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三国之攸悠我心-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值得曹操感激的那个人,并不是他啊!曹操温言细语的对象,荀彧满怀欣喜看到苏醒的对象,并不是他啊!尽管外皮是一个,但瓤子却是两样啊!

    荀攸突然觉得,占据别人的身体乃至别人的功劳,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事情……

    就在这种纠结的念头之中,荀攸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两天,并迎来了他穿越后要见的第三个人。

    小剧场:

    荀攸:居然能为了曹操去挡下妖术!您真是太有牺牲精神了!

    本尊:……

    荀攸:请问您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本尊:……

    荀攸:是想到曹操的雄才大略,还是想到他与你的惺惺相惜,还是说什么都没有想,只凭着本能就冲了上去?

    本尊:(痛苦地)不,不是那样的!那是凑巧!那只是凑巧!

    荀攸:啊?

    本尊:我只是凑巧站在那里,凑巧那个妖术砸歪了而已……

    荀攸:………………

    荀攸:……我怎么觉得,这个理由比刻意去挡的还要苦逼呢?……

第 3 章

    3、

    荀攸其实有猜过,猜他第三个见到的人是郭嘉。不过事实告诉他,他猜错了。

    也许因为身体只是失了灵魂,没有受别的伤,一旦灵魂归位,恢复得就很快。荀攸休息了一两天,就可以下地走动了,精神好的时候还能坐着看看书。但他婉言谢绝了亲兵要拿些书给他解闷的好意,这时候没有纸,一捆捆竹简沉得要死,更别提竹简上写的那些繁体字了,他一个字都不认识,坑爹呢?

    期间荀彧又来探望了他一次,看他精神好,便随便说了点曹军的近况,又谈论了些其他诸侯的情况。最近曹操很忙,收编了三十万俘虏,当然要忙,忙于整军,忙于训练,忙于处理青州的各种事务,不过这种忙是让人高兴的,因为一切事务都在欣欣向荣。

    荀攸之前终于从那名叫李银的亲兵嘴里套出了话,得知原本的荀攸是叫荀彧叔叔的,到了曹营,大家都是平辈论交,荀攸便改口,以官职相称了。荀彧现在的官职是司马,便叫他司马——虽然荀攸这么叫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在叫司马懿——以后等他做了尚书令,自然就该叫令君。

    荀攸见的第三个人是曹操的长子。

    这天他正躺在床上望着棚顶发呆,李银走进来报:“军师,大公子来了。”

    大公子?荀攸呆了十秒钟,才反应过来这该是曹操的大儿子曹昂。

    他连忙坐起来,道:“请。”

    既是和曹操平辈论交,对曹操的儿子就算长辈,应对应该不吃力,也就不用太紧张。另外荀攸穿越了这几天,自觉对古人的生活越来越适应了,也就多了几分从容不迫。

    听得脚步声响,门被推开,曹昂大步走了进来。

    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五官端正,眉目英挺,看起来比他父亲长得帅气。手里拿着个小匣子,进来就放在桌上。

    荀攸忙道:“大公子请坐。”

    曹昂本是一脸笑意,听到荀攸的话,眼睛奇怪地睁圆:“先生一向叫我子修的,怎么突然改口了?”

    “啊,是啊,子修……”荀攸大汗:我不是不想叫你的字,而是不记得你的字叫什么了……

    曹昂倒没多想,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给先生带了最喜欢吃的甜糕,您不妨尝一尝呢。”说着把另一手提着的食盒也放在了案上。

    本尊居然喜欢吃甜糕么?荀攸苦脸,他可是最讨厌吃甜食的。

    对于曹操这个长子,荀攸的印象很有限。只记得他是为了保护曹操,年纪轻轻就战死在宛城。因为那场败仗的起源是曹操勾搭张绣的婶子,实在太有个性,让人想忘都忘不了……

    假如曹昂没死,后来继承曹操王位的就该是他,而不是曹丕了。

    不过历史哪有那么多假如。

    “先生身体康复,真是太好了。”曹昂笑眯眯地说道,他举手投足都显得少年老成,但是一笑立刻泄了底,圆鼓鼓的脸儿像个包子,让人看了就想捏。

    荀攸从第一眼就喜欢上他了,懂事又可爱的少年,谁不喜欢呀。

    微笑回答道:“让大家担心了,我已经没事了。”

    “郭祭酒昨儿还在向我抱怨,说先生这一病,他总算知道那些军务有多烦。要不是忙得抽不开身,他早就来探望您了。”曹昂顿了顿,大约是觉得自己多嘴,又忙着解释:“不过您不用担心,我们也会去给他帮忙的……”

    鬼才郭嘉……恩,这人在历史上的确不像兢兢业业的老实员工。荀攸揣测,莫非原本荀攸和郭嘉的合作模式,是一人做细务,一人……看热闹?

    他既然病了,原本他的工作都丢给郭嘉做,当然会觉得吃不消。

    这么想着还真有点同情郭嘉,可同时又有点幸灾乐祸——荀攸不确定这是不是本尊的残存念头在作祟。

    曹昂忽然想起了正事,伸手拍了拍桌案上的小匣子:“先生,您之前托我保管的东西,我拿来了。”

    哎?这又是哪一出?

    见荀攸露出困惑的表情,曹昂好像早就料到他会如此,解释道:“打仗之前您临时找到我,要我帮您保管这件东西,还说是您可能会不记得,让我给您送来……呵呵,一切都说中了呢。”

    荀攸再次意外地看向那个匣子,这么说,这东西是本尊留下来……留给他的?

    难道本尊早就预料到会有穿越的事情发生?

    搞什么啊,这么神棍!

    嘴里不由自主地问:“里面装了什么?”

    曹昂摇头:“您之前只说让我保管,可没说让我拆……您要知道,自己拆开就是了。”大约也觉得这事很怪异,他打量着荀攸的表情,试探地问:“或者……我帮您拆开?”

    毕竟是个少年,面对神神秘秘的事,很难不好奇。

    荀攸立刻果断拒绝:“不用了,我自己来就好。”原本的荀攸把东西交给曹昂保管,而不是交给曹操、荀彧或者郭嘉,显然是看中了曹昂的年少单纯,也就肯定不想让外人看见里面的东西。他当然也要按照本尊的意思来。

    曹昂聪明懂事,见荀攸这样说,便也不再提了。又闲谈了一阵,告辞离开。

    荀攸把李银等亲兵也支开,披衣服下了床,来到桌案前,推开装了甜糕的食盒,把那个小匣子拿在手里,仔细端详。

    匣子不大,棕色漆面,刻着简单的花纹。上面没有锁,只有两张小小的封条,交叉着贴在匣口。

    荀攸小心地将封条揭去,掀开盒盖。

    “哎?”盒盖打开的瞬间,他不由得低呼出声。

    里面躺着一只黄色的铜制的鸟,那鸟儿长得像只雀……

    哦不,这个,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铜雀”?

    荀攸完全懵了。

    他记得曹操在打败了袁绍以后,曾经从地下挖出过一只铜雀,他因此建了一座什么铜雀台。可是铜雀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还是本尊特意留给他的?

    荀攸百思不得其解,伸手握住铜雀,想要拿起来观察。

    手指触摸到铜雀的瞬间,铜雀瞬间爆发出了黄色的光!

    身体像触电一样猛地一颤,眼前一震缭乱,记忆如潮水般涌向脑海,无数往事的碎片冲击着神经,剧烈的疼痛让他几乎窒息。

    荀攸立刻想要松手,但铜雀上好像有种力量紧紧地吸附着他,让他无法挣脱。

    痛……好痛……感觉神经都要被记忆的浪潮震断,神智却无比清醒而敏锐。无法逃避,无法麻痹,因而就更痛。他另一只手紧紧捂住头,咬牙不让自己呻吟出声。

    铜雀上的黄光也越来越亮,亮得刺眼,他被迫闭上眼,渐渐地耳边只剩下嗡嗡的杂音,觉得整个人都要漂浮起来了。

    仿佛只过了几秒钟,又仿佛几个世纪一样漫长。

    忽然,冲击蓦地停止,吸引着他的力量消失,他手猛地一松,后退两步,随即控制不住地跌坐在地上。

    铜雀身上的黄光也骤然消退,冷冰冰地躺在原处,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荀攸剧烈地喘息着。全身大汗淋漓,像从水里捞起来似的。太阳穴还在一跳一跳地疼,但是思路却开始无比清晰。

    他全都记起来了,这个身体原本的主人学过什么,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他全部都记起来了。

    虽然让人无法置信,但这就是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实。

    但是那种感觉又不同于融合……他并不是和本尊相融合,变成了一个人,而只是被人强行灌输了记忆而已,那种感觉就像是得到了一个庞大的资料库,他只是查阅资料的阅读者,一切都只是他的知识,而不是他的人生。

    他感受不到那个人的喜怒哀乐,只能看到他短暂一生留下的残影。

    原本的那个荀攸,是真真正正的不存在了。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荀攸。就像史书中的那个荀攸一样,人们可以看到他做的一切,却永远摸不到他这个人。他沉默,神秘,消散在历史罅隙中,留了一页空白。

    如今的情况……算不算是历史那令人震惊的轮回……

    荀攸茫然地坐着,撑在地上的双手握紧成拳。

    留下这些记忆,那个人到底想要他做什么?想要他这个后来的穿越者做什么?

    辅助曹操吗?改变历史吗?或者是他根本就不操心,只是把资料库交出来,让后来人自己闯荡,自己选择?

    一种无可名状的责任感沉沉地压在了荀攸的心上。直到这一刻,他好像才真正明白,穿越成名人意味着什么……

    ……现在不是流行种田吗?为啥他不能穿成个草头百姓啊喂!

    如果他能像小沈阳一样,高唱一句“江湖危险快点跑”就好了。只可惜,他向来是个有责任心,有正义感的正直好青年,他要接受苦逼的宿命和前人的期待,在这个世界活得成功。

    想到这里,荀攸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

    望着桌上的铜雀,他默默发誓:从今天起,做一个快乐的人……当然,开心重要,输赢更重要!

    三国的世界,劳资来了!

    ……但是也不用来得这么快吧?三天后就要开军事会议?

第 4 章

    站在阳光下,荀攸深吸了一口气。 

    少了两千年污染的天空澄澈晴明,暖洋洋的日光照在身上,让他舒服地眯起眼睛。

    在那间小屋里整整窝了五天,他觉得全身都要长毛了,此刻正像一只发霉的甜糕,正贪婪地在阳光下消毒杀菌。

    之所以会想到甜糕,是因为这五天荀攸实在吃了太多甜糕,吃得他都想吐。真不明白本尊为什么会喜欢那种甜甜腻腻的东西,自从曹昂给他送的甜糕,在他不愿拂逆少年的好意而吃个干净之后,曹操、荀彧、郭嘉,乃至夏侯惇他们,都纷纷给他送来了甜糕……于礼,不能不吃曹操送的,于亲,不能不吃荀彧送的,于友,不能不吃郭嘉送的,出于一视同仁,又必须要吃夏侯惇送的……

    所以,如果他再不好起来,他就要被甜糕生生逼疯了!

    荀攸使劲摇摇头,把甜糕的影子从脑海中扫地出门。

    为了参加今天的军事会议,也是为了向大家证明,他已经好了,真的不用再送甜糕来慰问他了,荀攸特意把自己梳洗打扮得精神些。捡了一件雪青色的深衣,把衣襟和袖口整理得平整,将进贤冠擦拭干净,端端正正戴在头上,最后再穿上方口的鞋子。都弄好了之后还对着铜镜照了半天。比较令人郁闷的是,这年头铜镜映人的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荀攸背对着光线调整了半天角度,只看出来铜镜里面有两只眼睛,一张嘴,什么比例俊不俊俏则完全看不出……

    荀攸暗下决心,今晚再洗脸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模样。

    其实荀氏族人长得应该不会差,这点只要看荀彧就知道了,都是相近的基因,荀攸倒是不担心自己长成个丑八怪。

    男人长得好看歹看有什么所谓,只要能见人就行。

    简单吃了点东西,也没骑马坐车,徒步向曹操的府邸走去。

    刚到府门口,便听到有人在背后叫他:“公达!”

    荀攸一回头,便瞥见了一抹银红色,还没等他看清来人的脸,那人已经快步走上来,张开双臂毫不客气地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出乎意外地被抱住,荀攸立脚不牢,往后退了一步才控制住身体的平衡,不由得苦笑。拍了拍对方的肩说道:“奉孝……松手,各位同僚们都要来了。”

    虽然很感动于郭嘉的热情,但是也不用在众目睽睽下来一个西式拥抱做见面礼吧?到底他和郭嘉谁是穿越的啊?

    “怕什么,在长文(陈群)眼里我的罪状已经够多了,不差多加一条。”郭嘉松开手,无视周围看热闹的小兵和恰好从他们身边走过,正缩着头偷笑的典韦,上下打量荀攸,确定他气色很好以后,一把扯住他的袖子,拖着就往台阶上走:“我就对文若说么,你肯定没事,你肯定会比我活得长,所谓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

    “喂!”荀攸抗议,“怎么看也是你比较祸害一点。”心中却蓦地一惊,惊于郭嘉随口的玩笑却预测到的事实。他只是无意说说,还是有神奇的直觉?

    乌鸦嘴什么的,有时候真是太不可爱了。

    郭嘉笑道:“别人不知道荀公达,我可知道你有多祸害。”他神秘地压低声音:“比如你和元常(钟繇)下棋,明明棋力比他高得多,却总只赢他一两子,让他觉得有希望追上你,便会一次次地找你下棋……我说得对也不对?”

    荀攸正色:“怎有这事?我对元常向来坦诚。”

    郭嘉望天:“元常那么老实,我可见不得你欺负老实人……”

    这是威胁,红果果的威胁!荀攸轻咳一声,举手投降了:“罢了,有什么伎俩能瞒过你的眼睛?只你可不许告诉元常。”

    “好,老规矩,一瓶佳酿换一个守口如瓶。”

    “饮酒伤身,你少喝些。”

    “就知道你这样讲。”郭嘉在门口一边脱去鞋子一边道,“可别学得像文若一样啰嗦,当心未老先衰。”

    荀攸好笑地看着屋里,荀彧已经到了,正在与夏侯惇交谈着什么,便道:“这话你可当着他面说。”

    郭嘉呵呵笑起来,摆着手道:“文若乃君子,君子如龙,龙的逆鳞可触不得。”

    这时荀彧已经看见他们,迎了上来:“公达,奉孝,你们来了,入座吧。”

    郭嘉与荀攸对视一眼,敛了笑容,一本正经地走到自己的坐席上。

    荀攸也找到自己的座位,提起袍角,跪坐在上面。

    最上面的位置是曹操的,曹操左手边是文臣,右手边是武将,文臣的位置依次是荀彧、荀攸、郭嘉,武将则是夏侯惇为首,下手是夏侯渊,曹仁等人。

    三国时期人们都是跪坐。盘膝而坐或者揽膝而坐,是非常失礼的行为,曹营的文人武士当然不会那样。不过跪坐的坐姿实在是非常累人的,若是没有锻炼过,坐半小时就会腰酸背痛。荀攸从坐下开始就在心里嘀咕,如果两千年后中国人都用这种坐姿,一定会大量减少无意义的政府会议,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其实对于这场会议,荀攸的心情还是很紧张的,但是获得了本尊的所有记忆之后,他已不是那个对战争一无所知的小废柴了。既然已经得到主角的金手指,若还不在神州大地上多点几块石头变成金,岂不是太浪费,太窝囊?他要扮演好荀攸这个角色,像真正的谋士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自从黄巾起义之后,大汉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中。十常侍乱政,引来董卓入京诛杀十常侍,然而董卓入京后,贪婪残暴,为祸比十常侍更烈。曹操试图刺杀董卓,没有成功,于是孤身逃出京城,跑到老家招募了亲族和勇士,发出矫诏和檄文,号召天下诸侯会盟讨董。由此引来了十八路诸侯“虎牢关战吕布”的盛举。董卓为了避盟军锋芒,强迫小皇帝把都城从洛阳迁到了长安。曹操本来想要诸侯乘胜追击,但是诸侯各怀心思,先内斗了起来,曹操只得引军离去,来到了青州——这便是到今天为止曹操的履历。

    荀攸一边在脑海中梳理着这段历史,一边想着这之后曹操做了什么?没有印象了……他对三国的历史实在说不上多精通,记忆都是跳跃性的,只记得曹操早期有个濮阳之战,但好像不是这个时候打的?吕布还在长安呢,应该没时间跑到濮阳来与曹操打仗。

    荀攸手指藏在袖子里掐着掌心,决定不管历史是什么样了,他怎么想的就说怎么说吧。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曹操走了进来。

    大家齐齐拱手行礼,曹操点头,来到他的位置坐下。

    开会的模式,古往今来都是一样。首先由领导发表开场白,然后员工发言,然后另一个员工发表不同意见,然后领导总结……

    不过,曹操的开场白非常简洁,直入正题:“董卓死了。”

    “什么?”在座的众人全都一惊,连荀攸也惊异地睁大了眼睛。

    曹操道:“我今日刚得到的消息,司徒王允策反了吕布,吕布在受禅台刺杀董卓。尸体被扔到菜市口,百姓还在他尸身上点油灯,烧了几日才熄灭。”

    夏侯惇粗声粗气地说道:“老天开眼,除此国贼!”不少将领也喜笑颜开。

    “夏侯将军只怕高兴早了。”荀攸忍不住插口,“董卓死,长安该是一片混乱。若有野心者趁机夺权,陛下又要不得安宁。”

    说完了以后周围静了静,荀攸心里一阵打鼓:没说错话吧?这可是他穿越以来发表的第一个军事意见啊。

    偷眼打量身边人的表情,却见大家神色如常,刚才的沉默只是正常的停顿罢了。

    曹操对他赞许地点了点头,说道:“正如公达所言,因为杀了董卓,西凉军的李傕、郭汜、牛辅等人,和吕布他们混战,如今已有几十日了。尚不知结果。”

    啊对了,就是这样,就是因为这一场混战,吕布最终输了,才逃出了长安,跑来和曹操抢地盘。荀攸一下子理清了其中的脉络,心头兴奋,脱口而出道:“吕布必败……”

    “恩?公达为何这么说?”曹操立刻看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