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龙骑-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说?”刘澜大吃一惊,前二位献俘者的名气那可大得很,而自己即将成为第三人,难道说朝廷要重用自己?自己就要熬出头了?

    刘澜难以置信,可孟益却不会管他幸福来的太快有做梦的感觉,他想着的却是一旦献俘,那刘澜必定是四海皆知,天下闻名,一旦就此青云直上,那日后自己不就能多一颗大树可傍了?

    一念及此,孟益自然不会放过眼前这条大鱼,可骨子里,身为上下级关系的孟益还是无法对他放下自己那点骄傲的,更何况孟益身处官场多年,不说是修炼成精的老狐狸,但火候掌控那还是有一些心得的,对上刘澜这种年轻有背影的小子,不说游刃有余,但怎么也能应付自如吧,拍了拍他的肩膀,更像是鼓励,勉励,然后便再也不多说一句话,有些话,不能明说,也不能显得太矫情,不然就会给人一种刻意攀附的感觉,而这无疑就落了下乘,反而让这些心高气傲的年轻小子瞧不上眼,而他这样,既不显疏远,也不显过意结交反而能收获更多的实惠,只不过在分别的一刻,孟益却看着他的背影,喃喃自语,道:“亏我刻意钻营数十载,可却比不上这小子的一仗之功,恐怕就此刘澜就要一鸣惊人,鹏翔万里了吧。”

    孟益知道又不知道的是,刘澜真正被上层注意到的还是因为许子将的点评从而引起了朝廷轰动,再加上中涓刻意介绍这才让天子知道了刘澜这么一号人物,而恰恰又在这时刘澜与孟益大破三郡乌丸更是斩首丘力居的消息传到,天子这才有了命刘澜押解俘虏入京的念头,他想见一见这位小卫青是不是同传言一般。

    ~~~~~

    第二日一早,刘虞与刘和双双起身准备去送刘澜一行,可昨日被父亲呵斥的刘和却一脸的阴鸷,愤愤不平,道:“父亲,刘澜不过是小小的卢龙令,就算此役获立大功,可也当不得您亲自迎亲自去送啊。”

    “闭嘴。”刘虞怒气汹汹的瞪了儿子一眼,拂袖离开,道:“本以为你能明白,但看来你什么都不懂。”

    刘虞将刘和喝退后带着幽州众多官员与刘澜殷殷道别,寒暄数语,刘澜与孟益便带军朝国都雒阳的方向离去。

    惊蛰至。

    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蛰虫惊而破土出穴。

    刘虞站在轺车之上凝望着远去的军队,那面鲜红的“汉”字大旗迎风飘展,很快又与天边旷野溶与一体,他依然伫立在那里,任凭春风拂面,这一别,不知与刘澜何时再见,再见,也不知是他衣锦还乡,还是归为一抹尘土。

    三府相争,京城之行,又岂是区区献俘那么简单。

    天子脚下的蛰虫,想必都要因他而破土出穴了吧。

    而他又会作何选择呢?

    车架转头,轺车回府,刘和在居所思过,刘虞推门而入,父亲难看的脸色第一次让他有静若寒蝉的表现,一时间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偏偏父亲从进屋之后一句话也不说,这让刘和更是忐忑不安,拿眼角余光去瞥父亲,可面色除了难看,还是难看,又怕被父亲发现,火上浇油,一瞥之间便即收回,不敢再看,低垂头颅,一副聆听教诲的乖巧样。

    看到长子如此,原本要严惩刘和的刘虞终是狠不下心来,蓦然长叹一声,道:“和儿,事到如今,你可否知错?”

    低垂头颅的刘和一副诚心悔过的样子,道:“孩儿知道错了。”

    刘虞气算是因为这句话消了不少,深吸一口气,说教道:“你啊,察言观色的度是有了,可这审时度势的眼力见儿还差着火候,这刘澜虽是武人,文人轻武这是社会陋习,这天下人人人能如此,唯独你不能,我们是宗室,天子虽然用宗室,但还防着宗室,所以不管是武人还是文人,那就一定要做面皮上的功夫,既然要做,就做足,反之落井下石的事,我们不能做,可这锦上添花的事,为何不多做?”

    刘和低头道:“父亲教训得是。”

    刘虞皱了皱眉头,怒其不争,道:“好在你那些风言风语进不到刘澜的耳中,但若是进了呢,以刘澜如今深受中涓太尉府大将军府器重来看,日后前途不可限量,这对你日后只会是一大助力,可你呢,受到一些人的挑唆就强出头,你真以为老父能为你遮风挡雨一辈子?”

    “孩儿知错了。”

    “刘澜此行前往京城干什么,献俘,那是何等的荣耀,又有三府为他保驾护航,虽然京城那边会因为刘澜而热闹,可一旦刘澜有了归属,那平步青云就是指日可待,如果在立下几许功绩,前路上的钉子迟早是要被一一拔除的,你就这么想成为那颗钉子?还是有这么一位战功彪炳的朋友?

    刘虞感慨道:“送你几字,给我牢记于心。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拥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五章 雒阳() 
都城,作为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刘澜看到这座宏伟磅礴的雒阳城时整个人都惊呆了,不仅仅是他,所有帐下军校们都是一个样,刘姥姥进大观园时也许就露着众人现在这般眼神吧。

    东汉立都于雒阳,首先一点便像《管子?度地》中说: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侵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而不管是东汉以前的周都丰镐还是秦都咸阳,西汉长安大致都满足上述要求,而雒阳,位于天下之中,处于交通要道之上,而另一方面,雒阳又处于群山众水环抱之中,九阿、底柱、旋门、太室、熊耳、嵩山,这些山脉山势险峻,有天堑之险,又有众多河流,如洛水,伊河,瀍水涧水等。

    可谓南临河,北倚山,形胜甲于天下,当然这并不是光武帝定都雒阳的主要原因,在东汉立国之初,刘秀起家所依赖的支柱乃是以南阳、颍川、河北为主的关东豪族地主集团,战功彪炳的三十二位功臣中就有二十八人来自关东地主集团,而这也是刘秀为何会选择雒阳的原因。

    当然,在这里除了可以得到民众鼎力支持,更重要的一点却是刘秀称帝之初,不仅更始政权存在,还有益州的公孙述,并州一代勾连匈奴的卢芳,雄踞扬州的刘永以及青州的张步,庐江的李宪,而此时只开辟了冀州一片地盘的刘秀能够着眼的都城也只有雒阳,而建都在此,方能更好的与冀州紧密联系起来,与更始、刘永等几大势力对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雒阳自然是最佳的都城选择。

    因为天子下诏,命刘澜一行部队驻扎在外,率将领从东面旄门又叫望京门入城,不得已刘澜一行十数人又转而向东。

    望京门距离洛河只有区区两百米,飞驰之际,眼尖的刘澜依稀只见洛水之畔一位穿着一身紫罗裙,披着粉帔帛的高挑妇人迎风站立,也许是先入为主的感觉,刘澜只觉这位妇人娇媚的容颜有些泛白,不似皮肤白皙更不是病态的苍白,而是那种哀伤之下心灰意冷的愁容。

    刘澜心头立时冒出了美貌妇人寻短见的想法,一转马头,便朝着洛水而去。

    马蹄声起,妇人似有所察,回眸一撇。

    惊艳。

    妇人看不出年纪来,但身材绝对要比少女更丰满,饱满的胸脯完全符合张飞的审美,挺翘的肥臀能让简雍口水直流三千尺,当然最勾人的还是那对桃花眼,一颦一笑间,勾人心魄,何为尤物?见惯了刘茵蔡琰这般罗莉,眼前的熟女才更让人砰然心动。

    眼前男子猪八戒似的神光让女子如何能不担心,尖叫一声:“你要干什么。”刘澜被她吓了一跳,急忙勒马,离她只有三五丈远,道:“姑娘,人生在世还有许多美好,你又何况去寻短见?想想你的亲人……”

    女子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什么寻短见,什么人生在世还有许多美好,你为何要说这等莫名其妙之语?”妇人说着却是发现了刘澜腰间的屠龙刀,心中生起几许恐惧,难不成初来雒阳就遇到歹人?悄悄后退,伺机而逃。

    “姑娘不可再退。”眼见妇人再往后退就真要落入洛水之中,刘澜急忙提醒:“再退就要落入洛水中了。”

    女子闻言立时停下,眼见退无可退,便背转手偷偷往手弩上箭矢,待一切准备妥当,手臂抬起,对准了刘澜,道:“你赶快离开,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女子手臂处的手弩不仔细看根本就不会发现,可偏偏女子抬手的举动如何能不让刘澜多看上一眼,只觉森寒冰冷的箭头正对准着自己,倒吸了一口冷气,弩机乃是北军南军的制式装备之一,普通人别说有了,就算是边军也难得一把,尤其是她这具明显改良过的小巧弩机乃是绑在手臂上的,有点像手枪,扣动扳机就射出箭矢,近距离的情况下杀伤力比弓矢威力大了数倍不止。

    “没想到姑娘能有手弩傍身。”刘澜连动也不敢动了,谁知道哪个下意识的举动会引起这女子的警觉一旦扣动扳机,这么近,想活命都难。嘿嘿笑道:“这位姑娘,我知道你是把我当做恶人了,可在下是正儿八经的好人呐,对你可一点恶意都没有,之前那是误以为姑娘要寻短见才匆匆赶来的,快把弩机放下吧,我可不是什么歹人这要是稍有不慎扣动了扳机,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能认出我这手弩为弩机改良,看来你也不是普通人。女子可以确定了,这人不会是什么歹人,不说他一口能说出手弩的出处就凭他那身剪裁上好的练袍,非大富大贵之家绝穿不起,但这并不足以让女子放松警惕,虽然确定他不是歹人,可肯定是那雒阳城中斗狗飞马的纨绔膏粱子弟,不然也不会用这般可笑的由头来接近自己。

    女子道:“公子虽然不是歹人,但也定是雒阳城内的纨绔膏粱子弟,若再不离去,小女子为保清白箭下绝不留情!”

    女子说的铿锵有力,一点不似作假,不过那一句纨绔膏粱子弟说得刘澜扑哧一声笑了起来,老子居然成了洛阳城的纨绔了?还真抬举自己,要真是的话,以为那把手弩就能保你周全了?说不得抢回府去先入了洞房再说。

    “嗖~~~”

    手弩离弦的声响瞬间响起,刘澜瞬间矮身躲避,弩箭擦着头皮飞过,落地之后更是直没地面,看得刘澜一阵胆寒,日,我说的那么小声都能被听见?

    刘澜面色冰寒,咬牙切齿的转过头,就差咆哮了:“好男不跟女斗,你要是个爷们,我今天非……

    嗖~~~嗖~~~嗖~~~

    还好不是连弩,上引需要时间,不然今日刘澜必死无疑,骑马落荒而逃,还不忘回头低吼一句:“我现在到真希望是那劳什子的雒阳纨绔膏粱,说不得今日就把你抢回府去入了洞房,让你知道我的厉害!”

    “粗鄙!无赖!无耻!”

    “敢骂我,我今天非把你抢回去。”

    那姑娘乍听此言,心中慌乱,不想刘澜一溜烟却是消失不见了。

    “……”

    惊愕中的女子看着那个叫嚣着抢自己回府的年轻人瞬间落荒而逃,这才知道上当了,啼笑皆非,冷哼一声别让我再见到你便收起了手弩,被他这一打搅再也没了欣赏洛水的兴致,转身便即离开了,而此时的刘澜则与众人再次相会。

    雒阳城占地约十三万三千余亩,修筑有外城,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内城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城外有护城河,而因其城墙不成直线,雒阳城看起来更像是一座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向的城池。

    雒阳外城城门有十二座,除北面夏门为一门三门洞以外其余皆为一门一洞,每一座城门都建有一座门亭,设立城门令史与城门亭长等职官进行管理。

    与东边的中东门、上东门不同,望京门即没有排起长龙队伍,也没有商旅百姓堵塞门洞的情况发生,原因,自然是为了迎刘澜孟益一行,望京门一早就禁止通行了。

    众人来到望京门,几名官吏与城门令史、城门亭长早已等候多时,许是等久了,一脸的不快,对此刘澜装做不见,而孟益则上前打着招呼。

    除城门令史、城门亭长外前来迎接二人的官吏最为重量级的就俩人,一人是太尉府的长史另一人则是光禄寺的寺丞,这已经是极隆重的待遇了,要知道往年别说孟益这样的中郎将和刘澜这小小的县令了,就算是一些大将凯旋归来太尉府也不会派人来迎,最多就是光禄寺派个议郎罢了,哪像今天太尉府与光禄寺的二把手纷沓而至,可见朝廷对二人的重视程度。

    在望京楼接了旨,孟益要回太尉府述职,而刘澜则要前往驿馆等候宣召,至于什么时候献俘,如何献俘的事情却是只字未提,刘澜也不好问,随即与孟益告别,跟着寺丞由望京门入城。

    进入雒阳城内,城内各城门之间都与道路相连,而因道路与城门之间不对称,因此往往呈丁字形或十字形,共二十四段也就是二十四条街道,而每条道路又分成平行三股,中间为皇帝专用的御道。当帝王出巡时,陪同的公卿、尚书等大臣也可以行走其间,一般行人如此时的刘澜与光禄寺寺丞就只能在左右两边的道上行走。

    街道上随处可见深眼阔鼻的胡人,当然还有隐约间传来的青楼乐坊的箜篌琵琶声,琴声悠扬,令人兴奋,更让人陶醉,如梦似幻,这便是大汉朝的国都,当世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几乎没有之一的雒阳城。

    雒阳,我刘澜来了,从这一刻起,一直窝在右北平卢龙塞的刘澜是否会困龙升天,写就崭新篇章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六章 凤来楼() 
一行抵达万岁街的驿馆入住之后与寺丞告别,休息至夜食时分刘澜被众人招呼起来,原以为是要去吃夜食,不想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什么好不容易来雒阳一回,怎么也要去最‘高档的酒馆’消费一次开开眼吧,对这等要求刘澜也不能回绝,特意找驿丞探听了下,一行便离开了驿馆。

    雒阳有三市,分别是金市、马市和南市,大市为金市,在城中;南市在城之南,马市在大城之东,所处位置分别为城内、城外东部及南部。金市在北宫西南上西门与雍门之间,是以西汉雒阳中心集在光武帝时期扩建而成,与它同期修建的社稷、宗庙共同构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格局,完全遵循周礼所述城市的布局。

    很多没来过雒阳的汉朝百姓口耳相传都有种错觉那就是误以为雒阳内城有两座市集分别是金市和西市,其实不然,西市实乃金市之别称,因为西方在五行观念中属金,因此才会称之为西市,而并非是两座市集,而因为金市坐落内城,往来尽是达官贵人,可谓是销金窟,而外城的市集不管是马市(粟市)、南市(因其离太学较近,市内售书籍者众多,又称书市)、酒市等,大多都是百姓首选,而因为百姓流动性比较大,所以这些市集又起着刑场的作用,不仅是汉朝,其他朝代处决人犯往往都会选择在这里,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起到更好的震摄效果。

    不管是什么时期,首都居民都有着固有的优越感,当然这不是刘澜在诋毁雒阳百姓,而是从其客观的视角出发罢了,尤其是雒阳被儒家所极力称赞推崇的上古三代都城更是被赋予了深厚的儒学积淀,这完全符合儒家的王道思想,重视人心教化。

    虽然自党锢之后言论不在像从前那般自由,可已经养成了谈论时政秘辛的雒阳百姓却并没有像太学生那般有所收敛,坊间邻里,酒肆乐坊凡有人潮之地,便会有高论之声,酒肆青楼乐坊客栈若只有市井而无名士便只落下一个俗字,自然也不会有多少人气,若只有名士而无市井,又有些太雅,反而萧萧索索,可唯独一地,偏偏市井名士趋之若鹜,真正算得上是雅俗共赏,无形之中,在百姓眼中金市中的凤来楼便成了雒阳酒肆第一,引无数人趋之若鹜,就算倾家荡产,也要进凤来楼一趟。

    这凤来楼因何出名?不是它的酒水有多甘醇,也不是它的饭菜有多可口,而是这一间店铺存在已有数百年,至于是前汉还是先秦已无人考证,但有金市就已有凤来,可想这么一间老店在雒阳人心中有着何等分量。

    当然,凤来楼之所以使人趋之若鹜,少不了这里曾经有无数名人光顾,刘向、王充、第五伦、郭泰、陈寔等都留下过墨宝,还有许多人,如三君如蔡邕等却是因为有罪墨宝撤了下去,只此一点,在整个雒阳城便算得上是独一份。

    当然第三点却是凤来楼共四层,前二层乃是饮酒高论之所,想上三楼只能是高论第一人,至于第四层,那是只有真正的名士名将才能登上,如皇甫嵩如蔡邕这般人物,至于达官显贵膏粱子弟,若是没有真才实学,别说第四层,第三层都上不去,而这又绝对符合雒阳人性格的,有才者居之,只要你有本事,别说上三楼,就是四楼,那也只有钦佩,没有嫉妒。

    凤来楼在金市靠西的一条小街上,周围只有孤零零的一座院落,再也没有任何一座店铺,道路两边满栽绿树,小街之上乃用名贵青石铺就,馆舍富丽堂皇,在雒阳金市这寸土寸金的地方,能如此豪气的,也就只有凤来楼这一家了。

    要不雒阳人为何称金市银街铜凤来?

    虽然名字俗气,市侩,可铜凤来却一点也没有铜臭气。

    进了庭院,小厮当前引路,先是一座溪水潺潺小湖,然后是一座红墙绿瓦美庭院,院中遍栽梧桐,居中便是引凤而来的凤来楼,上好的乌木,上好的喷漆,大红色,喜气,九开间,取数字九为大,一楼名:龙象之争,取水行中龙力最大,陆行中象力第一;二楼名龙争虎斗不言而喻,取水、陆中龙虎最为凶猛,三四楼不知,这便是登上二楼的刘澜对凤来楼最初的印象。

    说起凤来楼已有数百年传承,虽数易其主,但招牌始终未变,不过这百年招牌要是一变,只怕感情深厚的雒阳人就首先不会答应,这凤来楼早已不是单单酒肆这么简单,而是一种传承,如果真改了名字,恐怕第二日就能被激动的百姓给拆喽。

    不过这被雒阳引以为傲的凤来楼一旦说起他的背后掌门人,却难为了雒阳人,还真没人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