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傲慢与偏见的日子-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韦翰中校提到他那位叫斯科菲尔德的朋友是如何有商业才能时,丽迪雅更郁闷了,原是这货是搭了老娘的顺风船发家的。
  可惜韦翰中校是不会知道她内心的咬牙切齿,他继续缓缓而谈。
   
  第16章 韦翰先生在东方的经历(下)
  第十六章韦翰先生在东方的经历(下)
  斯科菲尔德先生在南洋找了一位会说英语和葡萄牙语的东方人林先生,作为向导。在海上,他们闲着时就跟林先生学习清国语言。清国语言的口音差别可真大,商人们最多的港口:广州,那儿说的是粤语,而在首都说的那种口音叫官话。
  他们到广州下了船,并不急着出售这些货物。货物放在船上,只让林先生帮忙,介绍些技术高超的木匠,让木匠们到船上雕刻沉香木。同时,积极向通译们介绍辛可那药粉的功效。
  广州那儿天气炎热,疟疾时有发生。奇怪的是,当地人发这病的很少,反而是刚到这地方的外乡人更容易得疟疾。
  当地有位新到任的官员,官职是知州,刚把老家的太太和孩子接到广州。
  到了没多久,这位知州先生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就患上了疟疾,当地医生看过好几位了,都没法治愈。
  斯科菲尔德先生就自己上门推荐辛可那药粉,清国人民都非常保守,其实他们并不信任欧洲的医术。但是这二位少爷已经奄奄一息了,官员的家人决定死马当活马医试一试。
  结果服用没多久,二个孩子病就有了起色,后来又休养了一些时间,他们的疟疾被治愈了。
  韦翰先生表示,斯科菲尔德先生是位出色的商人,他当时把一盎司辛可那药粉卖了两千两白银的价,官员的家人还一个劲的向他表示感激。
  另外,在暗地里,他们用钱买通旅馆的仆人。请几位仆人调查一下在当地,茶叶、瓷器和丝绸这几样奢侈品,卖给清国人自己的零售价。
  没有料到,这种行为却带来了危险。他们的行踪一直有人在暗中监视。
  幸而调查立刻得到了一部分结果,清国的商人出售给欧洲商人的货物要比正常售价,高出二十倍左右。
  当地的商人十分狡诈狠毒,发现真相败露,就试图限制他们的行动,他们立刻逃往船上,有个中国仆人因此被杀了,途中有位亨特先生还受了伤。
  他们逃到海上,巡游在附近海域的葡萄牙军舰救了他们。
  这次的遭遇,使他们感到惊怒,为清国商人的大胆与凶狠。
  斯科菲尔德先生建议要联系海军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清国商人抬的价格实在太高了,应该把这事公布给英国的军队和东印度公司,让他们去与广州政府交涉。
  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与海军司令知道此事后怒不可遏。但司令对于使用军事力量威逼当地政府,仍然犹豫不决,唯恐引起清国与本国大规模开战,毕竟本国在此地的军事力量不足,尤其别的国家还在周围虎视眈眈。
  斯科菲尔德先生对此却非常有把握,他说他对清国人民的了解非常透彻。这个国家有一句俗语叫:天高皇帝远;而且官员们很少有一心为政府办事的,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中饱私囊,当地官员肯定在这中间也捞了一大笔钱财,所以他们绝对不敢主动宣战。只要处理得好,就不会有开战的危险,但是却是需要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和海军司令,牺牲一些些尊严。最终他们同意了斯科菲尔德先生的计划。
  亚当斯将军写了一封信,其中只表达了两国交好的愿望,并且恳请皇帝允许商人来清国进行贸易,里面的措词极其恭敬谦卑,结尾加盖了将军的私章。
  东印度公司的特纳先生也写了一封信,信的开头与将军写的类似,但在最后加了一条:若是能获得清国皇帝批准,今后英国商人采购清国的货物,购入价按市面价格再增加三成。
  这封信不能交给广州的官员,要想办法去清国首都,直接递交给他们的皇帝。最终,斯科菲尔德先生和韦翰先生将执行这个任务。
  而广州这边,海军对当地政府进行施压,直指商人事件,表示这种行为极其恶劣,严重影响了两国友好,若是不给个满意的答复,将不惜两国开战。
  斯科菲尔德先生和韦翰先生去北京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
  韦翰中校边走边说,故事还没讲完,他们已经到了麦里屯的邮局门口。
  他向小姐们遗憾的表示,他们这回不得不先告辞啦。按军规,到了团部就必须先回去报到。
  “哦,太可惜啦。下周二尼日斐花园的舞会,韦翰先生会去吗?”小姐们问。
  “很抱歉,下周一有事必须要去伦敦,恐怕周二是来不及赶回麦里屯的。”
  丽迪雅听了,也感到挺失望的,这就看不到韦翰中校跟达西先生对峙的场面,不知道他是不是特意避开他的。
  韦翰看到丽迪雅脸上失望表情,不由面露喜色,她可总算对我有点儿在意了。他走过去执起她的手,深情的说:“伦敦的街道可比不上这儿芬芳清新的空气。丽迪雅小姐,我迫切希望下次能有和你共舞的机会,你总不会拒绝我吧?”
  先生你真有本事,瞬间进入发情状态,连酝酿的功夫也不需要,这可真不起。“韦翰中校,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我万分期待你能早些回来。你这样说了一半就停下,我想我会天天念着你的。”说完,丽迪雅微微低头,脸颊泛出粉色,摆出一副娇羞不胜怜的样子。
  玛丽非常想知道韦翰先生的冒险最后怎么样了,但他实在不够时间细说的。只是匆匆添加了一句,“最后我们侥幸成功了。皇室表示,等斯科菲尔德先生他们回来,我们将一起获得受封。”
  最后他们依依不舍的道别。
  丽迪雅和姐姐们到邮局取汇款单,是英格兰银行寄来的,她没有当场打开看。一起到的,还有一封斯科菲尔德先生从葡萄牙寄来的信。
   
  第17章 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英国既有体面的绅士、贵妇,也有落魄的流浪汉、食不果腹的贫民。有人暴富,也有人破产自杀。这是一个动荡而生机勃勃的年代。
  丽迪雅与斯科菲尔德认识,是在三年前的初春。
  斯科菲尔德原先是个浪荡子,老斯科菲尔德先生经商赚了一大笔钱,足够供他几十年花天酒地的。
  然天有不测风云,工人暴动,烧了斯科菲尔德家的工厂。当时仓库大量的货物尚未运出,一起被烧毁。老斯科菲尔德先生曾经签了一份订购合同,合同的违约是笔天文数字。火灾后,老斯科菲尔德先生最终因无力偿还违约金而自杀。
  小斯科菲尔德一下子从富少爷宝座上跌落,变得一贫如洗,交往的朋友纷纷嫌弃他、鄙视他,由于不学无术,他找不到一件合适的工作,渐渐混成了流浪汉。
  那时的丽迪雅刚抛出一支股票净赚八千英镑,纺织厂也走上了正轨,不需要资金投入。空闲下来的她,有点小钱,不由忧患起自己的民族。
  即便丽迪雅现在是个蓝眸雪肤的西方小妞,但骨子里,她认为自己仍然还是一个炎黄子孙,但也仅此而已。她固执的认为,只是那个新中国才是她的祖国。
  现在是中国,统治者是满清,1796年,乾隆帝让位于其十五子嘉庆帝,清朝正一步步走向灭亡。
  1710年到1760年的半个世纪,英国向清国累计支付了2600万英镑的白银。若是要把这换算成“两”为计量单位,那就在后面至少乘以四。清朝人民只接受白银作为货币。英国人为了采购茶叶、瓷器和丝绸,不得不通过非洲、美洲的三角贸易获得银子。
  英国货船先从本土装上制造品、烈酒等物品,运到非洲海岸卖掉,完成第一笔交易;再用得到的钱买下非洲黑人,装上船,运到中美洲,把黑人做奴隶卖给那里的农场主,这是第二笔交易;这些利润一部分用来购买美洲白糖、棉花、咖啡,剩下的是以银子的形式运回英国。
  那时候,美洲是全球最大的白银产地,而每年那里产出的白银,有一半最终留在了清国。英国所获得的白银,更是几乎耗尽在清国。
  随着1775年到来,美国独立战争的打响,也预示着美国挣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获得白银更困难了。
  而英国出口的羊毛、尼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
  1793年,英国正式派使者去清国,而清廷乾隆皇帝过于傲慢,认为是“天朝”恩泽布于四方,使它倾心向化,自海外来归。
  乾隆拒绝了英使一切关于贸易的要求,他在给英乔治三世的书信中写道:“天朝德威远播,万国来朝,种种奇珍异品,纷纷来献,无所不有,无须你国制办东西。此次你国进贡各物,照顾你诚心远来,特令收纳。以上各条特作开导,并遣令你贡使回国。”
  贸易逆差的巨大压力使得英国商人剑走偏锋,将会在十九世纪初,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
  而现在,这一切还未发生。
  去年一年,英国总计向清国支付白银三百万两。
  丽迪雅现在是个英国小姑娘,前世曾经见过的事实,使她对这费用的金额,产生了巨大怀疑。
  在前世她还小的时候,市场上还没有统一标价,价格监管机制也十分欠缺。记得商场里的营业员在遇到老外时,在计算机上按出的金额,比之卖给中国人的金额,要起码贵个十倍以上。
  连公园、着名景点门口收费处,也会挂块牌子,上面写‘中国人5元,外国人50元’。
  这等等把外国人当‘冲头’砍的做法,不由得不让她多想。
  英国的人口,真的不多,而茶叶、瓷器和丝绸这些在英国更是属于奢侈品,用得起的人就更少了。
  而在清国本地呢?
  茶叶,普及饮料,连普通老百姓家也都喝的,只不过好与差的区别。
  丝绸,略有薄产的人家都起码能穿得起一件。
  瓷器,更不用说了,哪家没些个碗勺啊。
  这些东西,在清国肯定不会是这个高价。英国商人因为语言不通,不了解真实情况,被那些清国的奸商蒙蔽的可能性是百分百的。
  如果中英贸易平衡,是不是东印度公司就不会考虑到鸦片这个方式了呢?
  越思考,丽迪雅越发能肯定自己的猜测。平日的交际,使她深切的感受到,人们交往非常注重品性。若不是无可奈何,没什么人会想要去干受良心谴责的事。
  那天丽迪雅坐在街心广场,思考着一个小女孩,该怎么才能有所做为的时候,看到了斯科菲尔德那不甘的眼神。
  她给了他一点儿钱,叫他回去把自己打理干净后再去浪博恩找她。
  他如约尔至,两人商讨了一个星期后签下协议。
  尔后一个月,斯科菲尔德先生搭上了一位东印度公司的买办,租了一条船,带着货物和丽迪雅写的计划书,跟着船队出发了。
   
  第18章 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赚大钱了
  回去路上,凯瑟琳对丽迪雅说:“嗨,丽迪雅。他看上你了,我是说韦翰中校,哦,这很明显,他喜欢你。”
  丽迪雅翻了个白眼,“凯蒂,我可不相信。虽然他表现得好像有一些,但这不是太奇怪了吗。我跟他,才碰过三次面。”
  “简与彬格莱先生,他们也相识没多久,她就爱慕上他了。丽迪雅,你看,你可越长越漂亮啦,或许韦翰中校是对你一见钟情?”凯瑟琳叫道,“哦!这太浪漫了。”
  玛丽拿下眼镜,严肃地说:“所以简现在很伤心。凯蒂,要记住,一见钟情什么的,最不可靠。性情彼此融洽,社会地位相应,家人都能合得来,才是婚姻的首要条件,容貌终会跟随时间逝去的。”
  “我明白。可是不得不说,容貌是吸引男女继续交往的先决条件。”
  “好吧,你们说得都有道理。这位韦翰先生;实在太会说话;觉着未必可靠。”
  另外二位小姐也纷纷对此表示同意。
  回家关上房门,丽迪雅急忙拆开汇款单和信。
  汇款单里记录了从西班牙的银行汇到她个人帐户的一大笔款项,足足二十万英镑。
  斯科菲尔德先生的信里记录了他这次东方之行的收获,并且对丽迪雅的信任和相助,表达难以言表的感激。
  他在东方辗转近三年,总算最后达成了目标。这二十万英镑是之前净赚的一半现金,按照约定先汇过来。同时还有一船货物,斯科菲尔德先生打算在一个月后的塞尔维亚拍卖会上出售,请她再等一个月,他就会回伦敦。
  丽迪雅仅管很想尽快知道细节,但也不得不耐心等待。
  她又想到韦翰先生,不由暗骂自己,不是早想好要跟他保持距离的嘛,刚才装毛的娇羞啊。
  班内特先生的新厂也上了轨道,他高薪聘请的两位厂长的工作都尽心尽责,待下属的工人们也温和有礼,日常工作的职责职能方面,都有对应的章程,所以需要他亲自拿主意的事并不多。
  现在班内特先生正呆在书房里,喝着管家希尔泡好的红茶,捧着一本《争讼者》在闲读,听到敲门声,说道:“进来。”
  丽迪雅笑咪咪的打开门,进来后立刻把门反锁住。
  班内特先生放下书,“亲爱的,聪明的丽迪雅,你这是又想到什么好点子了吗?”
  “不,爸爸,这次聪明的丽迪雅没有好点子。但是,却是有个好消息。”
  “是有人来求婚吗?这可是你妈妈最想听的好消息。”
  “哦,你明明知道的,爸爸。彬格莱家的人除了彬格莱先生外,都太高傲,他们可没把我们家放在同等的地位上,这事情,可成不了的。”
  “你妈妈可没看出来,她还得要折腾一会。好吧,宝贝,别瞪我啦,说说你的好消息吧。”
  “爸爸,你记得斯科菲尔德先生吗?”
  “当然记得,那个流浪汉。你可是第一次发善心啊。”
  “他这次回来后可不再是流浪汉啦。爸爸,你看。”丽迪雅拿出汇款单和信给班内特先生。
  班内特先生一眼就看到汇款单上的金额,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过了好一会儿,班内特先生才发出声音,“啊,二十万英镑?”
  “是的,爸爸。这只是头笔款项,大头还在后面,一船货物都还没卖掉。”
  女儿的眼光这么精准,随便帮个流浪汉都能赚到大钱,班内特先生发现他实在不知该说什么了。
  “爸爸,这笔钱分成五份,存进我和姐姐们的帐户吧。”最近工厂的设施都已经到位,不再需要资金投入。
  “好的,到圣诞节,也该把这些事公布一下。”每人四万英镑,再加上原来的五千英镑,他的女儿都足够嫁给贵族了。班内特先生决定,既然提前完成了目标,也是到了当众公布的时候。
  “哦,妈妈会乐坏的。爸爸,你可得先准备好嗅盐。”丽迪雅大笑。
  完全不知道这事的班内特太太现在正在为简下周二的穿着操心,在她看来,彬格莱先生容貌漂亮,举止有礼,还有一大笔财产,完完全全是丈夫的好人选。女儿们同她说的,什么他性格太软和,大姨子们太刁钻,她完全不在意。简到时候她该穿什么长裙,戴什么首饰,成了她最关心的事情。
  “简,再去试下那条蓝色的裙子,上面丝绸花边看起来更漂亮些。”
  “哦,妈妈,刚才黄色的那件就很好。”
  “可黄色的那件,你们第一次跳舞的时候,你就穿着它。还是来试下我手上这条浅粉红的吧,更衬得你肌肤白皙。”
  玛丽她们看到母亲这样,深感无力,又劝阻不得。
  伊丽莎白待柯林斯先生有些冷淡,只能说勉强维持礼貌。但这在柯林斯先生看来,完全是小姐在故作矜持的缘故。
  他对伊丽莎白更加热情了,她给他缠得没法,就说要去卢卡斯家,“我之前与夏绿蒂约好了,一同做针线的。”
  “哦,卢卡斯一家可真是好人,上次菲利普府上晚餐时,卢卡斯爵士诚挚的多次邀我去他们家中做客。虽说若是不提前通知,我就冒冒失失上门不太好,但是伊丽莎白小姐现在一定要去,我还是必须陪同的,仅管这么做有些鲁莽。”
  伊丽莎白只好带着柯林斯先生,一同去卢卡斯家。
   
  第19章 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尼日斐花园的舞会(上)
  星期二,在班内特太太的殷切盼望中总算到了。
  尼日斐花园的主人请了很多客人,连军官们都到了一大半。
  彬格莱先生第一场舞是与彬格莱小姐跳的,第二场邀请赫斯脱太太,二场舞一结束,他就在人群中望来望去,寻找简的身影。
  简现在理智上知道应该远离他,可又真切希望看到他。当彬格莱先生走过来向她邀舞,她拒绝不了,点头答应了。
  伊丽莎白更苦逼,在班内特太太的压迫下,她不得不跟柯林斯先生跳了头二场舞,那是两场活受罪的跳舞。柯林斯先生又呆笨又刻板,只知道道歉,却不知道小心一些,往往脚步弄错了自己还不知道。他真是个十足叫人讨厌的舞伴,使她丢尽了脸,受尽了罪。
  达西先生远远望着,看到这一幕,发现上次在麦里屯遇见班内特家小姐们时,这男子也是站在伊丽莎白身边。
  他问边上的卢卡斯太太:“那位先生,之前没见过,你知道他是谁吗?”
  卢卡斯太太突然听到达西先生主动跟她说话,受宠若惊。“哦,达西先生!那位先生啊,我当然知道,他姓柯林斯,是班内特家的亲戚。”
  达西先生很难得的向她笑了笑,用眼神鼓励她继续说下去。
  卢卡斯太太于是把她所知道的柯林斯先生的老底都掏了出来,包括他将继承班内特家的土地,以及他计划想要来浪博恩娶一位妻子的事。
  音乐一结束,伊丽莎白便迫不及待的离开了舞池,走到夏绿蒂那儿。柯林斯先生也跟了过去,她看到他还打算继续邀请她,实在无法忍耐下去了,把夏绿蒂小姐往身前一拉,说道:“柯林斯先生,我们都跳了两场舞了。让其他小姐空坐着,可不是正直的绅士该做的事。”
  提到这个,柯林斯先生表示非常赞同,于是他向夏绿蒂小姐行了一礼。待他们走开,伊丽莎白长长地呼出了口气。
  这时候突然听到达西先生叫她,“伊丽莎白小姐,请赏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