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7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端。 
  清苑知县衙门前;每日里击鼓告状的人络绎不绝。 
  知府衙门中;朱之琏终于生出一喉意;苦着脸对幕僚刘川道:“这回;我怕是好心办坏事了。” 
  事已至此;也不能说将灯会承消失言于百姓;毕竟知府衙门代表的是朝廷颜面。 
  刘川心中也担忧;面上却镇定如常道:“事到如今;正需大人打起十二分精神。只要不出大纰漏;这灯会仍是惠民之举。” 
  被刘川的镇定感染;朱之琏原本不安的心也落到实处;点头道:“不错;不错;哪里有功夫抱怨;再想想有没有落下什么才好……” 
  就在闹闹哄哄中;终于到了八月十二;清苑城里的花灯会拉开序幕。 
  曹颙原想抽空去转转;找找与民同乐的感觉;却是被唐执玉给伴却是为养廉银的发放事宜。 
  按照曹颙与唐执玉先前定下的规矩;这养廉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按品级发放;一部分按官员当年功绩发放。前者还好说;都是固定的;后者考评的权利;却在总督衙门。 
  职位不同;这考评的标谁又不相同;仔细说起来;是项繁琐的工程。 
  曹颙即便不能每个人的评表履历都看到;也要安排适当的人手;逐一核对。 
  曹颙抽不汪身;长生却是在软磨硬泡之后;终于得偿心愿。 
  不过在出门前;李氏反复叮嘱了;又叫初瑜多派了几个人跟着。 
  饶是如此;一晚上李氏也提心吊胆的;恨不得一刻钟就使人出去问一次回来没有。 
  总算长生还算懂事;晓得家里有人惦记;戌正二刻(晚上八点半);便回到总督府。 
  这一趟却是没有白去;大包小包;拎了十几包东西回来。 
  里面有灯会上卖的民间粗制的麦芽糖;山里红干、苹果干等姑娘喜欢的零嘴;还有各种泥塑、木雕的小玩意儿。 
  “两位姐姐与侄女、侄儿不便宜出去玩;看看这些东西解解馋也好。”长生叫小楼将这些东西分成几份;各处都送了;皆大欢喜。 
  虽说不能随意去逛;可等到往知府衙门赴宴那日;也能在衙门门口看一些花灯;姐姐与天慧就生出几分期待。 
  转眼;到了中秋节。 
  晚饭摆在李氏院子里;因小子们都在京城下场;剩下的人围着个圆桌团坐;倒是也热闹。 
  提前数日;初瑜便写信从京城调过来个月饼师傅;带来不少月饼材料;到总督雁后;烤了不少月饼。最大的一枚;直径有两尺多;五仁馅料;外面是福寿禄的图案;就在晚饭后登场。 
  因“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曹颙与长生陪着吃了几口月饼;便提前退场。 
  曹颙去官邸;继续看公文;长生则同李氏打了招呼;带了两个小厩;捧了两匣子月饼、瓜果;去书院拾几位加在外地的同窗送月饼。 
  却是一个好天。 
  明月当空;秋风送爽;瓜果飘香。 
  高氏年迈;困得早;由两个丫鬟扶着先回去了;剩下众女眷留在散座在院子里;随着李氏、初瑜拜月、祭月;倒是一片其乐融融。 
  官邸这边;则有些冷清;除了两个轮班的书吏;其他人也都放假了;曹颙一口气忙了一个多时辰;才将手头的公文够批阅完毕。 
  他伸了伸腰;抬起头米看了看书桌上的座钟;已经是亥初(晚上九点)。 
  他将已经阅览过的公文;交给那两个书吏收好。 
  从官邸里出米他便听到远处传来急促、凌乱的脚步声;打破这逸祥和的气氛。 
  曹颙脚步顿住;神情一凝;望向来人不是旁人;是面色苍白、步履凌乱;衣裳皱巴巴头上帽子也不知所踪的蒋坚。 
  “非磷?”曹颙很是意外。 
  “大人……出事了……”蒋坚见他站在屋静;疾步上前道:“宝善桥塌子……” 
  曹颙闻言;心下一沉。 
  宝善桥就在知府衙门正东;是清苑城里最繁华热闹的地段。 
  这会儿功夫;蒋坚已经匀过一口气;道:“桥下虽没水可耐不住人多;加上桥塌后;百姓惊慌拥挤;死伤……死伤不可估量……”说到最后;他巳是带了骇意。 
  曹颙已经倒吸一口冷气;桥塌了上面的人不过是拌伤磕伤;拥挤后发生的踩踏才是最可怕的。 
  他稳了稳心神;迸:“知府衙门过去人了?” 
  “是;宋先生也被刘川请留下帮忙;学生担心事态难平;回来禀告大人。”蒋坚道。 
  他是晚饭后;被宋厚拉着;出了总督府;前往街里赏灯的。 
  因今日是中秋正日;赏灯游玩的人最多。 
  两人在人群中挤了一会儿;猜了两个灯谜;便夫了兴致;想要回总督府。 
  宝善桥揭的时候;他们刚过桥不久;离宝善桥不过几十丈。 
  观将的人流;实是太多了。 
  宋厚毕竟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蒋坚怕挤到他;两人靠着街道两边的铺子前行;避免过分拥挤。 
  正是这个选择;使得他们两个逃出一劫。 
  曹颙心里沉甸甸;早在知府衙门那边开始预备灯会时;他就心生不祥;只是那时候担心的是水火无情。 
  毕竟;城里房屋密集;真要是火起;一烧掉一条街也是轻的。 
  他忙唤人;去传了梁传福;而后点三百督标;随他出总督府;前往街市。 
  桥已经塌了;剩下的就要谁持城里治安;避免出现骚乱。 
  等到街市;这里的道路已经被封锁;城守尉的官兵与知府衙门的差役;联合起来;驱散路人。 
  远远地;就听到谢天来带着口音的吆喝声。 
  地上一片狼萧;有事不关己的百姓站在官兵寿后看热闹;也有与家人朋友走散的人;嚎哭不肯离去;被官兵们用刀鞘拦住。 
  见曹颙到了;谢天来忙上前见过。 
  出事的这条街;东西路口;已经全部封锁。 
  现下;知府朱之琏正常人;在出事地点;请点伤亡人数。 
  在这之前;他已经吩咐几个差役;去敲几家医馆的的大门。 
  曹颙点点头;持梁传福留在外头;吩咐他带着三百督标;配合城尉与知府衙门;安抚混乱的百姓;整肃附近治安。 
  他同蒋坚两个;又带了几个人;直接进了封锁现场。 
  远远地便听到呻吟声;走了十几丸地上乌压压地都是人。一边已经确认断气的尸体;一边是伤者。 
  道路两侧;是倒地的木案;残破的花灯残骸。 
  眼前这个场景;不能说人间地狱;也使人触目惊心。 
  曹颙没有穿官服;来来往往旗运伤者、死尸的官兵捕快;都不认得他。虽有好奇的;也无人上前相问。 
  看着此情此景;曹颙胸口直觉得堵得慌。 
  要是他能细心些;想到人多会引发的意外;或许就能避免这个恶这时;就听蒋坚道:“大人;朱大人他们在那里……” 
  果然;不远处站着几个人;正是朱之琏与宋厚、刘川几个……有最新章节更新及时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m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41威望:162348  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6 15:03 只看该作者 
430 # 。 
死,六十七;伤,四百四十二。 
  雍正四年的中秋灯会,留给清苑城的,只有无尽的悲,与沉重的痛。 
  伤亡数字报上来时,原本哆哆嗦嗦的清苑知县立时软倒在地;身为知府的朱之琏脸色越发灰白,眼神直直的,已经没了生气。 
  这会儿功夫,唐执玉与清苑城里其他官员也相继赶到,大家的脸色都十分难看。 
  这一年,风调雨顺,政令通行,本当是收获的一年。 
  不想不想,却是乐极生悲。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向场上督宪曹颙。 
  曹颙长吁了口气,道:“死者,抚恤;伤者,全力救治!” 
  众人齐声应诺,曹颙便给众人安排了差事,维护治安,安抚伤者,抚恤遗属,等等。 
  待众人散去,曹颙才转过头来,对朱之琏道:“事已至此,着急无益,朱大人还需保重。” 
  实在是朱之琏的脸色太难看,让人看了心生担忧。 
  朱之琏抖了抖嘴唇,却是未语泪先流,半晌方悲声道:“下官愧对清苑百姓……下官是清苑罪人……” 
  旁人还好,刘川却是与他宾主多年,晓得他的禀性,脸上露出哀色,望向曹颙的目光,多了几分祈求。 
  曹颙见状,肃容道:“朱大人,这是作甚?六十七条亡魂需要超度,四百多百姓受伤待治。这个时候,与其自怨自艾,还不若尽好知府本份,还百姓一片安宁!” 
  朱之琏心神俱伤,喉咙里血气翻滚。 
  他却强咬了牙,点头道:“大人训斥的是,下官身为知府,就要为这一府百姓负责。即便有罪,也要先安顿好百姓再说……” 
  总督府,内宅,西跨院,正房。 
  小楼坐在西屋炕桌边,心不在焉地编着络子。地上站着个穿绿衣的丫鬟,摸了一下桌上已经凉了的粥碗,皱眉望向座钟。 
  看到座钟指向子初(晚上十一点),那丫鬟转身道:“不能再等了,我这就去找老太太……” 
  她原是李氏身后侍候的,长生分院后,她就被李氏给了长生。 
  小楼撂下手中络子,起身道:“绣鹦姐姐,太晚了,会不会惊到老太太?要不,先去禀告太太,请太太打发两个人去书院接七爷。” 
  绣鹦想了想,道:“这样也好,七爷还是头一回回来这么玩,真叫人担心。” 
  两人不再耽搁,留了两个值夜的小丫鬟看屋子,结伴去主院。 
  深更半夜,各个院子里的灯都熄了,两人提着灯笼,拐了个弯,到了主院门口。 
  上房里,却是亮着灯。 
  绣鹦与小楼进了院子,厢房值夜的小丫鬟听到动静出来。 
  “咦?绣鹦姐姐,小楼,这么晚了,你们怎么过来?”那小丫鬟认出二人,低声道。 
  “有急事回太太,劳烦果儿妹妹帮忙通禀。”绣鹦轻声道。 
  绣鹦与小楼是提着灯笼进的院子,即便蹑手蹑脚,屋子里也看到外头的人影。 
  就见乐兰挑了帘子从上房出来,看到绣鹦、小楼两个,却是怔住。 
  果儿忙上前,将二人求见之事说了。 
  “七爷……”乐兰看了二人一眼,默念着,心跟着提起来:“太太尚未安置,我这就去回禀。” 
  初瑜穿着中衣,坐在炕边打瞌睡。 
  曹颙先前打发人回来过一遭,只说知府衙门有事耽搁,晚些再回,让初瑜不用等。 
  初瑜不放心,大过节的,若非出大事,哪里需要总督亲往去料理。 
  听说长生身边的丫鬟求见,初瑜心里纳罕,口中叫“进”。 
  待听到长生自打晚饭后出门,至今未归,初瑜一下子站了起来:“糊涂,怎么不早点过来禀告?七爷是个懂事的,何曾有晚归的时候?” 
  绣鹦红着眼圈道:“七爷去书院,是禀过太太的,走前同奴婢们说,与同窗们吃酒打牌,许是要迟些回来,叫奴婢们准备好夜宵等着。奴婢们煮了七爷最爱吃的芸豆粥,热了三回,七爷还没回来,实在不敢再等。” 
  不用说,这个时候没回来,**不离十是与同窗去灯会了。 
  谁不晓得,现下清苑城里最热闹的,就是街里的灯会。 
  十二那天,长生被人束着,玩得不尽兴,今儿再去,也不意外。 
  只是灯会上,人来人往…… 
  初瑜的心跟着悬了起来,她吩咐乐兰道:“去二门,传话给吴总管,叫他使几个人去书院找七爷,再使几个人去灯会上迎迎。” 
  乐兰屈膝应了,带了个小灯笼,提着灯笼去了。 
  张义随恒生去了喀尔喀,现下总督府总管是吴茂。 
  初瑜在内宅,不知前院的事儿。吴茂却是晓得,曹颙点了三百督标出府的。 
  灯会上桥塌踩死人的消息,已经传到总督府。 
  曹颙与蒋坚在知府衙门那边忙着清点伤亡人数,宋厚年迈,被曹颙打发人送回总督府。 
  乐兰出二门,到前院寻吴茂时,吴茂正听宋厚说起街市上的惨状。 
  听说长生没回来,吴茂与宋厚都变了脸色。 
  吴茂片刻不敢耽搁,留了两个人在门房候着,自己带了几个人前往书院。 
  宋厚也坐不住,曹颙只有这一个兄弟,是太夫人的心尖子,要是有个闪失,可不是玩的。 
  他想要去知府衙门寻曹颙,又怕与长生走岔道,虚惊一场,便带了几个人尾随吴茂而去。 
  等他耽搁这一会儿,吴茂已经从书院宿舍出来。 
  “都熄了灯……七爷不像是在这边……”看见宋厚,吴茂苍白着脸,说道。 
  两人的脸上,都多了凝重,不敢再耽搁,骑马快行,前往知府衙门。 
  待看到长生站在曹颙对面时,吴茂与宋厚都松了口气。 
  曹颙的脸色很难看,隐隐地带了怒意。 
  长生额头乌青一片,左腮一道寸长的口子。他衣服已经脏得不成样子,前襟上也洒了血渍。不知是不是吓到,眼神有些涣飘,面容呆滞,眼角泪痕犹在。 
  见吴茂与宋厚联袂而来,曹颙长吁了口气,道:“莫非是惊动了老太太?” 
  吴茂道:“是太太身边的乐兰姑娘到前院寻下的,只说太太吩咐去书院接七爷,没有提老太太。” 
  曹颙闻言,面色稍缓,对吴茂道:“带这混账回去!” 
  “是。”吴茂躬身应了。 
  长生却是一把拉了曹颙的袖子,带着哭腔道:“大哥,我不走,我想去瞧瞧张澳同郑仲平……” 
  曹颙瞪了他一眼,道:“你非要将老太太也惊动起来才心安,是不是?快跟吴管家回去,明儿在老太太跟前,将口风瞒紧些,想个法子将脸上的伤圆过去,她老人家受不得这个惊吓。” 
  长生被他瞪得一哆嗦,放下曹颙的袖子,脚下却仍不肯动地方,只可怜巴巴地看向曹颙身边的蒋坚。 
  蒋坚心里叹了口气,面色平和道:“七爷先回去安置吧,张澳与郑仲平两个,并无性命之忧。” 
  长生“嗯”了一声,抹了一把眼泪,才低着头随吴茂离开。 
  见曹颙面露疲惫,宋厚劝道:“都快要到四更天了,大人也回去安置啊,明日还有得忙。” 
  曹颙伸出手来,摩擦一把脸,道:“先生同非磷先回去,我再去看看那两个小子。” 
  宋厚一晚上连惊带吓,确实有些熬不住,可不放心曹颙一个人,就自己回了总督府,请蒋坚陪着曹颙。 
  曹颙口中所说的两个小子,是指长生的小厮张澳同郑仲平。 
  前者是张义的长子,后者是郑虎家的老2。 
  张澳比长生小,郑仲平比长生年长。 
  当宝善桥塌时,他们三个并不在桥上,过后发生了恐慌拥挤,才将三小簇拥到桥边。 
  郑仲平稳重,瞧着势头不好,护住长生与张澳两个,往桥下挤,这才避开最多的人流,逃过死劫。 
  不过为了护住长生,郑仲平与张澳的境况都不太好,现下被送到城里最大的医馆庆余堂。那里的当家人,就是常到总督府问诊的宋老大夫。 
  宋厚走后,曹颙与蒋坚便离开知府衙门,去了庆余堂。 
  宋老大夫正带着宋氏子侄,照看这次踩踏事故中的伤患。 
  见曹颙来了,宋大夫将手中的酒精棉,递给子侄。 
  这些酒精,还是早些时候从总督府流出来的,没想到这回正好用上。 
  “曹大人……”宋大夫迎上来,面露不忍,道:“有一个老者伤了肺腑,已经无力回天……” 
  曹颙听了,只觉得胸口堵得不行。 
  受伤的四百多百姓,分别安置在城里的十来家大小医馆,像这样的事例,不会只有这边一起。 
  六十七人的死亡数字,还会有所上升。 
  曹颙点点头,先看了几个伤重的百姓,而后去 
  看了张澳与郑仲平。 
  张澳伤了头,已经包了纱布,吃了药昏昏沉沉睡去。据宋大夫说,他的伤并严重,只是年岁小,受了惊吓,有些发烧。 
  郑仲平的伤则重得多,两条腿都断了,胳膊也脱臼,最少要养个一年半载,才能下地…… 
  总督府,内宅。 
  长生耷拉着脑袋,先到上房见过嫂子初瑜报平安,才由绣鹦、小楼陪着,回了东跨院。 
  进了屋子,长生也不梳洗,直接进了里屋,嗡声道:“我乏了,你们先下去……” 
  这一身的土,绣鹦与小楼两个怎容他立时就睡?少不得跟进来,服侍他更衣。 
  他抱着枕头,不肯起身,绣鹦叫小楼去投毛巾,自己走到炕边,俯身扶他起来。 
  一看之下,却是使绣鹦唬了一跳。 
  长生额头,不知何时,已经布满黄豆大的汗,脸色白得怕人。 
  “七爷……”绣鹦颤声问道。 
  长生目光迷离,一张嘴,喷出一口血来…… 



东方破晓,窗外渐白。 
  年迈的宋大夫,脸上的皱纹越发多了。曹颙坐在他对面,满脸的郑重。 
  初瑜亦是有忧心重重地站在丈夫身边,等着宋大夫对长生的最后诊断。 
  小楼红着眼圈,端着敞口的锡壶,走到宋大夫跟前。 
  宋大夫起身,对着锡盆,仔细看着,眉头越来越紧。 
  曹颙与初瑜的心都跟着悬了起来,宋大夫摸着胡子,对曹颙点点头,道:“尿里带血,正如小老儿之前猜测的果然没错,这是伤了肝脾……”说话间,却是带了几分犹疑与为难。 
  曹颙的心,跟着一沉。 
  若是在三百年后,肝脾受伤或许不是什么大事;在这个年代,这样的伤却是足以致命。 
  “宋大夫,莫非舍弟有凶险?不管如何,还请宋大夫直言。”曹颙道。 
  宋大夫斟酌了一下,道:“内腑受伤,本十分凶险;不过瞧着令弟胸前淤痕,似乎又伤了不重,生机不失。只是老朽医术不精,不敢下方;如是有所谬误,岂不是害人害己?” 
  曹颙与初瑜对视一眼,夫妻两个神情都有些复杂。 
  既为长生的重伤担忧,又为生机不失松了口气。 
  只是宋大夫是清苑杏林第一人,既然连他都不敢下方,那清苑城里的其他大夫更是没指望。 
  “总不能就这样干熬着,还请宋大夫费心,想法子使七弟伤情稳定下来,曹某立时使人回京城求医。”曹颙看着宋大夫,恳切道。 
  宋大夫却摇了摇头。 
  曹颙面色未变,眼神却是沉了沉,就听宋大夫道:“太医院里多是有名无实之辈,曹大人若是相信他们,耽搁了诊治,怕是要追悔莫及。小老儿这里多嘴一句,论起内科圣手,还要数早年从太医院里退下来的‘姚一方’。” 
  “姚一方……”曹颙念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