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6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不知晓他的真正目的,为此他先是叫来了心腹管家,与他一起商议对策。

    而在他的建议之下,陈震将此事通知了逄纪与许攸,毕竟大家同为南阳士人,休戚与共,尤其是在如今式微之时,更当勠力同心。

    很快,逄纪和许攸便得到了消息,两人几乎做出了一致的决定,就是让他先与王修派来的人取得联系,瞧一瞧他到底有何打算。

    来人见到了陈震,陈震给他的感觉很不错,平易近人,而且说话的时候更让他舒服,在言谈之中,很多话,不自觉都被其套了出来,而就在他下意识的要把此行的目的直接说出来的一刻,他突然想到了临来时黄忠都督告诉过他,说话时要多考虑,三缄其口,不要人家问什么就说什么,他瞬间沉默了,沉默了足足有一刻钟,见陈震面上的表情越来越难看,他才笑嘻嘻的又往青州的事情扯。

    可以说,立时让刚才的被动变为了主动,尤其是他说谈的内容,看起来很重要,都是一些青州的内幕,可是他明白,他并没有说出自己的真正目的。

    陈震眼神变得冰冷,但是却并没有继续往下问,而是一挥手,让这位使节回去休息,眼前的使节,心思挺重的,再问下去,他也不可能再多说什么,反而会继续跟他卖关子,那么就不如缓一缓,看看他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和谈这么简单?

    陈震起身离府,与逄纪、许攸会面,将刚才的事情大致说了一下,逄纪立时发出了略显阴森的声音:“没半点好处居然跑过来要和谈,是他傻还是王修异想天开?”

    逄纪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要知道,这些年,刘澜可是以休兵的名义在袁绍身上捞了不少好处,今次他主动休兵,没有好处,别说袁绍不答应,他们也不会出力,谁敢在这事发声,那绝对是自讨苦吃。

    “是那使节没有说出他们的底线,不过我看这一回他们肯定是带着诚意来的,这件事我会继续和他往下谈,看看他们的底线到底如何。”

    “这件事,你可以更干脆一些,直接瞧瞧他们的底线,不然的话,纠缠的时间越久,反而达不到最大的效果。”

    许攸对这些事情最为了解,毕竟他亲自与刘澜谈判就好多次了,太明白这里面的套路了,如果去讨价还价,那么未必能达到最大的利益,那么就不如干脆一些,只要让对方知道,他们之间并没什么可谈的,那么反而更有可能让他们把底牌亮出来,到时候他们再视刘澜给出的条件来商谈这件事。

    对于这一件事,为何南阳系如此上心,完全是因为他们已经远离核心太久了,这一回虽然并不是什么良机,可是他们却知道如今颍川系与河北系争夺的焦点,无关乎是先灭刘还是先灭曹。

    可以说,他们现在完全没有了话语权,可是想要扭转局面,就不能放任两派做大,可是,他们却始终没有一个合格的契机,但现在,王修派来的使节却给了他们机会,虽然看起来是蚊子肉,可对现在的南阳系氏族来说,已经没有闻荤腥太久了,就算是蚊子肉,对他们也足够有诱惑了。

    “就这么办吧,先听一听王修的条件。”逄纪再一次开口之后,可以说这件事就已经定了下来,接下来要如何做,他们相信陈震,无须多言。

    而陈震,之所以没有自己贪功,首先是他并没有试探出对方的底牌,其次还有一点是他现在人微言轻,所以只能去找这两位难以氏族在冀州的大佬来商议,就算有什么意外,那么到时候也会有他二人撑腰啊。

    所以说,这件事不管是好事还是事端,陈震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到最后,就算是被河北士人知晓了,向袁绍进谗,那么也不会只是他一个人来担责。

    陈震点点头,便与两人告辞,然后回到府中,对于两人说用雷霆手段,陈震是有不同看法的,有时候,雷霆手段,反而会让这位‘对手’更有防范之心,反而达不到效果,倒不如将他先放一放,如果他沉不住气了,那么在以雷霆手段对他,那么他必然会把底牌全部都表露出来,到时候,他就可以评估这件事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大了。

    果不其然,只用了不到三日,那使节就把所有的底牌都表明了,当他得知徐州的底牌为何的那一刻,尤其是对逄纪和许攸说出之后,两人立时大笑出声,可以说这是他们翻身的一次良机,想要扳倒颍川氏族甚至是河北氏族,全靠这一回了。

    当天,三人便前往将军府,去见袁绍。

    当两人来到将军府的一刻,一匹快马在十几名随从的护卫下,缓缓从远方飞奔而来,并在将军府门前停了下来。

    来人是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文士,身材高瘦,一脸严肃,此人不是别人,真是从青州赶回来的审配,此次他为颜良副将,南下青州之后,本以为会大展拳脚,却不想被袁绍要求原地驻守,不得南下,这让他二人心急如焚,屡屡上表,却石沉大海,不得已,眼见着曹操在兖州磨刀霍霍,他只能亲回到邺城。

    至于能否劝说主公,他没有把握,可最少他要让袁绍明白,这一次是夺取青州的最佳时机,如果错过了,刘澜可就要回师了,到时候再想夺取青州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心思沉重的审配并没有发现逄纪等三人,忧心忡忡,回到邺城,连片刻休整都没有,直接风尘仆仆的就来到了将军府,直接进入了府邸。

    三人看着他的背影,都停下了脚步,审配回来了,他们当然清楚他的目的是什么,不过比起这个,想要第一时间见到袁绍看来是不大可能了,只能先在门房等候了。

    这几年来,看起来冀州河北氏族风光无限,可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其实河北士族内部一直处于一种半对立半分裂的局面,而这样的分裂,其实就是审配和沮授、田丰之间的对立,数年前,冀州之战后,田丰失去了主公的信任,原以为他能够顶替,可没想到却被沮授横插一脚,而沮授说支持者,自然是袁谭这位长子。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相搬回一筹,那么就必须在袁尚身上下功夫,毕竟他如果也去支持长子,立长不立贤,那么很可能最后同样还是要被沮授压一头,可是如果他能在袁尚身上押对宝,那么他就能够触底反弹,可以说这是一次大赌,赢了,他将是冀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一人,败了最多就是一死,或者被排除在核心之外,和现在的情况没有丝毫区别,可以说,正是因为在立储的问题上,他和沮授的矛盾才会变得越来越尖锐。

    而这一回,他奉命前往青州,突然出现了不许再进兵的命令,十有八九是因为沮授在他背后搞了鬼,对此他深信不疑,所以在和颜良商议之后,他亲自回到了邺城。

    其实,到了如今这个局面下,继承人的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派系之间的斗争,可以说现在派系已经没人再去在乎,大家纷纷开始选择战队,是支持长公子袁谭,还是袁尚,又或者是袁熙,可以说,冀州已经从南阳、颍川、河北三大系,变成了要么支持袁谭,要么支持袁尚,要么支持袁熙的三大阵营。

    而在这三大阵营之中,也变得身份各异,甚至在呼声最大的袁尚身边,已经聚拢了一大群人,这些人声势强大,都是这些年郁郁不得志之人,虽然是迫于一种严峻的形势,可是因为力量大,远远超过了支持长公子袁谭的沮授等人。

    再加上袁绍素来疼爱袁尚公子,所以他们的势力变得越来越强大,而他一道府上,连门帖都无须投,早有人将他引入府中。同时,另有人前去向袁绍通报,他们都是支持袁尚一党,可以说,现在袁绍身边,十有六七都是袁尚一党。

    刚到了议事厅前,甚至连袁尚都已经等候在一旁了,不过他并没有露面,只是远远的和审配打了一个照面。

    对于袁尚,审配点点头,刚才他的意思,是让他见过父亲之后,来见他,而审配点点头,则表示明白,然后便跟着家仆进入议事厅的院落中,走到厅门口,家仆敲了敲门,道:“大将军,审将军来了!”

    “让他进来吧!”房内传来袁绍的声音。

    审配独自走进了议事厅,厅内光线明亮,每日望云省气之后,袁绍都会在这里看一会儿易经,他始终都明白,京易乃是袁家立世之本,不管到什么时候,易经也不能不读。

    袁绍放下了京易,抬头看向了施礼的审配,道:“坐吧。”已有数月不见,阶下的审配看起来精神不是很好,人也非常清瘦,就像大病初愈一般,这一点正常,毕竟是行军在外,再加上旅途辛苦,这般憔悴,正常不过。

    那么他就能够触底反弹,可以说这是一次大赌,赢了,他将是冀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一人,败了最多就是一死,或者被排除在核心之外,和现在的情况没有丝毫区别,可以说,正是因为在立储的问题上,他和沮授的矛盾才会变得越来越尖锐。

    而这一回,他奉命前往青州,突然出现了不许再进兵的命令,十有八九是因为沮授在他背后搞了鬼,对此他深信不疑,所以在和颜良商议之后,他亲自回到了邺城。

    其实,到了如今这个局面下,继承人的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派系之间的斗争,可以说现在派系已经没人再去在乎,大家纷纷开始选择战队,是支持长公子袁谭,还是袁尚,又或者是袁熙,可以说,冀州已经从南阳、颍川、河北三大系,变成了要么支持袁谭,要么支持袁尚,要么支持袁熙的三大阵营。

    而在这三大阵营之中,也变得身份各异,甚至在呼声最大的袁尚身边,已经聚拢了一大群人,这些人声势强大,都是这些年郁郁不得志之人,虽然是迫于一种严峻的形势,可是因为力量大,远远超过了支持长公子袁谭的沮授等人。

    再加上袁绍素来疼爱袁尚公子,所以他们的势力变得越来越强大,而他一道府上,连门帖都无须投,早有人将他引入府中。同时,另有人前去向袁绍通报,他们都是支持袁尚一党,可以说,现在袁绍身边,十有六七都是袁尚一党。

    刚到了议事厅前,甚至连袁尚都已经等候在一旁了,不过他并没有露面,只是远远的和审配打了一个照面。

    对于袁尚,审配点点头,刚才他的意思,是让他见过父亲之后,来见他,而审配点点头,则表示明白,然后便跟着家仆进入议事厅的院落中,走到厅门口,家仆敲了敲门,道:“大将军,审将军来了!”

    “让他进来吧!”房内传来袁绍的声音。

    审配独自走进了议事厅,厅内光线明亮,每日望云省气之后,袁绍都会在这里看一会儿易经,他始终都明白,京易乃是袁家立世之本,不管到什么时候,易经也不能不读。

    袁绍放下了京易,抬头看向了施礼的审配,道:“坐吧。”已有数月不见,阶下的审配看起来精神不是很好,人也非常清瘦,就像大病初愈一般,这一点正常,毕竟是行军在外,再加上旅途辛苦,这般憔悴,正常不过。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大战开启(90)() 
审配脑洞大开,是要等刘澜大军抵达,然后与其决战,一句消灭刘澜,还是说要等着曹操先出兵,好坐收渔翁之利?

    刘澜现在的实力,可不比当年,其人口虽然远不如袁绍治下三州,但其兵力却与冀州奇虎相当,如果真的是要打算一举消灭刘澜的话,那可就是要举全部大兵去与刘澜交战,数十万规模的大战,谁也不可能保证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袁绍绝不可能真去打算与刘澜决战,那么袁绍现在的表现很显然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而他的用意,也就呼之欲出了。

    如果真入他说猜想的那样,对此,审配还真没话说,反倒是如果真要和刘澜决战的话,审配才觉得袁绍有些丧心病狂,甚至匪夷所思。

    审配原本是兴师问罪,结果却变得无话可说,不管这里边到底有没有沮授从中作祟,他们都不可能继在青州与刘澜决一死战了:“主公,那我们就这样坐视曹操与刘澜交战?”

    袁绍阴阴一笑道:“让他们自相残杀,曹操想让我们冀州军队替他送死,哼,局势早变了,我不可能像当年那样派出朱灵再去帮他对付陶谦了,这一回,他不是要和刘澜不死不休嘛,好啊,我就瞧瞧他是如何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在许都的曹操终于是在没有等到袁绍出兵的消息,再加上刘澜主力回师,不得已之下,曹操终于假借天子的名义,以刘澜侵犯扬州柴桑的名义正式颁布了战争诏书,代天罚罪,征伐刘澜。

    如今的曹操,早已非比当年,就算是以往,出兵时也会找个借口,就好像讨伐陶谦时是以替父报仇的名义,而如今,他再出兵,完全可以假借天子的名义,以天子的诏书来调集兵卒。

    虽然兵卒只是刘澜帐下,但在天下间这道诏书却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一时间刘澜成为世人口中的二臣贼子,一时间完全变成了大奸大恶之辈,人人得而诛之的形象。

    天下各州,除却刘澜控制的几州,无不沸腾。

    可以说,这一道诏令,几乎细数了这些年刘澜犯下的罪恶,甚至连他以武将出身都成了他的一条罪状,至于他侵犯他州,不管是辽东还是青徐甚至是丹阳,这些全没有遗漏,都指了出来。

    刘澜在这道的渲染下,成为了继董卓之后又一位大奸大恶之徒,一时间,讨伐曹操的兖州军,俨然是一副正义之师,在兖州百姓的夹道欢迎之下,络绎不绝的向费县而去,长龙说过,到处可见送食的百姓,随军而行的曹操看在眼里,乐在心中,他现在完全调动了百姓,调动了舆论,这一仗民心所向,自然无往不利。

    不过在曹操身边不远处的郭嘉和程昱二人,却是另一番情形。

    两人私交极好,而且又都是曹操最为重视的谋臣,不说常在一起议事,私下里也会聚在一起去谈论天下之事,这次出兵徐州,虽然再舆论上抢占了先机,可是刘澜一定会有反制措施,雪曹操写一篇檄文数落他的罪条,谁都会做,这等风向其实能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现在看起来民心可用,可是如果战事出现不利,那么所谓的民心也会变得荡然无存。

    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诏令对刘澜治下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两位负责内外谍探机构的主官自然清楚,对刘澜的影响并不大,所以两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再加上这一回很可能是他们单独去面对刘澜,最多再加个袁绍,这一仗还真没多少把握。

    而且,为了筹备与刘澜的交战,荀彧一早就开始筹集粮草,可是真正送到费县的粮草却并不多,试问在费县都没有囤积太多的粮草,现在曹操又率领大军前往费县与夏侯惇汇合,到时候粮草的消耗就会变得更大,而本来筹措粮草就很困难的荀彧,指挥变得越发困难,那么为了前线的战况,他只能去想其他办法,到时候受苦的还是百姓。

    这些事情,让二人都对徐州之战不保太大的希望,可是他们却无法劝说曹操停手,不是曹操一意孤行,而是无法回头,他们都明白,或者清楚,现在是最好的机会,也是唯一的机会,就算危险也要去努力去尝试,不然机会一旦错过,那么曹操也就再无翻身的机会了,所以他没有选择,就算知道胜算不大,也别无选择,只能去与刘澜决一死战。

    对此,两人感概万分,甚至是唏嘘不已,哪里能想到,这么几年下来,实力壮大了,可是本质上却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或者说,现在中原被破坏的太严重了,人口太少了,如果他们能有更多的人口,更多的粮草,那么就不会是现在的局面。

    实话实说,两人也不想这般悲观,毕竟曹操在前,并没有注意到他们,他们可以说出新招的一些想法,就算最后胜利了,那也不妨他们先把一切困难都考虑到吧,而且对于战争,二人也心里明白,这样有损士气的话,自然不会傻到当众说出来,所以都是在周围没有人的时候,两人说些隐秘话。

    郭嘉叹了一声,道:“方今的天下格局,看起来刘澜是众诸侯眼中钉肉中刺,可他最高明的一处就是迁移江东,这就让他立于不败之地,最少曾经把其视为头号大敌的袁绍,现在的态度变得模糊起来,因为他就算与刘澜开战,夺了青州,夺了徐州,也很难继续去夺丹阳,这样一来,刘澜短时间就很难消灭,反而他如果真退回丹阳的话,那么袁绍就势必要做好对刘澜的防御,在广陵布下重兵,可是袁绍控制的势力范围这么大,那么就必须要处处都要派兵驻守,那时候兵力分散之后,反而便会出现无兵可用的局面,所以这一回袁绍按兵不动,虽然有别的可能,但是因为刘澜迁移治所这一点也必然在其的考虑之中。”

    “所以说,主公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想方设法的夺徐州。”程昱骑着马,望了前面曹操的背影一眼后,低声,道:“只有如此,才能逼着袁绍出兵青州,只要袁绍出兵青州,那么刘澜还敢与我们交战吗?到时候我占徐州,袁绍占青州,那么我们就完全有了自保的可能,甚至与袁绍对抗的凭恃。”

    之前郭嘉有些话没说明白,那就是袁绍的按兵不动,很有可能是要调转枪头对付他们,当然这是要在夺下青州之后的事情,那么在如此大的威胁之下,夺下徐州这座粮仓就变得迫不及待起来。

    程昱叹道:“那如果袁绍从一开始就是想着借我们的手去打压刘澜,又借刘澜来打压我们,那我们鹬蚌相争,可就是袁绍得力了,到时候,只怕袁绍就真的要笑道最后了。

    郭嘉心里也明白,可是有些事情,别无选择,忍不住脱口而出,“大不了鱼死网破!”

    程昱大惊,连忙道:“奉孝,这话可不能乱说。”

    郭嘉可不像程昱,他就是所谓的真小人,也不怕得罪人,一挥手道:“我可没乱说,我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你也不想想,他袁家,能有今天的地位,不就是占了一个‘世家’二字吗,他的野心,可大的很吶,你以为他会因为与主公的交情,就不对主公出手?你太小瞧他了,当年我在冀州,从里到外都把他看透了,这样的人,成不了大事,疑心太重,只要我们敢和他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