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虽然程普做出拖后决定的一刻其实已经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而这一刻他算是彻底做好了准备,所以他最后决定拼死一战,他现在就一个想法,那就是能拖延秣陵军一刻也算一刻,这样就可以给黄盖保证足够的时间撤退,以他的牺牲换黄盖与九江军主力撤退,他觉得值了,就好像当年的祖茂一样。
一些画面又浮现出来,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祖茂做出拖后时的情形,当时很多人虽然都希望由孙坚挑将,但祖茂却主动请缨,程普明白他们几人包括他自己,是真的没有勇气,而此刻他终于可以像祖茂一样了,多年的遗憾在这一刻得以实现,他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遗憾。
但是有些时候程普虽然想的很好,但所谓兵败如山倒,他所希望发生的一切其实并没那么容易,毕竟这些都是人,他们会害怕,正因如此,当程普想要拼死一战的时候,能够与他心往一块使的人又能有多少?
很多九江军在秣陵军的三路攻势下变得手足无措,然而程普的吼声,还是很快稳住了军心,毕竟他一句统领这支部队多年,有足够的声望可以保证他们不会瞬间崩溃:“兄弟们,挡下秣陵军,为我们的主力争取撤退的时间!”
他的喊声震天响,在这一刻,程普非常清楚士气有多么重要,所以这一刻如果他都怂了甚至是害怕了,那这一仗也就没必要再继续下去了,所以他用大吼的方式来让他的这些老部下们感受到自己的决心,决死一战!
可是他的努力只让九江军坚持了不到一刻钟,在三路大军的围剿下,九江军变得越来越恐慌,越来越害怕,渐渐的,他们开始向后撤退,最后便成了溃败,不管程普如何努力想要挽回败事,但已经没有用处,这一刻莫说是他了,就是老天爷也回天乏术。
绝望此刻他的眼中除了绝望还是绝望。
必须要说,程普不仅见过刘澜,还与他有过几面之缘,当然比起孙坚与刘澜的关系,他当时也只不过是一陌生人罢了,但是这不妨碍刘澜给了他一个非常好的最初印象,那时候他们一心保汉,而在讨董联军中,有这样想法的人却很少很少,当然刘澜是一个,曹操也是一个,主公孙坚自然也是。
可以当时这些真心讨董的人,撑起了如今的天下,三大诸侯势力,曹操和刘澜就是他眼中一心讨董的诸侯,但是时间流逝,人也都会改变,刘澜变了,变得很彻底,不再像曹操那般单纯。
当然也许很多人都认为曹操同样是汉贼,可他却不这么看,比起袁绍和刘澜的狼子野心,曹操已经做到了最好,当然他自己本来是有私心的,所以对曹操和刘澜的评价很可能会有所偏颇,但不管他的立场如何,就他本人来说,此时他只要提起刘澜的名字,那绝对可以用恨的牙根都疼来形容。
可以说这么多年来他仅有的几次败仗都是败在了刘澜的部队手里,这种感觉会给他一种天生克星,毕竟当年他们和董卓作战也没像和刘澜作战吃过如此大的亏,如果在丹阳之战前,他对刘澜的印象还很刻板的话,甚至再此之前,他从来都没有将刘澜放在眼中,但是丹阳之战后,一切发生了改变,他从新认识了刘澜,甚至他都在想,如果孙坚还活着的话,丹阳之战有没有转败为胜的可能。
但最后她和黄盖以及韩当三人都得出了一个让他们绝望的结论,那就是毫无胜算。
当时,在败退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丹阳一战败得莫名其妙,甚至是毫无道理的,毕竟眼瞅着秣陵城就要拿下来了,可最后怎么就稀里糊涂的败了呢?当时很多人都想不通,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大言不惭的觉得他们的对手刘澜根本就没那么恐怖。
但是这些人都是孙策刚招募来的将领,他们战场征战的经验是极度缺乏的,所以他们看不到这些没什么,但是他们三人身为征战多年的老将,如果会在失败后不去复盘呢,所以在将所有的情报汇总之后他们才终于明白了人家从一早就把他们都算计了,当时包括他们三人都被刘澜给骗了,觉得他真的要兵发冀州了,不得不说刘澜声东击西玩的是真厉害,为了让他们相信,甚至还调动了几十万农夫往青州运输粮秣,这么大的手笔,换成谁人能不上当,能不相信他的主攻方向在冀州?
但这正是刘澜的厉害之处,正因为这一点,所以他们三人也就自然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丹阳之战从一开始他们就已经败了,因为刘澜的算计,因为刘澜远比他们以往的敌人更可怕。
毕竟为了丹阳,刘澜能从一开始就有这么深的算计,而这还只是他们表面能够知晓的,那么丹阳之战中的在一些内幕可能就更吓人了,虽然他们不了解,但就整个战斗来看,刘澜每一步走出无疑都是经过精心计划,才最后取得丹阳这么大的辉煌胜利。
有备对无心,试想他们想不败都难,而再看第二次丹阳之战,就又是如此,毕竟在强弱对比分明后,战争的主动权其实早就在刘澜的手中,这也是豫章失败的原因,当然还有内部原因,比如陈到,当然程普并不知晓陈到是一早就安排好的暗子,如果他知道这些的话,可能连想都不会想了,刘澜能不赢吗,从多年前就开始针对他们,哪有不败的道理。
“撤吧,都撤吧!”
程普几乎是绝望的下达了这一命令,不是他想放弃,而是现在的九江军已经完全不受他的控制了,他想不退都不成,甚至在他的命令都没有传达,九江军就已经开始疯狂逃跑,对是逃跑而不是撤退,他们将后背留给了秣陵军,而这就使得秣陵军追击变得非常简单,一路追击,杀了不知多少九江军,而秣陵军并没有放弃,呐喊着继续追击。
陈到与陈果已经冲到了最前方,两人舞动长枪,身后是跟随他的本部与家丁队伍,随着一马当先的陈到追击着夺路而逃的九江军,而在其他几个方向,许褚已经命令近卫军下马卸甲并歇马,而水军周泰,提着一把环手刀,紧追在九江军后,三千水军士气如虹,如驱羊一般,撵在九江军后面尽情杀戮着。
“杀啊!”
三千水军嗷嗷叫着,将前路一切的九江军全部斩落在地,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此刻所有人都在疯狂冲杀,或许除了水军是被迫加入战团还不清楚眼下是个什么情况外,也就只有陈到明白,如果让程普与黄盖逃走的话,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但水军就算不清楚,那也没关心,还有什么能比军功更重要?而面前的九江军那就是军功啊,杀得越多功劳就越大。
求生的**与军功的诱惑,从现在来看,更恐怖以目前来看显然是后者,九江军被追的慌不择路,一个个就算没有肝胆俱裂,也快变成丧家之犬了,此刻的九江军哪里还能辨得清方向,在九江城内到处流窜,如果这个时候九江军开启巷战,那战斗的难度肯定会增加不少,但是此刻的九江军却是无主状态,没有人能指挥他们,自然也就没人会与秣陵军进行巷战,他们眼中只有逃生,哪还有与秣陵军杀个不死不休的想法。
不得不说刘澜声东击西玩的是真厉害,为了让他们相信,甚至还调动了几十万农夫往青州运输粮秣,这么大的手笔,换成谁人能不上当,能不相信他的主攻方向在冀州?
但这正是刘澜的厉害之处,正因为这一点,所以他们三人也就自然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丹阳之战从一开始他们就已经败了,因为刘澜的算计,因为刘澜远比他们以往的敌人更可怕。
毕竟为了丹阳,刘澜能从一开始就有这么深的算计,而这还只是他们表面能够知晓的,那么丹阳之战中的在一些内幕可能就更吓人了,虽然他们不了解,但就整个战斗来看,刘澜每一步走出无疑都是经过精心计划,才最后取得丹阳这么大的辉煌胜利。
有备对无心,试想他们想不败都难,而再看第二次丹阳之战,就又是如此,毕竟在强弱对比分明后,战争的主动权其实早就在刘澜的手中,这也是豫章失败的原因,当然还有内部原因,比如陈到,当然程普并不知晓陈到是一早就安排好的暗子,如果他知道这些的话,可能连想都不会想了,刘澜能不赢吗,从多年前就开始针对他们,哪有不败的道理。
“撤吧,都撤吧!”
程普几乎是绝望的下达了这一命令,不是他想放弃,而是现在的九江军已经完全不受他的控制了,他想不退都不成,甚至在他的命令都没有传达,九江军就已经开始疯狂逃跑,对是逃跑而不是撤退,他们将后背留给了秣陵军,而这就使得秣陵军追击变得非常简单,一路追击,杀了不知多少九江军,而秣陵军并没有放弃,呐喊着继续追击。
陈到与陈果已经冲到了最前方,两人舞动长枪,身后是跟随他的本部与家丁队伍,随着一马当先的陈到追击着夺路而逃的九江军,而在其他几个方向,许褚已经命令近卫军下马卸甲并歇马,而水军周泰,提着一把环手刀,紧追在九江军后,三千水军士气如虹,如驱羊一般,撵在九江军后面尽情杀戮着。
“杀啊!”
三千水军嗷嗷叫着,将前路一切的九江军全部斩落在地,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此刻所有人都在疯狂冲杀,或许除了水军是被迫加入战团还不清楚眼下是个什么情况外,也就只有陈到明白,如果让程普与黄盖逃走的话,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但水军就算不清楚,那也没关心,还有什么能比军功更重要?而面前的九江军那就是军功啊,杀得越多功劳就越大。
求生的**与军功的诱惑,从现在来看,更恐怖以目前来看显然是后者,九江军被追的慌不择路,一个个就算没有肝胆俱裂,也快变成丧家之犬了,此刻的九江军哪里还能辨得清方向,在九江城内到处流窜,如果这个时候九江军开启巷战,那战斗的难度肯定会增加不少,但是此刻的九江军却是无主状态,没有人能指挥他们,自然也就没人会与秣陵军进行巷战,他们眼中只有逃生,哪还有与秣陵军杀个不死不休的想法。
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寿春之战(249)()
自黄巾以来,为抵御黄巾,汉帝允许各地氏族大家与各郡县长自组义兵抵抗匪军,自此私兵之风大兴,导致尾大难除,汉室也自此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而刘澜必然是不希望再度出现这样的事情,那么他首先就必须在掌握所有军队的前提下,裁掉地方上不管是郡守县令还是世家大族的私兵。
历史上孙策其实做了和刘澜一样的事情,只不过他失败了,而刘澜正是了解这些,所以他才从最初就不允许私兵在他的治下出现,当然对付世家确实有心无力,如果放在十几年前,或许刘澜也会做出与孙策一眼的决定来,毕竟年纪相仿,一旦冲动也就没什么可顾及的了,可现在他就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当然也是因为有孙策的‘前车之鉴’,所以必然不会做出那么偏激的事情,非要杀光了那些世家不可,相反他现在按兵不动,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日后在拿下吴郡和会稽之后来削弱这些世家,而最好的办法,那肯定是借刀杀人甚至是拿他当枪使。
让他们出钱出粮甚至是出人,这就是他想出来温水煮青蛙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削弱这些世家的实力,如果连这样的办法都没用,那么就干脆把这些世家的兵将直接派去战场送死,那时候他们就算反应过来,也只是待宰羔羊罢了,当然只要他的兵将在,那就算挑明了到时候也不会怕他们会有任何反弹,至于世家会不会听他的命令去送死,那就更不用担心,到了他的军中,没人能违背军令,如果谁敢,刘澜有几百种办法解决他们。
当然周泰也不傻,甚至比很多人看得更清楚明白,刘澜不动他们说白了就是留一后手,为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进行提前准备,如果真的要动这些世家,那么用他的本部出手还是用他?
或者说到时候就算刘澜不说什么,他也会主动请令,毕竟被当枪使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荣幸,而干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他也没那么大的负担,反正这帮世家不是常说他是水贼出身,是滚刀肉嘛,那他还对这些人客气个什么,更何况以为当水匪的时候,打劫的不仅是这些世家,所以和他们的关系早就水火不容了,主公借自己的手对付世家那是再合适不过的。
正因为种种原因,他的水军才能够没有被裁更有机会来到九江,可以说这一次九江之战,他甚至都没有真的去指挥,因为在他来九江之前,军师府的计划他都已经看到了,所以他知道九江之战所有一切的安排,而虽然豫章之战是如何进展的虽然还不清楚,但就最终的结果来看,是完全与之前的计划一模一样的,所以他这一路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任何事情,完全是按照自取军师府的计划进行着。
这一仗可以说是他有生之年最轻松的一场战斗了,但也是真正让他瞠目结舌的一战,想到军师府的那些的那些军师们实在是太恐怖了,居然能够将把一场战斗从头到尾都算计其中,似孙策这样的一方诸侯势力就这样被击溃,何况是他?更不敢有任何其他心思了。
如果以前他可能还有些其他想法,那么在刘澜身边这么久,他就更不敢有二心了,一门心思的追随刘澜,这一点他相信臧霸也是如此,有异心却又没那个胆量,因为他必然和急的想法一样。
正是想明白了这些,所以才会一门心思的冲向九江军,这一仗他们已经获胜,但是接下来能否获得一场大胜才是真正决定着这场战争的走向的关键,就像军师府在作战计划中分析的那样,一旦被九江军主力逃走,那势必会加大他们讨伐的难度,所以结束九江之战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九江结束战斗!
不然的话,到时候连他们都无法判断战争的走向最终会变成哪一种。
所以,此刻不仅是周泰,包括陈到与陈果也都明白这一点,必须要抓紧时间拿下九江军主力,更要抓住孙策,彻底结束九江之战,只有这样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至于前往荆南,没人能保证在那里又会遇到什么样的意外与敌人,周泰立即下令,水军立即加大了追击的速度。
~~~~~~~~~
周泰并不知晓孙策在哪里,他到现在还认为现在追击的九江军就是孙策和周瑜的部队,相反陈到、陈果其实也没有机会去问周泰,但是因为知道孙策去了水营,而秣陵水军又杀了过来,这就说明九江水营已经被拿下,所以他们都觉得孙策和周瑜已经被击败,这才会全力以赴追击程普,决不让他们逃走。
而此时的孙策则与周瑜一路向长沙而去,这是他第二次狼狈而逃,当他从长沙出来之后,其实就下定决心再也不会回去了,就好像当年他离开寿春前往丹阳时的情形是一样的,不成功便成仁,这就是他当时的想法,可是这一回他却不得不再一次退回去。
心中非常不甘,但是想到这一次的失败,他又非常痛心,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没有识人之明,在选将用人上犯下了错误,才会导致了豫章之战的惨败,更导致接下来九江之战的失败,如果丹阳之战他还能找些借口的话,那这一次孙策将所有的责任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如果不是他太过贪心,如果不是他只顾眼前小利,九江之战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如果之前很多人都在不断提及一个词,说他孙策气量狭窄难成大器,那时他还想着去证明自己的话,那么现在他也彻底承认了,现在的他自身难保,别说东山再起了,就是能不能活下去都是未知。
就算是逃到了长沙,以他对也没有翻身的可能,他在长沙几个月,对张羡可以说对他有着非常清晰了解,以张羡的态度,他是一门心思要投曹操和汉室的,所以想要靠他翻身根本就没有可能,而又因为他有着忠于汉室的想法,所以也必然不大可能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来,所以徐州之战的时候,孙策才会决定离开张羡,不再借助他而是自己出来单干。
自黄巾以来,为抵御黄巾,汉帝允许各地氏族大家与各郡县长自组义兵抵抗匪军,自此私兵之风大兴,导致尾大难除,汉室也自此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而刘澜必然是不希望再度出现这样的事情,那么他首先就必须在掌握所有军队的前提下,裁掉地方上不管是郡守县令还是世家大族的私兵。
历史上孙策其实做了和刘澜一样的事情,只不过他失败了,而刘澜正是了解这些,所以他才从最初就不允许私兵在他的治下出现,当然对付世家确实有心无力,如果放在十几年前,或许刘澜也会做出与孙策一眼的决定来,毕竟年纪相仿,一旦冲动也就没什么可顾及的了,可现在他就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当然也是因为有孙策的‘前车之鉴’,所以必然不会做出那么偏激的事情,非要杀光了那些世家不可,相反他现在按兵不动,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日后在拿下吴郡和会稽之后来削弱这些世家,而最好的办法,那肯定是借刀杀人甚至是拿他当枪使。
让他们出钱出粮甚至是出人,这就是他想出来温水煮青蛙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削弱这些世家的实力,如果连这样的办法都没用,那么就干脆把这些世家的兵将直接派去战场送死,那时候他们就算反应过来,也只是待宰羔羊罢了,当然只要他的兵将在,那就算挑明了到时候也不会怕他们会有任何反弹,至于世家会不会听他的命令去送死,那就更不用担心,到了他的军中,没人能违背军令,如果谁敢,刘澜有几百种办法解决他们。
当然周泰也不傻,甚至比很多人看得更清楚明白,刘澜不动他们说白了就是留一后手,为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进行提前准备,如果真的要动这些世家,那么用他的本部出手还是用他?
或者说到时候就算刘澜不说什么,他也会主动请令,毕竟被当枪使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荣幸,而干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他也没那么大的负担,反正这帮世家不是常说他是水贼出身,是滚刀肉嘛,那他还对这些人客气个什么,更何况以为当水匪的时候,打劫的不仅是这些世家,所以和他们的关系早就水火不容了,主公借自己的手对付世家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