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大家都等着自己喝酒,曹颂回到院子匆忙洗了把脸,换了件衣裳就要往外走。玉蛛见他脸上还湿着,拿着帕子追上来,站在廊下,笑道:“看把爷急的,脸都忘记擦了!” 

  曹颂止住脚步,任由玉蛛举着帕子擦了脸上水渍。 

  闻着淡淡的水仙香味,他想起一事来,看了眼玉蛛,吩咐道:“不管是花啊,还是粉的,明儿换个味道,爷不耐烦你身上这味儿!” 

  玉蛛闻言,脸色一红,说不出话来。曹颂没做停留,已经快步出了院子了。 

  望着空空地院子门口,玉蛛脸色渐渐有些发白。 
这十来日,曹颂并没有想像中的宠爱玉蛛。除了那晚在正房留了一晚后,曹颂再也没有让她在上房值夜,还是像往常一样,由玉蜻在房里侍候。 

  玉萤与玉蝉,做如何想,不得知。 

  单是玉蜻,见玉蛛这般,心里也不落忍,拉着她在上房一起值夜。曹颂见了,只是皱眉,挥手打发玉蛛出去,像是极为厌恶。 

  玉蜻不知她如何得罪了曹颂,私下问过两次,玉蛛也是不明白的,只是“嘤嘤”哭着,显得 

  怜。 

  玉蜻心软,哪里见得她如此?特意拜托了玉萤与玉蝉两个,白日间曹颂回来时,尽量给玉蛛上前侍候地机会。 

  幸好白日里,曹颂见到玉蛛,虽谈不上亲近,但是却也没有那般厌恶。偶尔也搂上一搂,亲上两口。 

  玉蛛使劲浑身解数,却仍没有被叫上值夜。若不是知道曹颂性子暴躁,不是爱体恤人的,怕她都要自荐枕席,爬上床去。终是有心无胆。 

  玉蛛暗恨不已,除了走了的那个不说,自然是将玉蜻恨到了头里。想着若不是她使坏,紫晶那边也不会次日就送来药汤给她。破了她“母以子贵”地美梦。更不要说自家爷是爱色的,床第之间很是折腾人,这不要她近前,自然是便宜了玉蜻。 

  想着玉蜻仗着资历,对自己这般打压,面上又一副假惺惺的作态。玉蛛恶心的想吐。但是她不是傻瓜,既然知道府中众人都与玉蜻交好。哪里是好得罪的?便越发的恭敬,言谈行事极尽小心,比过去更加温柔谨慎。 

  * 

  众人一边等曹颂出来,一边说起这几日地闲话。魏黑护送庄先生往返济南府这不必说,曹延孝去了安东卫。曹延威去了州,就是韩师爷与路师爷也去了费县与水县。 

  说起沿乡镇米店前百姓的愤怒与哀求,再说起封锅烧庄子时的畅快。众人都兴致颇高。虽然山东地界不如直隶那般酒禁森严,但是论起这些锅烧来,也没有几个是手续齐备的。 

  说着说着,想到眼下这般只是治标不治本,明年春天或者后年春天,指不定又再次爆发粮价上扬之事,众人便缄默下来。 

  官商勾结,低价出售省仓地粮食,酿成酒后高价牟利。而后官府这边,又底价收入民间余粮,使得市面上能够流通的粮食越来越少,酿成今年春天这样粮价上扬数倍的恶果。 

  想起那日随同安东卫千总王全泰去大兴镇时的所见所闻,曹延孝不禁有些担心地望了望曹颙。回州后,他就将那庄子管事叫嚷的对曹颙说了,提醒叔叔要提防下,看是否往京里送信走动走动,不要与那位什么王爷撕破面皮。 

  曹颙晓得曹延孝的意思,点点头宽慰他安心。因早有其他安排,并没有太过在意,只是脑子里闪过简亲王府时,想到年前出嫁地永佳;转而想到永庆,思量着不知京城消息如何。 

  七斤走时,曹颙特意让曹方拿着自己的亲笔信,跟着上京。除了斡旋永庆之事外,还叫他留在京城打听宁春父子落罪地前因后果。 

  * 

  却说曹方这头,是三月二十三到北京的。此时,完颜永胜已经求到平郡王讷尔苏府上。 

  讷尔苏知道永庆与妻弟是挚友,正犹豫着要不要出手相帮。毕竟这其中还有十四阿哥与简亲王雅尔江阿在,轮不到他来管完颜府的事,否则不是臊了十四阿哥与简亲王的面皮。若是静待其变吧,这永庆又被家族除名,这十四阿哥与简亲王雅尔江阿若是袖手旁观也说得过去。 

  直到收到曹颙的亲笔手书,看到他郑重相托,讷尔苏方拿定了主意。永庆叩获罪地原由,讷尔苏也知晓一些,对这血性汉子也打心里敬重。再想到莫名其妙死在刑部大牢的宁春,讷尔苏叹息不已。 

  为了不让人挑理,讷尔苏还是决定先问问十四阿哥与简亲王雅尔江阿的意见,若是这两人都以完颜府地意见为主,不再认永庆这位舅兄,那他就出面周旋一下。不过是轻判些,又不是太难之事。 

  因十四阿哥尚未开府,还住在宫中阿哥所,讷尔苏就先去了简亲王府上。结果,却甚至令人意外。 

  雅尔江阿已经同督察院那边打了招呼,如今就等着查明永庆做告是否情实了。若是情实的话,就杖一百,流放盛京;若是没有情实,按“妄论国事”、“攀诬大臣”论处,那就要两说了。 

  讷尔苏闻言大喜,算是了了桩心事,可是待出了简亲王府,他方察觉出不对劲来。 

  宁春家的案子并不是表面那样简单,明面上是因贪墨与牵扯到“南山集”案,实际上却是被人揭发早年暗中为太子在江南筹银钱之事。 

  永庆为宁家叩,若是查下去,不是落到太子头上,就是落到其他阿哥头上,到了那时,他哪里还有好?就算是到了盛京,怕性命也难保。 

  雅尔江阿与太子的矛盾众所周知,他这番用意却是要推波助澜了,哪里会在乎永庆的生死? 

第六卷 清平乐 第二百二十三章 简王府 

  通了这些,讷尔苏回头瞧了瞧“御赦和硕简亲王府”色变得难看起来。醉露书院在雅尔江阿眼中,如今永庆叩之事,不过是提供一个对太子“落井下石”的好时机。就算不是太子做的,将事情闹大,也能使太子惹一身腥。 

  太子眼下正是危机,牵扯进“托合齐会饮案”的大小官员现下都被拘禁宗人府,由简亲王雅尔江阿、贝子苏努、辅国公景熙、大学士温达、大学士萧永藻会同刑部详审此案。 

  此案明面上看只是这些利欲熏心之辈为了“拥立只功”,私下结党,结交领兵武官,心怀叵测;实际上未尝不是康熙对太子的审视。如今,朝野都看着,不少人已经开始算计太子“二废”的时日了,对其他几位有希望代而取之的年长皇子,也各有思量。 

  其实,就讷尔苏本人来说,对太子亦是全无好感,几年前那顿鞭子他至今未忘。若是换做自己,会不会作出于雅尔江阿同样的选择?想到曹佳氏与曹颙姐弟,讷尔苏连忙摇头,为了自己的私怨,出一时之气,害得妻子伤心,这点他却做不到。 

  不管如何,还是想去十四阿哥那边再问问,若是十四阿哥与雅尔江阿打的是一个主意,拿讷尔苏的行事就要有所顾忌,否则就是得罪了这些倒太子的人,自己不怕什么,就怕非但救不出永庆来,反倒害了他。 

  * 

  简亲王府,内院正房。 

  继福晋永佳穿着宝蓝色旗装,坐在炕上,听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说起近两月府中的人情往来。雅尔江阿的几个妾金氏、吴氏、氏、崔氏等人侍立在旁,听两位福晋说闲话。 

  永佳是年前进王府的,除了崔氏比她小外,其他人都比她大。像是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看着不过三十来许,却已经三十五。只比雅尔江阿小一岁。 

  伊尔根觉罗氏笑着说着哪个府的老福晋过寿,准备了什么材质的观音;又是哪个贝子府的小阿哥满月,叫人装点什么礼盒。 

  永佳进府后,虽然打伊尔根觉罗氏那边结果钥匙账册,但是对于具体的琐事还是交由伊尔根觉罗氏打理。 

  在王府中。除了病逝的嫡福晋瓜尔佳氏们,就数伊尔根觉罗氏位份最尊贵,最受王爷宠爱。醉露书院其他侍妾都等着看新福晋与她之间地热闹,没想到完颜家出来这位继福晋素日寡言少语,脸上随是带着笑意。却也让人觉不到热乎气。 

  进门没几日,王府中就有不开眼的婆子。 

  仗着是先头福晋的陪房。想要试试这位新福晋的肚量,惹出些是非来。 

  永佳也没多话,直接叫人将那婆子拖下去,打了四十板子,随后又将那人的儿子、媳妇、亲家、亲戚查出一串来。一个没留,统统打发到城外庄子上去。 

  那婆子媳妇地娘家嫂子,正好是伊尔根觉罗氏所出的六阿哥永叙的奶子。便求到伊尔根觉罗氏身上,言语之间未尝没有挑唆的意思。 

  伊尔根觉罗氏如何听不出那弦外之音,却是不想生事的,只思量着这些人算起来,就有十来房人,又都是府里用惯了地老人,真撵出去到底自己用起来也不便宜,所以才想着过去跟永佳求个情,单撵那婆子一房,其他人家教训两句也就可以了,既不堕继福晋威风,又落了实惠。 

  看到永佳坐着那里,面上平平,并无新嫁娘的欢喜,伊尔根觉罗氏不由得觉得纳罕。这简亲王府是八个铁帽子王府之一,又没有公婆在世,就算老王爷有几房老福晋,也都是奉天老宅那边。进门就是当家福晋,她为何还不欢喜? 

  不管伊尔根觉罗氏心里如何向,面上还是恭敬得很。 

  永佳原本脸色淡淡地,听到伊尔根觉罗氏地求情,神情越发莫测起来,最后笑了笑道:“何必这样麻烦!” 

  伊尔根觉罗氏只当是福晋好说话,还暗暗为那几房人欢喜。直到次日,听说那几房人已经被打发到昌平去,她脸色青了又白、白了又青,方晓得永佳那句话的意思,“既然说撵了,何必这样麻烦改主意”。 

  其他院子里的侍妾,都等着看两位福晋的交锋,多少有些幸灾乐祸。同时也怕殃及池鱼,行事都谨慎许多。 

  就连伊尔根觉罗氏,心中也多少有些没底,后悔自己先前的鲁莽,新福晋进府,正是立威之时,怎么好掺和? 

  接下来,永佳地行为却大出众人所料,却像偃旗息鼓般,只守在自己院子里,就是伊尔根觉罗氏与金氏、吴氏、氏、崔氏到她那里请安时,也并无为难之意。醉露书院只是打娘家住完对月回来后,吩咐众人逢五、逢十请安,其他时间不必去她院子里立规矩。 

  永佳越是不留意这些人,这些人越是心里没底。 

  想起永佳进门后的雷霆手段,众人算是明白了,什么是名门贵女。完颜府门第自然是不用说,伯爵府嫡支长女,额娘是郡主,堂妹是皇子福晋,这些都是她的依仗。 

  永佳虽然待人不太亲近,但是对待其他妾室却大度得紧,并没有拈酸吃醋地事。 

  就是新婚半月,雅尔江阿收用了她的侍女如意,她也不见恼怒的模样,叫人单独给如意准备了小院子,打发人跟着侍候。偏生雅尔江阿似忘记还有如意这个人一般,再也没有问过一句。 

  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说了会子近些月份的人情往来安排,见永佳不应声,想起关于福晋娘家长兄叩的传闻来,笑着问道:“福晋听着,可还妥当,哪里有要添减的没?” 

  永佳点点头 

  烦你,很是妥当,只是老福晋那边的白玉观音与年前娘宫里的重了,若是有玛瑙罗汉,可以换上一尊;没有的话,金罗汉也使得!” 

  伊尔根觉罗氏笑着应了,永佳对诸位道:“想必大家也站乏了,先散了吧!” 

  众人都口称“不乏”,俯了俯身子。随着伊尔根觉罗氏退下。 

  等众人的身影都不见,永佳的脸色才显出一丝疲色,拄着额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随着脚步声。她的侍女吉祥进来屋子。 

  见屋子里没旁人,吉祥走到永佳身份,低声道:“姑娘,奴婢哥哥在前边路口见着了平王爷,问了大爷之事。平王爷让奴婢哥哥转告姑娘,这没两日就入夏。不知大爷那边缺不缺换季衣裳!还说让准备四季衣裳。要不就怕以后用不上了!” 

  永佳脸色顿时苍白,咬了咬嘴唇有?” 

  吉祥迟疑了一下,犹豫道:“平王爷还说。若是姑娘得空,看能不能寻寻十四福晋说说,请十四爷替大爷说情!” 

  永佳只觉得遍体生寒。立时坐了起来。 

  她之前自然有去找过雅尔江阿说及兄长的事。虽然他们夫妻感情淡薄,有些相敬如宾地意思,但是毕竟涉及到同胞兄长之生死,她还是温言相求。 

  彼时雅尔江阿却只道是都打点好了,叫她不要再操心这些,好好过问几个阿哥的功课。 

  永佳听了,不敢不信,亦不敢尽信。所以今日听说平郡王造访,永佳立时想到了曹颙身上,算算日子,打兄长叩至今已经十几天,这消息往来山东也差不多。 

  吉祥的哥哥嫂子是永佳的陪房,永佳便打发吉祥出去传信,让她哥哥向平郡王探探消息。 

  想起隐隐约约听过的关于雅尔江阿与太子地恩怨的来由,永佳想着前院书房见过的几个小厮,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思量了一回,永佳吩咐吉祥道:“打发人下去,立时准备马车!” 

  吉祥忍不住劝道:“姑娘,王爷还在府中,您看是不是再等等?要不,等王爷出府再叫人套车?” 

  永佳没有应答,唤外头的丫鬟过来,去准备些补品药丸,自己换了外出的衣裳。吉祥知道自己小姐地脾气,心中叹了口气,打发人套车去。 

  到了前院,永佳直接往书房来。 

  两个唇红齿白的小厮站在书房外,见到永佳过来,都请安见礼。永佳强压制住心底地恶心,说道:“给王爷传话!” 

  “是!”两个小厮想是也听过永佳地手段,对她带着几分畏惧。 

  书房里,雅尔江阿正黑着脸,听崔飞回报大兴镇烧锅庄子被封之事。崔飞是崔德福的侄子,被他叔叔打发回来送信的。 

  听到院子里永佳的声音,雅尔江阿皱了皱眉,扬声道:“有事吗?进来吧!” 

  永佳进了书房,雅尔江阿见她外出装扮,问道:“这是要出门?” 

  永佳点点头:“放心不下阿玛的病,寻了些补品送过去,晚饭后回来!” 

  雅尔江阿听她口气,并不想来求自己同意,更像是来知会一声,心里隐隐有些不喜。但是想到她是个省事地,对前院的事也不干涉,两人这几个月向来是客气惯了的,便道:“去就去吧,多留两日也无妨,替本王给阿玛问声好,就说这两日忙,过两日闲暇再去看他!” 

  永佳垂下眼睑,道了声谢,便告辞出去了。 

  雅尔江阿瞧着她清清冷冷地模样,与那些喜欢哭天抹泪、腻腻歪歪的女子没半分相似,不由得有些怔住了。 

  等醒过神来,雅尔江阿对崔飞摆摆手道:“给爷说清楚?哪个衙门封的?巡抚衙门,还是布政司衙门?使唤的那里的官兵,拿的是谁的手令?” 

  听说是道台衙门下的旨意,雅尔江阿怒极反笑,冷哼了两声道:“爷到是不知道,如今这道台衙门也那个欺到爷门上了,熊成这样,你叔叔是吃屎的不成?” 

  崔飞吓得一激灵,连忙跪下,道:“奴才叔叔不敢丢主子的面子,叫人在庄前拦着了,可是对方领头的是个愣头青,听不进去话……” 

  雅尔江阿哪里听得进去这些啰嗦,当即踹了一脚。崔飞身子一歪,额头正好撞到旁边的柱子上,红殷殷地渗出血来,也不敢擦,犹自磕头不已。 

  “东兖道?”雅尔江阿觉得有些耳熟,才想起就是是平郡王的小舅子曹颙。两人见过几次,他对曹家的事情也知道些,不禁有些疑惑:“这小子不像是这样鲁莽之人啊?” 

  雅尔江阿有些想不通透,对崔飞道:“得了,得了,爷问你,道台衙门的手令与其后布政司衙门的公告,你可都抄了带回?” 

  崔飞小心翼翼地指了指书案上,小声回到:“主子,奴才带回来了,都在哪儿!” 

  雅尔江阿伸手展开看了,越看神色越古怪,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问崔飞道:“就单东兖道的烧锅庄子封了?其他府县的,还照常经营着?” 

  崔飞回道:“可不是,主子,奴才这回来,在经过的府县还留意来着,其他的烧锅庄子都好着!” 

  雅尔江阿不禁“哈哈”地笑出声来,崔飞听着胆颤不已,想着难道自己主子被气糊涂了,哪里像是吃亏的模样? 

  雅尔江阿喃喃道:“‘免税三年’啊,好大一份重礼!” 

第六卷 清平乐 第二百二十四章 太平 

  眼,到了四月初八。醉露书院 

  粮价渐渐回落,百姓渐渐安居,似乎一切都安生了,但是蒙阴县令梁顺正却感觉到沉重。 

  安东卫的五百官兵如今正驻扎蒙阴县,防范蒙山匪因少粮也出山。 

  打三月二十四布政司衙门下来公告后,没有粮商再敢打着高价屯粮的主意。因这几个月卖粮都需要按人口按户籍来,也避免了民间趁乱反复沟粮,造成粮食价格的再次混乱。 

  在县衙不远处的兵营里,安东卫千总王全泰撕下块鸡皮,卷在大饼里,抿了口大酱,送进嘴里,使劲地咬了一大口,中间的油水顺着嘴角流下。他随后用袖子擦了擦,又把剩下的半张大饼吃完。 

  旁边的尤南彪见了,不禁笑出声来,拍了拍王全泰,道:“全泰,你也有今天?还记得当初你刚来卫所的情形吗?吃馍都要揭皮的,这一晃十来年过去了!” 

  尤南彪眼下虽然不过是个把总,但是确是安东卫所的老人,原本也升到千总,只是因得罪了上一任的守备大人,被寻了个错处降了把总。 

  王全泰“嘿嘿”笑了两声,扭过头透过开着的帐门,望向远处的群山:“是啊,来卫所十来年了!就要么与大家伙散了,说起来还真是舍不得!” 

  虽然王全泰说得没头没尾,但是这语调里的惆怅确是无法掩饰的。醉露书院与他同席而坐的杜斌、杨达,尤南彪几个彼此看了两眼,谁也没明白他这是何意,最后年纪最小的杜斌笑着问道:“王头,你是担心剿匪失利?咱们这次不是不进山,只打山下守着官道吗?山匪、山匪,在山里算他们有点本事,出来了,还能与咱们面对面硬拼不成?” 

  杨达也嘟囓道:“王头真是?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