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政事董虎不懂,对于相国平日行事对错与否,他不知,但他心中却明白,相国对他们这些从西凉带出的将士很好,犹如家人一般。所以当他们这些西凉兵得知关东那些丞相提拔起来的太守、州牧竟然起兵谋反时,没有一人不为相国愤愤不平,期盼着能够早日剿除这些忘恩负义之辈。

    前往议事厅的路程并不远,饶了两个廊道就到达了目的地,董虎奉命守在门外,他的职责就是防止有人偷听,并豪不留情斩杀任何想要偷听之人。

    这一站连一炷香时间也没有,他就见到了行色匆匆的一道身影,是外表俊朗的李儒,他虽然是文人,从未上过战场,但这并不防碍西凉军对他的尊敬,第一当然是因为他乃丞相爰婿,其次则是因为就连英明神武的相国都对他言听计从。

    李儒抵达不久,另一位风头无两之人到了,五官中郎将陈纪,他并非是相国心腹,但他却是相国极为看重,在相国眼中是可以与蔡邕相提并论的一人,相国入雒阳的第一件事,除了招蔡邕入京,为三君平反之外,就是将时任平原相(职位等同于郡守,历史上刘备也当过平原相,而在他平原令时很可能此人就是他的上级)的陈纪招入京师,为此董虎曾经特意去探听了一些陈纪的事迹,乖乖不得了,这人原来是他从未听过但却名闻天下的大儒,攥写了一本‘陈子’厉害的不行,可越听到后面他的嘴巴就长得越大,原来他还是当年名闻天下的老擎天长子。

    老擎天有六子,子子争先,但最出色的却是长子陈纪与四字陈谌,名重于世,当时他父子三人被时人号曰三君,但最有趣的还是一件事,老擎天的孙子长文与孝先问他们的父亲谁的功德高,老擎天如是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两人难分高下。

    在陈纪抵达不久,司徒杨彪、太尉黄琬以及李催、郭汜几人陆续而来,直到都督胡轸抵达之后不久,另一位耀眼人物也随之而来。

    这人正是吕布。

    董虎对他的了解并不多,但他却清楚他很受丞相器重。

    在吕布进入议事厅不久后,房间内便传出了相国的咆哮声,随后他便看到李催、郭汜满脸杀气走了出来,连半个时辰都没用,两人便都回来了,直到此刻他才听说,继袁隗、袁基一家被诛后,又有两人被灭族。

    周毖和伍琼。

    相比于袁隗、袁基,这两人最该杀,在相国入京之初,最信任的就是他两人了,而且正是他两人劝相国提拔名士,才会有刘岱、韩馥、张邈、孔伷、张春等被相国提拔。可如今起兵反对相国的,正是这些人,相国现在才杀此二人,虽然是怕有内应,但在董虎看来,还是相国太过于仁慈了,像这样的恶贼,在那些叛贼反叛之初就应该除去,而不是等到现在。(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八章 分化() 
雒阳,相国府议事厅。

    董卓此人又矮又胖,宛如个肉球,五宫挤在那张满脸横肉的脸上,倒似给人硬生生的搓成了一团,很滑稽,可在厅中众人看起来这搞笑的面孔却异常狰狞,如同魔鬼。就算魔鬼一直在微笑,可死神的笑容又如何能使人觉得他和蔼可亲,反会叫人无时无刻都在提心吊胆,甚至是他的爱婿李儒也小心翼翼,伴君如伴虎的滋味,虽然他非君,但权势却是天下之最,没有一人可以保证下一刻脑袋会不会搬家。

    就在战战兢兢之中李催、郭汜离开了,坐在主位的董卓直等两人离去才扫视了一眼在场诸人后缓缓说道:“高祖建都关中,共历十一世;光武帝建都雒阳,到现在也已十一世了。按照《石包谶》的说法,应该迁都长安,以上应天意,下顺民心。”

    在雒阳董卓处处受制,而且关东诸侯气势汹汹,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迁都了,可是想要迁都长安,却没有那么容易,在长安的京兆尹盖勋还有在扶风屯兵三万北军的左将军皇甫嵩都是他迁都的一大障碍甚至是威胁,而除此二人之外还有一人,那就是朱儁,所以这数月来董卓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第一件就是升盖勋京兆尹为议郎,第二件则是以皇甫嵩为雒阳城门校尉。

    当两人接到调令的一刻,盖勋便去找皇甫嵩商量讨伐董卓之事,可被皇甫嵩拒绝了,而皇甫嵩的长史梁衍也来劝他与袁氏一起逼其东西,这样董贼必成禽也。可以说这是大汉朝理论上最后的救赎机会,可因为皇甫嵩的胆小怕事最终错失了良机,而大汉朝最为精锐的北军至此后更成为了董卓私曲,而一代名将皇甫嵩则成了有权无兵的城门校尉,至于京兆尹盖勋并未当上议朗,而是做了直骑校尉,而另一位名将朱儁,此时正以河南尹的身份坐镇汜水关。

    迁都阻力尽去,是以董卓在接到徐荣加急文书之后先惊后笑,因为关东诸侯给了他一个最好的迁都借口,他怎能不笑,怎能不感激袁氏兄弟?

    董卓迁都长安之话一出口,屋内没有一人敢接话,沉默之中,陈纪刚要迈步而出,不想司徒杨彪却抢先一步站了出来,声色俱厉,说:“迁都改制,是天下大事。殷商盘庚迁都毫邑,就引起殷民的怨恨。兼且关中遭到王莽的破坏,所以光武帝才改在洛阳建都,历时已久,百姓安乐。现在无缘无故地抛弃皇家宗庙与先帝的陵园,恐怕会惊动百姓,定将导致大乱。况且《石包谶》乃妖邪之书,岂可信用!”

    坐在上首的董卓脸色立时黑了下来,阴沉的可怕,而他偏偏又不能提关东联军军事强大,不然这些士人定要以为他怕了关东联军,到时更要一力阻止,盼着联军打入雒阳了,正无可奈何之时,突然想到一人,立时瞅向李儒,却发现他正在捻须,待看到自己投来的眼神时,却是无人可察觉的点点头后,出阶作揖后,说道:“关中土地肥饶,所以泰国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而且陇右地区出产木材,杜陵更有武帝留下的烧制陶器的窑灶,只要全力经营,很快就能安顿好。”

    “不错。”董卓接话道:“而且迁都之事何须与蚁民商量,如果他们敢在前面反对,我就派大军在后驱赶,让他们直赴沧海变成一具具死尸!”

    杨彪冷笑一声,再次出得阶来反驳道:“动天下是很容易的,但再安天下就很困难了,相国还是仔细考虑考虑吧!”

    董卓彻底动怒了,再也按捺不住心头怒火,腾的一下站起,戟指杨彪,道:“让吾考虑,我看是你要阻挠国家大计吧!”

    太尉黄琬见此情形,立时出列声援杨彪道:“此乃国家大事,杨公所说的,希望相国可以考虑。”

    董卓没有搭理他,但看其脸色,显然是在酝酿着如何对付两人,司空荀爽立时出列和缓气氛道:“相国也不是乐于这样做!乃是因为崤山以东起兵,不是一天可以平定的,所以相国才要先迁都,以对付他们。这正与暴秦和前汉初的情况相同。”荀爽今年五十余岁,从未出世做过官,及董卓入京,招陈纪入京的同时强行任命荀爽为平原相,后者不得已出仕赴任,行至宛陵却又被追封为光禄勋,入京任职不到三天,又迁司空,升迁之快,令人咋舌。

    但从另一面来看,董卓对此人真的很看重,是以他一出面,董卓就算有再大的怒火,也都平息了下来,只是迁都之事到此算是彻底不了了之了,董卓待众人都退下后,特地留下了李儒,问计与他。

    李儒此人仪表堂堂,八字胡须,双眼甚是有神,一双眼眸只这一转,计上心来道:“相国,迁都之事并不急于一时,为今之计首要还是剿灭关东叛匪,若定匪军,则相国声望剧增,到时必能震慑三河士族,若能彻底立足雒阳,岂非……”

    这一句空白余韵到底要表露什么,其实连李儒都不清楚,这就要看他的老丈人有多大的野心了,若只安安心心做个三公,那就是三公,若是想改天换日,那时也非不能。

    听了此话,董卓立时变得激动起来,可一想到袁氏兄弟与那些叛贼,却又不无担心道:“可如今贼兵势众,若有不慎,岂不是错失大好局面?”

    “相国此言差矣,战事虽然人多一方占优,可臣听闻战端一起,首重将帅军事才能相国,而非军力,相国您在西州崛起,年幼时就出任将帅,深知军事,而袁绍不过是个公卿子弟,生长在京城;张邈是东平郡的忠厚长者,坐在堂上,眼睛都不会东张西望;孔中会高谈阔论,褒贬是非;这些人哪个有军事才能?真要临阵交锋,这些乌合之众绝非您的对手。”

    “此话虽然不假,可是兵力悬殊啊。”董卓不无担忧道。

    “兵力悬殊?相国此言又差异,崤山以东地区太平的时间已久,百姓并不熟悉作战,不像我凉州之地饱受羌人之患,连妇女都能弯弓作战,在臣看来,这些关东联军不过土鸡瓦犬耳,兼且各路叛匪所谓的官职都是自己加封,并未得朝廷任命,尊卑没有次序。如果倚仗兵多势强来对阵,这些人将各自保存实力,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合力,共进共退。是以臣以为,对付关东匪军当行分化之策,若能遣使离间众诸侯则叛贼可破矣,若不成;亦必使其离心,则大事亦成!其二,关东诸匪新晋会盟,若在此时败敌一次,必能灭其锐气,若当头一棒成效,诸匪知相国兵强,更要保存实力不敢前来进犯也。”

    “主动出击?”

    “正是。”

    董卓对李儒这一大胆决定感到怀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可就像李儒所说他入行伍多年,仔细一想就明白了李儒是要打联军一个措手不及,这个时候不会有人会想到他还敢主动出击,正因如此才更要出其不意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不错,不错,就依你之计。”

    董卓在心中稍一盘算,便即拍板决定,突然又想到一事:“攻打联军之时,先不要动鲁阳联军,董卓看出了李儒的疑惑,解释,道:当年我与江东孙坚讨伐凉州叛乱交情匪浅,早就听闻其子孙策,人才出众,日下无双,一直想将吾幼女许与其子,鲁阳联军当以分化为主,此次若派使前去,当以吾原话告之,以为姻亲。”

    “其必不会推辞。”李儒意味深长的笑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九章 共同讨贼() 
第二日袁绍与袁术分别返回河内与鲁阳,刘澜陪曹操送别了几人后回到了行辕,这几日可把他累坏了,虽然在军伍多年,住在行辕是常事,可让他真正疲惫的却不是身体,而是心,好像一连数日都未合过眼,回到行辕便躺倒睡着了。

    一觉睡到第二日太阳高升,起身后只和火头军要了点肉还有饼,临走前又千叮万嘱千万不要再送酒来。在辽东时刘澜就已忌酒,可这几日的应酬却又被迫开喝,一连数日都是醉醺醺的,尤其这等会盟宴会都是喝酒为主吃饭为辅,他的酒量再大,一连喝了数日如今一想到酒之一字就感觉恶心,今日终于得闲,这酒自然能免也就免了。

    军营之内饭食本就简陋,一口大鼎煮烂的炖羊肉,不放任何解腻菜蔬,只是草草吃了几口便算用过了朝食。

    刘澜所住大帐与所有军营主帐一样,分为前帐与内帐,前帐三丈见方,共帐下议事,后帐因为要休息所以更大,有五丈见方,除了一张容他休息的宽大军榻外,内帐更多的空间被文章简牍占据,一直有看书籍习惯的他此时并没有打开竹简,而是找出了一副地图。

    地图绘制在羊皮上,不算新鲜的作法,可以一分作十里、一分百里却是刘澜首创,这个时代看地图都看禹贡,而初看他手中的羊皮卷完全就是看天书的即视感,除非有他从旁解释,不然还真难研究明白。

    而此时,他手中被打开的那张羊皮卷上,出现的地形不熟别处,正是司隶全部疆域。

    这幅地图并非刘澜全部心血,毕竟长安他没有去过,但一些知名的方位还是被他标绘其中,但就是这么一幅对刘澜来说还是未完成的半成品放到这个时代来却是最准确的一张司隶地图。

    内帐可以说是刘澜禁地,平日里就算是张飞也很少踏足,但今日这里却聚集了不少人,在关羽梁大出现的一刻,刘澜指被摊开的司隶地图,手指顺着雒阳方位首先重重点在了西北方向的孟津,然后又点在了南方广成,最后则指向了东方成皋。

    众人顺着他所指地标一一扫过,孟津、成皋还有广成,这是联军三路讨董最前沿,立时会意,看来交战地已经选定,大战一触即发了。

    阎志跃跃欲试:“主公,我们要进兵了?”

    “对,昨日诸侯已经商量妥当了,进兵就在今日。”

    “报~~~!”帐外传来一道一道尖锐喊声。

    刘澜带领众人来到前帐,吩咐传令官入帐而来,后者入账躬身报告:“我加主公询问刘将军是否已经准备妥当?”

    今日一早就要进兵,所以刘澜早早就把几人招呼而来,扼要简单说了下此次进兵的情况,如今都已完备,立时吩咐关羽整军,而他则先与张飞等人去见曹操。

    术士推算出今日出兵的吉时乃是辰时三刻,还有一个时辰,曹操就已经迫不及待了,不过提前准备也好,万一出什么变故错过了吉时就又要耽误一天的出兵时间了。

    刘澜和张飞几人率先出了行辕,很快就见到远方平原旷野处烟尘阵阵。而随着他的到来,长号更是被齐声吹响,声势壮阔。越来越近,已经能够看到曹字大旗下曹操的身影了,此刻他正含笑望着他。

    酸枣清晨分外漂亮,红日当空,白云朵朵之下是已经集结待发的曹操部队,偌大的三个方阵分别由矛兵、刀盾兵、弓弩手组成,穿过方阵,刘澜与曹操相见,多看了一眼大部队,却发现此时就只有曹操一支部队,和其他诸侯比起来,刘澜这一万骑兵算是来的最早一支。

    “孟德。”刘澜拱手抱拳打着招呼。

    “德安。”曹操看起来特别兴奋,尤其是见到刘澜之后。

    今日就要进军,所以他一大早就起来了在此恭候了,因为心里有事时间过得也特别快,可在见到刘澜的一刻,他虽然高兴,可内心之中却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刘澜就住在他的行辕,所以他是最后一个被通知前来聚兵的,可最后被通知的一位都到了,一早通知的各路诸侯却一点消息也没有,心里阴测测的,很恼火,转身看了眼堂弟曹洪,低声问了句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辰时。”

    “都辰时了,这些人怎么还没来。”曹操隐隐感觉到了不对,吩咐曹洪,道:“继续派人去催。”

    “孟德耐心等等吧,还有半个时辰呢。”看着曹操急切的表现,刘澜出声说道。

    “让德安见笑了。”曹操尴尬一笑,他确实有些心急了,耐着性子继续等待。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黑,此刻如同一尊望夫石,死死眺望着诸侯营地方向,等候是枯燥的,尤其见不到联军众诸侯一丝动静就更烦躁了,焦虑抬头望天,吉时马上就要到了,不能再等了,紧握拳头,沉声道:“他们几人不来见我,我现在就去见他们!”

    就在曹操刚打算‘兴师问罪’的一刻,远方蹄声沓沓,很快一匹快马飞驰而来,到曹操面前翻身下马,递上了一封书信。

    曹操当然认出了此人是谁的兵丁,从豫州刺史孔伷派来的信使手中接过书信打开,上面的几行字赫然入目:“孟德,老夫今日偶感风寒,无法率军前去讨董,特告孟德,劳你战场杀贼立功,佑我汉室天下。”

    匹夫!!

    曹操恨不得当面痛斥,可又不得不强忍下来,咬牙切齿,送还书信道:“告诉孔刺史好生养病。”

    信使当即告辞,上马返回。

    “孟德,怎么了?”刘澜问道。

    “孔匹夫借口抱恙,不来了。”曹操冷笑一声:“我看剩下的诸侯也不会来了。”此刻曹操心头涌起一阵冲动,恶声恶气:“我恨不得现在就将这些个老贼一刀一个都宰了!”

    “孟德千万不要冲动,还要以讨董大局为重啊。”

    曹操颓然道:“这话我也就只能对德安你一个人说说,若是换个人在此……”

    曹操意味深长的一笑,虽然无奈,可眼中却透着光彩,这一刻他看清了许多人,也看懂了很多事儿。什么一心为汉,什么忠心为国,都是狗屁,现在真正和他聚兵在一起的就只有德安和他两个人啊。

    “孟德,现在我们又该如何?”

    “就此罢兵太伤士气。”曹操瞬间变得激昂慷慨起来,豪迈说道:“德安,可敢随我一同讨贼!”

    “敢不效死命!”

    “好,好兄弟!”曹操大喜过望,有刘澜这一万骑兵,这一战就好办了,抖擞精神,转身对身后士卒大喝一声:“纛旗大展,鼓手准备,吉时一到,三军出发!讨贼!”

    “讨贼!”

    “讨贼!”(未完待续。)

第七百二十章 开拔() 
曹操与刘澜带兵开拔。

    当先两面大纛旗迎风招展,一面上书“骁骑校尉曹”另一面则写“襄平县令刘”。

    扛旗兵后,乃是两匹矫健战马,右手边一身鱼鳞铠外披大红披风者正是曹操,而在他身边,刘澜手握黝黑屠龙刀紧随大纛旗后远离联盟营地。

    部队离联盟营地,曹操如万年冰川一般表情才逐步融化,诸侯们在今天突发恶疾?怎么可能,还不是因为他宦党子嗣的身份?虽然他一直在努力改变,可显然没有改变士族乃至于士人对他的看法,虽说群雄讨董是他一手策划,可在发矫诏讨董后真正响应他的就只有刘澜一人,至于袁绍与袁术两兄弟人家那是自起炉灶,和他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有所关联的酸枣联军之所以最终会盟,首先是因为韩馥助袁,而这是有一段插曲的,袁绍在冀州扛起讨董大旗时,韩馥曾问帐下:当今是今当助袁氏还是助董氏?

    若非治中从事刘子惠直谏说今兴兵为国,何谓袁、董。否则的话韩馥直接还犹疑不定呢,更不会出现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州郡,正因为这一封三公密令才有了后来的酸枣会盟,只不过曹操是占了一个先字,是以才有了他发矫诏讨董却不受诸侯待见之事。

    对此曹操心里是一百个不服气的,不管怎么说现在诸侯讨董针对的是董卓,什么士族什么外戚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