知晓,一旦开战的话,那么他们在沛县外面就不能贸然与曹军展开大战,如果他们败了,或者说出现任何意外,那么沛县都将不保。

    现在的沛县,不足以自保,毕竟兵力太过悬殊,但如果曹操并不打算猛攻沛县的话,那么赵云这支外围的援军,就能发挥极大的作用,而如何才能将曹操咬住,让他留在沛县,就显得至关重要,可以说他们现在就要充当诱饵,这个决定,最初单子春是不同意的,因为沛县没有那个资本,但是随着两天曹军骂阵,他觉得希望来了。

    虽然他也明白二天的骂阵很可能意味着曹军离攻城之日更近了,但是这毕竟是猜测,因为在主公的预计之中,其实沛县同样是曹操的一个诱饵,他要用沛县把徐州的主力调来,所以现在的局面就有些微妙了。

    但不管真相到底如何,但有一点却是,曹操不管是要攻下沛县,还是要吸引徐州军前来,他首先要做的就是造成沛县岌岌可危的假象,也就是说他最少要攻城几次,这样才能起到围城打援的作用,才能让徐州军以最快的速度向沛县赶来。

    也正是通过这几种可能,徐盛才做出了如下的判断,如果曹操当真是想要沛县的话,那么他最好的选择就是围城,无须其他,不出半载,沛县唾手而得,但如果他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其它的话,那么他是不会耐得住性子围城的,必然要选择攻城,所以这一点他必须要让赵云知晓。

    当然赵云可能早已看穿这一切,但是就像单子春说的那样,为了万无一失,必须要亲自告诉赵云,才能够让他二人安心。

    而现在,随着信鸽被传出去之后,他二人就可以安静的等待着局势的变化了。

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徐州之战(49)() 
在徐盛商议着如何吸引曹军之时,刘澜则同样关注着沛县的战事,虽然没能给予沛县最有利的保障,无法增援更多的兵力,但很多消息的传来却让刘澜长吁一口大气。

    而在汇集来的情报中,最吸引他的一条则是东莱的袁谭率领主力前往城阳郡与颜良汇合,这个情况有些微妙,虽然刘澜无法判定这一汇合是否剑指徐州,但是从袁绍军的分布来看,这样的汇合,十有八九是真的要对徐州用兵了,尤其是在沛县已经激战的情况之下,袁绍要来徐州浑水摸鱼的可能性变得很大。

    这样一来,他们临时改变的部署就变得格外重要,因为徐庶早就下达了应对冀州军的部署,而现在他要考虑的事情,重中之重也就自然而然从沛县变成了琅琊。

    琅琊紧挨着城阳郡,而东莞又毗陵着审配,但因为东莞没有任何兵力部署,所以如果与颜良当真开战,情况很可能会变成冀州军两面夹击,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布置,以防万一。

    但有一点徐庶也分析到了,那就是审配对于徐州的热情并不高,所以防御审配的兵力无须太多,最主要的还是东面来自城阳郡的颜良和袁谭。

    而刘澜的想法则是在阳都集结部队,这是南下开阳的毕竟之所,不管是颜良、袁谭也好还是从东莞南下的审配也罢,只要南犯琅琊,进攻开城,就势必要攻打阳都县,所以只要守住了阳都,就等于守住了琅琊,丢掉了阳都,那么琅琊郡想守住的希望也就不大了。

    但对于防御阳都县,却出现了不小的争论,因为阳都县乃是小县,人口少,城池低矮,如果是据城而守,那么他并没有多少优势,反而不如退到南面仅一百二十余里的临沂县,那里虽然也不过是一座中县,但它却素来有开阳卫城一说,城高池深,对于防守有一定的优势,而且距离开阳比较近,进退自如,南北呼应也方便,也更容易形成犄角之势。

    不过距离开阳近有好处,也自然有劣势,如果全力在临沂布防,那么假如颜良军绕过临沂,直扑开阳的话,那么开阳可就危险了,如果派出半数兵力,那么在面对主力的袁军时,又会显得孤木难支,尤其对于分兵作战刘澜是极为反对甚至绝难接受的,所以临沂虽然与阳都就一百多里的距离,但是在他心中却更倾向阳都。

    他的意思很明确,既然把关羽的摄山营调来了,那么与袁军的交战,就绝不能只考虑如何防袁军,而是要想该如何主动出击,那么就绝不能瞻前顾后,又想击败袁军又想保住开阳,所以这一仗,要么就干干脆脆直接把部队拉出来,在阳都和袁军来一场大规模的遭遇战,至于阳都、临沂还有开城可以全都不顾。

    对于刘澜大胆的想法,徐庶很是认真的想了想,其实到了现在这个情况下,尤其是在割让了青州之后,确实在去考虑一城一地得失就太没有大局观了,而与袁绍军作战,如果从一开始,依照刘澜的想法,避敌锋芒的话,那么不管颜良攻哪,只要留下小部兵力就好了,不去管他,不管是向南还是向东,都可以让他如入无人之境,只要集中精力,全力对付曹操就可以了。

    但是徐庶既然已经说服了刘澜,那么东莞都可以战略放弃,一个琅琊其实也没什么不能舍弃的,所以在阳都集结大军,甚至关键时刻可以主动出击显然就成为徐州之战真正的胜负手。

    这一仗,就像徐庶说的那样,让我们集中兵力,先灭袁绍,震慑曹操,以此来谋取徐州之战的最终胜利。

    徐庶紧挨着刘澜注视着地图。

    刘澜在徐州做的沙盘,包括了开阳,囊括了整个徐州甚至是豫州,偏偏就是没有设立开阳北面的临沂与阳都以及青州,所以此刻二人只能盯着地图,不过新的沙盘正在建造之中,用不了三天,许褚就会将他做好,那时候两人会更直观的对临沂、阳都有一个了解。

    而此刻,二人只能通过地图来判断,而在阳都开战的话,那么部队的调动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在关羽还没有抵达徐州之际,黄忠的琅琊军调动则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最好能够让关羽的摄山营起到奇兵的作用,到时一击便能够将袁军击退,把他们直接赶回临淄。

    但徐庶有不同的想法,他觉得与冀州军交战,敌军的兵力并不比他们少,就纸面上看,两军应当可以说是奇虎相当,大决战是格外冒险的,因为谁也无法料到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从地图上来看,两军如果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话,那么袁军比他们最大的劣势就在于他们的战线拉得太长了。

    虽然看起来青州现在是袁绍掌握,袁谭还是青州的刺史,但别忘了他们掌握青州不过几个月,民心未附,所以他们筹集粮草,虽然能够从青州募得一些,但更多的还是需要从冀州的打后面筹措。

    而这个情况,其实和当年的冀州之战一模一样,而当年袁绍在冀州之战已经做到了最好,用刘澜的话说,那一仗双方应当是个平手,甚至是公孙瓒败了,而袁绍之所以胜,完全是因为他找到了公孙瓒龙凑的屯粮之地,已经在河间将公孙瓒的粮道破坏。

    所以他们这一仗,完全可以效法当时的袁绍,只要能够找到敌军的屯粮点,然后再切断从冀州运粮的粮道,那么颜良想不撤退都不行。

    而且颜良现在把冀州的兵力都集中在边境,大后方几乎没有任何设防,只要我们愿意,随时可以派出一支奇兵收复青州失地,而这个人选如果是臧霸的话,以他们在青州经营多年的资历来看,兵锋所到,必定是纷纷开门纳降,不费一兵一卒收复青州,到时候颜良的部队还能有多少动力与我军交战,只怕早就急着去收回失地,以免被我军切断后路了吧。

    刘澜沉默了,徐庶的计策你可以说他是在学当年田丰给袁绍布置的上翻抽屉绝户之计,也许徐庶的布置没有像田丰处处周到,无懈可击,但有一点,徐庶不会重蹈田丰的覆辙,因为颜良军中少了赵云这一胜负手。

    冀州之战,他们之所以能够取胜,完全是因为赵云一人,他几乎是以一人之力,保证了冀州的粮道畅通。而最关键的,就像徐庶所说,他们这一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冀州之战时的张颌可有可无,因为他们根本无需找到龙凑这一屯粮之所,只要把臧霸派出去,颜良必定军心大乱,到时候他只要乱了阵脚,撤军回青州,那么他们就能前后夹击,或消灭或击败,全凭个人意愿。

    到那个时候,别说击败颜良了,就算是彻底收回青州也不是没有可能,甚至做的更绝些,干脆将黄河冀州军的渡船全部毁掉,彻底截断颜良的后路,那个时候,他们只要放缓攻击的步伐,将颜良全部消灭在青州也不是没有可能,而最关键的是,还不用担心袁术的反扑,如此,徐州之战,将一举奠定刘澜在关东第一大势力的地位。

    不过这个可能不大,不管是颜良还是袁绍,都不会对渡船没有任何保护,想要偷袭渡船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如果按照徐庶的计划来执行的话,只需要把北海郡拿下,那么颜良军心必定打乱,而这也就足够了。

    这时,许褚在议事厅外高声禀报,道:“启禀主公,沛县有飞鸽传书紧急传来”

    “快拿进来。”刘澜急忙回应一声。

    徐庶进屋之后,将信筒双手呈到刘澜面前,刘澜接过小小信筒,从中倒出一张纸条,纸条为帛纸,被细细卷成长圆形,将纸条展开,上面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只是让他对赵云进行一些转告,盯紧曹操。

    对于徐盛的担心,刘澜一点也不奇怪,毕竟这些情况,都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曹操可是号称率领二十余万主力攻打沛县,虽然这里面一定有着水分,但他与寿春军的的联军,兵力再少,也绝不会低于十万,这么庞大的一支部队,对付赵云和徐盛加起来不到五万人的守军,轻而易举。

    徐盛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刘澜最害怕的其实还是曹操在全力进攻沛县的同时,还有可能出奇兵进攻他处。

    下邳、东海、琅琊以及东莞四郡之一。

    提醒赵云,这件事很简单,也很好做,沛县之战的意义,他们是要拖住曹操,而曹操是想要把自己的主力吸引到沛县又或者是要围城打援或者干脆就是猛攻沛县,随着时间推移,曹操的意图就会显现出来,至于该如何应对,赵云和徐盛会做出合理的选择。

    而他现在必须要找到,曹操可能出兵的另一个方向。

    不要怀疑曹操不打算分兵,以他对曹操的了解,他要真想攻打沛县的话,早就进攻了,不会派典韦去叫阵,这本身就是奇怪的事情。

    典韦的存在,或者说许褚的存在,就是刘澜效仿曹操对典韦的安排,是亲卫,他的职责是什么,刘澜清楚,曹操也明白,用这样的人去挑衅,本身就是为了斗将而斗将,这完全不合常理。

    所以曹操这步棋,十有八九,走的就是围城打援的陆毅,而他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徐盛甚至是自己,他曹操本人现在就在沛县,他要夺取沛县,下一步则是攻打徐州城。

    一早从刘澜手中接过纸条的徐庶看完了信中十个字的内容之后,轻声说道:“曹操用自己当诱饵?”

    “嗯。”刘澜说着,负手来到沙盘前,注视着沙盘沛县方向几秒后,将标志着曹操的旗帜从费县移到了沛县,说道:“我们这位老对手,很是难缠啊,原以为他只会派夏侯惇甚至曹仁带兵过来,而他则会亲自率领奇兵对徐州突袭,看来我还是低估了曹操。”

    “主公说过,曹操用兵,正奇结合,不拘一格,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有可能。”徐庶觉得刘澜没有必要在这件事情上太过纠结,其实这一点从一开始,徐庶就始终认为曹操会亲自带兵到沛县的,反倒是刘澜,觉得不会,因为曹操用兵,他在哪里,哪里就是曹军主攻的方向,而现在曹操在沛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