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外人眼中。余正健就是曹家的敌人。有不少人在曹颙面前卖好。将其说的非常不堪。
曹颙却没有那个心。去嫉恨这康熙的忠犬。却是不晓的为何。想起当年的武则天来。还有一首诗:
种瓜黄台下。瓜熟籽离离。一摘瓜好。二摘使瓜稀。三摘由尚可。四摘报蔓归……
皇上。也有护犢子的时候……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七百四十三章 鳜鱼
次日,曹颙从户部出来,看了看手中九阿哥的名帖,便硬着头皮到了九阿哥府。
这纳捐之事情,是块大肥肉,谁不想着咬一口。尤其是京官没有什么刮地皮的机会,除了向进京陛见的外官索贿外,就指望纳捐的时机赚一笔。
户部、吏部,还有内务府,有点分量的人物就想使个劲儿。
九阿哥与内务府若是想要垄断这买卖,首先就要同户部、吏部打好招呼,禁止其他门道。
这些都不用曹颙操心,只要抬出九阿哥这尊大佛,京城里敢明着不买账的也没有几个。
伊都立也得了召,过来见九阿哥。
三人齐聚堂上,算是为这纳捐的事碰头。
看着九阿哥晦暗不明的眼神,曹颙只觉得头皮发麻。
伊都立这边,思量了一晚,还是信服曹所说,去了私心。是啊,以九阿哥的贪婪,要是同他抢食儿吃,那不是找死么?
九阿哥望向曹颙,道:“曹颙,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你可以不掺和这个,也不当拦着爷使唤人不是?”
伊都立还在迷糊。曹颙已听出他是指韩江氏。
自己同韩江氏做过一番恳谈。虽说他地本意。是不愿韩江氏掺和这些。希望她能太太平平过日子。但是。他晓得韩江氏好强。还是咨询她地意见。
不知是否是进京这几年见识多了。晓得自己地分量。韩江氏地回答是否定地。丝毫没有掺和地意思。
或许是出于感念曹家恩义。或许是看通透了。不愿被九阿哥利用。
曹颙既晓得她地意思。在九阿哥这边。只能勉励维护。九阿哥不可置否只是神色复杂地望了曹颙一眼。态度冷淡至极。
曹颙是为公事来地。巴不得同九阿哥远远地。不会在意他地态度。倒是伊都立。有些看不过眼九阿哥府出来后。还同曹颙抱怨了几句。
曹颙只是一笑了之,并没有放在心上。
虽不知道九阿哥为何转变,但是主动抛出橄榄枝来,也使得曹颙心里松快不少。这些皇子阿哥,既不能肉体消灭,也不能明着相争,若是与之为敌,也令人头痛。
没过几日,孟光祖案在京城传扬开来。
开始时还有人揣测,是不是康熙要拿三阿哥开刀。已是有不少人准备落井下石,收集三阿哥其他事情的证据。
向来在士林中名声颇佳的三阿哥,这次却是名声大损。
二月十九,是三阿哥的寿日。
不晓得是因三阿哥随扈的缘故,还是孟光祖案连累的缘故,往三阿哥府送寿礼的官员减了几成。
曹家这边,由初瑜撰写的礼单,还是比照往年的例,没有什么变化。
虽说圣驾还在巡幸畿甸,但是因万寿节将近,不少督抚大员由外地来京陛见。
京官向来清贫,京里各项人情应酬有多,单靠那点俸禄哪里能够?如今见了这般外地督抚大员官就跟苍蝇见了烂猪肉,恨不得蜂拥而至。
不管是高官显宦是低级官吏,但凡有点本事的变着法地索贿。
即便外官苦不堪言,又有什么法子。京里有人好做官不交下几个妥当人,他们千里迢迢地外放,远离权利中枢,心里也不踏实。
曹颙本就不差这几个钱儿,曹寅如今又致仕,父子两个倒是没有学着别的京官,想着各种明目来请客。
两广总督杨琳是恩萌出身,早年在漕标中军任职;觉罗满保虽是红带子,却是正牌子科举出身,曾到江南主持乡试。这两人同曹寅都有些交情,算是故交。因此,这次进京,他们也带了不少“土仪”送到曹府。
因这个缘故,曹颙还随着父亲到两人京宅道谢。
虽说曹寅辞官,曹颙也从内务府总管贬为六科给事中,但是觉罗满保是在内阁待过的,晓得六科给事中的重要,对待曹家父子没有丝毫怠慢。
他是二十多岁中进士,今年才四十出头,待人极其温煦,使人如沐春风。看来,曹寅对这位的红带子督抚也颇为相投。
从时事到学问,到江南几位大儒的新作。宾主相谈甚欢,若不是觉罗满保到外出赴宴,看样子同曹寅两个能聊到入暮时分。
从觉罗府出来,曹寅犹自感慨不已。
觉罗满保三十多岁入内阁,后外放巡抚,四十出头就任总督。就算熬过两任总督,还不到五十,回到京城,不是尚书,就是大学士。
他的意思,是希望两家保持往来,对儿子以后的仕途有所进益。
对于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的风云人物,曹颙上辈子听过的不过是大将军年羹、“舅舅”隆科多,还有李卫为首的三大模范总督,对于其他人知道的甚少。
虽说觉罗满保身材健硕,但是瞧着气色并不算好,不知是不是旅途跋涉的缘故。
曹颙虽没有像父亲想得那么深远,但是见他待父亲恭敬,待自己也亲切,对他也生几分好感。已经寻思回府后,问妻子寻几株好参,送给觉罗满保滋补。
杨琳是武将出身,年近甲子。他早年出仕,一直在武官任上,由副将到总兵到福建提督。康熙五十三年才升广东巡抚,去年冬升任的广东广西总督。
或许是一直在南边做官的缘故,他脸色发红,嗓门甚是洪亮。还是头一遭见曹颙,夸了好几句,直赞曹寅教子有方。
听说曹颙现下在户部当值,他迟了一下,问出心中所惑。那就是户部这两年会不会继续追缴亏空。
西北用兵正缺银子,四阿哥主持户部,向来都是主张追缴库银的,这点毫无质疑。
见曹颙这般肯定,杨琳的脸色有些灰败,露出几分苦笑。
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有些话也不好当曹寅父子抱怨。两下寒暄了一会儿,另有其他访客到曹寅父子就告辞离去。
曹寅心里,是另一番滋味儿。
他虽没有做过督抚,却也曾为皇帝监控江南,没有督抚之名,却有督抚之实。若没有儿子早年的告诫,没有曹家十来年运筹帷幄,曹家亏空,也是一把利剑。
杨琳虽做了半辈子官,但是官声颇佳,并不是贪官。然而,这每个省亏空的库银,还是要落到督抚头上。
尤其杨琳这种,之前就在广东为巡抚,后升总督的,同地方断不得干系,不知有多少需要擦屁股的地方。
一个是春风得意的觉罗满保,一个是因追缴库银焦头烂额的杨琳,曹颙对于这大清朝的高官显宦又有了一个新认识。
*
韩宅,内院。
韩江氏如往常一样,从外头的铺子巡查归来,换了家常衣服,开始教蒽儿识字。
蒽儿今年七岁了该进学的年纪。韩江氏打小就是被父亲当儿子养的,因此在教养的时候,也不想将她养成不知世事的深闺小姐。
这便是寡妇宅邸,没有男支撑门户,请西席也不便。所以韩江氏就自己教女儿识字。
资质算上乘,胜在肯吃苦。不肖人看着自己懂得温习写大字,这样一来展也颇快。
韩江氏在外头虽是肃容,在蒽儿前却是难得慈爱不吝啬称赞之语。
蒽儿见养母夸奖,对识字写字越发有兴致,倒是真心向学。
看着女儿写了个大字,小喜、小福已经将饭菜摆了上来。韩江氏看着小喜与小福两个,却想起一断心事。
待用了晚饭,韩江氏叫人带蒽儿下去休息,留下小喜与小福两个说话。
她从首饰匣中,拿出一个稠包,打开来,里面是一对绞丝金手镯。她将金手镯推倒小福面前,道:“明儿是你二十岁生日,这是我送你的生日礼。”
小福嘴里谢过姑娘,欢欢喜喜地接了。
这样式的金手镯她去年见过,在小喜生日的时候。姑娘待她同小喜两个,向来是一般无二的,所以她晓得自己生日姑娘的赏赐差不多也是这个,倒是并不意外。
小喜在旁,见小福高兴,从荷包里掏出个锦袋,送到小福面前,笑道:“虽比不得姑娘礼重,也是我精心预备的,妹妹不要嫌弃礼薄。”
是对金耳坠,一对坠是是镂空的“福”字,既吉祥,又是合了小福的名字。
小福是韩江氏贴身丫鬟,除了照顾起居,也会看账,自是识字。她一手摩挲着手镯,一手拿着耳坠子,爱不释手。
韩江氏这边却是收敛笑颜,正色道:“我有话同你们两个说。”
小福闻言,放下东西,同小喜一道恭听。
“小福明日二十,小喜今年也二十一,以往是我疏忽,差点就要误了你们的花期。你们两个在我身边多年,大家伙都是打小一块长大,我盼着你们往后的日子都能舒心。我早就想过,不会白叫你们服侍我一场,会当嫁闺女似的,为你们预备一份嫁妆,风风光光地出嫁。只是世人愚昧,男儿寡情薄兴,挑个什么样的男人,还得你们自己个儿拿主意,往后过日子才能不后悔。”韩江氏轻声说道。
听提及这个,不管是平素恬静的小喜,还是活泼的小福,都没了动静,红着脸说不出话。
这世间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奴婢的,则多是任由主家指婚,哪里有自己挑丈夫的?
“嫁妆我会开始叫人预备,是挑外头的人,还是挑咱们家里的,都由你们两个。”韩江氏见她们难得露出小女儿态,脸上添了几分笑,想起多年前父亲缠绵病榻时,同她提及婚事的模样。
当年,父亲就是将几家合适的少爷条件都说给她听,任由她自己挑选的。
想到这里,她垂下眼帘。
莫非自己真是命相硬,克母克父克夫么?要不然的话,为何自己个挑了个丈夫,初相见时,已经是在灵堂?
主仆三人都缄默,屋子里一片寂静,就听廊下有婆子禀道:“姑娘,前院有堂客,自称是九贝子府的,奉了九贝子之命而来。”
韩江氏闻言,不由皱眉。
这个九阿哥还有什么事么?莫非是想要拉拢她的心不死?她不过是商贾妇人,若不是同曹家沾上关系,哪里会入一个皇子阿哥眼。
只是他皇家贵冑,只当她是呼之则来的忘恩负义之徒,实是看轻了她。
依附曹家多年,就算她不经营稻香村,大家也会将她看成是曹家之人。要是她真投靠了九阿哥,那在外人眼里看来,就是曹家同九阿哥有了关联。
曹颙虽为和硕额驸,同皇子阿哥们也有交情好的,但只限于没有介入夺嫡的小阿哥。
韩江氏就算只是妇人,也晓得轻重,怎么会被九阿哥扔出来的饵料诱惑?
因这个饵料,还使得曹颙专程找她说话。虽说他没有怀疑她背弃曹家,只是问她将来的打算,但仍是让韩江氏心里不舒服。
这些年交往下来,她也算多少晓曹颙的性情,是不愿意沾染麻烦的。甚至这几日,她心中也带了几分焦虑,若是她惹麻烦上身,不知曹颙会不会舍弃她。
心里虽说不满,但是碍于九阿哥的皇子身份,韩江氏还在更衣,到客厅见客。因是在家里,见的又是女客,韩江氏也不好带面纱,就素颜相见。
来者是个五十多岁的嬷嬷,自称林嬷嬷,穿着不俗,梳着旗头,脸上露出精干来。看了韩江氏,她打量了一眼,恭敬见过。
她是奉了九阿哥之命,来送礼的。
韩江氏听了,心里觉得好笑。堂堂的皇子爷,往她这商人妇家里送礼,多稀奇。
无功不受禄,她是半点不想同九阿哥扯上关系,正想着如何回绝,林嬷嬷已经使人将礼抬上来,是几尾鳜鱼,并无其他东西。
这样一来,韩江氏倒是不好意思再拒绝了,只得叫人封了厚厚的银封,“酬谢”林嬷嬷,并且请她转达谢意。
*
曹府,梧桐苑。
晚饭上来,见桌子上多了鳜鱼,曹颙一愣,道:“这是打哪来的?外边应没有卖的。”
“十六姨父使人送来的,说是二月的贡品。”初瑜回道。
曹颙摇摇头,道:“明儿我同他说,叫他往后别往这边送了。毕竟我不在内务府当差了,这样送来也惹眼……”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七百四十四章 冤魂(上)
曹府。客厅。
对于李卫送还纳捐银子。曹颙并没有推辞。不是他小气。将几千银子放在眼里。是不愿让李卫为难。
从遇到李卫那天起。曹确实起了利用之心。想着是结个善缘。毕竟对方是以后的督抚重臣。但是。人情可大可小。要是使对方觉有负担的人情。说不定适其反。
李卫见曹颙肯收下银子。也是松口气。
他原还犯难。要是曹银不肯收银子怎么办。毕竟是大男人。太腻腻歪歪的。也怕曹颙看不起。曹颙望向李卫的目光却是多了几分郑重。多年相交下来。要是没有半点情义。也是假的。更不要说李卫个看着鲁莽。心里明白的性子。也有些对曹颙的脾气。“玠又。如今你成了官身。再不比往常。以往就算想要混日子。不过是对付自己;往后要是在什么都放在心上。就要糟蹋百姓。官场繁华。一不小心晃了眼。就是害人害己。要是有一日。又成了贪官污吏。那曹某就不敢再高攀尊驾为友。”曹颙想着李卫平素大大咧咧的性子。少不开口诫几分。
其中。也是自的心在。不想李卫有什么闪失。给四阿哥留下什么坏印象。随着李卫的出仕。这对君臣相会的日子。该也不远了。
李卫见曹银说的郑重。也收了笑。正色道:“爷放心。我李卫肚子里虽没有什么墨水也晓的礼义廉耻。出来做〃。也不会忘做人的根本。在京城这几年。那些乌八糟的李卫见的多了。别说曹爷厌恶就是李卫受不那个脏。”
话题有些沉重。曹长吁了口气。自己好像有些操心过了。这几年接触下来。李卫的人品也是晓的。虽出身富裕之但是却怜贫惜弱。比一般人心善多。
“不说这个。怪扫兴的。又既是心想事成。小这边也有份贺礼千万不要嫌薄。”曹银笑着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送到李卫跟前。
李卫有些伸手接了。是房契。地点在前门外石头胡同。
“曹爷。这。”卫抬头看着曹。犹豫着说道。
没等他说完。就见曹摆摆手。道:“又这“爷”的称呼从今往后。还是舍了吧。虽说你在我两年但又不为幕为宾。要么唤;名。要么唤字。虽说称呼不过个代号。当不什么。但是你往后要在仕途上发展。咱们同殿为臣。这个还要是说清楚。”
见曹颙说直白。李卫倒是有些不好意思。曹颙笑着拍拍李卫肩道:“玠又虽不是饱诗书。却有怜天悯人之心。我相信。又总有大展宏图一日。封阁拜相。青史留名。”
李卫被曹颙夸有不好意思。讪笑两声道:“我李卫不过是个乡下人。若不是在这边府上待了两年。跟着进出官衙见见世面。礼仪都不周全。大恩不言谢。大人恩情。我李卫铭记在心。”
虽说曹颙不愿同李拍了主宾。因为晓的李卫是四阿哥往后当用之人。但是李卫眼中。待曹颙向来是敬多余亲。所以话里话外。还在了恭敬。
他本是乡下的富子。来京城前。见过的最大官。就是知县。曹颙是伯爵府的长公子。还是和硕额驸。两人的身份天差地别。
见李卫如此。曹颙心中不无遗憾
也罢。世间还是有公平存在的。他既没有敞开心胸。真心交李卫为友。怎么要求李卫掏心肺。
人与人的缘分。不的强求。如今这样不远不近的关系也好。
他却是不知。李卫心中。已经将他当成半个兄弟。
虽说两人年纪比起来。李卫年长;但是说起仕途经历。与办事的气度。却是曹颙为先。
“定要好好做。不给大人瞧不起。”李卫着拳头。暗暗告自己道。
其实。李卫也算是强的。换做其他人。背靠曹颙这棵大树。没有明目也要想出些明目。攀扯上关系。偏生李卫这边。曹颙乐意与他平辈论交。他也没有登鼻子上脸。自从入了兵部为员郎后。李卫搬到新宅。就没有再登曹府的大门。
小满忍不住还抱怨几句。连蒋坚都有些不好意。曹颙心里却没有多想。这个时候。划清距离也好。要不要李卫以后就要顶着“曹家人”的帽子。可是的不偿失。
传的沸沸扬扬的“孟光祖案”。最后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有内阁学士出面。为三阿哥说项。只是三阿哥这几年忙修书。朝堂上的“嗡嗡嗡”之声。立时小了。
虽未内阁。就是身边的亲近参赞。若是没有皇帝点头。内阁怎么会有人出面为三阿哥说项。
这几年。皇帝喜怒无常的时候太多了。就算有同三阿哥结怨。想要落井小石。也不敢这个时侯动手。
三阿哥的事情尚未幕。沉寂了半年阿哥就粉墨登场。
前门九阿哥一下子。新开张三家金店。开业那天。鞭炮从早上放到晚上。使的一条街都散了红纸屑。
原本经营捐道的金店。已经的到吏部与户部的通告。不能再接生意。因为九阿哥出面了。后头还站着内务府。
虽说那些金店背后也都有权贵人。其中还不乏爷贝勒。但是谁敢明着与皇子阿哥抗争。更不要说。能使动内务府面的。除了龙椅上那位。还有谁呢。
这样一来。九阿的金店生意就红红火火的做起。虽说这利润。内务府占七成九阿哥只占三成但是九阿哥经知足。要是他没有想着内务府。自己贸然介入也未必能占三成的利。
再说这次他不是为了银钱。也是想要试探试探皇父的底线。
父是因厌恶八阿哥。连带着舍弃了他这个儿子;还是父子没有隔夜仇。
城三月。正是春盎然。柳絮纷飞之际。
九阿哥坐在金店二楼窗手里握着一把正德年间的紫砂壶。送到嘴边。一边品。一边看着街景。
他对面就是香村前门总店。有家银楼。这个银楼的底细。九阿哥是清楚的晓是伊都立妾室的陪嫁。因此。他还专程跟〃都立提及。让这家银楼也接兑金生意。却是让伊都立婉拒。
九阿哥并没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