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莫倚西阑锁清秋-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诺将我让到前面,指着老人道:“姐姐,这位是司农署的卢大人,其余几位是卢大人的学生。”

    正待和卢大人打招呼,卢大人却已先行一步:“圣女‘梯田’之思,甚为巧妙,不愧是国师大人的弟子。”

    闻言,我只得讪笑:“大人过奖,清秋也不过是听一位老人说起过此法,他在自家试过,却未曾得以广泛施行,如今,便要有劳大人了。”

    说起这些,卢大人似乎很为兴奋,当下便要与我深谈梯田之事,子诺微笑着轻轻摇了摇头,却也举步跟了上来。

    树下搭着一顶小帐篷,旁边摆着一张矮桌,桌上压了好几张图纸。卢大人移开镇纸,将图纸递到我面前,正是几份修筑梯田的草图,画得虽然简单,但如何因地势修筑、如何蓄水排水等等皆是一清二楚。结合在谷中所见和脑中残余的一点模糊的地理知识以及金雀国的水热状况,卢大人的计划基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自己好歹曾经在梯田里劳作过,便把所见到过的样子和小甜爹嘱咐过的一些话一一和卢大人说了,只说都是那位老人告知的。

    卢大人将我所说的记下,便又对着图纸和山坡沉思起来。知道的,都说了,接下来关于修筑梯田之事,我也帮不上什么忙了,子诺领着我回山谷。

    子诺在前面领路,鞋子在山间沾了不少粘土。山风习来,吹起子诺头上深蓝色的发带,这才发现这些日子以来,子诺已黑瘦了一些。我也深知山间条件艰苦,子诺在此主持大局这么长时间,费神又费力,辛苦是自然的。若不是他自小便未享受过什么锦衣玉食,换了其他皇子,能吃得了这些苦吗?

    心中祈祷着自此以后子诺能事事顺意、幸福快乐,可作为国之储君,这又岂是能够轻易实现的?

    加快脚步与子诺并肩而行,伸手从子诺头上拿下刚刚被风吹来的一片草叶,轻声道:“若是大局将定,你还是早些回去吧,不然呆在祁州也行,看你都瘦了。”

    子诺扭头看我,眼里盛满了笑意:“姐姐,且不说此处对父皇而言意义非常,这,亦是子诺送给姐姐的礼物。昔时听姐姐说起心中的理想家园,子诺虽也觉得好,但对那时的我们来说太过遥远,而今我大权在握,定要从此处开始,建一片人间乐地给姐姐。”

    那时,我们失去了幸福的小院,失去了姨娘,在庆王府中相依为命,谈及未来想要的生活时,心中本想着要有不尽的华衣美食、要纸醉金迷的腐败一番,说出口的却是世外桃源的宁谧平和,只因内心深处最感幸福的时光始终是在那门口有老槐树、院内有姨娘和子诺的小院。

    初到山谷时涌起的念头再度升起,不由问子诺:“子诺觉得此生最幸福的是什么时候?”

    子诺垂眸,良久才道:“初时也以为最幸福的莫过于在五柳巷中的日子,后来又认为在庆王府与姐姐相依为命也是幸福,再后来,姐姐能在最后关头醒来,才发觉那才是有生以来最为幸福的时刻。”

    看着子诺微微扬起的嘴角,只觉子诺比我会感恩生活多了,眼见而今子诺苦尽甘来,由衷的欣喜:“来日方长,子诺日后定还能收获更多的幸福。”

    子诺含笑看我,那灿烂的笑容竟比天上的太阳还要耀眼:“有姐姐,子诺就会幸福。”

    回到谷中,说出去看风景的甘霖还未回来。饮下箬笙送上来的解暑汤,略略休息一阵,又与子诺一道出门看望谷中未来的主人们。

    沿路走来,一排排屋檐下坐着三三两两的老人在闲聊,力壮的妇女们则忙着摆弄吃食,看着她们将吃食一一放进大桶,而后挑着往山上走去,心下一片了然,必是给劳作的士兵和她们的丈夫送饭去了。

    东边的小湖里,供人们洗衣服的那头,有好些小孩正在水里嬉闹,水很浅,倒也不用太过担心。望着周围的其乐融融,待一切归位之后,这里会更加和美吧。

    与子诺在湖边的树荫下坐下,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微微的晃动。

    “子诺,我想留在这里。”这便是我初到山谷时产生的念头。

    子诺偏头看我,沉吟不语,眸光中有诧异,也有明了,终变成怅然一笑:“姐姐的要求本在我意料之中,却还是总想着姐姐会陪我回宫,不让我孤单一人。”

    “那个皇宫,日后的主人便是你,而姐姐,终究不是属于那里。”真正想留在这里的原因是什么,我不愿去想,但自己与金雀国的皇宫的确不应有太多的交集,即便子诺留我在曦阳宫中金雀王不置一词,但朝臣与百姓的心中如何想却是不得不考虑的,子诺再不是我一个人的子诺弟弟,而是金雀国未来的国君。

    眼见着子诺神色黯淡,心中不是没有愧疚,想着听到的一些流言蜚语,又还是压了下来。他日后要面对的,怕是比这更多吧。

    “姐姐不回宫,父皇会同意吗?”子诺问。

    微微一笑,叹道:“国君不过是用我与邵元为你造势,我若以你之名留在此地与玄英移民一起生活,他怕是求之不得。”

    子诺苦笑:“原来姐姐早就想好了。”

    是啊,早就想好了。“不论姐姐人在哪里,始终都是与你站在一起的。”以子诺之名留在这里,不仅能让子诺的爱民形象更深入人心,也能帮子诺减少蜚短流长,还能……

    子诺虽是不大乐意,却还是一面将我的奏表送入翰月城,一面派了人在谷中选址帮我建房。金雀王的回复很快,不到半个月便有人才来宣旨,令摄政皇子尽快择日回宫,圣女与司农署卢大人留守谷中接手剩下诸事。谷中居民听闻日后圣女将替摄政皇子留在此地照拂他们,甚为高兴,都道有圣女在此,即便摄政皇子走了,日后的生活也还有保障。只因如今谷中诸事皆还未上正轨,所有用度都由金雀国库所出,要到明年春天谷中居民才能开始耕作,秋收以后才能自食其力,原先怕摄政皇子走后各级官员会押扣缩减他们的用度,若有圣女留在此地便不用担心了。

    七月二十,我在谷中的的房屋终于建好,外表看上去与其他民房没什么显著差别,内里却全由子诺设计,极尽舒适大方,最得我心的是子诺特意命人修筑了一方水池,供我游水洗浴之用,冬天还可在屋外生火,为水池加温,想得甚是周到。

    新居落成之日,也是子诺启程回宫之日。谷中居民齐聚路口为子诺送行,由他们自行推选出来的谷主领人抬着一块用红布盖着的石碑放到子诺面前。谷主揭开红布,石碑上深刻着“秋阳谷”三个大字。

    “殿下,我等感念殿下恩德,冒昧用殿下与圣女的名讳为此谷取名,请殿下勿要怪罪,还望殿下离去前能在此碑上题名。”谷主在石碑旁颤巍巍的跪下,朝子诺叩首,谷中其他居民也先后跪下。

    子诺将谷主扶起来,蹲下身,手指轻轻在“秋阳谷”三个字上来回抚摸,神情别样的温柔。侍从端过纸笔,欲让子诺在纸上题字,再给人刻到石碑上去,子诺却轻轻推开,让他把纸笔先拿给我。

    “姐姐,碑上亦有你的名。”子诺扬眉浅笑。

    让我也写上自己的名字吗?开玩笑!再说,“殿下,你知我不擅书法。”就我那如同毛毛虫的字,怎能见人?

    甘霖在一旁轻笑出声,子诺却仍是坚持:“姐姐,这是我的愿望。”

    想起子诺说这里是他送给我的礼物,而今他又要一个人独自回宫,心中百味陈杂,若他希望这里能留下我们共同的印记,终是不再推迟,接过笔,以前所未有的诚挚,认真的写下“尹清秋”三字。写完细细一看,比平常写得还是要好了很多。

    子诺命侍从把纸笔端过去,却只拿起了我刚刚写的那张纸。子诺捧着纸张,轻轻吹干墨迹,把纸贴在了石碑的左下角。

    我不明所以,甘霖却道:“这两年,他的功力倒是长进了许多。”

    甘霖话音刚落,子诺便已伸出右手的食指沿着我的字迹在纸面上,不,应该说是石碑上游移开来,石屑纷纷掉落,惊呆了围观的众人。

    原来子诺要亲手将名字写在石碑上,原来他的功力真已长进许多,原来这“秋阳谷”对他竟是这般的意义非常……

    揭下那张薄纸,纸依然完好如初,但“尹清秋”三字已深深的刻在了石碑之上,是我那有些笨拙的笔迹。子诺吹掉手上的石屑,又挨着“尹清秋”写下“落阳”二字,与“尹清秋”相比,端的是行云流水俊秀隽永。

    子诺写完,侍从递过手巾给子诺擦手,那谷主已是感动得热泪盈眶,语不成句:“殿下……”

    子诺拍拍谷主手背,温声道:“谷主可带着众人在此安心度日,落阳有空便会来此看望大家。”

    闻言,谷主更是颤抖得厉害,花白的胡须也在下巴上抖动:“殿下……大恩……”

    见时辰不早,子诺又安慰鼓励众人几句,便起身离开,我本欲与甘霖送子诺至祁州城,却被子诺拒绝。

    谷外新辟的从秋阳谷通往祁州的道上,子诺低头看我,声音轻柔而坚定:“中秋之时,子诺定来看姐姐。”

    此时距中秋不过二十余日,子诺在宫中定是呆不了几日又得匆忙赶来,来来回回又将是一番辛苦。我摇头拒绝,子诺却不发一言的翻身上马,复又回头一笑,终是扬鞭与众侍卫飞奔而去。

    与甘霖和箬笙回到谷中,谷主正指挥着众人将石碑埋到山谷的入口处,石碑的左下角又多了一行字:圣历三百七十九年七月二十。这些玄英移民,也开始用金雀国的历法了,也是把自己当成金雀国的子民了吧。

    见到我,众人又要行礼,被我先一步拦下。举步欲走,却见甘霖站立着不动,目光紧紧盯着那块石碑,脸上神色莫辩。看着甘霖的样子,心头隐隐有些不安,却又说不清这不安来自何处,只得陪甘霖站着,待甘霖轻唤一声:“走吧。”这才离开。

    再看甘霖,又已恢复成往日的模样。那块石碑,勾起了他的什么往事吗?

正文 第126章

    子诺一走,留在秋阳谷中的人也少了很多,连垦荒的玄英国士兵也只剩下了两千人,其余的都被带到别处去了。好在从祁州来的五千军士还在,一边不辞劳苦的垦荒,一边忠心耿耿的看守俘虏和守护秋阳谷的安全。

    “圣女请看。”卢大人将我带到山坡之上,此处的梯田已经初具规模,由上往下,只看得到一道道整齐的田埂,三方人马每日劳作,成效显著。唯一不慎协调的,是玄英国士兵脚上叮当作响的铁链。虽然觉得这样做不太人道,为了安全,自己也只多看了几眼,并未发表什么意见。

    “依大人看,还需多久方能完成?”明年春天就要开始耕种了。

    卢大人摸了摸下巴上为数不多的几缕胡须,沉吟道:“全部开出尚需近一个月的时间,但之后要为泥田灌水、施肥之类,把这方土改造成适合稻禾生长的土,却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望着卢大人沾了好些尘土脸,心下有一些感佩:“看来,卢大人还要辛苦好长一段时间了。”

    卢大人呵呵一笑,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面上有微微的得色:“我金雀国的子民日益增多,田地却不见涨,若这梯田也能种出好的稻米,倒是解决了一大难题,亦是金雀百姓之福,届时,我亦能在史书上或是百姓口中留下一笔了。”

    到了明年秋天验收成果之后,梯田也定会在其他山区推广,卢大人到时又有得辛苦了。

    回到谷中,已是黄昏。好些人家的房顶上已飘着缕缕炊烟,垂髫的稚子在道旁追逐嬉戏。

    “箬笙,这些日子你还习惯吧?”停下脚步问箬笙,却见她正望着一个在树下睡觉的小男孩摇头微笑,听见我问话,赶紧答道:“岂止是习惯,还真是喜欢得紧,难怪圣女都不想回宫了。”

    “喜欢就好。”箬笙在宫中呆了十多年,不像我。

    进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屋里,感觉说不出的温馨。除了甘霖和箬笙,子诺还另外留了两名侍女和八名侍卫给我,平常在谷中走走,叫上甘霖和箬笙就够了,其余的人,一概留在了家里。

    碧琼碧瑶各捧上一盆清水给我和甘霖净手,席间,已陆续端上一些菜肴。

    “圣女出去了这几个时辰,怕您回来饿,就先准备上了。”碧琼见我盯着桌上,解释着说。

    子诺留下的,还真都是些玲珑贴心的人儿。

    卧房与浴池之间,有一道门相通。泡完澡出来,一身清爽的回到房间,箬笙取过一条干帕子帮我擦头发上的水。微闭着眼,享受着箬笙的手指在头皮上轻柔的按压,只觉得浑身舒畅。这样的日子够安逸舒适了吧?心底却始终有着一抹空落落的恐慌。

    山间的夜,凉如水。一弯残月挂在树梢,已经后半夜了,人还在床上翻来覆去谁不安稳,隐约听到外面的鸡鸣声才昏昏睡去。

    “今天怎么起得这么晚?”吃罢早饭,准确点说,是早中饭,甘霖在庭中问我。

    放下手中才拿起的一卷书,长长的叹了口气:“不过是自己的生活没有了追求,时时无聊罢了。”

    “是你自己要留在这里的。”

    无力的趴在桌子上:“是啊,此处至少比宫中自由。”

    甘霖沉默了一会儿才道:“要不,把初宸和小婉接来?”

    “也好。”有了初宸在身边闹,心里总会踏实一点。

    无聊时,又开始在谷中转悠。

    几个小孩手里不知拿着什么东西,鬼鬼祟祟的朝山上行去。

    与甘霖对视一眼,贼贼一笑,小心翼翼的跟在了他们身后,却见他们慢慢的到了正在树下休息的玄英士兵跟前。

    “阿松哥,这是我娘做的黍米团子,里面还放了好些豆子呢。”领头的男孩奉出几个用什么叶子包着的团,“你上次说想吃团子,我娘今天做了,让捎几个给你们。”他面前的年轻士兵黝黑的脸上泛起一丝不明显的红。

    “多谢二虎了。”被唤为“阿松哥”的士兵站起身来,从二虎手中接过团子,分给身边另外几个士兵,移动脚步时铁链在地上发出磨着草叶的沙沙声,二虎的眼盯着那条铁链,眼眶微红。

    看到此景,悄悄拉过甘霖,躲在离得远一点的树后。

    秋阳谷中的居民是玄英国人,被俘的士兵也是玄英国人,他们有着共同的家乡,有着共同的习俗,他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金雀王的伟大理想怕是没那么容易实现呢。看刚才的情景,这些日子,那些士兵和谷中的居民想来已经很是熟悉了,这样下去,事情究竟会如何发展?

    见我面露忧色,甘霖脸上也有一丝沉重,我能想到的,他也想到了吧。

    悄然下了山,回到家里,心中仍在不断的盘算着要怎样才能牢牢栓住谷中玄英移民的心,怎样才能让他们不因那些被俘虏的士兵而对金雀国有所埋怨。而心中最为忧惧的是,害怕这本就是玄英国深谋远虑的一个让金雀国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圈套。

    定是自己太无聊了,所以看到一点事情就开始天马行空的乱想。

    为了以防万一,自己终是端起了所谓圣女的职责,每日携着甘霖和箬笙在谷中走访各家各户,了解一下他们的家庭情况,也多多了解了一些玄英南部的一些风土人情,时不时带着些小吃食什么的上山慰问辛苦劳作的玄英士兵,安稳他们的情绪,并让军营中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且只要他们交了农具回到营中就尽量把脚镣打开,不用整日的拖着走来走去。

    自己此举并非全是为了金雀国,更重要的是,子诺说这里是他送给我的礼物,是我们曾经的梦想,我不能让它有某天会毁于一旦的隐患。只是如此一来,谷中居民对我更为拥护,原本有些害怕我与众不同的发色和瞳眸的小孩,见我去过他们家几次,对我也热络起来。

    转眼中秋将至,祁州城内派人又送来许多吃食用品,各家各户欢天喜地的排着队领取,我与甘霖站在一旁静静的观看。

    “圣女姑姑,祁州城好玩吗?”随爹娘领完东西的小萍跑到我跟前扬起小脸问。这些孩子在祁州城外住了些日子,难道都没有进过城吗?

    怎么说呢,在一个小孩眼中,什么样才是好玩?自己的童年已经过去得太久,孩童的心思不是很能明了。“待我问过那边的大人再告诉你吧。”祁州城自己也逛过几次,但大人眼里看到的东西和小孩眼里看到的又怎会一样?不过,热闹和新奇总是小孩会喜欢的。

    将物品分发完毕,书记官一一登记在册。走到负责秋阳谷用度的佟知事跟前问道:“佟知事,那祁州城中什么时候有热闹可瞧?”

    佟知事问过了身旁的书记官才道:“回圣女,近日中秋之夜城中有灯会,可热闹一番。平日,每月逢一之日的互市也甚为热闹。”

    “多谢知事了。”这才把佟知事的话一一对侯在一边的小萍说了,小雨不知从何处跑了出来,眨着大眼睛道:“灯会吗?以前也有看过,有好多漂亮的花灯呢。”

    小雨个子小,嗓门却清脆得紧,她一出声,马上又围过来几个孩子,叽叽喳喳:

    “什么花灯啊?”

    “我要看花灯。”

    “我也要。”

    ……

    这下可好,几乎谷中所有的孩子都聚集在了一起,吵吵嚷嚷着要看花灯,他们的爹娘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带回了家中。

    秋阳谷距祁州城四十余里,这些孩子想去城中,又岂是易事?心里,却又默默盘算上了。

    照例去山上看了看梯田的进展情况,休息之时又与士兵们聊了几句,从他们言语中不难听出思念亲人之意,但他们在金雀国还需呆三年,这是协议,是他们侵扰他国边境的代价。

    话是如此,可若能做点什么寥慰他们的思想之情,是否能让他们更加安分的在金雀呆满三年?

    中秋终是到了,这是离开庆王府后真正过的第一个中秋,掐指算算,已是第四个年头了。原来时间过得这般快。

    箬笙帮我梳妆完毕,又端上一碗面条,见我疑惑,笑道:“长寿面。”

    “哦。”这才接过筷子慢慢吃了起来,吃着吃着,便为面汤里加了点佐料。庆王府里,每日领着厨房的饭食,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