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战旗-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明远看了一眼这个刚加入230团不到两天,却经历了三场大战的营长,就着对岸的火光,刘林义脸上也是污迹斑斑,也顾不得擦一把。心中焦急之情可见一斑,李明远宽慰道:“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好一些。”

“哦!”

这话一出口,连团参谋长熊立本都诧异了。难道团长还想过比这个情况更糟糕的情况吗?

“哈哈,你们是在身在局中,不知其关键。”

“团长,难道这里还有玄机不成?”熊立本追问。

李明远坚定的点头道:“正因为日军进攻的很猛,我才会说这样的话。一张一弛,是行军打仗无法避免的规律。我们团在行军之后,获得了几个小时的休息,然后对鬼子骑兵部队发动了一次很有效的袭击。”

“这我们都在场,没什么好说的。”刘林义不解道。

“正因为如此,我才对这场阻击战抱有很大的信心。而且这个信心还是刚才鬼子给我的。”要说前面的话,李明远有宽慰部下的心思,这句话就有故弄玄虚的嫌疑了。

鬼子能给李明远带来信心吗?

周围的几人都是一脸的不信。

“你们还别不信。”李明远故意卖了一个关子,继续说:“日军远道而来,部队经过一整天的行军已经非常劳累了。但是日军指挥官还是坚持马上发动攻击,这可能是日军指挥官接到的是死命令,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原因——气势。”

“气势?”

“没错,就是‘气势’二字。”

“《战国策》中曹刿论战就有一段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日军此时的境遇正是这篇文章中所说到的齐师。只要顶住了前几次日军的进攻,其气焰就会泄掉。你们不要忘了,日军是行军一整天之后抵达战场的。这也能够解释,我们缴获的战马都显得非常疲倦,不愿动弹。一旦指挥进攻的日军指挥官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这数千日军的气就会泄掉,没有半天根本就别想重新组织起有效的进攻来。”李明远一语道破天机。

一个指挥员,需要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而预示着将来成就的正是其在团一级指挥机构上的指挥能力。这也是各**校中普遍认同的一点。现代化军队中,一个步兵团拥有三个步兵营,这就需要在作战指挥上拥有能够洞悉全局的观察力,也就是古代军阵中说的三军。此三军不是海陆空三军,而是前后中三军,是发动战役不可缺少的部分,团一级的各部队虽然人数少,但已经具备了这种编制。除了作战部队,又有包括后勤,医务一系列的非作战部队。

所以说,团级一下的指挥官,需要的是战场上的执行能力,而不是指挥能力。

团以上的作战部队中,才会涉及到战场指挥。

“从表面看来,我们的对手实力很强,强大到我们丝毫没有战胜其的可能。”李明远不介意将他对战场的观察结果告诉周围的人,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他当年跟着老团长,从一个战场执行者,一点点的积累过来的。

“一个团当然不成,一个兵团的话就两说了。”刘林义在心中腹诽道。

“而且我估计后半夜抵达战场的日军还会更多,但是我们的情况会好过很多。”李明远想的很简单,从另外一个方面阐述了他的观点:“日军的炮火越猛烈,消耗就越快。那么接下来,步兵冲锋的次数就会更多。大炮或许不会劳累,但人却不是钢铁做成的,自然会累。尤其是,日军两天内都在急行军,部队的疲劳程度可想而知。所以,青山镇的战斗在下半夜,反而会弱下去。”

此时在青山镇内,除了几个防炮的坑道内,周围都是被炮弹炸成碎屑的木头。有的还点燃了,空气中弥漫着松枝的气味。

马瑞的这个营代替3营上到阵地已经一个小时了,战斗倒是异常简单。

鬼子的大炮轰,战士们就钻入地下的防炮弹坑道中,空间是狭小了一些,却是战场上最安全的地方。

接下来的事就比较简单了,等待鬼子的大炮叫够了,小鬼子的散兵就会压上来。这时候还不是反击的时候,因为这些鬼子都是用来刺探他阵地的火力点的,1营最不缺的就是对付这些小鬼子的办法。

阵地前沿的散兵坑就是专门为这些鬼子准备的,每次鬼子进攻的时候,要是弄出些声响来,就会突然遭遇不明攻击。有时候是一颗手榴弹,黑枪倒是不多见,关键是手榴弹可以从任何方向扔出来,毫无规律可言,隐蔽性也好。而步枪在黑暗中发出的枪焰却能传出去很远。

两军也是斗智斗勇,没有了炮火覆盖,却多了黑暗中生死的较量。

对日军来说,这样的进攻更加的凶险,习惯夜战的日军也非常头痛这样的战斗。

步兵组织人手冲锋吧?

对方构建的火力点还不清楚,而火炮在黑暗中虽然也能够作战,但精度差了很多。对手还很注重火力点的掩护,往往一挺机枪有多个火力点可以用,而马瑞将三个连分开来用,正面投入战场的始终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兵力多了,小镇内施展不开,而兵力少了,日军的密集冲锋又能很容易的奏效。

两军就这么来来往往的僵持着,日军前进的每一步,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但直到现在,日军还没有摸准对手的兵力部署。

在露天的指挥所内,日军指挥官竹内健一一筹莫展,接到师团长的命令是让他在天亮之前突破青山真的防线,但他让部队开始进攻后却意外的发现,他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发动了一场不恰当的战斗。

士兵很疲劳,夜晚的进攻也只能依靠尖兵的曳光弹的指引发动,而且效果非常不理想。

“大佐阁下,士兵已经很疲倦了。毕竟他们已经行军了一天,几个中队接连发动攻击之后,不少士兵从战场上下来累的趴在地上喘气,是否……”总有那些替士兵求情的人站出来,这并不意外。说话的是临时划归竹内联队指挥的步兵大队的大队长,大城少佐。

但是竹内健一却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回答道:“我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在师团主力抵达之前,打通青山镇前面的防线,为师团扫清障碍。大城君多余的话就不要说了,你知道我本来就担负着巨大的压力。”

“可是……”

“没有可是,只有执行!”

部下大城迟疑了一会儿,如果在白天,还能看到他右手用力的握了一下,似乎在下决心一样,说明这个人的性格是比较内向的,也容易受到上司的影响。这才说道:“大佐阁下,工兵联队已经抵达了战场,在纳谟尔河下游十公里处开始铺设野战桥梁,即使缺乏工程器械的情况下,三个小时,只要三个小时就架设完毕,为什么我们还要……?”

“你是说,只要让战士们休息,在三个小时之后,一部分部队渡河,绕到对方背后,前后夹击?而不用战士们辛苦的一次次进攻,付出了伤亡,却无法获得更大战果吗?”

“是的,阁下。”

“你误解了,你再看看我们身后的作战部队。”竹内健一这么说当然不是真的让大城保太郎傻傻的去看后续的援军,而是告诫他,竹内联队根本就没有援军,而是孤军奋战,并做出援军源源不断的抵达战场的假象。

竹内健一看这周围士兵都默默的坐在地上,一言不发的样子,等待着各个中队的中队长站起来,命令部队发起攻击。

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等待,当他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当时也非常吃惊。看似很容易完成的命令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他深深的叹了口气,夜晚的空气有些寒意:“师团已经有一个小时没有和熊本联队联系上了,当然熊本联队的作战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连师团长也无法断定,熊本联队的状况。所以,我们一方面作为一个进攻信号,迷惑对手。”

“用进攻来掩盖师团主力渡河的结果,也用进攻来试探对方,熊本联队是否还在战斗?”

这个问题比较沉重,竹内健一尽量避免这样沉重的问题。

第5联队的电台出现了问题,一般来说,这种事情也不是大事。联队的电台通信兵随行会携带一些替换的电子元件,除非是很复杂的问题,一般都能在短时间内修复。

可师团呼叫了几次,第5联队就失去了消息一样,突然石沉大海。

这让塚田攻非常担心,万一王炳南将他抛出的诱饵一口吃下去了,抹抹嘴走了,那么塚田攻将成为军界中最大的一个笑柄。

于是,他做了两手准备,让旗下的一个步兵大队归竹内联队指挥,加上其原本的一个炮兵大队,形成一支攻击梯队,不停的进攻青山镇。进攻受阻,也不要紧,师团可以利用工兵联队修建的大桥快捷的通过纳谟尔河,打下来了,那就更好了。

骑兵可以发挥其行动优势,两支部队将齐头并进。

塚田攻想出了一个不算太好的办法,而作为下属,竹内健一只能捏着鼻子执行。

让塚田攻没有想到是9纵的歼灭战已经进入到了尾声,9纵战旗下的各个参战部队发起总攻之前,第5联队的指挥部就被因为一次在指挥部边上的爆炸,电台被炸毁,战场指挥也陷入混乱。

而日军被分割包围之后,熊本已经无法和其部下获得联系。无法通过其部大队部的电台和师团获取联系。

这让他非常恐慌。

一旦第5联队无法和师团联系上,就很难将其确切的方位向师团报告。而只能等天亮之后,依靠航空兵的侦察来获得,这在时间上就慢了很多。而他也在爆炸中受伤,手臂骨折虽然不是大伤,但岁月不饶人,已经年过四十的熊本大佐也疼的够呛。

午夜之后,9纵进攻的部队似乎多了一倍。

且战斗力异常彪悍,可以断定的是,王炳南将预备队也投入了战场,而各个9纵的参战部队也疯狂的向日军最后的阵地发起攻击。

对9纵的疯狂进攻,熊本正男却显得异常无助。该派出去的作战部队都已经撒出去了,能够作战的士兵都已经拿起枪做最后的抵抗。

唯一的希望是获得师团主力的增援。

但塚田攻的速度会这么快吗?

实际上,在第5步兵联队最后一次和师团部联系的时候,师团先头部队才抵达青山镇,并开始发起攻击。对熊本正男来说,第5联队想要保留下去,就不得不坚持到第二天的正午,才有可能获得地面部队的增援。

忽然,嘹亮的冲锋号响彻四方,而熊本正男的耳边也能听到中**人呼叫的声音。

“烧毁联队旗!”

熊本正男说完,似乎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眼神也深陷了下去,木然的从腰间拔出了配枪。

“啪——”

混乱中,第5联队的参谋们惊异的看着他们的联队长倒在了血泊中……

第一卷泣血年代第四零一章反其道而行

第四零一章反其道而行

幸运不会永远眷顾冒险者。

随着战斗的尾声,9纵完成出关一来最大的一次歼灭战。

大量的武器散落在战场上,伤员更是让后勤医院忙翻了天。

“伤亡近两千,其中阵亡近三成。战斗打的太激烈了。”陈怀平嘴上说伤亡,心里却百味掺杂。出关一来,在曾总指挥下的第一场大战,就取得了如此大胜利,当然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再说老伙计,只要9纵负担的起,一切都应该以全局为重。9纵完成了对日军第8联队的先头部队的围歼,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日寇头子塚田攻的嚣张气焰。我相信深受打击的塚田攻很快就会将我们重视起来,但一切都晚了。”

伤亡有些大,9纵在占据战场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付出如此惨重的伤亡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要是战场条件再好一些!

要是时间再充裕一些!

王炳南显得非常激动,不过让他激动不已的是,那种无法在华北战场获得的宣泄,一下子似乎在心中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如洪水决堤一半,咆哮而出,放下了心中的久久的压抑,酣畅淋漓的感觉让他精神一振。

这种体会在华北战场是无法感受到的。

千万大军齐聚,那种只有古代战场才有的恢宏气势扑面而来,铁马征程,似乎只有置身于此才能感受的真真切切。

但9纵付出的伤亡远远不止刚才参谋长钟山估计的那个数字,还有一支部队,纵队战斗力最强的230团却顶在第8师团进攻的第一线,为纵队歼灭第5步兵联队创造了机会。

王炳南心中一遍遍的对自己说,千万不要有事。

王炳南转头对钟山说道:“老钟,马上让电台和230团联系,命令一个小时后230团撤离青山镇,命令5团准备接应,交替掩护。”

“时间够不够。”

“还有两个小时,天就要亮了,我那里管得着够不够。让各部队眼睛放亮点,见好东西拿,别眼里存不住物件,看到是东洋货就舍不得,鬼子身上的裤衩也是东洋货,可那玩意连当尿布都嫌丧气。命令部队半个小时之后准备撤离。”这命令王炳南下的中气十足。

之后,9纵向总指挥部报告了前线的战况。

唯一让王炳南担心的是,230团团长李明远坦言,部队无法撤离。日军拥有骑兵部队,在缺乏有效拦截对手的手段之前,在平原上行军的230团将成为日军骑兵的活靶子。

“老陈,你怎么看?”

王炳南的关心是放在脸上的,他没想到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9纵为了歼灭日军一个联队,竟然在胜利之后,还要默默的忍受一个主力团陷入日军重围的代价。

即便230团能够在最后,成功的撤离,还能有多少人活着?

陈怀平实事求是的说道:“李明远的看法很对头,日军在夜晚就进攻如此疯狂,一旦等到天亮,230团顶得住吗?”

“顶不住也要顶住!”

王炳南突然加重口气,急切的口吻中带着对部下和战士们的担心。可230团作为整个战役不可替代的部分。

后悔吗?

王炳南在心中没有答案,但他明白230团绝对不会垮,也永远不会垮。

“司令员,总部首长祝贺9纵顺利歼灭日寇第5联队,并要求我们立刻脱离战场,向克东移动,警卫旅作为已经准备好接应,这是电报。

通信参谋将一份刚接受的电报递送到了钟山的手中,东北的抗日条件对在华北作战的**领导的军队来说都是非常羡慕的,虽然总后勤的军工厂的大部分机器和原料都是苏联提供,也有部分弹药是苏联直接通过黑龙江运送到三江根据地。

从弹药的储备和生产量来说,东北的军工产能要比西北少很多。

但对于要供应近百万军队的西北军工业来说,东北的作战部队不到十五万,其中三分之二都是野战部队。弹药充足,装备精良来形容也不为过。就像这从围歼日军第5联队来说,9纵光炮弹就打了上千发。

这个数量,在华北战场连彭老总都会心疼好一阵。

但在东北战场,这批炮弹却是军工厂生产的残次品,属于被清理的范围。

在战场上,实际的效果却让王炳南都大吃一惊,残次品的效果一点也不比西北兵工厂生产的效果要差。

最后战斗能够顺利的完成,还是靠了野战部队后方,为部队补充给养的后勤机构的大力相助,这才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现在战斗结束了,9纵按照预定计划将行军至克东一带,依托有利地形对日阻击,而接应的警卫旅还担负着为9纵侧翼安全的任务,可以说,今后这两支部队将是距离最近的友军。

“警卫旅?”陈怀平忍不住重复了一遍。

倏然,陈怀平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惊喜的说:“警卫旅,不就是40军时期的警卫团吗?闵中原的部队?”

“应该是,这小子自从抗战一来就没有离开过总部。不过用警卫旅来接应9纵,首长身边可就没有多少部队可以用了。”王炳南突然为曾一阳的安危担忧起来。

王炳南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因为日军高品彪部还没有对绥化攻击,只不过日军的27旅团已经抵达绥化境内。

对于绥化城内守军来说,日军的进攻人数虽然不少。

但别忘了,他们不是孤军,而是拥有一个师的增援部队在外围,随时可能对日军后方发动袭击。

一旦日军后方被截断,高品彪明知道自己的兵力在绥化境内占优势,但这种优势能够保持多久?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14师团的后续部队能否给27旅团派出大量的增援部队?高品彪用脚丫子想,都认为喜多诚一在电报中顶多一番勉励的话之后,许诺会让27旅团或者是高品彪在战后获得嘉奖。

攻击不坚决,日军如何能够在绥化呆得住。

届时,1纵的左翼获得9纵的协防之后,将并不会有兵力不足的缺陷,防线将异常坚固。

“9纵的阻击部队安排了下去吗?”

“选好了。”谢维俊无奈的说道:“230团,9纵的头等主力团,要不是李明远在北线拖住了第5联队的一个多大队,并利用地形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9纵能否全歼包围的日军都是一个未知数。我个人为人是230团无法撤离战场才选择的无奈之举。”

这个评价相对中肯,也认定了李明远在战场上对战术天赋。

可是,9纵任何一支部队都无法对230团有利的支援,这就让这个团很可能成为一支孤军。

“第8师团主力?”

“骑兵联队?”

……

曾一阳自言自语,根本没有顾及身边谢维俊的尴尬。两人都默默的想着,在平原地形上,又接近白天,部队无处隐藏,一旦被日军的大队骑兵追上,将是一场毫无胜算的屠杀。

坚守,只能坚守。

呆在挖好的战壕中,等待天亮之后,日军最疯狂的进攻。

时间是一天。

只有挨过了一个漫长的白天,这支部队才有可能逃出升天。

这也是最理想结果,只有如此才能保存230团最后的火种。避免被日军全歼的可能。

“是否提醒一下王炳南在撤退时派出接引部队,交替掩护230团撤离。作为整个战役的功勋部队,应该最大程度的保存这支部队的建制。”虽然觉得不理智,但谢维俊还是心中不忍战斗胜利了,而功劳最大的一支部队将陷入日军的重围之中,生死未卜。

“塚田攻想要击溃9纵,你说他会派出多少兵力?”曾一阳的问题有些突兀。

谢维俊细想了一下,正色道:“没有一万人步兵,塚田攻想都不要想。”

“没错,加上特种部队,塚田攻至少要准备一万五千人,甚至更多。第8师团大部分的兵力投入了这场追击战中。所以,230团一旦撤退和主力靠拢不仅不能让其脱离危险,还会陷入日军集团兵力的攻击范围之下,其境况将更为艰难。但是换一个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