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什么事了?”
“《那些年》审查没有通过!”
“…沃特?为什么?”
“边走边说!”
《那些年》这部电影不仅是许辉的心血之作,更是许辉工作室自主发行、制作的第一部电影,头炮很重要!
两人来到会议室,黄文、许亮正眉头紧锁的坐在椅子上,看到两人进来,点了点头。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非常典型的青春片,全篇很干净,洋溢着高中生清纯的生活,痛篇就只有两场吻戏,没有任何涉及到政治、h色的话题。
这样的电影居然没有通过?
总菊脑残了吗?
“审查意见是脏话太多,而且有教坏学生的嫌疑…”
陈法蓉叹了口气,将审查意见说给许辉。
“这些领导是不是脑子有病?看个电影就能教坏学生了?这不扯淡嘛!”
许辉有点怒了。
第十五章 修改的镜头
电影审查制度很坑爹,尤其是对于导演来说。
这玩意没有硬性指标,反正就是领导说了能通过,那就能通过。
而且,这玩意明显针对大陆导演。
杜琪风导演的《毒战》各种血腥残酷,居然一刀没剪,国内导演想拍点真实性的东西,对不起,没戏!
《无人区》审了好几年,最后出了个阉割版的。
曹宝平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光荣的愤怒》,因为涉及到了农村村霸,审查一直没有通过,曹导就各种修改,然后,02年,政策变了,要求打击村霸,《光荣的愤怒》顺利过审…
《风声》并没有因残暴血腥的受刑镜头被禁放,《让子弹飞》中多处的隐喻和指向其实观众也都看得明白,还有类似1997年版《泰坦尼克号》中多处大胆的露点镜头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银幕上。
毫无规章可言!
在一个禁语的时代,导演只能去做伊索,说着一个又一个寓言,期待有人能够解密…
“算了,许辉,你跟他们较啥劲。”
黄文拍了拍许辉的肩膀,安慰了几句,然后看向陈法蓉:“上头有没有说哪几项触及到了敏感点?”
“首先,领导觉得电影国语夸大了大学生活的颓废…”
陈法蓉清了清嗓子,将领导的整改意见传达出来。
大概有两个镜头触及到了领导们的神经,上课打飞机是一个,许辉的室友在宿舍用瓶子接尿也算一个。
“…这违法了吗?”
许辉气的都快发抖了。
mmp,怪不得冯晓刚功成名就了,每次提到审查制度就一肚子火。
实在是太过坑爹!
“…要不我们联系演员,重拍一下,或者干脆把这两段镜头删了?”
黄文没有理会许辉,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先出去一下。”
这种感觉太憋屈了,许辉推开会议室大门,走了出去。
“…不用管他,让他自己冷静一下。”
“法蓉,咱们是不是跟上头结怨了?这镜头按说没什么敏感点啊。”
“谁让咱们许导桀骜不驯呢,让他参加春晚都不去!”
“要不,咱们想办法走走关系?”
……
许辉感到一种屈辱。
花费了半年拍出来的东西,居然被人说了涉h,禁止上映!
就好像一个扑街写手,好容易写了300万字的小说,因为某一个章节用词不当,然后整本书就被封了…
关键你还没地方说理。
你有无数的理由反驳这种做法的不恰当,可掌握权柄的家伙们根本不会在意你这只小蝼蚁。
除非这部《那些年》许辉不准备在内地放映,否则你就得按照总菊大爷们的吩咐做事,没有总菊颁给的龙标,电影就没法上映,这是常识。
“我肯定被阴了!”
坐在自己的办公室,许辉的眼神透过袅袅升起的烟雾,突然想通了什么。
“没道理原版的《那些年》这些镜头都保留了,换了我却被卡住!”
站起身,许辉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在办公室内随处走着。
“…难道是华艺?”
琢磨了半天,许辉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那些年》这部电影,华艺兄弟和光线都投了1500万,却被告知只能占据票房收益的百分之三十,至于发行权,不好意思,许辉工作室这次总览发行工作。
也就是说王家兄弟不可能享有任何的版权之类的收益。
花了一千五百万,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投资人待遇,换了谁,都会不爽。
许辉有理由怀疑王家兄弟。
“应该不会,我这个工作室,华艺有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他们坑我,最终受到影响的也有他们,这种自损八百的打法,典型的智障才会做,华艺不太可能会做这种事,那会是谁呢?”
再次拿出烟,抽了一根。
许辉拨通了王忠军的电话。
大概说了自己的情况,果然,电话那头的王忠军也很吃惊,他还是建议许辉按照总菊的要求整改。
作为国内最擅长跟总菊打交道的民营影视制作公司的老总,华艺没少跟电影审查部门打交道,自然知道一些特殊的通过审查的技巧。
第一步就是听话。
领导最讨厌的就是那些有才又有性格的下属。
作为下属,你可以平庸,你也可以是天才,但是,你必须要听话!
冯晓刚一开始不听话,拍了几部被封的电影,《永失我爱》就是其中的典型。
没办法,他收拢了自己的脾气,变得很乖、很听话,所以,之后他的电影几乎全都通过了审查。
“谢谢王总,我知道了!”
挂断电话,许辉之前的那股子屈辱感消失了。
也对,《活着》《风月》都能被禁,许辉算个屁!
跟前辈们一比较,许辉突然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至少,领导给了整改意见,而不是一刀封。
……
“我准备把这段打飞机的镜头改成看h书,许辉和井伯冉上课看黄书,然后被提问;至于那个对着瓶口撒尿的镜头,改成打游戏吧。”
半小时没到,许辉重新回到会议室。
三个人还在里面。
“嗯,修改成看黄书,然后盯着老师幻想,这样也符合逻辑。”
几个人都已经按看过了成片,自然理解许辉所说的镜头。
“…玩游戏?哪款游戏?”
陈法蓉听到许辉的建议来了精神。
作为制片人,她敏锐的察觉到了这是个拉赞助的好机会!
整部《那些年》涉及的服装、道具陈法蓉都拉来了赞助。
最大的一笔赞助是康帅傅冰红茶,这玩意有正面特写放在厕所的墙上。
康帅傅集团愿意掏500万的植入费,如果票房超过1亿,它们还会追加200万!
其他零零总总的广告赞助总价高达2100万。
电影还没拍,‘3000万’的成本就差不多全回来了,这也是很多导演习惯拍摄都市题材影视剧的原因之一,只要能拉来广告赞助,亏本的可能性很低。
“按照剧情,05年,咱们国家05年有什么特别流行的网络游戏吗?”
许辉也不太清楚,他对游戏不是很感兴趣。
“应该是《传奇》还有《梦幻西游》吧,你自己查一下。”
“得,这次,我至少要敲500万!”
都知道搞互联网的有钱,做游戏发家的陈天乔、丁雷已经是很多人的偶像。
既然这么有钱,那花点小钱赞助一下电影,博取一点镜头应该也是可以的。
“嗯,我待会让晓雯通知下那几个演员回来补拍镜头。”
第十六章 反转来得太快
电影补拍,是很常见的事情。
审查制度的严厉又不是只针对许辉一人,全中国的导演都对这玩意很有意见。
可惜,有意见,你也得照做。
于是,很多电影明明镜头很完整,按照意见修改之后倒是显得有些支离破碎。
补拍,也就成了常态。
话说,《绣春刀》居然安然无恙的通过了审查,还真让许辉有点诧异。
井伯冉还有那几个扮演许辉室友的演员们花费了两天时间,将那两段镜头重新拍摄。
陈法蓉真的很有能力,就两秒的镜头,居然真让她拉来了600万的赞助,并且对方也答应了,票房越高,后续也会给予更多的支持。
而且听陈法蓉的意思,《梦幻西游》方面似乎有意要找许辉代言他们的游戏。
游戏代言?许辉瞬间想起了被一群人支配的网页游戏《贪玩蓝月》
‘我是纯扰春…’
‘我是森红雷…’
‘我是渣渣灰…’
‘…给大家推荐一款超好玩的游戏,汤玩烂月’
‘绿了、绿了、古天绿了…’
不寒而栗,游戏代言,还是算了吧。
……
将补拍的镜头剪辑好,重新递交审核,总菊方面很满意这次的版本,很大气的给了龙标。
主要是满意许辉的态度,任劳任怨。
电影通过了审查,确定了上映日期,接下来就是宣传了。
4月30号上映,同期的竞争对手只有一部《金刚狼》…
x战警系列09年在国内的影响力不算很大,‘金刚狼’在国内的影响力自然也没有多大。
不过,毕竟是好莱坞大片,这年头美分很多,而且还是赤果果的献媚,不像后世,你要是在公众场合说你是美分,等着被骂吧!
还是不能太大意,万一被压制,就很难翻身了!
宣传战必须要打好。
绯闻攻略很有用,这一点还的继续,综艺方面也要多加利用。
芒果台的《快乐大本营》肯定要上…
还没等工作室方面确定好正式的宣传套路,《非常完美》剧组还有章紫怡分别给了许辉一套组合拳。
一纸诉状直接把许辉告到了法院,顺带着章紫怡还在记者发布会上哭诉许辉的不要脸行径…
翻来覆去一句话‘许辉居然毁约了…’
按照媒体的尿性,肯定各种渲染。
网上瞬间掀起了一波倒许风潮。
一堆人鼓吹‘许辉滚出娱乐圈…’
事情是这样的。
3月初,《非常完美》开机发布会举行,当天来了很多媒体。
章紫怡、范兵兵的影响力足够,再加上整个剧组和许辉之间乱七八槽的新闻,很多媒体都很关心。
有采访章紫怡的。
“紫怡,第一次做制片人,有什么感触吗?”
“觉得做电影真的很辛苦,以后我还是安心做我的演员吧。”
也有采访范兵兵的。
“兵兵,跟紫怡是第一次合作吧?”
“嗯。”
“有什么想法?”
“紫怡是很好的演员,我肯定愿意跟好演员合作…”
当然,更多的还是采访没有当场的许辉。
当初,《非常完美》签约许辉,直接对外宣布了许辉搭档章紫怡、范兵兵,结果又闹出了许辉退出剧组的一堆传闻。
确实是传闻,双方都还没对外公布这一消息。
《非常完美》想利用这条消息炒作,许辉方面则没有料到对方居然真的这么不要脸!
“紫怡,许辉身为男主角为什么没有到场?”
有‘好奇’的记者提问道。
“他跟我们剧组解约了,已经不是男主角了!”
章紫怡面色淡定,像是聊家常似的把这件事说了出来。
“…解约?为什么?”
“他说不满意剧本,要求修改,我们有自己的追求,不可能随便删减剧本…”
章紫怡的脸色变得委屈起来。
“我们剧组已经决定起诉许辉单方面违约的事情,bj第二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了此项案例…”
导演金一萌也在旁边解释了一句。
“许辉单方面退出剧组,让我们剧组蒙受了很大损失,我们不得不紧急找了替代者,原本的很多规划也没法实施,我觉得像这样没有契约精神的艺人不应该活跃在娱乐圈!”
出品人杜杨一句话盖棺定音。
《非常完美》出品方有三家公司,bj完美时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还有韩国方面的cj影视,bj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原版的苏志燮能出演男主角,跟cj影视有很大关系。
完美影视,母公司是做游戏的,算是互联网企业涉足影视制作行业的典型公司之一了,《完美世界》《诛仙》等游戏都是他们公司旗下的。
杜杨是完美影视的人,此君也是圈内人脉通天的人物。
原本完美影视不准备正面结怨许辉,都知道许辉背后的粉丝经济,可既然选择了章紫怡,那就只能跟许辉交恶了。
……
影响很大,许辉的名声一向不是很好,虽然他很有才华。
没卵用,陈老师也很有才,不管是摄影爱好者还是老司机,这两都是很有才华的电影人。
但是艳罩门还有出轨门之后,两人的声誉一落千丈。
许辉草粉的名声几乎人人皆知,顶着这个帽子行走江湖,名声能好才怪。
再加上回国发展后,居然跟刘亦非传出了绯闻,这就更让一些刘仙女的粉丝们气恼了。
咱们国家毕竟是比较含蓄的,人们崇尚的是没有任何道德瑕疵的偶像,即使知道这是假象,民众依旧愿意被骗。
许辉不仅有道德瑕疵,而且还很严重。
草粉,不可原谅!
原本,章紫怡的分量不算太重,不止一次强调,国际章虽然贵为四大花旦,可惜她的国民好感度着实很低。
但是许辉擅自离开《非常完美》剧组确实违背了契约精神,至少媒体渲染的真相是这样。
许辉工作室方面一直没有给出应有的回应,只是强势的回应了一句‘扯淡!’
很多吃瓜群众表示这两个字没法让人相信许辉的无辜。
就连黄文也在想办法说服许辉召开新闻发布会。
许辉却很淡定,表示时机未到。
什么时机呢?
2009年3月23号,国际巨星章紫怡‘沙滩门’事件爆发。
“明天,我要召开新闻发布会,mmp,忍了快一个星期了!”
第十七章 记者发布会
‘沙滩门’是一根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把章紫怡仅剩不多的国民好感度全部败光了。
按说人家跟男朋友度假,情难自禁做了些难以启齿的东西很正常,毕竟双方是男女朋友,看一下屁股怎么了?
明星难道没有**了吗?那些偷拍的狗仔应该被凌迟处决!
可偏偏是章紫怡。
章紫怡的本人气质和她的电影角色都不讨人喜欢,尤其不讨中国人喜欢。
她在媒体上展现的大多是一种距离感,给他人的感觉就是黑脸和高傲,至于她所饰演的角色,大多都是青衣,了解戏曲的朋友都知道,青衣本身就不讨大众喜。就算是招弟和玉姣龙这样的少女角色,也不是传统意义上活泼可爱的少女,而是充满了叛逆和拼劲的**集合体,中国人很难喜欢上这种角色。
再加上《艺伎回忆录》里,她扮演的是日本艺伎,这就更让人难以接受了!
混美国的又不止你一个,人家姚铭都拒绝丰田的代言,你为什么不知道跟日本拉远关系?
本来嘛,国民对于嫁给外国人的女明星就很不满。
你一中国人不嫁给中国人,几个意思?瞧不起我们东亚人吗?
前些年的‘诈捐’本身就让章紫怡饱受批评,现在又多了个‘沙滩’,章紫怡的日子不好过喽。
再加上某些势力的推波助澜,章紫怡‘沙滩门’顺利登顶热搜榜榜首,如果09年有微博热点的话,毫无疑问,这件事会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新闻。
许辉选在这个时候召开了记者发布会,难免给人一种落井下石的感觉。
无所谓了,这种时候不反击,更待何时?
伟人教导了;宜将剩勇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都已经撕破脸皮了,还在乎最后的那点情面?
……
“这段时间因为《非常完美》出品方、制片人的刻意抹黑,致使本人形象受到严重损失,我将行使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我跟《非常完美》签订是正常的演员合约,我是有违约权利的,当然,需要掏一笔违约金,我把违约金双手奉上,对方明确表示可以理解,我不太明白为什么那天的开机发布会,那些人突然变换了口风?”
“其次,我对《非常完美》的剧本挺满意的,不存在任何要求删改剧本的情况,对方的说法纯属造谣生事;”
“第三,我之所以退出《非常完美》剧组,是因为对方欺骗了我,当初她们口头答应给予我们公司两个角色的名额,后来却没有履行这一约定,我觉得对方言而无信,诚信是合作的基础,我坚决不能容忍!”
记者发布会上,面对媒体的闪光灯,许辉淡然自若将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
他的很沉稳,也很严肃,对着稿子念完了自己想说的内容。
一点也没有‘这种内幕你也敢往外说’的自觉。
按说许下角色这种私底下的坑脏交易不应该拿到台面上讲诉,可许辉压根不在乎。
反正就算他不说,这帮能耐通天的记者也会查出来,到时候肯定要抨击许辉搞‘权钱交易’之类的。
现在把事情摆在台面,至少表明了这件事他是问心无愧的!
可惜,总有傻逼想跟你辨明是非。
接下来的记者采访环节,第一个站起来的就是位正义感爆棚的小青年。
“许导,你不觉得内定演员这种事对于演员群体来说是不公平的吗?”
许辉翻了翻白眼,没有搭理这位娱乐圈中纪委。
混娱乐圈还想着公平,你是来搞笑的吗?
公平、正义?
这种词汇只适用于18岁以下的少年少女阅读的读物。
不好意思,应该是12岁以下,毕竟大家都是吃着地沟油长大的,这玩意刺激人早熟…
如果圈子里真的是公平竞争的话,那也就不存在大器晚成这种词汇了!
其他几家记者也很不待见这位年轻人,问的问题也太幼稚了,毫无技术含量,跟这种同事共聚一堂简直是对自己职