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5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袁氏两字的那一刻曹操明显迟疑一下,他自然清楚袁氏的意思,如果单纯再说袁绍、袁术就绝不可能用袁氏二字,这两字不仅是在兖州,而是在整个天下都是对袁绍兄弟的统称,第二次徐州之战,是奉孝驱虎吞狼之计的衍生,如果不是袁术出兵,那么也就不会造成现今这个局面,可以说一切的一切都是他背后一手造成。

    现在要扭转乾坤,他这个身处背后操纵着开战之初棋盘之人就必须要再做出些努力,最少让袁氏兄弟继续加大对刘澜的试压,才能有效的化解兖州的压力,甚至让刘澜根本就没有染指兖州的野心。

    可是要说服袁氏,又谈何容易,不说现在淮南被张飞折腾的人仰马翻,就说冀州现在主力都在右北平,就那么点兵力能起到的作用根本就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让袁氏兄弟分担压力的希望太大。

    更何况就算说服两人,一旦结盟对付刘澜,统一指挥极其重要,可是袁氏可能任人摆布吗?

    曹操的一句话说到了郭嘉的心坎里,这也是郭嘉最无奈的一点,如果能解决这一问题,那么一切都会变得简单。点点头,虽然希望不大,但他还是愿意去尝试一下的,为了兖州为了自己。

    人有远见还是短视通过一些细节就能看出来,就拿吕布之败来说,曹操是最担心最心疼的,虽然两人曾是敌对,胆他存在的价值要重要多得多,就好比如果吕布还在,此时的刘澜要进攻的就不会是兖州而是控制青州之后再去进攻吕布。

    与曹操的远见成对比的责是袁氏兄弟,从一开始袁绍所关心之处,根本就不在青州,他最关系的是北方的右北平,至于吕布被灭,死了才好,与他何干?这一点上袁术的想法和他一样,吕布的死活不重要,因张飞引起的淮南危机才更为关键。

    曹操还是将联合袁氏想的太简单了,好似如今的局面完全和两人没有关系一样,他现在恨不得刘澜干脆北上或者南下才好,让二人吃了苦头,才会明白他现在说的重要性。

    袁绍现在又想议和,袁术现在一门心思的想解决淮南张飞,根本就没心思考虑其他,这样的消息传回来曹操整个人都快奔溃了,大骂二人鼠目寸光,可换句话说,青州丢了又如何?刘澜攻打兖州岂不是正合袁术之意?

    他们的想法虽然看似短视,但无疑都是朝着最符合自己利益的角度在出发,就好比曹操,兖州方定不久,民心思定,他不愿兖州在发生战火一样。

    两人也是如此,甚至袁绍再得知曹操退兵之后已经开始与刘澜协商议和,主动退出青州,这样的消息气得曹操大骂袁绍卑鄙,可他心里也明白,这是袁绍以退为进的把戏,右北平就快到手了,他现在在青州的那点兵力,一旦刘澜大军赶来,简直就是下酒菜,根本就不够填饱肚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议和保证士兵安全回到冀州难道不是明知的选择?

    说的在浅显明白一点,就是他下令投降了,只不过听起来更有脸面,还可以让高览带领部队安全撤回来,以刘澜的青州之地换他冀州之军,这简直就是稳赚不赔的卖命。

    再看袁术,被张飞折腾的实在够呛,淮南境内本就粮食歉收,而他养的部队又多,冬季稻几乎被张飞破坏一大半,如果继续让张飞在淮南待下去,他很怕明年将无法满足府内与士兵的用度与开支。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完全变成了吃老本,可开支庞大,袁术哪经得起这么坐吃山空?所以在帐下的建议下,要么让张勋尽快赶回来同纪灵一同剿匪,要么就是和谈,双方罢兵,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淮南田地都被破坏的话,别说无法支撑每年了,就是今年都无法坚持,张勋在梧县的部队就会拖垮他们。

    袁氏都没有继续战斗下去的想法了曹操的使者一到,袁术就撵人了,连见都不愿意见,继续出兵,实在不是他不想而是没能力,而袁绍虽然见了使者,可每当使者提及徐州之战都要岔开话题,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件事上,袁绍真的对曹操有一点歉疚,可现在的大势如此,再耗下去对他的冀州军来说只是死多少罢了,他可不想看到三万冀州的士卒全都葬身在十万徐州大军手中,可是这样一来曹操面临的压力又太大了,毕竟当初是他极力说服曹操出兵青州才令他卷入徐州之战之中的。

    但现在袁绍可管不了这么多了,眼下对他来讲,最重要的是右北平,他将亲自出征,给予公孙瓒最后一击,因为他收到了最新的消息,鲜卑与乌丸异族已经败了,让他感到不安,他很害怕进攻右北平的冀州军再一次因徐晃的到来而功亏一篑,这一回他要毕其功于一役,所以青州如何曹操如何他哪还有心思顾及?

    使者传回的回书虽然说的不太多,但在一些细节上的着笔却让他只得很多事已经无法回转,现在想要改变或者说防止刘澜进攻兖州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天子,对刘澜进行封赏,希望以此来化解恩怨。

    虽然这可能无法阻止刘澜进攻兖州,但不失为一个办法。

    一个征东将军,如果能换来兖州的安全,那就太值当了。如果刘澜不识相,一旦开战之后,那他就是大逆不道,曹操可以借天子的名号招天下诸侯勤王。

    当然以曹操的判断,经过连番大战的刘澜也到了一个休养生息的关键点,也许现在的他比自己更希望尽快结束徐州之战呢。

    不过谁来处置这件事,前往徐州是个关键,必须要办的稳妥,而且还要保证他的安全,所以之前出使的刘晔就不太合适了,而想要成功,就必须要寻一个与刘澜有所交情的旧人,聚将议事许久之后,居然发现眼下没有一人合适。

    就在无人可选之际,不想一人主动请缨,立时全场都看向了他,如今在曹操身边,而又与刘澜有所交情之人,也只有他一人了,如果连他都无法与刘澜达成和谈,那换成其他任何人也没有一丝成功可能。(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徐州之战(64)()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凉茂,当年的乐浪太守,不过刚到襄平还没上任就被公孙度扣了下来,后来更是与刘澜一起被关在议事厅,后来还是刘澜破了襄平才得救,但也并没有继续赴任,而是与刘澜告别之后回到了老家山阳,到后来讨董入了曹操帐下,正因为与刘澜有这么一段渊源,当他主动请缨时,场中众人都松了口气,有他出面,几率大大增加。

    曹操当下便要同意,以凉茂与刘澜的关系,必定能够尽快议和,而且因为两人特殊的关系,也不用担心是否会出现意外,当然这些多少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两军交战还不斩来使呢,更何况是代表天子而来的凉茂。

    可就在这时,就在曹操将要下令向由凉茂去谈判的一刻,从青州赶回来的夏侯惇却出现在帐外,传令兵入帐禀报:“夏侯将军求见!”

    夏侯惇赶回来的消息让曹操将议和一事暂且放了下来,捻须说道:“快让他入帐来。”

    “将军有令,许夏侯将军入帐!”

    帐外响起一道道高喝声由近及远,很快夏侯惇便匆匆走进议事厅内,刚要躬身行礼,曹操止住了他:“元让连日行军辛苦了,不必行大礼了,坐吧!”

    “谢主公!”

    向来左数第一位置是夏侯惇的位置,不过因为夏侯惇自然就只能在最后一个位置坐下,只是到了位置前却并没有急着落坐,而是朝着曹操躬身道:“主公,末将有重要军情需要向您陈述。”

    “紧急军情?”曹操愣了一下,现在这个时候就算有什么事情也一定是来自刘澜,而且夏侯惇是从青州回来,不是刘澜的消息就是青州臧霸的消息,故根据对都一样,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关于议和,以夏侯惇的性子,向来的强硬主战派,怎么可能因为刘澜率军出现在琅琊而一战未打就去议和呢,所以他踅摸夏侯惇八成是为了扰乱议和,最少也要和刘澜战过之后再谈论是战是和而不是现在未战就先言和。

    这也是曹操太了解夏侯惇了,他还没开口说事呢,曹操就已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当即便摆了摆手,道:“元让,有什么事等会儿再说吧!”

    夏侯惇万没想到曹操会是这么一个回答,张了张嘴,多提多尴尬了,可越是如此,他就越得赶快说,怕还没开口曹操先坐实了议和,到时候他就是提出来也晚了,急道:“将军,此事十万火急,袁绍正在与刘澜议和。”

    曹操听他这么一说,知道他这是在引话题,更加确信他的目的了,脸色微微沉了下来。勉强道:“这事我已经知晓了。”

    说完看向凉茂,刚要吩咐他按计划执行,前往琅琊议和,不想夏侯惇却向前走一步,来到阶前,对曹操躬身说道:“主公既然知道,那一定同样知道丰县的吕布已经全军覆没了。”

    “不错,我不仅知道他已全军覆没,而且如今吕布就在丰县之内!”

    “既然将军全都知晓,那么就一定明白,没有了吕布缓和点,我们与刘澜早晚一战,既然刘澜迟早会派兵夺取兖州,那末将以为与刘澜一战就应该早打,末将在此请求将军准许末将带兵再往琅琊,与刘澜决战!”

    曹操当然知道没有了吕布就等于没有了缓和点,没有了缓和点两家随时都可能开战,或者说开战已经难以避免,但关键的问题是现在兵力物资还没有到位的前提下,他并不想也不愿更不希望太过于盲目的与刘澜开战。

    如果是与袁氏兄弟后面浑水摸鱼,他现在这点兵力足够了,可是独当一面与刘澜开战,是他现在不想也不敢的,他还没有做好准备与刘澜来一场殊死决战。

    而这也是为何在场诸人都同意议和的原因,因为大家都明白曹操的心思,也明白他们现在所处的尴尬位置并不足以与刘澜进行决战,所以才极力赞成曹操与刘澜议和而不是开战,可是大家的默契却被夏侯惇直接给捅破了。

    如同曹操的痛脚被夏侯惇当场点到,当着众人的面你让他怎么说?毕竟调兵来的这些都是搪塞之语,真正的原因是曹操并不敢在这个当口与刘澜决战,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且还是面对士气如虹的徐州军,胜利的希望极其渺茫,可这番话曹操能当着众人说出来扰乱军心?

    “议和只是争取时间,如今在琅琊驻扎了足足十万徐州军,而我们在寿县不足三万人,兵力太悬殊了元让。”郭嘉适时出面,并暗示夏侯惇不要太过坚持了,后者也察觉到了曹操的不满,可有些话他必须要说出来,兵力悬殊不是议和的关键,不敢一战,没有勇气才是最恐怖的事情。

    以为在曹军之中,这等事何事发生过?一旦对帐下将士误以为徐州很强的印象,那么以后就算有实力与刘澜一战,也会因此时造成的心理暗示而影响士兵与徐州军的交锋。所以他的想法很简单,就算是三万人,也要表现出无所畏惧的勇气,敢于强敌一战的决心,只是如此,日后就算碰上徐州军,三军才能有勇气杀敌。

    夏侯惇的坚持让曹操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一言不发,而因为他的一番话,厅内文武几乎都不敢在多嘴解释什么了,厅内一片寂静,气氛尴尬而紧张,武将们大多都赞成夏侯惇的说辞,不能因为兵力不及徐州就去找借口,这简直就是在暗示士兵告诉他们赢不了刘澜,可如果兵力当真能够决定一场胜负的话,早在与袁术的交战中,他们就已经败了,以当时袁术帐下的兵力,只怕比现在的刘澜还要多,而他们的兵力同样也比当时多,如果那时候能以少赢袁术,为何这个时候就没了以少赢刘澜的勇气了?

    还是说因为他们的主公没有了当年的勇气。

    这番话不可谓不让人张目结舌,有些石破天惊了,简直就是在与曹操抬杠,大军都在为夏侯惇捏了一把汗,因为他这番说辞很可能已经触怒了曹操,让他当着众人的面下不来台,不少人都已经在替他暗暗担心,甚至夏侯渊已经开始给他打眼色,希望他收敛一些,有些话,完全不必当着众人说出来,等议事过后,单独与曹操说,收到的效果也许才会更好。

    可夏侯惇的性子,又怎么可能是夏侯渊拦下来的,一脸的嫉恶如仇,好似他说的话就是掌握了真理,别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蛊惑曹操一样。

    他这样的性子太容易得罪人了,程昱见他依然在不依不饶的说着,不得不出面,劝他道:“夏侯将军,你说的虽然有你的道理,可很多内情你并不知晓,主公又怎么可能是没有勇气于刘澜一战才与他议和呢,实在是各方压力造成了眼下的情况才不得不与刘澜议和,这完全是从大局考虑,而眼下首要的不是与徐州开战而是和解,这才是当务之急,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战的勇气于决心,而是发展壮大的时间,与刘澜的议和只是暂时,等我们实力足够,再来与徐州刘澜决一死战不迟,但现在绝不是最佳的时机。”

    程昱很多话没有说,当年与袁术交战,是以少胜多,可别忘了刘表从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他们的兵少却有着外援,而眼下袁氏兄弟都在同刘澜和解,而他们偏偏不识时务的与刘澜继续寻衅,没有外援的我们,到时就将独立面对刘澜,不管是胜是负,对他们来讲损失都是沉重的。

    夏侯惇也来了火气,声音都变得尖厉起来:“什么叫等我们实力足够,我们的实力难道还不够吗?寿县有三万,许都有五万大军,雒阳、长安济北各有一万部队,刘澜有多少军队?十万人,可是这十万人中有多少是像琅琊军、沛县军、臧霸军这等杂军,与我青州悍足岂可同日而语,如果在座诸位非要把这些杂军也算到刘澜的部队之中,那我们能算入的部队就更多了,绝不会比刘澜少,而且在刘澜的部队之中甚至还有原吕布军降军,如今吕布就在我军中,有他在,我们还怕什么,那些士兵还不是瞬间倒戈?”

    夏侯惇拱手请令,向曹操恳求道:“主公,请许末将领军三万,末将不往他处,直入徐州,徐州城进攻吕布的破坏,不堪一击,末将一到,刘澜必然回援,这时在许都的五万大军也一定已经赶到寿县,主公那时便可率领大军进入徐州,那时战火不仅不会波及到兖州,我军更有可能将徐州军彻底调动,分割包围消灭,那时兖州得保,徐州可夺,刘澜可灭,一箭三雕,何乐不为,末将肯请主公准许。”

    夏侯惇的计划不可谓不让他心动,但太过冒险了,徐州现在是不堪一击,可刘澜难道没有做部署吗,一个人不会在同一事情上犯两次错误?徐州不可能再被谁偷袭成功了,最少不会像吕布那么轻易,往后的徐州城刘澜着重提放。

    曹操缓缓说着自己对夏侯惇建议的看法,而且夏侯惇口中所谓的调动刘澜,这事他也想的太简单了,张飞能在淮南调动袁术军,可夏侯惇想要在徐州如法炮制却没那么简单,因为刘澜手下的骑兵不是摆设,刘澜大可以只派骑军回援,而他们一旦第一时间回援,三万青州军难不成靠双腿去调动吗?

    这不是异想天开,简直就是不知好歹了,到时他再派五万大军入徐州,刘澜现在在琅琊的部队能没动作?到时就是大决战,不管谁胜了,对袁氏兄弟来说都是最乐意见到的事情,那时袁氏兄弟再出兵的话,我与刘澜不管谁获胜,又拿什么来防二袁?

    我们眼下的心腹大患是刘澜不假,可就长远来看,真正的对手是二袁!

    曹操声音很慢,很淡,看着平静,可是背后的波涛大家都已经切身感受到了,夏侯惇怔在了原地,他终于明白了曹操的目的,也明白了为何袁绍夺青州时他那么出力,他不是为了袁绍能不能夺下青州而出兵,而是为了在攻打徐州时有袁绍的相助,这也是为何会驱虎吞狼设计袁术进攻刘澜的原因,他们现在的实力,只适合浑水摸鱼,而不是当出头鸟,更不可能自己去独当一面。

    如今四大诸侯,经过多年征伐,兵力皆是十万左右,奇虎相当,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我,而且还不得不顾忌到其他诸侯坐收渔翁之利,这样的情况,大家好不容易达成一致一起对付刘澜,最后却落了一个如此地步,接下来想要打破这一均衡,只有再次联合,或者等到曹操有了超越其中一方诸侯的实力之后。

    所以与刘澜的决战,就现在来看,不可能是他一家能做到的,他现在的议和是在等待时间,等待袁绍收复比方之后,他再去说服袁绍南下青州的那一天。

    到时袁绍可以全力南下,而他也会集全部主力进攻徐州,这才是今次议和的最终目的,他现在需要的和袁绍一样,是时间,袁绍需要解除后顾之忧,而曹操,需要消化新得到的司隶一州。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曹操对夏侯惇的失望,怒其不争,他的平淡下是极度的严厉。

    但不得不说,曹操直到此刻还保持着克制,在他的帐内,并不是一言堂,他会允许其他的声音出现,但这样的声音并不是夏侯惇这样鲁莽甚至是盲目的声音,夏侯惇终于低下了头,不算认错,但算是承认了自己太鲁莽,没有顾全大局。

    程昱也适时为夏侯惇进言,其实他说的很有道理,以他的身份来说,武人自然要言兵事,可是政事上,却又因为他平日并不触及,以及刚从青州赶回来所以不了解情况,请主公不要治罪夏侯将军,让其因言获罪,毕竟他也是一番好意。(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徐州之战(65)() 
天一大亮,寿县一行车队浩浩荡荡向西而来,未走官道,径直朝着边境土墙过沂水向开城而来,车队正中是一辆宽大马车,车内坐着的正是凉茂,而在车外,则是有数百护卫保护,不过他们所穿戴的可不是曹操军的衣甲,而是象征着大汉朝虎贲军的绛红甲衣。

    马车内,凉茂正在与一位年轻人低声交谈着,他叫何夔,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外表儒家,乃曹操司空府掾属,深受曹操信任,此次出使徐州,为副使。

    他是曹操专程从许都招来出任此次副使的,昨日刚到,今日便与凉茂一到出使,不过昨日夜间,曹操与他有过一次深谈,毕竟这次不属于谈何,而是以天子的名义对刘澜册封镇东将军,而底线则是征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