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5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周仓说着转身离开,看着他的背景,陈果心中一连闪过无数念头,倒不是周仓当真胆大妄为到阻止他来传令,应该是关羽的原因,他不敢违背,只此一点,他就不得不怀疑秦宜禄离开徐州的背后有关羽的身影,不然他也不会被拒之门外。

    短短时间,陈果一连闪过无数念头,

    ~~~~~~~~~

    此刻,关羽府内中堂内,关羽与儿子关平相对而坐,在外人看来眼高于顶,盛气凌人的关羽在面对关平时绝对是为慈祥的父亲,也许是对他的那丝愧疚吧,关羽的表现很拘谨,始终在没话找话,一会儿问问他这些年的点点滴滴,一会儿又问着他这几日是否在府内习惯,而关平则抱着茶碗,反应有些冷淡,始终低头小口喝着茶,可脸上却是一脸的愤懑。

    看着他的反应,关羽沉默了好久,才终于开口,道:“我知道你恨我没留下你娘亲,可这毕竟是你娘自己的选择,我,不能强迫她!”

    “我知道。”关平顿了下,突然抬起头来,咬牙道:“可是我不理解,为什么你不答应和我娘一起离开?到底刘澜有什么魔力让你留下来,这些年你的事迹,刘澜的事迹我都有所耳闻,我想现在的你就算离开刘澜,他照样是天下最强大的诸侯,我不懂,是你太看重手中的权利而抛弃了母亲?还是另有原因!”

    关平口中的另有原因直指刘澜,对此关羽眼神微眯了起来,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发怒的细微表现,可对面必定是找到了母亲又失去了母亲的儿子,他长叹一声,摇头,道:“我到刘澜身边时,从小卒做起,运气好,碰上了黄巾之乱自此官职越来越大,如果说是什么让我留下,是这些年一起奋战的兄弟,是对我有知遇之恩的主公刘澜,更是这不堪的乱世!我明白你现在恨透了我,我不怪你,也没资格怪你,可我明白一点,就是我如果当真挂印离开,对不起这么多年成千上万死去的兄弟!”

    “这就是你的原因?”关平还是不理解,对此情况,关羽无话可说,毕竟袍泽情谊没当过兵的他是不会懂的:“你放心,虽然你娘不愿回到我身边,可我会尽快让他离开秦宜禄的。”

    “这是你说的。”

    “还有,我会尽快安排你到军前的,以你的能耐,假以时日,一点会闯出一片天地的。”

    “到你帐下?”

    “去辽东,到徐州军前都行!不过你到了军中不可提你是我儿子这件事!”

    “不需要你提醒。”

    关平自胡金锭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称呼他一声父亲,更不可能在部队四处去宣扬,对他来讲,没有母亲,关羽与陌生人没有区别。

    “其实我是想把你扔给公明的,可我怕被当了笑话,你要真相当兵,就先在我帐下,合格了,我为你引荐到辽东,不过想入龙骑军,那就要凭你自己的能耐了,首先你要有耐心,毕竟你现在这点手段,在同龄人中是不错,可每年入选龙骑军可是什么人都有,今年入了,明年被退下来,那才是天大的笑话,所以说在徐州,你要先练好自己的能耐,青龙刀法,你现在学得是你娘教你的七十二式,有些招式繁琐无用,从明天起,我亲自教你我精简过后的三十六式青龙刀法。”

    关平昨日突然提出要当兵确实有些出人意料,不过想想也是,他关羽的儿子,不去当兵还能干什么?而且这孩子也需要去锻炼锻炼,不然每日里不是记恨自己就是怨恨秦宜禄,这对他的成长没有任何益处,想要替他娘解气,那就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

    现在看来,这小子不愧是自己的种,关羽之前是真的多虑了,只要他能坚持下来,那他一定是能成就大业的人,在徐州,在主公帐下一定会有他的位置,所以关羽才向将他送去辽东,终归要出人头地还得是骑兵,步兵的格局就太窄了。

    “这趟过来本来是想和你辞行的,既然这么说,我就先在徐州军待着!”关平说道,青龙刀法是他外公毕生心血,听娘亲说他老人家从一百单八式精简到七十二式,没想到他又将七十二式精简到三十六式,他真的很想学,尤其是几日前在校场二招落败的前提下。

    关羽端起茶碗,喝茶的一刻突然冒出一句:“如此甚好。”

    “那秦宜禄呢,就这么饶了他?”

    关羽放下茶碗,看着关平,道:“那你是想我亲自手刃他,还是你亲自动手报仇?”

    “我明白了。”

    “那你就要先让自己变得强大,秦宜禄不管如何现在已经投降,就算要杀他,也要先请示主公刘澜,我去请示主公当然会答应,可你呢?所以你首先要能在主公面前说上话,为父送你一句话,在徐州,不会埋没任何一个人才,日后只要你能去了辽东,最后回来,不管你是去了近卫军还是龙骑军,就等于登上了上位的阶梯,想杀一个秦宜禄,只在你的一念之间。

    可是假如你若没有真本事,又吃不了苦,别说去近卫军龙骑军,只怕在辽东军都难出人头地,到时候你如何让秦宜禄给你做狗求饶?或者说,你用了十年二十年,那时候就算你不去杀秦宜禄,以秦宜禄的岁数还能活多久?估摸着到时候不老死也已是老不死,这条狗命,只怕也轮不到你来取了,我会亲自动手!

    关羽说得每句话都直指人心,若能借此机会让他的儿子能闯出一番天地来,他不介意多留秦宜禄一段时间,这事要是主公知道了,也一定高兴。

    关平轻声道:“你为什么不带龙骑军,而是带了徐州军,如果你带龙骑军的话,肯定不会比赵子龙差吧?”

    关羽捧腹大笑,摇着头道:“那你可知道龙骑军是谁带出来的吗?所以这话啊你可是说错了,等你去了辽东,多跟着公明学学,他对骑战步战都是此间大家,对你日后有很大的帮助,战争终归还是统兵的能力,而不是个人的武勇,多和他学学,日后你才有大展身手的机会。”

    关平撇撇嘴:“这么半天不知道听了说了多少回徐晃了,他真有你说的那么厉害吗?”关平不明白,但无疑这个名字是让他彻底影响深刻了,以前世人谈论徐州五大将,说徐晃居首,其实会有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毕竟相比于关羽张飞赵云张颌四人来说,此人并不为世人所熟知,也没有什么辉煌的战绩,怎么他就能排第一呢?

    可是通过现在关羽的表现,再加上得知原来他当年便在徐晃帐下,徐晃是主将他是副将,两人携手帮助刘澜东征西战,将胡人杀得屁滚尿流,彻底奠定了龙骑军天下第一的名声,不得不说他现在是真的有些好奇徐晃了,这位能让关羽这么心高气傲的男人信服,若没整本事他可不信。

    “将军!”就在这时,屋外突然响起了周仓的声音。(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父子交谈(2)() 
关于徐晃,很多人对他并不是很了解,毕竟他一直在辽东,对于他在刘澜这次封职排在关羽之上很多人都很有意见,尤其是像周仓、裴元绍这样的将领,不理解徐晃何德何能居然排在关羽之上,要知道关羽为徐州做出的贡献,那可是有目共睹的,而徐晃不过是在辽东防御防御异族,并没有多大贡献。

    可以说这样的说法甚嚣尘上,可直到此刻关平才终于明白徐晃为何会受到刘澜如此重视了,原来他当年是其副将,而且当年讨董时关于二人谁随刘澜南下他是找两人商议的,最后是徐晃放弃了南下的几乎,关羽这才成了军中第一人。

    而且通过关羽刚才的表述,徐晃自刘澜入草原时就随在他身边,后来更是与刘澜一手建立矿山军,也就是如今徐州军的前身,还名声显赫的龙骑军就是那个时期创建,可知如今他名震华夏,曾经是他主将的徐晃又是何等风采?

    “真想快点见到他!”

    “他推崇古之战阵,我喜欢攻守推演,我二人可谓惺惺相惜,除了刘澜当年也只有他能折服我了,我二人是分不出一个高下来的,就像一个人和他的影子,怎么可能分得出来呢,不过他非用刀而是用斧,如果也是用刀,那我二人就更像了,我这几年,在主公身边所立战功无数,可若换了他,照样也能,徐州军不少将士说主公赏罚不明被我知道了将他们当众鞭挞三十。”

    关羽笑了笑:“在徐州,言论自由,士兵可以畅所欲言,连主公都没有制止他们,我却

    鞭挞他们就是因为他们质疑徐晃的同时就等于质疑我,若非当年他主动要求留在辽东,他也就不会被埋没。”其实有一点关羽没有说,那就是当年辽东的形式必须要有一大将镇守,而当年的关羽确实不太适合,并非是张辽刻意让他,而是辽东非他镇守不可,当时辽东从公孙度手中夺来不久,让关羽留下来未必就能镇得住宵小。

    “原来如此!”听到不少往事,关平这终于明白徐晃与关羽二人之间的关系,毕竟都是一个战壕里的袍泽,外人不清楚,他自己心里能没数吗,至于刘澜更是懒得理会这样的质疑声,分得那么清楚干嘛,如果真要分得清清楚楚,就军功资历来说那他关羽和徐晃都算不得什么,若非战死,张正才算是真正的第一人。

    “不过既然要教我青龙刀法,那怎么也要给我打造一把称手的兵器吧?类似你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不过你那把分量太重了,我用的话,四十斤五十斤就是极限了。”

    关羽伸手抚髯,神情是发自肺腑的和蔼,虽然父子二人打小就没在一起生活过,可毕竟是亲生的儿子提出来的要求,能不尽力去办,其实就算他不说,关羽也有此想法:“我会传书给伯固,让他的在兵器监给你打造一柄大刀,如果你有特别的要求,可以告诉我,我会尽量让他办到。”

    没有哪个父亲不是望子成龙的,他和金锭的孩子都已经这么大了,而且还是这么一块好材料,他怎么可能让其荒废了,再说他关羽的儿子,不说出人头地吧,可也不能做个公卿子弟整天无所事事吧?

    不过让他感到自豪和欣慰的却是他能主动提出当兵,他自然要趁着这次机会,好好磨练磨练他,这小子的脾气简直和他一个尿性,可正因为知晓自身性格,他才迫切想他入军营,尤其是像他这样性格的人,对任何人都冷漠,可这看似无情的表现,却是内心最至情至义。

    只是现在这些还没有被发掘出来,而当他到了军营里,在袍泽情谊的感召下,如果运气好再经历一场战争,那可就太好了,到时候成功挖掘,就是天大的福气。

    这点完全与当年的关羽一模一样,刚开始参军的时候,他和徐晃的关系多差啊,听说公明还曾经跑到主公面前说什么也不要他这个兵,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这个性格当初和帐下士兵搞不好关系。

    可后来呢,不就是一场战争过后让他逐渐产生了变化,到后来刘澜当着徐晃的面开玩笑的要调走他,结果呢,死活不肯放人,甚至宁愿给他当副手。

    可见当兵对他的改变有多大,而且若非这段经历,他的青龙刀法也不可能获得质的提升,青龙刀法,重势重守,可最后说白了还是一个重情重意,如果连情都不近,到头来谈什么正道,最后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么多年,他遇到的对手很多,身边的高手也很多,什么张飞赵云许褚张颌,哪个人的招式都很玄妙,可不管多玄妙,最后终归逃不脱一个情意。

    关平犹豫了一下,道:“与其传书,不如我亲自走一遭。”

    “那你要等几天。”关羽本来打算实话实说,说用不了半个月就要前往秣陵了,可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虽然关平是他的儿子,可此事属于绝密,主公没有公布,他怎么敢提前泄露出来?

    虽然这事现在不算什么秘密,可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别人说他管不住,他要做到自己不泄露,毕竟他现在这个位置,虽然徐晃在他之前,可毕竟在辽东,他还是徐州的第二人,被主公知晓了,以后主公还怎么敢跟他商量一些要事大事。

    “等几天?”关平说不出的不爽,毕竟还是少年性子,风风火火的,被拒绝了脸上挂不住,可对此关羽却装作视而不见,不可能能改变初衷,毕竟欧冶坚不比他人,如果不爽书信而是要亲自去见他,那可不能直接让这小子去,而是他关羽亲自带着他过去,不然太不像话了。

    欧冶坚这样的冶铁大师,那可不是谁都给亲手打造兵刃的,至今也就四把,屠龙刀;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两刃斧,这小子如果子敬去了一旦拿着鸡毛当令箭,热闹了老伯固,就算是他亲自上门,也别想得一把趁手兵刃。

    虽然如今的徐州风气已经不怎么歧视工匠与商户了,可他毕竟不是一直在徐州,来自吕布军,而吕布到了丰县头一件事就是取缔了对工商的一切优惠,可见吕布有这样的想法,首先一定是下面的人强烈要求,不然他不可能事无巨细什么事情都了解。

    “不要多问,有些事该你知道自然会让你知道,不该你知道最好不要多问,你只需知晓到时我亲自带着你过去,想要打造一柄什么样的大刀,你可以当面跟欧耶大师说。“

    “真的。”听了这话,关平脸上才终于缓和了下来,不过虽然关羽一句多余的话都没说,但有一点他却察觉到了,他要带他一起去,也就是前往秣陵,以关羽的身份,是绝不可能离开徐州的,除非……

    难道传闻是真的,当徐州传出因为吕布偷袭而将治所迁到相对安全的秣陵一刻的时候,关平对这谣言是嗤之以鼻的,简直就是弃本逐末,得不偿失的决定,更何况秣陵难道就是安全的?

    要是安全,那刘繇也不会被赶跑?

    更何况迁移郡治到秣陵虽然远离了曹操的威胁,可又会在袁术与孙策的威胁之下,并没有真正的安全,如果徐州有一支强大的水军他收回这话,正因为没有,他才会得出如此结论,不然的话,秣陵之战时,刘澜也不会在丹阳拖那么久。

    如果这番话被刘澜听到,甚至是对关羽当面说出来,那得到的评价一定是年轻人看问题太片面,徐州城与秣陵城各有优势,可就安全上,秣陵一定要超过徐州城,首要一点就是因为长江天堑,虽然守长江等同于不设防,可毕竟算是一道天然屏障,这是徐州所无法比拟的,被突然偷袭的事情不会再发生。

    其次,面对袁术与孙策说白了就等于面对袁术,二人是一体的,最少没有拿下秣陵的孙策现在还不敢与袁术翻脸,而相对于将治所置在袁术的威胁之下还是曹操之下这是个很简单的选择题。

    所以迁移治所出于安全的考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则是刘澜对江南的改革计划,这一宏伟蓝图将在未来数年内让江南超越冀州地位,当刘澜提出此话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他在痴人说梦。

    还处在刀耕火种期的江南怎么可能超越中原?超越冀州,毕竟现在的南方不比后世,就好似有人说要把西部发展的比东部沿海城市更好,没有人相信,冀州二百多年第一的位置怎么可能被荒芜的江南取代?

    但刘澜有信心,没人能理解他的信心何来,难道只是将北方的陷阱技艺带到南方?或者是大量搬迁遗民?

    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天方夜谭的想法,却也不是没有支持者,当然是很少的一部分,多数为将领,但其中一人的发话却让此事最终落实,那就是国渊,两季稻谷是北方所不具备的,再加上出于安全考虑,此事也就在徐州内部得到了通过,接下来刘澜要做的,就是与南方比较有影响的大氏族取得联系,拉拢人心。

    而历史上的孙权,不就是得到南方氏族的鼎力支持才坐稳的王座么。

    而在甄俨对丹阳氏族的调查与传来的文书中,刘澜选中了从淮阴迁居到江东避乱的步家,步家到了江东之后生活困苦,当然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步家有一位他熟悉的少年步骘,孙权称帝后的骠骑将军。

    在这些世家中刘澜唯一清楚的就只有步家,而且还是因为步骘,当听说步家生活困顿之后,刘澜把把主意放在了步家身上,这个时候的步家相比其他氏族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容易拉拢的。

    一切的一切都在刘澜的计划之中,当然在江东,他不可能一味拉拢,就像当初入徐州时拉一家打一家,最后世家都怪了,拉那些困顿的,打压那些势力大的,就如同刘澜对付曹豹拉拢糜家与陈家一样,至于张家,已经没有多少影响力了。

    但有了徐州的经历,再加上他现在的实力不同于当年入徐州一穷二白,所以他要拉拢的是张家,限制的是糜家与陈家,而打压的依然是曹豹,虽然有些本末倒置,但也能看出刘澜现在的自信。

    当然再说到对付这些世家时,很多人都看到了他一脸阴鸷的表情,毕竟当初用糜家与陈家是迫不得已,而现在他们却成为徐州改革的绊脚石,为这事刘澜直接拿糜家与陈家开刀,这才有了后来的开刀,但也是因为刘澜的翅膀硬了,虽然不会轻易动世家,但打压还是能的很简单的,降糜竺的职,把陈登调到广陵,这些手段,又有谁不直呼高明?

    而江东的世家,也不能打压太厉害了,孙策不就挂在了许贡刺客手上,当然许贡在吴郡,不属丹阳,可这是迟早的事情,此事刘澜会妥善处理,毕竟与世家斗法了这么多年,刘澜也早已成人精了。

    “现在世道变了,天下不定,武人不再像以前了,有更多的机会与话语权,当兵是王道,可不等于读书没有用了,不管到任何时候读书可明智,晓仁义,尤其春秋,能够分辨是非,我这里有部左传,你拿去仔细研读。”

    关平木然接过春秋左传,对其的兴致并不高,关羽见他如此模样,微微一叹,道:“春秋自你曾祖父便研习,为父更是日夜研读,人立于世,首要便是分辨是非,当知有所谓有所不为!”

    关平讶道:“曾祖父也读此书?”

    “何止是读这么简单,更勇春秋之义教你的祖父。”

    看着手中的春秋左传,关平轻哦了一声,还真没想到读春秋原来始曾祖关审。

    珍而重之将左传收起,捧在怀心,如果只是关羽看,便要求他也看,那关平可不会真看,可听闻看春秋始于曾祖关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