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右为难,曹操是真的有些举棋不定了。
费县的夜晚有些寒意,曹操在夜幕降临后,选择带着典韦在城中视察,大街上空空荡荡,没有一个行人,虽然有大战阴云的关系,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夏侯惇到费县后就施行的宵禁,城门一旦关闭,便禁止一切人夜间出门,毕竟这里距离徐州太近了,虽然不可能防止混入敌人的谍探,毕竟宵禁治标不治本,并不能真正杜绝谍探混进来,但聊胜于无吧,不过现在的曹操却没有了这样的想法。
毕竟他在费县集结大军,为的就是与袁绍能够配合进攻刘澜,如今袁绍已经不大可能出兵了,再费县集结完全失去了战略意义,反倒不如南下蕃县,到时候不管是直入沛县还是攻打徐州都是不错的选择。
心想着,曹操一行进入到了屯营,曹操骑马进入辕门的一刻。
咚咚咚三声鼓起,长号长呜,分裂两排的士兵们齐声高呼:“车骑将军万年!”
声势雄壮,在曹操正前方一箭之地处,赤红色的汉字大旗下,夏侯惇的身影被四周持火把的士兵照得清晰可见,在曹操下马之时,他已经单膝跪地。
“末将夏侯惇恭迎车骑将军。”
“元让起来吧。”曹操没有上前扶起夏侯惇,只是抬手虚扶做了一个样子之后就从他身边走过,夏侯惇躬身而起低声应诺,从他的反应来判断,曹操现在的心情不太好,又或者是有要紧事要和他商议,不敢怠慢,快速跟上曹操,向主帐而去,
一路上,曹操心中想着的都是这一仗到底是该打还是不该打,原本他想招来郭嘉等谋士商议,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样的打算,这一仗如何打,怎么打,最好还是来听听夏侯惇的看法,他在军中,对部队的情况最是了解。
在这一点上,郭嘉等人显然是没有夏侯惇更有发言权,所以曹操在前往主帐时,便多多少少询问了一些如今士气的一些情况,没想到夏侯惇的回答让他精神一振,其实从刚才士兵们的反应就能看到,他们的士气是极为高涨的,可以说经过半年多的发酵,再加上天子发布的讨伐檄文,在内部,讨伐刘澜的舆论导向早已倒在他们这边,甚至可以说是热情高涨,就等着曹操到来了。
如今曹操到了费县,甚至来到营寨,大家自己激动,终于要对刘澜用兵了。
就凭这一点,曹操就不可能再去想撤兵了,他大笑一声,表现出格外满意的样子:“你的部队到了半年,士气非但没减,还能如此高涨,很好,我当给你记上一大功。”
“末将不敢当。”
曹操听到身后的夏侯惇如此说,没有再说话,与夏侯惇一同进入了营帐。
~~~~~~~~~~~
曹操见夏侯惇的同时,刘澜在徐州召见了陈宫,在徐州陈宫为长史,不管更多的却是负责军务,政事方面他并不负责,在郡守府,陈宫见到刘澜之后深施一礼,随后两人落座之后,刘澜向他请教了一些徐州战事的情况,不过更多的还是想询问他,袁术和曹操可能的联合。
毕竟曹操那里,现在能够联络的盟友,也就只有袁术了,如果两家联盟的话,还是颇让人有些头疼的,对这件事情,曹操向陈宫请教,当然旁边还有徐庶,可以说,三人先行碰头,如果能有个结果,那么再把赵云等人招来再做最后的决定。
“若要破曹操和袁术的联盟,不知有何手段?请先生教我。”
对于袁绍的事情,陈宫已经知晓了,对于刘澜的决断,陈宫虽然不持赞成态度,但也不反对,就结果来说,这个决定很可能会导致曹操也不来进攻徐州,可是就像刘澜说的那样,他这也是为了把祸水东引无奈之举,他已经受够了现在的局面了,再这样下去,他迟早被耗死,实在耗不起了,必须要改变。
可现在改变了,就如陈宫所说,新的麻烦也随之而来了,首先曹操不来攻,刘澜做出的一切努力也就白费了,其次则是很可能让曹操彻底下定决心与袁术联盟,共同攻打徐州,这样的情况虽然可能性不大,但不得不防。
陈宫沉思一下,道:“主公不必多虑,曹操出兵五万,如果袁术果真像主公所言,最多只能出兵三万那么就完全不比忌惮,两军如果分兵来犯,则我军完全可以如同以往个个击破,如果两军合兵一处,看似强大,但就他对曹操和袁术的了解,两人一定会产生分歧,再加上如果两人又各怀鬼胎的话,那么两人完全可以说是不堪一击。
所以如果两人合兵时,主公要尽可能的避其锋芒,暂不与其交战,哪怕是暂时放弃徐州大部也无所谓,但是随着两人占领的徐州土地越来越多,矛盾也就会逐渐突出,到了那时,末将敢断言,两人必定会发生内讧,主公只需一支奇军,便可尽收徐州之地。
刘澜沉默了片刻,砖头看向了袁术,后者沉吟片刻,才说道:“公台可有多大的把握?如果两家一早就定好如何瓜分徐州,到时候还会发生分歧吗?卑职并不是反对陈长史,但是卑职觉得最好还是小心为妙。”
陈宫见徐庶如此小心谨慎的斟酌着言辞,笑了笑,道:“元直不必太过估计在下,毕竟主公刚才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今日只是你我三人之间的一个商议,没有第四人,完全可以直言不讳,不必有太多的顾忌,不然又如何能想出一个妥善的办法来呢?”
“两位,先听我说。”刘澜笑着打断了两人,虽然两人看上去互不想让,但并没有水火不容的地步,只是再争论之中找一个妥善的办法,就事论事罢了,而对这件事,他们首先是并不清楚刘澜的想法的,所以在听到两人的辩论后,他说道:“我想我要先说说我的一些想法,才能让两位有一个更好的决断,其实就现在的局面来看,我是十分赞同公台的意见的,他看向有些着急的徐庶,说道:你别急,先听我说完,我之所以会支持公台,首先是从以下几点来考虑的,首先如果曹袁不合并,那么就如公台所说只需要个个击破就好,如果两人合并,我的意思最初其实也是想要往广陵撤的。”
“为何会选择广陵,我不多说,到了那里,我们进可攻退可守,如果两家没有内讧,那么我们就直接退到秣陵,如果两家内讧,我们则可以同濡须坞的鲁肃兵分两路,到时候袁术则无需担心,他只要听到我们分兵攻打寿春,必然会选择从徐州撤兵,所以我们的对手只有曹操一人,但是有一点大家要注意,那个时候的我们,可是集结了平时分散在青、徐、杨三州的总兵力,保守估计能有近八万人,如果算上郡国兵、水军等,十多万都不止,那时候我们与曹操决战,最少在兵力上,我们是有着绝对的优势,以这样的兵力攻打曹操,只要指挥得当,不仅可以击败他,甚至直接攻到许都都不在话下!”
陈宫沉思一下,道:“主公不必多虑,曹操出兵五万,如果袁术果真像主公所言,最多只能出兵三万那么就完全不比忌惮,两军如果分兵来犯,则我军完全可以如同以往个个击破,如果两军合兵一处,看似强大,但就他对曹操和袁术的了解,两人一定会产生分歧,再加上如果两人又各怀鬼胎的话,那么两人完全可以说是不堪一击。
所以如果两人合兵时,主公要尽可能的避其锋芒,暂不与其交战,哪怕是暂时放弃徐州大部也无所谓,但是随着两人占领的徐州土地越来越多,矛盾也就会逐渐突出,到了那时,末将敢断言,两人必定会发生内讧,主公只需一支奇军,便可尽收徐州之地。
刘澜沉默了片刻,砖头看向了袁术,后者沉吟片刻,才说道:“公台可有多大的把握?如果两家一早就定好如何瓜分徐州,到时候还会发生分歧吗?卑职并不是反对陈长史,但是卑职觉得最好还是小心为妙。”
陈宫见徐庶如此小心谨慎的斟酌着言辞,笑了笑,道:“元直不必太过估计在下,毕竟主公刚才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今日只是你我三人之间的一个商议,没有第四人,完全可以直言不讳,不必有太多的顾忌,不然又如何能想出一个妥善的办法来呢?”
“两位,先听我说。”刘澜笑着打断了两人,虽然两人看上去互不想让,但并没有水火不容的地步,只是再争论之中找一个妥善的办法,就事论事罢了,而对这件事,他们首先是并不清楚刘澜的想法的,所以在听到两人的辩论后,他说道:“我想我要先说说我的一些想法,才能让两位有一个更好的决断,其实就现在的局面来看,我是十分赞同公台的意见的,他看向有些着急的徐庶,说道:你别急,先听我说完,我之所以会支持公台,首先是从以下几点来考虑的,首先如果曹袁不合并,那么就如公台所说只需要个个击破就好,如果两人合并,我的意思最初其实也是想要往广陵撤的。”
“为何会选择广陵,我不多说,到了那里,我们进可攻退可守,如果两家没有内讧,那么我们就直接退到秣陵,如果两家内讧,我们则可以同濡须坞的鲁肃兵分两路,到时候袁术则无需担心,他只要听到我们分兵攻打寿春,必然会选择从徐州撤兵,所以我们的对手只有曹操一人,但是有一点大家要注意,那个时候的我们,可是集结了平时分散在青、徐、杨三州的总兵力,保守估计能有近八万人,如果算上郡国兵、水军等,十多万都不止,那时候我们与曹操决战,最少在兵力上,我们是有着绝对的优势,以这样的兵力攻打曹操,只要指挥得当,不仅可以击败他,甚至直接攻到许都都不在话下!”
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徐州之战(2)()
如刘澜说猜测的一样,袁术急着调张勋回寿春,就是为了能够配合曹操进攻刘澜,不过原本的打算是出兵秣陵,可张勋还没回来,曹操的使节又到了,袁绍可能不出兵的消息被袁术知晓后,袁术也傻眼了。
这下好了,所有的部署都落空了,不过随后他又与杨弘想到了另一个决定,让杨弘前往曹操处瞧一瞧他的态度,如果他依然打算攻打徐州的话,那么他愿意出兵和他一同进攻徐州,事成之后,只要能瓜分徐州就行。
杨弘带着袁术的使命抵达了费县,在热情的招待下,杨弘见到了曹操。
曹操在议事厅已经等候多时,可以说这一次曹操对杨弘的到来显得格外重视,在数百名的簇拥下,杨弘来到了曹操面前,这是杨弘第一次与曹操见面,对他的印象不能说坏,但也不太好,尤其是他那细长的眼睛里闪烁着的光芒,让他很不舒服,好像是见到了传说中的老狐狸,不,更准确的情况应该是发现猎物的猎人,让他下意识的就在内心之中对他加以提防,以防落入他的陷阱之中。
对于杨弘来说,把曹操视作猎人的感觉是很奇怪的,连他自己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诚然曹操这些年确实是春风得意,但显然在现在这个急需外援的时刻,曹操是不可能将任何潜在的伙伴去当做自己的猎物看待,如果说把他当成猎人身边的那条猎犬还差不多,最少他会在捕获猎物时卖力奔命,直到狡兔死后,或者会立即翻脸去烹饪这条狗,但在这个当空,他是安全的。
不过曹操的善意,却被杨弘视为其内心深处的阴险,也许这就是第一眼的感觉使然吧,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其实你压根就不了解对方,甚至只是道听途说一些对方的事迹,但就因为这第一眼不是很舒服,再看他,不管他的身份地位,总会觉得不是很舒服。
杨弘清楚,自己的使命,心中就算对曹操如何待见,待在曹操热情的甚至可以说是盛大的迎接下,还是要装出一个样子来,虚以为蛇的表现,连他自己都觉得恶心,毕竟在曹操眼中,他杨弘是猎犬,可在袁术和杨弘的眼中,曹操又何尝不是呢?
“哈哈。”曹操熟悉的笑声响起:“杨长史,我可是对你闻名已久,听闻你要来费县,我可是等候多时了。”
“车骑将军过奖了,在下对车骑将军才是闻名已久,今日一见,果真是英武不凡!”杨弘与曹操客套着,他的名声曹操是不是闻名已久杨弘不知道,但他对曹操却是真的如雷贯耳,尤其是当年两家交兵,险先和袁术一同葬身在其的刀口之下,险象环生的情形,历历在目,也难怪杨弘会对第一次见面的曹操生出许多恶感,其实这印象早已在心中生根发芽。
曹操现在很热情,而杨弘同样在车骑将军、司空曹操的面前表现出了应有的谦恭,各怀心思的两人,就在这样的情形下见面了。
如果说这个时候,迫切需要对方的相助一臂之力的,应该是袁术才对,毕竟若非是曹操,刘澜也不会从浔县撤兵,可以说抛开以往的恩怨不提,在九江之战中曹操是对其有恩的,甚至可以说是在袁术最恐难的时刻雪中送炭,让他熬过了最寒冷的严寒,但政治就是这样,所有的恩惠乃至于恩怨在利益面前都会变得不值一提,牵涉到出兵徐州的问题上,杨弘是不可能退步,甚至可以说是一定要为寿春捞取最大的利益。
至于其他的事情,交情、恩情那都是另外一回事了,套用商贩常说的一句话,在商言商,今次他到来,本身就是谈条件,双方满意,则联手合力,谈不成,那么就各展神通。而曹操则不像袁术这么看重对徐州的控制,或者说他的目光更长远,和刘澜一样,为达到目的,他会主动放弃一些既得利益,甚至和刘澜一样,再关键时刻也会将青州拱手奉上。
两人的格局不同,曹操的心胸又岂是杨弘能比拟度侧的,可以说,这一次他希望用自己最大的善意来寻求袁术出兵徐州,毕竟经过袁绍返回之后,之前他的所有部署甚至是与袁术之间洽谈好的出兵条件都已成空,让袁术大捞好处。
被袁绍坑,在以往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但这一回却是曹操被他坑的最狠的一回,面对虚伪程度与袁绍几乎不相上下的袁术,曹操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与其一同出兵徐州,当然还得防着他心怀鬼胎。
所以曹操隆重的欢迎仪式,说白了就是要让杨弘看到他兖州军军容鼎盛,让他看到攻打徐州必胜的希望和曙光,没这两点,又如何能让袁术追随他一同出兵对付刘澜呢?
曹操的如意算盘不知能否打响,但想要让如今实力不济的袁术大胆出兵,而且是在袁绍退出之后实在有些难,毕竟大家的本钱都太少了,尤其是袁术,就算出兵,那也一定想着让他来打前锋,和刘澜交战的时候在前面冲锋陷阵。
可要真是这样的话,不出力还尽想着捞好处,那他袁术出不出兵又有什么两样,索性倒不如曹操一个人与刘澜交战了,所以说,打消袁术这样的如意算盘是首要任务,其次就是要让他明白,这个前锋非他莫属,当然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或者说绝不可能会成功,到时候只会让谈判破裂,所以在杨弘眼中老奸巨猾的曹操在两人落座闲聊之后,直入正题时,说的就是双方没有前锋,共同进退。
曹操眯着眼睛说出这番话,让杨弘有些反应迟缓,但他心里也清楚,这是曹操在权衡利弊能够想出唯一照顾双方情绪的选择,大家都少打一些如意算盘,也不要把对付当傻瓜,就用最公平的条件来约束就好了。
毕竟大家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就算有些分歧,在徐州这一巨大的共同的利益前,一定能够求同存异,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曹司空说的不错,这件事涉及到我们双方最核心的利益,如果大家都只为一己之私,那么就很难携手共进,所以最好就是大家把一切都放在桌面上,让对方看到各自的寻求与态度,只要这样,才能更好的协作,不然到时候一旦出现分歧,导致互相猜忌被刘澜击破,那还不如一早就放弃进攻徐州来得好。”
“杨长史所言不错,你的态度,其实也正是我军的态度,所言我们要把各自所需都说明白,所惧都讲清楚,才能够携手共击徐州。”
两人冠冕堂皇说了一大堆,可一句正经的话都没说,底下的郭嘉和程昱等人心中都在冷笑,甚至有那么一点苦涩,为现在的处境悲哀,更为袁术和杨弘的狡诈而不满,毕竟大家都不是圣人,谁都想着去占一点对方的便宜,可看起来,想从这位朋友和对手身上讨便宜,哪怕只有半点也很困难。
尤其是在曹操都已经说得那么明白之后,他不仅没把要求说出来,反而还接过曹操的话头说了一番同样模棱两可甚至可以说是方向试探的话,最后大家一番对阵,谁也没有套出对方心目中最大的利益是什么,反而使双方都僵在场中,好在曹操也算的上是老油条了,关键时刻,他明白如何打破这样的尴尬,也懂得不能在这么模棱两可的试探下去了,不然,今天是不会有任何陈果的。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谁更着急,谁就会在谈判的时候落入下风,按道理以曹操的手腕,拖一拖,磨一磨杨弘的耐心是最好的选择,但他并没有,他知道自己只要一开口,那么在商议出兵时就会相应的要割一些利益出去,不过比起能够尽快出兵,趁着关羽还在长江不知何时才到徐州这样的大好机会先下手为强是最好的选择,到时候如果配合默契,等关羽到了,他们也早把徐州和彭城等郡拿下了。
曹操说道:“我们兖州没什么问题,但我们比较关心的是,一旦两军联合之后,如何出兵,后勤如何保障以及分配,甚至是军队的指挥权又该交给谁,当然最主要的时,拿下徐州之后如何瓜分,又或是在失败之后,如何做好防卫,这些都是我最迫切想要知晓的,还请杨长史解惑。”
曹操几乎是一股脑把自己所担心的事情都说了出来,首先对于两家出兵他是极为反对分兵,比如说曹操攻打徐州和彭城,袁术攻打广陵或者下邳,前两次的徐州之战已经充分说明了分兵攻打徐州的威胁性,容易被刘澜逐个击破,既然已经在这件事情上吃过太多的苦头,所以两军如果要联合,那么势必要合兵一处。
但合兵一处,又不是简简单单把部队聚集在一起,大帐时两军各自指挥和作战,而是要像讨董联盟时选举一员主将,再设两员偏将,也就是说这两人会各负责各自的部队,这样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