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反兀术、宗辅等人越发壮大,反而为金主吴乞买利用,成为牵制,掣肘自己的帮手。
至于此番愿意南下征伐,主要是冲着徐还来了的。
当初的幽州之耻确实太丢人,无论如何也饿咽不下这口气。
若不能一雪前耻,也会影响到自身威望与地位。
但遗憾,金军错过了荆湖之乱的最佳契机,不仅没讨到便宜,大军出征,兵分三路却毫无进展。
尤其是西路军,完颜娄室战死,损兵折将,实在不是好兆头。
此等情况下,和谈并非不可。
当然了,时机很重要。
如果开春之后,金军在战场上能有所胜利,占得优势,提出和谈,宋国上下自然求之不得。
在谈判桌上,金国也就能提出更多要求,占据更多利益。
可如果战事焦灼,甚至落於下风,谈判就会丧失主动性。
倒不必担心宋国主战不和,绝无可能。
见好就收,赵构难道会拒绝吗?
不过谈判少了筹码,这条款和利益分割,宋国难免就占据主动了。
因此,这是个颇为尴尬的局面。
眼下无法决断,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大胜,则一气呵成,灭了宋国。
小胜,则和谈。
焦灼或败退,那是最糟糕,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形。
“兀术已经出击了,也不知他能不能击败岳飞?也不知从哪冒出这么个宋将来,骁勇非常,难以对付。”
“比之徐还如何?”完颜希尹也有些惊讶。
“各有千秋,徐还是鬼点子多,胆大奇谋;这岳飞是中规中矩,按部就班,偏生让你无可奈何。”
粘罕叹道:“本帅有时候在想,是不是天不亡宋啊?”
“元帅切莫多想,宋军战力与我大金到底不可同日而语,四太子出马,还有元帅你坐镇,宋军必不是对手”
完颜希尹道:“至于西北,娄室败于意外,三太子麾下兵马依旧强生,银术可已经奉命前去。
扭转局势,反败为胜,兴许指日可待。”
“但愿吧!”
“臣即将西去,打算给三太子帮个忙,也为元帅留一手。”
“哦?”
粘罕顿觉好奇。
自打唐末之后,长安便已衰败。
大宋年间,称之为京兆府,但城池早已不复昔年繁华。
多年与西夏交战,西北之地本就多受战火波及,金军进入关中之后,则又是一次浩劫。
张浚曾在京兆府短暂坚守,可惜城墙破损的厉害,偌大的城池到处都是漏洞,最终被金军攻克。
这个千金古都,少不得又一次遭遇兵祸,如今城内尚有不少残垣断壁,百姓的日子就更苦了。
完颜宗辅得大军就驻扎在城内外,他本人的中军大帐则在长安城边缘之处。
曲江池!
隋唐之时的皇家园林,如今虽然破败,仍旧有几分风景。
从北方荒蛮之地而来的完颜宗辅颇为喜爱,故而在此停驻。
如果战事一直顺利,兴许是一次愉快的度假之旅,但完颜娄室之死,让他这个新年格外憋屈。
不过好在,新的帮手来了。
“银术可参见三太子。”
一名身材高大魁梧,面色冷峻,眼神坚毅的女真武将躬身向完颜宗辅见礼。
此人约莫五十出头,一看便是饱经战火风霜的沙场宿将,完颜银术可是也!
“老将军不必多礼。”
完颜宗辅不敢怠慢,虽说自己是皇族,太祖之子,但银术可乃是元从老将,也是完颜家的一员。
无论是按辈分,还是论资历,少不得都要尊敬些,尤其是有求于人的情况下。
银术可道:“接到三太子调令,交代好河东事宜,老夫便马不停蹄赶来,希望没有耽误三太子大事。”
完颜宗辅满脸堆笑道:“没有,没有,老将军来的正是时候。”
“有何差遣,三太子尽管吩咐便是会,银术可自当遵命行事。”
“想必老将军也知道,娄室将军重病亡故,孤身边缺个帮手,思来想去,没有比老将军更合适的人选了。”
“娄室老哥着实让人遗憾。”
提到完颜娄室,银术可顿时神情黯然,长吁短叹。昔年攻伐辽国时,他们曾并肩作战,袍泽之谊甚为浓厚。
“实不相瞒,请老将军前来,正是与孤一起为娄室将军报仇”
“理所应当。”银术可答允的很爽快。
完颜宗辅补充道:“还有也是为了给拔离速报仇。”
听到那个熟悉的名字,银术可的眼眸顿时一亮,射出恨意深深的目光来。
完颜拔离速!
他的亲弟弟,随同四太子兀术南征之时,死在长江边上,被人砍去了头颅,身首异处。
他这个兄长悲痛欲绝,早有报仇之意。
“牛皋在大散关,徐还也在,老将军报仇良机,近在眼前。”
完颜宗辅笑了笑,仇恨是最好的动力,不用自己多说什么,银术可必然拼命。
“多谢三太子!”
果不其然,银术可拳头紧紧握起,眼眸血红,几欲滴血。
他已经详细打听过了,弟弟拔离速是被一个叫牛皋的宋将斩杀,当时宋军的将帅则是徐还。
唯有将此二人斩杀,以其头颅、鲜血才能祭奠弟弟的在天之灵。
完颜宗辅欣然一笑,点头道:“好,孤欲派兵再袭和尚原,还请老将军为先锋,不知可否?”
“义不容辞。”
银术可欣然应允,朗声道:“定破和尚原,告慰娄室将军在天之灵,不负三太子所托。”
“好来人,上酒,孤要为老将军壮行。”
第三九六章言过其实()
金军来了!
身在大散关的徐还接到消息,一点也不意外。
和尚原之战后,金军大受损失,无论是局势还是气势上,都处于不利地位。
不管是为了颜面,还是战略考虑,反扑几乎是必然之举。
现如今,金军来势汹汹,宋军上下少不得为之震动。
银术可!
年过五旬的金国宿将,南征北战,战功卓著,是不亚于完颜娄室的悍将。
不好应付,是肯定的。
与此同时,徐还也知道,他是拔离速的兄长。
辛赞早早便提供情报,将这位金国将帅的底细禀报的清清楚楚。
拔离速在江南死于牛皋和自己之手,银术可多次扬言报仇,此番前来,目的显而易见。
也罢,反正仇人也不是一个两个,徐还早已习惯。
根据斥候探听的消息,此番银术可为主将,与副将折合正面来袭,没立、乌鲁两位将领为偏师。
两路大军一起逼近和尚原,战事一触即发。
大散关,中军大帐。
将领们议论纷纷,正在商讨如何迎敌。
说来说去,就八个字——坚守关隘,以逸待劳。
新年之后,麾下将领曾建议主动出击,进攻凤翔,甚至是京兆府。
但徐还拒绝了,相比于主动出击,他更愿意以逸待劳。
主动出击,兵马列阵在渭水平原上,等于露出破绽,完全暴露在金国骑兵的铁蹄下,是危险举动。
相反据守和尚原、大散关、仙人关,可以借助地势之利,据险以守。
相比于主动出击,劳师远征,以逸待劳自是最好不过。
战场之上,主动被动是一门学问。
按理说,丢失疆土的是宋国,应该着急收复失地的。
但金军信誓旦旦南下,劳师远征,意在攻破秦陇入蜀中,久无突破,加之完颜娄室之死,着急的是他们。
至于宋军,虽有收复失地之责,但眼下宋国上下首要看中的是防守。
在这一点上,徐还暂时没有压力,完全可以按兵不动,以逸待劳。
不过金军来势汹汹,相应的防守还是要做好的。
驻守和尚原的吴磷传来讯息,请求率部前去驻守箭筈关,但被徐还否决了。
“国公,你这是打算”
吴玠闻讯,不由沉吟,徐还明显是有大谋划。
“关门打狗,如何?”
“妙哉!可是,金军会这般冒失吗?”
“试试不就知道了。”
徐还笑道:“劳烦将军坐镇大散关,我与牛皋,走一遭和尚原前线。”
“遵命。”
完颜娄室大败之后,金军士气低落,此战很大程度上是为提振士气,鼓舞军心之战。
而且是银术可首次出战,虽未明言,但从各方面出发,都是许胜不许败的。
当徐还、与牛皋一道出现在前线时,对金军又是一个刺激。
所有的将领都知道,银术可老将军要为弟弟报仇,而徐还是金国上下都欲擒杀的头号对象。
无论是在主将面前表现邀功,还是一战成名,立不世之功,都是绝好的机会。
这样巨大的诱惑之下,但凡性情略微急躁的将领,岂能按捺?
银术可麾下头号战将没立,立即率领兵马朝箭筈关而来。
此处乃是和尚原的门户之一,只要攻克,整个和尚原就会再度暴露在金军兵锋之下。
“没立将军,我们是否等一等银术可将军大队到来之后,再行进攻?”副将乌鲁似觉有所不妥,出面劝阻。
“不必,大将军的主力兵马在黄牛埔,宋军必然被吸引,箭筈关的防守相对松懈,乃是我们的良机。”没立显然没有等下去的耐心。
乌鲁担忧道:“可是箭筈关地势较高,都是山地,我们恐怕得弃马步战。”
“那就步战吧,用战马尽量多带军械粮草上山,趁着宋军防守松懈,抢先发起进攻。”没立当即下令,金军匆匆沿着千河,朝箭筈关方向进发。
进展比想象的顺利,箭筈关地形险要,宋军防守也算严密,但仍旧有所疏忽。
当初金军驻守和尚原,对周遭地形都有详细探查与掌控,箭筈关也在其中。
没立在和尚原遭遇奇袭那日逃出去的残兵带领下,从一条山间小路绕道,杀上了箭筈关内。
宋军猝不及防,后续援军又尚未到来,险要关隘就这么落入金军之手。
没立一脸得意,简直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乌鲁虽觉进展过于容易,奈何身份就好比马谡身边的王平,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话语权。
再加上金军将士求胜心切,夺取箭筈关后,士气高涨,颇为得意。这种时候,劝人冷静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毫无作用。
没立不愿耽误时间,准备立即朝和尚原进军,深入宋军背后,骤然出现,宋军必然大惊失色。
如此便可与黄牛埔的银术可主力内外夹击,迅速打开和尚原的全部门户,大军兵临原上。
想法很好,但有些冒失!
乌鲁劝道:“切莫着急进军,先守卫箭筈关,反正和尚原门户已开,进可攻,退可守。”
“宋军主力吴磷、杨再兴已经前往黄牛埔,徐还与牛皋身在和尚原,身边兵马不多,颇为空虚。
我们快速拿下箭筈关,宋人不及反应,机会难得,岂可畏首畏尾,贻误军机?”
意料之中,有徐还和牛皋这两个巨大的诱惑在,没立哪里听得进去劝说。
乌鲁无可奈何,摇头道:“不若这样,我率领部分兵马驻守箭筈关,保证后路无忧。”
没立虽然不屑,但架不住乌鲁不厌其烦的劝说,只好点头答应。
一万五千兵马,乌鲁在箭筈关留下三千驻守。没立率领一万两千人,一路高歌猛进。
他心心念念的是和尚原的徐还与牛皋,以及汉人的一个说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徐还能以七千兵马奇袭和尚原,让完颜娄室惨败,自己一万两千精锐,定能复制神话,甚至更胜一筹。
即便不能成功,也必然会让宋军震惊,阵脚大乱。
到时候沿着原路撤退便是,箭筈关有乌鲁镇守,后路无忧,自可为所欲为。
此时的没立,如同昔年的马谡一样,自以为深谙兵法,骁勇非常,一切尽在掌握。
却都忘了一句老话——言过其实!
第三九七章箭筈关()
箭筈,箭尾与弓弦接触的地方。
箭筈关的大概地形是怎样,一目了然。
没立带着人马长驱直入,一路高歌猛进。
乌鲁则留在关隘之下,小心翼翼,他总有些不安,觉得此番进军太过顺利。
完颜娄室那等宿将都败得那么惨,宋军绝非不堪一击。
轻敌冒进,风险绝对不小。
自己身为副将,劝说无用,能做的唯有守好箭筈关。
万一有个闪失,也好让没立大军能够安然撤离,后路无忧。
如果能保全箭筈关,回头大军到来,还能再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进行反扑。
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然而,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
当天夜里,三千兵马驻守箭筈关,尽管乌鲁已经很小心,安排了将士巡营防守,但还是遭到夜袭。
山间的那些小路,没立可以利用,宋军同样可以利用。
潜藏在山间的宋军趁着夜色,悄然潜入箭筈关,对金营发起了突袭。
宋军一来,乌鲁彻底醒悟过来,所有的猜想都得到了验证。
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了,终究还是发生了。
袭营很突然,哪怕有所准备,也显得猝不及防。
这压根就是宋军布置好的计策,一出手就让你动弹不得,无可奈何。
乌鲁知道,倒霉的绝不仅仅是自己。
没立,恐怕是有去无回了。
不过乌鲁心里还存了一丝侥幸,如果自己死守箭筈关,熬到没立及时返回,或许还能有一条生路。
可惜
煞费苦心的宋军岂能让他们如愿?
杨再兴率领宋军如同猛虎出笼,从三面对金营发起猛攻。
宋军的骁勇,再度刷新了金军的认知,乌鲁指挥兵马拼死抵抗,但终究还是挡不住宋军的强盛兵锋。
如果不想全军覆没,唯有的活路便是身后的关隘大门,退出——箭筈关。
乌鲁知道,这一退,自己和麾下兵马或许可以保全,但是没立——全军覆没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
仰天长叹,徒呼奈何。
乌鲁悲愤撤退,然后立即派人绕道前往黄牛埔,向大将军银术可禀报消息。
宋军比想象的更厉害,他们早已张开了口袋,等着金军钻进来。
箭筈关如此,黄牛埔恐怕也不例外
没立从箭筈关出发,沿着千河一路向上,进犯和尚原。
一路上都没有遭遇到什么抵抗,可谓势如破竹,高歌猛进。
这个时候,没立越发相信和尚原空虚,徐还身边缺少兵马护卫。
汉人有句话,擒贼先擒王,一战功成在此一举。
莫大的诱惑在眼前,自是一刻也不敢耽搁,全力赶路。
山路崎岖,如此这般匆匆而行,自然是人困马乏。
入夜之后,大军在千河岸畔驻扎,兵卒们立即解甲,熬煮食物,抓紧休息。
也就是在这个档口,战马嘶鸣声在千河岸畔响起。
没立顿时一惊,金兵将士也莫名其妙。
属下兵马匆匆来报,有宋军来袭。
啊?
没立顿时大惊失色。
正是初春时节,河流水浅,转眼间,宋军兵马已经踏过河水,朝金营发起冲击。
敌袭!
示警的讯号立即发了出去,但金军这个时候大多解甲休整。
有人在帐篷里闷头睡觉,有人手中端着饭食羹汤,刀剑压根不在手中,可谓是猝不及防。
尤其是宋军当先的是骑兵,进攻的速度很快,且冲击力强大,立即将金营冲的七零八落。
自箭筈关而来,山路难行,金军除了少许驮物资的马匹之外,并无骑兵。
但进入塬上,尤其是这河谷平坦之地,宋军突然派出骑兵,虽说数量不多,并无对手,自有奇效。
骑兵迅速将金营分割,大队的宋军步卒立即冲杀进来。
金军要么猝不及防,来不及抵抗便丧身刀下;要么是抓起刀剑,仓皇迎战,相当狼狈。
昔日风雪之夜的和尚原惨剧,仿佛再度上演。
没立见状,恨的咬牙切齿,却也悔恨不听乌鲁劝阻建议。
可惜悔之晚矣!
到了这份上,他岂能不明白,宋人是故意放松箭筈关,让自己进来了。
然后半路设伏,突然袭击。
以有心算无心,结果可想而知。
黑夜之中,只听到千河两岸鼓声大作,人喊马嘶,火把摇曳,根本不知道宋军来了多少人马。
惊慌之下,士兵们哪里还有心思抵抗?
见势不妙,纷纷立即调转方向逃奔,纵然外围不断有宋军羽箭压制,仍旧挡不住金军兵卒逃命的迫切心情。
回天乏术了!
纵然没立再骁勇,这等立足未稳之时遭遇突袭,兵卒无心恋战,他也是无可奈何,难以抵挡。
当此之时,他们唯有调转方向,尽快返回箭筈关。
乌鲁还在那里,如果返回及时,得到接应,撤出箭筈关,还能保全一部分人马。
不过,没立也意识到一点,自己这边遭遇袭击,说明宋军有备而来。
那么箭筈关,乌鲁能够幸免吗?自己还有机会吗?
当此之时,已经顾不得许多,只能拼死一搏,听天由命了。
没立早已没了先前的锐气与得意,仓皇组织兵马,且战且退,沿河千河撤退。
宋军骑兵则沿着河道,一路追杀。
逃命的溃军,追杀的骑兵,那个场面,可想而知。
一路上金军兵卒不断倒在河边的道路上,到处都是血迹、残肢断臂,丢弃的刀剑盔甲,以及凌乱的箭镞
从袭营到逃亡,一万两千多金兵死伤大半,在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之后,没立带着不足两千人回到箭筈关。
每个金兵身上都挂了彩,且都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唯一指望便是箭筈关乌鲁的援军,以及逃生之路。
然而很可惜,等他们到来之时,哪里还有乌鲁的身影。
熹微的晨光下,箭筈关城头上赫然飘扬着宋军旗帜。
城头与两边的山石上,明晃晃的箭镞在朝阳下熠熠生辉,正瞄准所有的金兵。
而吴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